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2期
收稿日期 : 2011-09-14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194)
作者简介 : 何宣 , 男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作物分子生物学 ;E-mail:he8xuan9@126.com
通讯作者 : 孔广超 , 男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麦类作物遗传育种 ;E-mail:kgch001@126.com
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何宣 王白羽 张晓磊 任丽彤 孔广超
(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石河子 832003)
摘 要 : 根据已经克隆到的小黑麦碳酸酐酶基因序列,将其概念地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利用 MEGA4.1、DNA
Star5.02、SOPMA、Swiss-Model Workspace 和 NCBI-VAST 等在线软件和服务器对该小黑麦碳酸酐酶(C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
构及三维结构进行了分子结构模型预测,并对其三维结构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小黑麦碳酸酐酶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
囊体膜上,具有 β 类碳酸酐酶所特有的保守性基序 C-[SA]-D-S-R-[LIVM]-x-[AP] ;SOPMA 预测的二级结构显示,该酶含有 α-螺旋
(38.61%)、随机卷曲(54.44%)和 β-折叠(6.95%)。通过 VAST 矢量比对工具将小黑麦碳酸酐酶与模板(lekjA)三维结构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小黑麦碳酸酐酶与豌豆 β 碳酸酐酶同型八聚体中的一个单体(lekjA)具有很好的匹配,故推测小黑麦碳酸酐酶全酶也可
能是同型八聚体。
关键词 : 小黑麦 碳酸酐酶 分子结构 结构预测 结构比对
Structure Prediction of Carbonic Anhydrase from Triticale
(×Triticosecale Wittmack)
He Xuan Wang Baiyu Zhang Xiaolei Ren Litong Kong Guangchao
(Institute of Triticeae Crops,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
Abstract: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carbonic anhydrase (CA) of triticale (×Triticosecale Wittmack) was conceptually translated
into an amino acid sequence based on cloned carbonic anhydrase cDNA sequence. The primary structure, secondary structure, 3-D structure
alignment of CA were predicted by using MEGA4.1 and DNAStar 5.02 software, SOPMA server, Swiss-Model server and NCBI-VAST server,
respectively. The CA of triticale was located in 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 and chloroplast thylakoid stroma, and it had the conservative
motif (C-[SA]-D-S-R-[LIVM]-x-[AP]) peculiar to β type carbonic anhydrases.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α-helix, random coil and β-sheet were
38.61%, 54.44% and 6.95%, respectively.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by homology modeling. The 3-D alignment of β-CA
from triticale was constructed by homology modeling and a monomer of β-CA octamer from pea(lekjA) showed that the 3-D structure of β-CA
from triticale could match well with the monomer. The alignment results implied that β-CA from triticale was a monomer of the β-CA octamer.
Key words: Triticale (×Triticosecale Wittmack) Carbonic anhydrase Molecular structure Structure prediction Structure aligment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EC 4.2.1.1)
是一种锌指结构酶,其活性中心有一个催化所必需
的锌原子,通过催化 CO2 的可逆水合反应,降低
CO2 在叶肉细胞中的扩散阻力,促进 CO2 向 Rubisco
扩散,为羧化反应提供底物[1]。目前报道其在 CO2
