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1 卷 第 4 期
2 0 1 4年 1 2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 41 No. 4
Dec.,2 0 1 4
doi:10. 13428 / j. cnki. fjlk. 2014. 04. 006
豫南地区引种金镶玉竹发笋成竹规律研究
张 琰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对豫南地区引种的金镶玉竹的发笋节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连续 3 a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豫南地区金镶
玉竹的笋期从 3 月下旬—4 月下旬,历时 30 d;退笋率为 26. 56%,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 40 cm以下;幼竹的高生长规律符合
“S”型生长曲线,Logistic方程为 H = 237. 979
1 + e4. 280 - 0. 401t
。
关键词:金镶玉竹;引种;生长规律;豫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S79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7351(2014)04 - 0026 - 04
Study on Shooting and Bamboo of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 spectabilis
Introduced into South Area of Henan Province
ZHANG Yan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 464000,Henan,China)
Abstract:The Shooting rhythm,degeneration and Height growth of young bamboo of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 spectabilis Intro-
duced into South area of Henan Province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hooting period of Phyllostachys au-
reosulcata f. spectabilis is from late March to late April,take 30 days,Degenerated shoot rate is 26. 56%,In which degraded shoot
height often occurred on the following 40 cm,The logistic curve model of height growth was H = 237. 979
1 + e4. 280 - 0. 401t
。
Key words: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 spectabilis;introduction;growth rhythm;South Area of Henan Province
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 spectabilis)为刚竹属散生竹,是黄槽竹的栽培型,其新竿为嫩黄
色,后渐为金黄色,在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具有
极高的观赏价值,豫南地区于 2008 年从浙江安吉引种金镶玉竹,为促进该种类在园林中推广应用,对其生
长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 1 引种栽植
引种试验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北部平原区,地理位置为 31°44N、114°10E,海拔 50 m。该地
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5. 1 ℃,1 月份最低气温 - 6 ℃,极端最高气温 39. 8 ℃,年无霜期 227 d,年平均降
水量 1149. 0 mm。栽培地为农耕地,黄棕壤,偏酸性,立地条件中等。
于 2008 年冬季,挖掘 2 ~ 4 年生健壮的金镶玉竹竹鞭,截成 40 ~ 50 cm 长的鞭段,进行埋鞭栽植。埋
鞭时,在试验地每隔 30 cm开一条育苗沟,深、宽各 20 cm,施入基肥,将竹鞭平放于育苗沟中,盖土 10 cm
左右,浇水后覆盖,发笋后,进行除草管理等。栽植面积共 2 hm2。
1. 2 样地设置与数据处理
1. 2. 1 样地设置 在试验地随机设立 10 m ×10 m的样方 4 个,调查笋、幼竹生长发育情况。
收稿日期:2013 - 12 - 18;修回日期:2014 - 01 - 20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豫南地区观赏竹引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122102110147)
作者简介:张琰(1968—) ,男,河南息县人,信阳农林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园艺教学科研工作。E-mail:zhy8010878@
163. com。
第 4 期 张琰:豫南地区引种金镶玉竹发笋成竹规律研究
1. 2. 2 观测项目及方法
1)观测项目:包括出笋时间、出笋数量、退笋数量以及幼竹高生长情况,为了减少由于移栽对该竹类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栽植第 3 年(2010 年)起开始调查研究,连续调查 3 a。
2)出笋调查,从竹笋出土至成竹,每 3 d观察记载标准地的出笋数,以笋尖露出地面为标准,对出土竹
笋每株挂牌编号,登记出土时间,同时追踪调查其后期的成竹及退笋情况,记录退笋时间、高度以及原因。
退笋的判断主要是以笋箨是否吐水为依据,笋箨吐水则表明节间生长旺盛,不吐水则表明已退笋。幼竹高
