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基于TM 影像的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全 文 :第 35卷 第 1期 生 态 科 学 35(1): 7984
2016 年 1 月 Ecological Science Jan. 2016

收稿日期: 2015-02-06; 修订日期: 2015-03-04
基金项目: 浑河流域沈抚段水生态建设与功能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014ZX07202-011)
作者简介: 李晓谦(1990—), 男, 辽宁沈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景观遗传学研究, E-mail: lxqian111@163.com
*通信作者: 宋有涛, 男, 教授,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和景观遗传学研究, E-mail: ysong@lnu.edu.cn

李晓谦, 周雷, 孙子程, 等. 基于 TM 影像的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1): 7984.
LI Xiaoqian, ZHOU Lei, SUN Zicheng, et al. Analysis on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Shenyang City assisted by TM image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6, 35(1): 7984.

基于 TM 影像的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李晓谦 1, 周雷 1, 孙子程 1, 宋有涛 1,2,*
1.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沈阳 110036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利用 1992 年和 2013 年 Landsat TM 数据, 在遥感与 GIS 平台支持下, 采用景观格局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来分析沈阳市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1992—2013 年, 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 城镇
用地增长 10.97%, 农业用地减少 9.95%, 水体、道路、绿地变化幅度较小。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 斑块
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 多样性均有所下降, 蔓延度升高。在样带梯度分析中, 以斑块密度为基础的几种景观指数
能检测出城市化梯度和程度不断向郊区递减 , 在空间上, 呈现出农村-城乡交错带-城市-城乡交错带-农村的变化特征,
在时间上, 中心城区的景观破碎化降低, 城乡交错带景观破碎化升高。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为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
态、结构和生态过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 景观格局变化; 梯度分析; 景观指数; 沈阳市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6.01.012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6)01-079-06
Analysis on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Shenyang City assisted by TM
images
LI Xiaoqian1, ZHOU Lei1, SUN Zicheng1, SONG Youtao1,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2.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id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platform, landscape metrics combined with gradient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of Shenyang City, based on Landsat TM datasets of 1992 and 2013.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verall landscape of the city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years of 1992-2013, with urban land being increased by 10.97%
and farm land being decreased by 9.95%. Changes in water surface, roads and green land were small when compared to urban and
farm land.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overall landscape pattern declined, patch density, edge density and Shannon diversity
declined, and contagion increased. Several landscape indexes based on patch density showed that the gradient and degree declined
along with the urban-rural gradient in transect gradient analysis. Spatially, the landscape featured a gradient of rural-urban-rural
fringe-urban-urban-rural fringe-rural; and temporally in time, the downtown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reduced and urban-rural fringe
fragmentation increase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alysis can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urban form,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hange in landscape pattern; gradient analysis; landscape index; Shenyang City
80 生 态 科 学 35 卷

1 前言
城市作为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 是人类对自然
环境干扰最强烈的地方[1]。城市化研究受到学者们
的高度重视, 1923 年的同心圆学说、1939 年的扇形
学说、1945 年的多核心学说, 都是地理学家、经济
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城市化的深入研究[2]。城市化深
刻地影响着全球的自然景观,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发展[3]。例如: 城市扩张所导致的景观变化有
效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5]。因
此, 理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生
态格局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6–8]。McDonnell and
Pickett 提出了用城乡梯度法来研究城市生态系统[9],
这种方法进一步与景观格局指标相结合[2]。景观指
标和梯度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城市化结构且能够
进一步理解城市生态过程[10–11]。基于景观格局指数
的梯度分析是研究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12–13], 能
够显示城市样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被广泛用于
城市-乡村的空间梯度分析[14–15]。近年来, 很多研究
人员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以及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
究非常重视, 定量研究景观格局成为景观生态学中
重要的研究方向[16–17]。
沈阳市从 1992 年至今进行快速城镇化进程, 城
镇建设用地扩张, 影响城市的生态过程, 整个景观格
局发生了变化。穿过市中心延浑南-沈北轴线上的梯
度变化明显。通过分析沈阳市景观格局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变化, 了解 20 年来城市格局的变化, 为今后深
入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和城市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辽宁省沈阳市市辖区域, 该区域以平
原为主, 浑河为流经市内的主要河流, 沈阳市是东
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 随着经济
和社会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 城市景
观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2 材料准备与处理
以1992年和2013年2幅TM Landsat-5影像作为
信息源, 在ERDAS IMAGINE 9.2平台支持下, 进行
几何校正, 并用沈阳市行政区划边界对影像进行切
割, 得到研究区域图像。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地标准》, 在ArcGIS10.1的支持下进行目视解译和
屏幕数字化, 将影像分成水体、道路、城镇用地、
绿地、农业用地这5类土地, 得到 1992和2013年沈
阳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 进而将矢量数据转换成栅
格数据, 用FRAGSTATS3.3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沈阳市土地利用图见图1。
2.3 研究方法
采用景观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梯度分析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与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
析[18-19]。延浑南-沈北方向设立一条贯穿市中心的西
北-东南方向长41 km、宽5 km的矩形样带, 分析城乡
梯度上的变化, 采用移动窗口法, 延样带设置13个
样方, 大小为5 km×5 km, 将市中心所在样方的中心
记为0 km点, 其他样方根据中心到0 km点的距离表
示, 向南为正, 向北为负。
景观格局指数能够准确反映景观格局的相关信
息, 是景观生态学界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20–21]。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 选取如下几种指标, 见表 1。

