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开发前景与育种策略



全 文 :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 、开发前景与育种策略*
吕月良1 ,2 ,陈 樟2 ,施季森1*
(1.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2.福建省林业厅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从新品种选育 、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 、繁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福建山樱花的研究现状 , 分析了研究开
发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其开发前景。在此基础上 , 从充分利用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 、积极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
和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选育新品种等方面提出了福建山樱花的育种策略 。
关键词: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开发前景;育种策略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06)01-0115-04
Research Advance , Prospect and Breeding Strategy
of 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
L Yue-liang1 ,2 , CHEN Zhang 2 , SH I Jisen1*
(1.Th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Tree Genet ics and Engineering State Forest ry Administration(Nanjing Forest 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2.Forestry Administ r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 Fuzhou 350003 ,China)
Abstract:Research advance of 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 was introduced on the topics of selec-
tion and breeding of new cultivars , adaptive and resistance of cultivars ,propagation technique etc.in
this article.Problems w ere analyzed and exploitation prospect was forecasted.Breeding st rategy of
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 w as put forward.The main pionts as follow s:to fully utilize germ-
plasm resources , to research on genetic diversity , to select and breed new cultivars by combining bi-
ologic engineering techniques and common breeding way s.
Key words: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Research advance;Prospect;Breeding st rategy
福建山樱花(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又名绯寒樱 、钟花樱 、结樱桃等 ,蔷薇科李属落叶性小乔
木或中乔木 ,每年冬末春初开花 ,先花后叶 ,盛花期 1月下旬至 2月下旬 ,花呈下垂性开展 ,腋出 ,单生或
3 ~ 5朵簇生 ,形如伞房花序状 ,花梗细 ,长 1 ~ 2 cm ,无毛 ,萼筒钟形 ,无毛 ,长约 8mm ,半开状 ,萼片长圆
状卵形 ,紫红色;花瓣倒卵形 ,桃红色 、绯红色或暗红色 ,长约 1 cm ,顶端凹;雄蕊多数 ,39 ~ 41枚;心皮 1
枚 ,无毛。福建山樱花喜光照充足和温暖的环境 ,较耐高温和阴凉 ,不耐强光 ,最佳生长温度 15 ~ 28℃,
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福建 、广东 、广西 、江西 、台湾等省区及越南 、日本 、琉球等海拔 500 ~ 2 200 m 之间的
阳坡山谷 、山坡 、溪旁 、湿地与山地天然常绿阔叶林边缘地带[ 1 , 3-5] ,偶也可见于阔叶次生林中 ,常与拟赤
杨 、桤木 、椿树 、马尾松 、山杜英 、紫珠 、野漆树 、盐肤木 、油桐 、青冈栎 、泡桐 、枫香 、岭南楮 、绵楮 、小叶白
辛 、银鹊树 、华桑 、赤毛杜鹃 、山花冬青 、肥皂荚 、帽峰椴 、郁香野茉莉 、杨梅等植物共生 。在土质疏松的红
壤 、黄壤中生长良好 ,在干旱瘠薄的荒山生长不良[ 5] 。可在低海拔地区种植 ,并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较强
的抗污染性能力[ 6] 。
1 福建山樱花的研究现状
1.1 新品种选育
众所周知 ,樱花是日本国花 ,现有 340多个园艺品种 ,遍植日本全国各地。每当春天来临 ,樱花盛开
之时 ,日本民众便会倾家而出 ,陶醉在樱花的海洋里 ,经年乐此不疲 ,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樱花文化。与此
—115—
 第 30卷第 1期
2006 年 1 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 rest ry Unive rsity(Natural Science s Edi tion) 
Vo l.30 , No.1 
Jan., 2006 
* 收稿日期:2005-06-22    修回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吕月良(1955-),男 ,高级讲师 ,博士生,主要从事阔叶树育种和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施季森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相比 ,我国虽有众多的野生樱花的基本种群 ,从南到北都有分布 ,如东北三省有大山樱(C.sargent i i)、山
樱(C.serrulata var.sontanea)、黑腺樱(C.max imowiczi i),华东及华南地区有早樱(C.subhirtel la var.