生长观测:在样地内按对角线选取 10 株生长健壮的竹笋,每天测量幼竹生长的高度情况,直至停止生
长[1 - 4]。
1. 2. 3 数据处理 用线性回归方程法计算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 与发笋天数的关系;用 Logistic 方程
拟合幼竹高生长曲线模型;用 SPSS 19. 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7];用 Excel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发笋规律
2. 1. 1 发笋节律 金镶玉竹的出笋始期与气温高低有很大关系,连续 3 a 观察发现:出笋的始期温度均
为 18 ℃左右,出笋时间从 3 月下旬开始至 4 月下旬,历时约为 30 d。从金镶玉竹发笋量(图 1)和累积发
笋率(图 2) ,可以看出,金镶玉竹的发笋量接近正态分布,累积发笋率和时间的散点呈 S形,说明分阶段发
笋率可以用正态累积函数线性回归方程 P = a + bX描述。
经计算得出: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据发笋天数 X(以 3 月 26 日为 0)的线性回归方程 P = 2. 286
+ 0. 187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其显著水平(回归 F = 1879. 830,相关系数 r = 0. 998)。因概率单位 P = 4、
5、6 分别为生长过程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发笋始盛期从 4 月 5 日开始,4 月
10 日达到高峰,4 月 15 日达到盛末期。据此,可以将金镶玉竹发笋期分为 3 个阶段:发笋初期:3 月 27
日—4 月 4 日,历时 10 d,出笋 55 株,占全期发笋总数的 21. 48%;发笋盛期:4 月 6—15 日,历时 10 d,出笋
159 株,占全期发笋总数的 62. 11%;发笋末期:4 月 16—25 日,历时 10 d,出笋 42 株,占全期发笋总数的
16. 41%。从各个时期的出笋情况看,出笋初期出笋数增长缓慢,盛期出笋迅速,数量较多,到末期出笋数
又迅速下降。
由此可见,金镶玉竹出笋数量大,出笋集中在 4 月 5—15 日,这一时段是竹笋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
是留笋养竹的好时机,除应留养足够的母竹外,其余的竹笋均可挖掘食用。
图 1 金镶玉竹发笋量 图 2 金镶玉竹累积发笋率
2. 1. 2 退笋规律 观察期内共出笋 256 株,其中退笋 69 株,退笋率为 26. 56%。从退笋高度调查情况
(表 1)可以看出,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 0 ~ 20 cm,占总退笋数的 68. 11%,40 cm以上退笋较少,仅占总退
笋数的 15. 95%,有 2 株的退笋高度超过 80 cm。由此可以看出,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 40 cm以下,占总退
笋数的 84. 05%,随着竹笋的生长,代谢能力和抵抗力不断增强,当高度达到 40 cm 以上时,不容易产生衰
退情况。因此,竹笋生长的高度可作为判断其能否成竹的标志之一,该特点为打退笋以及留笋养竹提供了
科学依据[5]。
·72·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41 卷
金镶玉竹退笋的原因主要有 3 种[5],即机械损伤、虫害和
营养。在样地内调查的 69 株退笋中,因虫害引起的退笋有 6
株,占总退笋数的 8. 70%;由于机械损伤导致的退笋共 3 株,
占总退笋数的 4. 35%;而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引起的退笋达 60
株,占总退笋数的 86. 95%。由此可以看出,金镶玉竹退笋的
主要原因是营养供给不足,在出笋初期,由于出笋数量少,前期
母株营养供应充足,退笋较少;后期,随着出笋数量不断增加,
养分供给出现不足,退笋率也不断增加。所以在出笋前应加强
表 1 金镶玉竹退笋高度
退笋高度 /cm 退笋数 退笋率%
0 ~20 47 68. 11
21 ~ 40 11 15. 94
41 ~ 60 6 8. 70
61 ~ 80 3 4. 35
> 80 2 2. 90
合计 69 100
对竹林的抚育管理,砍伐清理细竹和过密的老竹,适当增施肥料,及时挖笋,减少退笋数量。
2. 2 幼竹高生长规律
2. 2. 1 幼竹高生长曲线模型 幼竹的生长即秆形生长阶段,竹类没有次生生长,竹笋出土后全高一次性
生长定形。对金镶玉竹幼竹高生长观测发现:金镶玉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特点,不同时期生长量
差异较大,为了更直观认识金镶玉竹幼竹的高生长,用 Logistic方程拟合其生长过程[5 - 6],根据金镶玉竹高
生长过程中所需时间 t(d)和金镶玉竹高 H(cm) ,利用 SPSS 19. 0 软件拟合的高生长 Logistic方程为:
H = 237. 979
1 + e4. 280 - 0. 401t
(1)
经检验,相关系数 R = 0. 999,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模拟 Logistic 曲线与实测曲线间的符合程度较高,
图 3 金镶玉竹幼竹高生长与拟合 Logistic曲线
用回归值推测实际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图 3)。
2. 2. 2 高生长期的划分 根据 Logistic方程计算方
法,分别对(1)式时间 t 求二阶导数[6],可以得:
d2H /dt2 = b2kea - bt(- 1 + ea - bt) (1 + ea - bt)- 3;求三阶
导数,可以得:d3H /dt3 = b3kea - bt(eza - zbt - 4ea - bt + 1)
(1 + ea - bt)- 4。令 d2H /dt2 = 0,则得幼竹生长发育速
度最大值时的 t值,即 t = a /b,t 为速增点,求算得:
t = 11(d) ;令 d3H /dt3 = 0,则有 eza - zbt - 4ea - bt + 1 =
0,解得:t =(α - ln( 槡2 ± 3) )/ b。t1 =(a - 1. 317)/
