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09年 12月
2009, 31(4):434 -439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hinesejournalofoilcropsciences
通过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获得黄籽油菜种质
张丽君 ,姜淑慧 ,忻如颖 ,张凤启 ,王建飞 ,管荣展*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对双低甘蓝型油菜(NJ5280)与播娘蒿远缘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和品质鉴定 ,在 F3群体中得到 13份
黄籽材料 , 其中有 4份黄籽双低高油油菜新种质 ,其品质符合含油量大于 45%、硫苷低于 30μmol/g、芥酸小于 0.5%
的双低高油标准。在 F4群体中又得到 24份黄籽材料 , 其中有 8份黄籽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因此 ,通过甘
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 ,可获得黄籽双低高油油菜优异种质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播娘蒿;远缘杂交;黄籽油菜
中图分类号:S56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84(2009)04-0434-06
Obtainingofyelow-seededrapeseedgermplasmfromintergenerichybridization
betweenBrassicanapusandDescurainiaSophia
ZHANGLi-jun, JIANGShu-hui, XINRu-ying, ZHANGFeng-qi, WANGJian-fei, GUANRong-zhan*
(StateKeyLabofCropGeneticsandGermplasmEnhanc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 Nanjing210095, China)
Abstract:ProgeniesofdistanthybridizationbetweendoublelowrapeseedNJ5280 andDescurainiaSophia
wereselfedinthreeconsecutivegenerations.Afterindividualplantselectionandqualityanalysis, 13yelow-see-
dedplantswereobtainedfrom430F3 plants.Amongthem, therewere4plantshavingmorethan45%oil, lessthan
0.5% erucicacidandlessthan30μmol/gglucosinolate.Subsequently, 24 yelow-seededplantswereobtained
from1 025 F4 individuals, inwhich, 8 plantswereofgoodquality.Theseresultsshowedthatdouble-low, high
oilcontentandyelow-seededgermplasmcouldbecreatedthroughBrasicanapusandDescurainiasophiahybrid-
izationandselection.
Keywords:Brasicanapus;Descurainiasophia;Distanthybridization;Yelow-seededrapeseed
收稿日期:2009-07-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08369)
作者简介:张丽君(1984-),女 ,辽宁辽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油菜种质创新 , E-mail:zhanglijunj717@126.com
*通讯作者:E-mail:guanrzh@njau.edu.cn
为提高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培育出高含油量
品种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育种工作者十分
重视高含油量育种 ,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 。Olsson
