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solation,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Antagonistic to Cercospora chinensis

玉竹褐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 31(9):152-157
百 合 科 玉 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
Druc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食两用,其功效已
被世人所熟知,属于我国大宗地道性药材之一[1]。
近些年来,伴随着玉竹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玉竹
药材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大面积开采野生玉
竹已无法满足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野生玉竹资源
的不断减少,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引发了人们的
广泛关注。为了解决玉竹的市场供需危机,其人工
收稿日期 :2015-01-27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研规划资助项目[教科合字(2012)301 号]
作者简介 :毕博,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 :药用植物栽培 ;E-mail :17470823@qq.com
通讯作者 :包京姗,女,研究方向 :药用植物栽培 ;E-mail :baojingshan@163.com
玉竹褐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毕博1,2  孟庆龙2  包京姗3
(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132109 ;2. 长春市南关区中医院,长春 130118 ;3.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长春 130118)
摘 要 : 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药植园采集的玉竹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 90 株细菌,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 16 株对锐
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能力最强的 G-27 菌株进行抗菌谱的测定,并
进行盆栽实验以验证其对玉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抑菌实验结果表明,G-27 菌株发酵液对锐顶镰孢菌的抑制率达 87.67%,同时对
辣椒疫霉病菌等 10 种植物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展现了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盆栽实验结果表明,G-27 对玉竹褐斑病的防
治效果为 70.01% 和 71.52%,与农药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 20 倍稀释的发酵液的防效仍能达到 50% 以上。经
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确定 G-27 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关键词 : 玉竹 ;锐顶镰孢菌 ;拮抗 ;解淀粉酶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09.021
Isolation,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Antagonistic to
Cercospora chinensis
Bi Bo1,2 Meng Qinglong2 Bao Jingshan3
(1. Jil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ilin 132109 ;2.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 of Nanguan District,Changchun
130118 ;3.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s,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
Abstract: Using the plate confrontation assay, 16 strains with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Fusarium acuminatum were screened from 90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Polygonatum odoratum growing in medicinal garden of Jil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e growth speed rate method wa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antimicrobial spectrum of G-27 owing the optimal bacteriostasis in
vitro, and pot trails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its control effect to Cercospora chinensis in vivo.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of
