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新疆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及其生长模型



全 文 :第33卷 第5期 生 态 科 学 33(5): 991−997
2014 年 9 月 Ecological Science Sep. 2014

收稿日期: 2013-07-21; 修订日期: 2014-01-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072); 新疆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项目(2013YSHXYB07)
作者简介: 张维(1973—), 男, 在读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 E-mail: zhangw891@nenu.edu.cn
*通信作者: 杨允菲, 女,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种群生态学和草地生态学研究, E-mail: yangyf@nenu.edu.cn

张维, 巴雅尔塔, 杨晓绒, 等. 新疆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及其生长模型[J]. 生态科学, 2014, 33(5): 991−997.
ZHANG Wei, BAYA Erta, YANG Xiaorong, et al. Biomass plasticity and growth pattern on the seeds of Juglans cathayensis in
Xinjiang[J]. Ecological Science, 2014, 33(5): 991−997.

新疆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及其生长模型
张维 1,2, 巴雅尔塔 1, 杨晓绒 1, 杨允菲 2,*
1. 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伊宁 835000
2.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24

【摘要】 大样本采集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野核桃种子全部 14 个变型和迁地移栽野核桃 2 个变型, 分析种子的生物
量可塑性, 建立种子构件间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野核桃大多数种子的壳重、仁重、膜重和总重在不同野核桃变型
间差异显著。种子壳重以铁壳、尖嘴、矩圆、心形、卵圆、歪嘴、典型、三棱、纺锤、尖果、小圆、薄壳、长薄壳、
小矩圆顺序减小; 仁重以铁壳、矩圆、尖嘴、心形、典型、薄壳、卵圆、歪嘴、三棱、尖果、小圆、纺锤、小矩圆、
长薄壳顺序减小; 膜重以尖嘴最大, 纺锤最小。单果重以铁壳、矩圆、尖嘴、心形、典型、卵圆、歪嘴、三棱、尖果、
小圆、纺锤、薄壳、小矩圆、长薄壳顺序减小。种仁比率为 43.33%—47.28%, 以小矩圆、典型、(薄壳=卵圆)、长薄
壳、矩圆、歪嘴、心形、尖嘴、三棱、小圆、尖果、铁壳、纺锤顺序减小。种子总重与壳重、总重与仁重的生长关系
分别可用直线、乘幂、指数和对数方程定量描述, 大部分为异速生长型, 各构件在种子不同生长期的增长快慢可通过
各方程的性质反映。新疆野核桃在迁地移栽后有更大的种子。

关键词:野核桃; 变型; 生物量可塑性; 生长模型; 野核桃自然保护区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4.05.027 中图分类号:Q 94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4)05-991-07
Biomass plasticity and growth pattern on the seeds of Juglans cathayensis in
Xinjiang
ZHANG Wei1, 2, BAYA Erta1, YANG Xiaorong1, YANG Yunfei2,*
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science, Yili Normal College, Yining 835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Grassland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E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All the 14 variants of wild walnut seeds and two variants of the relocated transplanting wild walnut seeds in the
Wild Walnut Nature Reserve in Xinjiang were collected, with their biomass plasticity being analyzed, and their components
growth pattern being establish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ed shell weight, kernel weight, membrane weight and fruit