等 [ 1]研究表明 ,从瑞典三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 Lem-
bke、Matador和 Tenus进行连续单株选择 ,能持续提
高含油量。 1985年刘后利等[ 2]利用品种间杂交育
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华黄 1号 ,
其特色是种子含油量高且出油率高 ,其含油量可稳
定在 46%以上 ,比普通黑籽油菜高 5% ~ 8%。此
后 ,刘后利等又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的种间
杂交后代中发现黄籽单株 。李加纳等 [ 3]利用化学
杀雄的方法配置的杂交组合培育出了甘蓝型黄籽杂
交油菜新品种渝黄 1号 ,其含油量可达 44.58%。
李云昌等 [ 4]利用辐射诱变 、有性杂交结合单株成对
测交等方法育成中油杂 8号 , 含油量达 42.77%。
归纳起来 ,高油分品种选育方式包括:连续单株选
择 、黄籽油菜选育 、杂交育种法选育 、种属间杂交后
代选择等 。
黄籽油菜具有种皮薄 ,色素积累少 ,皮壳率低 ,
蛋白含量高 ,粗纤维 、木质素含量低 ,可溶性糖含量
高等优点 [ 5] 。低温冷榨后的黄籽油菜浸出粕蛋白
质含量高 ,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 [ 6] ;相比黑籽油菜 ,
在饲料蛋白利用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同时黄
籽高油分优质品种便于在播种和收购过程中快速识
别 ,不易被非优质油菜混杂 ,易于实施优质油菜订单
农业和产业化[ 7] ,因此油菜育种工作者非常重视黄
籽油菜育种 。
黄籽油菜可以通过属间杂交 、聚合杂交 、原生质
体融合 、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等方法获得 ,
远缘杂交作为遗传物质转移的一种方法 ,可把异属
种的有利性状转移到栽培种甘蓝型油菜中来 [ 8] ,进
而提高栽培种的品质 、产量及抗逆性 。
播娘蒿 (Descurainiasophia)为十字花科 (Cru-
ciferae)播娘蒿属野生植物。它适应性强 、抗逆性
好 ,种子含油量高 ,种子黄色 ,是重要的特用油料植
物 ,在医药上具有降血脂 、抗肿瘤等作用 [ 9, 10] ,极具
开发潜力。本实验室在 2004年首次进行了甘蓝型
油菜与播娘蒿之间的远缘杂交遗传育种研究 ,育成
的黄籽油菜杂交后代丰富了油菜种质资源 ,可以继
续利用其筛选和培育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
状好的品种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所用甘蓝型油菜(NJ5280)来源于南京农
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油菜研
究组;播娘蒿野生种子采集于江苏省泰兴市。
NJ5280为双低油菜类型 ,播娘蒿种子含油量在
40%左右 ,这与其它十字花科野生物种种子含油量
为 20% ~ 30%左右相比 ,属于高含油量种质;芥酸
含量在 10%左右 ,硫苷含量在 50μmol/g左右 ,均属
于中低水平 [ 11] 。
1.2 选择方法与过程
2004年春用 NJ5280(母本)与播娘蒿(父本)进
行远缘杂交 ,采用胚挽救方法获得远缘杂种[ 8] ,得
到 F1植株 7株 ,自交后 ,获得的种子全部种植 ,得到
F2群体 ,开花期选择长势较好的 200个植株进行套
袋自交 。收获时对其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并将其全部
收获 ,得到植株种子数量较多的单株种子 81份;F3
按家系种植 ,得到 81个家系 ,每个家系 3行种植 ,共
收获 430个单株 。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品质鉴定 、种
子性状观察 ,选择植株农艺性状好 ,籽粒不同大小 ,
籽粒饱满 ,含油量大于 35%、芥酸小于 10%、硫苷小
于 50μmol/g的种子繁殖 ,共入选 256个单株 ,其他
种子量少的单株种子混合种植作为一个混合家系。
由于黄籽材料的重要性 , 13个 F3黄籽单株作
为重点材料 ,在 F4种植 5行 ,选优株自交 ,重点观察
和研究 。其它 243个 F3单株和 1份混合种子 ,种植
成 244个 F4家系 ,每家系种 3行 ,继续筛选黄籽 、高
含油量 、双低材料 ,收获了 1 025个单株 。
1.3 脂肪酸构成分析
收获的种子用德国 BRUKER公司生产的近红
外仪(NIR)对含油量 、芥酸含量 、硫苷含量进行筛
选。将筛选到具有高油 、低芥酸 、低硫苷 、黄籽等重
要特性的材料 ,其脂肪酸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其含油