strain G-27 fermentation broth to F. acuminatum was 87.67%. Additionally, it had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effect to over 10 kinds of plant
pathogens, for example, Phytophora capsici, indicating it had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effects. The strain G-27 had significant control
efficacy(P<0.05)compared with the pesticides treatments, and the protectiv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aseptic filtrate of G-27
reached 70.01% and 71.52% with no dilution, even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20 times dilution of fermentation broth exceeded 50% in pot trails.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strain G-27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ey words: Polygonatum odoratum ;Fusarium acuminatum ;antagonistic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io-control
2015,31(9) 153毕博等:玉竹褐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驯化抚育工作已经展开,目前部分分布地区也已对
玉竹实现了农业化种植养殖生产,逐步成为玉竹原
料供应的主体[2]。但目前作为影响玉竹药材安全性
的重要因素,植物病害对玉竹的品质和产量存在极
大的影响。由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
引起的玉竹褐斑病(Cercospora chinensis Tai)主要危
害玉竹的叶片部分,出苗之后即发病,一般 5 月中
旬至 6 月下旬为病情流行期,7 月上旬以后基本趋
于稳定。病原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多次侵染植物叶
片,造成早期叶枯而导致规模性减产[3]。
现阶段防治玉竹真菌性病害多从农业防治和化
学防治角度出发,周阳阳等[4]在研究玉竹病害发生
规律的过程中发现,有机硫类和唑类杀菌剂防治玉
竹褐斑病效果最优 ;贾秀梅[5]认为合理运用 50%
多菌灵 500 倍稀释液并结合常规的农业防治办法可
以有效防治玉竹褐斑病 ;也有研究者认为,防治玉
竹褐斑病预防尤为主要,在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或
代森铵药剂对于防治病害的发生具有关键性作用[6]。
长期施加化学农药对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存在不利影
响[7],并且加重环境污染,也使有毒物质在植物体
内积累[8],降低玉竹的使用安全性和商品价值。目
前对于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将
目光转向生物防治,由于其具备绿色、安全、有效
的特点,因此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9,10]。为此,
本研究以锐顶镰孢菌作为靶标菌,从玉竹根际土壤
中分离筛选防治效果较好的细菌,旨在为开发利用
土壤微生物资源和综合防治玉竹褐斑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 种 锐 顶 镰 孢 菌(Fusarium acuminatum)
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药植实验室提供 ;13 种植物病
原菌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1.1.2 培养基[11] 马铃薯葡萄糖(PDA)培养基 :
去皮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22 g,pH7.0。
牛肉膏蛋白胨(NB)固体培养基 :牛肉膏 3.0 g、
蛋白胨 10.0 g、NaCl 5.0 g,琼脂 20 g,pH7.0-7.2 ;
NB 培养液 :配方同上但不添加琼脂。BPY[Beef
extract-Prptone-Yeast extract(Medium)]发酵液 :牛
肉膏 5 g,蛋白胨 10 g,酵母浸膏 5 g,葡萄糖 5 g,
NaCl 5 g,蒸馏水 1 000 mL,pH6.8。
1.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50% 多菌灵(吉林市绿盛
农药化工有限公司),DNA Marker 和 PCR 扩增试剂
盒(TaKaRa 公司),PCR 产物纯化试剂盒(上海生
工),细菌通用引物(长春联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合成),其他常规分析纯试剂购自北京化工厂等。
UV-1700 型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
GAPS-9700 型 PCR 仪(AB Applied Biosystems),
HPG-320H 型人工气候箱(哈尔滨东联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DYCP-31DN 水平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
器厂),GIS-2010 型凝胶成相系统(上海天能科技有
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土壤细菌菌株的分离、纯化、保存 运用五
点采样法,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药植园采集玉竹根
