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鼠麴草的生药学鉴定



全 文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4期
的切面 ,因为冠状位 CT图像和手术入路一致 , 符合手术医
生的视觉习惯 , 同时冠状面图像对许多重要结构显示最
佳 [ 4] 。因此 ,鼻窦 CT扫描中若缺少冠状面扫描不能算作完
整扫描。但本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冠状面扫描是病人最难忍
受的体位 ,不少老人 、体弱者和小儿较难完成检查。所以本
文对所有研究者均采用横断面扫描 , 然后进行冠状面重建来
观察鼻窦影像。 MPR是副鼻窦扫描中最常用的重建方式 ,
鼻窦图像在重建时可随时矫正因体位不正带来的问题 , 使左
右对称 ,经 MPR重建得到的鼻窦冠状面图像与直接冠状面
扫描图像非常接近 [ 5] 。它的优点是:病人舒适 、接受辐射少 、
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 管球节省等。在副鼻窦疾病的研究中 ,
MPR重建最实用 ,亦最能解决临床问题。 OMC区解剖结构
复杂且多变异 , 因此其他三维重建技术如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及表面遮盖显示法(SSD)
等三维技术应用有限 ,对临床帮助不大。
3.2 OMC区常见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 (1)中气化及反向
弯曲:中鼻甲内含有气房时称为中鼻甲气化或称为泡状鼻
甲 ,为 OMC最常见的解剖变异 [ 6] 。解剖学观察中 , 中鼻甲气
化的出现率为 10% ~ 80%[ 7] , 本文病变组的发生率为 38.
2%。中鼻甲气化可以完全阻塞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
间隙 ,防碍中鼻道正常的黏液纤毛传输功能 , 是鼻窦感染的
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中鼻甲凹形向外 , 中鼻甲曲线向外凸向
中鼻道 ,即为反向弯曲 , 可以阻塞中鼻道入口 [ 7] 。综合文献
报道 ,反向弯曲约为 11.6% ~ 26.1%,本文病变组约为 15.
7%, 与文献报道相符。但国内外学者对它与鼻窦炎的相关
性有争议。 Bolger等 [ 8]认为中鼻甲反向弯曲与鼻窦病变无
关 ,本文资料也支持这一观点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发生率无
显著性差异(P>0.05)。 (2)钩突偏曲:钩突与筛漏斗和中
鼻道关系密切 ,钩突向内侧偏曲可以接触中鼻甲或完全阻塞
中鼻道前部;钩突向外侧偏曲 ,可以引起半月裂孔和筛漏斗
狭窄。据文献报道 ,钩突偏曲的出现率约为 16%,本文病变
组钩突偏曲的出现率为 27.5%,略高于文献报道。 (3)筛泡
过度气化:中组筛房呈一圆形隆起 ,叫作筛泡 , 位于中鼻道的
外侧壁。巨大的筛泡可占据中鼻道 ,阻塞筛漏斗 /半月裂口 ,
影响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引流 , 引起相关鼻窦炎症。当致筛
漏斗 /半月裂口宽度≤2mm时 , 认为筛泡肥大 [ 9] 。本文病变
组 16.7%的患者存在筛泡过度气化 , 与文献报道相符 [ 10] 。
(4)Haler气房:18世纪解剖学家 AlberVonHaler最先描
述 , 是指位于筛泡以下 ,上颌窦上壁(眶下壁)和筛骨纸样板
最下部的气房 , 包括筛漏斗外侧壁的气房。文献报道 [ 9] ,
Haller气房的出现率在 10% ~ 45.9%, 本文病变组的出现率
约为 18.6%。 Haller气房开口于中鼻道 , 当它过度气化时 ,
可压迫钩突造成上颌窦引流不畅。
总之 , 多排螺旋 CT扫描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
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 、慢性副鼻窦炎的部位及
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 对制定临床手术方案 , 彻底根治病
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
1 王荣光.中鼻道解剖 [ J].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册 , 1994, 18:2.
2 周阳泱 ,韩萍 ,冯敢生.与 FESS相关的鼻腔 、鼻窦解剖结构与变
异的 CT表现 [ 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 2003, 26(3):138-
141.
3 刘贤张革化 ,许庚等.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
窦炎发病中的意义 [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1999, 34(3):143.
4 ZinreichSJ.Functionalanatomyandcomputedtomographyimagingof
theparanasalsinuses[ J] .AmJMedSci, 1998, 316(1):2212.
5 李玉华 , 高煜 , 薛建平 , 等.筛窦解剖变异的多排螺旋 CT研究
[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03, 19(12):1702-1703.
6 KantarciM, KarasenRH, AlperF, etal.Remarkableanatomicvaria-
tionsinparanasalsinusregionandtheirclinicalimportance.EurJRa-
diol, 2004, 50:296.