量用国标(GB2906-1982)测定;其硫甙含量采用
Thies[ 12]建立并经吴谋成 [ 13] 等改进的氯化钯法测
定。
1.4 种子性状观察
种子性状的观察标准参照伍晓明等[ 14]制定的
规范进行 。正常成熟的种子种皮颜色按照黄色 、花
籽 、红色 、淡褐 、褐色 、棕褐 、黑褐 、褐黑和黑色九种进
行分类。成熟种子的外观性状按照圆形 、椭圆形和
不规则形三种进行分类 。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种后代种皮色的变异
甘蓝型油菜 NJ5280的种子为黑色(图 1),播娘
蒿的种子为棕色 ,其远缘杂交杂种 F1自交种子都为
黑色 。F2群体收获的 81份种子 ,种子颜色为黑色
或褐色。 F3收获的 430份种子形状多为种子椭圆 、
皱缩 ,可能是因为亲本亲缘关系较远导致的。 F3种
皮颜色统计结果:有 13份黄籽(图 1),占 3.02%;红
色种子 5份 ,占 1.16%;褐色种子 62份 ,占 14.42%;
棕褐色种子 109份 ,占 25.35%;黑色种子占主要分
布 ,有 241份 ,占 55.92%。
F3筛选出来的 13个黄籽单株对应的 13个 F4
家系中 ,有 5个家系的 25个(5 ×5)单株种子均为
纯黄色 ,没有发生皮色遗传分离 ,说明该材料的黄籽
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而另外 8个 F4家系的单株间
出现种皮色的差异 ,出现了种皮色为黑色 、黄色 、黑
黄混杂等类型单株 ,说明尽管上一代为黄籽 ,其后代
还没有纯化 ,需要进一步遗传分离鉴定 。
244个 F4家系(黑籽单株衍生得到)均选优选
单株 ,自交 3 ~ 5株 ,共计收获 1 025份种子。在这
些单株种子中 ,形状还有变异 ,其中单株种子呈现圆
形者占 64.0%,椭圆形占 7.50%,不规则形形状者
占 28.50%;种皮色也有分离 ,纯黄色有 24份种子 ,
占 2.54%;花籽 5份 ,占 4.88%;红色种子 17份 ,占
1.66%;褐色种子 119份 ,占 11.6%;棕色种子 104
份 ,占 10.1%;黑褐色种子 117份 ,占 11.4%;褐黑
色种子有 124份 ,占 12.1%;黑色种子有 515份 ,占
50.24%,占主要部分;无淡褐色种子 。
435张丽君等:通过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获得黄籽油菜种质
A.甘蓝型油菜 NJ5280;B.黄籽后代
A.BrassicanapusvarNJ5280;B.Yelowseedofspring
图 1 亲本及黄籽后代材料种子颜色
Fig.1 Seedcolorofparentandoffspring
2.2 杂种后代品质性状筛选
利用近红外技术 ,对种子品质性状进行筛选 ,并
作次数分布分析(图 2)。 F3 256份种子中(表 1),平
均含油量为 39.11%±7.86%,变化范围在 30.12%
~ 49.65%之间 ,含油量大于 45%的种子有 6份 ,占
1.40%;平均芥酸含量为 8.97%±14.02%,比亲本
播娘蒿的芥酸含量略低 ,变化范围在 0 ~ 41.9%之
间 ,低芥酸种子有 13份 ,占 3.02%;平均硫苷含量
为 64.55±31.02μmol/g,比亲本播娘蒿的硫苷含量
高 ,变化范围在 10.66 ~ 135.23μmol/g之间 ,硫苷含
量小于 30μmol/g的种子有 11份 ,占 2.56%。
从 F4 244个家系(F3黑籽单株衍生而来)和 13
个黄籽家系 (F3 黄籽单株衍生而得)中 , 共收获
1 090份种子 ,平均含油量为 38.24%±5.69%,变化
范围在 20.76% ~ 52.29%之间 ,其中含油量在 40%
~ 45%之间的种子有 331份 ,占 30.37%,大于 45%
的种子 73份 ,占 6.70%;平均芥酸含量为 9.23% ±
13.46%,与亲本播娘蒿的芥酸含量较接近 ,变化范
围在 0 ~ 40.96%之间 , 低芥酸种子 170份 , 占
15.60%;平均硫苷含量为 67.64±35.70μmol/g,比
亲本播娘蒿的硫苷含量高 , 变化范围在 6.57 ~
191.41μmol/g之间 ,硫苷含量小于 30μmol/g的种
子有 151份 ,占 13.85%。综合分析:F3 、F4种子平
均芥酸含量与播娘蒿芥酸含量较接近 ,平均硫苷含
量较播娘蒿含量略高 ,这可能是因为播娘蒿的芥酸
和硫苷含量均处于中低水平 ,导致杂种后代芥酸和
硫苷含量都有较大变异 ,同时也为育成双低高油甘
蓝型油菜提供了可能。
表 1 杂种后代种子品质性状平均值
Table1 Averageseedqualityinprogeniesofdistanthybrids
样本容量
Samplesize
含油量
Oilcontent/%
芥酸
Erucicacid/%
硫苷
Glucosinolates/(μmol/g)
NJ5280 5 38.99±1.97 0.22±1.01 10.07±1.66
