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山杏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全 文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 2008(2):44~ 47
作者简介:杨庆仙(1967-), 女,副教授 ,主要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
工作。E-mail:qingxian106@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07-08-28
我 国 山 杏 种 质 资 源 研 究 现 状
杨庆 仙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 ,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 要:山杏是集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型树种。近年来 ,我国
对山杏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现总结我国山杏的分类地位 、种质资源分布 、山杏资源开发与利
用、栽培 、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山杏;资源分布;山杏育种
中图分类号:S 622.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2-0044-04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是原产我国及亚洲
西部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 ,是亚洲特有的生态经济型树
种。山杏根系发达 、耐寒 、耐旱 、耐瘠薄 、耐高温 ,是营造
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植物材料和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
的先锋树种 ,其产品苦杏仁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
值。可见山杏是集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
体的木本粮油经济树种。目前 ,山杏以其优良的性状 、
用途及巨大的市场潜力 ,已在北方各省形成新的热点。
现依据有关资料将我国关于山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情
况 ,作综合介绍 ,仅供参考。
1 关于山杏分类地位及其亲缘关系研究
曲泽洲[ 1] 认为 ,杏在我国主要种类有普通杏(P.
armeniaca Linn.=A.vulgaris Lam.);辽杏(A.mand-
shurica(Maxim.)Skvortz=P.mandshurica Kochne),该
种在东北中部有 2个变种心叶杏(A.mandshurica var.
subcordata Skv.)和尖核杏(A.mandshurica var.domes-
tica Skv.);西伯利亚杏(A.sibirica(L.)Lam.=P.sibirica
Linn.)。
吴耕民[ 2] 指出我国栽培或野生杏从目前的植物分
类学上分为普通杏 Prunus armeniaca Linn.(Armeniaca
vulgaris Lam.)、蒙古杏 Prunus sibirica Linn.(Prunus
armeniaca var. sibirica Koch., Armeniaca sibirica
Pers.),又名西伯利亚杏 、山杏或小苦杏 ,为纯粹原生种 ,
辽杏 Prunus mandshurica Kochne ,(Pr.Armeniaca var
mandshurica Maxim.)3种 ,均为我国原产[ 2-3] 。
吕增仁[ 4] 对杏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 ,西伯
利亚杏较普通杏进化。1990年 ,周建涛等[ 5] 对杏属植物
花粉形态观察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认为西伯利亚杏是在
普通杏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1994年 ,吕英民等[ 6]应用
过氧化酶(POD)同工酶进行杏属植物演化关系和分类
的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 ,即杏属植物演化方式是自
然的地理隔离 ,西伯利亚杏(A.sibirica)、东北杏(A.
mandshurica)均由最为原始的种普通杏(A.vulgaris)进
化而来 ,仁用杏是 A.vulgaris×A.sibirica的种间杂种。
廖明康等[ 7] 在对新疆杏属植物进行过氧化物酶
(POD)和儿茶酚氧化酶(CO)同工酶分析时指出 ,西伯利
亚杏(A.sibirica(L.)Lam.)酶谱与普通杏(A.vulgaris
Lam)辽杏(A.mandshurica (Maxim.)Skvortz)、紫杏
(A.dasycarpa Ehrh)有较大差异。
2 山杏资源分布的研究
山杏水平分布在东经 115°~ 120°,北纬 40°~ 42°,垂
直分布为海拔 300 ~ 1 500m 的山区[ 8] 。多散生于阳坡
石质山地 、丘陵地带 ,在沙荒地 、黄土丘陵也有天然生长
和人工栽培。就其分布特点而言 ,有的地方集中连片 ,
近于纯林 ,有的则与柞、桦 、椴 、山杨 、胡枝子等组成乔灌
阔叶混交次生林[ 9] 山杏是我国北方山区特有的经济林