b;t2 =(a + 1. 317)/ b。
t1 和 t2 是幼竹由生长到速生及由速生转入缓慢生长的分界点,t1 ~ t2 时间段即为速生期,通过求算可
以得出 t1 = 7(d) ;t2 = 14(d) ;根据调查情况取 4 月 10 日的时间等于 0,那么 t、t1、t2 对应时间分别为:4 月
21 日、4 月 17 日、4 月 24 日;由此可知金镶玉竹的速生期为 4 月 17—24 日;速增点为 4 月 21 日,与实测情
况基本吻合,说明用 Logistic曲线方程来拟合金镶玉竹幼竹高生长过程是合适的。由此对金镶玉竹幼竹高
生长进行阶段划分(表 2)。
由表 2 可知:金镶玉竹的高生长可以划分为 3 个阶段,即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末期,生长初期为
4 月 11—16 日,历时 6 d,生长缓慢,净生长高度 30 cm,仅占总生长量的 12. 66%;生长盛期为 4 月 17—24
日,历时 8 d,生长量大,净生长量达 161 cm,占总生长量的 67. 93%;生长后期为 4 月 25 日—5 月 1 日,历
时 7 d,净生长量为 46 cm,占总生长量的 19. 41%,生长后期高生长明显降低。
表 2 幼竹高生长时期的划分及生长情况比较
生长期 起止时期(月 -日) 历时 /d 累积生长量 /cm 净生长量 /cm 占总生长量百分数 /%
生长初期 4 - 11—4 - 16 6 30 30 12. 66
生长盛期 4 - 17—4 - 24 8 191 161 67. 93
生长后期 4 - 25—5 - 01 7 237 46 19. 41
·82·
第 4 期 张琰:豫南地区引种金镶玉竹发笋成竹规律研究
3 小结
1)豫南地区引种金镶玉竹的发笋过程可分为 3 个时期,出笋初期:3 月 27 日—4 月 4 日;出笋盛期:4
月 5—16 日;出笋末期:4 月 17—25 日,盛期出笋量最多,占全期发笋总数的 79. 30%;出笋初期占全期发
笋总数的 16. 01%;出笋末期占全期发笋总数的 4. 69%。
2)豫南地区金镶玉竹绝大多数退笋高度在 40 cm以下,营养不足是引起退笋的主要原因。
3)豫南地区金镶玉竹幼竹的高生长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历时 21 d,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 3
个时期,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为:H = 237. 979
1 + e4. 280 - 0. 401t
。
参考文献:
[1]方伟,林新平,洪平,等 .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1 - 5.
[2]董文渊 . 筇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43 - 47.
[3]千少雄,马光良,王启和,等 .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2004,23(4):12 - 16.
[4]孙祥,楼崇,江津凡 .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0,37(4):98 - 101.
[5]张培新,周锐,赵高军,等 . 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J]. 世界竹藤通讯,2011(6):10 - 13.
[6]张琰 . 鹅掌楸实生苗生长规律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55 - 158.
[7]白厚义 . 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上接第 11 页)
[21]哈申格日乐,宋云民,李吉跃,等 . 水分胁迫对毛乌素地区 4 树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
(3):358 - 363.
[22]徐小牛 . 水分胁迫对三桠生理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1):42 - 47.
[23]邹春静,韩士杰,徐文铎,等 . 沙地云杉生态型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46 -
1450.
[24]陈颖,谢寅峰,沈惠娟 . 银杏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2):55 - 58.
[25]谢志玉,张文辉,刘新成 . 干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5):94 -
100.
[26]韦小丽,徐锡增,朱守谦 . 水分胁迫下榆科 3 种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9(2):47 - 50.
[27]朱万泽,王金锡,薛建辉 . 台湾桤木和四川桤木种源苗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
1969 - 1975.
[28]段旭,李根前,李莲芳 . 不同水分控制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种子,2013,32(3):75 - 78.
[29]朱万泽,王金锡,薛建辉 . 台湾桤木和四川桤木种源苗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
1969 - 1975.
[30]Hedges D M,Delong J M,Forney C F,et al. Improving the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substances assay for estimating lipid per-
oxi-dation in plant tissues containing anthocyanin and other interfering compounds[J]. Plant,1999,207(4):604 - 61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