weight of different variants of wild walnu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shell weight ranked as J.cat.f.scl., J.cat.f.ros.,
J.cat.f.obo., J.cat.f.car., J.cat.f.ova., J.cat.f.obl., J.cat.f.cat., J.cat.f.tri., J.cat.f.fus., J.cat.f.bre., J.cat.f.mic., J.cat.f.lep.,
J.cat.f.dur., and J.cat.f.mib. in descending orders, and the kernel weight ranked as J.cat.f.scl., J.cat.f.obo., J.cat.f.ros.,
J.cat.f.car., J.cat.f.cat., J.cat.f.lep., J.cat.f.ova., J.cat.f.obl., J.cat.f.tri., J.cat.f.bre., J.cat.f.mic., J.cat.f.fus., J.cat.f.mib., and
J.cat.f.dur. in descending orders. The J.cat.f.ros. had the maximum membrane weight, while the J.cat.f.fus. had the minimum
membrane weight. The weight ranked as J.cat.f.scl., J.cat.f.obo., J.cat.f.ros., J.cat.f.car., J.cat.f.cat., J.cat.f.ova., J.cat.f.obl.,
J.cat.f.tri., J.cat.f.bre., J.cat.f.mic., J.cat.f.fus., J.cat.f.lep., J.cat.f.mib., and J.cat.f.dur. in descending orders. The specific
weight of kernel of seeds 43.33%-47.28%, the ratios ranked as J.cat.f.mib., J.cat.f.cat., (J.cat.f.lep.=J.cat.f.ova.), J.cat.f.dur.,
J.cat.f.obo., J.cat.f.obl., J.cat.f.car., J.cat.f.ros., J.cat.f.tri., J.cat.f.mic., J.cat.f.bre., J.cat.f.scl., and J.cat.f.fus. in descending
992 生 态 科 学 33 卷
order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ed total weight and shell weight, seed total weight and kernel weight respectively fitted
linear equation, exponentiation equation, exponential equation and logarithmic equation; most of growth relationships were
allometric type.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eed componen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could also be reflected by the equations
mentioned-above. The wild walnut after relocated transplanting had larger seeds.
Key words: Juglans cathayensis; variant; biomass plasticity; growth pattern; Wild Walnut Nature Reserve
1 前言
表型可塑性是植物适应异质生境的重要方式之
一[1–2], 在种群水平具有调节生长与物质分配策略的
功能和意义[3]。生物量是度量生物个体、种群的大
小以及个体、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
标[4]。植物的生物量特征是植物自身和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它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
长发育规律。种子是植物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 对
植物的繁殖投入来说, 种子输出存在大小与数量之
间的权衡[5], 过小的种子将无活力或适合度低, 太
大的种子浪费母体资源, 同样会降低适合度[6–7]。定
量分析植物种子的数量特征, 是深入研究植物适应
与进化的基础[8]。
新疆野核桃 (Juglans cathayensis) 属胡桃科
(Juglandaceae)、胡桃属植物, 是第三纪“残遗”的
喜暖阔叶树种, 系国家Ⅱ级渐危物种[9]。在原苏联境
内的西天山和帕米尔—阿赖山地有较大的天然群落,
在亚洲, 成片分布的野核桃仅在中国新疆伊犁河谷
的野核桃沟。新疆野核桃是栽培核桃的直接祖先[10],
