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垂盆草制剂中水溶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



全 文 :  表 2  沙棘油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x ±s , n=10)
组  别
给药前
毛细血管开放量
(个/mm2)
微静脉管径
(mm)
微动脉管径
(mm)
给药后差值
毛细血管开放量
(个/mm2)
微静脉管径  
(mm)  
微动脉管径  
(mm)  
对  照   5.5±1.6 0.406±0.114 0.245±0.139 0.2±0.4 0.007±0.012 0.009±0.015
沙棘油高剂量 4.9±1.1 0.401±0.274 0.159±0.100 2.0±0.7** 0.099±0.046** 0.039±0.029*
沙棘油低剂量 5.1±1.7 0.374±0.100 0.176±0.080 1.4±0.7** 0.042±0.025** 0.019±0.014
山莨菪碱   5.2±1.0 0.326±0.138 0.200±0.122 2.9±0.6** 0.273±0.121** 0.154±0.090**
  结果表明 ,沙棘油组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量和微 、动
静脉管径明显增加。
3 讨论
  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它的观察指标
主要有毛细血管开放量 、微血管管径(包括微静脉管径和微动
脉管径)以及流态 、血色 、微血管周围变化等。其中毛细血管开
放量反映毛细血管充盈状况 , 微血管管径反映微血管的收缩和
舒张的程度 ,微动脉的舒缩状态可影响毛细血管血压 , 从而影
响毛细血管的液体交换和静脉回心血量。本实验结果提示 , 沙
棘油能明显增加小鼠耳廓及大鼠肠系膜的毛细血管开放量 , 以
及微动脉 ,微静脉管径 , 所以沙棘油能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和
大鼠肠系膜微循环。 本研究为沙棘油在临床上治疗微循环障
碍疾病提供了实验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铭渔 ,孙小宣 ,童文新.沙棘的医药研究和开发.沙棘 , 1994;7(1)
∶32
2 车锡平 ,席仲兴 ,王红英 ,等.沙棘愈创灵对动物皮肤创伤 、烧伤、烫
伤的治疗作用.沙棘 , 1996;9(2)∶44
3 赵义生.沙棘籽油治疗烧烫伤 32例临床初报.沙棘 , 1994;7(3)∶36
垂盆草制剂中水溶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
林以宁 赵浩如 刘 康 汪柯岩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0038)
  提 要 研究了垂盆草制剂中三组水溶性成分Ⅰ 、Ⅱ 、Ⅲ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Ⅰ 、Ⅱ对正常小鼠的 PC-DTH 无影响 ,但对泼
尼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有免疫增强作用;Ⅲ对正常小鼠有免疫抑制作用 ,对免疫低下小鼠无影响;Ⅰ 、Ⅱ 、Ⅲ对正常及免疫受抑小鼠
的血清溶血素均无影响。
  关键词 垂盆草;迟发型变态反应;溶血素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治疗肝炎现已有糖浆 、
冲剂 、片剂等多种剂型[ 1] ,对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有良好效果。
垂盆草甙为降酶有效成分[ 2] , 但各种制剂中含量既不稳定也不
均一 ,大都显著低于有效剂量。我们发现 , 提取工艺不同 , 垂盆
草的免疫活性也不同。由此我们推测垂盆草中是否有通过调
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来控制肝炎病情的成分 , 为此从中提出三
组水溶性成分Ⅰ 、Ⅱ 、Ⅲ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试验药物与试剂 从垂盆草制剂(批号 990710 ,上海静安
制药厂)中得到 Ⅰ 、Ⅱ 、Ⅲ三组水溶性成分。 醋酸泼尼松片
(990808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仙居制药厂);2 , 4 , 6-三硝基
氯苯(PC V2K4524 メヵラィラヌク株氏会社)。
1.2 动物 昆明种小鼠 、豚鼠由中国药科大学动物室提供。
2 方法和结果
2.1 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
2.1.1 组分Ⅲ对 PC 所致的接触性皮炎(PC-DTH)的影响 小
鼠随机分组 , 刮去腹部毛 ,涂 0.1% PC 无水乙醇溶液致敏 。自
致敏当天开始灌胃给予 25 、50、100mg/ kg 组分Ⅲ或同体积蒸馏
水 ,连续 6 天 , 末次给药 1 小时后 ,以 0.1% PC 橄榄油溶液 30μl
