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icacy of the medicinal and food chrysanthemum

菊花的药食同源功效



全 文 :第27卷 第8期
2015年8月
Vol. 27, No. 8
Aug., 2015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4-0374(2015)08-1083-08
DOI: 10.13376/j.cbls/2015149
收稿日期:2015-01-19
基金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计划项目(YLHH201100105,YLHH201200105,YLHH201300106,YLHH201400106)
*通信作者:E-mail: silandai@sina.com
菊花的药食同源功效
戴思兰*,温小蕙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 要:菊花 (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著名花卉,多作为观赏植物
被人们所熟知。然而菊花除了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菊花也是一
种药食同源植物。依据用途可将菊花分为观赏菊和实用菊。实用菊依据应用方式又可划分为药用菊、食用
菊和茶用菊三类。介绍了实用菊发展的历史,主要对实用菊的种质资源及其药食同源功效进行综述,旨在
引起人们对菊花药食同源功效的关注,弘扬中华菊文化,提高菊花的应用价值,进而推动实用菊花种质资
源的收集、保存和育种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菊花;药食同源;实用菊;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R247;R284.1  文献标志码:A
Efficacy of the medicinal and food chrysanthemum
DAI Si-Lan*, WEN Xiao-Hui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Ornamental Plants Germplasm Innovation & Molecular Breeding, Beijing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loriculture,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Chrysanthem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namentals 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However,
chrysanthemum cultivars not only have the extremely high ornamental value, but also have the effects of medicine
while is an edible plant. Thus, chrysanthemum is a precious medicinal and food plant. Chrysanthemum plants i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ornamental and practical ones. Practical (or edible) chrysanthemu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medicinal chrysanthemum, food chrysanthemum, and chrysanthemum tea. After giving a brief review of
the chrysanthemum history in China, the authors mainly discuss the practical chrysanthemum germplasm resource
戴思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博士生导师。
从教 30余年,主持编写了国家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
教材《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目前主要从事花卉遗传和育种
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观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花卉生物技术、花卉栽培
与应用技术、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系统进化、花卉文化与历史。2010年,由戴
思兰教授领导的菊花育种团队被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命名为北京市花卉育种研发创
新团队。2013年,关于“菊花品种及其近缘种间亲缘关系的遗传分析”获得教
育部科学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年,作为组织者之一成功地组织
了“2013国际菊花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专著《中国菊花全书》。
生命科学 第27卷1084
菊 花 (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 是
中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著名花卉,多作为观赏植
物被人们所熟知。然而,菊花除了极高的观赏价值
