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logical Effects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Arabidopsis Seedlings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5期
近年来,随着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载人航天技
术的进步,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生物技术领域的研
究发展迅猛。有关微重力,最早是指空间飞行器在
轨飞行时,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平衡,飞行器舱内
物体处于接近零重力的状态,即微重力状态[1]。对
于微重力下的生物学研究可采用空间搭载和地面模
拟方式进行。地面模拟微重力通常采用回转器,主
要是当样品在回转器上时,生物体处于重力场中,
受到恒定的重力矢量作用。但是,由于回转器的转
动,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方向不断改变,由于重
力方向改变,使生物体来不及感受重力的作用(每
种生物都有一个最低感受时间或响应时间阈值),而
产生类似于微重力环境的现象[2]。通过空间飞行及
收稿日期 :2012-12-21
作者简介 :吴承菲,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E-mail :chengfeiwu511@163.com
通讯作者 :赵琦,女,教授,研究方向 :光合作用机理及航天植物学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E-mail :qinita49@yahoo.cn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吴承菲1  郭双生2  赵琦1  孙建锋1
(1.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2.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 100094)
摘 要 : 对正常条件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生长的拟南芥幼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会产生如下影响 :(1)影响
拟南芥幼苗的生长发育 ;(2)影响拟南芥光合特性 ;(3)影响拟南芥的生理特性 ;(4)影响拟南芥植株的钙离子分布。此外,运
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基因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 模拟微重力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Biological Effects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Arabidopsis Seedlings
Wu Chengfei1 Guo Shuangsheng2 Zhao Qi1 Sun Jianfeng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2. China Astronaut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nd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the growth of Arabidopsis seedling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imulated microgravity can develop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affect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rabidopsis seedlings ;(2) simulated
microgravity influences Arabidopsis, 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3)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ffec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Arabidopsis ;(4)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ffects the calcium distribution of Arabidopsis. In addition, we use gene chip techn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the Arabidopsis gene expression.
Key words:  Simulated microgravity Gene chip Gene expression
回转器研究表明,微重力会影响植物体的生长和发
育,并会引起植物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相关基
因的差异表达也会发生改变。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随着空间搭载机会的增加,空间实验站的不断建立,
地面模拟实验的不断丰富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技