在核桃育种及对研究栽培核桃的起源、演化上均具
有重要价值。关于新疆野核桃, 其资源现状、地理
特征、气候特征、群落学特征、林学特性、林下土
壤的形成、种质资源分类、复叶构件的生长及生物
量分配特征[10–16]等已有报道, 其种子生物量可塑性
及其构件间的生长关系尚未见报道。我们以新疆野
核桃自然保护区的野核桃种子为研究对象, 通过大
样本取样, 分析不同变型天然野核桃和迁地移栽野
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变异性, 建立其构件的生长模型,
以期探索野核桃不同变型种子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和
种子形成过程中各构件的生长关系, 为植物生长调
节、适应与进化等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并为经济
资源植物野核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巩留县南部的凯特
明山峡谷中 (82°15′28″—82°17′23″E, 43°22′56″—
43°25′40″N), 总面积1180 hm2。保护区坡度30°—50°;
春季和夏季多雨, 冬季积雪0.7—1.0 m; 年平均气温
7.6 , 1℃ 月平均气温 –3.3 , 7℃ 月平均气温19.7 ℃, 极
端最低气温 –25.3 , ℃ ≥10 ℃的积温 1865.4—
2338.9 , ℃ 年平均降水量580 mm、蒸发量1200 mm,
相对湿度70%—80%, 无霜期约150 d[12]。野核桃分
布地有逆温层保护。现存野核桃集中分布面积约
45 hm2, 计5500余株(胸径>2 cm), 主要分布在海拔
1250—1670 m的沟谷、山坡。野核桃群落伴生乔木
主要有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杏(Armeniaca
vulgaris)、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等; 林下灌木主
要有金丝桃叶绣线菊(Spiraea hypericifolia)、截萼忍
冬(Lonicera altmannii)、野蔷薇(Rosa multiflora)、异
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密
丛雀麦(Bromus benekeni)、大羊茅(Festuca gigantea)、
短 距 凤 仙 花 (Impatiens brachycentra) 、 短 柄 草
(Brachypodium sylvaticum)、水金凤(Impatiens noli-
tangere)等。
2.2 材料采集
新疆野核桃为单性花、雌雄同株异熟植物, 在
长期实生繁殖条件下, 形成了许多变异类型。王磊[13]
等依据野核桃坚果的形态、组成复叶的小叶数以及
雌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把新疆野核桃分为典型野核
桃(Juglans cathayensis f.cathayensis, 简写为J.cat.f.cat.,
下同)、三棱型(J.cathayensis f.triangulata, J.cat.f.tri.)、
薄壳型(J.cathayensis f.leptocarya, J.cat.f.lep.)、长薄
壳型(J.cathayensis f.duriuscula, J.cat.f.dur.)、歪嘴型
(J.cathayensis f.obliquerostrata, J.cat.f.obl.)、尖嘴型
(J.cathayensis f.rostrata, J.cat.f.ros.)、尖果型(J.cathayensis
f.brevirosreata, J.cat.f.bre.) 、心形型 (J.cathayensis
f.cardata, J.cat.f.car.)、纺锤型(J.cathayensis f.fusiformis,
J.cat.f.fus.)、小矩圆型(J.cathayensis f.microoblonga,
J.cat.f.mib.) 、 小 圆 型 (J.cathayensis f.microcarpa,
J.cat.f.mic.) 、 铁 壳 型 (J.cathayensis f.scleroderma,
J.cat.f.scl.)、矩圆型(J.cathayensis f.oblonga, J.cat.f.obo.)、
5 期 张维, 等. 新疆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及其生长模型 993
卵圆型(J.cathayensis f.ovata, J.cat.f.ova.)等14个变
型。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
在野核桃成熟时对其种子全部14个变型和2个迁地
移栽野核桃变型(分别命名为移栽Ⅰ和移栽 )Ⅱ 进行
样本采集。其中三棱型比较少见, 采集种子来源于3
个居群6株野核桃树, 3年共采集到种子87个; 其余
13个变型野核桃种子均较常见, 各采集种子200个,
采集种子时充分考虑不同居群、不同野核桃目标树
(GPS定位标记), 每株树上随机采集3—5个; 移栽Ⅰ
和移栽Ⅱ均为从保护区移栽的野核桃实生苗长成的
成年树, 地点为距离保护区15 km的农家院落。待16
个核桃种子样本自然风干后, 各随机选择30个, 用
电子分析天平(0.001 g)分别称量每个核桃的壳重、仁
重、膜重, 三者加和得到总重。