际土样若干,土壤经风干后过 20 目筛备用。称取样
品 10 g,将其装入含有 90 mL 去离子无菌水的三角
瓶中,充分振荡 30 min,混匀后静置 5 min。无菌条
件下取 1 mL 上清液,加入 9 mL 0.05% 十二烷基苯
磺酸钠液,于恒温箱 30℃保温 10 min 后取液 1 mL,
加入 9 mL 无菌水,按 10-3、10-4 和 10-5 梯度制成稀
释液。分别吸取 100 μL 各稀释液,涂布于 NB 平板上,
每处理 3 次重复,置于人工气候箱内 32℃培养 24 h。
菌株纯化、编号,4℃保藏备用。
1.2.2 发 酵 液 制 备 将 4 块 直 径 为 8 mm 的 细 菌
菌饼接入含无菌 NB 培养液的锥形瓶(装液量 100
mL/250 mL),190 r/min,30℃振荡培养 24 h ;取 2%
NB 种子液接入含有无菌 BPY 发酵液的三角瓶(装
液量 50 mL/200 mL),185 r/min,30℃振荡培养 24 h,
所得 BPY 菌株发酵液(如下简称 BPY)保存备用。
如上发酵液均调至含菌量约为 108 CFU/mL。
1.2.3 拮抗菌株的活性测定
1.2.3.1 初筛 采用滤纸片法[12],每处理 3 个重复,
以不接供试细菌为对照,30℃培养 6-7 d 后待对照
组菌落长满平板,测量处理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
从中选取抑制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复筛。
1.2.3.2 复筛 将初筛得到的菌株制备 NB 种子液
后,以 5% 接种量接种到 BPY 中(装液量 50 mL/200
mL),34℃、185 r/min 摇床培养 24 h,所得发酵液备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9154
用。采用牛津杯法[13],每处理 3 次重复,28℃培养
7 d 后测量处理菌落直径并计算其抑菌率。
1.2.3.3 抑菌谱测定 用生长速率法[14]对活性菌株
进行抑菌谱测定。
抑菌率(%)=[(A-B)/(A-8)]×100%
其中,A 为病原菌正常生长直径,B 为被拮抗后病
原菌直径,数字为病原菌菌饼直径。
1.2.4 室外盆栽防病试验
1.2.4.1 盆栽方法 采用盆钵种植方式,将营养土 :
蛭石按照 3∶1 体积比配制基质填装于 15 cm×20 cm
育苗盆钵中。取当年生粗壮玉竹分支,将其表面消
毒洗净(50℃水中浸泡 5 min)后浸泡于预先配置好
的菌株发酵液(菌量约为 108 CFU/mL)中,25-30
min 后取出移栽于装有育苗土的花盆中,每盆 4 株,
5 盆 1 组,每组 3 次重复。定苗后进行灌根接种。
1.2.4.2 防病测定 保护作用测定 :在玉竹苗根茎
部分别灌浇 10 mL BPY 发酵液,24 h 后接种 10 mL
锐顶镰孢菌孢子悬浮液(5×104 孢子 /mL);治疗作
用测定 :先接种锐顶镰孢菌孢子悬浮液 10 mL,24
h 后再灌注等量 BPY 菌株发酵液。药剂对照为 50%
多菌灵 500 倍液,空白对照为清水,每处理重复 3
次。接种病菌 25-30 d 后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
指数和防治效果。
玉竹褐斑病发病程度参考郭巧生[15]的方法分
为 5 级。0 级 :未发病 ;1 级 :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
10% 以下 ;2 级 :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 11%-20% ;
3 级 :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 21%-40% ;4 级 :病斑
面积占总叶面积 41%-60% ;5 级 :病斑面积占总叶
面积 60% 以上。病情参数和防效分别按照下列公式
计算[16]:
病情参数 =[∑(病级植株数 × 代表值)/(总
植株数 × 最高病级代表值)]×100
防效(%)=(对照病情参数 - 处理病情参数)/ 对
照病情参数 ×100%。
1.2.5 菌株鉴定
1.2.5.1 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方法参阅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7]。对划线于固体培养
基的菌株进行表态观察,并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菌
株个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包括 :硝酸盐还原
实验、耐盐性培养(2 %、5%、7% 和 10%)、运动性、
接触酶反应、明胶液化、淀粉水解、柠檬酸钠盐利用、
乙酰甲基甲醇实验(V-P 反应)、碳水化合物利用(D-
葡萄糖、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醇)。
1.2.5.2 16S rDNA 基 因 序 列 分 析 PCR 扩 增 菌 株
的 16S rDNA 序列[18,19],通用引物[20]为 16S1F 和
16S1R。PCR 扩 增 反 应 体 系(50 μL) 为 :基 因 组
DNA 2 μL、dNTP(10 mmol/L)2 μL、10×Buffer 5
μL、16S1F 2 μL、16S1R 2 μL、Taq 酶(2.5 U/μL)
2 μL、双蒸水 35 μL。PCR 扩增条件 :94℃预变性
5 min ;94℃ 1 min,58℃ 30 s,70℃ 90 s,35 个 循
环 ;72℃延伸 10 min。纯化后的 PCR 产物送交上
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序列登
陆 GenBank 获得登录号并且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
Clustal X[21]进行多重比对后,利用 MEGA5.1 软件
以邻位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1.2.6 数据分析 应用 DPS 9.50 标准版统计处理原
始数据,Duncan 氏新复极差法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从玉竹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细菌 90 株。运
