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Pichia pastoris GS115LI for Producing Fused Protein of LL-37 and IFN-α2a

重组酵母产人IFN-α2a与LL-37融合蛋白的工艺优化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
英国科学家 Isaacs 和 Lindenmann 于 1957 年发
现一种能干扰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命名为干扰
素[1]。随着人类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了许多新的
干扰素分子。目前,人类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干扰
素共有 10 个家族,其中人干扰素有 7 个家族。按其
功能和作用方式,可将人干扰素细分为 I 型、II 型
和 III 型。I 型包括 α、β、ε、τ、ω、κ,具有抗病毒
和抗肿瘤的功能 ;II 型包括 γ,具有调节免疫的功
能[2];III 型为干扰素样蛋白,功能与 I 型类似,但
受体不同[3]。人 IFN-α2a 是由 165 个氨基酸残基构
成,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4]和恶性肿瘤[5]的功能。
LL-37 是目前在人体内发现的抗菌肽 Cathelicedin 家
族中唯一的成员,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
收稿日期 :2014-03-18
基金项目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1A080502011)
作者简介 :张明杰,教授,研究方向 :微生物工程技术 ;E-mail :mingjiezh@126.com
重组酵母产人 IFN-α2a 与 LL-37 融合蛋白的工艺优化
张明杰
(广东紫金正天药业有限公司,河源 517000)
摘 要 :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重组酵母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重
组酵母菌产蛋白酶的最佳表达条件是利用 BMMY 为诱导培养基,以接种量 OD600=5.5、温度 26℃、pH6.0、诱导剂(甲醇)为每隔
24 h 添加 1.0%、振荡速度为 200 r/min 条件下连续诱导 144 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的 LL-37 最高抗菌活性达 27.9 mm。与
初始的发酵条件相比,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产量提高了 32.29%。
关键词 : 干扰素 α2a LL-37 工艺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Pichia pastoris GS115LI for Producing
Fused Protein of LL-37 and IFN-α2a
Zhang Mingjie
(Pharmaceutical Co.,Ltd. Guangdong Zijing Zhengtian,Heyuan 517000)
Abstract: With experiments of single factor, the optimal process of recombinant P. pastoris GS115LI for producing fused protein of LL-
37 and IFN-α2a were using BMMY as inducing medium, inoculum as OD600=5.5, temperature as 26℃, pH6.0, inducing chemical(methanol)
adding amount as 1.0% every 24 h, incubating shaking speed as 200 r/min, and inducing time as 144 h. Under thos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27.9
mm of LL-37 antimicrobial activity could be gotte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onditions, the productivity of fused protein of LL-37 and IFN-
α2a was increased as 32.29%.
Key words: Interferon-α2a LL-37 Fermentation process
较广谱的抗性[6]。除此之外,LL-37 还具有免疫调
节作用,可趋化单核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胞和肥大细胞等[7]。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炎症
或创伤刺激,LL-37 的表达水平就会上升[8]。动物
试验表明,LL-37 可明显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
鼠的死亡率[2]。
将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表达,形成同
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的三重功效的新功能
蛋白,在一些特殊的临床治疗中存在潜在的市场需
求。本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实现了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 表达三功能的人 LL-37 基因与 IFN-
α2a 融合蛋白。在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前,有必要建
立所构建的基因工程菌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应用
2014年第11期 215张明杰:重组酵母产人 IFN-α2a 与 LL-37 融合蛋白的工艺优化
性能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旨在探索重
组 酵 母 P. pastoris GS115LI 产 人 LL-37 基 因 与 IFN-
α2a 融合蛋白的最佳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P. pastoris GS115LI,表达人 LL-37
基 因 与 IFN-α2a 融 合 蛋 白。 大 肠 杆 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用于检测融合蛋白的抗菌活性。
1.1.2 培养基
1.1.2.1 YPD 培养基 酵母提取物 10 g/L,蛋白胨
20 g/L,葡萄糖 20 g/L,121℃灭菌 30 min。
