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伊犁绢蒿的生态学特性及利用和保护研究进展



全 文 :伊犁绢蒿的生态学特性及利用和保护研究进展
郑 伟1,2
(1.新疆农业大学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伊犁绢蒿是菊科绢蒿属多年生超旱生半灌木,主要分布在北疆各山地山前砂砾质冲积平原、
洪积扇到前山、低山丘陵区中,在新疆各类草地中有2个草地类、3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和9个草地
型,面积约600万hm2,是这些草地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伊犁绢蒿解剖结构、电镜扫描结
构、生理生态特性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均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旱、耐热)和耐牧性;种子具有极强
的吸水、保水性能,萌发迅速,发芽率较高。伊犁绢蒿构件特征、种群分布格局、幼苗分布格局、土壤种子
库和繁殖分配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采取的是胁迫耐受对策,种群更新受到放牧、气候变化和空
间尺度等因素的影响。伊犁绢蒿具有明显的中亚荒漠植物生长发育的节律性,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春
秋2季形成产量高峰,夏季休眠,在利用上成为连接夏、冬牧场的时间与空间纽带。针对伊犁绢蒿草地
退化严重的现状,从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2个方面探讨其可持续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伊犁绢蒿;生态学特性;利用
  中图分类号:S 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3)01-0068-09
  收稿日期:2012-06-06;修回日期:2012-11-12
  基金项目: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
题(XJDX0209-200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160477)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
(201191224)资助
  作者简介:郑伟(1978-),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研
究方向为草地资源与生态。
E-mail:zw065@126.com
   伊犁绢蒿 (Seriphidium transiliense)是菊科
(Compositae)绢蒿属(Seriphidium)多年生超旱生半
灌木[1,2],广泛分布于中亚大陆干旱地区荒漠、荒漠草
原[3,4],在群落中处于建群种或共建种的地位[3,5],海拔
500~1 250m的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以及绿洲的田
边、地埂和宅旁等[6,7];具有根系发达、抗旱性和适应性
强、耐牧、寿命长、产量高及冬、春、秋季适口性好等特
点,是用于防风固沙、水土流失和控制荒漠化的优良牧
草,特别是冷季草地生长的重要饲草之一[6],对畜牧业
发展和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伊犁绢蒿中
还含有以α-苎酮、樟脑,α-山道年和β-山道年为主要成
分的挥发油,是驱蛔虫药的原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
值[8-10]。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伊犁绢蒿生物生态
学特性、种群生态对策、草地群落特征及其利用、保护
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伊犁绢蒿资源的可
持续管理和利用提供参考。
1 伊犁绢蒿生物生态学特性
1.1 生物学及解剖特征
伊犁绢蒿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绢蒿属的绢蒿组
(Sect.Seriphidium)的绢蒿系(Ser.Seriphidium)[1];
株高40~110cm;具粗短根状茎及营养枝,常构成小
丛;主根不明显,侧根较多;全株被黄褐色或黄绿色长
蛛丝状毛;茎下部与营养枝上的叶有柄、卵形、1~2回
羽状全裂,茎中部叶不具柄、羽状全裂、裂片狭线状披
针形,茎上部叶线状披针形或三出全裂、有线形假托
叶;头状花序,总苞卵圆形,绛红色或黄色小花3~5
朵,花冠钟状管形[2];果实为灰色至灰褐色卵圆形瘦
果,喙状突起不明显,大小1.96mm×0.76mm,长宽
比2.58,千粒质量0.3g[11]。从细胞学上来看,染色体
基数x=9,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8=4 M+
6m+2m(SAT)+4sm+2sm(SAT),核型类型2A;1、7
号染色体着丝点位置为 M,4、8、9号染色体为sm,其
他染色体均为m;第3、8号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最长
86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1
DOI:10.13817/j.cnki.cyycp.2013.01.014
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35∶1,染色体内不对称系数
为0.25,染色体间不对称系数为0.13,核型不对称系
数为57.47%;染色体相对长度公式为2n=2S+4 M1
+12 M2,在10.06~13.64[12]。
从解剖结构看,茎、叶角质层相对较厚,茎的角质
