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effects of oil spill on marine ecosystem

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


详细介绍了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其进入水体后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溢油对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鸟类、贝类和鱼类等生物的影响,以及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并说明了溢油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机制.统计了近年来在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发生的溢油事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科学阐明了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研究相应的溢油应急对策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The effects of oil spill on marine organisms and marine ecosystems have been reviewed.The oil spill accidents in waters of Pearl River estuary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summarized.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of oil spills on the ecosystem of Pearl River estuary have been mentioned.


全 文 :
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

吕颂辉,陈翰林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 510632)

【摘要】 详细介绍了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其进入水体后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溢油对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
鸟类、贝类和鱼类等生物的影响,以及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并说明了溢油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
破坏机制。统计了近年来在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发生的溢油事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科学阐明了溢油对
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研究相应的溢油应急对策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溢油事故;油污染;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 (2006)04-379-06

The effects of oil spill on marine ecosystem
LU Song-hui, CHEN Han-lin(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oil spill on marine organisms and marine ecosystems have been reviewed. The oil spill accidents in
waters of Pearl River estuary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summarized.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of oil spills on the ecosystem
of Pearl River estuary have been mentioned.
Key words:Oil spill; Oil pollution; Ecosystem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 石油的海运
量和进出港油轮不断增多,溢油事故时有发生,海上
溢油污染也日趋严重,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泄
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
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由于事
故发生难以预测,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且泄油量往
往又很大,对局部海域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损害大多比
较严重,也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石油泄
漏被称为海洋污染的超级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
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2003 年全年进口原油 8×107 t,其中四分之一是从南海
进入我国的,仅珠江口运输油品船舶每年就有近 20
万艘次,是我国油品运输船舶最多的水域。如何评价
珠江口溢油污染对于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
为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一个亟需通盘考虑的问题。