外,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著名的药食同源性
植物。多数菊花品种具有抗菌消炎、清热明目的作
用。根据用途可将其分为观赏性菊花和实用性菊花
(简称实用菊,下同 )。2010版《中国药典 -I部》(简
称药典,下同 )将菊花收录为药食同源植物。这里
所说的菊花为实用菊,其包括药用菊、茶用菊和食
用菊三种。典型的药用菊具有清热明目、抗菌消炎、
降血压、抗肿瘤等作用,对头痛眼花、风热感冒、
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茶用菊,是指经窨
制后既可与茶叶混用,也可单独饮用的菊花品种,
具有清香、甘甜的口感。食用菊又称为真菊,可用
来做汤、炒食或作为食物配料,常被归类为蔬菜。
将菊花做成药膳食用,具有平肝明目、清风散热、
抗肿瘤、降血压的药食同源功效。实用菊作为一种
药食同源植物,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有良好
的医疗保健效果。目前对菊花药食同源功效的研究
并不多,实用菊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尚未全面展开,
对其有效成分及其药理药效也缺乏系统研究,育种
工作更是处于初步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实用菊的
历史,并对实用菊种质资源及其药食同源功效进行
了初步的介绍和总结。旨在引起人们对菊花药食同
源功效的关注,弘扬中华菊文化,提高菊花的应用
价值,进而推动实用菊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育
种工作的开展。
1 实用菊发展历史
菊花在中国作为药材和食材至少已经有两千多
年历史。菊花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约为 4 000年前。
在《夏小正》九月中称“荣鞠树麦。鞠,草也。鞠
荣而树麦,时之急也”。成书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
475~221年 )的《礼记》中《月令篇 · 季秋之月》
有“鸿雁来宾……鞠有黄华……”的描述。从《夏
小正》到《礼记 · 月令》,均将菊花的开花习性作
为农业生产时令的标志。自战国时代起菊花一直作
为药用和食用植物被人们认识,直至魏晋南北朝时
期才作为观赏植物在园林里广泛栽培。
1.1 菊花入药的历史
菊花开始作为药用植物是在春秋时代。《周
礼 ·秋官 ·司寇 ·第五》:“蝈氏掌去蘸咀,焚牡药,
以灰洒之则死。”《尔雅 · 释草》云:“藕,治蔷。”
秦汉之际的典籍《神农本草经》对菊花轻身延年的
功效极为赞赏,“鞠华,味苦平,主风头炫肿痛,
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服之利血气,
轻身,耐老延年”。较为明确阐述菊花具体药效的
是南朝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菊 )主治腰痛
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到:“菊春生夏茂,
秋华冬实。倍受四气,饱经风霜,叶枯不落,花稿
不零。”对菊花药用功效的记载较为清晰:“治头目
风热,风旋倒,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
利血脉,并无所忌。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
可食。养目血,去翁膜,主肝气不足。” 后世医学典
籍关于菊花的记载更为详尽。明代朱橇《普济方》
卷七十九有一药方名为“甘菊散”,具有“治头风
目眩痛”之功效。其配方云:“甘菊花三分,获荃
一分,犀牛角屑三分,防风一两,升麻三分,石膏
一两,白芷半两,芍莹半两,牡荆子一两,葛根一两,
枳殼半两。”当代菊花是一味重要的中药,不同品种
功效不同。疏风清热多用黄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
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成分配伍,制成多种中成药 [1-3]。
1.2 茶菊的演变
食菊花能延年益寿的记载当属河南省南阳市西
峡县丹水镇菊花山及其菊潭 (隋代称菊潭县,清代
以前西峡县属内乡县 )。据东汉末年应劭 (公元
153~196年 )著《风俗通》载:“其山有大菊谷,水
从山下流,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谷中三十余家,
不复穿井,皆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
下寿七八十,犹以为夭。”北魏郦道元 ( 公元
470~527年 )《水经注》云:“菊水出西北石涧山芳
菊溪,亦言出析谷,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
为甘美。”这些均表明,菊花主要是以其药用和食
用价值被古人所认知的。饮菊花茶的记载始见于唐
代。唐代最著名的诗僧、茶僧皎然《九日与陆处士
and its medicine food homology efficacy. The authors hope to attract attention to the medicinal and food
chrysanthemum and also hope to push forward the coll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chrysanthemum germplasms so as
to launch breeding project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chrysanthemum; medicine food homology; practical chrysanthemum; germplasm resources
戴思兰,等:菊花的药食同源功效第8期 1085
羽饮茶》诗曰:“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
