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34卷 第 6期 生 态 科 学 34(6): 177181
2015 年 11 月 Ecological Science Nov. 2015

收稿日期: 2014-12-16; 修订日期: 2015-01-2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41371162);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10A136)
作者简介: 王立龙(1979—), 男, 安徽霍邱人,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旅游生态学研究, E-mail: 24715892@qq.com
*通信作者: 陆林, 男,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旅游生态学研究, E-mail: llin@263.net

王立龙, 晋秀龙, 陆林.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5, 34(6): 177181.
WANG Lilong, JIN Xiulong, LU Lin. Review on plant diversity under tourism disturbance in wetland park[J]. Ecological Science, 2015,
34(6): 177181.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王立龙 1, 晋秀龙 2, 陆林 3,*
1.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2. 滁州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3.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摘要】 湿地公园的生态脆弱区特性与保存湿地原生境矛盾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 使其未来可能成为人类扰动下生态
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模式基地。植物是湿地公园承受旅游活动等干扰的积极响应者, 已有研究多关注旅游对园内
植物物种多样性等层面上的单一尺度影响, 忽视了其多尺度性, 使得植物在公园关键生态过程及整体功能发挥中的作
用存争议。未来的工作中, 应注重开展多重时空格局下旅游扰动对自然湿地公园植物的物种、群落及景观等尺度多样
性的独立和耦合影响研究, 筛选出驱动湿地公园不同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响应的关键环境因子, 阐明其关键生态过程,
探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对旅游扰动的多尺度响应机理, 构建湿地公园不同尺度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机制。相关研究成
果也将丰富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旅游扰动; 湿地公园; 植物多样性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5.06.027 中图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5)06-177-05
Review on plant diversity under tourism disturbance in wetland park
WANG Lilong1, JIN Xiulong2, LU Lin3,*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2.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3.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Abstract: Wetland park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sts for its ecological fragil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keeping original habitat. It could be a model base for biodiversity research under the
disturbance of human activity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Plants can respond positively to tourism interferences in wetland
park. However, most present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effect of tourism disturbance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city
wetland park at single scale, ignoring the plant diversity of multi scale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leading to disrupt on the roles of
plant played in key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integral function in wetland park. More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ourism disturbance on plant species, communities, landscape and other scale diversity independently or jointly.
The studies try to ascertain the multi-scale response mechanism, screen out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larify the key
ecological process under tourism disturbance about wetland plant diversity, and construct the conservation mechanism about
different scale plant diversities. These studies will offe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about the biodiversity in the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Key words: tourism disturbance; wetland park; plant diversity
178 生 态 科 学 34 卷

1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湿地(Wetland)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
和“物种基因库”, 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是地球
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
环境之一[1–2]。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 6%, 却为
世界上 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
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3]。随着湿地破坏和不合理
的开发利用, 湿地正逐步退化, 面积减少, 功能和
效益衰退, 甚至消失, 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
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湿地的干扰
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4], 如何科学地对湿地进行保
护性利用已迫在眉睫。
在众多的湿地保护和利用模式中, 把湿地作为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加以保护和利用是一种较为
理想的模式之一, 也是《湿地公约》倡导的主张, 既
能起到合理保护的目的, 又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
的休闲和游憩活动场所[5]。同时,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
湿地公园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载体之一, 其
良好运行提升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
养, 推动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当前, 国内外兴
起湿地公园建设的热潮, 但作为新生事物, 由于科
学的规划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不多, 很多湿地公园
的营建缺乏对地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充分考虑,
没有协调好湿地生态要素之间、湿地保护与游憩娱