图 1 1992 年和 2013 年沈阳市土地利用分类及研究样带示意
Fig. 1 Land use map and studied transect of Shenyang City
1 期 李晓谦, 等. 基于 TM 影像的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81

表 1 景观格局指数
Tab. 1 Description of landscape metrics
景观指数 缩写 描述
类型面积 CA 某一斑块类型中所有斑块的面积之和
类型面积比例 PLAND 景观中某类斑块的面积占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百分率
斑块密度 PD 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边界密度 ED 单位面积内斑块边界的长度
Shannon 多样性 SHDI 反映景观类型多样性大小的指标
平均分维数 FRAC_MN 测定斑块形状对斑块内部生态过程的影响
蔓延度 CONTAG 描述景观里不同斑块类型的团聚程度或延展趋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沈阳市总体景观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 沈阳市以农业用地为优势景
观, 其次是城镇用地。1992年, 沈阳市农业用地占总
体景观的74.15%, 城镇用地占总体景观的11.76%。
而到2013年, 农业用地占总体景观的比例为64.2%,
比1992年下降了9.95个百分点, 城镇用地由1992年
的11.76%增加到2013年的22.73%, 增加了10.97个百
分点。水体、道路、绿地所占景观比例相对较小, 1992
年到2013年, 水体和道路景观均有小范围的增加,
而绿地景观变化幅度也较小, 虽然20年来林地景观
面积减少, 但由于城市绿地景观面积的增加, 导致
整个绿地景观的面积变化幅度不大。综上可见, 1992
年至2013年沈阳市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大量农田
被开发成城镇用地, 道路交通日益密集。
从景观水平上的指数来看(表 2), 2013年沈阳市
斑块密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有所下

图 2 1992 年和 2013 年沈阳市景观类型面积
Fig. 2 Areas of landscape types in Shenyang City in 1992
and 2013
表 2 1992 和 2013 年沈阳市景观水平格局指数
Tab. 2 Landscape-level indices in Shenyang City in 1992
and 2013
年份 斑块密度 边界密度 多样性 指数
平均分
维数 蔓延度
1992 8.1 54.84 0.6042 1.0757 64.96
2013 6.99 34.41 0.4903 1.0781 68.02

降, 而蔓延度则有所上升, 平均分维数基本上变化
不大。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蔓延度主要反映景观
的破碎化, 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越大, 蔓延度越小,
则景观破碎化越高。Shannon多样性主要反映景观类
型多样性的大小, 一般来说, 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
该指标越大。平均分维数意味着斑块的自相似程度,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斑块的影响程度,
平均分维数越少, 表示斑块形状相似性越小, 形状
越来越不规则。这5个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沈阳市景
观格局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情况, 从1992年到2013
年, 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较少, Shannon多样性指数
减少, 蔓延度升高, 反映了20年来沈阳市整体景观
破碎化程度成下降趋势。
3.2 景观格局在样带上的变化
通过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来分析沈阳
市城区样带梯度的景观组成和结构, 探讨景观格局
和城市化的关系。
从类型水平上来看, 选取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
这两个主要景观的景观面积和斑块密度这两个指数,
来分析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由图3可以看出,
农业用地的面积基本上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
上升, 而城镇用地则相反。除了距市中心较近的区
域(–3 km到3 km), 由于绿地和道路景观的增加, 城
镇用地有小幅度的减少, 基本上随着与市中心距离
的增加而上升。1992年, 从市中心向南北两侧距中
心3 km之间, 农业用地面积很小, 而在小于–3 km和
大于3 km处农业用地大幅增加, 2013年, 距市中心
–6 km和9 km之间农业用地面积很小, 小于–6 km和
大于9 km农业用地大幅增加, 农业用地的变化体现
出沈阳市城市化不断向南北两侧郊区推移的过程。从
市中心延样带向南北两侧城镇用地斑块密度表现为
先上升后下降, –6 km到6 km的区域, 虽然由于道路
的切割使得城镇用地较为破碎化, 但是毗邻景观的
相似程度很高, 斑块面积大而集中, 使得该区域斑
块密度2013年反而低于1992年。农业用地斑块密度
82 生 态 科 学 35 卷


