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水 2-乙醇 3-氯仿 4-石油醚
图 5 菊苣的紫外吸收光谱
4 讨论
综上所述 ,有鉴别意义的是药材性状中 ,叶具
粗毛 、总苞特征及显微鉴别中 ,叶的横切面中维管
束及粉末中非腺毛 、花粉粒 、气孔等特征。此外 ,理
化鉴别中的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亦可作为鉴
别手段。
参考文献
1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等.新疆中草药.乌鲁木齐:新疆人
民出版社 , 1975∶157
2 袁久荣.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99∶130~ 145
3 刘勇民.维吾尔药志(上).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99∶471
微波法测定不同季节魁蒿叶中挥发油的含量
王 莉 鲁建江 顾承志 成玉怀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832002)
微波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微波
辐射(MWI)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度(最高达 1 240
倍),反应时间以分 、秒计 ,这已成为有机化学领域
中迅速发展的一个热点〔1〕 。另外 ,微波应用于天然
产物的浸取过程 ,有效地提高了收率〔2〕 ,也取得了
令人可喜的进展 。
微波具有穿透力强 、选择性高 、加热效率高等
特点。微波有机化学(MAPC)反应会迅速进行〔1〕 ,
原因有三:其一 ,MWI 具有很强的穿透作用 ,可以
在反应物内外同时均匀 、迅速地加热 ,故效率大大
提高;其二 ,在 MWI 场作用下 ,导致反应物的活化
能减少 ,反应速度加快;其三 ,在密闭容器中压力增
大 ,温度升高也促使反应速度加快 。
魁蒿叶(Artemisiae princeps Pamp),菊科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20cm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主
要生产于安徽 、山东。魁蒿叶含有挥发油 0.45 ~
1.00%,有 2-甲基丁醇 、2-已烯醛等 60种成分 ,
还有黄酮类 、按叶烷类 、三萜类成分 。魁蒿叶油具
有平喘 、镇咳 、祛痰 、消炎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慢
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3〕等 。
我们将传统的提取方法〔4〕改用连续微波反应
器对不同季节魁蒿叶中挥发油的含量进行了研究 。
结果 ,反应速度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 ,反应时间缩
短15倍 ,不同季节魁蒿叶中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
1.5ml/100g 、1.0ml/100g 、0.75ml/100g ,含量比传统
方法略有提高 。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MCL-3型连续微波反应器(四川大学
无线电系),挥发油测定器(上海仪器三厂)。
1.2 样品 魁蒿叶(洗净 ,晾干)。
1.3 操作
1.3.1 分次在 1L 烧瓶中加入 100g 当年 9月晾干
的魁蒿叶 、当年11月(打霜后)晾干的魁蒿叶 、两年
前 9月晾干的陈魁蒿叶 ,加水 400ml ,玻璃珠数粒 ,
连接挥发油测定器及回流冷凝管 ,保持微沸 5h ,当
挥发油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时 ,反应完成 。读取
·151· 2001年《农垦医学》第 23卷第3期
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 1.0ml 、0.8ml 、0.6ml。
1.3.2 分次在 1L 烧瓶中加入 100g当年 9月晾干
的魁蒿叶 、当年 11月(打霜后)晾干的魁蒿叶 、两年
前9月晾干的陈魁蒿叶 ,加水 400ml ,玻璃珠数粒 ,
将此烧瓶置于连续微波反应器中 ,连接挥发油测定
器及回流冷凝管 ,调整功率为 650W ,进行微波辐
射。反应过于剧烈时 , 调整功率分别为 630W 、
560W 、500W 、450W 、350W 。观察到挥发油测定器中
油量不再增加时 ,反应完成 , 所用时间为 20min 。
读取挥发油含量分别为 1.5ml、1.0ml 、0.75ml。
2 讨论
微波法测定不同季节魁蒿叶中挥发油的含量 ,
操作方便 、装置简单 ,反应时间由传统方法的 5h减
为20min ,缩短了 15倍 。当年 9月采摘 、晾干的魁
蒿叶挥发油的含量最高。不同季节挥发油的各种
成分 、黄酮类 、按叶烷类 、三萜类成分的测定有待进
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曾昭钧 , 李香文.微波有机化学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9, 10∶304~ 309
2 张代佳 ,刘传斌 ,修志龙 ,等.微波技术在植物胞内有效成分提
取中的应用.中草药 , 2000 , 31(9)∶附 5~ 6
3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19(7)∶668~ 67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九八五年版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85∶附录 25
混合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吴广胜 王 燕 刘林顺 杨 云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832008)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预后差 ,多在发病
1年内死亡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治疗
重型再障的最佳方法 。由于 HLA相合骨髓供者来
源困难 ,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1989年
Gluckman等〔1〕首次对 1例 Fanconis贫血患儿采用
脐血移植(UCBT)治疗获得成功 ,使 UCBT 成为 allo
-BMT 的一种有效替代手段 。1996 年 1 月 ,我们
采用HLA不合的混合脐血移植治疗 1例成人重型
再障(SAA)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 35岁 , 1995年 12月以头晕 、乏力 、发
热 、鼻血 1月为主诉入院。入院时血象 Hb24g/L ,
WBC1.8×109/L , BPC26×109/L , ANC<0.5×109/
L ,骨髓多部位穿刺增生均重度减低。诊断符合重
型再障(SAA)。给予抗炎 、康力龙 、惠尔血 、强的松
等治疗无效 ,病情急剧加重 ,经本人和家属同意 ,于
1996年 1月 10日行脐血移植治疗 。预处理方案:
环磷酰胺(CY)100mg/(Kg.d)×2d。预处理后分次
输注血型相合 、HLA不相合新鲜脐血共 6个(其中
4男 、2女)。共输入有核细胞数 1.6×108/Kg ,CFU
-GM 总数为 2.0×104/Kg。预处理后 7 日 ,WBC
为 0。移植后 28日 ,WBC>1.0×109/L ,移植后 85
日 ,BPC60×109/L。骨髓造血功能明显恢复。骨髓
中检出男性染色体核型 46 , XY。脐血移植后胎儿
型血红蛋白 HBF , 由移植前 HBF <1%上升到
HBF14.2%,并持续 3月余 。移植后 4个月造血功
能恢复出院 。出院 BPC50 ~ 60×109/L ,一年后恢
复正常。患者已无病存活达 5年余 。
2 讨论
脐血干细胞移植(UCBT)是继骨髓移植
(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之后又一重要
生物治疗手段 。由于单个脐血中造血细胞含量少 ,
脐血移植主要限于学龄前儿童患者 。1995年国际
脐血移植登记处收到全世界 44例脐血移植成功病
例 ,年龄中位数为 4岁(0.18 ~ 16岁)〔2〕 。为了解决
单个脐血中造血细胞不足以供成人移植的需要 ,我
们在多年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基础上 ,应用 HLA 不
合多个脐血混合移植 1例成人重型再障(SAA)获
·152· 2001年《农垦医学》第 23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