术的创新,空间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拟南芥是野生的双子叶草本植物,喜湿润,不
耐旱,生长周期短。将少量拟南芥 Columbia 种子在
培养间(22℃,空气相对湿度≥ 65%,16 h 光照 /8
h 黑暗)进行扩繁,待成熟饱满后获取种子并密封,
4℃保存。
2013年第5期 59吴承菲等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1.2 方法
1.2.1 拟南芥幼苗培养 将拟南芥 Columbia 种子
灭菌 15 min 后春化 2 d,播种于 1/2MS 培养基上,
22℃,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6 h 光照 /8 h 黑暗,
处理样品放置水平回转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提供)
上,2 r/min ;对照组(CK) 在实验台上培养。培养
8 d 后采收。
1.2.2 幼苗株高、鲜重的测定 从生长第 3 天开始,
测量处理和对照的拟南芥幼苗的株高、根长、下胚
轴长度,直到第 8 天。在第 8 天测定幼苗的鲜重。
1.2.3 叶绿素含量测定 参照 Arnon (1949) 的方法。
待第 8 天采收后,用 80% 丙酮室温、黑暗条件下提
取叶绿素,分别于 646 nm 和 663 nm 处测定吸光度,
根据 Lichtenehaler 和 Wallbum 的修正公式计算叶绿
素 a、b、叶绿素(a+b) 的含量及叶绿素 a/b 的值。
1.2.4 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待第 8 天拟南芥幼苗采
收后,充分研磨,分别测定维生素 C(Vc) 、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
氢酶(CAT) 的含量(南京建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丙二醛(MDA) 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AB)
法、脯氨酸(pro) 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
1.2.5 叶片钙离子分布的检测 钙荧光探针指示剂
法是利用与钙离子结合探针并发出荧光的方法来检
测钙离子的浓度,这种钙离子指示剂有很高的钙离
子亲和能力,能检测出低浓度的钙离子。按照文献[3]
采用 Fluo-3/AM 作为检测细胞钙离子浓度的荧光探
针。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试验材料。(1)
取培养 8 d 的拟南芥根尖置于 100 μL MS 液体培养基
中 ;(2)加入 1 μL 1 mmol/L Fluo-3/AM,混匀 ;(3)
4℃避光处理 2 h,取出后用 MS 洗 2 次 ;(4)室温
下避光放置 2 h ;(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波长
为 488 nm,记录并照相。
1.2.6 拟南芥幼苗 RNA 的吸光值的测定
1.2.6.1 总 RNA 的提取 拟南芥幼苗 RNA 的提取
采用 Trizol 法(Invitrogen 公司提供)。试验步骤:(1)
称取 100 mg 新鲜拟南芥组织加液氮速冻后充分研磨
成干粉,转入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 1 mL Trizol,
混匀,室温下静置 3-5 min ;(2)每 1 mL Trizol 加
200 mL 氯 仿, 盖 紧 管 盖, 剧 烈 振 摇 15 s, 放 置 5
min ;(3)4℃,12 000 r/min 离心 15 min ;(4)RNA
存在于上层水相,将上层水相转移至新离心管,做
好标记;(5)加 500 μL 异丙醇,-20℃沉淀 30 min 以上,
4℃,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 ;(6)弃去上清,加
入 1 mL 75% 乙醇(用 DEPC 水配制),洗涤沉淀物,
4℃,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 ;(7)吸弃乙醇,空气
中干燥 5-10 min ;(8)RNA 略显透明,加入 30-50
μL RNase-free Water,充分溶解。
1.2.6.2 总 RNA 的 定 量 与 RNA 纯 度 检 测 (l) 紫
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RNA 的产量 :测定 RNA 溶液的
OD260,按照 1 个 OD260=40 μg/mL 计算 ;(2)RNA 纯
度检测 :测定样品在 260 nm 和 280 nm 下的吸光值,
OD260/OD280 的比值在 2.0 附近为佳。
2 结果
2.1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对幼苗向性的影响 观察生长 8 d 的拟南芥
幼苗,可以明显看出,正常重力条件下的拟南芥幼
苗茎向上生长,根直立向下生长 ;而模拟微重力条
件下的幼苗生长没有方向性,茎和根都呈现不定向
生长,根呈弯曲状(图 1),说明模拟微重力影响植
物的生长方向。

A1 A2
B1 B2
A1,A2 :SM 条件下拟南芥幼苗 ;B1,B2 :CK 条件下拟南芥幼苗
图 1 SM 条件下(A)和 CK 条件下(B)拟南芥幼苗图
2.1.2 对幼苗株高的影响 分别对幼苗的株高、根
长、下胚轴长度进行了测定,模拟微重力下生长 8 d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5期60
的幼苗株高比对照低,在 3-5 d 时,处理的幼苗的
株高、根长比对照长,而 5 d 之后,处理的株高和
根长都比对照短;而且,下胚轴长度比对照长约 0.804
mm(表 1),说明模拟微重力影响植物的生长。
2.2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2.1 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光合作用中叶绿体
