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六棱菊生药学与质量分析研究进展



全 文 :书第 45卷第 2期
2017年 1月
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 45 No. 2
Jan. 2017
专论与综述
六棱菊生药学与质量分析研究进展*
魏江存,陈 勇,魏中璇,叶 信,阙祖亮,庾延和,张 昕,庞丹清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0)
摘 要:从六棱菊的资源分布、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研究和含量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六棱菊分布广泛,主要产于
我国的南方地区,其资源丰富,化学成分多样,含有黄酮类、甾体类、挥发油、酚酸类、倍半萜类、三萜类和脂肪烃类等成分。
六棱菊植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六棱菊;生药学;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志码:R 文章编号:1001-9677(2017)02-0001-02
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gnosy and Quality Analysis of Laggera Alata*
WEI Jiang-cun,CHEN Yong,WEI Zhong-xuan,YE Xin,QUE Zu-liang,
YU Yan-he,ZHANG Xin,PANG Dan-q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xi Nanning 530020,China)
Abstract: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pharmacognosy characteristics,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Laggera alata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of China. It was rich in resources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It contained flavonoids,steroids,volatile oils,phenolic acids,sesquiterpenes,triterpenes an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Laggera alata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and so on. Laggera alata had a long history and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Laggera alata;pharmacognosy;chemical compositions;content determination
*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项目(YJS2016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260673)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GZYQJ13)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桂教科研[2013]20号) ;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项目(桂科基字[2014]32号) ;广西中医药大学
科研创新项目(YJS201613)。
第一作者:魏江存(1989-) ,男,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陈勇(1961-) ,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及其制剂质量分析研究。
六棱菊(Laggera alata(D. Don)Sch. Bip. Ex Oliv)系菊科六棱
菊属植物,全草入药,性苦、辛,微温,有祛风、除湿、解毒
之功效,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湖北、四川以及贵
州[1],因其新鲜的枝叶揉搓后散发特殊的臭味,在民间作为抗
菌消炎、清热解毒的良药,云南民间称之为“臭灵丹”[2],以
臭灵丹为主的许多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也取得较好的疗
效[3-4]。六棱菊药材常用于跌打损伤、烧烫伤、毒蛇咬伤、感
冒咳嗽、风湿关节炎、皮肤湿疹和腹痛泻痢等多种疾病。目
前,临床多运用于呼吸道疾病[5]、感冒[6]、病毒感染[7]等疾病
的治疗,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明确。近年来六棱菊植物的治疗作
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从六棱菊属植物中鉴定了 100 多种化合物,其
主要含倍半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化合物[8],相关药理实验
证明,六棱菊具有治疗急慢性炎症、抗肿瘤、抗病毒和抗微生
物活性等功效[2]。由此可见,六棱菊植物有进一步开发的药用
价值,现将六棱菊植物的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和含量测定方
法综述如下,为六棱菊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
考。
1 生药学特征
1. 1 药材的性状
六棱菊茎圆柱形,直径约 0. 5 cm,茎翅 46 列;嫩茎表面
绿色至灰绿色,有细纵纹,老茎表面褐色,木质化;质硬而略
带韧性,髓部占直径的 1 /2 左右,类白色。叶片质硬而脆,多
皱褶破碎,密被柔毛,绿色至灰绿色;头状花序灰褐色,具有
特殊气味[9]。
1. 2 生药学的定性鉴别
杨全等[9]通过显微镜,发现六棱菊茎的横切面外围茎翅
46列,表皮细胞一列,长圆形,外壁稍厚,边缘呈波状,细胞
排列紧密,外被多细胞非腺毛,偶见腺毛,皮层薄壁细胞
713列,类圆形,维管束呈长圆形,大小不一,2329个,维管束
间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宽广,约占茎的 2/3。
在根横切面的生药学定性鉴别上,田辉等[10]通过显微镜,
发现六棱菊根横切面类圆形,最外层为 34列红棕色、 扁平的
2 广 州 化 工 2017年 1月
木栓细胞,皮层很窄,有较大分泌腔散在,韧皮部中可见三角
形韧皮纤维束,木质部宽广,占横切面半径的 2 /3 左右,导管
散在,无髓。
2 化学成分
近年来,中药六棱菊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含有
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倍半萜类、挥发油和酚酸类
等[11-12]。
2. 1 黄酮类
黄酮类成分是六棱菊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六棱菊植物中
的黄酮类成分大部分都是黄酮苷元,但橙皮苷属于黄酮苷。六
棱菊植物的黄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部位,以洋艾素
(artemitin)和金腰带素 B(chrysosplenetin B)的含量最高,这
2种化合物约占黄酮类成分总含量的 95%以上[13]。赵爱华等[14]
从六棱菊中分离出橙皮苷和 3,4,5-三羟基-3,6,7-三甲氧基黄
酮;赵等人从臭灵丹中得到 3,4,5-三羟基-3,5,6-三甲氧基黄
