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垂盆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全 文 :4 讨论
4.1 提取条件的选择
  对提取条件进行了筛选 [ 4-6] ,由试验结果确定以正己烷
超声处理作为提取方法。不同提取方法的测定结果见表 3。
表 3  提取条件的选择
提取方法 含量 /(mg/g)
正己烷超声提取法 0.965
乙醇回流法 0.521
水蒸气蒸馏法 0.812
4.2 超声时间的选择
  经试验证明超声 15 min比超声 10 min含量明显增高 ,
而超声 15min和超声 30 min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 说明超声
15 min即可将供试品中的丁香酚提取完全 , 故选择超声 15
min。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 S] .一部.2005:3.
[ 2]  郭长强 ,孙爱莉 ,刘和善 ,等.GC法测定乳宁乳膏中丁香酚的
含量测定 [ J] .中草药 , 1998, 29(11):747.
[ 3]  杨凤梅.GC法测定藏药六味丁香丸中丁香酚的含量 [ J] .青
海医药杂志 , 2007, 37(8):92-94.
[ 4]  张宏波 ,洪 波.乙醇回流提取丁香酚的新方法 [ J] .吉林大
学自然科学学报 , 2001, 4(2):106-108.
[ 5]  杨 云 ,冯卫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 [ M] .北京: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 , 1998:9-10.
[ 6]  郑 修.现代工艺与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J].
中成药 , 1999, 21(10):537.
垂盆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秦 洁 ,  马果玉 ,  马剑平
(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4)
收稿日期:2008-12-29
作者简介:秦 洁(1981-),女 ,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中成药质量控制。 Tel:(021)58919145
关键词:垂盆草颗粒;质量标准;鉴别;总黄酮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0)01-0168-04
  垂盆草颗粒为我公司主要产品 ,由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
鲜草加工制成。 批准文号为 Z31020028。质量标准来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六
册),标准编号:WS3-B-1182-92。该处方来自民间验方 , 功能
主治为清利湿热 , 有较好的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 , 用
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目前在临床普遍使用。经
临床观察总结 , 该产品对降低谷丙转氨酶 ,改善肝功能显效
率达 82.86%。现行部颁标准中无理化鉴别 , 无含量测定
项。本试验在原标准的基础上 ,增加了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的
内容 , 使原有的质量标准得到提升和完善。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VARIANCARY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百万分之一电
子天平;超声仪(消耗功率 80W, 工作频率:59 Hz)。
1.2 试剂
甲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对照品及样品来源
  芦丁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
0080-9705)。样品和阴性对照均由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部提供。
3 定性分析
垂盆草的鉴别 将本品研成细粉 , 称取样品 4 g(有糖型)或
2 g(无蔗糖)左右 , 加甲醇 50 mL, 加热回流 45 min, 放冷 ,滤
过 ,滤液蒸干 , 残渣加水 5 mL使溶解 , 加于聚酰胺柱(100 ~
200目 , 内径 1.2 cm,柱长 5 cm)上 , 用水 50mL洗脱 ,弃去水
液 ,再用 100 mL乙醇洗脱 , 收集洗脱液 , 蒸干 , 残渣加甲醇 1
mL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垂盆草对照药材 2.5 g左右 ,
加水 50 mL, 加热回流 1 h, 放冷 , 过滤 ,滤液蒸干 , 残渣加甲
醇 50 mL, 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
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附录 VIB)试验 , 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
对照药材溶液 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板上 ,以正己烷-
醋酸乙酯-甲酸(15:10:1)为展开剂 , 预饱和 20min,展开 ,取
出 ,晾干 , 置于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 , 供试品色谱中 ,在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
图 1。
4 定量分析
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在120 ℃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20 mg,精密称定 ,
置 100 mL量瓶中 ,加 50%甲醇适量 ,振摇使溶解 ,并稀释至
刻度 ,摇匀 , 即得(每 1 mL含无水芦丁 0.2 mg)。
168
2010年 1月
第 32卷 第 1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anuary2010
Vol.32 No.1
图 1 垂盆草颗粒薄层色谱图