转运、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和光合 CO2 固定、pH 调节、
离子交换等生物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已
报道过 3 种类型的碳酸酐酶:α、β 和 γ[3],其中 β-CA
主要来源于植物中,多以双亚基为基础形成寡聚体,
分子量在 140-250 kD 之间[4]。最近研究人员又发现
了两种与 α、β 和 γ 这 3 类酶有着相似催化机制的酶,
但因其与以前的 3 种碳酸酐酶无显著的序列同源性,
将其命名为 Δ 型和 ε 型 CA[5]。尽管碳酸酐酶的重
要作用早已被认可,但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酸酐
酶的蛋白质分子结构、酶学特性、进化分类、参与
植物和藻类等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机制以及该酶在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2期152
人体医学领域的应用[6]。
本研究主要从已克隆到的小黑麦碳酸酐酶基因
(GenBank 登录号 :GU145385)入手,利用生物信
息学中的同源构建法,对小黑麦碳酸酐酶的结构进
行预测,旨在通过对该酶的三维结构的预测来推断
其功能,并利用预测结果来探索一级结构与高级结
构的内在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序列检索
对小黑麦幼苗进行高盐处理,结合 cDNA-AFLP
差异条带分析技术,同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到碳
酸酐酶基因(GenBank 登录号 :GU145385)。将该
基因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在 NCBI 数据库
中进行 BlastP 比对,将比对结果中前 13 个物种的蛋
白序列在 DNAMAN 5.2.2.0 软件中进行同源性分析。
1.2 小黑麦碳酸酐酶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应用 Clustalx 1.83 在缺省设置下对以下 13 个物
种碳酸酐酶进行同系物的序列比对 , 并在 MEGA4.1
下选择 NJ 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其中单子叶植物
碳酸酐酶蛋白包括 :小黑麦(Secale cereale×Triticum
durum)序列号 :ADD65763.1 、大麦(Hordeum vul-
gare L.)序列号 :P40880.1 、水稻(Oryza sativa Ja-
ponica Group)序列号 :NP_001043676 、豌豆(Zea
mays subsp. mays) 序 列 号 :NP_001168699 、 蓖 麻
(Ricinus communis L.)序列号 :XP_002524642.1、毛
果 杨(Populus trichocarpa Torr. et A.Gray) 序 列 号 :
XP_002298524 、葡萄(Vitis vinifera subsp. caucasica)
序 列 号 :XP_002277957 ;真 双 子 叶 植 物 包 括 :拟
南 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 序 列 号 :
NP_974782.1 ; 烟 草(Nicotiana tabacum L.) 序 列
号 :P27141.1 ; 菠 菜(Spinacia oleracea L.) 序 列
号 :P16016 ;黄 顶 菊(Flaveria brownii A.M.Powell)
序 列 号 :P46511.1 ;而 大 肠 杆 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rain EDL933)序列号 :NP_286080.1 和聚
球 藻(Synechococcus leopoliensis strain PCC 7942) 序
列号 :YP_400464.1 分别属于肠细菌和蓝细菌。
1.3 小黑麦碳酸酐酶二级结构预测
利 用 SOPMA 在 线 分 析 软 件 中 的 MLRC on
GOR4, SIMPA96 and SOPMA 模 块[7], 进 行 小 黑 麦
CA 二 级 结 构 的 预 测[8] (http://npsa-pbil.ibcp.fr/cgi-
bin/npsa_automat.pl?page=/NPSA/npsa_seccons.html)。
1.4 小黑麦碳酸酐酶抗原表位预测
应用 DNAStar Protean5.02 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抗
原表位预测分析 , 包括 SOPMA 在线分析软件进行二
级结构预测 ;利用 DNAStar Protean5.02 软件和 Hopp
Wood 方案对亲水性参数进行预测[8];用 DNAStar
Protean5.02 软件提供的抗原指数分析模块和方法对
小黑麦碳酸酐酶的抗原表位及抗原性指数进行了分
析[9]。该模块采用 4 参数联立的综合预测方法 , 包
括二级结构预测、亲水性、 抗指数、抗原表面可能
区[10]。
1.5 Motif分析和细胞定位预测
将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序列提交至 Scan Prosite
在 线 分 析 软 件(http://prosite.expasy.org/scanprosite/)
进行 Motif 预测,并用 TMpred 程序在线分析蛋白质
跨膜区及利用 PSORT 6.4[11]对小黑麦碳酸酐酶亚细
胞定位进行了预测。
1.6 用同源建模法对小黑麦碳酸酐酶3-D结构预测
一般来讲,目标序列与参考蛋白序列之间的
同源性在 50% 以上时,通过参考蛋白构建的蛋白三
维结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12]。本研究中将所预测
的蛋白质序列提交到 SWISS-MODEL 服务器进行自
动模建,得到其三维结构(http://swissmodel.expasy.