树种[ 9-12]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 、西北和东北地区[ 9, 13] 。
我国三北地区山杏资源的天然分布以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rica)占 90%以上 ,其中尤以河北 、辽宁 、内
蒙 、陕西 、山西 、甘肃等省自治区分布较为集中[ 9 ,13-14] ,河
北省山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张家口 、承德等北部山
区[ 9 ,13 ,15] 。另一个是辽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
con.),只在哲盟南部坨沼地分布[ 16] 。辽宁省山杏主要
分布在西部的喀左县、凌源县 、朝阳县[ 17]和阜新地区[ 18] 。
吉林省的山杏种类有两种: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分布于西部草原和松花江 、图门江岸
边沙坨上 ,在榆县的包拉温都和向海乡有千公顷的天然
野生杏林;辽杏(A.mandshurica(Maxim.)Skvortz)分
布于东部山区 ,可耐-40℃的低温[ 19] 。黑龙江省的山杏
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张广才岭 、老爷岭 、太平岭和完
达山等山地区域[ 20] ;林口地区山杏为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rica Linn Lam),多在林区公路两侧的山脊
处分布[ 21] 。甘肃省的山杏主要分布在陇南的秦岭山地
44
北方园艺 2008(2):44~ 47 ·专题综述 ·
和陇东的子午岭 ,种类为辽杏(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Maxim)[ 22-23] 。
3 山杏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3.1 山杏仁的利用价值
我国是苦杏仁的传统出口国 ,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
应求 ,常年在1万 t左右 ,近年来价格一直攀升[ 24] 。
3.1.1 药用价值 山杏浑身是宝。果实含柠檬酸 、苹果
酸、β-胡萝卜素 、番茄烃;果实的挥发油含有月桂烯 、柠檬
烯、对—聚伞花素等多种成分。祖国医学认为[ 25] :杏仁
性味酸甘 、温 ,具有润肺定喘 、生津止渴之功效。山杏仁
富含苦杏仁甙 、脂肪油(杏仁油)、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
基酸等成分 ,具有祛痰止咳 、平喘 、润肠之功效 ,临床常
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喉痹 、肠燥便秘等症。山杏仁还是
麻杏石甘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
著名药剂的主要成分。山杏叶可治疗目疾 、水肿;杏花
具有主补不足 、女子伤中 、寒热痹等功用;杏枝 、杏树皮 、
杏树根都可入药 ,具有解杏仁毒等功效。苦杏仁苷(a-
mygdalin)是中药苦杏仁的有效成分 ,具有止咳 、平喘 、润
肺的功能[ 26-27] 。对苦杏仁苷的研究已有近 200年的历
史 ,早在 1803年 Schrader 在研究苦杏仁成分时就发现
了此类物质 , 1830 年 Robiquet 等从中分离出苦杏仁
苷[ 28] 。李科友[ 29] 、沙明[ 30] 、丁冬宁[ 31]等测定苦杏仁中苦
杏仁苷的含量为 3.90%~ 5.50%。朱友平[ 32] 等证实苦
杏仁苷的含量为3.90%~ 5.50%,并证实苦杏仁苷具有
镇痛作用且无耐受性。此外 ,王本祥[ 33] 、李熙民[ 34] 等对
苦杏仁苷的毒理作用研究后认为苦杏仁苷的毒性与给
药途径密切相关。
3.1.2 食品 、工业加工价值 山杏作为经济林树种 ,其
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李科友[ 29, 35] 、史清
华等[ 36]研究测定 ,苦杏仁中含有 49.6%的脂肪 ,27.0%
的蛋白质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饱和脂肪酸总量的
94.85%,17种氨基酸含量为26.725%,其中含 8种人体
必需的氨基酸7.922%,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3.320%,甜
味氨基酸 6.093%及鲜味氨基酸 9.259%,其中还含有 6
种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氨基酸 ,总量为 20.622%,氨基
酸种类齐全 ,搭配合理 ,K 、Ca、Mg、Fe、Zn等微量元素和
维生素 E的含量高。此外 ,张玲等[ 37]对桃仁和苦杏仁的
营养成分在脂肪酸成分 、氨基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含
量方面进行了比较。
孙景崎等[ 14]对山杏仁油脂肪酸成分和理化特性进
行研究后指出山杏仁含油率为41%~ 50%,山杏仁油含
有软脂酸 、油酸 、亚油酸 、十六碳烯酸等5种高级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96%以上 ,其中
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含量高 ,山杏仁油在食用方
面质量好而且易贮藏。周英[ 38] 指出 ,杏仁营养丰富 ,以