层厚度是叶的1.11倍;栅栏组织发达,叶肉栅栏组织
厚度分别为上下表皮的1.08和1.70倍,上下表皮栅
栏组织均2~3层;叶表皮上有白色密生的蛛丝状毛及
密度较大的含芳香物质腺毛,前者对耐旱、耐热起到了
重要作用,后者对适口性影响较大[6]。光学显微镜和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粉的形态呈近球形,极面观为三
裂片圆形;萌发孔为三孔沟,沟长达两极,沟缘略整齐,
孔膜外突;层壁结构为3层,外两层清晰,内层略明显,
厚2.5μm;外壁纹饰为颗粒状
[13]。扫描电镜下叶表
皮的下表皮气孔分布相对密集,气孔器下陷,呈椭圆
形,保卫细胞两极向外延伸处加厚,气孔外拱盖表面近
于平滑状,拱盖内缘浅波状[14]。表明伊犁绢蒿具有明
显的旱生结构特点,是适应性强,耐旱、耐热的牧草[6]。
1.2 种子萌发特征
伊犁绢蒿种子萌发特征是探讨其系统演化、种群
扩散机制和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之一[15-19]。其种子
天然种衣吸水保水性能极佳,接触吸水后吸水率为
1 500%;种衣吸水率可达12 400%,失水率43.47%,
种衣约占整个种子重量的11%;种衣成分可能为由醛
糖组成的非淀粉、非果胶、非纤维素的多糖化合
物[5,20]。种衣吸水速度高、吸水量大、失水时间长,有
利于干旱条件下有效利用水分,促进其萌发[5]。扫描
电镜下种衣的微形态呈排列紧密的长细胞状,细胞状
隆起的表面光滑,而且表面还存在凝固态的分泌物小
颗粒[21]。
在实验室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特性呈现“快—慢—
稳”的格局,前期萌发快,后期慢;开始萌发的时间为
2d,萌发持续时间为14d;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较高,分
别为87.01%和88.69%[21]。张桂红和贺学礼[22]的研
究结果也得到相似结论。说明伊犁绢蒿种子有一次性
吸收大量水分后快速萌发的特性,有利于干旱条件下
种子有效利用水分,保证了种子在多种环境中顺利萌
发[22]。
1.3 生长发育特征
伊犁绢蒿在生长发育上有明显节律性[3,23]。春季
返青早,从3月中旬开始,返青时由上年的越冬芽和根
颈部位的芽萌发形成枝条,但生长缓慢;4月上旬开始
分枝,到5月中旬可形成30~35枝/丛,5月中旬以
后,随着气温升高,分枝数量减少,枝条生长加快,出现
第1个生长高峰;6月下旬开始生殖生长,植株高度生
长缓慢,夏季温度进一步升高,蒸发量增大,生长处于
休眠状态;8月中下旬后大量形成生殖枝,10月中旬种
子成熟,从返青至种子成熟,生育期为180~210d;10
月中下旬可形成年内第2个生物量高峰,特别是秋季
雨水较多的年份,可形成大量新枝,此时放牧牲畜具有
明显的抓膘、育肥效果,成为牲畜秋季采食的主要饲草
来源[3,23,24]。伊犁绢蒿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其春季
再生能力主要由被刈割后的短、长营养枝继续生长和
利用后受到刺激的根颈部位上的芽长成新的营养枝所
贡献;秋季再生能力则主要由营养枝的顶芽长成新叶
(不长成新枝)再生所贡献[24];其再生能力在多次刈割
或放牧过度(留茬高度极低)后,下降明显[24,25]。伊犁
绢蒿生长发育节律与其生长的荒漠环境相适应,为伊
犁绢蒿荒漠草地春秋2季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1.4 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伊犁绢蒿属于超旱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
抗逆性,但与其他生长在更严酷生境中的绢蒿属物种
相比,其抗逆性较弱[25,26]。土培条件下8种绢蒿属植
物幼苗抗氧化保护系统分析表明,伊犁绢蒿具有较强
的抗逆性,但低于西北绢蒿(S.nitrosum)、民勤绢蒿
(S.minchiinense)、博洛塔绢蒿(S.borotalense)等种
类[26]。实验室条件下对8种绢蒿属植物幼苗的可溶
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的分析表明,伊犁绢蒿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
CAT活性均较低,其幼苗抗旱性低于西北绢蒿和民勤
绢蒿[25]。高露和贺学礼[27]研究了土培水分胁迫下4
种绢蒿属植物的生理特性,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了其抗旱性能,发现伊犁绢蒿抗旱性能低于
民勤绢蒿和沙漠绢蒿(S.santolinum)。
伊犁绢蒿同时也是耐牧性较强的牧草[6]。在不同
强度的放牧胁迫下,其生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牧压下有
增强趋势,只是在极度放牧强度下,生理调节能力下
降[28]。刈割强度对其根部淀粉、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不显著(P>0.05),但刈割强度过大则不利于根部碳
水化合物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不利于抗逆能力的
形成[29]。侯钰荣等[30]和陈乐宁等[31]也认为在较强刈
96第33卷 第1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
割强度下(留茬2cm),其营养物质处于较高水平,对
刈割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如果长期处于过度
利用状况下,其抗逆性和耐牧性均会降低,而围栏封育
可使其抗逆性和耐牧性增强[32,33]。根颈、根和茎中贮
藏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及渗透
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脯氨酸),可增强其
对逆境胁迫的抵抗[28-34]。
2 伊犁绢蒿种群生态对策
2.1 遗传多样性