org/workspace/)。并通过 NCBI-VAST 矢量比对工具
(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VAST/vastsearch.
html)将小黑麦 β 碳酸酐酶与结构类似的蛋白 3-D
结构进行了比对,并利用 Cn3D 4.1 软件和 Rostop 2.2
软件对其结构实现了可视化[13]。
2 结果
2.1 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序列检索
小黑麦碳酸酐酶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114 bp,
其中 5 非编码区 24 bp,开放阅读框 777 bp,3 非
编码区 310 bp。编码 258 个氨基酸,推测等电点为
8.35,分子量为 28.076 kD。BlastP 比对结果(图 1)
表明,该蛋白为碳酸酐酶家族中 β 型碳酸酐酶成员
(NCBI 序列号 :ADD65763.1),共比对出 100 个氨
基酸序列。前 13 个物种碳酸酐酶蛋白经 DNAMAN
软件比对(表 1,图 2)发现,所克隆的小黑麦 CA
2012年第2期 153何宣等 :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物种 同源性(%) 物种 同源性(%)
Barely 77.20 Spinach 45.48
Rice 75.97 Flaveria bidentis 44.55
Arabidopsis thaliana 48.70 Grape 43.88
Tobacoo 47.04 P. trichocarpa Torr 42.47
Castor 46.32 E. coli 23.24
Pea 46.10 Synechococcus 19.40
图 1 小黑麦碳酸酐酶 BlastP 比对结果
表 1 小黑麦碳酸酐酶与不同物种 β 型碳酸
酐酶同源性
Tr. Secale cereale×Triticum durum ;Ho. Hordeum vulgare L. ;Or. Oryza sativa japonica Group ;Ze. Zea mays subsp. mays ;Ri. Ricinus communis L. ;Po.
Populus trichocarpa Torr. et A.Gray ;Vi. Vitis vinifera subsp. Caucasica ;Ar. 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 ;To. Nicotiana tabacum L. ;Sp. Spinacia
oleracea L. ;Fi. Flaveria brownii A.M.Powell ;Co.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rain EDL933 ;Sy. Synechococcus leopoliensis strain PCC 7942
图 2 小黑麦碳酸酐酶与其他 β-CA 多重比对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2期154
蛋白与大麦和水稻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 77.23% 和
75.9%,与拟南芥、烟草、蓖麻、豌豆、菠菜、黄顶菊、
葡萄和毛果杨的同源性均在 45% 左右,而与大肠杆
菌和聚球菌的同源性相对比较低,仅在 20% 左右。
2.2 构建系统发育树
Clustalx 1.83 软件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图
3)显示,小黑麦与大麦遗传距离最近,其次为水稻
和豌豆,同属于一个系统枝,而黄顶菊、蓖麻和毛
果杨、葡萄、菠菜、烟草、拟南芥属于另外一支系统,
而大肠杆菌和聚球菌属遗传距离最远。
可见尽管拟南芥、烟草、蓖麻、豌豆、菠菜、
黄顶菊、葡萄和毛果杨与小黑麦 CA 氨基酸序列同
源性都在 45% 左右,但豌豆、水稻、大麦和小黑麦
具有相对保守的同源区,大麦与小黑麦同为一个属,
因此其遗传距离最近。
2.3 碳酸酐酶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预测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析(图 4)发现,
该蛋白序列中随机卷曲所占比例为 54.44%,α-螺旋
为 38.61%,大约 6.95% 的 β-折叠。且螺旋与卷曲交
替分布,N 端与 C 端都为无规则卷曲,大量的无规
则卷曲可使蛋白结构拥有足够空间,受侧链相互作
用的影响很大,常构成酶的活性部位与其他蛋白质
特异的功能部位 , 如许多钙结合蛋白中结合钙离子
的 EF 手结构(E-F hand structure)的中央环[14]。
图 3 Clustalx 1.83 软件下碳酸酐酶系统进化树
h. α-螺旋 ;c. 无规则卷曲 ;e. β-折叠
图 4 SOPMA 在线分析软件的小黑麦碳酸酐酶二级结构
2.4 碳酸酐酶抗原表位预测
2.4.1 二级结构预测 二级结构如图 5-a 所示,α-螺
旋与 β-折叠交替出现,β-转角和卷曲结构相对较少。
2.4.2 亲 水 性 预 测 可 能 亲 水 性 区 域 如 图 5-b 所