1 溢油的组成及污染过程
1.1 石油的烃类组成[1]
石油中含有数百种化合物,主要由烷烃、芳香烃
及环烷烃组成,约占石油含量的 50%~98%,其余为
非烃类含氧、含硫及含氮等化合物。
烷烃是组成石油的主要成分,随相对分子质量增
加,烷烃分别以气、液、固三态存在于石油中。在常
温下,从甲烷到丁烷是气态,是天然气和炼制气的主
要成分。常温下 C5~C15 的烷烃为液态。含 5~12 个
碳原子的烷烃为汽油,而 9~22 碳原子为煤油、柴油
和机油。C16 以上的烷烃为固态,一般多以溶解状态
存在于石油中,工业上称为蜡。石油中除主要含有直
链烷烃以外,还含有支链(异构)烷烃,它们都可被
多数微生物降解。
石油中环烷烃带 5~6 个碳原子,环状排列,占石
油含量的 30%~60%。很重要的小量组分为甾烷,萜
烷类。环烷烃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微生物很难降解
环烷烃。
芳香烃占石油含量的 2%~4%,有单环芳烃(如
苯、甲苯、二甲苯),还有双环芳烃(萘)、三环芳
烃(如蒽和菲)和多环烃(如苯并芘、苯并蒽多核芳
烃)。芳烃对生物的毒性最大,特别是多环芳烃。
1.2 溢油进入水体后的变化过程。
进入水体的溢油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过程从水体环境中除去。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烃类
(C1~C10)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然后通过光化学氧
化作用分解。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通过水体中悬
浮粒子吸附、沉降等过程进入沉积物中。水体中的石
油烃和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可通过微生物降解除去。微
生物降解石油烃的速度大小排列顺序为:直链烷烃>
直链烷烃>环烷烃和芳烃[2,3]。
收稿日期:2006-03-20,2006-05-18 接受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攻关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113);广州市
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3z3-c7361)
作者简介:吕颂辉(196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
E-mail:lusonghui1963@163.com
生 态 科 学 2006 年 8 月 第 25 卷 第 4 期 ECOLOGIC SCIENCE Aug., 2006, 25(4)379~384
万方数据
2 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1 溢油对鸟类的危害
鸟类是全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维持生态
平衡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研究表明,在所有的海洋生
物中,海鸟是受溢油污染影响最显著的。它们以陆地
为栖息场所,又与海洋息息相关。许多鸟类要依靠海
洋和滨海地区(河口、港湾)获取它们的食物,有一
些是留鸟,它们终生在大海或岛屿上度过,并从海上
获取食物;有一些是候鸟,冬天它们生活在比较温暖
的近岸水域,夏季又飞到淡水水域去繁殖,还有一些
流动的鸟类,它们成群地在岸边水域过冬。这些鸟类
经常出没的地区往往都是油轮和其它船舶运输很繁忙
的地区,很可能发生溢油事故。溢油对鸟类的影响是
复杂的,大致可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方面。
2.1.1 物理作用 与其它低等的海洋生物不同,鸟类体
温较高且恒定(40℃左右)。海鸟的羽毛极紧密,绒
羽很发达,因羽毛有许多气囊,所以很轻。这些结构
使海鸟能保温、飞翔。羽毛是亲脂性的,当海鸟与浮
在海面的石油膜或漂浮的油块接触时,溢油就会黏附
在羽毛上,渗入羽毛的绒羽层,即使溢油量极微,也
会破坏羽毛的原有结构,使之失去保温和防水性能,
寒冷的海水和空气会穿过羽毛层渗至皮肤,使海鸟失
去浮力而下沉。溢油不仅破坏了海鸟的羽毛结构,而
且当海鸟粘附油污特别是重油后,体重就会增加。如
果鸟羽上粘附了小油块,海鸟飞行时就会失去平衡,
难以把握航向。若粘附的油块较大,则海鸟就会失去
飞行能力,严重时会在海里淹死。
2.1.2 化学作用 当海鸟被油污沾染时,它们为了保持
体温必须提高基础代谢,对能量的需求会大大增加,
很快就会耗尽自身的脂肪储备,加上在油污地区觅食
困难,将会在饥寒交迫中死亡。
即使是能够飞至安全地带只遭受轻微油污染的海
鸟,溢油的影响也没结束。在海鸟用嘴整理自己的羽
毛时,羽毛的组织结构被进一步破坏,在此过程中它
们还会将羽毛吸附上的油污吞食下去。而且,海鸟也
可能会误食含油的食物。由于石油烃的毒性作用,海
鸟的产蛋率、孵化率下降,组织病变,生理和行为异
常,乃至死亡。
给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银鸥 (Larus
argentatus) 、 海 鸽 (Uria aalge)) 和 海 燕 (Oceanites
oceanites))施以 0.5 g 的油,即能干扰和抑制肠道内水