ascensens)、浙闽樱(C.schneideriana)、迎春樱(C.discoidea)、福建山樱花 ,华中地区有华中樱(C.con-
radinae)、尾叶樱(C.dielsiana)、崖樱(C.scopulorum),西南地区有高盆樱(C.cerasoides)、偃樱(C.mu-
gus)、山楂叶樱(C.craetaegi folia),西北地区有刺叶樱(C.setulosa)和长腺樱(C.dolichadenia)等。但
绝大多数尚未得到开发利用 ,许多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濒临灭绝。福建山樱花与东京樱花(C.yedoen-
sis ,又称日本樱花)、垂枝早樱(C.subhirtel la var.pend ula)、高盆樱合称樱花四大观赏种 ,虽广泛分布
于闽 、浙 、粤 、桂 、台等省区 ,但目前大陆地区的福建山樱花多处于野生状态 ,育成品种少 ,花色也比较单
调 ,只有桃红色 、绯红色或暗红色 3种[ 1 , 4-5] 。唯有台湾省选育出深红花系的雾社种 、粉红花系竹子湖种 、
重瓣花系的 C.campanuta cv.Double-f low ered等 20 多个品种[ 1-2 , 4] 。其中以重瓣品种 C.campanuta
cv.Double-f low ered最为著名 ,其叶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尖锐重锯齿缘;花重瓣 ,绯红色[ 7] 。长
期以来 ,日本学者在开发本国樱花资源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利用 20 世纪初侵占台湾期间掠夺来的福建
山樱花种质资源 ,并选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 ,如 C.campanulata cv.Kanzakura rubra 、C.campanulata
cv.Plena 、C.campanulata cv.Okame等[ 1 , 4 , 8-9] 。同时 ,开展樱花与福建山樱花杂交育种研究 ,培育出
许多带有福建山樱花优良特性樱花品种 ,弥补了日本樱花开花时间迟 、花色淡 、寿命短的不足 。
1.2 品种适应性与抗逆性研究
樱类植物在我国虽有广泛分布 ,但长期以来受日本樱花畏高温 、忌积水 、病虫多 、寿命短等特性的影
响 ,在许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推广甚为困难[ 1 , 4 , 10] 。因此 ,樱类植物的适应性与抗逆性研究也一直为人
们所关注 。而福建山樱花则与之相反 ,其适应性强 ,既喜阳 ,又耐半荫 ,喜温暖 ,又较耐高温 ,甚至还有部
分改良品种在台湾南部 、福建南部 、广东东南部等南亚热带地区较纬度更高的台湾北部和福建中北部地
区开花更盛 ,花期也更长 ,如 C.campanuta cv.Double-flow ered等。近年来 ,福州快乐园艺有限公司先
后从日本冲绳和台湾高雄等地引进了 10多种樱类植物 ,并与来自台湾阿里山和福建北部山区的两个福
建山樱花群体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福建山樱花及其改良品种的适应性与抗逆性明显强于日本樱花的主
栽品种普贤象(C.serrulata var.lannesiana cv.A lbo-ro sea)、雾社樱(C.taiwaniana)、阿里山樱(C.
transarisanensis)、薄墨樱等 ,并极少在福建山樱花个体中发现日本樱花树上常见的蛀干性害虫和毁灭
性病害如根癌病等[ 11] 。
1.3 繁殖技术研究
福建山樱花可播种 、扦插 、嫁接繁殖和组培快繁。种子具休眠性 ,但可用低温层积处理打破休眠(即
温暖 1个月和低温 2个月)。播种繁育以冬至前后最佳;也可于每年 5 ~ 6月果实由青色变为绿色时随
采随播。福建山樱花结果量较少 ,采种期短 ,种实成熟时易为鸟食或爆裂 ,需及时采收 。播前需将果肉
清洗干净 ,并将种子铺在潮湿的棉花或纸巾上 ,放在冰箱中变温处理后 ,播种出苗率可达 90%以上 。育
苗场圃应选择地形开阔 、阴凉 、水源方便 、土质肥沃的地方 ,条播 、开沟点播或撒播均宜 ,播后需盖上薄膜
催芽 ,天气炎热时需设荫棚 ,出土后再揭去覆盖物 。播种成苗需 1年时间 ,1年生苗可作砧木使用 ,或直
接培育成开花株 。扦插繁殖宜在 5 ~ 6月或 12 月至翌年 1 月间进行 ,则须以 1 年生枝条为插穗 ,用
ABT 生根粉或 250 mg/kg 萘乙酸或钙镁磷处理可大幅提高成活率 ,但插后必须保温保湿 。嫁接繁殖需
在冬末春初进行 ,且需以樱类植物为砧木 ,切接 、劈接均宜 ,嫁接后套袋保湿 ,成活率可达 90%左右 。嫁
接苗通常生长较为健壮 ,开花也较早。福建山樱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已有成功报道 ,王光萍等以春季萌
发的福建山樱花嫩枝为外殖体 ,在 1/4 M S+BA(1.0 mg/L)+IBA(0.01 mg/L)的培养基上诱导丛生
芽 ,然后转入 MS +BA(1.0 mg/L)+IBA(0.1 mg/L)+GA(30.3 mg/L)或 KT(1.0 mg/L)+
NAA(0.1 mg/ L)+GA(30.3 mg/L)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 ,直至不定芽伸长至 3 ~ 4 cm时 ,切下并置
于 1/2M S+NAA(1.0 mg/ L)+IBA(1.0 mg/L)+BA(0.75 mg/ L)培养基中生根 ,成功地获得再生植
株[ 12] ,为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育福建山樱花种苗提供了技术保证。
1.4 存在问题
福建山樱花相对于其他樱类植物来讲 ,虽然具有开花早 ,花期长 ,花型独特 、花色鲜艳 、适应性广 、抗
逆性强等优点 ,但人们对其了解还很少 ,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更谈不上品种
—116—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30 卷 第 1 期 
改良研究 。而深受人们喜爱的日本樱花又不适宜我国南方各地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即使在气候条件
