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91年至2002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情况。同时,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等相关资料也被用于解释太湖富营养化演化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结果显示,太湖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生物量均呈自梅梁湾底至湖心的逐步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太湖刚开始富营养化时,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硅藻转变为蓝藻。之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一直是蓝藻,但各年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有变化。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生物量的年均值持续增长至1996年,其后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和当地政府在太湖流域的控制排污行动有关。微囊藻在太湖的占优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标志之一。研究结果说明浮游植物在大型浅水湖泊中可以作为反映富营养化进程的生态指标。
Inter-annual 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dominant species and biomass in a large shallow lake,Taihu China,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onthly monitoring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of 1991~2002.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TN),total phosphorus(TP) and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a(Chla) were used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eutrophication in the lake.The results showed marked gradients of TN,TP,Chla and biomass in the lake from high values near the northern river input in the inner Meiliang Bay towards low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lake centre.Phytoplankton dominant species shifted from diatoms to cyanobacteria at the end of 1980‘s when the eutrophication started in the lake.Thereafter,almost no change in dominant species but phytoplankton biomass varied among years.Annual averages of TN,TP,Chla and biomass increased until 1996 declining thereafter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controlling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catchment by the local government.Microcystis-domination in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presented the indication of eutrophication in Lake Taihu.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hytoplankton is a suitable ecological indicator for eutrophication development in large shallow lakes.
全 文 :第27卷第2期
2008年4月
生态
Ecological
科学
S ience
27(2):65-70
Apr.2008
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
钱奎梅L2,陈宇炜p,宋晓兰12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l000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l00039
【摘要】 利用1991年至2002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情况。同时,
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等相关资料也被用于解释太湖富营养化演化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结果显示,太湖总
氮、总磷、叶绿素a和生物量均呈自梅梁湾底至湖心的逐步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太湖刚开始富营养化时,浮
游植物优势种群从硅藻转变为蓝藻。之后,浮游植
?x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期 钱奎梅,等: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 67
不定,有时是河流向太湖,有时是湖水倒灌入河。无
锡市和常州市的污水主要是通过这两条河流进入梅
梁湾,进而向南扩散。
本研究选取9个采样点,其中0号点位于粱溪河
口,6号点位于阊江口,这二个采样点是用来定量监
测河道的污染物排放入湖的情况。1号点.5号点从北
向南较均匀地分布在梅梁湾中,7号和8号点位于开
敞的西太湖中,用于比较梅梁湾和西太湖的差异。
2.2实验方法
本研究的监测自1991年10月起至2002年12
月,每月一次采样。文中涉及的1991年之前的数据
参考了孙顺才和黄漪平(1993)的资料【2】。水样用一
根2m长的中空塑料管采集后在实验室内按照湖泊
富营养化监测规范分析总氮(TN)和总磷(TP)。浮
游植物叶绿素a(Chla)采用90%热乙醇萃取后用分
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用I,0renz钮公式计算。
浮游植物样品用鲁戈试液固定沉淀48小时后进
行显微镜分类计数,种类鉴定参照国内淡水藻类检索
表。浮游植物生物量根据细胞体积的测定计算而得,
l mm,细胞体积换算成lIng鲜重生物量
(Bio皿阻ss)。
, 文中的各种数据采用SPSS公司的SigmaPlot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基础统计和
综合统计。
3结果和讨论(Resu怙anddiscussion)
3.1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长期演替
1991年至2002年期间共检测出74种浮游植物,
包括4个主要门类:蓝藻16种,硅藻16种,绿藻
28种和鞭毛藻类14种。多种微囊藻(舰,D缈咖spp.)