1.1.2.2 BMGY 培养基 见参考文献[10]。
1.1.2.3 BMMY 培养基 同 BMGY 培养基,仅将其
中的甘油 10 mL 换为甲醇 5 mL。
1.1.2.4 初始培养基 种子培养 :保藏的菌种先经
YPD 活化,后将入 BMGY 培养基,接种量 2%,后
振荡培养。培养条件 :温度 28℃,转速 200 r/min,
培养时间 24 h。
诱导培养 :种子培养液离心去培养液,后接种
入 BMMY 培养液,使酵母 OD600 值达 6.0,在温度
28℃与转速 150 r/min 下振荡培养,每 24 h 补充甲醇
0.5%(体积比)诱导表达[11],重复诱导 5 次。
1.2 方法
1.2.1 单因素发酵试验
1.2.1.1 诱导时长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按出发条件进行
诱导,诱导过程中每 12 h 取样分析发酵液抗菌活性,
直至检测的抗菌活性不再上升。
1.2.1.2 接种量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
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按前述确定的最佳
诱导时长,分别调节接种量以 OD600 计为 3.5、4.0、4.5、
5.0、5.5、6.0、6.5 和 7.0,其它条件不变。诱导完
成后取发酵液分析抗菌活性。
1.2.1.3 温度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在出发条件的基础上,
按前述确定的最佳诱导时间与接种量,改变诱导温
度,分别置于 24℃、26℃、28℃、30℃和 32℃下振
荡培养。培养完后取样检测产物的抗菌活性。
1.2.1.4 溶氧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通过改变摇床的转速
探索溶氧对重组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分别选择摇床转速为
120、160、240 和 280 r/min 进行诱导培养,其它条
件参照前述选择的最佳条件。诱导结束后取发酵液
分析抗菌活性。
1.2.1.5 诱导剂(甲醇)添加量对 P. pastoris GS115-
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通
过改变诱导剂甲醇的添加量分别对体积比为 0.6%、
0.8%、1.0%、1.2%、1.4% 和 1.6% 的菌株进行诱导
表达。其它诱导条件为前述所确定的最佳条件。诱
导结束后取发酵液分析抗菌活性。
1.2.1.6 pH 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为了探索 pH 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分别选择 pH 为 5.0、5.5、6.0、6.5、7.0、7.5 和 8.0
进行试验。其它发酵条件为前述优化的最佳条件。
诱导结束后取发酵液分析抗菌活性。
1.2.2 验证试验 在上述确定的最适培养和诱导表
达条件下,重复试验 3 次,进行验证。
1.2.3 发酵液中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
的抗菌活性分析 培养液中 LL-37 的活性测定参照
文献[5]。用 E. coli ATCC 25922 作为检测菌种,用
双层琼脂糖打孔法测定。底层培养基上打直径 3 mm
的圆孔,每孔加 10 μL 发酵液,37℃孵化 3 h 后,在
底层上覆盖一层营养琼脂,37℃继续培养 20 h,测
量无菌生长的透明圈直径。
2 结果
2.1 诱导时长的影响
诱导时长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结果(图 1)显示,诱导
开始后的前 24 h,发酵液中检测出的以抗菌活性表
示的融合蛋白产量上升较慢,这可能与菌体本身处
于环境适应期的延迟期有关 ;而后产量呈直线上升,
至第 132 h,此后产量缓慢上升,至 144 h 达到最大
值 25.3 mm ;此后 24 h 的诱导期内,融合蛋白产量
出现轻微下降,可能是由于宿主老化后,产品有所
降解引起。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 144 h 为最佳
诱导时长。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216
2.2 接种量的影响
接 种 量 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 人 LL-37 基 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结果(图 2)显示,随
着接种量自 OD600=3.5 上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发酵液中以 LL-37 抗菌活性表示的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逐渐上升,至接种量达到
OD600=5.5 后,达到最大值约 26.0 mm ;之后,呈现
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当 OD600<5.5,发酵液中
的酵母浓度太少,导致表达能力低。在 OD600=5.5 时
达到饱和。之后再升高酵母浓度,可能由于营养或
溶氧供应受限,从而导致产物的合成能力不升反降。
在此,选择接种量为 OD600≈5.5 作 为 最 佳 的 接 种
条件。
于 26℃,产量会有所下降,可能与低温下酵母代谢
活性受影响有关。温度高于 26℃,产量也出现下降,
可能与在温度高时,酵母自身代谢加快后,衰老同
样加快的原因。综合上述情况,选择 26℃作为诱导
时的最佳温度条件。
25
15
10
5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132 144 156 168ᰦ䰤 h ᣇ㧼⍫ᙗ mm 20
图 1 诱导时长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12
3.5 4.5 5.5 6.5 7.5᧕⿽䟿 OD600 7.06.05.04.01518212427ᣇ㧼⍫ᙗ mm
图 2 接种量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2.3 温度的影响
温 度 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 人 LL-37 基 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结果(图 3)显示,在温度
为 26℃时,以抗菌活性表示的人 LL-37 基因与 IFN-
α2a 融合蛋白产量最高,可达 26.5 mm 以上。温度低
27
26
25
24
24 28 30 32⑙ᓖ ć 26ᣇ㧼⍫ᙗ mm
图 3 温度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
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2.4 溶氧的影响
在摇瓶阶段,溶氧难以直接测定,故只能采用
以摇床振荡转速为依据来进行探索。溶氧对 P. past-
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