酮[15]。
2. 2 倍半萜类
倍半萜类成分是六棱菊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以按烷型
倍半萜结构为主[16]。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最多的是对映桉烷型
(enatioeudesmane)和桉烷型(eudesmane)倍半萜类成分,包括倍
半萜醇[17]、倍半萜酸[18]及倍半萜苷[19]等,六棱菊植物的地上
和地下部分都含有该成分。
2. 3 挥发油
六棱菊所含的挥发油属于萜烯类化合物,其具有明显的药
理活性,例如抑菌、镇痛、祛痰平喘等活性[20]。占丽琴等[21]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手段,使用 95%乙醇对六棱菊进行分离
纯化,并运用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化合物结构,从六棱
菊中分离鉴定: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O-二咖啡
酰奎宁酸甲酯、3,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等挥发油。
2. 4 其他成分
六棱菊植物中还含有一些其它成分[22],比如酚酸类:咖啡
酸、阿魏酸、2,5-二羟基肉桂酸、5-乙酞基-2-羟基麝香草酚
和对羟基苯甲醛等;甾体类: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苷、
豆甾烷-5,25-二烯-3β-醇、豆甾烷-4-烯-3β-醇和豆甾烷-4-
烯-3-酮等;三萜类:tormentic acid、β-amyrin acetate等;脂肪
烃类:10-甲基三十三烷、棕榈酸-β-D-葡萄糖苷和它普酸-
β-D-葡萄糖苷等;香豆素类:3-羟基香豆素等;醌类:3-羟
基百里醌等;嘧啶类:尿嘧啶等。
3 含量测定
目前对六棱菊的研究主要是测定六棱菊中黄酮类、酚酸
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成分的含量。田辉等[23]通过使用水蒸气
蒸馏法提取六棱菊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
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六棱菊挥发油成分,实验鉴
定出南宁六棱菊 42 种化合物,主要含芳杂环酸、单萜类、倍
半萜类化合物;上思县六棱菊鉴定出 43 种化合物,主要含芳
杂环类、酮类、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
4 结 语
六棱菊分布广泛,药用资源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其在广
西的药用资源丰富,民间用药历史悠久,是广西的特色药材。
在六棱菊生药学的研究方面,对药材的性状、生药学的定性鉴
别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已有一定的报道,但不够
全面和具体,需要继续相关的研究,为今后开发其药用价值提
供更重要更具体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第 75 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8-50.
[2] 周长新,吴迪瑶,李湘萍,等 . 六棱菊属植物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
杂志,2006,31(14) :1133-1140.
[3] 郑秀琴,李洁,陈昆昌,等 . 臭灵丹合剂治疗感冒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06) :343-345.
[4] 何红,蔡瑞锦,庞永成 . 臭灵丹口服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 95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06) :38-39.
[5] 周家璇 . 灵丹草颗粒剂治疗 50例急性乳蛾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
医中药杂志,2002,23(01) :14-15.
[6] 郑秀琴,李洁,陈昆昌,等 . 臭灵丹合剂治疗感冒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06) :343-345.
[7] 李洪兵 . 臭灵丹与桑菊饮加减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01) :30.
[8] 武艳琪,李娜,王明伟 . 我国六棱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03) :181-184.
[9] 杨全,唐晓敏 . 六棱菊的生药学研究[J].四川中医,2012(04) :56-
58.
[10] 田辉,陈莉,王进声,等 . 六棱菊的生药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11) :2711-2712.
[11] 徐昭君 . 六棱菊化学成分及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12] 占丽琴,耿华伟,李墨娇,等 . 六棱菊的化学成分[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35(03) :325-329.
[13] 李顺林,丁靖垲 . 臭灵丹中三个新的倍半萜醇[J].云南植物研究,
1993(03) :303-305.
[14] 赵爱华,朱焰,魏均娴 . 臭灵丹化学成分的再研究[J].中国药学杂
志,1995,30(05) :264-265.
[15] Zhao Y,Yue J M,Lin Z W,et al. Eudesmane sesquiterpenes from
Laggera Pterodonta[J].Phytochemistry,1997,44(3)459.
[16] 周长新,吴迪瑶,李湘萍,等 . 六棱菊属植物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
杂志,2006,31(14) :1133-1140.
[17] 郑群雄,张奇军,孙汉董,等 . 云南民间草药臭灵丹根部的化学成
分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31(06) :406-409.
[18] Xiao Y,Zheng Q,Zhang Q,et al. Eudesmane DeriVatives from
Laggera pterodonta[J].Fitoterapia.,2003,74(5) :459-63.
[19] Zheng Q X,Xu Z J,Sun X F,et al. Eudesmane and megastignane
glucosides from Laggera alata[J]. Phytochemistry,2003,63:835.
[20] 苏玲,蔡毅,朱华,等 . 小驳骨挥发油化学成分 GC-MS 分析[J].广
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02) :56-58.
[21] 占丽琴,耿华伟,李墨娇,等 . 六棱菊的化学成分[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35(03) :325-329.
[22] Van Puyvelde L,Bosselaers J,Stevens C,et al. Phytotoxins from the
leaves of Laggera Decurrens[J]. J Agric Food Chem.,1999,47(5) :
2116-9.
[23] 田辉,张志,梁臣艳 . GC-MS分析不同产地六棱菊挥发油的化学成
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 :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