涂于小鼠右耳两面进行攻击 , 24 小时后测量两耳厚度 , 以两耳
厚度差表示 DTH 强度 , 表 1 结果表明组分 Ⅲ对 PC-DTH 的抑
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其中 25mg/ kgⅢ对 PC-DTH 即有明显抑
制作用。
  表 1 对小鼠 PC-DTH 的影响( x±s)
组 别 剂量(mg/ kg)
动物数
(只)
肿胀度  
(×10-2mm)  
抑制率
(%)
对照组 - 10 11.2±1.30 -
泼尼松 20 11 3.36±0.50 70.0
组分Ⅲ 25 12 6.08±0.67** 45.7
对照组 - 12 8.45±1.50 -
组分Ⅲ 50 8 5.62±0.52** 33.4
组分Ⅲ 100 8 5.88±1.81** 30.5
  ** P<0.01
2.1.2 对醋酸泼尼松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 PC-DTH 的影
响 小鼠 PC-DTH 试验同 2.1.1 , 致敏当天开始灌胃给药 , 每天
两次:第一次给 20mg/ kg 醋酸泼尼松;第二次分别给予 100、
250mg/ ml的组分Ⅰ 、Ⅱ 、Ⅲ 。连续给药 6 天 , 末次给药 1 小时后
攻击 ,再 24 小时测 DTH 强度 ,结果见表 2。
  小鼠给予醋酸泼尼松后体重增长减慢 , 与实验前相比较对
照组平均增加 4.25g;醋酸泼尼松组为 3.33g;组分 Ⅰ 250mg/ kg
为 3.0g , Ⅱ250mg/ kg为 3.5g , Ⅲ250mg/ kg 为 3.8g 。
19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0;16(6)
DOI :10.13412/j.cnki.zyy l.2000.06.011
  表 2 对泼尼松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 PC-DTH 的影响( x ±s )
组  别 剂量(mg/ kg)
动物数
(只)
肿胀度  
(×10-2mm)  
抑制率
(%)
对照组 - 10 11.2±1.30** -
泼尼松 20 11 3.36±0.50 70.0
Ⅰ +泼尼松 100 11 6.82±0.60** 39.1
250 10 6.40±0.84** 42.8
Ⅱ+泼尼松 100 11 7.09±0.54** 36.7
250 10 7.10±1.29** 36.6
Ⅲ+泼尼松 100 11 3.73±0.65 66.7
250 15 3.67±0.98 67.2
  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 **P<0.01
  当用醋酸泼尼松使小鼠成为免疫抑制状态时 , 再服 Ⅰ 、Ⅱ
组分可增强 PC-DTH , 显示免疫增强作用。 组分Ⅲ对免疫低下
小鼠的 PC-DTH 无明显影响。实验说明组分Ⅰ 、Ⅱ对正常免疫
状态下的小鼠 DTH 无明显影响 , 对免疫受抑小鼠的细胞免疫
有增强作用;而组分 Ⅲ对正常免疫状态下的小鼠 DTH 呈抑制
作用 ,对免疫受抑小鼠的 DTH 无影响 , 提示组分Ⅰ 、Ⅱ 、Ⅲ的免
疫作用与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2.2 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试验
2.2.1 组分Ⅰ 、Ⅱ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
的影响 小鼠随机分组 ,每鼠 ip SRBC 0.1ml(2×108 个/ml)及
环磷酰胺 100mg/ kg 或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给予药物连续给
药 6 天 ,末次给药 1 小时后 ,摘眼球取血 , 血清稀释 400 倍后加
入 4×108 个/ ml的SRBC 悬液置冰浴中 ,加豚鼠血清后 37℃ 15
分钟 , 放入冰浴中 5 分钟以终止反应 , 于 540nm 处测光密度。
表3 结果 , 组分Ⅰ 、Ⅱ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
素无影响。
  表 3 组分Ⅰ 、Ⅱ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
响( x ±s)
组  别 剂量(mg/ kg)动物数(只) 吸收度  
对照组 - 10 0.1549±0.003
环磷酰胺 100 10 0.0123±0.004**
组分Ⅰ+环磷酰胺 100 10 0.0144±0.005
250 10 0.0115±0.004
组分Ⅱ+环磷酰胺 100 10 0.014±0.003
250 10 0.014±0.004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2.2.2 组分 Ⅲ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小鼠随机分组 , ip
SRBC , 灌胃药物连续 7 天 ,末次给药 1小时后 , 同上法摘眼球取
血测光密度 ,结果对照组为 0.138±0.009 ,组分Ⅲ 50mg/kg 为
