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科研报道 ]
垂盆草挥发性成分的 GC/MS分析
崔炳权 1 , 郭晓玲 2 , 林元藻1*
(1.广东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2.广东药学院中心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006)
收稿日期:2007-07-04
作者简介:崔炳权(1966-),男,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生物活性物质性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电话:13660044370;e-mail:cuibq168@163.com
*通讯作者:林元藻(1946-),男 ,教授 ,研究方向:天然活性物质生理功能及应用。电话:020-39352192;E-mail:linxy@ 163.com
关键词:垂盆草;GC/MS;挥发油;水蒸气蒸馏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07-1044-03
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 又名卧茎景天 , 系
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 是 《中国药典》收载
的常用中药之一。此中药味甘 、淡 、凉 , 归肝 、胆 、小肠经。其
清热利湿 , 用于小便不利 , 痈肿疮疡 [ 1];主治急 、慢性肝
炎 [ 2] 。药理学研究表明 , 垂盆草具有免疫抑制 ,保护肝细胞 ,
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抗菌等作用 [ 3] 。关于垂盆草的化学成
分已有报道 [ 2, 4 , 5] , 主要含有蛋白质 、氨基酸 、糖类 、黄酮类 、
三萜类及垂盆草苷类。但未见关于垂盆草挥发性成分的报
道 , 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盆草挥发油 , 用 GC/MS
进行测定 , 质谱峰数据经 Wiley138质谱数据库检索确定其
化学成分 , 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
含量 , 为更广泛筛选垂盆草中的活性成分 ,并为该药材及垂
盆草属(Sedum)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垂盆草购于广州市医药公司 , 产地为广东 , 经广东药学
院中药学院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学教研室李书渊教授鉴定
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干燥全草。
1.2 仪器设备
电动粉碎机 、挥发油测定仪 、HP5890II/5972型 GC-MS
气 /质联用仪(美国惠普公司)。
1.3 挥发油的提取
将垂盆草粉碎 , 过 30目筛。称取 100 g, 按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附录 XD甲法 [ 6]提取挥发油 , 得油
状物 0.34 mL,收率为 0.34%。
1.4 挥发油成分分析
1.4.1 分析方法
取适量垂盆草挥发油 ,加醋酸乙酯稀释成 10 μg/mL,用
GC-MS分析 ,得到的质谱数据经 wiley138质谱数据库检索 ,
鉴定各组分峰。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1.4.2 GC-MS条件
气谱柱:BP-1(60m×0.22mm×0.25 μm);非极性石英
毛细管柱(美国 SGE公司)。
柱温:80 ℃,保持 15 min后 , 以 10 ℃/min速率升温至
220 ℃,保持 20min。
进样口温度:220 ℃。载气:He;载气流量为 1 mL/min,
进样量为 3μL。电离电压 1 824 mV, 质谱温度 173℃, 溶剂
延迟 8min,扫描范围 50 ~ 550m/z。
2 结果与讨论
2.1 垂盆草挥发油成分分析
从垂盆草挥发油中分离出 79个质谱峰 , 见图 1。经质
谱数据检索分析 , 检索出 49种化合物 , 并用面积归一
图 1 垂盆草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图
1044
2008年 7月
第 30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8
Vol.30 No.7
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见表 1。
表 1 垂盆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
peakNO. tR/min compounds molecularformula molecularweight contents/%
1 17.557 γ-蒈烯(γ-carene) C10H16 136 0.431
2 59.522 十四烷(tetradecane) C14H30 198 0.178
3 60.587 反-石竹烯(trans-caryophylene) C15H24 204 0.570
4 66.976 γ-芹子烯(γ-selinene) C15H24 204 0.665
5 67.337 1-(1, 5-二甲基-4-己烯基)-4-甲苯(benzene, 1-(1, 5-dimethyl-4-hexenyl)-4-methyl) C15H22 202 0.504
6 68.008 β-芹子烯(β-selinene) C15H24 204 0.297
7 71.068 γ-杜松烯(γ-cadinene) C15H24 204 0.392
8 71.486 十五烷(pentadencane) C15H32 212 3.592
9 72.193
1, 2, 3, 4, 4a, 5, 6, 8a-八氢-7-甲基-4-甲烯基-1-甲基乙
基萘(naphthalene, 1, 2, 3, 4, 4a, 5, 6, 8a-octahydro-7-