伊犁绢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在分子水平探讨其
对环境生态适应的重要内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下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7条酶带,且大部分酶带分
布在活性较强的B区,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其种群拥有
较强的抗逆性[35,36]。有研究者对不同地理居群和不
同地形的160株伊犁绢蒿个体进行SRAP分析,发现
其多态位百分率为78.43%,拥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
样性,这为其耐牧、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提供了较好
遗传基础[36-39]。
2.2 构件特征
草地的多年生植物往往以营养繁殖为主要增殖方
式[40],表现为各无性系构件单位数量的变化和大小的
变化,而这种增殖方式对于群落中特定种多度的影响
远大于种子扩散的作用[41,42]。因此,许多学者将构件
特征作为伊犁绢蒿种群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生长发
育规律的重要证据[43-45]。整个生长季内伊犁绢蒿枝
条重量的积累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呈“快-慢-快”的
规律;枝条数量及叶片重量分别呈“升高-降低-升
高”的“双峰”形式[43]。在大尺度范围内,不同居群构
件随着生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生境中
水分和热量条件的改善,构件生物量增加[44]。侯钰荣
等[45]利用不同刈割强度和留茬高度观察构件对外界
干扰的反应,发现较大刈割强度(留茬2cm)有利于生
殖枝数量的增加,轻度刈割(留茬5cm)的叶面积显著
高于其他刈割强度,根系生物量随着刈割强度增大而
增大,而叶干物质含量对刈割的响应比较迟缓。总之
伊犁绢蒿构件特征受气候和外界干扰(特别是放牧)的
综合影响,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其构件性状和数量的可
塑性为其提供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2.3 生态对策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放牧干扰的多重影响,伊
犁绢蒿草地退化严重,其种群数量、覆盖度及在群落中
的地位大幅下降,主要是其营养生长和种群更新受到
阻断[46-47]。因此,揭示伊犁绢蒿种群生态对策及其对
环境变化的响应可为伊犁绢蒿草地保育、恢复与重建
提供理论依据。从种子的散布看,伊犁绢蒿种子落粒
对母株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种子传播距离在5~30
cm,在小尺度上呈现出聚集分布,随着扩散距离的增
大,其聚集度逐渐减小[48];从种子库看,未干扰样地种
子储量约1 000粒/m2,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剧,种子
储量急剧减少,萌发集中在15d内[22],4~5月土壤中
的种子就基本全部萌发[46,48]。伊犁绢蒿种群4~5月
大量幼苗补充对策为种群的更新和繁衍提供足够的物
质基础。经过放牧和夏季干旱、高温的干扰后,距离母
株较远的幼苗大部分死亡,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对母株
形成依赖[46,48];在小空间尺度上(0~7m),幼苗的空
间分布格局在春季和秋季均为聚集分布,在某种程度
上决定了整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因而成年植株也
为聚集分布;随着退化梯度或空间尺度的加大,聚集分
布则向随机分布转变或者聚集程度显著减轻[49]。这
种小空间尺度上的聚集分布可以成为种群更新的主要
来源,需要优先保护;通过适当的补播或移植,打破生
境的破碎化[49],形成适度规模的聚集分布,提高幼苗
和成年植株的成活率,种群更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植物能在环境资源限制和干扰条件下将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能量优化分配,从而最大化其在多变环境中
的适合度[50]。在频繁刈割或放牧干扰下,有的植物为
了提高对光的截获量,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给有光合
能力的再生茎、叶,从而快速恢复冠层的光合能力[51];
而伊犁绢蒿随着刈割/放牧强度的增加,根生物量分配
呈增加趋势,茎、叶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地下器官
成为刈割/放牧干扰条件下优先分配的器官[52],而其
他荒漠植物在干扰下也出现了相同规律[53]。植物在
不同生境中的繁殖对策可以反映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和在该生境中的繁殖潜能[51]。伊犁绢蒿的营养
生长主要依靠短、长营养枝和根颈部位上的芽长成新
的营养枝或叶所贡献[24],生殖生长分配比例较低,在
外界干扰下,生殖生长分配比例进一步下降,而贮藏器
官分配比例增加[52],这与对沙漠葳(Chilopsis lin-
earis)的研究结果一致[54]。因此,伊犁绢蒿在度过不
利环境时,采用的是胁迫耐受对策[55],减少生殖生长
投资,而将资源投入到贮藏器官。
07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1
3 伊犁绢蒿草地群落特征及其利用
3.1 草地群落特征及其分布
在新疆11个草地类中,有2个草地类含有以伊犁
绢蒿为建群种、优势种及主要伴生种组成的草地群落,