苦杏仁作为原料精制成的饮料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易封萍等[ 54]认为杏仁油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食品添
加剂 ,其强烈的杏仁香气深受美国和欧共体等发达国家
的欢迎。
3.2 水土保持价值
3.2.1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山杏生命力强 ,寿命长 ,能
在岩石缝隙中和土层瘠薄的沙地上正常生长 ,其根系发
达 ,抗逆性强 ,一般在沙石岗地根系垂直分布可达 0.8 ~
1.3m ,侧根延伸幅度4.5 ~ 6 m ,土层较厚的地方根系垂
直分布可达 7 m ,具有固土面积大。抗冲能力强的特
性[ 20, 39] 。林冠阻挡雨滴直接打击地表且可截留部分降
雨 ,加之林地内反坡梯田 、截水沟 、大鱼鳞坑等集流水土
保持工程 ,使林地内不易形成地表径流[ 20, 40] 。
3.2.2 防风固沙 山杏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据
华尚铭[ 40]在甘肃环线西北部测定 ,当风速为 9 m/ s时 ,
地表 0 ~ 20 cm 空间含沙量为 42.8 g/min;当风速为
6.5m/ s时 ,距地表80 ~ 100 cm处输沙量 1.038 g/min。
此处风沙活动频繁 ,沙化程度加剧 ,但在山杏林中竟无
风蚀现象 ,风蚀指数为零。对林中空地测试 ,在 6.2m/ s
风速下 ,距地面 80 ~ 100 cm 高处每分钟输沙量仅为
0.0699 g/min ,各林场山杏林内基本无沙化现象 ,仅在林
缘有少量积沙。
3.3 栽培学研究
3.3.1 作为砧木利用 王胜刚等[ 41-43] 指出利用山杏作
为砧木 ,可以改接杏扁 、晚熟杏和李子 ,以提高商品价
值。王占臣[ 20] 认为山杏是嫁接仁用杏和优质肉用杏的
最为理想的砧木。孙艳香等[ 44]同样认为山杏与山杏品
种有良好的亲和性。王天民 、单广忠 、冯斌 、刘妆骅 、楚
燕杰 、武振志、陈文宏 、步兆东[ 45-52] 等先后研究了山杏的
嫁接和改接技术 ,找到了适宜本地的改接时期和嫁接方
法 ,并且指出将山杏嫁接或改接成经济价值高的优良鲜
食品种和仁用杏品种周期短 、见效快。
3.3.2 立地条件对山杏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杏生长发
育程度受环境因子对的影响很大。刘明国[ 17] 在大量调
查的基础上 ,确定出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生长发育
和结实量的主导因子为坡向 、坡位和土层厚度。姚乃
忱[ 53]认为 ,影响朝阳县山杏产量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质
地 、坡向 、坡位和土层厚度。栾文举等[ 54] 在对甘肃中部
山杏人工林的生长形态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调查的基
础上 ,认为海拔与地形部位是影响山杏生长的主导因
子。
3.3.3 山杏繁殖及育林技术 山杏育林可采取植苗造
林和直播造林[ 56-57] 。植苗造林秋 、春季均可 ,干旱地区
秋季栽植成活率高于春季。直播造林春、秋季都行 ,但
以秋季为好[ 55 , 57] 。修震等[ 58]指出 ,山杏种粒大 ,直播造
林弊端多 ,除用种量大外 ,幼苗根系容易受到钙积层的
阻隔 ,很难穿透 ,致使杏树成长缓慢。近年来 ,果树原生
质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98年 ,马锋旺等[ 59] 从
山杏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为细胞融合及遗传转
45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 2008(2):44~ 47
化提供了再生系统。
3.3.4 病虫害防治 山杏抗病性较强[ 60] 。山杏病害主
要有流胶病 、杏疔病 、细菌性穿孔病 、杏褐腐病;虫害主
要有各种毛虫 、桃仁蜂 、食心虫 、蚜虫 、红蜘蛛和介壳虫
等 ,在承德桃仁蜂对山杏仁的平均危害率为 39.6%,最
高可达 98.7%[ 61] 。北票市曾在1969年 、1971年发生天
幕毛虫把杏叶吃光的事件 ,导致4 a的产量受到影响[ 62] 。
吴广金等[ 63]指出 ,冬季摘卵防治天幕毛虫效果明显。
3.3.5 种子生理特性 山杏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期 ,打
破种子休眠对缩短育种年限 、加快苗木繁殖具有重要意
义[ 64-65] 。种子在5℃条件下层积 100 ~ 120 d方可完成休
眠。5℃下解除休眠所需时间为 69 d ,变温处理对打破
山杏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 64] 。50℃温水浸种24 h即
可达到山杏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条件 ,生长调节剂对山
杏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影响[ 64-65] 。此外 ,张知彬[ 66]等研
究了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后认为 ,山杏在
地表的萌发率极低 ,生长也慢;将山杏种子埋入土层
5 cm后可明显提高萌发率和生长率。通过分析山杏种
子萌发与植被的关系 ,发现山杏易在开阔 、阳光充足的
草丛中存活和生长 ,而不易在阴闭的灌丛下存活和生
长。
4 育种研究
山杏生产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晚霜危害造成的
冻花问题[ 8-9 , 11-12 ,21 , 67-70] 。曲泽洲[ 1] 和韩振海[ 71] 认为冻花