用平板对峙法,以锐顶镰孢菌为标靶菌株,测定供
试细菌对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其中 8 株细菌对锐
顶镰孢菌的抑制率在 50% 以上,菌株 G-27 和 G-36
抑制率均在 70% 以上,G-27 的抑菌能力最强,抑菌
率高达 87.67%(图 1),经过多次验证后其抑菌效果
仍然较为稳定(表 1)。
图 1 G-27 对锐顶镰孢菌拮抗抑制效果
2.2 菌株G-27的抑菌谱
菌株 G-27 对 16 种致病菌的拮抗结果表明,G-27
对南瓜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杨树溃疡病菌等 5 种
病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油菜菌核病菌等 4 种供
2015,31(9) 155毕博等:玉竹褐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试真菌的抑制作用小于 50%,对锐顶镰孢菌、辣
椒疫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 7 种病原菌的抑制作
用为 52%-87%,其中对锐顶镰孢菌的抑制作用为
87.67%,说明菌株 G-27 的抑菌谱较宽(表 2)。
表 2 菌株 G-27 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病原真菌 抑制率 /% 病原真菌 抑制率 /%
锐顶镰孢菌 87.67±2.01 a 油菜菌核病菌 45.99±1.05 h
辣椒疫霉病菌 74.12±0.87 b 棉花立枯病菌 44.18±0.76 hi
玉米小斑病菌 66.19±1.22 c 小麦纹枯病菌 44.13±0.39 hi
番茄灰霉病菌 65.40±0.70 d 人参链格孢菌 -
小麦根腐病菌 61.98±0.79 d 稻瘟病菌 -
草莓灰霉病菌 56.23±0.87 f 杨树溃疡病菌 -
棉花枯萎病菌 52.32±1.04 g 南瓜枯萎病菌 -
白菜黑斑病菌 46.25±0.42 h 小麦赤霉病菌 -
注 :“- ”表示无明显抑制作用
2.3 菌株G-27对玉竹褐斑病的盆栽防效
结果显示,G-27 菌株 BPY 发酵液对玉竹褐斑
病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分别为 70.01% 和 71.52%,10
倍和 20 倍菌株发酵稀释液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可
达 66% 和 60% 以上,显著性差异结果(表 3)显示,
菌株 G-27 发酵液处理对玉竹褐斑病的防治优于农药
组(P<0.05)。
2.4 菌株G-27的形态学特征及理化特性
形态观察结果显示,G-27 菌落不规则,边缘不
整齐、乳黄色、中心隆起、表面较湿润、半透明。
镜检呈杆状,大小为(0.4-0.5)×(2.5-2.7)μm,
具鞭毛,G+,有芽孢,具有典型的芽孢杆菌特征
(表 4)。
菌株 G-27 可在 20-35℃的温度下生长,其最适
生长温度为 30℃。其生长 pH 范围为 6.5-7.5,最适
生长 pH 为 7.0。菌株 G-27 属需氧生长 ;硝酸盐还
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接触酶测定为阴性 ;脂肪
酶反应为阳性 ;酪蛋白、酪氨酸反应呈阴性 ;能利
用 D-葡萄糖、D-木糖 ;淀粉水解实验镜检有糊精生
成;明胶液化呈阳性;柠檬酸盐利用培养基呈酸性(绿
色);VP(pH7.0)测定生成红色化合物;L-阿拉伯糖、
甘露醇呈阴性 ;在加入 5%-10% 的 NaCl 的牛肉膏
蛋白胨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由此说明菌株 G-27 的生
理生化特性与芽孢杆属菌较为接近(表 5)。
表 4 生防菌 G-27 理化特征
理化指标 特性 理化指标 特性
形状 杆状 硝酸盐还原 +
细胞大小(μm) (0.4-0.5)×
(2.5-2.7)
利用柠檬酸盐 -
运动性 + 淀粉水解 +
革兰氏染色 + 明胶水解 +
厌氧生长 - 酪蛋白水解 -
D-葡萄糖 + 酪氨酸水解 -
L-阿拉伯糖 - 接触酶 -
D-木糖 + V-P 测试 +
脂肪酶 + 5% 耐盐试验 +
甘露醇 - 10% 耐盐试 +
注 :“+” 是呈阳性,“-”呈阴性,“±”呈弱性或不明显
2.5 16S rDNA序列分析
经 16S rDNA 测序分析,扩增后菌株 G-27 的序
列长度为 1 475 bp,将这一序列提交至 GenBank 后,
获得注册号 KC511118。将 G-27 的 16S rDNA 序列
进行 BLAST 比对后结果显示,与报道菌种解淀粉酶
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BCRC 11601
(登录号 NR_116022.1)的相似性为 99% ;以邻位
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图 2)显示,G-27 菌株
与 B. amyloliquefaciens(登录号 FN597644.1)处于同
一分支,相似性达 100%。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
特征结果,菌株 G-27 可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
表 1 细菌对锐顶镰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序号 抑制率 /% 序号 抑制率 /%
G-27 87.67±2.01 a G-19 43.10±0.67 g
G-36 77.21±1.05 b G-30 43.01±1.01 g
G-11 68.07±0.61 c G-88 38.22 ±0.96 h
G-8 64.73±1.32 d G-72 35.56±0.52 i
G-59 64.70±1.50 d G-44 34.97±0.96 ij
G-33 64.40±0.69 d G-12 30.88±0.65 j
G-45 60.60±1.16 e G-4 26.35±1.05 k
G-82 50.41±0.52 f G-90 25.89±1.33 k
注 :表中数据为 x-±s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
表 3 菌株 G-27 对玉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样品 稀释倍数 保护作用 /% 治疗作用 / %