1.空白样品溶液(有糖型)  2.供试品(批号:060929-1)  3.对照药
材溶液(中检所提供 , 121434-200501)  4.供试品(批号:060309-1)
  5.空白样品溶液(无蔗糖)
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 ,研细 , 精密称取粉末 4 g左右 ,
置具塞锥形瓶中 , 精密加入甲醇 50 mL, 称定重量 , 水浴(75
~ 80 ℃)加热回流 60min,放冷 , 再称定重量 , 用甲醇补足减
失重量 , 摇匀 , 滤过 , 精密量取续滤液 25 mL, 置 50 mL量瓶
中 , 加水至刻度 ,摇匀 , 作为供试品溶液。
4.3 线性关系与范围的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1、2、3、4、5、6mL,分别置 25mL量
瓶中 , 各加 50%甲醇至 6 mL, 加 5%亚硝酸钠溶液 1 mL, 摇
匀 , 放置 6min,加 10%硝酸铝溶液 1 mL, 摇匀 ,放置 6 min,
加氢氧化钠试液 10 mL, 加 50%甲醇至刻度 , 摇匀 , 放置 15
min。以相应的溶液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
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 VA),在 51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
光度 ,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浓度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得
回归方程:A=11.7C+0.008 96;r=0.999。 结果表明在
0.007 96 ~ 0.04 78mg/mL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
系良好。
4.4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4 mL,置 25 mL量瓶中 ,加 50%甲
醇至刻度 , 摇匀 , 作为空白对照;另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4
mL,置 25 mL量瓶中 ,加 50%甲醇至 6 mL, 加 5%亚硝酸钠
溶液 1mL,摇匀 , 放置 6min,加 10%硝酸铝溶液 1 mL,摇匀 ,
放置 6 min, 加氢氧化钠试液 10 mL, 再加 50%甲醇至刻度 ,
摇匀 , 放置 15 min, 测定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
液中相当于无水芦丁的量 ,计算 , 即得。
4.5 专属性试验
  样品与芦丁对照品显色后在 510 nm处均有较大吸收 ,
垂盆草阴性对照显色后无明显吸收 ,专属性较好 , 见图 2, 3。
4.6 样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①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4.0 mL, 置 25 mL量瓶中 , 加
50%甲醇至 6 mL, 加 5%亚硝酸钠溶液 1 mL, 摇匀 , 放置 6
min,加 10%硝酸铝溶液 1 mL, 摇匀 ,放置 6 min, 加氢氧化钠
试液 10 mL, 加 50%甲醇至刻度 , 摇匀 , 分别于 1、2、 3、4、 5、
10、15、20、30、45、 60 min时 ,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
VA), 在 51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 1。
图 2 标准品及样品显色前后紫外扫描色谱图
图 3 样品显色前后及阴性对照样品显色后吸收光谱
表 1  样品溶液(显色后)稳定性试验数据
测定时间 /min A ΔA/min A
1 0.259 1
2 0.248 8
3 0.247 6 0.003 7(5※1)
4 0.246 7
5 0.244 3
10 0.239 0 0.001 06(10※5) 0.237 0
15 0.234 8 0.000 84(15※10)
20 0.232 0 0.000 56(20※15)
30 0.226 0 0.000 60(30※20)
45 0.217 1 0.000 59(45※30)
60 0.211 5 0.000 37(60※45)
  实验说明在显色 15 ~ 20 min时 ,溶液相对最稳定 , 所以
我们选择在显色后 15 min时测定吸光度。
②分别于 2、 4、6、8 h量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4 mL, 依法
测定吸光度(显色后放置 15 min)。 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
样品供试液在 8 h内基本稳定 , RSD为 0.9%。
4.7 重复性试验
  按前述的实验条件 , 对同一批样品一式 6份进行测定 ,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9%。 结果表明 ,含量测定
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4.8 回收率试验
  取在120 ℃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100 mg左右 , 精
密称定 ,置 100 mL量瓶中 , 加甲醇适量 ,振摇使溶解 , 并稀释
至刻度 ,摇匀 , 分别精密量取 10 mL对照品溶液加入 6只锥
形瓶中 ,水浴蒸干。精密称取垂盆草颗粒样品 4.0 g左右置
169
2010年 1月
第 32卷 第 1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anuary2010
Vol.32 No.1
上述具塞锥形瓶中 , 精密加入 50 mL甲醇 , 称定重量 , 水浴
(75 ~ 80 ℃)加热回流 60 min, 放冷 , 再称定重量 , 用甲醇补
足减失重量 , 摇匀 , 滤过 , 精密量取续滤液 25 mL, 置 50 mL
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 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 ,按样品测定法 ,
测定吸光度 ,计算含量。按公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 2。
表 2  加样回收率试验实验数据
样品
称样量 /g A C
总检出量
/mg
样品检出量
/mg
