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掌叶蜂斗菜(山蕗菜)人工栽培和加工技术



全 文 :生产技艺        中 国 蔬菜
CH INA VEGETABLES      2006(5):47 ~ 48
徐雪玲 ,女 ,助理农艺师 ,福建省松溪县农业局食用菌站 ,福建省松溪
县河东路 123号 , 353500,电话:0599 - 2331155, E-m ail:sxk j155@
yahoo. com. cn
陈新华 ,福建省松溪县农业局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收稿日期:2006 - 02 - 16
掌叶蜂斗菜 (山 菜 )人工栽培和加工技术
徐雪玲 陈新华
  山 菜原是一种野生蔬菜 , 食用部分为叶柄 ,各地有不
同的叫法 , 根据日文翻译叫 “山 ”, 中文学名叫掌叶蜂斗菜
(P etasites pa lm ata A. G ray), 别名掌叶菜 、老山芹 、大叶子 、黑
瞎子 、款冬 、金石草 、水斗菜等 ,为菊科蜂斗菜属多年生草本
植物 , 福建省南平市的松溪 、浦城 、建阳等县(市)均有人工
栽培。因其叶片呈掌状似南瓜叶 , 故松溪菜农称为野南瓜。
松溪自 2001年始种 , 经过 5 a(年)的推广种植 , 2005年种植
面积达 88 hm2 ,产品全部由本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收购 ,
经济效益显著。松溪人工栽培山 菜一般每 667 m2产量
2 000 ~ 3 000 kg,高产可达 4 000 kg以上 ,产值 1 600 ~ 2 000
元。松溪生产加工的山 菜产品主要销往日本 , 每年出口
1 500 t。
1 特征特性
1. 1 生物学特性 山 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 , 冬季以根
状茎在地下越冬。根状茎横走 ,有时露出地面。茎叶一起生
长 , 但茎及茎节均短 , 而叶柄很长 , 达 40 cm , 当水肥条件充
足时叶柄可达 1 m以上 ,淡绿色 、圆柱状 、中空。叶片肾形 ,
直径 15 ~ 25 cm, 掌状浅裂到深裂 , 裂片三角状 ,具锯齿 , 叶表
面有蛛丝状毛 , 背面有白色绒毛。花期为 4个月 , 果期 6个
月。花而不实 , 多用分株繁殖。
1. 2 分布与生态环境 山 菜原产于亚洲北部 ,分布于
我国东北 、朝鲜半岛 、日本的山谷间。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
江省境内 , 生于山溪两侧湿润的缓坡 、浅水滩 、河岸 、峡谷洼
地等处;闽北山区松溪 、建阳等地也有原生态野生种。除野
生外 , 目前已有人工培育品种。人工栽培以日本最多 , 大约
有 1 000 hm2 , 除露地栽培外 , 还进行设施栽培。
山 菜非常耐寒 ,在东北地区可露地越冬 , 翌年早春破
土萌芽 , 繁殖能力较强。生长适温因品种不同而稍有差异 ,
一般以 10 ~ 23 ℃为宜。地上部有两次生长盛期 , 早春 2 ~ 5
月为第 1次生长高峰 。在松溪 , 6月下旬 ~ 9月中旬由于气
温持续 30 ℃以上 , 地上部茎叶停止生长或处于高温休眠状
态 ,叶片下垂甚至萎蔫。 10月气温降至 30 ℃以下时 , 出现
第 2个生长高峰 ,但不及春季。 下霜后地上部即枯死 , 冬季
进入休眠期。地下茎主要分布在地表 5 ~ 10 cm , 也有分布
近地表的须根和深入土中达 1 m的数个垂直的较粗大的直
根。由于叶片面积大 ,蒸腾量大 , 所以不耐高温干旱 , 也不耐
湿 ,以土层深厚 、保水力强 、排水良好 、pH 7左右的壤土或砂
壤土种植为宜。
2 栽培技术要点
2. 1 选择种植地 宜选用土质为轻壤土或砂壤土 、肥
沃 、pH值中性至微酸性 、靠山边 、西边蔽荫 、排灌方便 、交通
便利的地块 ,海拔越高所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越好。
2. 2 整地做畦 ,适期栽种 将选定的田块深耕 , 结合翻
