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全 文 :表 5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显著性
A(加水量) 537. 36 2 268. 68 45. 16 *
B(煎煮次数) 1 888. 51 2 944. 25 158. 7 **
C(煎煮时间) 180. 33 2 90. 17 15. 15
D(空白) 11. 91 2 5. 95 1. 00
误差 E 11. 91 2 5. 95
注:F0. 01(2,2)= 99,F0. 05(2,2)= 19,* 显著性,**极显著性。
结果分析:由直观分析可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
为:煎煮次数 >加水量 >煎煮时间,以煎煮次数影响最大。
经方差分析,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有极显著影响,加水量有
显著性影响,煎煮时间对提取无显著影响,故确定提取工艺
为 A3B3C1,即加 15 倍水,煎煮 3 次,每次 0. 5 h。据此条件,
验证 3 次。
2. 2. 7 验证 试验结果见表 6。
表 6 验证试验结果 (n =2)
试验号 干膏率 /% 麻黄碱 /(mg /g) 黄芩苷 /(mg /g)
1 23. 0 7. 84 125. 79
2 23. 1 8. 35 127. 64
3 23. 2 8. 17 129. 33
结果表明,用优选的工艺条件提取,测得的麻黄碱、黄芩
苷含量及干膏率均较高,与正交试验结果相符,说明该工艺
条件稳定可靠。
3 讨论
3. 1 芳香水提取工艺中,按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
录 X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分别测定薄荷、辛夷等单味药材
及混合提取后挥发油量。结果单味药材挥发油含量均符合
药典标准;混合提取挥发油量为 0. 93%(mL /g) ,并以此对芳
香水提取工艺中挥发油提取率进行评价。试验中,辛夷未粉
碎挥发油测得量为 1. 0%(mL /g) ,粉碎后挥发油测得量为
2. 0%(mL /g) ;与相关文献报道[5]一致,辛夷粉碎与否对挥
发油提取量影响很大,故辛夷应粉碎成粗粉。
3. 2 麻黄碱测定中,参考药典及相关文献[6-7],分别对色
谱柱[依利特 Hypersil ODS2(150 mm ×4. 6 mm,5 μm) ;迪马
Diamonsil-C18(250 mm × 4. 6 mm,5 μm) ]、流动相[乙腈-
0. 1%磷酸(9 ∶ 87) ,乙腈-0. 02 mol / l磷酸二氢钾(含0. 2%三
乙胺) (3 ∶ 97) ,乙腈-0. 1%磷酸(0. 1%三乙胺) (3 ∶ 97) ]、柱
温(25 ℃,30 ℃)、检测波长(207 nm、210 nm)等进行了考察,
结果在本文选定条件下,测定效果较好,对照品和样品可达
到基线分离,阴性无干扰。
3. 3 黄芩苷测定中,主要对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 ∶ 53
∶ 0. 2)、甲醇-水-磷酸(42 ∶ 58 ∶ 0. 2) ]进行考察。
参考文献:
[1] 周小建.正交实验优选苦黄口服液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J].
吉林中医药,2008,28(10) :760-760.
[2] 郭温迎,庄建芬,徐仙娥.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
量测定[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 :137-138.
[3] 于燕莉,梁爱君,张传霞,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奇头痛滴
丸中黄芩苷的含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2) :147-
148.
[4] 鲍玲玲,秦海军,田 军,等.紫芩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研究[J].
安徽医药,2010,14(4) :389-391.
[5] 翁建宁,刘继宁,赵高潮,等.辛夷中提取挥发油的体会[J].陕
西中医,2005,26(5) :458.
[6] 成红娟,曲婷丽,刘锐铃,等. HPLC 同时测定止嗽立效口服液
中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含量[J].中成药,2009,31(2) :
240-242.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00-301.