2.3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
作图。统计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各构件的平均值和
标准差; 不同变型野核桃的相同构件用方差分析比
较其差异性; 为了探索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各构件
间的生长关系, 对种子总重与壳重、总重与仁重作
散点图, 并作回归分析, 分别用线性函数、对数函
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模拟, 选用相关性最高的拟
合方程作为其生长关系的定量描述模型, 回归方程
的拟合优度检验用判定系数R2实现, 回归方程的显
著性采用F检验。
3 结果
3.1 不同年份相同变型野核桃种子的差异性检验
3年采集14个天然野核桃变型种子2687个, 2个
移栽野核桃种子400个, 分别对3年相同变型野核桃
种子的壳重、仁重、膜重和总重做方差分析, 其差
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故在分析种子构件
生物量可塑性和构件间的生长关系时, 3年的种子合
并处理。
3.2 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
16个核桃样本的生物量统计见表1。在14个天然
野核桃变型种子中, 壳重以铁壳、尖嘴、矩圆、心
形、卵圆、歪嘴、典型野核桃、三棱、纺锤、尖果、
小圆、薄壳、长薄壳、小矩圆型顺序减小; 仁重以
铁壳、矩圆、尖嘴、心形、典型野核桃、薄壳、卵
圆、歪嘴、三棱、尖果、小圆、纺锤、小矩圆、长
薄壳型顺序减小; 膜重以尖嘴型最大, 纺锤型最小。
经测量统计, 天然野核桃种子单果重7.457—10.928 g,
其单果重以铁壳、矩圆、尖嘴、心形、典型野核桃、
卵圆、歪嘴、三棱、尖果、小圆、纺锤、薄壳、小
矩圆、长薄壳顺序减小。种仁比率为43.33%—47.28%,
以小矩圆、典型野核桃、(薄壳=卵圆)、长薄壳、矩
圆、歪嘴、心形、尖嘴、三棱、小圆、尖果、铁壳、
纺锤顺序减小。从种子各构件生物量的大小排列情
况可看出14个天然野核桃种子的构件表现出较大的
可塑性。大多数变型种子的壳重、仁重、膜重和总
重在不同野核桃变型种子间差异显著。
移栽野核桃各构件生物量均大于天然野核桃。
以移栽Ⅱ为例, 其种子的总重是铁壳型(天然野核桃
单果重最大)的1.84倍 , 是长薄壳型的 (单果重最
小)2.69倍, 表明保护区的野核桃在迁地移栽后有更
大的种子。移栽Ⅰ和移栽Ⅱ的种子总重与14个天然
野核桃变型种子均差异显著。
3.3 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总重与壳重的生长模型
以壳重为横坐标, 总重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并赋
拟合方程(图1)。由图1可见, 典型野核桃、尖果型、
小圆型、三棱型、薄壳型、尖嘴型和铁壳型的种子
总重与壳重为异速生长型, 长薄壳型、歪嘴型、心
形型、纺锤型、小矩圆型、矩圆型和卵圆型为同速
生长型, 其拟合方程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其中典型野核桃、尖果型和小圆型可用对
数函数定量描述, 由函数的性质可知, 这3个变型种
子的壳重在种子形成的整个过程均增长较快, 总重
在种子形成初期增长较快, 随后增长逐渐变慢, 最
终趋于稳定; 三棱型和薄壳型可用指数函数定量描
述, 即这2个变型种子的壳重在种子形成的整个过
程均增长较慢, 总重在种子形成初期增长较慢, 随
后逐渐加快增长; 尖嘴型和铁壳型可用幂函数定量
描述, 这2个变型种子的壳重在种子形成初期增长
很快, 总重增长较慢, 过拐点后, 壳重增长非常缓
慢, 总重则快速增长; 长薄壳型、歪嘴型、心形型、
纺锤型、小矩圆型、矩圆型和卵圆型可用直线函数
定量描述, 这7个变型种子在形成过程中, 壳重与总
重成比例增长。移栽Ⅰ和移栽Ⅱ分别可用直线函数
和对数函数定量描述。14个天然野核桃变型种子和2
个移栽野核桃种子的壳重和总重大小有较大差异,
在生长上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
994 生 态 科 学 33 卷
表 1 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生物量统计及差异性比较
Tab. 1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on the biomass in different variants of wild walnut seeds
野核桃变型 构件 平均值±标准差(M±SD)/g 生物量分配/% 野核桃变型 构件 平均值±标准差(M±SD)/g 生物量分配/%
SW1) 3.214±0.638d2) 48.76 SW 3.062±0.711de 52.97
KW 3.099±0.488df 47.00 KW 2.504±0.592eg 43.33
MW 0.280±0.097cd 4.24 MW 0.215±0.080d 3.70
J.cat.f.cat.
TW 6.593±0.975e 100
J.cat.f.fus.
TW 5.780±1.126fg 100
SW 3.214±0.823d 50.39 SW 2.531±0.587e 48.26
KW 2.879±0.663efg 45.15 KW 2.480±0.562eg 47.28
MW 0.284±0.084cde 4.46 MW 0.234±0.094d 4.46
J.cat.f.tri.