7 StammbergerHR, KennedyDW.ParanasalSinuses:anatomicterminol-
ogyandnomenclature.TheAnatomicTerminologyGroup.AnnOtol
RhinoLarygolSuppl, 1995, 167:7-16.
8 BolgerWE, WoodrufWWJr, MoreheadJ, etal.Marxilarysinushypo-
plasia:Classificationanddescriptionofassociateduncinateprocess
hypoplasia.OtolaryngolHeadNeckSurg, 1997, 103:759-765.
9 朱俭 ,温志波 ,段承祥 ,等.鼻窦解剖变异的 CT观察 [ J] .头颈部
放射学 , 2005, 24(5):395-399.
10 LaineFJ, SmokerWRK.Theostiomeatealunitandendoscoptcsur-
gery:anatomyvariations, andimagingfindingsinimflammaforydis-
ease.AJR.AmJRoentgenal, 1994, 159:849-857.
收稿日期:2008-05-12
鼠麴草的生药学鉴定
陈 桢 1 鞠宝玲 2 彭菲菲 1 陆 叶 1
(1.苏州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研究室 江苏 苏州  215123;
(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 目的:为鼠麴草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通过研究描述鼠麴草
根 、根茎 、茎和叶的横切面组织构造 、粉末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鼠麴草的生药鉴定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
 [通讯作者 ]  陆叶 ,苏州大学药学院 ,电话:13862066169
·33·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30 NO.4 2009
DOI :10.13799/j.cnki.mdjyxyxb.2009.04.008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4期
和进一步开发利用鼠麴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鼠麴草;质量标准;生药学鉴定
【中图分类号】 R 93  【文献标识码】 A
PHARMACOGNOSTICIDCNTIFICTIONONGNAPHALIUM AFFINED.DON
ChenZhenetal
(1.DeptofAuthenticationofChineseMedicines, SchoolofPharmacology, SuzhowUniversity, JiangsuSuzhou  215123)
[ Abstract]  Objective: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qualitystandardofGnaphaliumafineD.Don.Methods:microscopicandphys-
icochemicalidentification.Results:Wedescribedthetransversesection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ofroot, rhizome, stem, leaf,
powerandphysic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naphaliumaffineD.Don.Conclusion:Thestudiespro-
videscientifictheoreticbasisforfurtherdevelopment, qualitycontrolandidentificationofthecrudedrug.
[ Keywords]  GnaphaliumaffineD.Don;QualityStandard;PharmacognosticIdentification
  药材鼠麴草为菊科鼠麴草属植物鼠麴草 Gnaphaliumaf-
fineD.Don的干燥全草 , 主产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 性
味甘 ,平 , 无毒 [ 1] ,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祛风湿等功效 [ 2] 。
目前研究鼠麴草的人不多 ,未见其生药学研究方面的报道 ,
因此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制定鼠麴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
的理论依据 ,我们对其进行了生药学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新鲜的鼠麴草 2007-03-14采于苏州大学独
墅湖校区内 , 经刘春宇 、陆叶老师鉴定为菊科植物鼠麴草
GnaphaliumaffineD.Don,鼠麴草标本及石蜡切片存于苏州
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研究室。
1.2 方法
1.2.1 显微鉴定 (1)横切面组织切片:采用石蜡切片法 ,
根﹑茎﹑叶﹑根茎经 F.A.A.固定 ,再洗涤﹑脱水﹑透明﹑浸
蜡及包埋 ,切成 14μm切片 ,脱蜡﹑番红—固绿染色﹑加拿大
树胶粘片 , 于 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2)粉末装
片:取干燥全草粉碎 ,过 60目筛。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好 ,待冷
加稀甘油 1 ~ 2滴制成临时装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并拍照。
1.2.2 理化鉴别 (1)薄层层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样