甘松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王 静1,2, 邢煜军2, 张保国1,2, 李 钦1,2*
(1.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收稿日期:2010-11-01
作者简介:王 静(1978—) ,女(回族) ,药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评价与新药开发。
* 通信作者:李 钦(1965—) ,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评价。Tel:(0378)3880589,E-mail:liqin@ henu. edu. cn
摘要:目的 研究 β-环糊精包合甘松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含油率 3 指标的
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进行比较,采用 L9(3
4)正交实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
条件,并采用 TLC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研磨法制备甘松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较为理想,研磨法最佳工艺条
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 6 ∶ 1(g ∶ mL) ,加 2 倍量蒸馏水,研磨 30 min。结论 确定了甘松挥发油 β-环糊精的
最佳包合工艺,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关键词: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7061
2011 年 9 月
第 33 卷 第 9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September 2011
Vol. 33 No. 9
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1)09-1607-04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la. 或
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
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1]。是目前败
酱科中唯一被《中国药典》2010 年版收载的药用植物,甘松
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挥发油有镇静、解痉、降压、抗
心律失常、抑菌等作用,但有刺激性气味,而 β-环糊精包合
物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液体药物粉末化以及防止挥发油挥发
的作用[3],本实验利用 β-环糊精对甘松挥发油进行包合,比
较 3 种包合物制备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包合工
艺。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TB-Ⅲ型恒温磁力搅拌器(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
限公司) ,KQ5200DA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
公司) ,FA1004 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上海楚定分析仪器有
限公司) ,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
限公司)。
1. 2 试药 甘松(购自开封市天济大药房,经河南大学中药
研究所李钦教授鉴定为甘松 Nardostachy chinensis Batla.的干
燥根及根茎) ,β-环糊精(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
司)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和结果
2. 1 挥发油的提取 取甘松药材(过 20 目筛)适量,加 10
倍量水,浸泡 3 h,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6 h,用无水硫
酸钠脱水后即得,挥发油提取率约为 2. 5%,相对密度为
0. 967 g /mL。
2. 2 包合方法的筛选 β-环糊精包合物常用的制备方法有
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和超声法[4],参考相关文献[5],本实
验分别采用 3 种方法对甘松挥发油进行包合。
2. 2. 1 包合物的制备
2. 2. 1. 1 饱和溶液法 精密称取 β-环糊精 6 g,加蒸馏水
75 mL置恒温磁力搅拌器上,60 ℃搅拌溶解,使成饱和溶液,
缓缓滴加挥发油 1 mL(事先用无水乙醇 4 mL稀释) ,恒温搅
拌 0. 5 h,冷却至室温,放入冰箱冷藏 24 h,抽滤,包合物用石
油醚冲洗 3 次(10 mL /次) ,室温放置过夜,自然挥干,即得
β-环糊精包合物。
2. 2. 1. 2 研磨法 精密称取 β-环糊精 6 g,加 4 倍量蒸馏水
研磨 3 min后,用滴管缓缓加入 1 mL 挥发油(事先用 4 mL
无水乙醇稀释) ,研磨 0. 5 h,放入冰箱中冷藏 24 h,抽滤,以
下操作同饱和水溶液法。
2. 2. 1. 3 超声法 精密称取 β-环糊精 6 g 于具塞三角瓶
中,加入蒸馏水 75 mL,超声使混和均匀,取 1 mL挥发油(事
先用无水乙醇 4 mL稀释) ,在超声过程中逐滴加入,温度控
制在 60 ℃,超声 0. 5 h,取出,冷却至室温,放入冰箱冷藏 24
h,抽滤,以下操作同饱和溶液法。
2. 2. 2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挥发油 1
mL置 500 mL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 200 mL,按《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附录 X D 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收集挥发
油至油不再增加为止,计算挥发油的空白回收率为 88%,空
白回收率 =[收集挥发油量(mL)/加入挥发油量(mL) ]×
100%,结果见表 1。
表 1 空白回收率实验 (n =3)
试验号
挥发油用量
/mL
挥发油回收量
/mL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1 1 0. 87 87
2 1 0. 88 88 88
3 1 0. 89 89
2. 2. 3 包合物中挥发油的测定 分别取以上 3 种制备方法
制得的 β-环糊精包合物 6 g 于 500 mL 圆底烧瓶内,加蒸馏
水 200 mL,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 X D挥发油测
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对油利用率、包合物收率及含油率 3
个指标进行考察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挥发油利用率权重
系数为 0. 6,包合物收率为 0. 3,含油率为 0. 1,进行综合评
价,结果见表 2。研磨法优于另两种方法。
表 2 3 种包合方法的比较 (珔x ± s,n =3)
制备方法 综合评分
研磨法 72. 92 ± 0. 78