不仅是蓝藻门类中的优势种类而且是整个浮游植物
中的优势种类。除微囊藻之外,水华项圈藻(彳刀口6口伽
.刀缸.钾“础)、颗粒直链硅藻(彳“?:口c口卵f,.口_2加以”,口fcI)、
隐藻(c,弦fD所D疗砸spp.)和多种绿藻,主要是栅藻
(&阴db肌淞)和细丝藻(尸7口刀c幻刀绷口)是各自门类
中的优势种类。
表1汇总了1960年以来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
长期变化结果。在早期(1960~1988年),浮游植物
生物量的快速增长(从1.175至6.45mg.Lo)是这一
阶段的特点。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1960年的绿藻转
变为1981年的硅藻直至1988年的蓝藻。其后,蓝藻
一直是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1988~1995年),
同时,生物量随年际变化而波动(2.05~6.45n培·L.1)。
在1996和1997年,尽管总浮游植物生物量一直在增
加,优势种类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绿藻(细丝藻)
和蓝藻(微囊藻)成为太湖共同的优势种类。1998
年由于微囊藻的大量暴发而使生物量达到最高
(9.742mg·L-1)。1998年以后,蓝藻仍然是优势种类,
生物量也在年际之间波动变化。王荐也发现2000年太
湖蓝藻门全年均能发现,全湖性分布。湖面上3月底
便可见少量条状水华,7、8月达到高峰,湖水呈粘湖
状,一直要延续到11月初。据测定,优势种为:铜绿
微囊藻(舰m垆廊粥删珂珊口),水华微囊藻
(M.nos.aqu∞)和粉末微囊藻(M.pulVe代a),标志湖泊己
呈富营养水平。高峰期间(7、8月),数量高达8×1d7
个cells·L.1以上,10月份仍达1×107个cells·L.1以上【11】。
襄l太湖浮游檀物优势种群和总生物■的长期变化
ThbIelLong-termdyn_micsofphytophnktondominant
speciesandtOtalbiomasoinL-keThihu
.。 浮游竺竺总生 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类)
年份 物量 。⋯⋯⋯⋯⋯~一
Y哳T砌Bi。棚sD锄i咖tph卿lanI【t∞
(mg.L-1)
(驴i髓)
注:数据来自孙顺才和黄漪平(1993)。‘Data筋mS岫柚d
H啪g(1993)
万方数据
湖泊中浮游植物优势种群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
而变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太湖中蓝藻长期占优势的现
象也和水环境特点,特别是富营养化的发展密切相
关。因此,浮游植物(微囊藻)可以作为太湖水环境
演化和富营养化发展的指示性生物。
5
-伯
E
一5
玛
O
=_j
E
l
西
r¨
E
暑1∞
:”
囊
吉
一1
三●∞
E
=”
E
; 1
_
:.1
鼎
一
河口M乱m 梅莱湾Mei妇叼B町 湖心a埘呐
卓毒专专专毒毒毒专
÷吉亭专专专毒亭专
申中孛中中孛中÷审
卓审卓孛孛卓卓审白
O 5 1 3 4 2 5 7 8
群点。S帅1pII嵋蛐
圈1太湖1991至猢2年总氯、总磷、浮游檀物叶绿素-和
总生物量的空问分布
F喀lspatialdhtrIbunonof幻tIlnitm妒Ⅱ(T瓢协tII
phospho川s(T耽ph”叩lanhonchlomphyU--(ChIa)-nd
to协lbiom-鹊(BIomiss)InLakeT曩mufhml妇l·2∞2.
3.2太湖水体营养盐和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时空变化
图l展示了太湖营养盐(总氮和总磷为代表)和
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生物量的结果。统计数据用“垂
直盒”的图标来表示,每个垂直盒代表了50%的数据
变动范围,盒中虚线代表中值,实线指平均值,上下
范围代表95%的置信区间。我们的监测结果显示,总
氮含量的波动范围介于O.38~21.93mg·L一。0号点和
6号点的总氮显著高于梅梁湾其他站点和湖心站点
(图1)。梅梁湾内,l号点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
站点。其余点位之间没有显示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但
从北向南有一个明显的递减趋势,这其实就反映了河
流带来的营养盐负荷向太湖的扩散情况。太湖总磷含
量介于0.013~1.459nlg·L~,总磷的空间分布规律与
总氮类似,但6号点的结果显著高于O号点。靠近2
条河口的营养盐浓度显著高于湖中其他站点说明来
自流域的营养盐负荷较高。阊江流域有大量的“乡镇
企业”,梁溪河流域尽管乡镇企业相对少但由于河流
穿过有近500万人口的无锡市,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
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向太湖。2个河口站点的氮磷差异
也许可以说明不同流域的营养盐负荷差异。浮游植物
叶绿素a和生物量结果说明梅梁湾内浮游植物显著
高于湖心区。靠近河口的站点没有显著差异。由于营
养盐浓度的梯度递减趋势导致了浮游植物空间分布
也呈现了自北向南的递减趋势。不过,太湖叶绿素a
和生物量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图1),是由于
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水华)容易受风的驱动而改变
分布情况。
呈小户‰一
\
溉鼙
.6
』 詈
乱
卜
譬
2蹰
田2太湖梅粱湾l鲫l至2∞2年总氯、总■、浮游檀物叶绿
囊a和总生物■年均变化
Fig.2AnⅡu_I矗verageof’I’N,TPChI__ndBiom口ssin
MeiHangBay’Lake7IWhunmm199l·2002.
一P-1口呈
∞_-Eo五■S姘糕嚣
∞
侣
∞
5
o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荷在湖中扩散的方向。长期资料说明浮游植物在太湖
外源负荷减少时能快速反馈。
(3)太湖富营养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浮游植物的增长和太湖富营养化进程密切相关。
至殳谢(AcknowIegdement)
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提供部分监测数据。
参考文献(Refe怕n∞s)
IllDokIllilMT,Ch∞W’CaiQ.2000.灿1也mpog∞iciml瑚cts
tola唱clakesinChiIIa:The%Huexample【J】.一g删缸
Ecos),st绷Heolma,ld№ndgem朋t.3:吼-94.
