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9卷 第 2期
2 0 1 1年 2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9 No. 2
Feb. 2 0 1 1
中华中医药
291
学刊
甘松中甘松新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耿晓萍,石晋丽, 刘勇,肖培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102)
摘 要:目的: 研究甘松中甘松新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甘松新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提取工
艺优选,考察回流法、渗漉法、超声法 3种提取方法对甘松中甘松新酮的提取效果。结果: 最佳提取方法为渗漉
法。该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甘松冷冻后粉碎,过 40目筛, 10倍量 95%乙醇浸泡, 每次 24h,提取 2次。结论: 渗
漉法具有设备简单, 操作安全,避免温度影响, 减少成分破坏,甘松新酮含量高等优点。
关键词:甘松;渗漉法; 甘松新酮;含量测定; 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7717( 2011) 02 -0291 - 03
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Nardosinone From Radix etRhizoma Nardostachyos
GENG X iao-ping, SH I Jin-l,i L IU Yong, X IAO Pei-gen
( B eijing Un iversi ty of Ch ineseM ed icine, B eijing 100102, Ch ina)
Abstrac 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nardosinone from Radix et Rhizoma Na rdo stachyos. M ethods:
To use the content o f nardosinone as a ssay index, op tim ize the ex trac tion process by L 9( 3) 4 o rthogona l de sign, com pa re
the extrac tion e ffic iency o f th ree d iffe rent m e thods as re flux ex trac tion, perco lation ex traction, ultrasonic extraction. R e-
sults: The pe rco la tion ex traction is the op tim a l extraction m ethod , and the optim al ex trac tion process conditions we re as
fo llow s: d rug pow de r passing 40 m eshes, adding 10 tim es the vo lum e of e thano ,l soaking 24 hours each tim e, and extrac-
ted 2 times. Conclusion: The percola tion ex traction has such advan tages as sim ple device, safe opera tion, avo id the e ffect
o f tem pera tu re, reduce the damage and lo ss o f com ponen ts, highe r content of e nardosinone, etc.
Keyw ords: nardostachy s chinensis; the perco lation ex traction; nardosinone; content de te rm ina tion; orthogonal te st
收稿日期: 2010 - 09 - 0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子课题 ( 2005DKA
21000)
作者简介:耿晓萍 ( 1984 - ),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
药有效部位物质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石晋丽 ( 1967 - ) ,女, 山西人, 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中
药材品种与质量评价研究。
甘松为败酱科 ( V alerianaceae)甘松属 Nardostachy s DC.
植物甘松 N. chinensis Be .t、匙叶甘松 N. ja tam ansi ( D.
Don) DC.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理气止痛, 开郁醒脾, 安神
等功效,多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霍乱转筋、牙痛、
痰眩、癔病癫痫、心悸怔忡、脚气等多种病症 [1], 是目前败
酱科中唯一被 5中国药典 6收载的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
西藏、云南、青海、四川、甘肃等高海拔地区 [2 ], 为藏医、中
医常用药,药用历史非常悠久。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松中含有萜类、黄酮、香豆素、
木脂素等,其主要成分是萜类, 具有镇静、抗癫痫、抗抑郁、
促神经生长、改善认知能力、保护心肌细胞、降血压、抑菌与
抗疟、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3 ]。除药用外, 甘松在食品
和化妆品领域也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 [ 3]。
甘松新酮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是甘松的主要有效成分,
也是甘松特有的化学成分, 具有降血压、抗癫痫、中枢抑制
作用、促神经生长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3]。目前, 国
内对甘松药材含量测定的研究有见报道 [4 ], 但对其提取方
法的研究报道较少,仅限于对挥发油 [ 5]和甘松多糖 [6]提取