对光能的捕获、传递和转化主要是通过叶绿素 a 和
叶绿素 b 完成的。分别测定了生长 8 d 的处理和对
照的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处理的幼苗的叶绿素 a 和
叶绿素 b 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叶绿素 a/b 的比
值有所下降。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对照与处理
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微重力环境会提高拟
南芥的叶绿素含量,而对光合作用效率无显著影响。
2.2.2 模拟微重力对幼苗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用
试剂盒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维生素 C(Vc)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
氧化氢酶(CAT) 的含量。处理的 Vc 含量减少,而
POD、SOD 和 CAT 含量却高于对照。而且,通过对
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发现,
处理的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表 1 模拟微重力(SM)与正常重力(CK)条件下拟南芥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数据
项目 CK SM n P
株高(mm) 33.486±0.5720 28.123±0.4382 50 <0.05
根长(mm) 25.958±0.5327 18.776±0.3918 50 <0.05
下胚轴长(mm) 7.528±0.0985 8.332±0.1174 50 <0.05
植株鲜重(g) 0.0286±0.0041 0.0380±0.0048 30 <0.05
Vc(mg/g) 0.0379±0.0026 0.0310±0.0026 30 <0.05
POD(U/g FW) 114.9018±3.9320 131.3708±3.7461 30 <0.05
SOD(U/g FW) 4.9472±0.4686 6.3043±0.5479 30 <0.05
CAT(U/g FW) 41.8613±3.7096 60.8082±3.3729 30 <0.05
MDA(μmol/g FW) 10.5275±1.6480 14.5825±0.9836 30 <0.05
pro(μg/g FW) 20.4286±2.0255 24.0816±1.0087 30 <0.05
叶绿素 a(mg/mg FW) 0.6108±0.0423 0.7519±0.0498 30 <0.05
叶绿素 b(mg/mg FW) 0.2328±0.0441 0.2741±0.0270 30 <0.05
2.3 模拟微重力影响幼苗叶片的钙离子分布
Fluo-3 荧光染料与游离钙离子结合可发出绿色
荧光,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处理的拟
南芥叶片细胞壁的绿色荧光十分明显,如图 2 所示。
A:↓ᑨ䟽࣋ᶑԦлᤏই㣕ਦ㚹㓶㜎ⲴⲴ㦗ݹമ
A B
B:⁑ᤏᗞ䟽࣋ᶑԦлᤏই㣕ਦ㚹㓶㜎Ⲵ㦗ݹമ
图 2 正常重力条件下(A)与模拟微重力条件下(B)拟南芥叶肉细胞钙离子分布
2.4 模拟微重力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生物体在重力改变的情况下,生长代谢、遗传
发育、生理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变化都是由基因调控
的。本实验室在 R 平台上用 ANOVA 的方法挑选出
模拟微重力处理 6 d 的差异基因和模拟微重力处理
1 d 的差异基因。基因芯片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
2013年第5期 61吴承菲等 :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处理 6 d 后的拟南芥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450 个,上
调表达 201 个,下调表达 249 个,上调倍数最大为
4.25,下调倍数最小为 0.37 ;在模拟微重力处理 1 d
后拟南芥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365 个,上调表达 136 个,
下调表达 229 个,上调倍数最大为 2.19,下调倍数
最小为 0.43。
3 讨论
室外培养的拟南芥种子一般春季萌发,到夏季
即种子成熟,因此,生殖生长延缓,生活周期过长,
不利于加快实验进程。而室内培养是将种子播撒于
营养土、蛭石、素沙按体积比 1∶1∶1 均匀混合的
培养介质中,该方法使用的培养介质既有拟南芥苗
期根系生长所需的透水和透气性,又能为拟南芥后
期生长提供养分,且水、肥和气均供应均衡一致,
且室内培养的成活率较高,生长健壮,生长发育进
程快且整齐,因此能最好的发挥拟南芥个体小和生
育期短的优势,降低生物实验系统误差。
许多文献提出,微重力环境对于正常生长的植
物来说是一个逆境条件,改变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
会影响植物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及应激反应
等[5,6]。植物在正常的重力下,根向下生长,茎向
上生长。在微重力环境下,根的生长方向依种胚所
处的方位而定。地上部生长取决于光源的位置,在
微重力场中向光性弯曲更加明显,因此,茎和根都
呈现不定向生长,根呈弯曲状。目前,已有多项研
究表明模拟微重力会影响植物的细胞形态和植物细
胞的亚显微结构[7]。有人报道,太空飞行的豌豆幼
苗根细胞变长,表面积变大,而细胞核变小。有研