影响结果(图 4)显示,在振荡转速低于 200 r/min
时,由于溶氧处于受限状态,故以抗菌活性表示的
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产量较低。振荡
转速高于 200 r/min 后,产量不再继续上升,表明此
阶段溶氧已经到达饱和。综合考虑效应与成本,选
择 200 r/min 作为诱导表达时最佳的溶氧控制条件。
28
26
24
22
20
120 160 200 240 280ⓦ≗ r/min ᣇ㧼⍫ᙗ mm
图 4 溶氧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
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2.5 诱导剂(甲醇)添加量的影响
诱导剂(甲醇)添加量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
2014年第11期 217张明杰:重组酵母产人 IFN-α2a 与 LL-37 融合蛋白的工艺优化
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结果(图 5)
显示,甲醇浓度添加量为 1.0%(以体积比计,下同)
时,以抗菌活性计的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
蛋白表达量达最大,约为 27 mm。低于 1.0%,可能
是由于诱导的强度不够,表达速度下降,致使产物
产量下降。高于 1.0%,可能是由于诱导强度太大,
超出了宿主菌的代谢负荷,反而产生负作用,从而
也使表达量下降。综合考虑选择 1.0% 为诱导的最佳
甲醇用量。
现产物的最佳表达,故确定 pH6.0 为最佳条件。
2.7 最佳工作条件验证
根据前面的试验结果,确定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最佳工艺条
件为利用 BMMY 培养基,接种量以 OD600 计为 5.5、
温 度 26℃、pH6.0、 诱 导 剂( 甲 醇 ) 为 每 隔 24 h
添 加 1%、 振 荡 速 度 为 200 r/min 条 件 下 连 续 诱 导
144 h。在该工艺条件下重复验证 3 次,得到结果(以
LL-37 抗菌活性计)分别为 27.8、28.1 和 27.9 mm,
平 均 值 为 27.93±0.12(mm)。 该 结 果 与 出 发 培 养
条件下的表达量(21.1 mm,参考 1.2.1.1 诱导时间
120 h 时的结果)相比,产物产量提高了 32.39%。
3 讨论
LL-37 作为人源性抗菌肽,已经在临床上获得
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分子小,与其它蛋白多肽或蛋
白类药物融合表达时,不易对与其融合蛋白的功能
产生影响,因此将 LL-37 与其它蛋白融合表达生产
多功能药物成为可能[13]。例如,将 LL-37 与人酸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表达形成的新蛋白,既具
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又具有防止伤口感染的功能[14]。受此思路的启发,
将 LL-37 与人 IFN-α2a 融合表达,构建出了同时具
有抗癌、抗病毒和抗菌的三效药物。发酵工艺是将
构建的蛋白转化为产物的关键。
从单因素试验的各因素变化所引起的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表达水平的波动情况分析,
接种量、时间和 pH 是 3 个较为敏感的量,其它属
于次敏感量,这可能预示着这些因素对表达产量的
关键程度。接种量主要影响发酵时延迟期的长短和
菌体与营养之间的协调关系。接种量小,延迟期长,
产物合成量低 ;接种量大,菌体浓度高,会引起营
养竞争[15]。pH 不仅影响宿主菌对外源基因的表达,
同时也可能对产物的稳定性及活性产生影响[16]。适
宜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提高细胞的相对活性和延长
细胞的高相对活性状态,从而实现融合蛋白产量的
最大化累积[17,18]。各因素之间的影响还需要通过正
交试验或序贯试验设计,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详
细分析。
试验中为了操作的方便,仅以 LL-37 的抗菌
27
26
25
24
23
0.6 0.8 1.21.0 1.4 1.6⭢䞷⎃ᓖ % ᣇ㧼⍫ᙗ mm
图 5 甲醇添加量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2.6 pH的影响
pH 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 人 LL-37 基 因 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结果(图 6)显示,试验条
件下,pH6.0 时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
表达量最高,达到 27.5 mm 以上。pH 主要通过影响
细胞膜及基质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膜对基质的通
透性,再传递到对产物产量的影响。酵母的最适生
长 pH 为偏酸性的环境,此处产物最佳表达量所需
的 pH6.0,恰好可在不影响宿主本身生长条件下实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4.5 5.5 6.5 7.5
pH
8.58.07.06.05.0
ᣇ㧼⍫ᙗ mm
图 6 pH 对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
α2a 融合蛋白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4年第11期218
活性进行表征。经过在菌种构建阶段的试验确认,
LL-37 的抗菌活性检测与 IFN-α2a 干扰素活性检测结
果是相一致的,表明二者既实现了融合,而且融合
蛋白还同时保留了二者各自独立时的活性(结果发
表在本课题组另一篇文章中)。
本试验所有数据均是建立在摇瓶的试验基础之
上的。众所周知,摇瓶并不能真正代替发酵罐的生产,
因此本试验的结果还只能是发酵生产的参考。在达
到生产水平之前,还需通过小型发酵罐进一步优化
工艺参数,再逐步放大至生产规模。
4 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重组毕赤酵母 P. pastoris GS115LI
产人 LL-37 基因与 IFN-α2a 融合蛋白的最佳工艺条
件为利用 BMMY 培养基、接种量以 OD600=5.5、温度
26℃、pH6.0、诱导剂(甲醇)为每隔 24 h 添加 1%、
振荡速度为 200 r/min 条件下连续诱导 144 h。与出
发条件相比,产量提高了 32.29%。
参 考 文 献
[1]Borden EC, Sen GC, Uze G, et al. Interferons at age 50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impact on biomedicine[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7, 6(12):975-990.