乐之间的关系, 造成了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受到了旅游活动的干扰和破坏, 甚至部分湿地公园
面临关闭的困境。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其生物
多样性的维持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
作用。生物多样性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监
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 是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
标之一[6]。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湿地退化的主要过程
和环境恶化的基本特征[7], 人为干扰在不同程度上
影响着湿地生物多样性。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强调生态脆
弱区域(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生态系统功能
的恢复重建研究是优先主题之一, 其中湿地生态保
护及恢复技术是重点研究领域。湿地公园易被旅游
扰动的生态脆弱区特性与保持湿地原生境的矛盾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使其未来可能成为
人类扰动下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
地。目前, 国内外大多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
了旅游不同程度的干扰破坏 , 旅游扰动 (Tourism
disturbance)下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已成为生态
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保护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就需要保护湿地公园
中原生湿地独特的自然群落, 维持孕育湿地生物多
样性的生态和进化过程; 保护湿地的受胁物种、本
地物种以及主要经济物种,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湿
地公园是开展人类扰动下生态脆弱区研究的理想模
式场所, 对其植物多样性研究将具有光明的前景。
系统研究人类干扰下多尺度的生态负效应是目
前生态负效应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而旅游活动干扰
下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很少有研究涉及[8], 以
物种为单位的环境关联性确定, 对于认识不同物种
对生境的偏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而理解
群落–环境关系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9], 更进一
步来说, 其他尺度植物多样性研究也应引起重视。
因此, 若能联合开展旅游扰动对湿地公园不同
尺度及不同类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对于揭示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多尺度响应机理,
以及构建湿地公园不同尺度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机制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也将为旅游
扰动下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的发展作出贡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湿地公园专题研究自
2000 年以后才开始出现,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其基本理论仍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国外发达国家在
湿地恢复、重建以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
城市中湿地建设也早已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体系, 并
且有效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10], 但国外湿地公
园表现为以湿地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建设, 如美国的
永乐国家公园(The Everglades park)、英国伦敦湿地
中心(The wetland center)和法国的苏塞公园(Le parc
departmental de Sausset), 这些公园的营建取得了较
好的生态旅游效果, 但囿于公园中“湿地”主题不突
出, 限制了其生态旅游发展和湿地公园专题研究的
开展, 仅菲律宾和南非分别于 2001 年和 2005 年提
出了“湿地公园(Wetland park)”的概念[11–12]。
2.1 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国外学者对国家公园
6 期 王立龙, 等.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79

(National park)中的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
研究, 研究集中在对城市公园湿地的保护、恢复、
重建和利用规划等方面, 涉及到的植物多样性研究
主要集中在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多样
性的群落结构差异等方面, 以此来反映湿地环境状
况, 侧重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研究。主要
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是以植物多样性状况反映旅游活动对湿地水
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 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
化能较好的反映旅游活动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如
Todd 等[13]对美国佛罗里达州国家公园中湿地植物
群落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发现旅游活动对
水文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
Kròger 等[14]对南非洪泛湿地区域国家公园湿地植
物物种组成等变化进行了研究, 表明人类在该区域
的旅游活动改变了水环境, 进而引起植物多样性的
改变。
二是湿地植物生存状况与其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研究。研究表明,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
组成成分, 其生存状况与其他生态因子具有相关
性。如 Diamond 等[15]采用了紫外线监测工具、太阳
辐射模型、GIS 工具、地面植被特征、有机碳含量
等, 对美国 6 个国家公园的湿地受到的紫外线剂量
进行了检测 , 评估了其对不同水生生物的影响 ;
Rencz 等[16]通过对加拿大 Kejimkujik 公园黄鲈、美
国五针松、羽毛藓等生物体内汞含量的检测分析,
研究了湿地主导的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中的汞含量
相关性及其联系。
三是湿地植被及其景观生态学研究。研究表明,
对国家公园中湿地植物景观状况研究可较好的反映
人类旅游活动对湿地公园的长期影响。如 Barducci
等[17]利用航空高光谱图像对意大利 San Rossore 国
家公园的湿地进行了感测, 探明了该公园湿地植被
景观 10 年期间受人类旅游活动干扰的变化; Sousa
等[18]通过对西班牙西南部安达卢西亚 Doana 国家
公园中湿地的植物和植被景观变化研究了小冰河时
期湿地的变化。在涉及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管
理模型构建等宏观研究内容中, 景观生态学、3S 技
术等空间分析方法逐渐被采用, 如 Hartter 等[19]对乌
干达的 Kibale 国家公园湿地和森林斑块进行了研
究, 指出目前旅游活动造成该公园资源萎缩和景
观片段化。
四是在旅游地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修复等综合
研究中涉及到的植物多样性研究。研究表明, 在国
家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修复中植物多样
性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如 Whitehead 等[20]对
Wheal Jane 湿地修复系统建设进行了论证研究, 指
出植物多样性的修复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公园中植被的功能与
环境因子的关系, 以及旅游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
湿地中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方面, 采用的研究手段和
方法较为前沿新颖, 但大多是采用湿地科学的研究
方法, 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物种或群
落等单一尺度层面, 采用多学科方法对不同尺度植