示 :30-38,62-92,130-138,174-182,92-207,
210-213,248-259。
2.4.3 抗指数预测 抗指数分析如图 5-c 所示,存在
11 个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具体区域为 8-22,28-50,
60-95,100-105,110-120,30-135,55-165,
70-179,190-215,231-238,250-259。
2012年第2期 155何宣等 :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2.4.4 抗原表面预测 预测其最佳抗原肽如图 5-d
所 示 :126-NMVPSYCKNKYAGVGSAIEYAVCALKVE
VIVVIGHSRCGGIKALLSLK-173。
2.5 Motif分析和细胞定位预测
Scan Prosite 在线软件进行 Motif 分析结果(图 6)
表明,该蛋白为碳酸酐酶模式,与碳酸酐酶家族中 β
型有两个相对保守区 H(100-107):CADSRVcP 和 L
(144-164):EYAVcaLkvevIVVIGHsrCG, 且 H 处 于
随机卷曲处,L 处于螺旋、转角和卷曲交替处。
TMpred 程 序 在 线 分 析( 图 7) 发 现, 在
135-163 之间有 29 个氨基酸形成跨膜区,起到膜内
外交换的作用。
a. 二级结构 ;b. 亲水性 ;c. 抗指数 ;d. 抗原表面
图 5 DNAStar5.02 软件的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抗原表面分析
图 6 Scan Prosite 在线软件的小黑麦碳酸酐酶
Motif 分析图
β 型碳酸酐酶家族中保守序列 H1 :C-[SA]-
D-S-R-[LIVM]-x-[AP],保守序列 L2:[EQ]-[YF]-
A-[LIVM]-x(2)-[LIVM]-x(4)-[LIVMF]
(3)-x-G-H-x(2)-C-G 该保守区可能为官能团位置,
也即酶的活性区。
图 7 TMpred 程序在线分析的小黑麦碳酸酐酶跨膜区
PSORT6.4 软件在线预测(表 2)表明,该蛋白
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相似性比较高,
可能该蛋白主要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发挥作用,或
附着在该细胞器上共同完成相关作用。
2.6 源建模法预测小黑麦碳酸酐酶3-D结构
SWISS-MODEL 服务器自动建模蛋白三维结构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2期156
(图 8)与豌豆[lekjA] 的同源性为 60.91%,其建残
基模范围在 61-257,因此建模相对比较准确。图 9
是 NCBI-VAST 矢量比对后 Cn-3D4.1 软件下看到的
碳酸酐酶三维结构图,图中标出其两个相对保守区 H:
CADSRVcP, 保 守 区 L: EYAVcaLkvevIVVIGHsrCG,
通过旋转 3-D 图可以清楚的看到锌原子刚好处于保
守区 H 和 L 凹陷区。
图 10 是 Rostop2.2 软件下小黑麦碳酸酐酶三维
结构,基本和 Cn-3D4.1 软件下三维结构一致,图上
图 8 SWISS-MODEL 服务器建模蛋白三维结构
箭头标出的浅灰色区域为保守序列区。图 11 可以看
到小黑麦碳酸酐酶与豌豆[lekjA] β 碳酸酐酶同处
于同源八聚体的核心位置。
图 10 小黑麦碳酸酐酶三维结构(Rostop) 图 11 小黑麦 β 碳酸酐酶与豌豆[lekjA]比较
图 9 Cn-3D 软件中 β 碳酸酐酶三维结构
表 2 小黑麦碳酸酐酶细胞定位预测可能性
3 讨论
碳酸酐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具有催化 CO2 可
逆的水化反应,阳离子和阴离子与碳酸酐酶变换结
合,碳酸酐酶本身结构不稳定。目前对蛋白质天然
结构预测方法有 :同源建模法、折叠识别法和从头
预测[15]。同源建模法基于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位置 可能性(%)
线粒体膜 74.0
叶绿体类囊体膜 65.3
线粒体基质间隙 46.7
线粒体内膜间隙 46.7
2012年第2期 157何宣等 :小黑麦碳酸酐酶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要求待预测蛋白与已知结构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大
于 30% 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构模型。本研究中所
克隆到的小黑麦碳酸酐酶与豌豆[1ekjA] 的序列同
源性为 60.91%,说明建模比较准确。
序列比对发现,尽管小黑麦碳酸酐酶与拟南芥
和烟草序列同源性略高于豌豆,但其进化距离却靠
近豌豆,是因为小黑麦与豌豆具有相似度更高的保守
序列 :137-GVGSAIEYAVCALKVEVIVVIGHSRCGGIK
ALLSL-172,这一保守序列可能为该酶的官能团,蛋