methyl-4-methylene-1-(1-methylethyl))
C15H24 204 0.365
10 77.257 unknown - - 0.201
11 78.212 癸酸(decanoicacid) C10H16O2 172 0.323
12 80.025 α-雪松醇(α-cedrol) C15H24O 222 0.501
13 81.695 十四烷醇(tetradecanol) C14H28O 212 0.174
14 82.509 十六烷(hexadecane) C16H34 226 0.057
15 83.157 α-荜澄茄烯(α-cubebene) C15H24 204 0.231
16 83.812 α-长蒎烯(α-longipinene) C15H24 204 0.459
17 84.504 Epi-bicyclosesauiphelandrene C15H24 204 0.838
18 85.500 1, 2, 3-三甲基-4-丙烯基萘(naphthalene, 1, 2, 3-trimeth-yl-4-propenyl) C16H18 210 0.295
19 85.646 unknown - - 0.231
20 85.901 unknown - - 0.676
21 87.360 二对甲苯基乙烷(1, 1-bis(p-tolyl)ethane) C16H18 210 0.753
22 87.637 1, 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naphthalene, 1, 6-dim-ethyl-4-(1-methylethyl)) C15H18 198 0.365
23 87.978 unknown - - 0.578
24 88.561 9, 12, 15-十八碳三烯醇(9, 12, 15-octadecatrienol) C18H30O 262 0.255
25 88.870 3, 7, 11-三甲基十二烷醇(1-dodecanol, 3, 7, 11-trimeth-yl) C15H30O 228 1.798
26 89.378 unknown - - 0.291
27 90.412 unknown - - 0.797
28 91.202 2-十三烷酮(2-tridecanone) C13H26O 198 0.483
29 92.761 十四烷醇(tetradecanol) C14H28O 212 0.610
30 93.132 unknown - - 0.513
31 93.349 十七烷(heptadecane) C17H36 240 0.404
32 94.280 十四烷酸甲酯(tetradecaniocacid, methylester) C15H30O2 242 0.274
33 94.877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ethylp-methoxycinnamate) C12H14O3 206 1.036
34 95.188 unknown - - 0.981
35 95.860 7-甲基-6-十三烯(6-tridecene, 7-methyl) C14H28 196 1.589
36 96.116 unknown - - 0.705
37 96.557 unknown - - 0.357
38 99.581 十四碳二烯(1, 13-tetradecadiene) C14H26 194 0.864
39 100.202 十四烷酸(tetradecaniocacid) C14H28O2 228 2.419
40 103.165 unknown - - 1.507
41 103.633 十八烷(octadecane) C18H38 254 0.281
42 104.824 unknown - - 0.259
43 105.283 unknown - - 0.489
44 107.492 6, 10, 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 6, 10,
14-trimethyl) C18H36O 268 28.148
45 107.846 1-十八碳烯(1-octadecene) C18H36 252 0.646
46 108.508 unknown - - 0.260
47 108.838 5-庚二氢 , 3-呋喃酮(3-furanone, 5-heptyldihydro-) C11H20O2 184 0.374
1045
2008年 7月
第 30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8
Vol.30 No.7
续表 1
48 109.805 unknown - - 0.538
49 110.843 unknown - - 1.056
50 111.319 新植二烯(neophytadiene) C20H38 278 0.311
51 112.806 法呢丙酮([E, E] -farnesylacetone) C18H30O 262 1.920
52 113.560 十九烷(nonadecane) C19H40 268 0.488
53 113.717 unknown - - 0.446
54 114.543 十六烷酸甲酯(hexadecanoicacid, methylester) C17H34O2 270 1.501
55 115.150 邻苯二甲酸(1, 2-benzenedicarboxylicacid) C16H22O4 278 1.806
56 117.263 异植醇(isophytol) C20H40O 296 2.129
57 117.742 unknown - - 0.255
58 119.430 十六烷酸(hexadecanoicacid) C16H32O2 256 6.876
59 121.116 unknown - - 0.552
60 121.700 unknown - - 0.491
61 122.925 二十碳烷(eicosane) C20H42 282 0.470
62 123.558 unknown - - 0.952
63 124.680 unknown - - 0.651
64 128.378 5-十二 烷 二 氢 , 3-呋 喃 酮 (3-furanone, 5-dode-cyldihydro-) C16H30O2 254 0.806
65 128.857 unknown - - 0.434