播娘蒿 DescurainiaSophia 5 41.12±1.34 9.39±1.47 50.72±1.23
F3 256 39.11±7.86 8.97±14.02 64.55±31.02
F4 1 090 38.24±5.69 9.23±13.46 67.64±35.70
注:品质性状横坐标数值是刻度值的中值。 Note:Numberswerethemedianvaluesofthequalitytraitsscales
图 2 F4种子品质性状次数分布
Fig.2 FrequencydistributionofqualitytraitsinF
4
population
对 F41 090份种子的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筛选
(表 2)。棕榈酸和硬脂酸在油菜种子中的含量较
小 ,平均棕榈酸含量为 4.43%±0.68%,变化范围
在 0.25% ~ 6.07%之间;硬脂酸平均含量为 1.94%
±0.50%,变化范围为 0.52% ~ 2.60%;这两种饱
和脂肪酸在杂种后代中的含量较双亲都有所降低;
油酸和花生烯酸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大 ,油酸平均含
量为 51.07% ±12.11%,变化范围在 14.21% ~
70.09%之间 ,变幅较大 ,其中油酸含量大于 65%的
种子有 78份 , 占 7.16%;亚油酸平均含量为
17.80%±1.65%,变化范围为 14.33% ~ 24.36%;
亚麻酸平均含量为 9.52% ±1.26%, 变化范围为
5.00% ~ 13.84%,亚麻酸含量大于 12%的种子有
29份 ,占 2.66%;花生烯酸平均含量比双亲的含量
都低 ,平均含量为 5.13%±3.83%,变化范围为 0 ~
18.85%;芥酸平均含量为 9.23%±13.46 %,变化
436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31(4)
范围为 0 ~ 40.96%。综合分析:群体中油酸含量大
于 65%的植株占 7.16%,这可为育成高油酸的优异
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有利条件;亚麻酸平均含量高
于甘蓝型油菜亲本 NJ5280,这可能是因为亲本播娘
蒿为高亚麻酸品种 ,甘蓝型油菜中侵入了播娘蒿相
关基因 ,导致杂种后代中亚麻酸含量的变化 。
表 2 杂种后代 F4的脂肪酸平均含量Table2 AveragefattyacidcontentinF
4
populationofdistanthybrids
样本容量
Sample
size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硬脂酸
Stearic
acid/%
油酸
Oleic
acid/%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亚麻酸
Linolenic
acid/%
花生烯酸
Eicosenoic
acid/%
芥酸
Glucosinolates
/(μmol/g)
NJ5280 5 5.21±0.31 3.21±0.22 52.84±0.78 19.86±0.67 8.87±0.42 9.52±0.73 0.22±1.01
播娘蒿
DescurainiaSophia 5 5.01±0.23 3.14±0.12 13.14±0.85 18.07±0.63 41.37±0.41 10.36±0.54 9.39±1.47
F4 1 090 4.43±0.68 1.94±0.50 51.07±12.11 17.80±1.65 9.52±1.26 5.13±3.83 9.23±13.46F4黄籽单株
YellowseedinF4 24 4.23±0.49 1.67±0.23 52.58±10.84 18.30±2.05 9.56±1.24 5.62±3.52 9.15±12.62
图 3 F
3
植株与 F
4
植株含油量相关性分析
Fig.3 Oilcontentcorrelationbetween
F3 familyandF4 population
对 F3单株种子含油量与其对应 F4家系平均数
之间作直线相关性分析 (图 3), 相关系数为 r=
0.519 9* (n=256),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说明尽管
群体为远缘杂交后代 ,但是根据上代(F3)选择含油
量高者 ,仍然会在 F4呈现一定的选择效果 ,应该实
施选择。
2.3 双低 、高油 、黄籽种质的获得
将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优异种质作进一步化学
测定 ,结果表明:F3得到了 13份黄籽材料 ,其含油
量平均值为 42.73%±6.62%,变化范围为 30.25%
~ 49.98%,其中 6份含油量大于 45%。这一结果
