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瓦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瓦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温学森1 ,王子伟 2 ,任正伟 2 ,娄红祥1
(1.山东大学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2.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山东沂源 256100)
  摘要 通过定期测定瓦松种子的发芽率 ,观察幼苗的抗旱能力 , 以及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观察瓦松的生活周期。
结果:新收种子无休眠期 ,发芽率高达 97.4%, 而 8个月后仅剩约 40%;子叶展开后的幼苗可承受 2个月以上的干
旱胁迫 , 而未展开者迅速死亡;种子直播苗和野生苗移栽试验证明瓦松需 3年以上才能开花 , 而非文献记载的 2
年。
关键词 瓦松;种子生活力;幼苗耐旱力;生活周期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11-1611-02
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温学森 , Tel:0531-88382028;E-mail:x.s.wen@163.com。
  景天科瓦松 Orostachysfimbriatus(Turcz.)
Berg.,首载于《新修本草 》,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药
用历史 〔1〕 ,涉及本属的有多种 〔2〕。 1963年版中国药
典以瓦松和瓦花 O.japonicusA.Berg.为正品 , 1977
和 2005年版均以瓦松的带花全草为正品 ,归肝 、肺 、
脾经 ,具有止血 、解毒和敛疮等功能。目前瓦松除作
为饮片在临床上应用外 ,已被开发为治疗宫颈糜烂
的瓦松栓 〔3〕 , 疗效确切 ,市场需求量较大。多数产
区连续收购 ,自然生长的瓦松大为减少。人工栽培
将是保障瓦松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笔者从
瓦松的生物学特性系统观察入手 ,以期为方案的制
定奠定基础 。
1  研究内容
从山东泰安 、新泰 、沂源 、昆俞山等地实地考察
结果 ,瓦松主要分布于土层较薄的岩石周围 、稀疏小
灌木的基部 ,以及比较平缓的山脚荒坡地 。农田或
果园的山坡很少见到 。瓦松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主
要为砂质土壤。
1.1  发芽实验 种子采收后室温保存 ,经不同贮
存期后 ,取种子 50 ~ 100粒置培养皿滤纸上 ,以自来
水湿润 ,在 26℃光照培养箱中 ,光照时间为 16h,光
照强度为 6000 lx,定期加水保持滤纸湿润 ,一周后
统计发芽率 。
1.2  幼苗抗旱实验 瓦松种子发芽 1周后 ,标记
子叶的伸展情况 ,置北侧窗台散射光下 ,打开培养皿
使水分自然挥发 ,以模拟瓦松种子在稀疏草丛中雨
后发芽 ,而晴天后干旱的自然状态 。在室温 25℃ ~
32℃,空气湿度 32% ~ 55%(78%),中午照度 800 ~
1500lx,下午短时日光照射 ,照度达 6000 ~ 25000 lx
自然生长 ,并分批定期浇水 ,一周后统计存活率 。
1.3  生活周期观察 播种苗:2005年 11月 15日
将种子撒在温室砂床上 ,覆以农膜保湿 ,发芽后去除
农膜 ,定期喷水 ,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温室温度
15℃ ~ 28℃,自然光照 。于 2006年 4月中旬移栽到
田间药圃 ,高畦栽培 ,株行距 8 cm×15 cm,常规田
间管理 ,观察其生长情况 。
移栽野生苗:2005年 9 ~ 10月于山东莱芜北部
丘陵地区收集莲座状的瓦松幼苗 ,移栽到山东大学
生药学研究所药圃 ,同上栽培管理 。
2 结果
2.1 瓦松种子发芽率 2005年 11月所采种子 ,于
11 ~ 15、12 ~ 15、以及 2006年 3 ~ 15、6 ~ 15和 7 ~ 15
日作发芽实验 ,所得发芽率分别为 97.4%、81.6%、
72.0%、52.6%和 42.5%。 2006年冬季收获的种
子 , 2007年 7月 22日所测发芽率为 38.5%。
2.2 瓦松幼苗抗旱能力 发芽一周后 ,幼苗的子
叶大部分已经平展 。从培养箱中取出 ,打开培养皿。
4h后滤纸变干 , 1天后幼苗未见失水现象 , 4天后
可见子叶失水 、颜色变暗 , 6天后子叶严重失水闭
合。
打开培养皿后分别于第 1、2、4、6、8、10、12、15、
30和 60天恢复加水 ,凡子叶仍展开或刚闭合的幼
苗 ,可恢复生机 ,未见死亡现象;凡个别发芽晚 ,子叶
呈淡黄色 ,或仅胚根伸出而子叶仍包于种皮内 ,于干
旱处理 6天后全部死亡 。
2.3 瓦松的生活周期 2005年 11月 15日播种 ,
第 3天少量露白 ,胚根伸出 ,第 5天大量萌发 ,子叶
呈绿色至黄绿色 。第 15天 ,子叶多呈水平状开展。
一个半月后 ,多数子叶变宽 ,向上斜展 ,第一对真叶
近锥形 ,两片紧靠 ,直立 ,或斜展。两个月后 ,多数可