TW 6.377±1.353f 100
J.cat.f.mib.
TW 5.244±1.097g 100
SW 2.829±0.633e 49.41 SW 2.989±0.640de 51.23
KW 2.639±0.611eg 46.11 KW 2.601±0.552eg 44.58
MW 0.257±0.114d 4.48 MW 0.245±0.082d 4.19
J.cat.f.lep.
TW 5.725±1.014fg 100
J.cat.f.mic.
TW 5.834±0.954fg 100
SW 2.573±0.607e 49.45 SW 4.213±0.881b 52.77
KW 2.396±0.600eg 46.05 KW 3.465±0.626c 43.39
MW 0.234±0.077d 4.50 MW 0.306±0.080c 3.84
J.cat.f.dur.
TW 5.203±1.023g 100
J.cat.f.scl.
TW 7.984±1.419c 100
SW 3.220±1.019d 50.32 SW 3.667±0.646c 49.5
KW 2.932±0.564defg 45.81 KW 3.407±0.486cd 45.99
MW 0.248±0.083d 3.87 MW 0.334±0.055bcd 4.51
J.cat.f.obl.
TW 6.400±1.501ef 100
J.cat.f.obo.
TW 7.408±1.036cd 100
SW 3.674±0.777c 49.73 SW 3.242±0.697d 49.44
KW 3.359±0.607cdf 45.47 KW 3.024±0.528df 46.11
MW 0.355±0.091b 4.80 MW 0.292±0.058c 4.45
J.cat.f.ros.
TW 7.388±1.315cd 100
J.cat.f.ova.
TW 6.558±1.031e 100
SW 3.044±0.637de 51.22 SW 3.459±0.482cd 32.29
KW 2.637±0.516eg 44.36 KW 6.810±1.269b 63.56
MW 0.262±0.058cd 4.42 MW 0.445±0.141a 4.15
J.cat.f.bre.
TW 5.943±0.958f 100
Tra.Ⅰ
TW 10.715±1.626b 100
SW 3.574±0.723cd 49.49 SW 7.470±0.803a 44.43
KW 3.303±0.423cdf 45.73 KW 8.919±1.088a 53.04
MW 0.345±0.102bc 4.78 MW 0.425±0.086a 2.53
J.cat.f.car.
TW 7.223±0.952d 100
Tra.Ⅱ
TW 16.814±1.615a 100
注:1)SW 示壳重, KW 示仁重, MW 示膜重, TW 示总重; 2)不同字母表示相同构件在不同野核桃变型种子间差异显著(P<0.05)。

3.4 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总重与仁重的生长模型
以仁重为横坐标, 总重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并赋
拟合方程(图 2)。由图 2 可见, 典型野核桃、尖果型、
心形型、小圆型、矩圆型、三棱型、薄壳型、歪嘴
型、纺锤型、小矩圆型、铁壳型和卵圆型的种子总
重与仁重为异速生长型, 长薄壳型和尖嘴型为同速
生长型, 其拟合方程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其中典型野核桃、尖果型、心形型、小圆
型和矩圆型可用对数函数定量描述, 这 5 个变型种
子的仁重在种子形成的整个过程均增长较快, 总重
在种子形成初期增长较快, 随后增长逐渐变慢, 最
终趋于稳定; 三棱型、薄壳型、歪嘴型、纺锤型、
小矩圆型、铁壳型可用指数函数定量描述, 这 6 个
变型种子的仁重在种子形成的整个过程均增长较慢,
总重在种子形成初期增长较慢, 随后逐渐加快增长;
卵圆型可用幂函数定量描述, 该变型种子的仁重在
5 期 张维, 等. 新疆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及其生长模型 995

注:1—典型野核桃(J.cat.f.cat.), 2—三棱型(J.cat.f.tri.), 3—薄壳型(J.cat.f.lep.), 4—长薄壳型(J.cat.f.dur.), 5—歪嘴型(J.cat.f.obl.), 6—尖嘴型(J.cat.f.ros.),
7—尖果型 (J.cat.f.bre.), 8—心形型(J.cat.f.car.), 9—纺锤型(J.cat.f.fus.), 10—小矩圆型(J.cat.f.mic.), 11—小圆型(J.cat.f.mic.), 12—铁壳型(J.cat.f.scl.), 13—
矩圆型 (J.cat.f.obl.), 14—卵圆型(J.cat.f.ova.), 15—移栽 Tra. ,16Ⅰ —移栽 Tra.Ⅱ; 下同。
