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棱大麦部分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全 文 :二棱大麦部分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赵理清 李树林 陆美琴 鲁华明 李光明
(浙江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 )
大麦遗传规律的研究 , 国外 已厂 泛 进
行 , 国内也曾有报导 。 鉴于近年来二棱大麦
已成为我省大麦的主要栽培类型 , 因此从我
省生产实际出发探讨二棱大麦不同亲本配成
组合后的部分性状的遗传规律 , 对于减少育
种工作的盲目性和尽快选育出新品种供生产
上应用 , 有重要意义。 为此 , 特设计了本试
验 。
一 、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在杭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场
进行 。 1 9 8 1年春 , 选用早熟 ( 熟期与早熟 3
号相似 ) 、 秆矮 、 产量高的 78 一 13 2 为共同
亲本 , 以分别具有早熟 、 秆矮 、 粒大、 耐湿性好
的处麦 1号 、 二条大麦 、 朝 日19 、 浙农 12 辐
射突变体 、 B 一 1 、 皮穗波 、 莆矮 、 S a n d。 ,
m i e r s k i
、 早熟 3 号 、 7 7一 1 5 1 、 二棱早大麦 2
号和矮白洋等12 个亲本为父本 , 采用同亲选
配的方法配制杂交组合。 1 9 8 1一 1 9 8 2年度将
F , 和亲本一起种植 , 试验采用随机 区 组排
列 , 3 次重复 。 单行区 , 行长 3 尺 , 行距 1
尺 , 株距 1 . 5寸。试验田土壤为粉砂壤土 , 肥
力中等 , 前作番薯 。
生育期间观察测定了抽穗期 、 株高、 单
株穗数 、 每穗粒数 、 单穗粒重 、 单株粒重和
千粒重等 7个性状 。 各重复每小区选择 4 株
进行考种。 抽穗期以主穗顶小穗露 出叶鞘为
标准 , 分株记录挂牌 , 成熟时分株收获 。 株
高从分萦节测量到植株顶端。 千粒重从单株
粒重和单株总粒数进行折算 。 对 12 个同亲杂
种 F l 及相应亲本的主要性状的考查结果 (表
1 )
, 进行有关分析。 根据 P o w er s 等人 的
方法 , 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 ; 按照 G r if f in g
的同亲回归方法分析原理 , 计算了配合力和
遗传力 , 测定了 F : 与非共同亲 本的亲子 相
关与回归 , 此外 , 根据 W ir g ht 的通 径分析
方法 , 对影响产量的 3 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通
径分析 。
表 6 麦杆等越夏寄主上赤霉病菌
时小麦穗部的致病性
( 198 1年 , 奈兴 )
越 夏 寄 主 接种麦秘数 (个 ) 病 箱 率 (% )
早稻批谷
陈 稻 草
早稻稻草
麦 秆
油 菜 秆
芦 竹
枯 竹
对 照
4 7
l 0
1 4
l 6
1 l
17
l 3
l 3
本试验调查结果表明 , 早地土表 、 早稻
虫伤株叶鞘和稻穗秋谷表面 、 晚稻批谷和稻
株表面 、 晚稻收割时活稻株基部表面 、 麦秆
堆的背阴面 、 小麦脱粒场所周围 的 残 留 麦
秆 、 麦粒 , 以及野外的稻草 、 芦竹 、 枯竹 、
油菜枯秆等寄主上均能查到赤霉病菌 , 其数
量多寡与空中游动子囊袍子的消长有一定的
相关性 。 这些越夏寄主上的赤霉病菌对小麦
具有致病性 。
,`八Un“nUù“ó
.0.50
OUJon“ùnUUó10ù
,且J.几, .口J二
1 9 8 8 年 第 6 期 · 2 2 5 ·
DOI : 10. 16178 /j . i ssn. 0528 -9017. 1983. 05. 003
表 1各组合F , 及相应亲本的若干性状的平均伍
l
e翌呈se } ~叁弩, t …_ _~ .茸~些乙应巴少州 _ _竺瞥 _ ’ _继到~ -于~ i箕巴塑“ ` 本 , `一 , , , 「“ 7· , … , , · , , } , · ,“ . }_卫竺二 2 , · ` , 匕 i理_ _ , , · ` ,_竺墨竺…_ _黑 : …洲 笃_ 1:井.…羔 …二勺二兰竺墨州二到洲 川 _粗 _ _盆 _ _ _ :二_ _…_ _ _兰 _竺笠兰二剑一 ;:) 狱一匡臼_ _ _墨_ …_ _位 _上盆 _
-一筹犷_ _叱…川 装脸 _……盆二_二 _ _ _…_墨 _ _竺艾兰一{默 …川 川 川 黑 _{_ _ _川 _ _墨 _
,`一 ` , 2` 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竺兰竺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些兰 l一三巴生卫止些二 一
’ `一 , ,` X 常矮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2 8 1 ` 6 · 。 ,
_ 进L二巴一 } ` /6· 17 { 5 , · 18 { 3· 。8 } 3 · 。 7 : } 23` 63 {_ _上些 _ _ _! _ _ _一三弓卫 - _摧)a:::一…:笼::’ …::::: …:::: …: :: …翔 _ _立之…_ _公 _即借乙…虽创} 川一公…
75一 , 3 z x 二梭早 { ; 223 . 53 { 。 5
.
63 { 2
.
5。 } 3
.
5: } 3
0
.
6 5 1
.
4: ` ; 6 . 32
大安 2号
二二使早大交 2号 98。 4吞
78一 132 X 媛 白洋
续 白 洋
4 /16
.
92
4 / 15
.
58
4 / 1 9
.
5 8
8 2