[2]Pestka S. The interferons :50 years after their discovery, there is
much more to learn[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7,
282(28):20047-20051.
[3]O Brien TR. Interferon-alfa, interferon-lambda and hepatitis C[J].
Nat Genet, 2009, 41(10):1048-1050.
[4] Beilharz MW, Cummins JM, Bennett AL. Protection from lethal
influenza virus challenge by oral type 1 interferon[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7, 355(3):740-
744.
[5] Bodaghi B, Gendron G, Wechsler B, et al. Efficacy of interferon
alpha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nd sight threatening uveitis :a
retrospective monocentric study of 45 patients[J].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07, 91(3):335-339.
[6] Chen X, Niyonsaba F, Ushio H,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human β-defensins, cathelicidin LL-37 and
lysozym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J].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05, 40(2):123-132.
[7] Mookherjee N, Lippert DND, Hamill P, et al. Intracellular receptor
for human host defense peptide LL-37 in monocytes[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9, 183(4):2688-2696.
[8] Kai-Larsen Y, Agerberth B. The role of the multifunctional peptide
LL-37 in host defense[J].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A Journal and
Virtual Library, 2007, 13 :3760-3767.
[9] Jacobsen F, Mittler D, Hirsch T, et al. Transient cutaneous
adenoviral gene therapy with human host defense peptide hCAP-18/
LL-37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 infections[J].
Gene Therapy, 2005, 12(20):1494-1502.
[10] 柯野 , 罗晓春 , 谢明权 . 米曲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水
解特性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40
(8):40-45.
[11]汤鸣强 , 薛盛果 , 叶鹏 . 米曲霉 F-81 产中性蛋白酶的固定化
条件及其特性[J]. 生物技术通报 , 2012(3):159-165.
[12]杨云霞 , 朱玲 , 王伯瑶 , 等 . 人抗菌肽 LL-37 突变分子的特性
和抗菌能力的比较 . 华西药学杂志 , 2006, 21(5):422-424.
[13]Dannehl C, Gutsmann T, Brezesinski G. Surface activity and
structures of two fragments of the human antimicrobial LL-37[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3, 109 :129-135.
[14]Shen J, Lu X, Jin X, et al. Expression of a novel dual-functional
protein-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LL-37 fused with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Escherichia coli[J].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2012, 81(1):119-125.
[15]Charoenrat T, Khumruaengsri N, Promdonkoy P, et al. Improvement
of recombinant endoglucanase produced in Pichia pastoris KM71
through the use of synthetic medium for inoculum and pH control of
proteolysis[J].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13,
116(2):193-198.
[16] Reinholz M, Ruzicka T, Schauber J. Cathelicidin LL-37 :
an antimicrobial peptide with a role i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J]. Annals of Dermatology, 2012, 24(2):126-135.
[17]Potvin G, Ahmad A, Zhang Z. Bioprocess engineering aspects of
heterologous protein production in Pichia pastoris :A review[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64 :91-105.
[18]Lo TM, Teo WS, Ling H, et al. Microbial engineer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cell viability for biochemical produc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3, 31(6):903-914.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