50% 多菌灵 500× 66.48±1.88 b 65.82±2.41 b
G-27 1× 70.01±2.23 a 71.52±1.51 a
10× 68.11±0.92 c 66.21±0.78 b
20× 60.21±2.17 d 61.89±1.29 c
CK - - -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9156
Bacillus vallismortis DSM11031T AB021198.1
Bacillus subtilis DSM10T AJ276351.1
Bacillus luciferensis LMG 18422T AJ419629.1
Bacillus altitudinis 41KF2bT AJ831842.1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 CBMB205T EU194897.1
Bacillus aerophilus 28KT AJ831844.2
Bacillus psychrosaccharolyticus ATCC 23296T AB021195.1
Bacillus boroniphilus T-15ZT AB198719.1
Bacillus aquaemaris TF-12T AF483625.1
Bacillus anthracis ATCC 14578T AB190217.1
Bacillus cereus ATCC 14579T AE016877.1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SM 7T FN597644.1
G-27
Bacillus ginsengisolit DCY53T HQ224517.1
Paenibacillus lentimorbus ATCC 14707T AB073199.1
Paenibacillus larvae subsp. larvae DSM 7030
Paenibacillus polymyxa IAM 13419T D16276.1 100 10099100
100
100
100
100
43
100
100
0.02
图 2 菌株 G-27 的系统发育树
amyloliquefaciens。
3 讨论
植物的体内、体表及根茎叶等部位都存在病原
菌和对植物有益的腐生微生物系统,它们之间存在
着拮抗、寄生和竞争等各种各样的关系[8]。而目前
国内外对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相关研究工作,均
是基于植物腐生微生物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这
一原理展开的,其中通过人工分离筛选的办法从自
然生境获取生防菌源是实现生物防治的重要一环。
普遍认为用作防治植物病害的理想生防菌源应具备
如下特点[22]:(1)可强烈抑制或破坏病原菌生长和
繁殖 ;(2)具备多种防病机制 ;(3)特异性明显,
对包括动植物及有益微生物的非标靶生物不存在伤
害 ;(4)规定浓度下可以将病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
(5)具备实际市场应用性。
细菌作为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主要是利用其强
力的竞争机制,其中芽孢杆属(Bacillus spp.)细菌
由于具有抗逆性强、繁殖速度快、易于培养等优点
而被广泛用作生防菌源。李德全等[23]应用枯草芽
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916 菌株防治大田水稻纹枯
病效果显著 ;秦娟娟等[24]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研制的固态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显
著 ;国外利用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is)防治植物
病害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10]。本研究首次发现并
证实了解淀粉酶芽孢杆菌 B. amyloliquefaciens G-27
对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具有明显的
抑菌效果,抑菌率高达 87.67%,抗菌谱实验证明
其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一定拮抗抑制作用,拮抗
广谱性强 ;对玉竹褐斑病的盆栽实验显示,施加
B.amyloliquefaciens G-27 菌株发酵液对玉竹褐斑病的
防病效果优于农药对照组(P<0.05),保护和治疗作
用效果分别为 70.01% 和 71.52%,以拮抗细菌发酵
液代替常用化学农药,显著降低了植株的病情指数,
取得了良好效果。Bacon 等[25]认为,芽孢杆属菌株
分泌的抗生素、生物素等次生代谢产物也是体现其
防病作用的重要机制,有关 B. amyloliquefaciens G-27
产生的抗菌物质分离纯化及其抗菌物质的分子机制
需进一步研究,其实际应用价值也仍需进行大田试
验后方能验证。
4 结论
通过对玉竹根际土壤中细菌进行分离、初筛和
复筛,获得 1 株对锐顶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
2015,31(9) 157毕博等:玉竹褐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抑制活性的细菌菌株 G-27,其抑制率为 87.67% ;其
对辣椒疫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 11 株植物病原菌
同样具有拮抗抑制作用,具备广谱抑菌能力。菌株
G-27 发酵液对玉竹褐斑病的防病效果优于农药对照
组(P<0.05),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为 70.01%
和 71.52%。利用传统分类方法和 16S rDNA 序列测
定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将菌株 G-27 鉴定为解淀粉芽
孢杆菌 B. amyloliquefaciens。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57-58.
