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芙蓉菊的生药学鉴定



全 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芙蓉菊的生药学鉴定
蒋 霞 1 廖月葵 2 张 涛 3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2.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3.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 目的: 对芙蓉菊进行生药学鉴定, 为今后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法。 结果:
描述了药材性状、 横切面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 结论: 药材根、 茎、 叶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构造特征明显, 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
靠的鉴定依据。
【关键词】: 芙蓉菊; 生药学; 性状; 显微特征
【中图分类号】 R282.6;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517 (2009) 01-0015-03
芙蓉菊 (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为菊科
芙蓉菊属植物, 别名玉芙蓉、 海芙蓉、 蕲艾、 千年艾、 香
菊 [1] 等。 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 台湾省、 东南亚及日
本等。 其性味辛苦, 微温, 能祛风湿, 可治疗风湿关节痛、
胃脘冷痛 [2], 并能治风寒感冒、 支气管炎、 百日咳以及痈
疽、 疔疮等。 岭南地区亦有用水煎服芙蓉菊治疗糖尿病的
传统民间疗法。 有文献报道 [3], 从芙蓉菊枝和叶中分离水
解得到的芙蓉菊寡糖水、 5%乙醇洗脱组分有一定的促进胰
岛素分泌的作用。 其已知的化学成分为蒲公英赛醇、 蒲公
英赛醇乙酸酯、 蒲公英赛酮 [4]、 异石竹烯 [5] 等。 目前其生
药学方面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首次对芙蓉菊全草进行生
药鉴定, 为今后的该药材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
依据。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采自广西南宁市, 经广西医科大学天然药
物化学与生药学教研室焦爱军副教授鉴定为芙蓉菊
(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的全草。
1.2 仪器与试剂 Leica-Mps60 生物显微镜及 Qwin 图象分
析系统 (德国徕卡公司); Leica-RM 2145 切片机 (德国
徕卡公司);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醇。
2 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法将芙蓉菊根、 茎、 叶进行横切后制作
组织切片观察。 取干燥药材适量, 剪成小段后在 50℃以下
烘干粉碎并过 60 目筛, 取适量, 用水合氯醛透化, 稀甘油
装片观察粉末特征。
3 结果
3.1 原植物形态 半灌木, 高 10~40cm, 上部多分枝, 密
被灰色短柔毛。 根的表皮易剥落。 叶聚生枝顶, 狭匙形或
狭倒披针形, 长 2~4cm, 宽 4~6mm, 全缘或有时 3~5 裂,
顶端钝, 基部渐狭, 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 质地厚。 头状
花序盘状, 直径约 7mm, 有长 4~15mm 的细梗, 生于枝端
叶腋, 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 总苞半球形, 总苞片 3 层 ,
外中层等长, 椭圆形, 钝或急尖, 叶质, 内层较短小, 矩
圆形, 几无毛, 具宽膜质边缘。 边花雌性, 1 列, 花冠管
状, 长 1.5mm, 顶端 2~3 裂齿, 具腺点。 盘花两性, 花冠
管状, 长 1.5mm, 顶端 5 裂齿, 外面密生腺点。 瘦果矩圆
形, 长约 1.5mm, 基部收狭, 具 5~7 棱, 被腺点。 冠状冠
毛长约 0.5mm, 撕裂状。 花果期全年。
3.2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长 30~100cm。 根圆柱形 , 直径
0.3-1cm, 多弯曲 , 有分枝 。 表面灰黄色 , 具纵皱纹和沟
纹, 外皮易剥落。 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淡黄
白色或淡黄绿色。 茎圆柱形, 多分枝, 表面灰棕色, 外皮
易剥落。 质硬, 不易折断, 断面淡黄白色, 木质部淡黄色。
叶互生, 紧聚枝顶。 叶片多皱缩, 展平后狭匙形或狭倒披
针形, 长 2~3cm, 密被灰白色短柔毛。 顶端叶 3~5 齿裂或
分裂, 基部狭长, 裂片卵形或狭矩圆形。 全草有特殊香气,
味辛苦, 性微温。
3.3 显微鉴别
3.3.1 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 7~13 列, 细胞长方形, 易剥
落。 皮层由 14~26 列类圆形的细胞组成, 含有成束或单个
散在纤维。 韧皮部由 12~20 列细胞组成, 细胞方形, 排列
较紧密, 有散在的分泌腔。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类圆
形、 多边形, 细胞壁增厚、 木质化。 射线细胞径向延长 。
见图 1、 2
3.3.2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 5~9 列, 细胞长方形。 皮层由
19-22 列类圆形的细胞组成, 排列疏松。 韧皮部由 5~11 列
细胞组成, 细胞方形, 排列较紧密, 外侧有纤维束环列 。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类圆形、 多边形, 细胞壁增厚 、
木质化。 射线细胞径向延长。 髓部细胞较大, 类圆形。 见
图 3、 4
3.3.3 叶片中脉横切面 上、 下表皮细胞各一列, 上表皮
细胞较大, 类圆形或椭圆形; 下表皮细胞较小。 上、 下表
皮都有气孔和丁字形非腺毛, 非腺毛顶端细胞多断落, 柄
1~3 个细胞。 上表皮下方有 1~3 列栅栏组织 , 不过中脉 。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15·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图 1 芙蓉菊根横切面详图 (×400)
1.木栓层 2.纤维束 3.皮层 4.分泌腔
5.韧皮部 6.射线 7.木质部
海绵组织由数列类圆形或不规则薄壁细胞构成, 排列疏松。
中脉较小, 维管束外韧型。 见图 5、 6
3.3.4 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灰绿色。 丁字形毛非腺毛众多,
顶端细胞长而弯曲, 多断落似纤维状, 细胞长 82.6~271.8