注: 实线为 1992 年数据, 虚线为 2013 年数据
图 3 1992 和 2013 年沈阳市样带梯度上景观类型
Fig. 3 Landscape types along the transect in Shenyang
City in 1992 and 2013
在距市中心较远的郊区斑块密度大幅度上升, 1992
年农业用地斑块密度最大值出现在–9和9 km处, 而
2013 年则出现在–12 和 12 km 处, 同样反映出城市
化不断向郊区推移的过程。由类型水平分析可以看
出, 由中心城区到郊区景观组成由以城镇用地为主
转变成以农业用地为主。
图4为延样带西北-东南方向13个样方景观水平
上的指数变化。各指数的变化反映出不同城市化地
区景观格局的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 沈阳市自市
中心向南北两侧大致形成了城市-城乡交错带-农村
的景观梯度带。景观斑块密度自市中心向南北两侧
表现为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 城乡交错带大于市中
心, 这是由于虽然城市中心地带景观破碎化较高,
但城镇用地斑块占主导地位, 比邻城镇用地斑块由
于相似度较高从而聚合成较大斑块, 景观聚集度仍
较高。在市中心及距市中心较近区域, 景观斑块密
度、边界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 平
均分维数、蔓延度呈上升趋势, 说明市中心城市斑
块变得聚合, 多样性下降。而在城乡交错带, 景观类
型增多, 各类景观区分性较好, 反映出较好的破碎
化现象。在农业区, 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 比邻农业
用地因相似度较高而形成较大的斑块, 所以农业区
的斑块密度也相对较低。1992年斑块密度峰值出现
在–6 km和9 km的位置, 而2013年斑块密度峰值出
现在–9 km和12 km的位置, 由此可见, 沈阳市的城
市化进程不断向郊区推移, 南北两侧的推移速度大
致相同, 峰值的变化在其他景观指标中也得到了相
应的体现。
4 结论
沈阳市土地利用20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城
镇用地增长10.97%, 农业用地则减少9.95%, 水体、
道路、绿地均有小幅的增长。空间上, 自市中心向
南北两侧呈现出城市-城乡交错带-农村的变化特征。
从1992年到2013年, 景观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多
样性指数下降, 而蔓延度则升高, 总体上景观破碎
化成下降趋势。
在所选取的优化样带上景观梯度变化明显, 能
够充分体现城市化扩张所带来的景观格局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 城镇用地多样性低、斑块较大、聚集
程度高; 城乡交错带中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比
例相差较小, 景观类型复杂, 景观破碎化明显, 多
样性高, 聚合度低; 农业用地反映出和城镇用地相
一致的趋势。
城镇化使城市绿地景观特别是主城区绿地面积
增加。研究表明, 城市景观中绿地斑块平均面积越
大、破碎度指数越低, 其对大气污染净化的作用越
大[22]。城市中绿地的空间分布对改善城市大气污染,
尤其是城市固体颗粒物浓度、空气环境质量方面均
有较好效果[23]。城市绿地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
农村城镇化能减少农业水土资源流失、草原过度放
牧等问题, 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实现
经济可持续发展。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扩
张, 生态用地在不断流失[23], 大面积农田转化为城
镇用地造成景观破碎化, 导致景观连接度降低, 阻
碍物质、能量的自然流通, 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24],
表现为人工外来物种的增加和自然物种的减少。边
振兴等人研究了沈北新区城市扩张对农田生态系统
中土壤动物的影响, 他们发现在农田受人为干扰最
1 期 李晓谦, 等. 基于 TM 影像的沈阳市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83