12】 孙顺才,黄漪平.1993.太湖【M】.北京:海洋出版社.
6_48.
【31 Ch锄gWYB.1987.LaEgelalc髓ofChi∞【J】.乃狮耐矿
GMf£口乇皤尼四翻砌.13:235.249.
【4l ZhuM.1994.P陀liIIIiIlary咖dy∞watcrq呻l时pmtec:ti蚰
inLalceTaihu【A】.IIl:SundH,YuX,StabelH,ef口,(eds),
EnVir伽m即忸lpmtccti∞andlakc∞∞yst锄.Beijing:
Chinasci∞∞柚dT托llnologyPress.269-279.
15lForsbe唱C,RydiIlgS0.1980.E咖phicati∞p啪mete璐
and廿Dp临cstatcindiccsin30Swcdishwaster ceiving
lal【es【J】.彳比向如^r眦锄,Dg钯,舯:l89—207.
16J郑一,王学军,江耀慈,等.2001.环太湖河道水质分
析与入湖污染物负荷量估算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7(1):40-44.
1刀黄文钰,高光,舒盎华,等.2001.太湖地区“禁磷”
措施的效果及在富营养化控制中的作用[J】.农村生态环
境,17(4):26.29.
隅l 任黎,董增川,李少华.200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太
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32(2):
147.150.
例 龚绍琦,黄家柱,李云梅,等.2005.基于GIS下的太湖
水质富营养化模糊综合评价叨.环境科学,26(5):34.37
110l焦红波,查勇,李云梅,等.2006.基于地面实测光谱
的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估算【J】.湖泊科学,18(4):
343—348.
111l王荐.2000.太湖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J].无锡教育
学院学报,20(3):90.92.
【l2l高柳青,晏维金.2002.富营养化对三湖水环境影响及防
治探讨【.『】.资源科学,24(3):19.25.
113l张运林,秦伯强.2001.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研究
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6):263.265.
《生态科学》声明
作者凡向《生态科学》所投稿件,一经刊用,就意味着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生态科学》。《生态科学》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
数字化期刊群,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
支付给作者著作权使用稿酬(即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
万方数据
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
作者: 钱奎梅, 陈宇炜, 宋晓兰
作者单位: 钱奎梅,宋晓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陈宇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08,27(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13条)
1.龚绍琦;黄家柱;李云梅 基于GIS下的太湖水质富营养化模糊综合评价[期刊论文]-环境科学 2005(05)
2.任黎;董增川;李少华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 2004(02)
3.黄文钰;高光;舒盎华 太湖地区"禁磷"措施的效果及在富营养化控制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农村生态环境
2001(04)
4.郑一;王学军;江耀慈 环太湖河道水质分析与入湖污染物负荷量估算[期刊论文]-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01)
5.Forsberg C;Ryding S O Eutrophicafion parameters and trophic state indices in 30 Swedish waste
receiving lakes 1980
6.Zhu M Preliminary study On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in Lake Taihu 1994
7.Chang W Y B Large lakes of China 1987
8.孙顺才;黄漪平 太湖 1993
9.张运林;秦伯强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环境科学 2001(06)
10.高柳青;晏维金 富营养化对三湖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探讨[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2(03)
11.王荐 太湖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 2000(03)
12.焦红波;查勇;李云梅 基于地面实测光谱的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估算[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6(04)
13.Dokulil M T;Chcn W;Cai Q Anthropogenic impacts to large lakes in China:The Tai Hu example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 陈家长.孟顺龙.尤洋.胡庚东.瞿建宏.吴伟.范立民.马晓燕.CHEN Jiazhang.MENG Shunlong.YOU Yang.HU
Gengdong.QU Jianhong.WU Wei.FAN Limin.MA Xiaoyan 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环
境学报2009,18(4)
2. 孙小静.秦伯强.朱广伟.张战平.SUN Xiao-jing.QIN Bo-qiang.ZHU Guang-wei.ZHANG Zhan-ping 风浪对太湖水
体中胶体态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科学2007,28(3)
引证文献(6条)
1.苏海磊.吴丰昌.李会仙.张瑞卿.林樱 太湖生物区系研究及与北美五大湖的比较[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11(12)
2.邓建明.徐彩平.陈宇炜.邵晓阳.高俊峰 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浮游植物类群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1(2)
3.王丽卿.施荣.季高华.范志锋.程婧蕾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11(1)
4.梁兴飞.郭宗楼 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方法优化[期刊论文]-水生生物学报 2010(4)
5.邓建明.徐彩平.陈宇炜.邵晓阳.高俊峰 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浮游植物类群对比研究[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1(2)
6.王丽卿.施荣.季高华.范志锋.程婧蕾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1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802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