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民间降血糖草药白子菜的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1 期(总第 69 期) 重庆中草药研究 二○一四年六月
民间降血糖草药白子菜的研究进展
刘翔,李紫微,张植玮,赵纪峰,王昌华,瞿显友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
摘 要: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是在民间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等症状的药用植物,现阶段研
究得到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子菜的研究进展,为白子菜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降血糖 白子菜 研究进展
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L. )DC. 为菊科
菊三七属植物,又名白背三七、土田七、神仙
草、富贵草等,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
重庆、云南、台湾、福建一带,喜生于山坡草地、
荒坡和田边潮湿处。全草入药,味辛、淡,性
平;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止血之功效《中华
本草》[1]。近十年来民间常以白子菜(白背三
七)地上部分作为食药两用,广泛用于治疗糖
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富贵病,故有‘神
仙草’、‘富贵草’之称。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
内有关白子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
研究进展,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民间应用
民间以白子菜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均
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止血等功
效,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乳腺炎等,单
用或配伍使用,水煎服用 10 - 15g;治疗跌打损
伤,泡酒服用即可;治疗痈肿疮毒,可用根茎和
醋磨外涂。民间将白子菜新鲜嫩苗煮成菜汤
食用,可缓解多眵、口干、尿黄的症状。文献报
道,将新鲜嫩苗煮汤,每两三天食用一次,对高
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胃病、失眠等可起到改
善症状或巩固疗效的作用。民间也有用白子
菜茎叶冲茶饮水服用,用以治疗糖尿病的做
法。壮族人喜欢以其嫩枝叶作为青菜煮汤食
用,或与猪肉共煮食用,口感脆嫩,而且营养丰
富[2]。研究发现白子菜富含有粗蛋白、粗纤
维、维生素 C、矿物质等,验证了该植物作为蔬
菜的营养价值[3 - 4]。
2 化学成分
文献报道,白子菜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
类,黄酮类,三萜类及一些长链脂肪族类化合
物。李丽梅等运用 LC - MS技术,从白子菜叶
片的生物碱提取物中检测出 2 个吡咯里西啶生
物碱(全缘千里光碱,和 usaramine 或 18 -
hydroxyinterrimine的同分异构体)。Erhard 等
从白背三七中提取到 integerrimine和 usaramine
生物碱[5]。冼寒梅等、胡勇、陈磊、李丽梅等采
用理化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等鉴定化
合物,分别为:2 -(1',2',3',4'-四羟基丁基)
- 6 -(2 ,3 ,4 -三羟基丁基)-吡嗪、掌
叶半夏碱庚、烟酸、5 -羟基吡啶羧酸、5 -羟基
吡啶 - 2 -甲酸甲醋、腺苷、尿苷、豆甾醇葡萄糖
苷、对苯二甲酸二丁酯、绿原酸甲酯、山奈酚、
紫云英苷、烟花苷、正二十烷,二十四烷醇,二
十八烷酸,二十八烷,棕搁酸,豆甾醇 - 3 - O -
β - D -吡喃葡萄糖苷,豆甾醇,β -谷甾醇,胡
萝卜苷,木栓酮[6 - 7]。
3 药理作用
3. 1 降血糖作用
43
二○一四年六月 重庆中草药研究 第 1 期(总第 69 期)
研究表明白子菜鲜样水提物、95%乙醇提
取物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其
中 1. 50 mL /kg 95%乙醇提取物的降血糖效果
优于格列本脲。白子菜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
物均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且乙酸乙酯
提取 40g(生药)/kg 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
病小鼠的血糖。白子菜总生物碱、总黄酮及单
体化合物 IV[3 - O - β - D -吡喃葡萄糖(6→
1)- α - L -鼠李糖山奈素]对正常及四氧嘧啶
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均有降低作用,该作
用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更为显著[8]。
3. 2 降血压作用
黄开珍等研究表明,白子菜水提物明显降
低 SHR大鼠的血压,同时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清
NO含量,降低大鼠血清 ET 含量,并显著提高
SOD活性[9]。
3. 3 降血脂作用
董娟等研究表明:白子菜水提和醇提物均
能显著降低甘油三脂(TG)[10]。
3. 4 耐缺氧作用
姜曼花等用白子菜水提多糖和醇提黄酮
连续灌胃给药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 2 周后,分
别测定血糖值、血清胰岛素及缺氧死亡时间;
结果表明,小鼠血糖水平有降低,血清胰岛素
含量升高,同时正常小鼠耐缺氧时间延长;说
明白背三七多糖和黄酮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
糖,提高正常小鼠耐缺氧能力[11]。
3. 5 抗诱变作用
白子菜水提取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
率没有影响,而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则有
抑制作用,其微核率从 41. 6 ± 5. 32 降至 2. 2 ±
2. 17,提示这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12]。
4 毒理作用
郭巨先等对白子菜的毒理学进行了研究:
小鼠经口服 LD50 > 10000mg /kg. bw,属于急性
无毒范围:白子菜引起小白鼠的精子畸形率增
多;白子菜 30d 喂养对 SD 大白鼠的生长影响
不明显,但中、高剂量喂养可引起大白鼠的血
液生化指标 ALP 的升高和 BUN、CREA 的降
低,病理检测表明高剂量的喂养导致大鼠脾、
肝、肾脏等器官的损害,说明白子菜可能具有
蓄积毒性[13]。
5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介绍
李丽梅等运用 LC - MS技术,从白子菜叶
片的生物碱提取物中检测出 2 个吡咯里西啶生