适宜的地区种植病虫害的发生也很严重 ,更新周期短[ 13] ,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 ,加大我国特
有的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
培育新品种 ,尤其是融入日本樱花及其其他近缘物种优良特性的福建山樱花新品种 、新类型 ,以及深入
研究其适应性和应用模式 ,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 福建山樱花的开发前景
2.1 观赏价值及其应用
樱类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春季花木和色叶树种 ,每年报春的梅花凋零之时 ,正是各地樱花次递开放之
日。其花朵灿若云霞 ,与盛名远播的日本樱花相比 ,福建山樱花虽有很长的种植历史 ,但在大陆各地的
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 。其实福建山樱花是所有樱花中开花最早 ,花色最为浓艳的一种 ,冬末春初 ,先花
后叶 ,繁花满树 ,妩媚多姿 ,蔚为壮观 ,偶也可见花叶同放 ,嫩绿小叶与鲜花缀满枝头 ,万紫千红 ,满园春
色[ 9] ,观赏价值可与东京樱花 、垂枝早樱等相媲美[ 4] 。园林绿化中可地栽造景 ,孤植 、丛植 、群植均可 ,既
适用于庭园绿化美化 ,又可充当行道树使用;可植于公园草坪之上 、江河湖滨之边 、机关大院四周或街头
绿地一隅 ,花时艳丽无比 ,花后枝叶婆娑;山野片植能丰富森林景观 ,若配以栾树 、杜鹃 、萱草 、石蒜等 ,则
观赏效果更佳。近几十年来 ,台湾各地遍植福建山樱花及其改良品种 ,大力推广“福建山樱花+八重樱”
嫁接生产技术 ,以樱花花冠中的蜜汁吸引来成群的绿绣眼 、冠羽画眉 、山雀和访花昆虫等穿梭花间 ,形成
了阳明山 、阿里山 、合欢山 、乌来 、雾社 、玉山 、南投等遍布全岛的福建山樱花旅游观赏名胜区。
2.2 木材用途及生态价值
福建山樱花是一种生长稍为缓慢的树种 ,木材横断面生长轮略明 ,心材与边材区别明显 ,心材棕红
色。创面光滑 ,并略具光泽 ,色纹颇美观 。纹理直至偏斜 ,结构细 ,质地坚硬 。干燥和加工过程中处理不
当 ,易发生翘裂 。木材可作室内装饰和器械用具 、雕刻等用材 ,树皮也可供装饰使用[ 5 , 9] 。福建山樱花
与壳斗科 、山茶科 、槭树科等树种一起营造阔叶混交林 ,形成复合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 ,对绿化美化环
境 、改善生态系统 、防止水土流失 、调节小气候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 ,福建山樱花对氢氧化物 、二氧
化碳等气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可部分消除城市自身排放的污染气体 ,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现我国
南方地区已有部分城市将其列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之一 。
2.3 食用价值
福建山樱花的花果还可食用[ 9] 。花可通过采摘或捡拾方式搜集 ,晒干后可代替茶叶使用 ,也可做糕
点或经盐渍后当成油炸物或汤类的配料 。花瓣加入面包中可增加美观及风味;浸泡于绍兴酒中 ,饮来分
外香醇。而果实可洗净后生食 ,也可用糖腌渍后食用 ,或制成果酱或蜜饯。
3 福建山樱花的育种策略
长期以来 ,人们对福建山樱花的利用一直是掠夺性的 ,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 ,研究开发更是远落后
于实际需要。急需采取相应的策略 ,加大研发力度 ,选育多种类型的福建山樱花新品种 ,以满足日益扩
大的市场需求。
3.1 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林木育种的基础 ,也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手段。有序开发
利用福建山樱花资源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积极地开展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 ,加大对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
物种的保护力度 ,严禁滥采滥挖 ,并建立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圃或专类园 ,专门收集 、种植福建山樱花及
其近缘植物 ,并积极运用物理 、化学诱变和外源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已有的优良个体 ,创造特异种质资
源 ,拓宽遗传基础 ,为今后开展育种研究提供更多 、更好的中间材料。同时 ,积极开展完善繁育与栽培技
术研究 ,解决福建山樱花大规模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探讨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物种在城乡园林绿化建设
与森林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模式 ,以及作为用材林的发展潜力 。
3.2 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 ,选育优良品种
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彼此有机联系 ,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117—
 2006 年 总第 121 期         吕月良等: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 、开发前景与育种策略
是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开展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了解