品粗粉 5g,加 70%乙醇 100mL, 水浴回流 2h。冷却 , 过滤。
滤液水浴浓缩至粉末 , 加 1mL甲醇溶解作供试品。对照品
溶液的制备:槲皮素 、芦丁用甲醇配成 1mg/mL。用毛细点
样管点样于聚酰胺膜上。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
1。 (2)紫外吸收光谱:精密称取样品 0.1g置三角烧瓶中 ,加
甲醇 50mL, 加塞冷浸 2h,将滤液过滤至 50mL容量瓶中 , 用
甲醇定容。在 200nm~ 400nm范围内观察紫外吸收。
2 结 果
2.1 显微鉴定
2.1.1 根横切面组织结构特征  (1)木栓层为 1 ~ 2列扁
长方形的细胞 ,壁厚。 (2)皮层为 3 ~ 5层类椭圆形切向延
长的薄壁细胞。 (3)维管束无限外韧型 , 形成层环明显 , 韧
皮部较窄。 (4)木质部发达 , 木射状明显 , 导管染成红色 , 类
多角形。 (5)无髓。
图 1 鼠麴草根的横切面组织构造详图(20×)
1.木栓层 2.韧皮部 3.皮层 4.形成层
5.木质部 6.次生木质部 7.初生木质部
2.1.2 根茎横切面组织特征 (1)木栓层为 3 ~ 5列细胞 ,
细胞扁长方形 ,皱缩 (2)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约 10个 , 环
列 , 还可见根迹维管束 (3)维管束无限外韧型 , 形成层环明
显 , 韧皮部较窄 , 木质部约占横切面 1/2, 木射状明显 , 导管
多且较密集 (4)中央髓部明显 ,由薄壁细胞组成。
图 2 鼠麴草根茎的横切面组织构造详图(40×)
1.木栓层 2.叶迹维管束 3.韧皮部 4.皮层
5.形成层 6.木质部 7.髓
2.1.3 茎横切面组织特征 (1)表皮为一列细胞类长方
形 , 紧密排列 ,偶有非腺毛 (2)皮层由约 4 ~ 6层类椭圆形 、
不规则的细胞组成 (3)形成层环明显 ,维管束 11 ~ 13个 , 环
列 , 无限外韧型 ,导管排成纵列 , 5-10列(4)中央髓部发达 ,
约占横切面 2/3,由类圆形或类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
·34·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30 NO.4 2009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4期
图 3 鼠麴草茎的横切面组织构造详图(40×)
1.表皮 2.皮层 3.韧皮部 4.木质部
5.形成层 6.髓
2.1.4 叶横切面组织特征 (1)上下表皮各一列细胞 , 均
有气孔 ,细胞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大小不一 , 下表皮细胞比
上表皮小 , 下表皮细胞可见非腺毛 (2)叶为等面叶 , 上下各
一列栅栏组织 , 栅栏组织细胞圆柱形 , 有的两侧略凹 , 下方
栅栏细胞略小 ,海绵组织细胞小 ,不甚明显。(3)主脉维管束
外韧型 ,上方是类圆形的木质部 ,下方是韧皮部 , 木质部和韧
皮部近等宽。可见侧脉维管束。
图 4 鼠麴草叶的横切面组织构造详图(40×)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下表皮 5.中脉维管束
2.2 粉末显微组织结构特征 草绿色。(1)气孔不定式 , 3
~ 5个副卫细胞 (2)木栓细胞多角形或长方形 , 黄褐色 (3)
腺毛较少 ,短小 , 长 30 ~ 70μm,头部大 , 呈椭圆形 , 由 5-12
个细胞组成 ,柄短 , 呈棒槌状 (4)非腺毛较多 , 细长 ,弯曲状 ,
长 350 ~ 610μm,其中 , 有形态呈分叉状的非腺毛 (5)含不规
则形的棕色块。 (6)茎表皮细胞长方形 , 壁呈连珠状增厚。
图 5 鼠麴草粉末的组织构造详图(40×)
1.非腺毛 2.棕色块 3.螺纹导管 4.木栓细胞
5.不定式气孔 6.腺毛 7.茎表皮细胞
2.3 理化特征 (1)薄层层析表明:紫外灯 365nm下可见
供试品在对照品相应斑点处都有相同斑点.槲皮素 、芦丁的
比移值分别为 0.319和 0.851(见图 6)。 (2)紫外吸收光谱
表明在约 290nm、328nm处有吸收 , 但峰较缓。 (见图 7)
图 6 鼠麴草薄层层析图谱  图 7 鼠麴草紫外吸收图谱
1.鼠麴草 2.槲皮素 3.芦丁
3 讨 论
鼠麴草属植物有二十四种之多 , 从外部形态区分较难。
尤其本属的丝棉草和鼠麴草的形态极为相似 [ 4] ,而且药材鼠
麴草和火绒草相似。市场上也有鼠麴草混作白头翁的 [ 5] 。
本文系统研究了鼠麴草的根 、根茎 、茎和叶的组织构造和全
草粉末组织构造。实验结果表明 , 鼠麴草的根无髓 , 根和根
茎的木质部发达 , 木射线明显 , 根茎中可见根迹维管束 10
个;茎的维管束 11-13个;叶为等面叶 , 海绵组织细胞小 , 不
甚明显 , 可见侧脉维管束;腺毛呈短棒槌状 , 多细胞;非腺毛
基部膨大 , 多细胞 ,有的缢缩;气孔不定式。理化特征表明鼠
麴草含有黄酮类成分 ,这与报道的一致。紫外吸收图谱中约
206nm处为溶剂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药材鼠麴草的显微
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 以及为制定药材鼠麴草质量标准提供科
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2501-2502.
2 和积鉴.昆明种子植物要览 [ M] ,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 1990:
452.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 [ 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88:725.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8:225.
5 卢顺满.鼠曲草充白头翁的原因及辨析 [ J] ,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4):335-336.
收稿日期:2009-03-25
·35·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30 NO.4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