犁施足基肥 ,每 667 m2施腐熟猪粪 1 000 kg、鸡粪 1 200 kg
(或农家有机液肥 1 000 kg)、过磷酸钙 100 kg, 混合后全层
施用。畦面宽 80 cm , 沟宽 25 cm , 畦高 25 cm。 开种植沟或
挖穴种植 , 种植沟(穴)深 10 ~ 15 cm、宽 5 ~ 8 cm。双行种
植 ,株距 25 cm , 行距 45 cm, 每 667 m2栽 4 000 ~ 4 500株。
栽种前在种植沟(穴)内每 667 m2再施 50 kg钙镁磷肥作补
充底肥。
在松溪种植山 菜的最佳时间是 10月 5日 ~ 11月 5
日 ,太迟则不利于母根的冬前生长 , 直接影响翌年早春地下
根茎的萌发出土及经济产量。母根修剪消毒后 ,用剪刀将其
剪切成长约 10 cm的根茎栽在种植沟(穴)内 ,栽完最好在畦
面再盖 1层稻草。
2. 3 科学进行田间管理
2. 3. 1 合理追肥 山 菜耐肥 , 需氮肥量大。栽后 20 d
(天)左右 , 苗株成活 、新叶出土后进行第 1次追肥 , 以养根
促叶为目的 ,每 667 m2浇施 15 kg三元复合肥或 15 %的腐
熟农家有机液肥。 3月随着气温逐渐升高 ,植株生长速度也
随之增快 ,此时应据苗情追施第 2、3次壮蘖肥 , 增加单位叶
面积系数 ,为增强生长势 、提高产量打下良好基础 , 每 667 m2
用三元复合肥 25 kg于行间拉沟条施 , 并结合中耕松土覆土
保墒。 5月中旬以后是茎叶旺盛生长期 , 此时已封垄 , 在行
内拉沟追肥已不可能 ,可每 667 m2用尿素 15 ~ 20 kg+硫酸
钾 5 kg混合后距植株 10 cm 处打孔穴施 , 每株施肥量约 10
g,不能多施。
2. 3. 2 中耕培土 、适时排灌 每年 3 ~ 5月是松溪的多雨季
—47—
节 , 由于雨水丰润常造成畦面土壤板结 , 土壤通气透水性变
差 , 影响地下根茎和地上部茎叶的正常生长 , 因此须经常进
行中耕除草和培土。首次中耕松土在母根新芽出土后 、第 1
片真叶展开时进行 , 此时中耕宜浅 ,避免损伤母根 ,并结合浇
施第 1次液肥。 第 2次中耕培土在山 菜出现分蘖 、苗长
5 ~ 10 cm时进行 , 此次以松土为主 , 并将畦沟里的浮土培到
茎基部。第 3次中耕培土根据土壤墒情 、植株长势 、水肥营
养情况而定。山 菜在生长期间既怕旱又怕渍 , 所以在 3 ~
5月的雨季要注意开沟排水 , 如果土壤板结应进行中耕培
土;遇干旱可于傍晚至翌日凌晨前灌 “跑马水”。
2. 4 整理茎蔓 山 菜有的品种分蘖力强 , 在母茎基部
可抽生多个分蘖侧枝 ,为了防止侧枝生长过盛与主蔓争光夺
肥 , 可于 4月酌情进行植株整理。一般每株母茎保留 1个主
蔓和 2个侧枝(蔓),多余的侧枝从茎基部剪除或拔掉。
2. 5 病虫害防治 山 菜在野生状态下抗逆性强 ,很少
发生病虫害。在人工多年栽培下 , 单位面积产量虽然成倍增
长 , 但偶尔也会发生病虫害 ,虫害主要是蚜虫 ,病害主要是炭
疽病。
苗期至分蘖期应注意检查与防治蚜虫 , 可用 10 %一遍
净 2 000倍液 ,或 20 %蚜克星 800倍液 ,或 20 %好年冬乳油
1 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 每隔 7 ~ 10 d(天)喷 1次 , 连喷
2 ~ 3次;炭疽病在 4月下旬 ~ 5月上旬气温回升 、空气湿度
增大 、畦行间通风透光差时可发生为害 , 主要从茎基部的老
叶开始发病 , 防治时可先将茎基部的发病老叶剪除 , 然后再
喷药防治 , 可用 80 %大生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 或 47 %加
瑞农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 或 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交替喷雾 , 隔 7 d(天)喷 1次 ,连喷 2 ~ 3次。
3 采收与加工
3. 1 采收 山 菜一般采收 2次。 5月下旬 ~ 6月上旬 、
主茎蔓长 60 ~ 80 cm时即可进行第 1次收割 , 用剪刀将粗壮