包括3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和9个草地型,面积约
600万hm2(含伊犁绢蒿草地组的面积)[4,56,57]。伊犁
绢蒿荒漠草地广泛分布在山前砂砾质冲积平原、洪积
扇到各山地前山、低山丘陵区(表1)[4,56,57],因为其牧
草具有营养价值较高,伊犁绢蒿蛋白质含量超过禾本
科牧草,粗脂肪含量高于禾本科、豆科牧草0.5~1.0
倍、耐牧性较强、秋冬季保存率高等优良特性[7],成为
新疆重要的春秋草地。
表1 伊犁绢蒿在新疆各类草地中的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及群落特征
Table 1 Area,proportion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riphidium transiliense grassland in Xinjiang
草地类型



草地
亚类



草地型
分布区域
面积(占该
亚类面积
的比例)
草地组群落特征
















东 方 针 茅
(Stipa orien-
talis)、伊犁绢

塔额盆地低山丘陵区,迎风坡
面800~1 000m,干燥背风坡
1 200~1 400m(1 500m)
237.07万hm2
(44.00%)
由旱生丛生禾草和超旱生半灌木组成。
高度12~40cm,盖度25%~35%,鲜草产
量650~1 600kg/hm2。
蒿类
半灌
木-
丛生
禾草
伊犁绢蒿、木
地肤(Kochia
prostrata)、
草 原 苔 草
(Carex lipa-
rocarpos)
丛生禾草组下部或坡度较缓、
土壤较干燥的各山地的低山
丘陵区
78.13万hm2
(14.50%)
高度10~20cm,盖度25%~40%,鲜草产
量675~960kg/hm2。




砂砾
质温
性荒

蒿类
半灌

伊犁绢蒿
伊犁绢蒿、小
蓬(Nano-
phyton erina-
ceum)
伊犁谷地和博乐谷地的山前
砂砾质冲积平原;天山北坡山
前洪积扇上部和前山、低山丘
陵的砂砾质基质
136.38万hm2
(16.80%)
盖度20%~30%,鲜草产量600kg/hm2;
伴生植物有小蓬、骆驼蓬(Peganum har-
mala)、粗枝猪毛菜(Salsola subcrassa)、短
柱猪毛菜(S.lanafa)等。
具灌
木蒿
类半
灌木
刺叶锦鸡儿
(Caragana
acanthophyl-
la)、伊犁绢蒿
各山麓砾质化较强的山坡,以
天山北坡低山向阳坡地比较
集中
32.47万hm2
(4.00%)
盖度20%~30%,锦鸡儿高度50~70cm,
下层草高10~30cm,鲜草产量(包括灌木
嫩枝叶)570~855kg/hm2。
土质
温性
荒漠
蒿类
半灌

伊犁绢蒿 伊犁谷地山前倾斜平原和天
山北坡前山和低山区;乌恰县
托什罕河一带2 300~2 600m
168.46万hm2
(39.00%)
伴生植物有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木
地肤、小蓬、短叶假木贼、角果藜(Cerato-
carpus arenarius)、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等。高度15~25cm,盖度20%
~35%,鲜草产量750~960kg/hm2。
盐柴
类半
灌木
短叶 假 木 贼
(Anabasis
brevifolia)、
伊犁绢蒿
准噶尔盆地西南部
老冲积平原
盐生 假 木 贼
(A.salsa)、伊
犁绢蒿
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岸阶
地及其以南的壤质地
151.18万hm2
(35.00%)
伴生植物有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
skii)、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
琶柴(Reaumuria soongonica)、粗枝猪毛
菜、角果藜等。高度10~20cm,盖度15%
~30%,鲜草产量525~885kg/hm2。
具灌
木盐
柴类
半灌

草原 锦 鸡 儿
(C.Pumi-
la)、白 滨 藜
(Atriplex ca-
na)、伊 犁 绢

天山北麓低山区及准噶尔盆
地南部冲积平原
25.92万hm2
(6.00%)
伴生植物有驼绒藜、短叶假木贼、短柱猪
毛菜等。灌木高度70~90cm,盖度30%
~40%,鲜草产量750~1 200kg/hm2。
  注:数据来源于文献[4,56,57]
17第33卷 第1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
3.2 草地群落生产力形成规律及其利用
伊犁绢蒿草地处于中亚荒漠气候的控制之下,夏
季少雨、干旱、高温,大部分植物形成了夏季休眠的适
应方式;在生育期内,其群落生产力和种群生物量均表
现为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生长曲线
为标准的“双峰”型[15,58],而且伊犁绢蒿种群在群落生
产力形成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15,58,59]。从伊犁绢蒿的
生长速率看,绝对生长速率在分枝盛期最高,其次是分
枝始期;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始期最高,其次是返青
期;进入生殖生长后,只在开花结实期具有生长能
力[23]。控制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群落生产力形成的因
素除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之外,还有气候、土壤和地形
等因素,而土壤含水量(体积含水量)与群落地上生物
量相关性最高[15,58],原因是土壤含水量是地形、土壤
质地与降水、气温、蒸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8,60],
对荒漠群落与水分的依赖关系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由于上述规律的存在,再加上伊犁绢蒿适口性在