6 9
93

8 9
l
·
83 } 2
·
47 } 29
·
78 , 1
·
3 5 { 4 5
·
2 3
5
.
00 { 4
.
10 ’ 27 . 93 } 2
.
36 1
; a
.
o 4
2
.
7 5 3

16 2 5

25 4 5
.
28
二 、 试验结果
1
. 杂种优势
( 1 ) 相时优势 根据测定 ( 表 2 ) ,
在 8 4个组合次中 , 呈正向优势的有 70 个 , 占
8 3
.
3肠 , 其中 40 个为超亲优势 , 占47 . 6肠 ;
表现负向优势的有 13 个 , 占15 . 5肠 , 其中 5
个为超亲优 势 , 占 6 . 0肠 , 表现无显性的有
·
2 2 6
·
1个 , 占 1 . 2肠 。 说 明 F , 的优势是普遍存在
的 。 同时 , 不同性状所表现的优势程度也不
一 , 如单秘粒重和千粒重均为正向优势 , 其
余性状除单株穗数外 , 大多为正向优势。
( 2 ) 实际优势 从实 际 优势 看 ( 表
3 )
,
F
: 与双亲平均值相 比 , 杂种优势平均
在 10 肠以上的性状 , 依次为 株 高 、 单 株 粒
重和单穗粒重 3 个性状 , 其 余 均 在 10 肠以
浙江农业科学
表 ZF :部分性状的相 时优势
皿一校0千撼重单粒株重单粒铭数株 粒单数一,.310
ō
50单称一湘! 对 优 势 抽郁期 l 株 高
优势 ( < 一 1 . () 5 )
完全显性 ( 一 0。 9 6~ 一 l 。 0 5 )
部分显性 ( 一 0 . 0 6~ 一 0 . 9 5 )
合 十1
5
l
71约1切
nU几“ù
nU
.J二UU无显性 ( 一 0。 0 5~ 0. 0 5 )
2
0
l ( )
..三八“少月才nù月,之U八“ `.部分显性 ( 0 . 0 6~ 0 . 9 5 )
完全显性 ( 0 . 96~ 1. ( )5 )
优势 ( > 1 . 0 5 )
注 : 显性 程度 分级括 号内效字为相对优势h p 值 , 表中数字 为组 合数 。
表 3 F :部分性状的实际优势 ( 肠 ) 及变异情况
单泌拉 爪 千 枚 重
9
.
4 2
-
J洲了产0é月l士.。ù

.月,.
.