[2] 彭秧锡 , 刘士军 , 郭军 , 等 . 玉竹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J].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05, 26(6):120-122.
[3] 吴社高 , 吴明志 . 玉竹病害种类及药剂防治技术[J]. 中国植
保导刊 , 2005, 25(2):27-28.
[4] 周阳阳 , 杨洪一 . 玉竹锐顶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J].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26(9):315-318.
[5] 贾秀梅 . 玉竹常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特种经济动植物 ,
2011(10):51-52.
[6] 常纪良 . 玉竹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 特种经济动植物 ,
2008(5):52.
[7] Kalia A, Gosal SK. Effect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on soil
microorganisms[J].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
2011, 57(6):569-596.
[8]吴敏 .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耕作与栽培 ,
2003(6):49-50.
[9]Matar SM, El-Kazzaz SA, Wagih EE, et al. Antagonistic and
inhibitory effect of Bacillus subtilis against certain plant pathogenic
fungi, I[J]. Biotechnology, 2009, 8(1):53-61.
[10]Akhtar MS, Shakeel U, Siddiqui ZA. Bio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by
Bacillus pumilus, Pseudomonas alcaligenes, and Rhizobium sp. on
lentil[J]. Turk J Biol, 2010, 34(1):1-7.
[11]方中达 .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12]单文荣 , 李俊霞 , 刘花粉 . 滤纸片法筛选不同活性物对棉花黄
萎病菌抑制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26(19):
285-289.
[13]贾凤安 , 陈亮 , 陈立 , 等 . 大棚甜瓜三种主要真菌病害拮抗细
菌的筛选与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6):505-510.
[14]王彩霞 , 张清明 , 李桂舫 , 等 . 苹果树腐烂病拮抗细菌菌株
BJ1 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 , 2012, 39(5):
431-437.
[15]郭巧生 . 药用植物栽培学[D].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
[16]杨信东 , 高洁 , 马贵龙 , 等 . 植物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
的改进[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21(3):46-48.
[17]东秀珠 , 蔡妙英 .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D].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2001.
[18]Marshall SM, Melito PL, Woodward DL, et al.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Campylobacter, Arcobacter, and Helicobacter isolates by PCR-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the 16S rRNA
gene[J]. J Clin Microbiol, 1999, 37(12):4158-4160.
[19]Lim CY, Lee KH, Cho MJ, et al. 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gastric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by PCR-
restriction analysis using the RNA polymerase gene(rpoB)[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3, 41 :3387-3391.
[20]刘玮琦 , 茆振川 , 杨宇红 , 等 . 应用 16S rRNA 基因文库技术
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 2008, 48(10):
1344-1350.
[21]Thompson JD, Gibson TJ, Plewniak F, et al. The CLUSTAL_
X windows interface :flexible strategies for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aided by quality analysis tools[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7, 25 :4876-4882.
[22]Wood RKS, Tveit M.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by use of antagonistic
organisms[J]. Tveit Botanical Review, 1955, 21(8):441-492.
[23]李德全 , 陈志谊 , 刘永锋 , 等 . 生防菌 Bs-916 离子注入突变高
效菌株筛选及抑菌防病效果[J]. 植物保护学报 , 2006, 33(2):
141-145.
[24]秦娟娟 , 闫淑珍 , 刘佳 . 植物内生细菌固体菌剂对辣椒的促生
和防病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 37(4):325-330.
[25]Bacon CW, Yates IE, Hinton DM,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Fusarium moniliform in maize[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1, 109(suppl. 2):325-332.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