图 1 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总重与壳重的观测值及拟合曲线
Fig. 1 The observations and fitting curve on the total weight with shell weight in different variants of wild walnut seeds
种子形成初期增长很快, 总重增长较慢, 过拐点后,
仁重增长非常缓慢, 总重则快速增长; 长薄壳型和
尖嘴型可用直线函数定量描述, 这 2 个变型种子在
形成过程中, 仁重与总重成比例增长。移栽Ⅰ可用
直线函数描述, 移栽Ⅱ可用指数函数描述。14 个天
然野核桃变型种子和 2 个移栽野核桃种子的总重与
仁重大部分为异速生长型。
4 讨论
种子生物量大小的变异与种子萌发等各种适应
性状有关, 对幼苗性状将产生重要作用, 从而影响
一个物种对某个生境的入侵和存活[17]。本次采样新
疆野核桃种子的平均单果重除铁壳型(表1)略大于王
磊1997年的报道值[13], 其余13个变型种子的平均单
果重均小于报道值[13], 是样本大小不同导致上述差
异, 还是野核桃种子有变小的趋势?继续跟踪调查
新疆野核桃种子生物量大小的变异, 具有重要的生
态学意义, 如果种子变小, 意味着野核桃对种子繁
殖投入可能减少, 可能会降低种子的适合度, 这或
许是新疆野核桃致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生物量
的可塑性往往具有适应和进化上的意义[18], 保护区
14个野核桃变型种子中, 典型野核桃、薄壳型和矩
圆型的种仁比率(表1)低于报道值, 其余11个变型种
子的种仁比率均高于报道值[13], 表明野核桃种子总
重虽然较1997年小, 但作为繁殖器官种子重要的构
件——种仁却有更高的比率, 蕴含野核桃种群在长
996 生 态 科 学 33 卷

图 2 不同变型野核桃种子总重与仁重的观测值及拟合曲线
Fig. 2 The observations and fitting curve on the total weight and kernel weight in different variants of wild walnut seeds
期进化过程中, 对种子各构件的生长发育已经形成
了重要的物质分配策略。
植物在生长发育中, 总是要不断调整其生长和
物质分配策略。植物个体异速生长或同速生长可看
做是由物种的遗传性所决定的一个稳定特性[19], 反
映了生物体不同方面性状的相关程度, 是生物体不
同构件对环境选择压力采取的生态对策方式[20]。植
物不同构件之间存在着异速生长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规律[21–22]。不同野核桃变型种子的总重与壳重、总
重与仁重之间的生长关系少部分为同速生长型, 大
部分为异速生长型(图1、2), 与植物往往朝着最佳的
异速生长曲线进化相符[23], 揭示新疆野核桃种子构
件生物量虽然有较大的可塑性, 但其构件间的相对
增长关系却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在长期环境胁
迫下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长模式。
新疆野核桃种子壳重、仁重和总重的标准差均
远小于其平均值, 表明壳重、仁重和总重在样本内
比较整齐。14个野核桃变型种子壳重、仁重和总重
按不同变型顺序减小, 其中壳重最大者(铁壳型)与
最小者(小矩圆型)相差1.7倍, 仁重和总重最大者(铁
壳型)与最小者(长薄壳型)相差1.5倍, 种仁比率最大
者(小矩圆型)与最小者(纺锤型)相差2.95%, 揭示新
疆野核桃不同变型种子个体间具有长期的遗传差异,
多世代相传后, 其个体或构件生物量表现出较大差
异。可依据不同变型种子构件的生物量差异或种仁
比率, 分别选作为育种目标, 更好地利用新疆野核
桃这一野生植物资源。
实生苗移栽新疆野核桃(移栽Ⅰ和移栽 )Ⅱ 种子
的壳重、仁重和总重与14个天然野核桃变型差异显
著, 且野核桃在迁地移栽后有更大的种子(表1)。移
栽后种子变大, 使种子具有更大的适合度, 可利用
这一特征对新疆野核桃进行迁地保护。再者, 保护
5 期 张维, 等. 新疆野核桃种子的生物量可塑性及其生长模型 997
区的野核桃挂果树约2000株, 但年产仅1000 kg左右,
其价格为300—400元·kg−1, 是普通核桃的6—8倍,
且供不应求。因此, 可大力发展野核桃实生苗移栽,
提高其产量, 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DONG M.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to local light
conditions in clonal herbs from contrasting habitats, and
their modification due to 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J].