究者[8]采用马铃薯、香石竹、草莓及人参果的试管
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正常重力环境中和模
拟微重力环境中,待生长 8 d 后,对 4 种植物的电
镜切片观察发现,模拟微重力对植物细胞亚显微结
构产生了影响 :细胞壁收缩呈不规则多角形,细胞
之间联结松散,而且叶绿体片层结构明显弯曲、疏
松和膨化,并且变得模糊。线粒体表面的膜粗糙、
嵴不明显、结构松散。Popova 等[9]观察了飞行 10.5
d 和 18 d 的小球藻细胞发现细胞分裂受到干扰,类
囊体腔膨胀,叶绿体出现电子半透明区。同时,类
囊体相对体积减小。黄伟等[8]观察玉米在微重力下
会导致细胞出现畸形核,这可能与细胞骨架遭到破
坏有关。POD、SOD 和 CAT 是植物体内活性氧清除
系统中的 3 种重要保护酶,它们能够有效阻止活性
氧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因此,POD、SOD 和 CAT 活
性的升高反映出植物在逆境下,能通过自身防御机
制对有害物质做出保护性应激反应[10-12]。我们的试
验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处理后 3 种抗氧化酶活性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拟南芥幼苗对微重力刺
激作出了保护性应激反应。而 Vc 是植物体内抗氧化
的成分,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会导致 Vc 的含量发生变
化,Vc 的抗氧化功能同样可以防止活性氧对植物组
织的破坏。在防御应激过程中,植物体消耗了大量
的 Vc,因此,Vc 含量的下降同样也说明拟南芥幼
苗对微重力刺激作出了保护性应激反应。MDA 是膜
脂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之一,具有细胞毒性,能引起
细胞膜功能紊乱[13]。模拟微重力处理后,拟南芥体
内活性氧含量增加,导致 MDA 的升高,说明模拟微
重力类似于逆境刺激。因此,造成 MDA 升高。钙离
子是真核生物中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钙
离子参与植物应激、抗逆、抗病等一系列刺激反应
的调节[14,15]。有人研究了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草
莓和香石竹的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
率发现,微重力对叶绿体的正常光合功能没有显著
影响。此外,有研究者发现,重力改变时,拟南芥
的钙离子分布和浓度也发生改变,进而引起一系列
的生物效应[15]。徐伟等[16]对微重力条件下芦笋根
尖钙离子的分布的研究发现,微重力条件下根尖细
胞钙离子浓度比对照的钙离子浓度低。本试验结果
显示,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叶片的钙离子浓
度比对照的钙离子浓度高,说明模拟微重力影响钙
离子的分布。这些结果表明钙离子在植物的微重力
效应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根和叶片在模
拟微重力条件下的钙离子分布状况有所不同,很可
能是由于重力方向发生改变,钙离子在植物组织细
胞中进行移动,如果集中移动到根部,叶片中就减
少了钙离子,如果集中移动到根部,叶片就减少了
钙离子。结果显示,模拟微重力,促使钙离子移动
到了叶片细胞中,徐伟等仅对玉米根尖钙离子分布
进行了观察,未对叶片钙离子分布进行检测,所以,
本试验的结果和前人并不矛盾。Mari 等[17]以水蕨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5期62
属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孢子进行了不同时间(包括 1、
8 和 20 h)的模拟微重力处理,提取 RNA 并进行实
时定量 RT-PCR,然后比较分析芯片结果,通过基因
表达分析发现,1 h 处理的孢子的 2 110 个基因中有
3.46% 基因位点发生改变,其中 37 个基因明显上调,
25 个基因下调表达 ;8 h 处理的孢子的 2 486 个基因
中有 5.91% 发生改变,其中 70 个明显上调表达,42
个下调表达 ;经 20 h 处理的孢子的 2 797 个基因中
有 5.20% 发生改变,其中有 53 个上调表达,48 个
下调表达[18]。对人肾细胞进行空间搭载后发现,有
1 632 个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改变[19]。Barjaktarović
等[20]对 7 g 处理 1 h 的拟南芥愈伤组织进行了基因
芯片分析发现,200 多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他们
还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发现,超重 1 h 处理的愈
伤组织中有 28 个蛋白发生了明显改变。
4 结论
本研究有关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或许可以说明,
上述这些生理指标差异,很可能与模拟微重力处理
的差异表达有关,处理 6 d 上调表达 201 个,下调表
达 249 个 ;处理 1 d 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调表达 136
个,下调表达 229 个,或许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是
由微重力处理引起的,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参 考 文 献
[1] 王浩 , 牛颜冰 . 航天育种机理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9(2):120-121.