66 129.312 9, 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 12-octadecadienoicacid,[ 3, 3] methylester) C19H34O2 294 0.786
67 129.631 9, 12, 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9, 12, 15-octadecatrienoicacid, methylester) C19H32O2 292 0.576
68 130.132 9-十八碳烯酸甲酯(9-octadecenoicacid, methylester) C19H36O2 296 0.520
69 130.962 unknown - - 1.788
70 131.932 3, 7, 11, 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2-hexadecen-1-ol, 3, 7, 11, 15-tetramethyl) C20H40O 296 2.666
71 132.344 unknown - - 0.579
72 132.907 9, 12-十八碳二烯酸(9, 12-octadecadienoicacid) C18H32O2 280 4.609
73 133.489 unknown - - 1.978
74 133.903 unknown - - 3.192
75 138.419 unknown - - 0.545
76 140.452 二十二碳烷(docosane) C22H46 310 0.477
77 148.902 二十三碳烷(tricosane) C23H48 324 0.592
78 150.613 unknown - - 1.443
79 151.555 unknown - - 0.551
2.2 讨论
从垂盆草挥发油中分离出 79种成分 , 鉴定出其中的 49
种 , 检出率为 62.025%。已检出的成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
76.704%。从表 1可知 , 垂盆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6, 10,
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8.148%)、十六烷酸(6.876%)、 9,
12-十八碳二烯酸(4.609%)、十五烷(3.592%),占垂盆草挥
发油总量的 43.225%。其中 6, 10, 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含
量最多 , 占挥发油总量的 28.148%。
垂盆草挥发油主要由烷烃 、萜类化合物 、醇 、酯和脂酸构
成 , 其中烷烃 10种 , 单萜烯为 1种 , 倍半萜烯 6种 ,醇类有 7
种 , 酯类有 6种 ,脂酸有 3种。垂盆草挥发性成分种类多 ,组
成复杂 , 这些化合物是中药垂盆草药理作用的基础。
挥发油是许多中草药的重要成分 ,一般具有祛痰 、止咳 、
平喘 、驱风 、健胃 、解热 、镇痛 、抗过敏 、酶抑制 、抗炎 、抗突变 、
抗癌 、抗菌 、抗病毒 、驱虫 、抗氧化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
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 [ 7] 。垂盆草挥发油中 9, 12-十八碳二烯
酸(亚油酸)含量较高 , 亚油酸是人和动物的营养必需脂肪
酸 , 能降低血液胆固醇 , 降血糖 , 调节血脂 , 预防动脉硬化 ,抗
菌和抗真菌及保护心脏的功能 [ 8] 。 垂盆草挥发油至少含有
7种萜类化合物 , 萜类化合物多有提神 、抗菌消炎和镇痛 、抗
肿瘤活性 , 特别是倍半萜 [ 9] 。石竹烯具有平喘作用 , 可预防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 9] 。另外 , 异植醇是合成维生素 E和维生
素 K
1
的原料 , 还能降低胆固醇 , 阻止动物性胆固醇被人体吸
收 , 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 10] 。除此之外 , 垂盆草挥发油中还含
有对-甲基肉桂酸乙酯 、新植二烯 、 5-庚二氢 , 3-呋喃酮等活性
成分 , 说明垂盆草挥发油可能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
应用价值。关于垂盆草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待进
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郭 辉 , 张 玲.垂盆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J] .食品与药品 , 2006 , 8(1):19-21.
1046
2008年 7月
第 30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8
Vol.30 No.7
[ 2] 潘金火 ,何满堂 ,许惠琴 ,等.垂盆草中保肝降酶活性组分的筛
选 [ J].中国药事 , 2002, 16(6):365-366.
[ 3] 苏志恒 ,华会明.垂盆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J].中
药研究与信息 , 2005, 7(8):19-20.
[ 4] 张洪超 ,兰 天 ,张晓辉.垂盆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 [ J].中成药 , 2005, 27(10):1201-1203.
[ 5] 秦 枫 ,孙红祥 ,葛竹兴.垂盆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
展 [ J].中国兽医学杂志 , 2006, 6:33-36.
[ 6]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 [ S].2005:附录 XD57-58.
[ 7] 滑 艳 ,汪汉卿.白茎绢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
研究 [ J].中成药 , 2007, 29(5):754-756.