Oecologia Montana, 1995, 101(3): 282–288.
[2] BRADSHAW A D.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plant[J]. Advances in Genetics Incorporating
Molecular Genetic Medicine, 1965, 13: 115–155.
[3] SULTAN S 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plant adaptation[J].
Acta Botanica Neerlandica, 1995, 44(4): 363–383.
[4] ODUM E P. Fundamentals of Ecology[M]. Philadelphia: W
B Saunders Company, 1971.
[5] LEISHMAN M R, WESTOBY M. Classifying plants int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associations of individual traits-
evidence from Australian semi-arid woodlands[J]. Journal
of Ecology, 1992,80(3): 417–424.
[6] BONSER S P, AARSSEN L W. Allometry and plasticity of
meristem allocation throughou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J]. Journal of Ecology, 2001, 89: 72–79.
[7] ZHANG D Y. Evolutionarily stable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in sexual organisms: IV. Parent-offspring conflict and
selection of seed size in perennial plant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998, 192(2): 143–153.
[8] THOMAS S C, WEINER J. Growth, death and size
distribution change in an Impatiens pallida population[J].
Journal of Ecology, 1989, 77: 524–536.
[9]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珍稀濒
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9.
[10] 张新时. 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J].
植物学报, 1973, 15(2): 239–253.
[11] 徐德炎. 新疆野核桃生态气候特征的研究[J]. 生态学杂
志, 1989, 8(4): 24–27.
[12] 徐德炎, 朱晓专. 新疆野核桃生存繁衍的生态条件研
究[J]. 中国林副特产, 1991,4: 1–6.
[13] 王磊, 崔乃然, 张汉斐. 新疆野核桃的研究[J]. 干旱区
研究, 1997, 14(1): 17–27.
[14] 佘定域. 巩留野核桃林土壤的形成及其特征特性[J]. 干
旱区研究, 1994, 11(2): 11–15.
[15] 张维, 任艳利, 赵玉, 等. 新疆野核桃不同小叶数复叶构
件生物量可塑性及分配规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2, 40(7): 37–40.
[16] 张维,赵玉,张相锋, 等. 新疆伊犁野核桃复叶的表型变异
及生长规律[J]. 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43(1):
113–117.
[17] SUSKO D J, LOVETT-DOUST L. Patterns of seed mass
vari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seedling traits in Alliaria
petiolata(Brassicaceae)[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0, 87(1): 56–66.
[18] BACILIERI R, DUCOUSSO A, KREMER A. Genetic,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phen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Quercus petraea(Matt.)Liebl. and Quercus
robur(L.) in a mixed stand of northwest of France[J]. Silvae
Genetica, 1995, 44 (1): 1–10.
[19] WHITE J. Allometr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lf-thinning rule[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981, 89(3): 475–500.
[20] PRIMACK R B. Relationships among flowers, fruits and
seed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87,
18: 409–430.
[21] SUN S C, JIN D M, SHI P L. The leaf size-twig size
spectrum of temperate woody specie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an invariant allometric scaling relationship[J].
Annals of Botany, 2006, 97: 97–107.
[22] 杨允菲, 李建东.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分株的生
物量分配与生长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
30–34.
[23] 陆霞梅, 周长芳, 安树青, 等. 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
长及其入侵能力[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 (9): 1438–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