也意味着黄籽与含油量的高低没有呈现必然的一致
性。 13份黄籽材料在 F3和 F4均表现为符合纯黄 、
双低 、高含油量目标的材料仅有 4份 ,其芥酸 、硫苷 、
含油量测定结果见表 3。这 4份含油量最高可达
49.66%,芥酸和硫苷均符合双低油菜标准 ,脂肪酸
含量与常规双低油菜相似 ,因此应该属于优异良好
的新种质 ,可作为高含油量育种的新种源。
表 3 4个 F
3
高含油量双低植株品质测定结果及其自交后代表现
Table3 Qualityindicatorsof4 eliteF3 rapeseedplantsandtheirqualitymeansofF4 family
F3
F3 双低高油单株 F3 eliteplants 含油量 Oilcontent/% 芥酸 Erucicacid/% 硫苷 Glucosinolates/(μmol/g)
DBZG1 46.62 0.12 21.43
DBZG2 47.25 0.22 24.32
DBZG3 49.66 0.05 24.01
DBZG4 46.12 0.00 10.62
F4
棕榈酸
Palmiticacid/%
硬脂酸
Stearicacid/%
油酸
Oleicacid/%
亚油酸
Linoleicacid/%
亚麻酸
Linolenicacid/%
花生烯酸
Eicosenoicacid/%
4.45±0.98 1.79±1.45 63.66±2.11 18.07±2.48 8.92±1.21 4.42±0.31
4.00±0.45 1.90±1.67 66.31±1.34 18.99±0.78 8.52±2.11 1.80±0.21
4.89±0.65 1.67±1.54 64.73±1.42 17.89±0.94 9.24±3.03 1.02±0.44
4.04±0.12 1.65±1.67 67.26±2.01 17.68±2.67 8.41±1.41 2.83±0.42
F4
芥酸 Erucicacid/% 含油量 Oilcontent/% 硫苷 Glucosinolates/(μmol/g)
0.06±0.05 48.3±5.6 22.58±9.52
0.15±0.14 47.58±4.88 25.68±1.86
0.04±0.03 50.49±2.53 22.23±4.38
0.01±0.05 47.74±0.29 15.64±0.19
从 244个 F4黑籽家系收获种子中筛选得到了 24份黄籽材料 , 其含油量平均值为 43.95% ±
437张丽君等:通过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获得黄籽油菜种质
4.14%,变化范围在 33.62% ~ 52.89%之间 ,含油
量大于 45%的有 11份;其芥酸含量平均值为
9.15%±12.62%,变化范围在 0 ~ 46.39%之间 ,芥
酸含量小于 0.5%的有 10份;硫苷含量的平均值为
62.74 ±38.32μmol/g,变化范围在 11.44 ~ 142.63
μmol/g之间 , 硫苷含量小于 30μmol/g的有 9份 。
综合各目标 , F4新获得的双低高油黄籽材料 8份。
进一步用化学测定方法分析这 8份黄籽材料主要脂
肪酸构成 、含油量 、硫苷含量(表 4),结果表明:这 8
份材料达到了高含油量 、双低 、黄籽的育种目标 ,可
供育种利用。
表 4 F4 8个双低高油植株的品质性状Table4 Qualityindicatorsof8 eliteplantsderivedfromtheF4 population
F4 双低高油单株F4 eliteplants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硬脂酸
Stearic
acid/%
油酸
Oleic
acid/%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亚麻酸
Linolenic
acid/%
花生烯酸
Eicosenoic
acid/%
芥酸
Erucic
acid/%
含油量
Oil
content/%
硫苷
Glucosinolates
/(μmol/g)
DBZG5 4.37 1.80 60.77 17.57 8.64 4.62 0.06 47.85 24.92
DBZG6 4.15 1.18 63.25 21.24 8.78 1.04 0.01 45.41 27.53
DBZG7 4.45 1.52 65.44 18.65 8.98 3.65 0.09 46.89 25.82
DBZG8 4.21 1.69 66.17 19.31 9.91 2.78 0.03 47.83 17.44
DBZG9 4.76 1.56 64.31 17.98 10.31 4.23 0.01 46.27 24.94
DBZG10 3.98 1.74 62.53 20.76 11.78 3.79 0.13 45.99 15.34
DBZG11 4.08 1.63 62.90 18.20 8.65 2.63 0.04 46.71 23.41