夏季(5月底~8月底)较差,苦味和蒿臭味较浓,因此,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一般作为春秋场进行利用,即春季
大量枝条形成前(此时挥发油含量较低)和秋季初霜之
后(此时挥发油合成受到抑制)进行利用,避开其适口
性差的阶段[61]。春秋场在整个新疆草原畜牧业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春季牧场上恢复体膘和产羔育
幼,在秋季牧场上贮存能量越冬并为繁衍下一代而进
行配种,是连接夏场和冬场的时间和空间纽带,是草原
畜牧业季节间生产畅通的保证[4,62]。因而,伊犁绢蒿
草地肩负着2次利用的“重任”,再加上气候变化导致
群落生产力变异增大、冷季饲草料储备不足而提前进
入春季牧场、盲目追求数量畜牧业等因素叠加影响,普
遍退化严重,有些地方甚至难得一见伊犁绢蒿种群,演
替为完全由一年生植物组成的植被[63]。
3.3 退化伊犁绢蒿草地的生态恢复
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前提是正确的分析、诊断其
退化特征、原因,并进行科学评价[64]。植被退化是伊
犁绢蒿草地退化的主要标志,因此,对植被退化特征的
分析是重要内容之一。伊犁绢蒿退化草地群落春季的
演变是群落组分和数量特征改变的结果,特别是早春
植物、一年生植物的大量出现并取代伊犁绢蒿成为群
落优势种群是春季群落退化的主要特征[65]。土壤的
变化常作为草地退化的主要证据[65~66],土壤的物理、
化学[67~68]和生物性质[69]均与伊犁绢蒿草地退化程度
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土壤养分的变化除与草地退化有
关外,还与微生境有关。Liu等[70]综合分析了不同退
化阶段伊犁绢蒿草地植被与土壤的变化,发现土壤理
化性质除受地上植被影响外,还受到放牧家畜的影响。
说明植被和土壤是相互依存的2个因子,割裂的分析
单个系统不能更加全面、有效的分析草地退化的机理。
退化伊犁绢蒿草地的恢复,合理利用(合理的利用强度
和利用时期)[15,29-31,45,52,63]和 围栏封育是主要手
段[33,46,48,49]。
4 伊犁绢蒿草地可持续管理对策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占据着各山地的低山丘陵、山
前洪积扇、山前冲积平原等地,多是春、秋草地,在新疆
草原畜牧业生产中占据十分独特且重要的地位[4,56]。
由于低山带、平原地区热量丰富、地形平缓、土层较厚、
交通较为便利,平原下部多数已被开垦,残留在冲积扇
上部的由于接近牧民定居区和农区,超载无序放牧十
分突出,使伊犁绢蒿种群生长发育受阻,草地退化严
重,因而,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成为伊犁绢
蒿草地可持续管理面临的两大挑战。
在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力依旧低下,草地生态环
境整体继续恶化的前提下,应对上述挑战,实现伊犁绢
蒿草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天然草地面积不断减少[72],人工草地建设投入
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天然草地压力不减,牲畜数量还
处于高位[73],但实行减牧和围栏封育休牧、禁牧,让伊
犁绢蒿荒漠草地休养生息很难实现。另外,春秋场的
放牧压力减轻,必须有相应的新的饲草料供应或者其
他季节增加草地利用压力去实现,有可能导致更大面
积天然草地的退化。在这样一个相悖的系统中,为使
草(植被)-土(生态环境)-畜(草地动物)系统耦合,
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
(1)建设生态人工草地。在加强牧草品种资源研
究的基础上,建设以伊犁绢蒿、木地肤、驼绒藜等蒿类
半灌木牧草为主的生态人工草地,切实提高草地生产
力水平[52]。这类生态人工草地主要以平原下部被开
垦的中低产田、弃耕地、退耕地为主,也可在水土条件
较好、退化严重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上进行建设。这
种人工草地既可部分满足减牧、休牧、禁牧需要增加的
饲草料供应,还可保护草地环境,构建生态屏障,而且
建设、管理成本低,刈牧皆可。
27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1
(2)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在草地动态监测的基础
上,对退化伊犁绢蒿草地的基况进行科学评价,确定退
化的程度。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地采取减轻放牧压力,
实行合理轮牧;对于重度退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和适
时补播,恢复其生产能力;对于极度退化草地,可建设
成为生态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恢复后,根据其恢复
程度,或轮牧,或继续围封,进行动态管理。
(3)改变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对传统的靠天养
畜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对于生产力较高
和人才较为丰富的地区或文化素质较高的牧户,可发
展高度集约化的畜牧业,通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品
种和品质优势获得高收益;对于生产力落后、人才匮乏
的地区或文化素质较低的牧户,可初步发展冷季舍饲
或冷季放牧+补饲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天然草
地压力。
参考文献:
[1] 林有润.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1:259-290.