方法的研究,对甘松新酮提取方法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
以甘松新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回流法、渗漉
法、超声法 3种方法对甘松新酮的提取效果, 筛选最佳提取
工艺,为充分利用甘松资源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 材 料
1. 1 仪器
Ag 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DAD检测器, Sartori-
ous BT 25S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
器有限公司 ); KQ - 500DE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超声仪器有
限公司 )。
1. 2 试药
实验所用甘松购自云南省昆明市,经北京中医药大学
生药系石晋丽副教授鉴定为败酱科植物甘松 N. chinensis
Be.t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新酮对照品 (自制 ), 乙腈 ( F ishe r
公司,色谱级 ), 屈臣氏纯净水,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北京
化工厂 )。
2 方法与结果
2. 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1. 1 色谱条件 资生堂 MGC18柱 ( 250 mm @ 4. 6 mm, 10
Lm ), 流动相:乙腈 -水 ( 65B35), 检测波长: 250 nm,流速:
0. 8m L# m in- 1, 进样量: 10LL,柱温: 25e 。
2. 1.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恒重的甘松新
291
DOI:10.13193/j.archtcm.2011.02.69.gengxp.049
第 29卷 第 2期
2 0 1 1年 2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9 No. 2
Feb. 2 0 1 1
中华中医药
292
学刊
酮 0. 82m g, 置于 25m L量瓶中,乙醇溶解稀释至刻度, 作为
浓度为 0. 0328m g# mL– 1的对照品溶液。
2. 1. 3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甘松干浸膏 0. 1g, 置
25m L容量瓶中, 乙醇溶解, 超声提取 0. 5h, 定容至 25m L,
摇匀, 0. 45Lm滤膜过滤,即得。
2. 1.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甘松新酮对照品
溶液各 2. 5, 5, 10, 15, 20, 25L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峰面积值,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值为纵坐标, 描绘标
准曲线 Y= 17175X - 1. 1366, r= 0. 9999, 结果表明, 甘松新
酮在 0. 082~ 0. 82 L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 1. 5 重现性考察 同一干浸膏分别精密称取 5份, 按
/ 2. 1. 30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分别进样 10LL, 测定峰面积
计算得 RSD为 0. 47% , 结果表明重现性良好。
2. 1. 6 精密度考察 吸取对照品溶液, 0. 45Lm滤膜过滤,
分别进样 10LL 5次, 测定峰面积,平均值为 559. 6, 计算得
RSD为 0. 32% , 结果表明精密度良好。
2. 1. 7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在 0h, 4h, 8h,
12h, 24h进样, 测定峰面积计算得 RSD为 1. 4% ,认为样品
在 24h内基本稳定。
2. 1. 8 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取已知甘松新酮含量的干浸
膏 5份,分别加入 0. 362m g# m L–1的甘松新酮溶液 1 m L,
加乙醇超声 0. 5h后定容至 25m L, 0. 45Lm 滤膜过滤, 进样
10LL。测定峰面积, 计算回收率,平均值为 103% , RSD为
1. 39%。
2. 2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 L9 ( 34 )正交表进行实验, 主要考察乙醇倍数
( A )、提取次数 ( B)、提取时间 ( C )、粉碎粒度 ( D ) 4因素对
甘松新酮含量的影响, 以确定回流、渗漉、超声 3种方法的
最佳提取工艺。因素与水平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 平
因 素
A
乙醇倍数
(倍 )
B
提取时间 ( h)
T1 T2 T3
C
提取次数
(次 )
D
粉碎粒度
(目 )
1 5 1 8 0. 5 1 20
2 8 2 12 0. 75 2 40
3 10 3 24 1 3 60
注: T1为回流提取法的提取时间, T2为渗漉提取法的浸泡时
间, T3为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时间。
2. 2. 1 样品溶液的配置 分别称取 10g甘松药材粉末,按
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减压浓缩, 浸膏减压干燥至恒重,
分别称取约 0. 1g干膏置 25m L容量瓶 , 加 95%乙醇超声
015h,乙醇稀释至刻度, 用 0. 45Lm 针筒滤器滤过, 作为待
测样品溶液测定甘松新酮的含量。
2. 2. 2 正交试验结果 3种方法的提取结果见表 2。
2. 2. 3 各影响因素的分析 见表 3~ 5。
表 3统计结果显示: A因素差异极显著 (P < 0. 0001),
B因素、C因素和 D因素非常差异显著 (P < 0. 01), 影响程
度为 A > B > D > C。通过极差分析比较, 最终确定以甘松
新酮含量为指标进行测定时, 回流法最佳提取工艺为 A 3B3
C3D1,即甘松冷冻后粉碎, 过 20目筛, 10倍量 95% 乙醇提
取 3次, 每次 3h。
表 4统计结果显示: A因素和 C因素、D因素差异非常
显著 (P < 0. 01), B因素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影响程度