饱和水溶液法 57. 86 ± 0. 76
超声法 40. 53 ± 0. 55
2. 2. 4 考察指标
①包合率(%)=[包合物含油量(mL)/(挥发油投入量
(mL)×空白回收率]× 100%。
②包合物收率(%)=[包合物质量(g)/β-环糊精质量
(g)+挥发油质量(g) ]× 100%。
③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提取的挥发油质量
(g)/包合物质量(g) ]× 100%。
④综合评分 =包合率 × 0. 6 +包合物收率 × 0. 3 +含油
率 × 0. 1。
2. 3 包合工艺条件的考察
2. 3. 1 无水乙醇与 95%乙醇稀释挥发油包合效果的考察
精密称取 β-环糊精 6 g,2 份,分别于研钵中,加 4 倍量蒸
馏水,研磨 3 min,缓慢加入 1 mL挥发油(分别用无水乙醇和
95%乙醇 4 mL稀释) ,再研磨 30 min,抽滤,包合物用少量水
洗后再用石油醚冲洗 3 次(10 mL /次) ,室温放置过夜,自然
挥干,即得 β-环糊精包合物,按 2. 2. 3 项及 2. 2. 4 项的方法,
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的量,结果表明,用无水乙醇稀释挥发
油包合效果优于 95%乙醇(见表 3)。
2. 3. 2 无水乙醇用量包合挥发油效果的考察 精密称取
β-环糊精 6 g,3 份,分别于研钵中,加入 4 倍量蒸馏水,研磨
3 min,缓慢加入 1 mL挥发油(事先分别用 2 mL,4 mL,6 mL
无水乙醇稀释) ,再研磨 0. 5 h,抽滤,包合物用少量水洗后再
8061
2011 年 9 月
第 33 卷 第 9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September 2011
Vol. 33 No. 9
用石油醚冲洗 3 次(10 mL /次) ,室温放置过夜,自然挥干,
即得 β-环糊精包合物按 2. 2. 3 项及 2. 2. 4 项的方法,测定包
合物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表明,4 mL 无水乙醇稀释挥发油
包合效果最好(见表 4)。
表 3 无水乙醇与 95%乙醇稀释甘松挥发油
包合结果 (珋x ± s,n =3)
溶媒
包合率
/%
包合物收率
/%
包合物
含油率 /%
综合评分
无水乙醇 77. 27 ± 1. 97 84. 79 ± 2. 31 11. 14 ± 0. 78 72. 92 ± 0. 78
95%乙醇 58. 35 ± 1. 29 83. 13 ± 1. 66 8. 15 ± 1. 15 60. 75 ± 0. 70
表 4 不同无水乙醇用量溶解甘松挥发油
包合结果 (珔x ± s,n =3)
无水乙醇用量 /mL 综合评分
2 62. 40 ± 0. 77
4 72. 92 ± 0. 78
6 71. 28 ± 1. 14
2. 4 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
2. 4. 1 正交试验 选择 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配比、β-环
糊精与水配比、研磨时间 3 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 3 个水平,
以 2. 2. 4 项考察指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 L9(3
4)正交
表安排试验,对研磨法进行考察,设计方案见表 5,试验结果
见表 6,方差分析见表 7。
表 5 因素水平表
水平
A
β-环糊精∶ 挥
发油 / g ∶ mL
B
β-环糊精∶ 水
/ g ∶ mL
C
研磨时间
/min
1 4 ∶ 1 1 ∶ 2 15
2 6 ∶ 1 1 ∶ 4 30
3 8 ∶ 1 1 ∶ 6 45
表 6 甘松挥发油包合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综合评分
1 1 1 1 1 77. 49
2 1 2 2 2 82. 12
3 1 3 3 3 74. 10
4 2 1 2 3 85. 34
5 2 2 3 1 69. 47
6 2 3 1 2 81. 88
7 3 1 3 2 81. 48
8 3 2 1 3 61. 11
9 3 3 2 1 59. 24
K1 233. 71 244. 31 220. 48 206. 20
K2 236. 69 212. 70 226. 70 245. 48
K3 224. 47 215. 22 225. 05 220. 55
K1 77. 903 81. 437 73. 497 68. 733
K2 78. 897 70. 900 75. 567 81. 827
K3 62. 277 71. 740 75. 017 73. 517
R 16. 62 10. 537 2. 07 13. 094
2. 4. 2 结果分析 从表 6 直观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包合效
果的因素的顺序为 A > B > C,从表 7 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因素 A、因素 B对包合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最终确定最佳
包合工艺为:A2B1C2,即取 β-环糊精 6 g,蒸馏水 12 mL,加挥
发油 1 mL,研磨 30 min。
表 7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值 显著性检验
A 248. 937 2 35. 963 显著
B 205. 752 2 29. 724 显著
C 6. 922 2 1. 000
D 6. 92 2
注:F0. 05(2,2)= 19. 00,F0. 01(2,2)= 99. 00。
2. 4. 3 工艺试验 按上述最佳包合条件,重复试验 3 次,结
果平均包合物收率 90. 42%,平均包合率为 96. 97%,平均含
油率为 13. 41%,因此确定该工艺为最佳包合条件。结果见
表 8。
表 8 工艺试验结果 (n =3)
试验号 包合物收率 /% 包合率 /% 包合物含油率 /% 综合评分
1 91. 01 96. 59 12. 96 86. 55
2 91. 86 96. 60 12. 84 86. 80
3 88. 40 97. 73 14. 44 86. 60
平均值 90. 42 96. 97 13. 41 86. 65
2. 4. 4 包合物 TLC验证 取甘松挥发油 5 滴,加入石油醚
5 mL,摇匀,制成供试品溶液 1;取从包合物中提取的挥发油
5 滴,加入石油醚 5 mL摇匀,制成供试品溶液 2;取 β-环糊精
包合物 0. 1 g,加石油醚 5 mL,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滤液为
供试品溶液 3;取 β-环糊精 0. 1 g,加石油醚 5 mL,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4;取 β-环糊精 0. 1 g,加甘
松挥发油 5 滴,再加石油醚 5 mL,超声处理 20 min,滤过,滤
液为供试品溶液 5。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薄层色谱
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 5 种溶液各 5 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 ∶ 1)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 ℃加热至斑
点显色清晰,供试品 2 与供试品 5 色谱中,在与供试品溶液 1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说明包合前后挥发
油主要成分无差异。在供试品溶液 1 斑点对应处,β-环糊精
及 β-环糊精包合物未见斑点,说明挥发油已形成包合物而
非混和物(见图 1)。
图 1 包合物中挥发油 TLC图