[2] 安争夕.新疆植物志(第5卷)[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
生出版社,1999:189-209.
[3] 孙宗玖,安沙舟,段娇娇.围栏封育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地
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9(6):877-
882.
[4] 许鹏.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
卫生出版社,1993.
[5] 阿衣古力·阿不都瓦依提,吐尔逊娜依,哈丽旦,等.伊犁
绢蒿种子天然种衣与水分关系初步研究[J].干旱区研
究,2000,17(4):53-56.
[6] 司马义·巴拉提.伊犁绢篙解剖特征的初步研究[J].干
旱区研究,1990(3):58-60.
[7] 冯缨,潘伯荣.新疆蒿类半灌木牧草资源分布及其饲用价
值[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3):158-161.
[8] 马雁鸣,阿布力米提·伊力,廖立新,等.GC-MS分析伊
犁绢蒿挥发油化学成分[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5):
1039-1041.
[9] 中国药村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4:1003-1500.
[10] 吴修仁.中国药用植物简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4:1-780.
[11] 孙会忠,贺学礼,张跃进,等.中国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
的微形态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7,35(1):217-222.
[12] Zhang M L,He X L.Chromosome numbers and karyo-
type of five species fromSeriphidium(Asteraceae)[J].
Plant Syst Evol,2010,290:109-113.
[13] 孙会忠,贺学礼,陈铁山,等.中国绢蒿属Seriphidium
(Bess.)Poljak16种植物花粉形态研究[J].自然科学进
展,2007,17(1):35-41.
[14] 牛忠磊,贺学礼,孙会忠.中国菊科绢蒿属植物叶表皮特
征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417-2422.
[15] 郑光华.种子生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
-16,396-400.
[16] 刘志民,蒋德明,高红瑛.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干扰关
系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3):418-422.
[17] Sachiko A,Izumi W.Seed dormancy/germination traits
of seven Persicaria spec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 in soil
seed-bank strategy[J].EcologyResearch,2000,15:33
-46.
[18] Jun R,Ling T.Effect of hydration-dehydration cycles
on germination of seven Caligonum species[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55:111-122.
[19] 王东江,朱进忠,鲁为华,等.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
壤种子库水平分布格局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9,46
(4):881-887.
[20] 张连义,杨世忠,阿不都热依木·哈地尔,等.伊犁绢蒿
种子天然种衣吸水保水性能研究[J].植物学报,1998,40
(8):775-777.
[21] 孙会忠,贺学礼.3种绢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比较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
198-202.
[22] 张桂红,贺学礼.8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
[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5):536-
541.
[23] 刘长娥,许鹏,安沙舟.土质温性荒漠草地植物生育节律
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1):11-15.
[24] 李振武,许鹏.天山北坡低山春秋场优势种牧草的再生
性能(1)—几种优势种牧草再生性能的观测[J].中国草
地,1993,5:18-21.
[25] 陶梦,赵军,安沙舟,等.伊犁绢蒿在放牧干扰下再生性
的变化[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1):115-119.
[26] 贺学礼,张桂红,高露.8种绢蒿属植物幼苗抗氧化保护
系统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6):164-
168.
[27] 高露,贺学礼.水分胁迫对4种绢蒿属植物生理特性的
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97-101.
[28] 靳瑰丽,朱进忠,刘洪来,等.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主
要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1,19(1):
37第33卷 第1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
26-31.
[29] 孙宗玖,李培英,安沙舟.伊犁绢蒿种群对不同刈割干扰
的生理响应[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102-
2108.
[30] 侯钰荣,安沙舟,侯玉林,等.伊犁绢蒿根系贮存性营养
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季节变化及对刈割强度的响应
[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5):923-930.