和 Na 离子的传输和鼻腺的盐分泌[4]。Peakall 用年幼
的银鸥作试验,给银鸥吞食 0.2~1.0 mL 的南路易斯安
娜原油(SLC-76),结果发现 SLC-76 显著地阻碍银鸥生
长,干扰原生质的渗透调节,使肾上腺肿大并影响鼻
盐腺组织的机能。对野鸭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都观
察到,野鸭在吞食各种油后引起一系列病变,包括引
起胃肠粘膜的严重刺激、脱水、贫血、肺炎、肝内脂
肪变化、胰腺腺泡萎缩,肾上腺增生等。溢油对海鸟
的生殖行为也有影响。如果海鸟食入 2 g·kg-1 体重的
油,它还会生存,但生殖行为受到抑制,停止产卵。
而且,鸟蛋一旦受到油污染,孵化率便降低。这可能
是油覆盖在蛋的外壳上,阻碍了蛋的气体交换,导致
胚胎发育被干扰。
2.2 溢油对渔业的危害
近年来,由于海洋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鱼虾贝类
和海藻病害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水质
恶化尤其是沿海水域污染则是导致病害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此,对于溢油事故与渔业的关系更加值得关注。
2.2.1 溢油对贝类的危害 贻贝(Mytilus edulis)在人类
食谱上很常见,而且它的滤食行为很容易聚集污染物,
对人类健康易造成威胁[5]。贻贝的分布广泛,居住在潮
间带的中下层,在岩石海岸以及其它较坚硬的底泥环
境常见。再加上种类丰富、尺寸适宜,因此常被选用作
指示生物以研究溢油的危害[6]。
Downs 等人[7]的研究表明贝类在溢油区域会受到
氧化和异物胁迫,而氧化胁迫可导致贝类衰弱,酶活
性受抑制,发生突变,繁殖能力下降,加速衰老等。
事实上,多环芳烃的疏水性使它在生物体内聚集的浓
度超出了在环境中的浓度[8,9]。而且,多环芳烃在贻
贝中很难被生物降解[10]。
最终多环芳烃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形成活泼的物
质,与 DNA 结合成络合物,使 DNA 的双螺旋结构被
破坏。Beatriz[11]研究了 2002 年的威望号溢油对贻贝的
影响,细胞分析表明当贻贝暴露在高浓度的多环芳烃
中时,对 DNA 的损伤会升高。
2.2.2 溢油对鱼类的危害 溢油事故对局部水域鱼类
的伤害主要包括:由于溢油的覆盖或毒害,在产卵和
孵化场,鱼卵和幼鱼可能被杀死;油污使鱼的怀卵数
量和产卵行为发生变化,影响鱼的种群繁殖;因饵料
质量降低而对幼鱼、仔鱼和成体鱼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油污干扰,使鱼类的生理、生化机能发生异常,导
致畸形或病变[4]。
以 1989 年发生的“Exxon Valdez”重大溢油事故
为例,就有许多相关的鱼类受溢油影响的研究结果。
在溢油地区,太平洋鲱鱼(Clupea pallasi)的卵孵化成
幼体的死亡率是无溢油污染地区的两倍,且幼体的生
长速率约是无污染地区的一半[12]。受溢油污染区域的
380 生 态 科 学 25 卷
万方数据
鲱鱼幼体相对于其它无污染区域明显表现出与溢油有
关的症状[13,14],包括畸形、基因损伤、体积变小和细
胞生成异常。Sean 等人[15]研究了溢油对雌鲑鱼、金枪
鱼(Thunnus spp.)和鳕鱼(Gadous macrocephalus)种群
的繁殖参数的影响。发现鱼体内的荷尔蒙雌二醇和促
性腺激素与芳烃混合物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鱼体
内的芳烃含量升高,则分泌的雌二醇和促性腺激素降
低。而这些荷尔蒙减少则会影响性腺发育或破坏最终
的性成熟和产卵信号[16,17,18],使这些鱼的种群繁殖受
影响。Stagg 等研究了“Braer”溢油事件对鲑鱼生理机
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溢油影响使鲑鱼体内的多
环芳烃浓度升高,相应的解毒酶(细胞色素酶 P4501A)
的含量也升高[19]。
2.3 溢油对初级生产的影响
主要由海藻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的初级生产是海洋
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它通过全球 CO2 的
收支平衡、海洋表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和大气紫外线的
吸收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初级生产者的丰度变
化影响这海洋渔业资源,通过各种生理生态过程影响
着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研究溢油对海洋
初级生产的影响是极具意义的[20]。
迄今为止,有关溢油对海藻的影响研究,进行较
多的是对光合作用、生长生殖及种群繁殖等方面研究。
溢油事故发生后,漂浮在海面上的油膜很快就隔断了
海水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影响了浮游植物的
光合作用,使水域的生产力明显下降。溢油抑制海藻
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几个可能机制是[4]:油膜阻
碍 O2 和 CO2 的扩散;质膜和叶绿体被瓦解;膜和色