问题的解决 ,重点是选育开花晚的品种 ,使它们能避开
晚霜危害。
刘桂森[ 72]等研究发现 ,当日均温超过 5℃时 ,山杏
花芽开始萌动 ,当积温达到 80℃时进入始花期 ,积温达
到110 ~ 120℃时开始落花。他进一步研究指出 ,实生繁
殖的山杏群体 ,比平均花期晚 6.34 d的晚花植株 ,有可
能避过部分年份的最后一次晚霜 ,为选育抗晚霜类型山
杏提供了理论依据。
唐冠忠[ 61]发现了对桃仁蜂有很强抗性的山杏植株
个体抗蜂山杏 ,在桃仁蜂发生严重的山杏林其果仁不受
桃仁蜂危害。张君[ 73] 从山杏芽变优系中选育出了 2个
仁用杏品种绿源 1号(苦仁)和早丰 2号(甜仁),耐晚霜
能力较强。张立彬 、王同坤等[ 74]对河北省燕山山区种质
资源的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了与原变种植物
学特征不同的一个新类型`绿萼山杏 ,其萼片 、幼叶叶
尖、叶柄上侧 、新梢表皮 、果实均为绿色 ,花瓣白色 ,是适
合在园林绿化中进行造景的无红色素的新品种。
沈阳农业大学赵桂玲 、刘明国等人[ 75] 进行了“辽西
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性状指标”的研究 ,确定了山杏
选种的主要数量性状指标 ,为山杏的实生选种提供了依
据 ,同时也为提高选择效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张立彬[ 74]等进行了“山杏数量性状相关性及其应用
的研究” ,研究表明 ,果实性状内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对仁重和出仁率的选择可通过核宽 、核厚和果肉厚的选
择来实现;叶片与果实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选择叶
柄较粗、叶尖较长的植株 ,可望在核重 、出仁率及壳厚方
面产生增益效应。同时也确定了高产山杏间接选种的
主要性状指标 ,为山杏实生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5 山杏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研究
张建光[ 9] 、刁鸣军[ 76] 等人对山杏资源开发利用途
径进行了探讨 ,指出我国山杏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
前景。目前 ,首先应强化现有资源的保护及集约化管
理 ,进一步提高资源质量 ,在此基础上推动山杏资源基
地的扩大和高标准建设。其次 ,要尽快建立规范化经营
模式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全面提升山杏生产的科学
管理水平 ,尽快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第三 ,应深
化山杏系列产品开发应用研究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拓
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与产品市场。第四 ,必须加
大对山杏产业化的研究力度 ,实施全方位 、多层次的开
发山杏产业的战略 ,实现产 、供 、销一体化 ,最大限度地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便充分发挥山杏良好的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小结
我国山杏种质资源极其丰富 ,分布范围广 ,产生了
丰富的变异类型 ,是育种的宝贵材料。目前我国山杏种
质资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可是对山杏资源的
利用只停留在直接利用阶段 ,深入系统的山杏种质资源
调查仍没进行。选出的适合地区特性的优良品种不多 ,
山杏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晚霜危害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因此 ,除对山杏继续进行避晚霜类型的选育工作外 ,还
应利用有利的基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 ,选择更多的优良
品种 ,为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 1]  曲泽洲.果树栽培学各论[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197-198.
[ 2]  吴耕民.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4:185-187.
[ 3]  孙云蔚.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6-9.
[ 4]  吕增仁.山杏和杏的核型分析[ J] .辽宁果树 , 1986(1):2-5.
[ 5]  周建涛.核果类果树花粉形态研究初报[ M] .江苏农业学报, 1990 ,6
(3):57-63.
[ 6]  吕英民,吕增仁 ,高锁柱.应用同工酶进行杏属植物演化关系和分类
的研究[ J] .华北农学报, 1994, 9(4):69-74.
[ 7]  廖明康,郭丽霞 ,张平 ,等.新疆杏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儿茶酚氧化酶
同工酶分析[ J] .西北农业学报, 1994, 3(2):81-86.
[ 8]  张国良.河北山杏生产现状及集约化栽培措施[ J] .经济林研究,
1996 ,14(1):21-22.
