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麦田播娘蒿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全 文 :杂草科学1 99 4年 第 2期
麦田播娘篙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郭云忠 部树德
(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武功 71 1 2 0) 0
提要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 (包括 :c 、 c , 、 K 、 I、 、 成 气 和 〔 1/ + 劝测定 , 以及 wI ao ’ s 价一又线性
回归和 T a}’ lo : S 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 ,麦田播娘篙种群在各种密度下都是聚集的 。种群内个体间
表现为相互排斥 ,其聚集是由植株本身的行为造成的 。 经方差和 u 检验 ,表明平行线式 、棋盘式和
z 型 3种抽佯法适用于麦田播娘篙的田间调查 ,且尤以平行线式取样为最佳 。用平行线式取样调查
的最适抽样数 , 一般草情调查时为 30 个样方 , 科研调查则为 10 ~ 150 个样方 。
关键词 ;播娘篙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播娘篙 D e二 ,、 2, 必 、 , h。 (L · )S hC ur . 是麦田的恶性杂草之一 ,发生量大 ,严重影响小麦的
产量 ,研究和掌握麦田播娘篙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 扩散行为及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做到科学地取样调查 , 以达到经济有效地防除 。
一 、调查与测定方法
(一 )调查方法
1 9 9 2 年春在播娘篙萌发高峰后 ,选择不同杂草密度的麦田 5 块 ,每块在 30 亩以上 。 调查
采用顺序抽样法 , 从田的一边开始 ,顺垅每走 15 步查 1点 ,每点 3 行 1 米长 , 约 0 . 3平方米 ,每
块田共查 25 0一 3 0 点 。 按顺序将点内的播娘篙株数记录于方格纸上 . 最后分别计算其总和
( : X )
、平方和 (二X Z ) 、平均数 (劝和万差 ( 5 2 ) ,结果见表 1 。
(二 ) 测定方法
1
. 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播娘篙的空间分布型 。 选择 c 指标 、 1指标 、 c 、 指标 、 K 值 、扩散指
标 16 、 聚集指数击反 、 亡指数共 7项聚集度指标 。
2
. 采用 wI a J 、 币一又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平均拥挤度 (南 )与平均密度 (劝间的关系 ,进而
判断播娘篙的空间分布型 。
.3 运用 T ay lor ’ s 幂指数法则分析方差 ( 5 2 )与平均密度 (劝之间的关系 ,并依此判断播娘篙
的空间格局 。
4
. 用聚集均数以 )测定聚集原因 。
5
. 依据分布型测定结果 ,选择单对角线 、双对角线 、平行线 、 棋盘式 、 z 型等抽样方法 ,对 5
块田进行抽样比较 ,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 ,确定最佳抽样方法 。
6
. 根据方差分析 u 检验结果 ,确定取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
二 、 结 果 与 分 析
(一 ) 空间分布型
1
. 聚集度指标测定 : 由表 1 可见 , 5块田均有 c > 1 、 I > o 、 c * > 0 、 K > o 、 I。> 1 、 南压> 1 ,亡/
1+ 又> 1 ,表明播娘篙在麦田的分布型属聚集分布 。
杂草科学 199 4年 第 2 期
聚 集 度 指 标 测 定 结 果
田号 C C 。 K 币 /又
1 2 5 0
2 3 0 0
3 3 0 0
1 3 0 0
5 3 0 0
7
.
8 2 4 0
2 13 3
7 9 3 3
1 0
.
6 1 2 2 1 3
.
39 4 0 1 4
.
3 9 4 0
8
.
8 7 1 7 1土. 6 06 6 12 . 6 0 6 6
6
.
9 1 9 3 7
.
2 6 4 1 8
.
2 6 4 1
8
`
3 5 2 9 9
.
3 9 29 10
.
3 9 2 9
5
.
5 1 8 8 6
.
1 3 8 4 7
.
1 3 8 4
1
.
7 12 0
1
.
8 5 9 1
1
.
2 5 3 9
1
.
3 9 9 2
1
.
43 8 6
0
.
5 8 4 1
0
.
5 3 79
0
.
79 7 5
0
.
7 1 4 7
0
.
6 9 5 1
2
.
7 0 6 0
2
.
8 5 3 8
6
.
7 13 3
4
.
2 6 6 7
2 5 0 4
3甘5 2
2
.
43 5 0
2 1
.
2 18 0
1 7
.
8 4 9 9
1 3
.
05 7 4
16
.
10 6 2
1 0
.
4 05 1
2
.
7 1 1匀
2
.
8 5 9 0
2
.
2 5 3 9
2
.
3 9 9 1
2
.
4 3 8 7
2 2
.
2 1 9 0
1 8
.
8 5 0 1
1 4
.
0 5 76
1 7
.
10 65
1 1
.
4 0 49
亡l/ + 又
2
.