素化合物的变化;叶绿素 a 被破坏以及一些光合作用
酶的活性受干扰等。Stekoll 和 Deysher[21]研究了
“Exxon Valdez”溢油事故对墨角藻(Fucus gardneri)
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溢油区域,连续几年墨角
藻的生物量和覆盖率都比发生事故前低,具繁殖性的
孢子和花托密度低,且藻多营附着生活。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低浓度条件下,石油烃可以
为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部分碳源,从而成为
诱发赤潮的一个因素[22]。赤潮发生后,水质急剧恶化,
海洋生物病害爆发,大量死亡。部分赤潮生物还会产生
大量的毒素,使鱼虾死亡,或在鱼虾等海产品中富集,
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4 溢油对珊瑚礁的影响
珊瑚礁是由珊瑚在其生命活动中分泌的大量碳酸
钙经过世代不断地交替堆积而形成的,是独特的底栖
生物类型。南海的四大群岛主要就是由珊瑚礁构成的
岛群。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
一。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超过2 500种珊瑚礁鱼类和700
种造礁珊瑚,以及大量的无脊椎动物与植物,使得珊
瑚礁生态系统拥有“海中热带雨林”的美誉。溢油会导
致珊瑚虫的硬壳被破坏,产卵量下降,幼体的存活率
降低,并使成体的生长缓慢。珊瑚虫的生殖组织的生
长也会受到影响[23,24]。而由于珊瑚虫缓慢的生长率,
溢油对珊瑚礁的影响会长期存在[25]。溢油对生活珊瑚
礁附近的生物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据研究,溢油发生
几天之后,珊瑚礁低潮线1~3 m宽的空间几乎不存在
任何生物;在溢油重污染区,水下1~2 m内,珊瑚礁的
生物死亡率约在17%~30%,其恢复时间约为几年。
2.5 溢油对红树林的影响
红树林是介于陆地与海洋过渡带之间一个非常独
特、兼具陆海生态系统特性的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
界生态平衡的调节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红树林不仅是
沿海防护林网的第一道防线,其根系网络及其圈埋的
沉积物又形成了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场
所;同时还是鸟类生息的天堂。红树林生活区域几乎
不受波浪作用的影响,盘根错节的植物根系进一步减
缓了流速,致使悬浮的沉积物和有机质沉积于底部[20]。
而富含有机质的底泥又使得溢油易被滞留在红树林
内,因此红树林对溢油极为敏感[4,26,27]。溢油覆盖在
裸露的树干、支撑根及呼吸根上,堵塞红树根的吸气
孔,或影响树的盐平衡,使得叶子脱落、变形、阻碍
生长、种子畸变和死亡。不仅如此,底泥内的多环芳
烃浓度升高还会导致红树植物的基因发生变异[28]。如
果不及时清除的话,溢油会残留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
达 20 年之久,长期影响红树林群落[29]。
2.6 溢油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属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的野生濒危动物,被誉为“海上国宝”,它在军事、
医疗、仿生、物种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很
高的科研价值。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最重要的栖息地
之一,也是目前中华白海豚存活数量最多的海域。1999
年 10 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
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定珠江口内仃伶以南、桂山以北、
淇澳岛以东、香港大屿山以西的 460 km2 水域为保护
区。200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珠江口中华白海
豚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
有 1 000 条左右的中华白海豚活动[30]。近年来,珠江
口碰撞漏油事故时有发生,有研究表明,溢油污染对
于白海豚的生理、生态活动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
范围包括回音定位、摄食、呼吸、繁殖、地域分布和
4 期 吕颂辉,等: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 381
万方数据
生命安全[31]。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于呼吸的,由
于中华白海豚用气孔呼吸,气孔位于头顶,直接连接
肺部,如果白海豚碰上油污染,其上浮呼吸过程中肯
定要接触油污,呼吸时就存在把油污吸入肺部的可能,
其后果必然危害白海豚的生存健康。