加入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值
/%
RSD
/%
4.008 1 0.240 4 0.019 77 12.35 12.36 — —
4.000 6 0.415 8 0.034 75 21.71 12.33 9.86 95.20
4.009 5 0.417 1 0.034 86 21.78 12.36 9.86 95.63
4.005 8 0.418 8 0.035 01 21.87 12.35 9.86 96.66 95.6 0.87
4.003 3 0.417 5 0.034 90 21.81 12.34 9.86 96.04
4.003 4 0.414 2 0.034 61 21.63 12.34 9.86 94.25
4.007 6 0.417 6 0.034 90 21.81 12.35 9.86 95.96
  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加样回收率测得结果在 95% ~
105%范围内 , 说明样品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均可行。
4.9 样品含量测定
结果见表 3。
表 3  3批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数据
批号 060929-1 060929-2 061027-2
含量 /(mg/g) 3.05 3.09 3.23
5 讨论
5.1 垂盆草颗粒为单方制剂 , 含大量黄酮成分 , 成分复杂 ,
直接用甲醇提取后做鉴别 , 斑点相互干扰很大。所以我们采
用先甲醇提取 , 后过聚酰胺柱来去除干扰 , 所得到的斑点较
之前清晰很多。 为减少干扰 , 对照药材预先用水提取 , 再用
同供试品溶液一样的制备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调整展
开剂后发现对照药材在特征斑点附近始终有干扰 , 而供试品
没有。我们又选择 Rf值较大处的蓝色荧光斑点作为研究对
象 , 经过调整展开剂 ,发现斑点专一性较强。
5.2 据有关文献报道 , 垂盆草中含有垂盆草苷 、黄酮类 、甾
醇类和三萜类 、有机酸 、氨基酸等化合物。 垂盆草中具有保
肝降酶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其中的黄酮类和垂盆草苷等。
经我公司反复研究 , 采用指纹图谱控制垂盆草质量有一定困
难 , 随着鲜草季节和产地的不同 , 指纹图谱中峰面积比值波
动较大 , 水溶性成分的色谱峰个数不固定。而垂盆草苷为一
水溶性氰苷 , 极不稳定 , 致使各种制剂中垂盆草苷的含量相
差很大 , 有些相差十几倍 , 甚至有些产品中检测不出垂盆草
苷的存在。而垂盆草中的黄酮类成分有十多种 ,是其保肝降
酶作用的活性成分 , 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总黄酮的含量 , 重
现性好 , 方法稳定 ,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5.3 含量测定实验中对提取方法进行考察 , 采用超声 、萃
取 、回流法的结果显示 ,回流提取方法效率较高 ,故选用回流
提取法。提取时间考察在 45 ~ 90 min提取基本充分 ,所以选
择提取时间为 60 min。分别采用 50%甲醇 , 70%甲醇 , 甲醇
50 mL作为提取溶剂 , 用水浴(75 ~ 80 ℃)加热回流 60 min
的方法提取垂盆草颗粒 , 并测定吸光度。实验中 , 当样品显
色后 , 50%甲醇与 70%甲醇提取液均有大量絮状沉淀生成 ,
而甲醇提取液无此沉淀 , 所以我们选择甲醇提取。以往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文献报道中 , 对样品显色后放置
时间未有明确规定 ,实验中发现 ,放置时间对测定数据影响很
大。实验说明在显色 15 ~ 20min时 ,溶液相对较稳定 ,吸收值
较高 ,所以我们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显色后 15min时测定吸
光度。
5.4 垂盆草颗粒的浸膏是由鲜垂盆草制成 , 成熟季节在盛
夏 , 气候炎热 ,鲜草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腐败。 故自该产品
上市以来 , 我公司一直委托生产地安徽黄山进行初加工。使
用鲜垂盆草入药既是我公司的特点和优势 , 同时对鲜药材委
托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也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我公司已用于 2008年度的委托加
工质量控制中 ,使原有质量标准得到提升。
5.5 根据对垂盆草原料的测定结果和多批样品的含量测定
结果 , 成品含量限度定为不得少于 9 mg/袋。我公司使用的
垂盆草产地为安徽黄山 ,对其它产地的垂盆草原料的含量情
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标准
号:WS3-B-1182-92)[ S] .
[ 2]  任凤霞 ,赵毅明.垂盆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J] .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3, 17(1):58.
[ 3]  郭 辉 ,张 玲.垂盆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J].
食品与药品, 2006, 8(1):19-22.
[ 4]  何爱明 ,王明时.垂盆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 J] .中草药 , 1997, 28
(9):517-521.
[ 5]  蒋新龙 ,蒋益花.垂盆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J].安徽农业
科学 , 2006, 34(18):4745-4746.
[ 6]  潘金火 ,何满堂 ,罗 兰.垂盆草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2, (3):44-46.
[ 7]  朱文荣.复方垂盆草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 J] .中成药 , 2003, 25
(6):456-459.
[ 8]  中国药典 [ S] .一部.2005:附录 28.
170
2010年 1月
第 32卷 第 1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anuary2010
Vol.32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