物多样性进行研究, 应是国外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
研究的发展方向。
2.2 国内研究现状
到 2015 年 1 月中国已批准了九批 569 个国家湿
地公园(National wetland park)和九批 46 个国家城市
湿地公园(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建设, 但目前
国内湿地公园概念泛化、类型混淆、建造设计大多
缺少规范,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数量呈
井喷态势, 国家从宏观上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起
步晚, 基础差, 有影响力的湿地公园匮乏[21]。国内湿
地公园研究滞后于其发展速度, 还主要停留在公园
规划、生物资源调查等基础研究方面, 对湿地公园
生态系统研究较少。崔丽娟研究员在湿地公园规范
运作方面做了大量实践研究[22], 编制了湿地公园建
设国家标准, 而在中国湿地公园研究的国外推介上,
刘红玉教授团队作出了贡献[23], 推动了中国湿地公
园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植物多样性在维持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功能
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 湿地公园植被状况和植物区
系的变化、外来种的干扰反映了人为干扰下湿地生
态系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特征[24]; 湿地公园生态保
育区(核心区)的植被景观应以恢复和保持原有湿地
植被景观特色为主, 不以人类的审美标准衡量, 而
是尊重自然界的自然法则; 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
植模式、乡土植物物种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空间
布局和精细的施工技术等措施是植物配置的关键。
宫兆宁等[25]根据水土环境差异及所受干扰情况对野
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演替模式和演替机
180 生 态 科 学 34 卷

制进行了研究, 为湿地附近水域生态条件的改善,
以及湿地恢复和植物物种选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
案; 崔丽娟等[26]对北京西卓家营采砂迹地型湿地植
被优势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湿地植物恢
复优化配置的主要模式。
二是以景观变化反映旅游扰动强度等方面; 已
有研究表明, 旅游扰动使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发生较
大变化。如程乾等[27]在遥感和 GIS 技术支持下, 以
西溪湿地公园的 TM 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研究了其
近 10 年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和演变情况, 探讨了景
观演变的驱动因素; 崔天翔等[28]以北京市野鸭湖湿
地公园为例对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提
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构建的五端元模型可以更充分
的反映研究区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 从而获得更好
的估算精度, 以此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
三是以植物多样性监测反映湿地水质量在旅游
干扰下的变化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 湿地公园水体
中浮游植物多样性可较好地监测其水体质量, 但其
科学的指标体系还有待于建立。如李玉凤等利用
2009 年春夏两季对西溪湿地水质的月监测数据, 发
现西溪湿地水质的春季富营养化程度小于夏季, 总
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他们还对该湿地公园不
同类型水体的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不同类型水体富营养化差异显著, 可以通过种
植大型植物和控制污水进入等人为管理提高湿地水
体质量[29]。
国内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较多的突出了人
类旅游等活动的内容, 也出现了多学科的研究手段
和方法, 但国内对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同样多
停留在对植物物种调查等单一层面上, 研究手段和
方法较为陈旧, 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 对多尺度植
物多样性的研究较少, 不同尺度植物多样性的复合
研究及研究手段方法的提升是未来国内湿地公园植
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3 结论
要揭示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功能
特征, 需依赖于多尺度下的时空表达, 即从物种-
群落-景观等不同尺度对公园植物多样性进行综合
研究, 其中, 景观尺度研究可以利用遥感信息提取
和分析, 揭示其景观多样性特征; 群落、物种尺度的
研究则依赖于野外实地样点、样带等调查, 但最为
关键的是如何通过综合研究, 揭示这些不同尺度生
物多样性的耦合关系, 这方面研究亟需加强和提
高。植物多样性(Plant 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是受环境中各种干扰影响的首当其冲者。但一直以
来, 有关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
干扰对植物物种多样性(Plant species diversity)的影
响上, 以物种多样性等单一尺度多样性等同于各个
尺度上的植物多样性, 以物种多样性的生态过程和
功能作用来反映整个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作用, 忽视了研究对象—植物多样性的尺度问题,
对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较大尺度
研究较少, 更缺乏多尺度的复合研究。由于旅游扰
动对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通常都是以不同尺
度进行的, 目前的研究内容较多局限于单一尺度,
难以从系统层面对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不同尺度植
物多样性的动态做出科学分析, 使得植物在湿地公
园关键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较大争论。
同时, 已有对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较少
考虑到植物类型的差异, 还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植物
的研究上。部分研究表明, 低等植物如藻类等对环
境变化更为敏感, 但至今还未见到对湿地公园低等
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综合研究报道。
另外, 在研究区域选择上, 根据湿地公园所处
位置、批准建立及管理的不同, 可划分为自然湿地
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两大类, 自然湿地公园主要位
于城市周边区域, 城市湿地公园多处于城市用地范
围内, 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外对湿
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以空间分布
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 将湿地受干扰阶段依次分为:
未干扰区–轻度干扰区–中度干扰区–重度干扰区。已
有研究多选择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地, 因城市湿地
公园受旅游干扰时间久远, 限于原始数据难以获取,
对其在旅游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过程研究有一定局限
性。相比较而言, 对自然湿地公园开展相关研究则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鉴于此, 未来对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
性的多时空响应、多尺度响应及其深度分析等复合
研究将会引起较大关注, 研究案例地的选择上也将
以自然湿地公园为主, 着重强化其生态演替进程研
究。同时, 国内外学者应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 扩大
湿地公园的国际推介, 互相借鉴已有研究成果, 推
动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的良性发展。
6 期 王立龙, 等. 旅游扰动下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81

参考文献
[1] LEILA G L, ERIC D S. Selecting the optimum plot size for
a California design–based stream and wetland mapping
program[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4, 186(4): 2599–2608.