5 1 8 0
2
.
6 0 2 4
2
.
06 9 3
2
.
2 1 78
2
.
16 65
2
.
Iw ao
`
s 击一又线性回归分析 : 依据公式 命一 。 + 阪 求得 5 块田的 击值 , 并由平均密度
(劝与平均拥挤度 (击)作回归统计 ,
一 2 . 9 3 7 3
3
.
0 2 5 9
0
.
9 4 1 5 (
r o
. 。5一 0 . 8 7 8 )
所以 币与又之间的关系式为 击一一 2 . 9 3 7 3+ .3 0 2 5 9又
依据回归分析法的判断原则 ,币与又的相关极显著 ,两者呈显著直线关系 。 a 为负值 , 小于
0
,说明在田间播娘篙个体间相互排斥 ;日大于 1 ,说明播娘篙种群在麦田属聚集分布 (图 l ) 。
0 9
.
.` 户
~
2 O
1 2 0
工口O
1 8
三 16
l
`
1
飞2
6 r )
1O
2 3 4 5 6 7 8 2 3 4 5 6 7 8
图 1 wI ao s 苗一又线性回归分析图 图 2 T a y lo r ` 、 幕的法则分析图
3
.
T a y lo r 幂指数法则分析 : 依据公式 S “ 一 a妙 或 19 5“ 一 lg a + bl g又 , 对 5 块 田资料的方差
(S 2 )与均数 (劝作直线回归 。
计算结果 {5
2一 .1 3 0 9妙 ’ “ 9 可 见
L
r
= 0
.
9 6 3 7 ( r
o
. 。 ,
= U
.
9 5 9 )
a 一 1 . 3 0 0 9> l
V
b = 2
.
1 4 4 9> l
表明麦田播娘篙种群在各种密度下都是聚集的 , 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图
(二 )聚集原因
X
久- 一 v
2k
式中 入为聚集均数指标 , K 为负二项分布参数 K 值 , v 为自由度等于 ZK 时的 X吕. 。分布函
数值 。 将 5 块田的资料代入上式 ,结果其 、 值均大于 2 。 这说明播娘篙种群在表田的聚集是植
株本身的行为造成的 ,是母体植株种子集中散落的结果 。
(三 )抽样技术
1
. 抽样方法 :选择单对角线 、 双对角线 、平行线 、棋盘式 、 z 型 5 种抽样方法进行比较 。 每
杂草科学 14 9 9年 第 2期
块田取 5 0个样点 ,求其平均数和误差率 。 对误差率做方差分析 , 结果表明各抽样方法间在 5 %
的水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表 2 ) 。
进一步的新复极差测验表明 ,平行线抽样 、 棋盘式抽样和 z 型抽样与单对角线 、双对角线
抽样间存在着显著健龙差异 。 故在实践中 , 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为平行线抽样 、棋盘式抽样和 z 型
抽样 ,依据误差率的大小 ,以平行线抽样最佳 。
2
. 抽样数 : 在最佳抽样方法确定后 ,进行最适抽样数研究 , 以减轻抽样调查的工作量 。 设
抽样数依次为 3 0 、 5 0 、 1 0 、 1 5。 、 2 0 0 个样方 , 以总体为对照 ,重复 3 次 。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
抽样数间差异不显著 (表 3) 。 u 检验结果表明 , 5 种抽样数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的差异均
未达到 P 一 0 . 05 的显著水平 (表 4 ) 。
由此可见 , 麦田播娘篙用平行线式取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 一般普查时应有 30 个样方 ,科
研调查时为 1 0 一 1 50 个样方 。
表 2 麦田播娘篙不同抽样方法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抽样方法 1’rtJ
田块间
误 差
总变异
表 3
变异来源
抽样数间
田块间
S S
1 4 5 5
.
1 0 3 0
.
36
3 6
16
2 4
1 7 4 3
.
69
4 2 29
.
4 1
3 6 3
.
8 4 3
.
3 4 3
.
0 1
2 5 7
.
59 2
.
3 6 3
.
0 1
1 0 8
.
9 8
麦田播娘篱平行线式取样不同抽样数的方差分析
误 差 2 O
2 9
0
.
9 0 1
3 7
.
46 3
1
.
, 17
0
.
18 0
9
.
3 6 6
0
.
0 9 6
1 8 7 5
9 7
.
5 6 3
2

7 1
2
.
8 7
平均
0
.
46 76
6 0一 6 5%
0
.
3 6 0 1
7 0一 7 5写
0
.
3 0 6 1
7 5一 8 0%
0
.
2 4 7 0
8 0一 8 5%
0
.
8 17 1
4 0一 4 5写
0
.
4 3 96
6 5~ 7 0环
0
.
19 72
8 0一 8 5%
0
.
26 8 4
7 0一 8 0%
0
.