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宋代饮菊花茶已经相当普
遍了,从文献记载来看,宋代菊花茶是用菊苗的鲜
嫩枝叶做茶。史铸《百菊菊谱》中诗云:“南阳佳
种传来久,济用须知味若怡。苗可代茶香自别,花
堪入药效尤奇。”菊花茶也有煮成的,南宋陆游《冬
夜与溥俺主说川食戏作》诗云:“何时一饱与子同,
更煎土茗浮甘菊。”
当代的菊花茶是以菊花花朵加工而成的饮品,
如杭白菊、黄山贡菊等。饮用菊花茶可以清暑生津、
祛风、润喉、养目解酒,适用于头昏脑涨、目赤肿痛、
肝火旺盛以及高血压人群。普通的菊花茶,直接将
晒干的菊花用开水冲泡即可。改良型菊花茶多将干
菊花与其他中药或果蔬一同冲泡,使其清风、散热、
降血压的功效更加明显,常见的有菊花枸杞茶、菊
花槐花茶、菊花玫瑰茶等。此外,还有众多以菊花
为原料制成的菊花类复合饮品,其中既有菊花的香
气馥郁,又有其他水果的酸甜可口,还含有丰富的
维生素,深受大众喜爱。
1.3 菊花食品的发展
食菊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
辞 · 离骚》中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秋菊之落英兮。”汉代菊花被用来做酒以馈赠亲朋
好友。西汉时期,记载长安城佚事传闻的《西京杂记》
中曾有这样的表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
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
花酒”,“在宫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
花酒,令人长寿”。元代王挥《茹野菊赋》序云 :“丙
寅春三月,予以司明告病,避忌食物,无可供嚼啮者,
家人辈采菊芽为蔬,考之图经,味甘平,疗风热,
于头目极顺适也。”菊花药膳历史也很悠久。《内经》
中的“半夏粳米汤”、《金匮》中的“当归羊汤”、《食
医心境》中的“豆豉酱猪心”、《本草纲目》中的“杜
仲腰花”等均为药膳。《遵生八笺》中介绍道:“菊
花粥,用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
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慈山粥谱》说:“菊
花粥养肝血、悦颜色。久服美容艳体抗老防衰。”
普通人食菊或为饱腹,或为治病,或为长生。然而,
从北宋开始文人则多以食菊为高雅之举,多有彰显
品格高尚之意,这种意味源于东晋陶渊明对菊花的
赞赏。
近现代菊花食品类型多样,不胜枚举。菊花是
当今人们餐桌上必备的佳馔之一,鲜食、干食、生食、
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最常见的菊
花类饮品就是菊花茶。菊花酒被称为长寿酒,味道
甘甜爽口,具有滋补气血、健身养颜、明目养肝、
延缓衰老等功效,可谓保健佳品。随着菊花加工工
艺的发展,还出现了菊花啤酒。以菊花为食材制作
的糕点也是花样翻新,当代菊花药膳更是类型多样。
2 实用菊种质资源
2.1 药菊
传统的四大药菊包括杭菊 (杭白菊和杭黄菊 )、
贡菊、亳菊和滁菊。前人通过考证提出药用菊主要
有两类。一类发源于浙江,原产于余杭的白茶菊,
逐渐北移至桐乡,形成现在的杭白菊。原产于德清
的德菊被引入安徽歙县形成贡菊。这一类药用菊亦
被称为茶菊。另一类药用菊发源于河南,原产于焦
作的怀菊,逐渐南移至安徽亳州,形成亳菊,亳菊
被引入山东嘉祥形成济菊。安徽滁菊形态与其他药
用菊有较大差异,其具体来源尚不明确,可能为独
立品种 [4]。王德群等 [5-6]通过实地调查等综合调查
方法认为,贡菊与杭菊有亲缘关系,亳菊、怀菊、
济菊及祁菊有亲缘关系,滁菊是独立的类型。这与
前人的考证相一致。目前我国药用菊主要有 2个产
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
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
均以药用为主。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中,
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
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
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
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
和滁菊品质最优。
除了栽培药菊外,野菊也可作为药材。野菊 (C.
Indicum L.)为菊科菊属植物,分布广泛,是栽培菊
花近缘物种之一,在菊花起源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7],但在药用野菊时应注意与栽培菊花区别
使用。野菊的性味苦、辛,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
目前作为感冒类中成药的原料。
2.2 茶菊
可以茶用的菊花主要有浙江杭菊、河南怀菊、
安徽滁菊和亳菊,市场上出售的茶菊以黄山贡菊和
杭白菊为主。黄山贡菊被誉为“菊中之冠”,位列
全国四大名菊之首。杭白菊主要品种有湖菊、小白
菊和大白菊 3种。小白菊在抗逆性、适应性以及加
工后品质、色泽、芳香等方面均优于湖菊、大白菊。
其中大白菊的品质最差,常混入湖菊中收购。
茶用菊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四季
生命科学 第27卷1086
分明、无严冬、无酷暑的地区,主要生产于浙江、
安徽一带。近年来,北京也培育了许多茶用菊品种。
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与浙江、安徽相比更加适合茶
用菊花的生长,如昼夜温差大、花期降雨少、日照
时间长、光照充足等。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院士选
育出“乳荷”、“银杯”、“玉人面”、“玉龙”、“白龙”5