μm, 直径 10.5~12.4μm, 基部 1~3 个细胞。 纤维为单纤维,
长梭形 , 两端渐尖 , 直径为 6.9~12.3um, 长 66.8~139.9
um。 石细胞呈现淡黄色, 为不规则形, 长方形或类方形,
多见长方形, 直径为 8.9~16.8um, 长 29.8~62.2um。 方晶大
小不一, 多为类方形, 直径为 8.5~21.5um。 导管为螺纹导
管, 直径为 4.4~8.9um。 见图 7
4 小结
本文从性状、 显微及粉末鉴定几个方面对芙蓉菊全草
图 2 芙蓉菊根横切面简图 (×100)
1.木栓层 2.皮层 3.纤维束 4.分泌腔
5.韧皮部 6.木质部
图 3 芙蓉菊茎横切面详图 (×400)
1.表皮 2.皮层 3.纤维束 4.韧皮部
5.木质部 6.射线 7.髓部
图 4 芙蓉菊茎横切面简图 (×100)
1.表皮 2.皮层 3.纤维束 4.韧皮部
5.木质部 6.髓部
图 5 芙蓉菊叶横切面详图 (×400)
1.非腺毛 2.上表皮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木质部 6.韧皮部 7.下表皮
图 6 芙蓉菊叶横切面简图 (×100)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木质部
5.韧皮部 6.气孔 7.下表皮 8.非腺毛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16·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其主要的鉴别特征是①根部有长方形
木栓层细胞, 易剥落, 并含有纤维束和分泌腔。 ②茎的韧
皮部由 5-11 列方形细胞组成, 排列较紧密, 外侧有纤维束
环列。 ③髓部细胞较大, 类圆形。 ④叶上下表面及粉末中
可见众多丁字形非腺毛。 ⑤含草酸钙方晶及石细胞。
参考文献
[1] 侯宽昭.广州植物志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 537.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1977: 1047-1047.
[3] 谭树晖, 黄海波主编.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三) [M] .广州: 广东科技
出版社, 2004: 18.
[4] 邹磊, 傅德贤, 杨秀伟, 康瑞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J] .2007, 19:
250-25.
[5] Saki S, Aoyagi S, Hsu HY.The isolation of taraxerol, taraxeryl
acetate.and taraxerone from Crossostephium chinese, Makino ( Com-
positae) .Chem Pharm Bull, 1965, 13: 87-88.
[6] 车今智 傅德贤 欧阳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J] .2004, 16 (5):
458-460. (收稿日期: 2008.6.28)
图 7 芙蓉菊粉末 (×400)
1.纤维 2.气孔 3.方晶 4.导管 5.非腺毛 6.石细胞
蒙药材荆芥的生药学研究
钱丹珠
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 目的: 对荆芥进行生药学鉴别, 确定有效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常规药材软化、 永久切片制作方法、 生药学鉴别方法。
结果: 确定了显微鉴别特征、 理化鉴别指标。 结论: 研究方法简便、 准确、 重复性好, 可用于荆芥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荆芥; 生药鉴定
【中图分类号】 R9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517 (2009) 01-001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Pharmacognosy identification, identifying effective active ingredient. Methods: The soften-
ing of conventional medicines, production slicing permanent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of Pharmacognosy. Results: identify 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s.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reproducible 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Keywords: Health and drug identification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蒙药材荆芥为唇形科裂叶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蒙名为哈热-吉如格巴、 吉如格-纳
格布。 夏, 秋两季花盛开时采收, 除去杂质晒干。 味苦 ,
辛, 涩, 性温, 涩, 燥, 轻。 有杀虫, 防腐烂, 疗伤, 祛
巴达干之功效。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荆芥含有黄酮类、 生
物碱类成分。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本文对荆芥进行了化学成分预试和生药学鉴别研究。
1 仪器及材料
1.1 仪器 UV 755b 水浴锅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 ZMD-2 自动磨刀机 (上海医械专机厂), LZ-4012-2 型
回转式切片机 (浙江金华无线电厂), 真空抽滤泵 (浙江临
海 市 精 工 真 空 设 备 厂 ) , 生 物 显 微 镜 ( OLYMPUS
JAPAN), 电子天平 (AUY120 广州市新英电器有限公司 ),
101-1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泸南科学仪器联营厂), HH-
w600 数显三用恒温水箱 (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
公司)。
1.2 材料 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采用内
蒙古扎鲁特旗罕山林场。 经作者鉴定。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
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 上部有分枝, 长 50~80㎝, 直径 0.2~0.4
!!!!!!!!!!!!!!!!!!!!!!!!!!!!!!!!!!!!!!!!!!!!!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