为 D > C >A > B。通过极差分析比较, 渗漉法最佳提取结
果为 A3B3C2 D2, 即甘松冷冻后粉碎, 过 40目筛, 10倍量
95%乙醇提取 2次, 每次 24h。
表 5统计结果显示: C因素提取次数差异极显著 (P <
01 0001), A因素液料比、B因素提取时间差异非常显著 (P
< 0. 01), D因素药材粒径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影响程
度为 C >A > B > D。通过极差分析比较, 超声法最佳提取
结果为: A1B2C3D1, 即甘松冷冻后粉碎, 过 20目筛, 5倍量
95%乙醇提取 3次, 每次 0. 75h。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编号
因素
A B C D
甘松新酮含量 ( mg)
回流法 渗漉法 超声法
1 1 1 1 1 33. 42 37. 74 51. 39 53. 21 35. 69 26. 44
2 1 2 2 2 24. 36 22. 55 80. 12 93. 93 61. 58 60. 95
3 1 3 3 2 43. 81 37. 29 64. 63 62. 39 60. 01 51. 23
4 2 1 2 3 41. 57 55. 37 62. 01 58. 13 45. 25 39. 11
5 2 2 3 1 50. 05 47. 81 62. 58 62. 86 68. 47 68. 98
6 2 3 1 2 33. 84 41. 61 69. 00 70. 22 28. 24 29. 26
7 3 1 3 2 56. 66 53. 79 80. 18 90. 78 39. 71 49. 23
8 3 2 1 3 37. 89 40. 66 58. 15 57. 12 25. 39 21. 46
9 3 3 2 1 68. 79 64. 59 82. 27 99. 91 43. 13 37. 21
回流法
K1 199. 17 278. 55 225. 16 302. 40
K2 270. 25 223. 32 277. 23 232. 81
K3 322. 38 289. 93 289. 41 253. 59
R 123. 01 66. 61 64. 25 69. 59
渗漉法
K1 405. 67 395. 70 359. 09 412. 22
K2 384. 80 414. 76 476. 37 484. 23
K3 468. 41 448. 42 423. 42 362. 43
R 83. 61 52. 72 117. 28 121. 80
超声法
K1 295. 90 235. 43 166. 48 279. 92
K2 279. 31 306. 83 252. 42 268. 97
K3 216. 13 249. 08 337. 63 242. 45
R 79. 77 71. 40 171. 15 37. 47
表 3 回流法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F值 显著性
A 2 1276. 983078 638. 491539 32. 40 P < 0. 0001
B 2 424. 020411 212. 010206 10. 76 P < 0. 01
C 2 388. 649878 194. 324939 9. 86 P < 0. 01
D 2 418. 328478 209. 164239 10. 62 P < 0. 01
表 4 渗漉法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F值 显著性
A 2 631. 249811 315. 624906 8. 87 P < 0. 01
B 2 237. 537644 118. 768822 3. 34 P > 0. 05
C 2 1149. 813878 574. 906939 16. 16 P < 0. 01
D 2 1249. 984678 624. 992339 17. 57 P < 0. 01
292
收稿日期: 2010 - 09 - 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计划 ) 资助项目
( 2009CB522900)
作者简介:周恩华 ( 1978 - ) ,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 针
灸的调节作用研究。
通讯作者:吴焕淦 ( 1956 - ) ,男,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 研
究方向: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
表 5 超声法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来源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F值 显著性
A 2 579. 76 289. 88 15. 55 P < 0. 01
B 2 475. 14 237. 57 12. 75 P < 0. 01
C 2 2584. 51 1292. 26 69. 33 P < 0. 0001
D 2 127. 65 63. 82 3. 42 P > 0. 05
3 讨 论
渗漉法中药材的最佳粉碎粒度为 40目, 既可避免药材
粉碎粒度过大,流速过快, 甘松新酮提取不完全造成损失,
又避免了药材粉碎粒度过细, 流速较慢,吸附严重等问题。
渗漉法虽然提取时间长,但避免了温度对甘松化学成
分的影响,由于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差,使其提取效率有所
提高,从所得干浸膏中甘松新酮含量来看,渗漉法明显高于
回流法和超声法。
渗漉法具有操作简单、噪音低、低耗能的优点。超声法
虽然具有提取时间短、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但是在操作
过程中存在噪音过大的问题,不适合工业大生产。
实验所用提取溶剂为乙醇, 其成本低, 毒副作用小, 可
以循环使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综上所述,甘松中提取甘松新酮的最佳提取方法为渗漉
法, 该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安全,在常温下进行提取避免温
度影响,减少成分破坏, 噪音低, 能耗少, 适用于工业化大生
产。本实验选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实验条件, 大大提高了甘松
中主要有效物质甘松新酮的提取效率,为甘松资源的进一步
合理开发利用及新药研发、制剂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5: 58.