见第二对真叶 ,少数可见第三对 ,交互对生。三个月
后多数幼苗直径 1 ~ 1.5 cm,真叶数目 3 ~ 5对 ,呈
莲座状。
至 2006年 4月中旬将直径 1.5 ~ 2.0 cm幼苗
·1611·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1期 2008年 11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8.11.020
移栽到室外后 ,初期生长缓慢 , 5月底直径约 2 ~ 3
cm,叶片 3 ~ 6对。 9月份观察 325株瓦松 ,仅有 4
株抽苔开花 ,且细弱 ,高 5 ~ 12 cm,分枝稀少;多数
植株顶芽逐渐发育成紧被芽鳞的越冬休眠芽。
2007年 10月 20日统计 , 322株中有 230株开
花结果 ,占 71.4%。
2005年 10月从野外收集的无地上茎的瓦松幼
苗 ,经过 2006年栽培观察 ,于 3月上旬休眠的顶芽
逐渐展开 ,到 5月上旬有些植株已见到地上茎发育 ,
秋季统计有 58%开花。
3  小结和讨论
3.1  瓦松种子发芽和幼苗抗旱能力 瓦松种子在
适宜条件下即可萌发 ,无休眠现象。发芽率随着贮
存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北方 6月底至 7月初雨
季到来之时 ,发芽率常降至 40%左右。
由于瓦松种子细小 ,贮备营养很少 ,因此子叶早
期的光合作用可能对瓦松幼苗的生存具有重要意
义 。抗旱实验也表明 ,凡子叶展开变绿者均能抵抗
长时间的干旱 ,而子叶黄绿或仍包于种皮中者 ,在干
旱处理中无一幸存。
北方地区春天多干旱 ,春雨小且持续时间短 ,而
瓦松多生长在土层薄和空旷的环境中 。雨后往往迅
速失水 ,种子刚刚萌发就遭受干旱胁迫 ,致使大量幼
苗不能发育到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阶段即丧失生活
力 ,这可能是瓦松种子多而形成幼苗少的主要原因 。
本研究还于 2007年 7月 ,选适宜瓦松生长但无
自然分布的山坡 ,播撒瓦松种子 ,于 10月份检查 ,仅
在少数灌丛下见到瓦松幼苗 ,且多数只有两片开展
的子叶 ,少数有 1 ~ 2对真叶 。
3.2  瓦松的寿命 野外调查中发现一年生瓦松直
径一般在 0.5 ~ 1 cm。 2005年冬季利用温室栽培 ,
瓦松大小达到了在野外一年的生长量 。 2006和
2007年继续在田间栽培的植株 。结果有 71.4%经
3年生长才能开花 ,尚有近三成至少需要 4年时间。
2005年在野外收集至少生长了 1年的野生苗 ,经过
两年栽培仍未有开花 ,可见瓦松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
其生育期多为 3 ~ 4年。在野外生存条件下 ,部分植
株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开花。 《中国植物志 》记
载瓦松为二年生植物 ,有的科普刊物称瓦松为 “短
命鬼 ”,即雨后种子迅速萌发并开花结果 。本研究
观察到瓦松应为多年生植物 ,可生长多年 ,但一旦开
花即整株枯萎死亡 。
3.3 瓦松资源和人工栽培 瓦松果实为聚合蓇葖
果 ,种子无特殊的传播方式。果实成熟开裂后只能
散落在植株周围 ,致使瓦松通常成片生长。开花植
株一旦被发现 ,就可能被全部采光 。此外 ,中国药典
规定瓦松在花期采收 〔6〕 ,更导致生境中不能补充新
鲜种子 ,使资源走向枯竭。经过 3年多的观察和试
验 ,初步了解了瓦松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及其资源下
降的主要原因 。在栽培措施中 ,首先应注意瓦松种
子无休眠期 ,须在种子成熟时集中采收 ,育苗 ,再移
栽到大田栽培或适宜的野外环境进行人工抚育 ,以
保障瓦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药材的稳定供应。
参 考 文 献
[ 1] 温学森 , 任正伟 , 王子伟 , 等 .瓦松药用历史及存在问
题 .中药材 , 2008, 31(1):158-161.
[ 2] 郑艳 , 徐珞珊 .中国瓦松属(Orostachys)的药用资源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03, 10(11):41, 59.
[ 3] 蔡玉英 , 韦兴光 ,张伟 , 等.瓦松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
效观察 .中草药 , 2000, 31(5):370.
(2008-03-02收稿
2008-07-08修回)
本刊投稿须知
1 本刊从 2006年第 1期起将刊登 “作者简介”内容 ,请作者在文章首页下脚按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
和联系方式 ”等内容注明。
2 来稿应为打印稿 ,投稿时不必附软盘;实验性文章应附单位介绍信 。
3 本刊目前一律不处理网上投稿 ,请作者务必以邮寄方式投稿 。
4 投稿同时请从邮局汇寄处理费(50元 /篇),切勿在稿件中夹带现金;汇款时请注明文章第一作者姓名及
稿件题目。
·1612·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1期 2008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