!
爪·98粒ù
:3
株一找比lTJ,.、一;队曰优 势 类 别 1 项 目
抽 。 , :
!
。 、 「 , 株 ` 数 } ” ` “ ”
一 1 . 9 1 } 3 . 73
杂 种 优 势
平均优势
士标 准差
变异系数
(% )
平均优势
土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
士 10 .
一 2 . 82
士 8 . 75
3 10
.
2 8
士 8 . 6 5 1 士 6 . 56 6 5 ’ 士 ` 1. 1 1
1 13
.
一 5 .
45 2
·
8 3 【175· 8 7
一 9 . 35 } 一 0
.
9 0
9 7
.
50
5
.
2 1
4 3

6 3
2
.
5 1
”一37
超 亲 优 势 士 1 2
2 49
士 11 . 05 士 5 . 9 9
1 17
.
8 0 6 6 5
.
5 6
士 12 . 29
2 3 5
,
8 9
士 7 . 79
1 05
.
7 0
土 5 . 5 6
2 2 1
.
5 1
注 . ( 1 ) 杂种优势 ( % ) 二 F
z 一M P
M P
x l 0 o
,
M P为双亲平均 值 。
( 2 ) 超 亲优势 ( % ) 二 F
i 一 P h
Ph
X 10 0
,
Ph为高亲平均位 。
下 , F , 与高亲平均值比较 , 所有性 状 的超
亲优势的平均值均在 10 肠以下 , 其中单株粒
重 、 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为正值外 , 其余均为
负值。 同时 , 各个性状的优势变异幅度也有
很大差别 , 如千粒重的杂种优势变异系数为
43
.
6 3帕 , 而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 为 45 2 . 8
肠 , 单穗粒重的超亲优势变异系数 为 1 05 . 7
肠 , 而每穗粒数的变异系数为 6 65 . 56 肠 。
2
. 亲子相关与回归
根据试验资料 看 出 ( 表 4 ) , 玩 抽 穗
期 、 株高与非共同亲本 ( 父本 ) 的相关极显
著 ,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 9 36 .3 气 。 . 82 67 令气
看来根据父本的这两个性状来推 断 F , 的 相
应表现是可靠的 。 F , 单株穗数 、 单 穗 粒 亚
与非共同亲本的相关达显著 , 相关系数分别
为 0 . 6 3 15 ’ 、 () . 6 1。 [ ’ 。 说明根据父木此两性
表 4 示子 相关与四 归
注 : . 5 写的 显著 , 二 1 旦石的 显著 。
状亦可推断 F ; 的相应表现 。 其他性状 的 亲
子相关均未达到显著平准 。 也就是说 , 根据
父本难 以判断 I了. 这些性状的相应 表 现 。 从
表 4 还可看出 , F j 与非共同亲本及 F , 与 中
亲 (直在各性状 _ ,几的相关系数值出入都不大 ,
1 9 8 3 年 第 5 ;少J 艺艺7 ·
故只 需了解 F , 与非共同亲本或 F , 与中亲值
的相关系数 即可 。 从回归系数看 , 父本抽穗
期延迟 l 天 , F : 的抽穗期相应推迟 0 . 5 天 ,
父本株高提高 1厘米 , F , 的株高相应 提 高
0
.
5 7 厘米 ; 父本单株穗数 增 加 1个 , F ; 的
单株穗数相应增加0 . 43 个 ; 父本单穗粒重增
加 1克 , F , 单穗粒重相应增 加 0 . 29 克 。 这
些情况说明 , 根据父本的变化 , 就可推断 F l
的相应变化 。
3
. 配合力与遗传力
为了探讨 F t 组合间的遗传变异中 的加
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 , 估算了杂交亲本的一
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 一般配合力是指加
性遗传方差占遗传总方差的 一百分数 , 反映了
亲本品种基因加性效应所 占的地位 , 特殊配
合力是非加性遗传方差占遗传总方差的百分
数 , 反映了亲本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 根
据测定结果表 明 ( 表 5 ) , 抽穗期与株高的
表 5 二棱大麦部分性状的遗传参数
一 配合力%( ) 1 遗 传力%( )
性 状
一般 广义 } 狭义
抽 移 期
株 高
单株祖数
单株 拉皿
每住较数
单娜较 孟
千 较 重
8 9
.
33
6 3
.
1 4
4 7
.
8 3
2 0
.
0 0
4 9
.
2 8
4 3