[ 8] 毕和平 ,韩长日 , 梁振益 ,等.窄叶火筒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
分分析 [ 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6, 15(1):72-73.
[ 9] 杨永利 ,郭守军 ,马瑞君,等.下田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 15(4):355-358.
[ 10] 朱俊洁,孟祥颖 ,乌 垠 ,等.稠李果 、茎 、叶皮及树干挥发油成
分分析 [ J].分析化学.2005, 33(11):1615-1618.
微波法提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
陈殿伟 1 , 魏庆玲 2 , 孙秀利3
(1.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吉林 吉林市 132073;3.中石油工程设计
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吉林 吉林市 132002)
收稿日期:2007-04-15
作者简介:陈殿伟(1968-),男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 ,电话:0432-3083140。
关键词:微波提取;丹参;丹参酮ⅡA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07-1047-03
丹参中主要有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成
分酚酸类化合物 [ 1] 。目前 , 工业上提取丹参主要以热回流
法 [ 2]为主 , 该方法提取时间长且提取率低。丹参酮类物质属
于热敏性 [ 3]物质 , 长时间受热易发生分解 , 传统的热回流法
不仅浪费能源还使热敏性的丹参酮发生了分解。微波法 [ 4]
具有提取高效 、快速 、省时等优点。本试验进行丹参的微波
提取工艺研究 ,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丹参的微波提取法进行优
化 , 初步探求了微波提取丹参酮 ⅡA的最佳工艺条件 , 比较
了微波法和传统的热回流提取法 , 并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核
算 , 为微波提取丹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HWC3L-A型微波萃取设备(天水华圆制药设备有限责
任公司),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高效液相色
谱(美国 Altech)。
丹参饮片购自北京同仁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经实验室
加工制成两种原料:丹参饮片;粉碎机粉碎得到丹参细粉(小
于 60目)。无水乙醇(分析纯 , 北京化工厂), 冰醋酸(分析
纯 , 北京化工厂), 甲醇(色谱纯 , 北京百灵威化学技术有限
公司),丹参酮ⅡA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批号:
110766-200416纯度≥98%)。
1.2 实验方法
1.2.1 微波法提取丹参酮ⅡA 称 10 g丹参细粉(小于 60
目),加入提取溶剂 100 mL,置于微波提取罐中 , 进行微波提
取 , 改变提取溶剂浓度 、微波辐照时间 、微波输出功率 、提取
温度和液固比等影响提取的因素 , 将其离心分离得到的上清
液即为提取液。
1.2.2 丹参酮ⅡA的 HPLC分析条件 [ 5]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色谱柱:ODSC18反相柱(id.4.6 mm×250 mm, 5 μm);流
动相:甲醇-水-冰醋酸 =85∶15∶1;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
波长:UV270 nm;进样量:20 μL, 丹参酮 Ⅱ A保留时间为
12.7min。准确配制 0.03 mg/mL丹酚酸 B标准品溶液 ,从中
分别取出 2、 4、6、 8 mL, 定容于 10 mL量瓶中 , 配成 0.006、
0.012、0.018、 0.024、 0.03 mg/mL的丹参酮 Ⅱ A标准品溶
液 ,进行 HPLC分析。以丹参酮Ⅱ A峰面积对丹参酮Ⅱ A进
样量绘制标准曲线 , 标准曲线的方程为 Y=2 ×106X-
41 775;相关系数 R=0.999 5, 线性范围为 0.12 ~ 0.6 μg。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离心分离得到的提取液用微
孔滤膜(0.45 μm)过滤 , 得到滤液 ,精密吸取滤液 1 mL置于
10 mL量瓶中 , 稀释 、定容 、摇匀即得到供试品溶液。精密吸
取供试品溶液 ,注入液相色谱仪 , 按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
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1.2.4 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计算
参照药典(2005)测定丹参中丹参酮 ⅡA的总含量 [ 6] ,
含量为:0.26%
丹参酮Ⅱ A的提取率(%)=提取出丹参酮ⅡA质量 g丹参中丹参酮ⅡA质量 g
×100%
提取出丹参酮ⅡA质量 =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质量
丹参中丹参酮ⅡA质量 =提取所用的丹参细粉质量 ×
1047
2008年 7月
第 30卷 第 7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uly2008
Vol.30 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