[ 9]  张建光,史聪平 ,刘玉芳.河北省山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河北农
业大学学报, 2003 , 26(增刊):97-100.
[ 10] 刁鸣军.论山杏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J] .自然资源,1994(2):70-73.
[ 11] 王玉欣,王桂贞.山杏[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 2001(2):30-36.
[ 12] 杨春青,贾士瑞 ,杨春雨 ,等.山杏低产林综合技术改造措施[ J] .内蒙
古林业 , 1998(6):49-50.
[ 13] 卢振宇.山杏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J] .北方果树, 1998(4):28-29.
46
北方园艺 2008(2):44~ 47 ·专题综述 ·
[ 14] 孙景琦 ,冯秀华,张学勤.山杏仁油脂肪酸成分和理化特性的研究
[ 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4, 15(1):123-124.
[ 15] 尹万民 ,胡晓英.承德市发展山杏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J] .河北林业科
技 , 2000(2):45-46.
[ 16] 宝金山 ,胡宝,赵新,等.哲蒙山杏资源调查报告[ J] .内蒙古林业科
技 , 1997(2):43-46.
[ 17] 刘明国 ,刘颖,史湘华.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
[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8(4):299-302.
[ 18] 高扬 ,王义田,秦桂芳.阜新地区发展山杏经济林的探讨[ J] .辽宁林
业科技, 1994(5):45-47.
[ 19] 刘慧涛 ,张冰冰 ,郭俊英,等.吉林省的杏属种质资源[ J] .果树科学 ,
1997 ,14(3):201-203.
[ 20] 王占臣 ,李立新 ,许靖华,等.野生山杏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 J]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6):28-30.
[ 21] 任志秋.林口林区山杏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J] .森林工程 , 2003, 19
(5):10-11.
[ 22] 李稳生 ,张小曼 ,欧阳珊.甘肃果树种质资源[ J]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4):16-20.
[ 23] 李建红.甘肃省的杏属种质资源[ J] .甘肃林业科技 , 1998(1):54-56.
[ 24] 陆致成 ,张静茹 ,王伟东,等.我国李和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 .中
国果树, 2003(2):44-46.
[ 2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100-1103.
[ 26]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 M] .江苏人民出版
社 , 1976:411.
[ 27] 周金黄,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219.
[ 28] 刑国秀 ,李楠,杨美燕 ,等.天然苦杏苷的研究进展[ J] .中成药 ,2003 ,
25(12):1007-1009.
[ 29] 李科友 ,史清华 ,朱海兰,等.苦杏仁化学成分的研究[ J] .西北林学院
学报 ,2004 ,19(2):124-126.
[ 30] 沙明 ,曹爱民,姜丽 ,等.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
含量[ J] .药物分析杂志 ,1996 ,16(6):397-398.
[ 31] 丁冬宁 ,谭延华 ,刘俊儒,等.镇原苦杏仁化学成分的研究[ J] .西北药
学杂志, 1990, 5(3):21-23.
[ 32] 朱友平 ,苏中武.苦杏仁苷的镇痛作用和无身体依赖性[ J] .中国中药
杂志 ,1994 ,19(2):105-107.
[ 33]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005-1007.
[ 34] 李熙民.苦杏仁苷药物动力学及其毒理初步研究[ J] .新药与临床 ,
1986 ,5(3):141.
[ 35] 李科友 ,史清华 ,朱海兰,等.苦杏仁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J] .西北农业
学报 ,2003 ,12(2):119-121.
[ 36] 史清华 ,李科友.苦杏仁中氨基酸的成分分析[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2(2):32-34.
[ 37] 张玲,李保国.桃仁和苦杏仁营养成分比较[ J] .食品科学,1994(4):41.
[ 38] 周英 ,郜文.苦杏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饮料研制[ J] .食品工业科技 ,
2000 ,21(5):49-50.
[ 39] 张少云 ,李云锋.山杏丰产经营管理技术及效益分析[ J] .内蒙古林业
科技 ,2000(2):26-28.
[ 40] 华尚铭.环县西北部山杏调查报告[ J] .甘肃农业科技, 1994(3):22-23.
[ 41] 王胜刚 ,刘荣军 ,陈金魁 ,等.临城县山杏高接的杏扁技术工作总结
[ J] .河北林业科技 ,1998(增刊):55-56.
[ 42] 宋长林.山杏改接杏扁技术及效益比较[ J] .河北林业科技.1998(增
刊):48-50.
[ 43] 冯斌.利用山杏改接杏扁、晚熟杏 、李的可行性及必要措施[ J] .河北
林果研究 ,1998(3):229-231.