3 珠江口溢油事件及生态现状
3.1 近年在珠江口发生的溢油事故[32]
近年来,珠江口海域的油品运输异常繁忙。据估
计,每年经过这里的大大小小的运油船有近 20 万艘,
油类运输量达约 2×107 t。运油船只来往穿梭频繁,加
之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货物运输极
为频繁,使得珠江口海域轮船相撞的几率极高。近 10
年来,珠江口已发生过多次重大泄油事故:
1995 年 5 月 17 日,外伶仃岛的石冲湾水产养殖
业因溢油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828.9 万元。
1998 年 11 月 13 日,在珠江口内伶仃洋西北水道,
上海油轮公司载有 9 300 t 汽油的“建设 5l”号油轮与
载有 4 000 t0 号柴油的“津油 6”号油轮相撞,造成
“津油 6”号油舱破裂,导致柴油外泄约 1 000 t,海
面溢油带长约 22 km,使这一带海域受到污染。1999
年 3 月 24 日,在珠海附近水域,“闽燃供 2 号”与“东
海 209 号”碰撞溢油 589.7 ton,超过 300 km2 海域及
55 km 海岸线内的养殖场、风景旅游区、红树林等遭
受严重污染,经济损失达 4 000 多万元。
2000 年 11 月 14 日,在珠江口虎门大桥附近水
域,“德航 298 号”油轮与挪威籍“宝塞思”号相撞,
230 m3 燃料油泄漏,污染水域面积约 3 900 km2。
2001 年 6 月 16 日,在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 401
渔区,巴拿马籍“CITRON GOLD”轮与中国“定
河”轮发生碰撞,325 t 燃料油泄漏入海,造成面
积达 3 500 km2的严重污染,渔业经济损失1 280万元。
2001 年 7 月 21 日,在珠江口内伶仃水域,“安
纳代尔”轮泄漏燃料油造成重污染面积约 4 300 km2,
渔业资源损失 1308 万元。
2003 年 12 月 9 日,在珠江口内伶仃岛附近海域,
“兴通油 2”油轮与“永安州 1”轮相撞,近 300 t 燃
料油泄漏入海。
3.2 最新溢油事故过程
2004 年 12 月 7 日晚 9 时 35 分,两艘万吨级集装
箱船—巴拿马籍“HVUNDAI ADVANCE”轮和德
国籍“MSCILONA”轮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 8 海里
处发生碰撞。碰撞后“MSCILONA”轮尾部一个燃油
舱破损导致溢油,泄出了约 1 200 ton 燃油,在海面形
成了 9 海里长 200 m 宽的油污带,另外还在碰撞点以
西 120 海里发现了一条长 600 m、宽 50 m 的油污带。
这桩事故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船舶碰撞溢油事故
和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形成的巨大油污带,不仅影响
到和它相近的海面浅水区和海岸带,还会通过食物链
把危害扩大到包括深海在内的整个海洋生态体系。
3.3 珠江口生态现状
珠江口属南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因此生
物多样性较高,鸟类、鱼类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的
海洋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等,以及很多其它
珍贵的生物种群如中华白海豚等。
由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组
成的深圳湾湿地,是我国目前保护最好、鸟类最多的
红树林湿地,面积约为 1 500 hm2,于 1995 年加入国
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成为国际最知名
的湿地之一。该湿地由深圳河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海湾宽阔平坦, 淤泥覆盖, 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是
冬候鸟和迁徙鸟类极为重要的觅食场所。每年冬春两
季大量候鸟类云集, 种类达上百种, 数量多时达十几
万只。该湿地为数以万计的水鸟提供了觅食和栖息的
生境,每年有约 10 万只迁徙鸟类在此路过、栖息、过
冬。如鸥类、鹬鸻类、鹭类和鸭类由华北、蒙古和西
伯利亚的繁殖地,经湿地中途歇息后,长途迁徙到东
南亚或澳洲的越冬地。
珠江口河口及浅海是南海北部多种经济鱼虾类索
饵产卵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南海北部水产资源的摇篮
和种苗库。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 1986~1987 年对珠江
口伶仃洋水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表明[33,34],河口区水域
共采集到鱼类 154 种,隶属于 15 目 57 科 97 属;浅海区
采集到鱼类 119 种,隶属于 11 目 50 科 84 属。虾类 25
种,分隶 2 派 5 科 9 属。本水域鱼类优势经济种类有棘
头梅童鱼(Ca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银
鲳(Pampus argenteus)、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
等。名优种类有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鲥鱼
(Hilsa reevesii)、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中国鲳
(Pampus chinesi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大黄
鱼(Pseudosciaena crocea)。
珠江口海区栖息底栖生物约 456 种,隶属于 150
科;其中,海绵动物 4 科 7 种;腔肠动物 13 科 14 种;
虫类 1 科 2 种;环节动物 16 科 23 种;软体动物 52
科 158 种;节肢动物 31 科 185 种;棘皮动物 23 科 49
种;原索动物 1 科 2 种;藻类植物 8 科 13 种[35]。
珠江口水域是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区,在该水
域中分布着许多传统的牡蛎养殖区及鱼塘和网箱养殖
382 生 态 科 学 25 卷
万方数据
区,渔业生产在广东省的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一定比
例,2002 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 1950 亿元,占全国海
洋产业总产值的 1/4,居全国第一位,海洋产业增加值
910 亿元,占全省 GDP7.8%;2003 年广东省海洋产业
总产值达 2250 亿元,增长 15.4%;海洋产业增加值 1060
亿元,增长 16.5%,占全省 GDP 的 7.8%。以深圳市为
例,深圳市历年(2000-2003)渔业生产情况如表 1。