1.供试品溶液 1 2.供试品溶液 2 3. 供试品溶液 3 4. 供试品溶
液 4 5.供试品溶液 5
3 讨论
3. 1 在制备过程中,包合物溶液冷藏 1 d 后,抽滤,需用石
油醚洗去残留在包合物外面的挥发油,以免影响挥发油利用
9061
2011 年 9 月
第 33 卷 第 9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September 2011
Vol. 33 No. 9
率。
3. 2 进行空白回收率测定,是因为尽管提取至挥发油量不
再增加,但热水中仍留少量的挥发油,为减小误差,需对结果
进行校正。
3. 3 β-环糊精包合物验证方法有 X 射线衍射法、紫外光谱
法、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显微观察法、热分析法等[6-8],
本试验选用薄层色谱法,操作简便,准确度较高。包合前后
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没有明显改变,可能是由于 β-环糊精分
子与甘松挥发油的包合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吸引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0.
[2] 张 旭,兰 洲,董小萍,等. 甘松有效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07,30(1) :38-41.
[3] 刘汉清主编. 中药药剂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169-185.
[4] 赵海霞,陈 浩,田景振. 环糊精包合技术[J]. 山东中医杂
志,2000,19(4) :241.
[5] 颜 红,夏新华,陈 镇. β-环糊精包合佛手、香附、木香混合
挥发油的制备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05,11(3) :59-61.
[6] 王 玮,蔡源源,靳 蓉,等.醋柳黄酮包合物的 X-射线衍射法
鉴别及其脱包合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
(4) :32-35.
[7] 钱 平,刘志辉,钱 芳.当归、甘松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研究[J].中成药,2010,32(4) :667-669.
[8] 尤思路,高秀蓉,廖昌军.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的 β-环糊
精包合物研究[J].西南军医,2008,10(4) :17-19.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抗炎退热颗粒剂的成型工艺
陈卫卫, 何炜玲, 冯 看, 彭晶蕊, 李 艳, 徐冬英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收稿日期:2011-02-17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No. 2)
作者简介:陈卫卫(1969—)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新制剂。Tel:13211355569,E-mail:630893310@ qq. com
摘要:目的 优选抗炎退热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清膏相对密度、辅料倍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合格颗粒收率、溶
化性、吸湿性为评价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是清膏相对密度为 1. 15 ~ 1. 17(60
~ 65 ℃) ,加入清膏量 2. 4 倍的糊精。结论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抗炎退热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
好。
关键词:抗炎退热颗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型工艺
中图分类号:R944. 2 + 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1)09-1610-03
抗炎退热片由黄芩和蒲公英两味中药组成,收载于《卫
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 20 册。其具有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之功,可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疮痈疔、红肿
热痛诸症。原方制剂采用部分药材打粉和部分药材提取后
压片的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服用量较大等缺点,因此拟将其
提取、精制后制成颗粒剂。本实验在已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
基础上,采用两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表安排成型工艺实
验,用合格颗粒收率、溶化性的总评“归一值”作为评价指
标,用效应面法进行精密筛选,通过读取最佳效应面中各因
素的取值范围,同时结合实际生产来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
为抗炎退热颗粒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磁力搅拌器(上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DHG-
9203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BS224S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
密度计(浙江省余姚市方桥实验仪表厂)。
1. 2 试药 黄芩购自南宁生源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蒲
公英购自南宁市景昌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经广西中医学
院宁小清副教授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要
求;糊精为药用规格。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 1 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根据相关文献[1-9]以及预试结
果,确定以清膏相对密度和辅料倍数(糊精用量是清膏量的
倍数)为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设定五个水平,即两因素五水
平,并根据中心组合的原理设计实验。见表 1、表 2。
表 1 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对应代码值 - 1. 414 - 1 0 + 1 + 1. 414
相对密度 X1 1. 10 1. 12 1. 18 1. 23 1. 25
辅料倍数 X2 1. 7 1. 8 2. 2 2. 6 2. 7
0161
2011 年 9 月
第 33 卷 第 9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September 2011
Vol. 33 No.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