33 3 9
7 0一 7 5环
0
.
2 0 8 8
8 0一 8 5%
0
.
8 2 4 2
J O一 4 5%
0
.
3 6 6 5
7 0一 7 5%
0
.
0 4 1 5
> 90 %
0 6 16 2
5 0一 5 5纬
0
.
0 4 8 1
> 9 0纬
0
.
3 0 3 2
75一 8 0%
0
.
0 7 8 5
> 9 0肠
0
.
2 17 5
8 0一 8 5%
0
.
3 9 7 0
6 0一 7 0%
0
.
0 2 3 1
> 9 0环
0
.
0 9 4 3
> 9 0%
0
.
2 0 0 4
8 0一 8 5%
0
.
2 0 7 1
8 0一 8 5%
0
.
1 8 4 4
8 5一 9 0%
.0 09 8 6
> 9 0环
0
.
18 6 0
8 5一 9 0纬
0
.
3 8 1 6
7 0一 7 5环
0 03 9 5
> 9 0%
0
.
14 5 3
8 5一 9 0%
0
.
17 0 2
8 5一 9 0写
三 、 小 结 与 讨 论
丁俊等对麦田杂草看麦娘 (A l叩 e。 、 。 ) 、 猪殃殃 (G 。枷 m 。 ,。 讯。 )等用聚集度 (k 一二州 -二 )矿 — 劣 褥
棚挤度 (抗一 : + 三 )两项指标研究 , 认为属聚集分布川 。 马小华对麦 田的野燕麦 ( A Z` e7l 。无
杂草科学 199 4年 第 2 期
除草剂对大豆营养品质的影响
苗 保 河
(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大豆室 2 7 40 0 0)
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产区 ,也是国家大豆商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
展 ,从 50 年代起 , 除草剂已在全省部分国营农场试点使用 ,到 1 9 8 5 年全省除草剂应用面积占
耕地总面积的 10 %左右 , 占播种面积 7%左右 。 除草剂的推广应用 ,对于保证黑龙江省农作物
产量的上升起着重要作用 。 如全省国营农场从 1 9 6 5年到 1 9 7 8 年在春小麦田应用 2 , 4一 D 丁醋
除草面积累计达 24 6 . 6 万公顷 ,平均增产 巧一 20 % ,共增产粮食 7 . 5一 9 . 。亿千克 ,创经济效
益 2亿多元 。
以前以 2 , 4一 D 丁醋为主的除草剂已被目前应用的高效 、 低毒 、残效期短的除草剂所代替 ,
如现在大豆田经常使用的虎威 、拿捕净等 。 应用这些高效低毒除草剂后 ,一些大豆品种的农艺
性状发生了变化 ,如植株的节间变短 、 叶片变得宽大 、植株矮化、 生育期延长 、百粒重增加等 。但
是 ,使用这些除草剂后 ,大豆的化学品质是否受到影响 ,其化学成分是否有所变化 , 国内外对此
的研究甚少 。本试验利用 5 种除草剂分别处理两个大豆品种 ,研究除草剂对大豆种子油分和蛋
白质含量的影响 。
一 、 材 料 与 方 法
供试大豆品种为东农 40 号和东农 8 1一 73 2 , 6 月 19 日播种于塑料小盆中 , 每盆 4株 , 在大
豆真叶期叶面喷施除草剂 。 试验共设 6 个处理 : ( 1) 拿捕净 30 0克 /公顷 (有效量 ,下同 ) ; (2 )稳
fa 勿。 L . )的分布型研究后 ,认为属聚集分布 , 并认为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因子所致图 。 本研
究结果表明 :
1
. 麦田播娘篙种群在各种密度下都是聚集的 ,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
2
. 平行线式 、棋盘式和 z 型 3 种取样方法均适用于麦田播娘篙的田间调查 ,但以平行线
式抽样为最佳 。 用平行线式取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 , 在一般的草情调查时为 30 个样方 , 在科研
调查时应为 1 0 ~ 150 个样方 。
3
. 播娘篙种群在麦田的聚集是植株本身的行为造成的 , 是母体植株种子集中散落的结
果 。 因此 ,防除麦田播娘篙除应用化学药剂外 ,还应重视轮作倒茬和种子未成熟时人工拔除 。
参 考 文 献
仁1〕丁俊等。 麦田主要杂草的田间分布及取样调查方法 。 杂草学报 , 1 9 87 , 1 ( 13 ) : 7一巧
[ 2」马小华。 麦田野燕麦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 19 8 , 14 ( 1 ) : 35 一 36 。
〔3 ]武正旺等 。 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 植物保护 , 19 86 , 1 2 ( 5) : 10 一 n
「们赵志模等 。 生态学引论。 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 , 19 8 4
「5〕南京农学院主编 。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 农业出版社 , 1 9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