表 1 2000-2003 年深圳市渔业生产情况[36]
Table 1 the fishery production of Shenzhen from 2000 to 2003
年 份
Year
水产品生产总量(t)
Total Output of
Seafood
Productions(ton)
海水养殖面积
(hm2)
Aquaculture
Areas
海水养殖产量(t)
Aquaculture
Productions(ton)
2000 59 881 5 667 51 191
2001 65 784 4 800 56 566
2002 64 059 4 393 54 757
2003 85 324 4 593 77 506

然而,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珠江口水域的溢油事
件频繁出现,使得海域中的石油烃含量一直处于较高
水平,据统计,珠江口近岸海域(内、外伶仃)2004
年的海水石油类平均含量就超过 0.05 mg·L-1,超过我
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一类的要求,
为轻度污染水平(见图 1)。这对于珠江口和南海海
洋生态系统都是一大威胁。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
今天,有关部门更应该重视溢油的防治工作,研究相
应的溢油对策及控制机制,以减缓溢油带来的损害。
0
0.05
0.1
ST JY SW DYB NLD WLD JM YJ MM ZJE ZJW




mg
·
L-
1 )
oi
l(
mg
·
L-
1 )
ST=汕头 shantou JY=揭阳 jieyang SW=汕尾 shanwei DYB=大亚湾 daya
bay NLD=内伶仃 neilingdingWLD=外伶仃 wailingding JM=江门 jiangmen
YJ=阳江 yangjiang MM=茂名 maoming ZJE=湛江东 zhanjiang east ZJW=
湛江西 zhanjiang west