的茎蔓于基部剪下 , 留下 40 cm 以下的茎蔓让其继续生长。
剪茎蔓时要小心 ,不能损伤根部及留下的茎叶。剪下的茎蔓
理齐堆放在沟里 ,分次抱出田间 , 再按叶柄的长短标准分类 ,
剪掉叶片 ,分级 、分批捆扎好待运。 6月下旬 ~ 7月上旬 , 当
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时进行全田采收。
3. 2 加工 山 菜的产品加工有多种方法 , 目前常用的
有盐渍法和清水罐头加工法。
3. 2. 1 盐渍法 将新鲜叶柄用清水冲洗干净 , 沥去浮水 , 装
缸盐渍。首先将缸刷净 ,在底部先撒 2 cm厚的盐粉 , 然后 1
层叶柄 1层盐直至装满缸 , 最后再撒 2 cm 厚盐粉 , 灌满清
水 ,盖上木盖 , 用石头压住木盖 , 以防叶柄漂起。盐渍 7 d
(天)后便可上市出售。
3. 2. 2 清水罐头加工法 采收后的新鲜山 菜应尽快加
工 ,以防其组织老化而影响产品品质。将原料清洗后放入沸
水中预煮 8 ~ 10 m in(分), 捞出放在冷水中冷却。冷却后去
皮 ,然后立即放入清水中漂洗 , 防止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
长而发生褐变。将漂洗好的山 菜按市场需要的长短进行
分段。按粗细挑选分级 ,清洗后装到清洁的铁罐中。在罐中
加入事先调好的汤汁(于沸水中加入 0. 05 % ~ 0. 08 %的柠
檬酸),汤汁温度不低于 85 ℃, 经排气密封后采用巴氏杀菌
法杀菌。杀菌后冷却至 37 ℃左右即可入库贮存和销售。加
工后的山 菜色泽鲜绿 ,脆嫩 、清香 、爽口 , 可凉拌 、炒食 、做
汤 ,荤素皆宜。
书讯
《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
《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的撰写 、出版经历了 20年日积月累的资料搜集和技术储
备过程 , 全书包括 144种现代蔬菜(包括食用菌 13种)的病虫 1 323种 , 其中病害 1 135种 , 害
虫 188种。包含田间彩色照片约 3 400余幅 ,其中病害近 2 700幅 ,虫害 500余幅 ,食用菌病虫
300余幅 , 防治技术 70余幅 , 害虫天敌 30余幅 , 病虫显微照片 40余幅 , 病虫显微描绘墨线图
310幅。版面文字约 110万字。内容包括病虫中文名 、英文名 、拉丁学名 、分类地位 、田间症状 、
为害特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 书后附现代蔬菜中英文名索引 、
病虫学名索引 、读者意见反馈表和参考文献。适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和蔬
菜生产者使用 , 也可供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和植物检疫检验等部门参考。邮购价:480元。
《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无公害新版 )
该图谱是在《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鉴》(珍藏版)的基础上 , 精选出 896幅彩图及涉图文
字 ,重新编撰出版的。该图谱 112页 , 70万字 , 彩色图片 896幅 , 涉及的病虫种类 667种 , 图片
清晰 ,图文并茂 , 信息量大 ,防治方法先进 , 可供南北方从事无公害蔬菜和 A级绿色食品蔬菜
生产人员 、广大科技人员 、菜农使用 ,也可供生产 AA级绿色食品蔬菜 (有机蔬菜)识别病虫害
时参考。邮购价:80元。
邮购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2号《中国蔬菜》编辑部 邮编:100081
联系人:史艳华 电话:010 -68919550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