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甘 松 配 伍 一 得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黄伯舜
310053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宋 红
关键词 甘松 心悸 胃脘痛 腹痛 哮喘
胁痛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 Nardostachy s
chinensis Batal或宽叶甘松 Nardostachy s ja ta-
manse DC的根茎及根。《本草纲目》谓其 “芳香
能开脾郁 , 少加入脾胃药中 , 甚醒脾气” , 《本草
汇言》 云: 其能 “散满下气”。笔者近年来将甘
松与其它药物配伍 , 治疗心悸、 胃脘痛、 腹痛、
哮喘、 胁痛等 , 常获良效。现择要介绍如下。
1 心悸
心悸一般认为多系阴血亏损 ,心失所养 ,或
阴虚火旺 , 上扰心神 , 或心阳不振 , 不能温养
心脉 , 亦有水饮凌心 , 饮邪上犯 , 心阳被抑所
致。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 , 心悸多为虚实夹杂 ,
邪郁于内 , 气机不畅。 甘松芳香开窍 , 宣泄郁
邪为君 , 配伍炙黄芪、 炙甘草、 麦冬、 五味子、
大青叶等 , 益气养阴清热 , 补而不滞 , 治疗心
悸伴有头晕 , 心烦少寐 , 面色不华 , 手足心热
等 ; 配伍丹参、 川芎、 葛根、 瓜蒌等 , 活血通
络 , 开郁行滞 , 治疗心悸伴有胸闷不舒 , 胸痛 ,
脉结代等 ; 配伍苦参、 人参等 , 治疗心悸伴有
健忘怔忡久而不愈者。
2 胃脘痛
胃脘痛伴腹胀痞满 , 纳呆 , 苔白腻 , 脉弦
细者 , 多为脾胃气虚 , 气滞血瘀。笔者常用甘
松配伍香附、 陈皮、 麦芽、 郁金治疗。甘松温
而不热 , 香而不燥 , 甘而不滞 , 疏肝气而协调
脾胃之气的升降 , 开胃消食 , 补中寓疏 , 用之
取效甚捷。此外还可与丁香、沉香、旋覆花、代
赭石配伍 , 治疗顽固性呃逆。
3 腹痛
《诸病源候论》谓: “腹痛者 ,因腑脏虚 ,寒
冷之气 , 客于肠胃膜原之间 , 结聚不散 , 正气
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笔者根据 《本草正义》
记载: “甘松 , 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 , 专
治转筋……转筋入腹危急重症 , 极有捷效 , 知
此物温运 , 活络通经 , 无出其右。 此固向来治
药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采用甘松配伍白芍、
甘草、 青木香、 九香虫、 高良姜 , 治疗腹部阵
发性绞痛或胀痛 , 疗效甚佳。
4 哮喘
《临证指南医案·哮》 云: “宿哮……沉痼
之病 , 寒入背腧 , 内合肺系 , 宿邪阻气阻痰”。
哮喘多因屡感风寒 , 失于表散 , 则寒邪深入肺
腧 ; 或经常饮食生冷 , 伤及肺气 , 皆使上焦津
液不布 , 凝聚而成寒痰 , 内伏肺与膈上 , 往往
因外感而触发。故笔者常在小青龙汤基础上 ,加
用甘松、 炒僵蚕、 炒地龙、 徐长卿 , 有散寒蠲
饮、 止咳平喘之功 , 治疗表寒里饮 , 寒象较甚
之哮喘 , 每获良效。
5 胁痛
肝胆结石属胁痛范畴 , 多系气滞血瘀和湿
热交蒸所致 ,笔者常用甘松合四金汤 (金钱草、
海金沙、 鸡内金、 郁金 )、 白芍、 炙甘草、 青木
香、 枳壳、 紫珠草等 , 治疗肝胆结石所致绞痛 ;
配伍穿山甲、 鳖甲 , 治疗结石较大者。 笔者在
临床上观察到 , 四金汤配合其他的理气药 , 疗
效明显比配合甘松的差 , 且用药时间延长。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松主要成份甘松香
醇、 甘松酮、 马兜铃酮、 广藿香醇及缬草酮等 ,
具有抗心律失常、 抗溃疡及解痉、 镇静、 耐缺
氧、 抗心肌缺血、 调节血压等作用。
笔者在临床上 ,甘松或研粉 ,每次 3g吞服 ,
或水煎 6~ 12g。但甘松气味芳香 ,含有挥发油 ,
故煎煮时间不宜过长 ,后下为佳。且其性温 ,有
助热伤阴之弊 , 故阴虚血热者当须慎用。
收稿日期 2003-06-09
·361·· 2003年 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