图 4 1992 和 2013 年沈阳市样带景观水平上指数
Fig. 4 Landscape-level metrics along the transect in Shenyang City in 1992 and 2013
为强烈的城乡交错带上,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最少,
物种多样性最低[25]。城市化还会导致热岛效应, 大
气环境、水环境的恶化, 生态用地流失和区域生态
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经过多年治理, 目前蒲河沈
北段水质已达国家Ⅲ类标准, 而辽河和浑河沈阳段
水质质量较过去也有明显好转, Ⅴ类和劣Ⅴ类水体
减少, 但随着城镇化的继续进行, 沈阳市地表水水
质状况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协调好城市规划与生
态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景观格局与梯度分析相结合能充分体现出城市
化前沿, 沈阳市城市化水平自市中心不断向南北郊
区延伸, 目前浑南新区已形成大学科技城、沈抚新
城、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区等 7 大功能区, 沈北新
区已形成辉山经济区、道义经济区、沈北新城等 8
大功能区, 未来沈阳市还将继续进行南北区域的城
市化扩张, 浑南、沈北仍将是今后几年沈阳市发展
较快的区域。在开发土地资源, 进行城镇化的同时,
要协调好建设用地、绿地、耕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不断优化现有土地利用结构, 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
确保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统一[26]。
参考文献
[1] 董隽, 郭红. 城市化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
响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008): 48–52.
84 生 态 科 学 35 卷

[2] LUCK M, WU J. A gradient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a case study from the Phoenix metropolitan region,
Arizona, USA[J]. Landscape ecology, 2002, 17(4): 327–339
[3] GRIMM N B, FAETH S H, GOLUBIEWSKI N E, et al.
Glob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cities[J]. science, 2008,
319(5864): 756–760.
[4] BAKER L A, HOPE D, XU Y, et al. Nitrogen balance for
the Central Arizona–Phoenix (CAP) ecosystem[J]. Ecosystems,
2001, 4(6): 582–602.
[5] SUKOPP H. Urban ecology—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spects[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98.
[6] 王晓, 陈海, 顾铮鸣. 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景观格局的
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45(3):
399–402.
[7] 李俊祥, 王玉洁, 沈晓虹, 等. 上海市城乡梯度景观格局
分析[J]. 生态学报, 2004, 24(9): 1973–1980.
[8] 李伟峰, 欧阳志云, 肖燚.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土地
利用分类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 2011, 31(3): 593–601.
[9] MCDONNELL M J, PICKETT S T A.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long urban-rural gradients: an unexploited
opportunity for ecology[J]. Ecology, 1990, 71(4):
1232–1237.
[10] MCDONNELL M J, HAHS A K. The use of gradient
analysis studies in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y of urbanizing landscap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Landscape Ecology, 2008, 23(10): 1143–1155.
[11] HAASE D, NUISSL H. The urban-to-rural gradient of land
use change and impervious cover: a long-term trajectory for
the city of Leipzig[J]. Journal of Land Use Science, 2010,
5(2): 123–141.
[12] ZHU Ming, XU Jiangang, JIANG Nan, et al. Impacts of
road corridors on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a gradient
analysis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in Shanghai, China[J].
Landscape Ecology, 2006, 21(5): 723–734.
[13] YU X J, NG C N.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urban
sprawl along two urban–rural transect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79(1): 96–109.
[14] 王辉 , 周睿 , 毕晓丽 , 等 . 泾河流域平凉市城市化影
响下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07, 25(12):
1476–1480.
[15] MULLER F. Gradients in ecological systems[J]. Ecological
Modelling, 1998, 108(1): 3–21.
[16] 王计平, 陈利顶, 汪亚峰. 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
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535–542.
[17] 朱槐文, 孟庆香, 宋二红, 等.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研究
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1): 211–214.
[18] 李俊祥, 王玉洁, 沈晓虹, 等. 上海市城乡梯度景观格局
分析[J]. 生态学报, 2004, 24(9): 1973–1980.
[19] ZHANG Liquan, WU Jianping, ZHEN Yu, et al.
RETRACTED: A GIS-based gradient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9(1): 1–16.
[20] O’NEILLR R V, KRUMME J R, GARDNER R H, et al.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J]. Landscape Ecology, 1988,
1(1): 153–162.
[21] TURNER M G. 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 of Pattern
on Proces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89, 20(1): 171–197.
[22] SHAO Tianyi, ZHOU Zhixiang, WANG Pengche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green-land landscape patterns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Yichang city[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4, 15(4): 691–696.
[23] 陈利顶, 孙然好, 刘海莲.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
境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33(4): 1042–1050.
[24] 王玉洁, 李俊祥, 吴健平, 等.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化过程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17(1):
36–40.
[25] 边振兴, 李金泓, 宇振荣, 等. 城市扩张对农田生态系统
中土壤动物的影响——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4, 36(4): 824–830.
[26] 赵阳, 余新晓, 贾剑波, 等. 红门川流域土地利用景观动
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9):
23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