7 5
37
.
2 8
9 3
.
8 7
53
.
2 0
5 0
.
00
16
.
6 7
8 2
.
9 0
70

0 0
5 7
.
14
为了了解组合遗传力 , 所以在分析亲本
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后 , 还需进一步分析组
合遗传力。 在遗传力中 , 广义遗传力为遗传
方差 占 F : 组合总方差的百分数 , 狭义 遗 传
力则是加性遗传方差占 F , 组合总 方 差的百
分数 。 由于本试验测定的广义遗传力的数据
比较粗放 , 所以进一步测定了狭义遗传力 ,
因为它表示了遗传变异中可固定遗传给后代
的基因加性效应应占总变异的比例数 , 因此
该数据较有参考价值。 测定 结 果 表 明 ( 表
5 )
, 抽穗期 、 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的狭义
遗传力较高 , 分别为 93 . 87 、 82 . 9和70 肠 , 因
而可根据 F」 表现较有把握地预测 F : 平均表
现 。 千粒重 、 株高与单株穗数的狭义遗传力
也较高 , 分别为 57 . 14 、 53 . 2和 50 肠 , 说明此
3 性状由 F , 预测 F : 的结果亦较可靠 。 单株
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低 , 说明 F , 组合 表 现
不能作为预测 F : 组合表现的依据 。
4
. 通径系数分析
通径系数是变量标准化的偏 1叫归系数 ,
用以表示相关变量因果关系的一个统计量 。
它能够有效地表示相关变量间原因对结果的
直接影响效应 , 能够估计 出原因因素对效应
因素的间接效应 , 从而能直接比较原因因素
的相对重要性 。 根据对本试验研究资料的通
径系数分析表明 ( 表 6 、 图 1 ) , 单株有效
0n9的.0·
`.、恤..l.e户.户
90弃.0·之6N.O、飞`、.`
.户
1
.
.
1护单株有效他数 x l
绷羚
一般配合力较高 , 分别为 8 9 . 3 、 63 . 14 肠 , 这
说明它们 F , 组合间的遗传差异 , 是基 因 加
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 因此可从亲本的表现来
推断 F l 的相应表现 。 每穗粒数与单株 穗 数
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为 4 9 . 28 、 4 7 . 83 肠 , 说明
此两性状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大体上同等重
要 。 单穗粒重与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为
招 . 7 5 、 37 . 28 肠 , 说明它们组合间差异的大
部分系由基因互作效应所引起的 。 单株粒重
的一般配合力更低 , 仅为 20 肠 , 说明组合间
的差异主要是非加性效应的作用 , 不能根据
亲本来推断 l犷 : 的相应表现 。
称撼粒数 x :
子亨立爪 x 3
·
2 2 8
·
图 l 二棱大麦稀植植林单林籽杠
产量因素间遗传通径图
穗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 直接
通径系数 p , y ~ 1 . 1 14 1 ; 其次是每穗粒数 ,
直接通径系数 p叮 = 0 . 6 2 3外 千粒亚址小 , 直
接通径系数 p 3 y ~ 0 . 27 9 1。 因此也可以说 , 在
本试验条件 一 !: , 在产 量构成 3 因素 `卜, 单株有
浙江农业科学
表 6 稀植 条件下二棱大麦单株杆杠
产量成分通径系数分析表
关数相系相 关 的 通 径
单株有效 撼数对单株籽粒 产
t
直接通径 系数
通过 每秘粒 数的间接 通径 系
数通过千拉 重的间接遨径 系数
每称粒数对 单株籽粒产量
直接通径 系数
通过 单株 有效旅数的 间接 通
径 系数
通过 千粒重的间接通径 系数
直接 通
径系致
间接通径 系数
0
.
8 6 4 4
1
.
1 1 1 4
一 0 . 166 4
一 0 . 10 1 3
2 439
一八”
几沙n
0
.
6 29 3
一 0 . 29 7
一 0 . 0 8 3
千位 重对单株籽粒产 址 {
直接通径系数 1 0 . 27 91
通过单株有效穆 数的 间接 通}
径系数
通过每秘粒数 的间接通径系 {
数 {