白功能往往由其中一至两个官能团决定,因此推测
小黑麦 CA 在功能上更接近豌豆 CA。这一结果进一
步证明用豌豆作为模板建模的准确性。通过 BlastP
比对发现,β 型碳酸酐酶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极普遍
的变构酶,从高等植物到低等原核藻类都存在此酶,
所以该酶可能在生化反应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蛋白以亲水性氨基
酸 含 量 为 主( 占 55.3%), 兼 有 疏 水 性。 疏 水 性
氨基酸占 44.7%,且非极性疏水氨基酸 A 和 V 各
占 21.62%,这表明该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其结构
会随着功能的需要而变化,可以结合大量的水分
子。当 Na+ 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这种蛋白会大量亲
水,甚至会分解碳酸为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也可能
为 H+ATPase,利用催化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将
H+ 泵出质膜外,使质膜内侧形成负电位,于是质膜
外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 Na+ 和 K+ 等)就与 H+ 进
行反向运输进入细胞内[16]。疏水基团既可以结合
CO2,也可以与膜蛋白结合,起到出入膜的作用。亲
水基团可以结合水分子,这种可变的结构利于交换
离子与分子,起到平衡离子的作用。另外,无规则
卷曲有可能决定蛋白的稳定性,因其可以使空间结
构中的自由能达到最大化而利于结构稳定性。对玉
米脱水蛋白 G50(17.8 kD)的结构预测分析表明,
无规则卷曲占到 75%,内部缺少折叠区,受热难使
其凝聚,因此在 100℃以上的水溶液中仍能稳定存
在[17]。而小黑麦碳酸酐酶二级结构显示其内部无规
则卷曲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也可能具有热稳定性。
预 测 的 小 黑 麦 碳 酸 酐 酶 α-螺 旋 主 要 集 中 于
55-87 和 180-235 这两个区间内,而 α-螺旋又是一
种稳定结构,在多数膜结构中处于脂双层中,起到
跨膜传递作用。随机卷曲是该蛋白的主要二级结构,
且多数处于两端。且保守序列 CADSRVcP 也呈随机
卷曲结构。通过旋转三维结构发现,Zn 原子处于保
守序列 ACAD 与 RCGG 中的 Cys100 和 Cys163 之间,
能与锌原子形成相对稳定的共价键。且该区域在蛋
白的中心位置,也即酶的活性中心位置。
结构分析与亚细胞定位发现,小黑麦碳酸酐酶
结构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相似性最高,
很有可能参与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且与 ATP 转化
密切相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利用亲和层析法纯
化蛋白(ATP 结合层析柱)[18],应用软件分析蛋白
质的抗原表位发现,126-NMVPSYCKNKYAGVGSAIE
YAVCALKVEVIVVIGHSRCGGIKALLSLK-173 最有可
能是该酶的抗原肽结合区段,即酶的活性中心区段。
并通过三维结构建模预测表位所在的位置 , 对制备
有效的多肽,利用免疫原性分离碳酸酐酶具有重要
的意义。
尽管通过三维结构预测可以对蛋白性质方面有
一定的了解,但不能仅从预测结构来判断蛋白质功
能。蛋白质在体内合成后,其中有些氨基酸还可被
酶进一步催化,改变其侧链的化学结构,而生成一
些新的氨基酸[19],因此,还需进一步通过试验来验
证所预测的结果的准确性。
4 结论
小黑麦碳酸酐酶三维结构分析发现,该蛋白具
有同型八聚体结构,且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
类囊体膜上,具有 β 类碳酸酐酶所特有的保守性基
序 C-[SA]-D-S-R-[LIVM]-x-[AP], 二 级 结 构
显示该酶 α-螺旋、随机卷曲和 β-折叠结构交错分布,
属于一种变构酶,适合各种逆境反应和动态平衡。
因此,在分子进化上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序列,有
利于植物逆境应答。
参 考 文 献
[1] Thoms S. Hydrogen bonds and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human
carbonic anhydra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002, 215
(4):399-404.
[2] Hewett-Emmett D, Tashian RE. Function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convergenc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lpha-, beta-, and gamma-