DBZG12 4.29 1.54 63.52 18.10 9.88 3.85 0.06 47.71 21.77
平均值 Average 4.29±0.24 1.58±0.19 64.36±1.72 18.98±1.31 9.62±1.08 3.32±1.12 0.05±0.04 46.83±0.85 22.65±4.23
3 讨论
利用远缘杂交 ,向甘蓝型油菜转移性状 ,是油菜
种质创新的重要方法 ,在抗性转移 、雄性不育性 、黄
籽性状等性状转移方面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 。
播娘蒿除了抗逆性强外 ,其种子含油量高;播娘蒿种
子芥酸和硫苷含量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本研究
中 ,前期利用分子标记技术(SSR)对杂种进行了鉴
定 ,之后对杂种后代进行筛选 ,得到了黄籽 、高含油
量 、双低材料 。同时 ,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于两个亲
本芥酸含量的材料 ,也出现了远高于播娘蒿硫苷含
量的材料 ,可能因为油菜与播娘蒿杂交后代由于亲
缘关系较远 ,从而表现出遗传上的复杂性 。本文报
道的远缘杂交结果与同时进行的播娘蒿与油菜原生
质体融合后代的表现有相似性 [ 15] ,但是融合后代长
势较好 ,出现符合育种目标的材料频率也较高 。综
合起来 ,远缘杂交胚培养方式和体细胞融合均能够
从后代中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种质。油菜具有
可杂交性 ,利用播娘蒿可以创建油菜优质种源 ,稳定
之后可为油菜育种提供新种质 。
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后代 F2植株生长势很
弱 ,后代需要悉心照料才能够成活 ,并且在种子结实
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自交得到的种子数量比较
少 ,因此本研究从 F3开始实施选择 ,采取大量杂交
单株的方法 ,结合近红外分析和重点种质的化学品
质鉴定 ,在 F3选出符合目标要求的材料 。在此基础
上 ,对 F4优选得到的材料作进一步分离鉴定 ,确认
了符合要求的黄籽 、高含油量 、双低材料。尽管 F3
实施了选择 ,选出了一些好材料 ,作为 “重点 ”材料
供鉴定;“非重点 ”材料并没有被淘汰 ,在 F4进一步
鉴定表明 ,仍然能够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种质 ,因
此在远缘杂交后代选择中 ,应该不急于淘汰材料 ,避
免将好的遗传材料遗失 。
黄籽资源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创建的 ,其遗传
来源呈现多样性[ 16] 。许多学者通过种间杂交方法
利用基因渐渗方式 ,成功将黄籽性状转移到甘蓝型
油菜中。 Rashid[ 17] 等利用基因渐渗现象将黄籽芥
菜型油菜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控制黄籽性状的基因
转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 成功获得黄籽油菜。戚存
扣[ 18]等将黄籽埃芥与黑籽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 ,成
功地将黄籽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另外 ,种皮
颜色变异可能与染色体构成变化有关 ,缺失了染色
体可能是种皮颜色变化的原因 。杨桂娟等[ 19]利用
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的甘蓝型油菜非整倍体 ,筛选
后得到一个种皮纯黄的非整倍体系 。忻如颖等[ 20]
利用油菜与播娘蒿体细胞杂交也创造出甘蓝型油菜
新种质。本实验室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播娘蒿的
遗传物质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 ,在杂种后代中筛选
到了黄籽植株 ,是播娘蒿种质渗入的结果。研究获
得的材料是油菜高含油量 、黄籽育种的重要种质。
此外 ,播娘蒿的含油量高 ,在其杂种后代中获得高含
油量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参考文献:
[ 1] 盖钧镒.作物育种学各论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438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31(4)
社 , 1997:275-278.