0
.
3109
一 () . 0 5 4 4-
一 0 . 18 56
效穗数最重要 , 其次为每穗粒数 , 千粒重较
差 。 此外 , 千粒重 r ay 为负值 , 分析其原 因
是与通过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间接通
径系数为负值有关 。
5
. 亲本及组合评价
为了了解 12 个非共同亲本与 1个共同亲
本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差异 , 所以我们计算
了各组合的相对差值 (△d ) , 然后根据相对差
值排出位次 (表 7 ) 。 从表 7 看出 , 7 8 一 1 3 2 x
处麦 1 号 、 7 8 一 1 3 2 x 7 7 一 151 两个组合抽穗
较早 , 说明这两个非共同亲本抽穗期的特殊
配合力高。 78 一 13 2 x 二棱早大麦 2号 、 78 一
1 3 2 只 矮白洋两个组合抽穗偏晚 , 说明这两个
非共同亲本抽穗期的配合力不 良。 株高以 7 8
一 1 3 2 x 处麦 l 一号组合表现较好 , 78 一 1 3 2 x
二棱早大麦 2 一号表现为差 。 千粒垂以 78 一 1 32
表 7 各纽 合相对差位及位次
重较克千粒 重)

株(单高)
米厘
株(组 合
.
抽 秘
( 日 )
期 {
}
单株祖数
总和 …“ “
艺U,l`O户O,ù哎tJ矛。OJ1`.口几肠251朽4639拐07 8一 1 3 2 X 处 麦 1 号 一 3 7 . 1 2 ( 1 ) 一 1 1 . 2 6 ( 1 ) 0 . 3 5 ( 5 ) 一 7 . 8 0 ( 10 ) X Z 一 1 . 5 8 ( 9 )
78
一 1 32 x 二条大蜜 0 . 87 ( 8 ) 一 9 . 2 0 ( 3 ) 9 . 2 2 ( 2 ) 1 3 . , 3 ( 3 ) x Z 3 . 05 ( 3 )
78一 1 3 2 X 朝 日 1 9 4 . 4 9 ( 9 )一 5 . 4 8 ( 9 ) 一 2 3 . 0 5 ( 9 ) 一 1 8 . 3 8 ( 12 ) X Z 1 . 00 ( 4 )
78

13 2 X 浙农 1 2辐央 . 15 . 9 1 ( 10 ) 一公 . 6 7 ( 1 2 ) 一 2 . 4 8 ( 6 ) 一 4 . 7 4 ( 8 ) X Z 6 . 6 4 ( 1 )
7 8
一 1 32 x B 一 1 { 一 l · 75 ( 7 ) 3 · 0 4 ( 8 ) 一 8、 5 1( 7 ) 一 5 · 0 1〔 9 〕 X Z 一 0· 26 ( 6 )
7 8