[2] MCINTYRE N E, STRAUSS R E. A new, multi–scaled
graph visualization approach: an example within the playa
wetland network of the Great Plains[J]. Landscape Ecology,
2013, 28(4): 769–782.
[3] BURRIS L, SKAGEN S K. Modeling sediment accumu-
lation in North American playa wetland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1940–2100[J]. Climatic Change, 2013, 117,
(1–2): 69–83.
[4] OSALIYA R, KANSIIME F, ORYEM–ORIGA H, et al.
The potential use of storm water and effluent from a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re–vegetating a degraded pyrite
trail in 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 Uganda[J].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Parts A/B/C, 2011, 36, 14–15:
842–852.
[5] DIMITRAKOPOULOS P G, JONES N, IOSIFDES T, et al.
Local attitudes on protected areas: Evidence from three
Natura 2000 wetland sites in Greec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0, 91: 1847–1854.
[6] KRÒGER R, KHOMO L M, LEVICK S, et al. Moving
window analysis and riparian boundary delineation on the
Northern Plains of Kruger National Park, South Africa[J].
Acta Oecolog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2009, 35:
573–580.
[7] 吕宪国, 姜明, 韩守江, 等.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变
化及可持续利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8] 马克平. 2012 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简要回顾[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 (1): 1–2.
[9] 谢一鸣, 许月, 康蒙, 等. 基于植物多度的群落物种组成
与环境关联性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1): 80–89.
[10] 刘红玉, 李玉, 曹晓, 等.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
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J]. 地理学报 , 2009, 64(11):
1394–1401.
[11] SUMITHA M. Our Unique Wetland Park[M]. Malasia:
New Straits Times Press, 2001.
[12] SCHLEYER M H, CELLIERS L. Modelling reef zonation
in the greater St Lucia wetland park, south Africa[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5, 63: 373–384.
[13] TODD M J, MUNEEPEERAKUL R, PUMO D, et al.
Hydrological drivers of wetland vegetation community
distribution Within 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Florida[J].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10, 33: 1279–1289.
[14] KRÒGER R. Landscape hydro geomorphic conditions
determine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n
ephemeral floodplain wetland[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 280–287.
[15] DIAMOND S A, TRENHAM P C, ADAMS M J. Estimated
ultraviolet radiation doses in wetlands in six national
parks[J]. Ecosystems , 2005, 8: 462–477.
[16] RENCZ A N, Ódriscoll N J, HALL G E M, et al. Spatial
variation and correlations of mercury levels in the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components of a wetland dominated
ecosystem: Kejimkujik park, nova, Scotia, Canada[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3, 143: 271–288.
[17] BARDUCCI A, GUZZI D, MARCOIONNI P, et al.
Aerospace wetland monitoring by hyperspectral imaging
sensors: A case study in the coastal zone of San Rossore
Natural Par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90: 2278–2286.
[18] SOUSA A, GARCÌA–MURILLO P. Changes in the
wetlands of Andalusia (Dońana natural parks, SW Spain)at
the end of the little ice age[J]. Climatic Change, 2003, 58:
193–217.
[19] HARTTER J, SOUTHWORTH J. Dwindling resources and
fragmentation of landscapes round parks: wetlands and
forest patches around Kibale national park, Uganda[J].
Landscape Ecology, 2009, 24(5): 643–656.
[20] WHITEHEAD P G, NEAL C. The Wheal Jane wetland
remediation system study: some general conclusion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5, 338: 155–157.
[21] 王立龙, 陆林. 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 生态学报,
2011, 31(17):5081–5095.
[22] PAN Lili, CUI Lijuan, WU Ming. Tourist behaviors in
wetland park: A preliminary study in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Hangzhou,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0, 20(1): 66–73.
[23] LI Yufeng, LIU Hongyu, AO Jingfeng, et al. Trophic states
of creek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hanges in water level in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Chin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2, 184:2433–2441.
[24] 李静霞, 李佳, 党海山, 等.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的植
被现状与保护对策[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 25(6):
605–611.
[25] 宫兆宁, 赵文吉, 胡东. 水盐环境梯度下野鸭湖湿地植
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演替模式[J].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11): 1272–1280.
[26] 崔丽娟 , 朱利 , 李伟 . 北京西卓家营采砂迹地型湿
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系 [J]. 湿地科学 , 2012, 10 (4):
417–422 .
[27] 程乾, 吴秀菊.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1993 年以来景观
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9):
1677–1682.
[28] 崔天翔, 宫兆宁, 赵文吉, 等. 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
覆盖度的提取方法—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
例[J]. 生态学报, 2013, 33(4): 1160–1171.
[29] LI Yufeng, LIU Hongyu, ZHENG Nan, et al. Analysis of
trophic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different water
body types in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J]. China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 76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