0.152±0.022 , 表明组分Ⅲ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无影响。
3 讨论
  本文实验表明 , 组分Ⅰ 、Ⅱ 、Ⅲ对不同免疫状态下的 T 细胞
介导的免疫应答不同 ,其免疫作用与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密切
相关 , Ⅰ 、Ⅱ对免疫受抑状态小鼠在细胞免疫方面可能起免疫
调节作用;Ⅲ对正常小鼠有免疫抑制作用。 Ⅰ 、Ⅱ 、Ⅲ对正常小
鼠或免疫低下小鼠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吕湘林 ,曹秀玲 ,张叔良 ,等.垂盆草及其制剂的分析研究.药学学
报 , 1984;19(12)∶914
2 翟世康 ,沈美玲 ,熊玉兰 ,等.垂盆草甙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华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1982;1(3)∶145
红花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的观察
刘志峰 李 萍1 李桂生 傅风华 刘 珂
(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 毓璜顶医院 烟台 264003)
  提 要 我们的实验观察了红花提取物对体外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体内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发现红花提取物能明
显抑制 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显著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并延长其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关键词 红花;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凝血时间
  近年来 ,将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作为探索中医活血化瘀疗法
的作用原理之一 ,是中草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可以认为中
药的“血瘀”与血小板高聚集状态 、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有
关 ,而活血化瘀则与抑制血小板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障碍 , 防止
血栓形成或使生成的血栓溶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红花为中药菊科植物红花(Car thamus tinctorius L)的花 , 是
中医传统用药 , 具有活血通经 , 去瘀止痛的作用[ 1] 。我们对其
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体内抗血栓形成作用进行了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红花提取物(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提供 ,黄色结晶 , 纯度>80%)。复方丹参注射剂(上海第一
制药厂 , 批号:970821)。称取红花提取物 2.5mg 定容于 25ml
容量瓶内 ,为药物贮液 , 浓度为 100mg/ L , 4℃冷藏备用 , 使用时
以生理盐水依次稀释为 16、8 、4 、2、1μg/ L。将丹参粉针剂以生
理盐水配制成 16 、8 、4 、2 、1μg/ L 。
1.2 药品与仪器 ADP 钠盐(Sigma 公司 , 批号 28H7013);凝
血酶(广西华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批号:980418)。血小板聚集
仪(LBY-NJ ,北京普力生科贸集团)。
1.3 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测定 新鲜兔血以 1∶9 的枸橼
酸钠抗凝 , 800rpm 离心 5min , 取上清为富血小板血浆(简称
PRP),再以 3000rpm 离心 10min ,取上清为贫血小板血浆(简称
PPP),以 PPP调整 PRP至血小板浓度为 20万/μl。将调整好的
PRP 和 PPP 分别置于比色杯内 , 测定 5 分钟最大聚集强度 , 以
缓冲液组做比较 ,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1.4 体内抗血栓作用的观察 Wistar大鼠(山东省天然药物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 动物合格证号为鲁动质字 9803)。常规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