13 2 X 皮往波 一 9 . 0 5 ( 5 ) 一 4 . 5 1 ( 6 ) 2 4 . 11 ( l ) 2 3 . 4 0 ( l ) K Z 一 4 . 2 3 ( 1 1 )
7 8

13 2 x 莆嫉 ’ 一 1 2 . 66 ( 3 ) 一 a . 8 3 ( 4 ) 0 . 35 ( 5 ) 1 . 3 , ( s ) x Z 一 2 . 6 2( 10 )
7 8一 13 2 x s a n d o m i e r s k i
’ 一 10 . 6 1 ( 4 ) 一 7 . 5 8 ( 5 ) 3 . 55 ( 4 ) 一 3 . 34 ( 7 ) x Z 一 5 . 74 ( 1 2 )
78
一 132 X 早熟 3号 一 2 . 8 1 ( 6 ) 一 9 . 2 1 ( 2 ) 一 2 . 4 8 ( 6 ) 一 13 . 3 7 ( 11 ) X Z 一 0 . 6 4 ( 7 )
7 8一 13 2 X 7 7一 151 一 1 7 . 8 4 ( 2 ) 一 3 . 2 2 ( 7 ) 3 . 55 ( 4 ) 2 . 7 9 ( 4 ) X Z 0 . 2 6 ( 5 )
7 8

13 2 x 二 彼早大交 2号 2 9 . 94 ( 11 ) 1 4 . 2 8 ( 1 1 ) 一 11 . 3 5 ( 8 ) 一 1 . 9 5( 6 ) x Z 一 1 . 1 3 ( 8 )
7 8一 13 2 x 矮 白洋 { 4 0· 8 6 ( 1 2 ) ; 1 0· 3 6 ( 10 ) 6 · 3 8 ( 3 ) 14 · 2 1 ( 2 ) x 2 4 · 2 5 ( 2 )
注 : 每栏 内前 面数字是△d , 括号 内是 其位 次 。 △d二 ( X c 一 X )/ X x l0 0 , X 。 = 组合值 , X 一 所有组合总平均 值 。
x 浙农 12 幅射突变体 、 78 一 1 3 2 x 矮 白 洋两
组合表现为好 , 7 8 一 1 3 2 x 皮穗波 、 7 8一 1 3 2 X
S a n d o m i e r s k i 两个组合表现为差 。 单株 穗
数与单株粒重以78 一 13 2 x 皮穗波组合为好 、
以 7 8一 1 3 2 x 朝日19 组合为差 。 从 5 个 性 状
综合评定结果看 , 二条大麦 、 皮穗波和 7 一
1 5 1等 3 个亲本表现 较好 , 因 此 用 这 3 个
亲本来改 良7 8一 1 3 2 , 有可 能 获 得 优 良后
代 。
三 、 小结
在本试验条件下 , 可得 出以 一 .t’ 几 点 结
论 。
1
. 二棱大麦 F , 优势普遍存在 , 而且一般
以正向优势为主 。 杂种优势 的平均值在 10 肠
以 上 的 有 株高 、 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等性
状 。 所有性状的超亲优势的平均值均在 10 肠
( 下转第 2 20 贞 )
9 8 8 年 第 5 期 2 2 9 ·
’ , 户