不同目标改良的遗传规律 ,对提高品种改良效率 ,缩短育种年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形态标记 、生化标记 、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 4种。形态标记简单
直观 、经济方便 ,但作用有限。细胞学标记虽能进行一些重要基因的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定位 ,但费时
较长 ,难度也很大 ,甚至还有变异难以用细胞学方法进行检测。相比之下 ,生化标记虽有表现近中性 、能
直接反映基因产物差异的优点 ,但目前可使用的标记数量相当有限 。而分子标记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Ini tiative , HGI)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 ,作为基因型特殊的一种易于识别的表现形
式 ,与其他遗传标记方法相比 ,具有可直接以 DNA 的形式表现 ,不受组织特异性 、发育阶段 、环境等影
响 ,标记位点数量多 ,多态性高 ,能够鉴别基因的杂合和纯合等优点 ,不仅可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的系统分
类 、品种鉴定和基因定位 ,使得在 DNA 水平上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成为可能 ,而且可结合种间资源分
析 ,有利于更多优良性状的利用 ,并可使植物育种过程中的早期选择成为可能。福建山樱花在种质资源
收集与保存的基础上 ,要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 ,分析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
遗传结构 ,为分析优良遗传性状的表达 ,把表型选择转变为基因选择 ,使育种过程中的早期选择成为可
能 ,大幅度缩短育种年限奠定基础 ,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花色丰富 、花期持久 、适应性更广 、抗逆
性更强的新品种 。
3.3 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培育新品种
开展福建山樱花新品种选育研究 ,对丰富我国的观赏花木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
福建山樱花现存林分极为稀少 、种实成熟时极易爆裂 ,种子的采收贮存与发芽极为困难 ,传统育种方法
中 ,不论是利用无性系改良方法进行品种改良 ,还是进行有性杂交育种 ,或是把有性育种和无性利用二
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都不易取得大的突破 ,且通常需要耗费十多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 ,育种效率有待提
高。进行福建山樱花新品种培育 ,应充分利用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在遗传多样性和遗
传结构研究 、基因标记和基因型鉴别的基础上 ,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培育新品种 ,可望取得许多传统
育种方法无法企及的成果 。
[ 参 考 文 献 ]
[ 1] 陈运造.台湾自然观察图鉴(20)[ M] .台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 1991.
[ 2] 郑元春.台湾自然观察图鉴(1)[ M] .台北:渡假出版有限公司 , 1985.
[ 3] 俞德浚 ,陆玲娣 ,谷粹芝 ,等.中国植物志:38卷[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
[ 4] 章锦瑜.景观植物(一)[ M] .台北:淑馨出版社 , 1989.
[ 5]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 《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 2卷[ M] .福州: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 6] 余守武 ,刘宜柏.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 25(1):111-116.
[ 7] HUANG T C.Flora of T aiw an[ C] // Commit tee of th e Flora of T aiw an.2nd ed.Taipei:Bot Dep t NT U , 1993-1996.
[ 8] 邬文祥 ,邬秉左.樱花类植物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J] .花木盆景 , 2001 , 4A:48-49.
[ 9] 郑元春.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图鉴[ M] .台北:绿生活杂志出版社 , 1983.
[ 10] 林弥荣.日本的樱花[ M] .北京:诚文堂出版社 , 1974.
[ 11] 福州快乐园艺有限公司.福建山樱花调查资料[ R] .福州:福州快乐园艺有限公司 , 2003-2005.
[ 12] 王光萍 ,黄敏仁.福建山樱花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 26(2):73-75.
[ 13] 王贤荣 ,黄国富.中国樱花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1 , 15(6):3-6.
[ 14] 刘玉莲 ,殷学波.樱花品种园艺学性状的综合评价[ J]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6 , 17(4):39-43.
(责任编辑 佘光辉)
—118—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30 卷 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