[ 44] 孙艳香 ,吕增仁.杏砧木种质资源的评述及利用[ J] .河北农业大学学
报 ,1994 ,17(增刊):205-207.
[ 45] 王天民.山杏改接良种杏技术[ J] .西南园艺 , 1996(3):9.
[ 46] 单广忠.利用野生杏嫁接优良品种杏[ J] .北方果树 ,1997(1):27.
[ 47] 冯斌.利用山杏改接杏扁 、晚熟杏、李的可行性及必要措施[ J] .河北
林果研究 ,1998, 13(3):229-232.
[ 48] 楚燕杰.万株山杏改接换优技术研究[ J] .河北林果研究, 1999 ,13(增
刊):91-93.
[ 49] 武振志.不同高接方式对山杏嫁接大扁杏成活率的影响[ J] .中国林
副特产 , 2002(2):17.
[ 50] 刘汝骅.山杏嫁接改造技术[ J] .中国林副特产 ,2001(2):17.
[ 51] 陈文宏.山杏根接大扁杏技术及苗期管理[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2
(1):78-79.
[ 52] 步兆东.山杏根部舌接大扁杏技术及苗期管理[ J] .林业科技通讯,
2001(3):42-43.
[ 53] 姚乃忱,夏立志 ,段明非 ,等.影响山杏产量的因子调查与分析[ J] .辽
宁林业科技, 2001(4):3-4.
[ 54] 栾文举,于洪波 ,王俊杰,等.甘肃中部山杏生长特征及主导因子分
析[ J] .甘肃林业科技 , 1994(3):7-10.
[ 55] 张淼 ,李霈,杨秀梅.干旱地区山杏栽培[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04(5):
13-14.
[ 56] 常学礼,李玉霖.科尔沁沙地山杏造林技术规程[ J] .中国沙漠, 2000,
20(增刊):90-92.
[ 57] 李兴源,郑均宝.实用工程造林[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
524-526.
[ 58] 修震 ,赵冬梅 ,杜大伟.山杏低产林的成因及改造措施[ J] .内蒙古林
业科技 , 2000(4):26-27.
[ 59] 马锋旺,李嘉端.山杏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J] .园艺学报 , 1998 , 25
(3):224-229.
[ 60] 张玉坤,张志国 ,王俊玲,等.赤峰市巴林左旗山杏林分类及其经营
对策[ J]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0(1):39-40.
[ 61] 唐冠忠.抗桃仁蜂山杏植株调查[ J] .河北林业科技 ,2002(2):13-14.
[ 62] 杨柳.影响山杏产量的因子及改进措施[ J] .北方园艺, 2000(2):28.
[ 63] 吴广金,曹诚 ,跟小.山杏天幕毛虫冬季人工剪除卵环与春季化学药
剂防治效果分析[ J] .内蒙古林业 ,2004(2):28.
[ 64] 马锋旺,韩清芳 ,张桂艳 ,等.山杏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J] .园艺学
报 ,1995 ,22(1):91-92.
[ 65] 曹帮华.山杏种子后熟生理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J] .林业科技通讯,
1999(14):14-16.
[ 66] 张知彬,王福生.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2001 ,21(11):1761-1768.
[ 67] 张立彬,刘玉艳 ,李志勇.山杏生产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河北
果树, 1996, 30(3):42-43.
[ 68] 赵贵琴.预防山杏花果冻害的主要措施[ J] .河北果树,2000(1):49-50.
[ 69] 郭永盛,姚东明 ,石瑾.关于加快内蒙古山杏林发展的几点想法[ J] .
林业科技管理 ,2004(1):43.
[ 70] 杨柳.影响山杏产量的因子及改进措施[ J] .北方园艺,2000(6):26-27.
[ 71] 韩振海.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1-
178.
[ 72] 刘桂森,张立彬 ,王同坤 ,等.山杏花芽分化及开花物候期观察[ J] .沈
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7(1):95-96.
[ 73] 张君.园艺种苗—仁用山杏绿源 1号和早丰 2号及其丰产高效栽培
技术[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 2003(8):23.
[ 74] 张立彬,刘桂森.山杏数量性状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J] .果树科
学 ,1997 ,14(2):121-123.
[ 75] 赵桂玲,刘明国 ,刘立新,等.辽西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指标的确
定[ J] .辽宁林业科技 , 2004(2):5-7.
[ 76] 刁鸣军.山杏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J] .资源科学 ,1994(2):70-73.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