[31] 陈乐宁,安沙舟,孙宗玖,等.刈割对伊犁绢蒿根系贮藏
营养物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9,26(6):859-
864.
[32] 孙宗玖,安沙舟,许鹏.不同利用方式下伊犁绢蒿贮藏营
养物质的比较[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5):110-
115.
[33] 张勇娟,赵军,安沙舟,等.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非结构
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6):1182
-1188.
[34] 孙宗玖,安沙舟,许鹏.伊犁绢蒿体内可塑性营养物质动
态变化及分配特征的研究(简报)[J].草业学报,2008,17
(2):151-156.
[35] 侯钰荣,安沙舟,刘冬,等.地理居群和地形对伊犁绢蒿
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8(1):94-99.
[36] 路丹,贺学礼,刘媞,等.九种绢蒿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
工酶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8,3:139-142.
[37] 胡能书,万国贤编.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长沙: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8] Grant V.The Evolutionary Process:A Critical Study of
Evolutionary Theory[M].New York:Columbia Univer-
sity Press,1991:102-111.
[39] Milar C I,W J Libby.Strategies for conserving clinal,e-
cotypic,and disjunct population diversity in widespread
species[A].In:Falk D A,Holsinger K E.Genetics and
Conservation of Rare Plants[C].New York:Oxford Uni-
versity Press,1991:149-170.
[40] 孙吉雄.草地培育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8.
[41] 朱志红,孙尚奇.高寒草甸矮嵩草种群的放牧中构件种
群的反应特性[J].植物学报,1996,38(8)::653-660.
[42] Schmid B.Clonal growth in grassland perennialsⅡ.
Growth forms and fine scale colonizing ability[J].Jour-
nal of Ecology,1985,73:808-818.
[43] 孙宗玖,安沙舟,许鹏.伊犁绢蒿构件动态变化研究[J].
草地学报,2007,15(5):454-459.
[44] 侯钰荣,安沙舟.不同生境下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特征
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7):1449-1457.
[45] 侯钰荣,安沙舟,张永娟.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叶功能性
状及构件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18(3):333-338.
[46] 鲁为华,朱进忠,王东江,等.天山北坡围栏封育条件下
伊犁绢蒿幼苗分布格局及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草业学报,2009,18(4):17-26.
[47] 赵万羽.新疆荒漠草地退化与治理建设方略[J].中国草
地,2002,24(3):68-72.
[48] 鲁为华,朱进忠,靳瑰丽.小尺度条件下退化绢蒿种群幼
苗更新时空格局[J].草业学报,2011,20(5):272-277.
[49] 鲁为华,朱进忠,王东江,等.天山北坡两种退化梯度下
伊犁绢蒿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J].草业学报,
2009,18(4):142-149.
[50] Tilman D.Plant strategies the dynamics and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1988.
[51] 李金花,李镇清,刘振国.不同刈牧强度对冷蒿生长与资
源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08-
412.
[52] 宋智芳,安沙舟,孙宗玖.刈割和放牧条件下伊犁绢蒿生
物量分配特点[J].草业科学,2009,26(12):118-123.
[53] 贺海波,李彦.干旱、盐胁迫条件下两种盐生植物生物量
分配对策的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25(2):242-
247.
[54] 尉秋实,赵明,李昌龙,等.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沙漠葳
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分配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6,25
(1):7-12.
[55] Grime J P.Plant Strategies and Vegetation Processes
[M].London:Wiley,1979:120-154.
[56] 许鹏,安沙舟.新疆北疆平原荒漠区草地资源与经营系
统[J].中国草地,1995,5:3-9.
[57] 于磊.新疆兵团农九师天然草地分类及类型特征[J].石
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3):219-224.
[58] 许鹏,胡锋铎,陈敬锋.天山北坡低山春秋牧场产量动态
分析[J].中国草地,1994(3):6-9.
[59] 张权,丁建江,金保,等.围栏封育下蒿类草地群落变化
的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1(5):25-28.
[60] 许鹏,胡锋铎.天山北坡低山草地类型复合体结构与成
因分析[J].草业学报,1994,3(2):1-5.
[61] 石定燧,司马义·巴拉提,王俊玲,等.新疆几种小半灌
木蒿属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
1991,1(1):126-131.
[62] 侯钰荣,安沙舟.生境和地形对伊犁绢蒿土壤养分的影
响[J].草业科学,2010,27(12):21-26.
[63] 孙宗玖,安沙舟,陶梦.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春季放牧强度
47       GRASSLAND AND TURF(2013)            Vol.33No.1
与放牧始期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2):
2435-2441.
[64] 章家恩,徐琪.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2):215-220.