物碱,但 2 种成分的含量较低[5]。吡咯里西啶
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公
认具有肝毒性的成分,含 PAs 的植物分布很
广,主要分布在菊科(千里光族、泽兰族)、紫草
科、豆科(响铃豆属)和兰科(羊耳蒜属)等,白
子菜即属于菊科千里光族菊三七属植物。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含 PAs植物引发人类肝中毒
的爆发性案例或个案在牙买加、印度、阿富汗、
美国、欧洲等地均有发生,使其肝毒性受到世
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除了肝毒外,PAs 还具
有致突变、致癌等毒性,并有致畸胎作用[14]。
6 讨论
当前,糖尿病己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
的第三大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民间用
药经验,结合现代研究表明,白子菜具有明显
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糖尿病患者,常伴有
血脂的升高,该植物在降血糖的同时,还能降
血脂,这可能是该植物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的
原因所在。
白子菜在民间已经被作为药食两用植物
广泛使用,该植物有着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一
方面应该注意到该植物中所存在的吡咯里西
啶类生物碱(PAs)对动物和人的肝毒性、生殖
毒性和致癌作用,另一方面应该不要放弃对除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以外的其它活性成
分的研究和利用。充分利用该属植物资源的
工作还需继续进行。
广大老百姓在应用白子菜治疗糖尿病、高
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同时,也应同样认识到
白子菜所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具有的
肝毒性和生殖毒性,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
53
第 1 期(总第 69 期) 重庆中草药研究 二○一四年六月
轻,如需继续服用白子菜,应定期检查肝功,关
注肝功能是否受影响;肝病患者、肝功能不全
者和孕妇以及待孕人士应禁止服用。
参考文献:
[1]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七册) [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854
[2]冼寒梅,周蓉,韦乃球,等. 状药神仙草的性状及
民间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07 3(9) :29 - 30
[3]杨暹,郭巨先. 华南主要野生蔬菜的基部营养成
分及营养价值评价[J]. 食品科学 2002 23(11)
121 - 125
[4]陈磊 . 白背三七降血糖物质基础研究[D]. 第二
军医大学,2009. 5:1 - 147
[5]李丽梅,李维林,郭巧生,等. 白背三七化学成分
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 :118 - 119
[6]胡勇,李维林,林厚文,等.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
化学成分[J]. 中国天然药物,2006,4(2) :156 -
158
[7]冼寒梅,周蓉,刘雯,等. 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挥
发油的含量测定及其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分析
[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 :858 - 859
[8]胡勇,李维林,林厚文,等.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降
血糖作用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 :
55 - 58
[9]黄开珍,郝永靖,曾春晖,等. 白子菜水提物对自
发性高血压大鼠降血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草
药,2009,31(10) :1506 - 1508
[10]董娟,李东晓,李晓娟,等. 白子菜提取物对高脂
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J]. 江西中医药学
院院报,2012,24(5) :70 - 72
[11]姜曼花,胡剑桌,邱文高,等. 白背三七多糖和黄
酮降血糖及耐缺氧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29(13) :1074 - 1076
[12]陈贤兴. 白背三七草的诱变及抗诱变作用的初
步研究[J].河南科学,2002,20(3) :260 - 262
[13]郭巨兴,杨暹. 华南野生蔬菜白仔菜的毒理学研
究[J].食品科学,2002,24(12) :112 - 115
[14]高江国,王长虹,李岩,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
药理作用、毒性及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 :506 - 511
(上接第 33 页)
新陈代谢过程中能量转移和热变化的生物热
动力学方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检定手段
应用于中药甚至是所有药物的活性测定。近
年来,他已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药药性、
复方配伍和品质评价等研究领域,初步建立了
主要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药药性研究
方法体系,为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了供新的
思路。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质量
标准越来越完善,中药质量更加可控,使用中
药就会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峥涛 .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
天然药物,2006,4(6) :403 - 409.
[2]李晓光,陈志霞 .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与思路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3) :235 -
237.
[3]钟国跃 . 论发展优质中药材生长的基础研究[J].
中药材,1998,21(3) :155.
[4]肖小河,金城,赵中振等 .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
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
(14) :1377 - 138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