7 0呀, 、 5 6帕和 3 5肠。 另据萧山县农科所 1 9 8 0
年的试验观察 , 轮作了 3 年后的株发病率为
38 哪, , 亩产 43 9斤 , 而连种 3 年的株发病率达
1 0 0肠 , 亩产仅 9 6斤 。
( 3 ) 施肥与发 病的关系 根据余姚县
沥山公社 1 9 8 0年的试验资料 , 病田增施肥料
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 促进病株恢 复生 理机
能 , 表现病株新根增加 , 植株较高较重 ( 表
5 〕 。 在施肥技术上增施基肥 , 适施春肥 ,
使病田麦苗年前不过旺 , 年后不脱力 , 病后
进行少量多次追肥 , 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 萧
山县农科所 1 9 8 0年在同一丘病田内作试验 ,
在追肥技术相同的情况下 , 每亩增施基肥折
标准肥 2 . 5担的 , 增产 6。斤 ; 在基肥用量相
同的条件下 , 一于发病初期每亩施标准肥 5 担
的 , 增产10 0斤 。 同年余姚县沥山公社进行追
肥肥料种类试验 , 结果以 l 呱尿素分别在 2
月 2 7月 、 3 月 2 5日、 4 月 7 日作根外喷施 , 或
同期每亩撤施柴草灰 3 0 斤 的防治效果最显
著。 喷施过磷酸钙 2 呱浸出液 、 0 . 2呱磷酸二
氢钾 , 及每亩浇施 15 斤氨水的也有明显的防
病作用。 施用上述肥料后 , 每亩可增产70 一
1 3 0斤 , 株发病率可下降 2 一 40 帕 。
表 5 不同施肥量对病株生 长的影响
施肥 t 每株 根致 株 高 根 深 百株鲜重 . (克 ) 亩 产
(担 /亩 》 ( 厘米 ) (厘米 ) (斤 )总根 新根 根 系 地上部
8 3 6 1

1 48 10 3 2 2 8 8 4 51

4
56 4

1 0

66 4 2 9 1 8
.
6 2 3 2 391
.
4
36 3
.
7 0
.
5 3 4 8 1 5
.
6 2 1 6 343
.
6
注 : 试 脸单位 , 余姚县沥山公社 , 试 脸时间 , 198 0
年。 施肥 盆折标 准肥计 。
近年来 , 各地在调查研究发病规律和因
素的基础上 , 广泛采用种植抗病品种 、 实行
轮作 、 增施肥料 、 适期迟播等综 合 农业 措
施 , 对控制和减轻病害收到较好的效果 , 应
继续予以提倡 、 推广 ; 并不断探索新的更有
效的防治途径 。
( 上接第2 2 9页 )
以下 ( 正值或负值 ) 。
2
.在测定的 7 个性状中 , 抽穗期与株高
的亲子相关极显著 , 相关系数在 0 . 8以上 , 单
株穗数与单穗粒重的亲子相关显著 , 相关系
数在 0 . 6以上 。 其他性状的亲子相关不显著 。
回归系数测定表 明 , 根据父本的变化 , 一般
可 以推测 F : 的相应变化 。
3
.抽穗期与株高的一般配合力较高 , 因
此可从亲本的表现来 推断 F , 的相应表现 ;
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很低 , 不能根据亲本
来推断 lF 的相应表现 。 除单株粒 重 外 , 其
余 6个性状尤其是抽穗期 、 每穗粒数和单穗
粒重的一般遗传力均较高 , 因而 由 F ; 预 测
F : 的平均表现较为可靠 。
4
.通过通径分析表明 , 在产量构成 3 因
素中 , 单株有效穗数起主要作用 , 其次为每
穗粒数和千粒重 。
5
. 利用二条大麦 、 皮穗波和 7 一 15 1 等
3 个亲本来改 良 78 一 1 32 , 有可能获得优良
后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1 〕 郭平仲等 , 19 78 , 小麦数量遗传研究中 同亲回归分
析的应用 , 遗传学报 , 5 , 沁 4 :2 93 一 3 0 0
〔 2 〕 庄巧生等 , 1 963 , 冬小麦亲本选配的研究 , 作物学
报 , 2 , 场 2 : 1 1 7一 1 3 0 .
〔 3 〕 张全德 , 19 81 , 通径系数及其在农业研 究 中 的 应
用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7 , 滩 3 : 17 一 2 60
·
2 2 0
· 浙江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