carbonic anhydrase gene famili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1996, 5(1):50-77.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2期158
[3] Tripp BC, Smith K, Ferry JG. Carbonic anhydrase: New insights
for all ancient enzym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1, 276
(52):48615-48618.
[4] 郭敏亮 , 高煜珠 . 植物的碳酸酐酶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89
(3):75-80.
[5] Cox EH, McLendon GL, Morel FMM. The active site structure of
Thalassms a weissflogii carbonic anhydrase 1. Biochemistry, 2000,
39(40):12128-12130.
[6] 彭春霞 , 高艳明 . 碳酸酐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 北京大学学
报 , 2007, 2(39):210-212.
[7] Geourjon C, Delage G. SOPM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by consensus prediction from multiple
alignments. Bioinformatics, 1995, 11(6):681-684.
[8] Hopp TP.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 tigenic determinants and other
Interaction sites. Immunol Methods, 1986, 88 (1):1-18.
[9] Jameson BA, Wolf H. The antigenic index: a novel algorithm
for predicting antigenic determinants. Bioinformatics, 1988, 4
(1):181-186.
[10] 张伟 , 何韶衡 . 德国小蠊变应原 BgGSTD1 的抗原表位特征及
三维结构建模 . 江苏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1, 1(21):18-21.
[11] Nakai K, Horton P. PSORT, program for detection sorting signals
in proteins and predicting their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Trends
Biochem Sci, 1999, 24:34-36.
[12] 李军 , 张莉娜 , 温珍昌 . 生物软件选择与使用指南[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8.
[13] 邓秋红 , 粟茂腾 , 向福 , 余龙江 . 甘蓝型油菜 β 碳酸酐酶的结
构预测 .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1):111-117.
[14] 石颖 , 许根俊 , 鲁子贤 . 蛋白质卷曲研究进展 . 生物化学与物
理进展 , 1993, 3(20):165-169.
[15] 徐建平 , 相秉仁 . 一种快速比较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相似性的
方法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2006, 37(3):281-283.
[16] 简令成 , 王红 . 逆境植物细胞生物学[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9.
[17] 张玉秀 , 王梓 . 脱水蛋白在逆境下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
展 . 自然科学进展 , 2007, 1(17):1-9.
[18] Watson JD.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M] .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 2009.
[19] 黄诒森 , 张光毅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 北京 : 科学出
版社 , 2003.
(责任编辑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