图 1 2004 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含量[37]
Fig. 1 The average oil concentrations in inshore seawater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04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 2002. 水体油污染治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 9~12.
[2] 赵云英,杨庆霄. 1997.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J].
海洋环境科学,16(1):45~52.
[3] 周 斌. 1996. 溢油对鸟类的影响[J]. 交通环保,3:7~9.
[4] 李永祺,丁美丽. 1991. 海洋污染生物学[M]. 北京:海洋
出版社. 269~303.
[5] D’Adamo R, Pelosi S, Trotta P, et al. 1997. Bioaccumulation
and biomagnifi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quatic organisms[J]. Mar. Chem. 56:45~49.
[6] Kadhim M A. 1990. Methodologies for monitoring the
genetic effects of mutagens and carcinogens accumulated in
the body of marine mussels[J]. Rev. Aquat. Sci. 2:83–107.
[7] Downs C A, Shigenaka G, Fauth J E, et al. 2002. Cellular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bivalves after chronic exposure
to spilled Exxon Valdez crude oil using a novel molecular
diagnostic biotechnology[J]. Environ. Sci. Technol. 36:2987~
2993.
[8] Oliver B G, Niimi A J. 1988. Trophodynamic analysi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congeners and other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 the Lake Ontario ecosystem[J]. Environ. Sci.
Technol. 22: 388~ 397.
[9] Spies R B, Rice J D W, et al. 1988. Effects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on reproduction of the starry flounder
Platichthys stellatus in San Francisco Bay: I. Hepatic
contamination and mixed function oxidase (MFO) activity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season[J]. Mar.Biol., 98:181–189.
[10] Livingstone D R. 1998. The fate of organic xenobiotics in
aquatic ecosystem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biotransformation by invertebrates and fish Comp[J].
Biochem. Physiol., A 120:43– 49.
[11] Beatriz P C, Blanca L, Eduardo P, et al. 2004 . Evaluation of
PAH bioaccumulation and DNA damage in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exposed to spilled Prestige crude oil[J].
Comp. Biochem. Physiol., Part C 138 :453–460.
[12] McGurk M D and Brown E D. 1996. Egg~larval mortality of
Pacific herring in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after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J]. Can J Fish Aquat Sci,
53(10):2343~2354.
[13] Norcross B L, Hose J E, Frandsen M, et al. 1996.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rphological condition, and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of larval herring in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following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J]. Can
J Fish Aquat Sci, 53(10): 2376~2387.
[14] Hose J E, Mcgurk M D,Marty G D, et al. 1996. Sublethal
effects of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on herring embryos and
larvae morphological, cytogenet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s, 1989-1991[J]. Can J Fish Aquat Sci, 53(10):
2355~2365.
[15] Sean Y S, Johnson L L, Horness B H, et al. 2000.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Exposure and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in Fish Collected Following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J]. Mar. Pollut. Bull., 40(12):1139~1147.
[16] Casillas E, Misitano D, Johnson L L, et al. 1991. Inducibility
of spawning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female English sole
(Parophrys vetulus) from urban and nonurban areas of Puget
Sound, Washington[J]. Mar. Environ. Res. 31:99~122.
[17] Johnson L, Casillas E, Collier T, et al. 1988. Contaminant
e.ects on ovarian maturation in English sole (Parophrys
vetulus) from Puget Sound, Washington[J]. Can J Fish Aquat
Sci, 45: 2133~2146.
[18] Swanson P, Bernard M G, Nozaki M, et al. 1989.
Gonadotropins I and II in juvenile coho salmon[J].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7:169~176.
[19] Stagg R M, Robinson C, McIntosh A M, et al. 1998. The
Effects of the ‘Braer’ Oil Spill, Shetland Isles, Scotland, on
P4501A in Farm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and the
4 期 吕颂辉,等: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 383
万方数据
Common Dab (Limanda limanda)[J]. Mar. Environ. Res.,
46(1~5):301~306.
[20] 李冠国,范振刚. 2004. 海洋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48~275.
[21] Stekoll M S and Deysher L. 2000. Response of the Dominant
Alga Fucus gardneri (Silva) (Phaeophyceae) to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and Clean-up[J]. Mar. Pollut. Bull.,
40(11):1028~1041.
[22] Shi X Y, Wang X L, Han X R. 2001.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plankton in a mesocolon
experiment[J]. Acta Oceanol Sin., 20 (2) : 231~240.
[23] Guzman H M, Burns K A, Jackson J B C. 1994.
Injury,re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Caribbean reef corals after
a major oil spill in Panama[J]. Mar. Ecol. Prog. Ser.,
105:231~241.
[24] Guzman H M, Jackson J B C, Weil E. 1991.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 major oil spill on Panamanian subtidal
reef corals[J]. Coral Reefs. 10:1~12.
[25] Guzman H M and Holst I. 1993. Effects of chronic oil
sediments pollution on the reproduction of Caribbean reef
coral-Siderastrea sidera[J]. Mar. Pollut. Bull. 26:276~282.
[26] Nansingh P and Jurawan S. 1999.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a Tropical Coastline (Trinidad, West Indies) to Oil
Spills[J]. Spill Sci. Technol. Bull., 5(2):161~172.
[27] Qianxin L, Mendelssohn I A. 1996.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outh Louisana crude oil on
the vegetation of fresh, brackish and salt marshes[J]. Mar.
Pollut. Bull., 32:202~209.
[28] Proffitt C E, Devlin D J, lindsy M. 1995. Effects of oil on
mangrove seedlings grow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J]. Mar. Pollut. Bull, 30:778~793.
[29] Burns K A, Garrity S D, Levings S C. 1993. How many
years until mangrove ecosystems recover from catastrophic
oil spills[J]. Mar. Pollut. Bull, 26:239~248.
[30] 陈裕隆,陈加林,何容飞,等. 2004. 中华白海豚保护与
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3(3): 65~70.
[31] 戴明新,郭 珊,周 斌,等. 2005. 铜鼓航道工程建设
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分析[J]. 交通环保,26(3):2~5.
[32] 杨传敏,庄杨杰. 2004. 珠江口溢油事故平均每年一次,
广东海洋渔业局将向漏油外轮索赔[N]. 南方都市报
[33] 陈 琳. 1990. 珠江口伶仃洋鱼虾类区系特征的研究[J].
南海水产研究,2:21~31.
[34] 何宝全,李耀权. 1990. 珠江口伶仃洋鱼虾类资源特征[J].
南海水产研究,3:3~21.
[35] 余日清,李适宇. 1998. 珠江口航道疏浚对海洋生态影响
及渔业资源损失的定量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37(suppl.2):180~185.
[36] 深圳市统计局. 2004 . 深圳统计年鉴-2004[M]. 北京:中国
统计出版社. 138.