[2] Albrecht-Buehler G. The simulation of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on the
ground[J]. ASGSB Bulletin, 1992, 5(2):3-10.
[3] Sobol M, Kordyum E. Distribution of calcium ions in cells of the root
distal elongation zone under clinorotation[J]. Microgravity Sci
Technol, 2009, 21(1-2):179-185.
[4] Zhao Q, Li J, Liu M. Effects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characteris-
tics of photosynthesis in plant seedling[J]. Space Medicine & Me-
dical Engineering, 2002, 15(2):79-83.
[5] 郑景生 . 微重力下的植物生物学效应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5(5) :671-675.
[6] 费翅鲲 , 胡向阳 , 崔大勇 , 等 . 模拟微重力的植物生物学效
应[J]. 自然科学进展 , 2002, 12(2) :135-139.
[7] 刘敏 , 王亚林 , 薛淮 , 等 .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植物细胞亚显微结
构的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 1999, 12(5):360-363.
[8] 黄伟 , 黄晓兵 , 郭梅 , 等 . 模拟微重力对玉米根尖细胞核的影
响[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23(4):57-59.
[9] Hilaire E, Guikema JA, Brown J, Gravit CS. Clinorotation affects
soybean seedling morphology[J]. Physiology, 1995, 2 :149-150.
[10] Kochba J, Lvee S. Differences is peroxidase activity and isoenzymes
in embryogenic and non-embryogenic shamouti orange ovular callus
lines[J]. Plant Cell Physiology, 1977, 18 :463-467.
[11] Cai WM. Isozyme analysis of SOD of several plants species in simu-
late microgravity condition[J].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2000, 26 :137-142.
[12] Hepler PK, Wayne RO. Calcium and plant development[J]. Annu
Rev Plant Physiol, 1985, 36 :397-439.
[13] Zhao HC, Zhu T, Wu J, Xi BS. Effect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aged pea seed vigour and relate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3, 27 :311-314.
[14] Gilroy S, Jones RL. Gibberellic acid and abscisic acid coordinately
regulate cytoplasmic calcium and secretory activity in barley aleu-
rone protoplast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2, 89(8):
3591-3995.
[15] Hilaire E, Paulsen AO, Brown CS, et al. Microgravity and
clinorotation cause redistribution of free calcium in sweet clover
columella cells[J]. Plant Cell Physiol, 1995, 36 :831-837.
[16] 徐继 , 赵琦 . 微重力对石刁柏根尖组织和细胞中钙水平及分布
的影响[J]. 生物物理学报 , 1999, 15(2):381-386.
[17] Salmi ML, Roux SJ.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induced by space
flight in single-cells of the fern Ceratopteris richardii[J]. Planta,
2008, 229 :151-159.
[18] Centis-Aubay S, Gasset G, Mazars C, et al. Changes in gravitational
forces induce modifications of gene expression in A. thaliana
seedlings[J]. Planta, 2003, 218 :179-185.
[19] Commission on Physical Sciences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microgravity research opportunities for the 1990s[R]. Conmittee
on Microgravity Research Space Studies Board, 1999 :62-75.
[20] Barjaktarović Ž, Babbick M, Nordheim A, et al. Alterations in
protein express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cell cultures during
hyper- and simulated micro-gravity[J]. Microgravity Sci Technol,
2009, 21 :191-196.
(责任编辑 狄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