[65] 靳瑰丽,朱进忠,陈乐宁,等.伊犁绢蒿荒漠受损草地植
物群落春季演变趋势分析[J].草业科学,2007,24(10):
26-30.
[66] 朱进忠,吴咏梅.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经济
性状演变的分析[J].草业科学,2005,22(10):1-6.
[67]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放牧扰动下高寒草甸植物
多样性———生产力对土壤养分条件变化的响应[J].生
态学报,2008,28(9):4144-4152.
[68] 侯扶江,南志标,肖金玉,等.重牧退化草地的植被土壤
及其耦合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915-
922.
[69] 林祥群,于磊,鲁为华,等.北疆地区伊犁绢蒿荒漠草地
退化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分析[J].草原与草坪,2008,
1:33-36.
[70] 王彩虹,朱进忠,范燕敏,等.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荒
漠草地土壤养分动态[J].草业科学,2008,25(2):16-
20.
[71] 范燕敏,朱进忠,武红旗,等.伊犁绢蒿荒漠退化草地土
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09,46
(6):1288-1293.
[72] 侯钰荣,安沙舟.生境和地形对伊犁绢蒿土壤养分的影
响[J].草业科学,2010,27(12):21-26.
[73] LiuHL,ZhuJZ,JinGL,et al.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Se-
riphidium transilense(Poljak.)Poljak.Desert Grass-
lands at Different Degraded Stages in the Northern Tian-
shan Mountains[J].ActaAgrestiaSinica(草 地 学 报),
2009,17(4):419-427.
[74] 江源,章异平,杨艳刚,等.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
甸植被-土壤系统耦合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
(4):0837-0846.
[75] 郑伟,朱进忠,胡跃高,等.新疆草业工程建设基本思路
[J].草业科学,2008,25(2):39-47.
[76] 郑伟,朱进忠,胡跃高.新疆栽培草地的可持续发展[J].
草业科学,2009,26(3):26-33.
[77] 侯西勇,庄大方,于信芳.20世纪90年代新疆草地资源
的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4,59(3):409-417.
[7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11.
[79] 杨齐,赵万羽,李建龙,等.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地退化
现状及展望[J].草原与草坪,2009,3:86-91.
[80] 陈善科,保平,张学英.阿拉善荒漠草地生态危机及其治
理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0,3:9-11.
Research progress on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and of Seriphidium transiliense
ZHENG Wei 1,2
(1.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2.Xinjiang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Seriphidium transiliense is the member in the genus of Seriphidium ,Compositae family.Its life
form is perennial and super xerophytic sagebrush.It mainly distributes from aluvial-diluvial and gravel plains to
low mountains in northern Xinjiang.It is the constructive species,dominant species or main companion species in
9grassland types,7grassland groups,3grassland subclasses and 2grassland classes in Xinjiang.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erms of anatomical structure,microstructure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physiological and ec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to drought,heat and grazing is strong.Its seeds perform ex-
celent water absorption and retention.The speed and rate of seed germination are high which provide the sub-
stanial foundation of the population generation.The ecological strategy of S.transiliense population is the stress
tolerance based on related research work.The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下转83页)
57第33卷 第1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
2012,32(5):90-97.
[3] 阿利·阿布塔里普,汪玺,张德罡,等.哈萨克族的草原游
牧文化———哈萨克族的文化艺术、人文礼仪及禁忌习俗
(Ⅲ)[J].草原与草坪,2012,32(6):74-81.
[4] 白贤.甘肃省哈萨克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M].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2002.
Rangeland nomadic culture of the Khazakh(Ⅳ)
———Clothing,food,housing,transportation,wedding and
funeral of the Khazakh
ALI Abutalip1,WANG Xi 2,ZHANG De-gang2,SHI Shang-li 2
(1.Forestry Bureau of Akhsay Khazakh Autonomous County,Akhsay736400,China;2.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The clothing of the Khazakh is featured with typical rangeland nomadic life in order to adapt the
rangeland environment.The winter cloth is made from feather and fabric for summer cloth.The cloth is normal-
ly wide and loos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riding.The main food is meat and milk and folowed by wheaten food.
Khazakh people like tea but rarely take vegetables.They live in yurt during which is easy to be disassembled and
transported.The intermarriage is not alowed within tribe.The funeral folows Islam customs.
  Key words:Khazakh;clothing;housing;wedding;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funeral
(上接75页)
including grazing,climatic changes,scale of space etc.The growth rhythm is same to the middle Asian deserts
plants which has two peaks of yield in spring and autumn,respectively.The grassland yie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water content.The S.transiliense grassland is the buffer area between summer pasture and the winter pas-
ture.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transiliense grassland was discussed.
  Key words:Seriphidium transiliense;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utilization
38第33卷 第1期           草 原 与 草 坪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