[ 2] 刘后利.甘蓝型油菜的粒色遗传和高油分育种的研究
[ A] .刘后利科学论文集 [ 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
版社 , 1994.147-152.
[ 3] 谌 利 , 李加纳 , 唐章林 , 等.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
品种渝黄 1号的选育 [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24 (1):45-47.
[ 4] 李云昌 , 胡琼 , 梅德圣 , 等.高产油量优质杂交油菜中
油杂 8 号的选育及优良特性 [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38 (11):2 198-2 204.
[ 5] 刘后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 J] .作物学报 ,
1992, 18(4):241-248.
[ 6] 杨 畅 , 张学昆 , 陈 浩 , 等.甘蓝型黄籽油菜饼粕浓
缩蛋白的制备 [ J] .中国粮油学报 , 2008, 23(1):141-
541.
[ 7] 陈大伦 , 张瑞茂 , 曾章丽 , 等.甘蓝型纯黄籽油菜
YR5602种子粒色遗传研究 [ J] .种子 , 2007, 26(7):
83-84.
[ 8] GuanRZ, JiangSH, XinRY, etal.Studiesonrapeseed
germplasmenhancementbyuseofcruciferousweedDe-
scurainiaSophia[ A] .Proceedingsofthe12thInternational
RapeseedCongress[ C] .Beijing:SciencePressUSAInc,
2007, VolumeⅠ :261-265.
[ 9] 杨天奎 , 高春香 ,张超明 ,等.α-亚麻酸降血脂作用的
研究 [ J] .中国油脂 , 1995, 20(3):46-49.
[ 10] TakataT, MinouraT, TakadaH.Specificinhibitoryefect
ofdietaryeicosapentaenoicacidonN-nitroso-N-methy-
lurea-inducedmammarycarcinogenesisinfemaleSpra-
gue-Dawleyrats[ J] .Carcinogenesis, 1990, 11(11):
2 015-2 019.
[ 11] 钱利武 , 张小平 , 蒋继宏.播娘蒿研究进展 [ J] .中国
野生植物资源 , 2006, 25(3):8-10.
[ 12] ThiesW.Pd-quickestforthedeterminationoftheglu-
cosinolatecontentinseedsandleafsofrapeseed[ J] .
FeteSeifenAnstrichm, 1982, 84:338-342.
[ 13] 吴谋成 , 黄荣汉.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的
快速测定 [ J] .华中农业大学报 , 1983(3):73-81.
[ 14] 伍晓明 , 陈碧云 ,陆光远 , 等.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和数据标准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7:24.
[ 15] 姜淑慧 , 管荣展 ,董海滨 , 等.播娘蒿与甘蓝型油菜的
原生质体融合与植株再生 [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5, 27(4):1-6.
[ 16] 张 合.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遗传
及其差异 [ D] .重庆:西南大学 , 2008.
[ 17] RashidA, RakowG, DowneyRK.Developmentofyellow
seededBrassicanapusthroughinterspecificcrosses[ J] .
PlantBreed, 1994, 112:127-134.
[ 18] 戚存扣 , 仲裕泉 ,傅寿仲 , 等.埃塞俄比亚芥黄种皮形
状向甘蓝型油菜的转移研究 [ J] .江苏农业学报 ,
1996, 12(2):23-28.
[ 19] 杨桂娟 , 姜淑慧 ,忻如颖 , 等.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创
建油菜非整倍体 [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28(8):
1 559-1 565.
[ 20] 忻如颖 , 管荣展 ,张丽君 , 等.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原
生质体融合杂种后代的遗传 [ J] .作物学报 , 2009, 35
(6):1 044-1 050.
439张丽君等:通过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获得黄籽油菜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