[ 2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73 ( 1) : 23 -24.
[ 3 ] 万新, 石晋丽,刘勇,等. 甘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J ].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 2007, 22( 1 ) : 1.
[ 4 ] 张旭,胡晓梅,罗霄, 等. HPLC测定甘松中的蒙花苷 [ J ].华
西药学杂志, 2007, 22 ( 6) : 690 - 692.
[ 5 ] 帕依曼 # 亥米提,古丽斯坦# 阿吾提.正交实验法优选甘松
挥发油提取工艺 [ J ].新疆中医药, 2007, 25( 5 ) : 7 - 8.
[ 6 ] 张苏阳, 蒋开年, 王煜, 等. 甘松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J ].华西药学杂志, 2009, 24( 2) : 145 - 146.
第 29卷 第 2期
2 0 1 1年 2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9 No. 2
Feb. 2 0 1 1
中华中医药
293
学刊
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
周恩华1,丁光宏 1,吴焕淦2,戚莉 2,刘慧荣2,王晓梅 2,马晓芃 2
( 1.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上海 200433; 2.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摘 要:目的:近年采用针灸治疗 IBS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
究通过观察针刺对腹泻型 IBS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 探讨针刺治疗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 10名符
合罗马 III诊断标准的腹泻型 IBS患者进行针刺, 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结肠镜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
压、心率、呼吸速率、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情况。结果:治疗前, 腹泻型 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较对照组明
显增高 ( P < 0. 01), 针刺治疗后,腹泻型 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明显降低 ( P < 0. 05)。结论 :针刺对腹泻
型 IBS患者结肠蠕动具有即时效应。
关键词:针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 结肠蠕动;即时效应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 - 7717( 2011) 02 - 0293 -04
Immediate E ffec t ofAcupuncture on ColonM otility in Patients w ith Irr itab le Bowe l Syndrom e
ZHOU En-hua1, D ING Guang-hong1, WU H uan-gan2, Q I L i1, L IU H ui-rong1, WANG Xiao-me i1, MA X iao-peng1
( 1. Departm ent ofM echan ics and Engineering S cience, Fudan Un 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 ina;
2. Un 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 ineseM ed icine, Sh anghai 200030, Ch ina)
Abstrac t: Ob jective: During the latest decade 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 ed on acupunc-
ture fo r the trea tm en t o f irritab le bowe l syndrom e ( IBS) and its unde rly ing mechanism. The effec 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 r IBS requires fu rther study. The aim o f the tria l is to explo re the e ffec tiveness o f acupunc ture by obse rv ing its imm edi-
a te e ffec t on co lon m o tility in diarrhea - predom inant IBS ( D - IBS ) case s. M ethod s: Ten patients w ith D - IBS, diag-
no sed by Rome III, underw ent acupunc ture treatm ent and co lonoscopy w as pe rfo rm ed to docum ent the intestina lm otility,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