(上接第 374 页)
与各年份各环(水境要素(地形、地貌,植被、水体
(水温、藻类等)、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本
文仅仅尝试了遥感技术在区域环境景观格局变化研
究中的应用,实际上,许多更具体的环境质量参数也
可以用遥感的方式来获取,其结果精度也能够满足环
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需要,如水温,水体叶绿素含量,
土壤湿度,植被群落结构与生长状况等等。我们可以将
这种变化叠加在三维立体图像,将工程建成后的影像更
加直观、动感、生动地展示出来,使所作的评价报告图
文并茂,生动有趣。

3 结 论
本文采用 Landsat 系列卫星遥感资料对大亚湾自
1979 年至 2004 年间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进
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此二十多年间,大亚湾
周边植被覆盖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在 2400 km2 的研究
区域中,植被区所占比例在 46.5%~48.5%间波动,但
非植被陆地由 1991 年的 5.1%左右上升到 2004 年的
10.5%左右,水体面积也相应降低了 5%左右。这种变
化随着人们对区域环境影响的方式、力度不同而不断
变化。通过遥感技术反应出的这些变化,可以发现人
类对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如何变化,在人
类对生态环境的开发或破坏活动与生态环境要素之间
的变化建立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预测以后的开发建
设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应用到区域环境影响
评价中去,从而得出准确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 王友绍,王肇鼎,黄良民. 2004. 近 20 年来大亚湾生态环
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 热带海洋学报,23(5): 85-95.
[2] Song X, Huang L, Zhang J, et al. 2004.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in Daya Bay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49(11-12): 1036-1044.
[3] Tang D L, Kester D R, Wang Z, et al. 2003. AVHR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shipboard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plume from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China[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84(4): 506-515.
[4] Chen C, Shi P, Mao Q. 2003.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the Thermal Pollution of
Cooling-Water Discharge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J].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8(8): 1659-1668.
[5] 陈楚群,施 平,毛庆文. 1996. 应用 TM 数据估算沿岸
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模型研究 [J]. 环境遥感,11(3):
168-176.
[6] Goward S N, Masek J G. 2001. Landsat—30 Years and
Counting[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78(1-2): 1-2.
[7] 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等. 2004.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85-187.
384 生 态 科 学 25 卷
万方数据
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
作者: 吕颂辉, 陈翰林, LU Songhui, CHEN Han-li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510632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06,25(4)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36条)
1.周斌 溢油对鸟类的影响 1996(03)
2.Burns K A;Garrity S D;Levings S C How many years until mangrove ecosystems recover from catastrophic oil spills[外文
期刊] 1993
3.Proffitt C E;Devlin D J;lindsy M Effects of oil on mangrove seedlings grow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外文期刊] 1995
4.杨传敏;庄杨杰 珠江口溢油事故平均每年一次,广东海洋渔业局将向漏油外轮索赔 2004
5.戴明新;郭珊;周斌 铜鼓航道工程建设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交通环保 2005(03)
6.陈裕隆;陈加林;何容飞 中华白海豚保护与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4(03)
7.Stekoll M S;Deysher L Response of the Dominant Alga Fucus gardneri (Silva) (Phaeophyceae) to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and Clean-up[外文期刊] 2000(11)
8.李冠国;范振刚 海洋生态学 2004
9.赵云英;杨庆霄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 1997(01)
10.Stagg R M;Robinson C;McIntosh A M The Effects of the ‘Braer Oil Spill,Shetland Isles,Scotland,on P4501A in Farm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and the Common Dab (Limanda limanda)[外文期刊] 1998(1-5)
11.Swanson P;Bernard M G;Nozaki M Gonadotropins Ⅰ and li in juvenile coho salmon[外文期刊] 1989
12.Spies R B;Rice J D W Effects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on reproduction of the starry flounder Platichthys stellatus in
San Francisco Bay:I.Hepatic contamination and mixed function oxidase (MFO) activity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season[外文
期刊] 1988
13.Oliver B G;Niimi A J Trophodynamic analysi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congeners and other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 the Lake Ontario ecosystem[外文期刊] 1988
14.Downs C A;Shigenaka G;Fauth J E Cellular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bivalves after chronic exposure to spilled
Exxon Valdez crude oil using a novel molecular diagnostic biotechnology[外文期刊] 2002(13)
15.Kadhim M A Methodologies for monitoring the genetic effects of mutagens and carcinogens accumulated in the body of
marine mussels 1990
16.DAdamo R;Pelosi S;Trotta P Bioaccumulation and biomagnifi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quatic
organisms[外文期刊] 1997
17.李永祺;丁美丽 海洋污染生物学 1991
18.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统计年鉴(2004) 2004
19.余日清;李适宇 珠江口航道疏浚对海洋生态影响及渔业资源损失的定量分析 1998(z2)
20.何宝全;李耀权 珠江口伶仃洋鱼虾类资源特征 1990
21.陈琳 珠江口伶仃洋鱼虾类区系特征的研究 1990
22.Johnson L;Casillas E;Collier T Contaminant e.ects on ovarian maturation in English sole (Parophrys vetulus) from
Puget Sound,Washington[外文期刊] 1988
23.Casillas E;Misitano D;Johnson L L Inducibility of spawning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female English sole
(Parophrys vetulus) from urban and nonurban areas of Puget Sound,Washington[外文期刊] 1991
24.Qianxin L;Mendelssohn I A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outh Louisana crude oil on the vegetation
of fresh,brackish and salt marshes[外文期刊] 1996
25.Nansingh P;Jurawan 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of a Tropical Coastline (Trinidad,West Indies) to Oil Spills[外文期刊
] 1999(02)
26.Guzman H M;Holst I Effects of chronic oil sediments pollution on the reproduction of Caribbean reef coral-
Siderastrea sidera[外文期刊] 1993
27.Guzman H M;Jackson J B C;Weil E Coral Reef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 major oil[外文期刊] 1991
28.Guzman H M;Burns K A;Jackson J B C Injury,re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Caribbean reef corals after a major oil spill
in Panama 1994
29.Shi X Y;Wang X L;Han X R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plankton in a mesocolon experiment[期刊论文]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1(02)
30.Sean Y S;Johnson L L;Horness B H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Exposure and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in Fish Collected
Following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外文期刊] 2000(12)
31.Hose J E;Mcgurk M D;Marty G D Sublethal effects of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on herring embryos and larvae
morphological,cytogenetic,and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s,,1989-1991[外文期刊] 1996(10)
32.Norcross B L;Hose J E;Frandsen M Distribution,abundance,morphological condition,and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of
larval herring in Prince William Sound,Alaska,following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外文期刊] 1996(10)
33.McGurk M D;Brown E D Egg~larval mortality of Pacific herring in Prince William Sound,Alaska,after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外文期刊] 1996(10)
34.Beatriz P C;Blanca L;Eduardo P Evaluation of PAH bioaccumulation and DNA damage in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exposed to spilled Prestige crude oil[外文期刊] 2004(4)
35.Livingstone D R The fate of organic xenobiotics in aquatic ecosystems: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biotransformation by invertebrates and fish Comp[外文期刊] 1998(1)
36.陈国华 水体油污染治理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杨昊炜.柴田.Yang Haowei.Chai Tian 浅谈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期刊论文]-天津航海2007(4)
2. 翟伟康.熊德琪 海洋溢油生物影响评估模型框架[会议论文]-2005
3. 王志霞.Wang Zhixia 海洋溢油对浮游生物种群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9)
4. 王志霞.刘敏燕.WANG Zhi-xia.LIU Min-yan 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水道港口2008,29(5)
5. 王传远.杜建国.贺世杰.WANG Chuanyuan.DU Jianguo.HE Shijie 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2008(3)
6. 王海燕.王琳.张元标.吴省三.WANG Hai-yan.WANG Lin.ZHANG Yuan-biao.WU Xing-san 应急状态下海洋溢油源鉴别的应用研究[期刊
论文]-台湾海峡2007,26(2)
7. 杜怀勤.孙华 气相色谱法在海洋溢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11(2)
8. 王宏生 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对策及其实践[会议论文]-1999
9. 张铁铸.张凤坡 埕岛油田事故性溢油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期刊论文]-海洋信息2003(3)

引证文献(3条)
1.王雨.林茂.林更铭.项鹏 广西溢油海域的浮游植物跟踪监测与比对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9(6)
2.郑建中.王静.王晓燕 不同类型海岸的溢油清理方法[期刊论文]-环境工程学报 2008(4)
3.王志霞.刘敏燕 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水道港口 2008(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604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