个茶用菊花品种,其中“玉人面”、“玉龙”、“乳荷”
已经在京郊推广 [8]。
2.3 食用菊
国内传统食用菊品种主要有“蜡黄”、“细黄”、
“细迟白”、“早白”、“早黄”、“蟹爪”、“白莲羹”、“梨
香菊”、“黄莲羹”、“紫凤牡丹”、“广州大红”等 [9]。
国外以日本的数精德园和氏家农园栽种的食用菊最
为著名 [10],其中主要品种为“寿”、“岩风”、“越天
乐”、“精兴久映”等。这些食用菊虽无特别靓丽婀娜,
却具有特殊香味,口感香甜,略带甘苦,主要作为
酒宴汤类、火锅的名贵配料,畅销于港澳地区。其
他食用菊品种,如北京农学院张丽红等综合中国传
统食用菊品种和日本食用菊品种的优点,选育了
“北农白菊”、“北农黄菊 1号”、“北农黄菊 2号”、“北
农黄菊 3号”、“北京紫菊 1号”等,这些品种大多
品质优,口感香甜,抗性强,易催花,适宜规模化
生产。北京市农科院生物中心选育了食用菊品种“白
玉 1号”、“粉玳 1号”、“金黄 1号”, 其中“白玉 1号”
为国内第一个审定的食用菊品种。上述食用菊品种
构成了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主要食用菊品种 [9-11]。菊
花脑 (C. nankingense H.M.)则为江苏南京地区老百
姓喜爱的菜蔬和夏季防暑清火的佳品,通常用于做
汤或者炒食,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效。菊花脑在分类
学上被认为与野菊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一度被认为
是野菊的变种之一,也有证据支持其独立成种 [12]。
目前大多聚类分析结果支持菊花脑独立成种 [2,13]。
大菊品种因其花瓣数多、产量高,可以作为蔬
菜类食用菊加以开发。戴思兰等在对菊花品种资源
调查的基础上,以 12个观赏大菊品种及 1个食用
菊品种为试材,对舌状小花的营养成分及口感进行
测定,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以及加权 Topsis方法,
选出了 5个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观赏菊品种,丰富
了食用菊品种群 (未发表 ),为开发赏食两用菊花
开辟了新路。
目前全国各地栽培的实用菊品种多样,有效成
分和实际用途不尽相同 (表 1),对各种栽培条件下其
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及其道地性还缺乏系统研究。
3 实用菊的药理药效
药典中关于菊花的记载如下:菊花的干燥头状
花序,性凉,味甘、苦,具有平肝、明目、散风、
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目赤肿
表1 主要实用菊品种、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用途一览表
品种类型 常见栽培品种 产地及分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主要用途
亳菊 小亳菊、大亳菊、
特种亳菊
安徽亳州 挥发油、铁等微量元素 抗病毒、镇痛、降血脂 药用为主,兼顾
茶用
怀菊 怀小白菊花、怀大
白菊、怀小黄菊
河南武陟县 总黄酮、铁等微量元素 镇痛、降血压、增强毛细
血管抵抗力
四大怀药之一,
药用为主
滁菊 滁菊 安徽全椒县 挥发油、硒含量高 抗炎、抗病毒、明目 药用为主,兼顾
茶用
贡菊 早贡菊、晚贡菊、
黄药菊
安徽歙县 木樨草苷、锰、锶 镇痛、清热解毒、降血压 茶用为主,兼顾
药用
杭菊 洋菊、白菊、小汤
黄、黄菊、红心
菊、长瓣菊
浙江桐乡市 总黄酮、铜、锌、钴 抗炎、镇痛 杭黄菊多药用,
白杭菊多茶用
济菊(又
称嘉菊)
济菊 山东嘉祥县 总黄酮、挥发油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药用为主
祁菊 祁菊 河北安国 总黄酮、木樨草苷 抑菌消毒、利血脉、驱火 药用为主
菊花脑 江苏南京、
湖南、贵州
蛋白质、纤维素、黄酮
类、挥发油
清热解毒、降血压 食用为主
野菊 分布广泛,
全国各地
绿原酸、挥发油 抗菌、抗病毒、抗氧化 药用为主
戴思兰,等:菊花的药食同源功效第8期 1087
痛、头痛眩晕、疔疮、心胸烦热、肿毒等病症。实
验研究证明 [2-3],菊花中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
氨基酸、微量元素、黄酮类、菊甙、腺嘌呤、绿原酸、
挥发油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消毒、镇痛等医学
功效,且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胆固醇代谢
具有一定的作用 [14-15]。食用菊花中含有人体必需的
7种微量元素 (铜、铁、锌、钴、锰、锶、硒等 ),
各种菊花中锰、锌、硒的含量均较高。其中黄菊的钴、
铜、锌含量较高,贡菊的锰、锶含量较高,怀菊和
亳菊的铁含量较高,滁菊的硒含量很高。此外菊花
中还含有 17种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天门冬
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药理学研究显示,菊花具
有抗炎、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氧化、保护心血管、
抗癌、抗突变体等广泛的功效 [16]。
3.1 抗菌消毒、抑病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菊花中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化合物
主要是挥发油及一些微量元素。通过纸片法和微量
液基稀释法对自然风干和加工的菊花中的挥发油成
分进行抗微生物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加工菊花
中的挥发油含有更高的樟脑以及更好的抑菌活性,
说明樟脑是菊花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17]。从菊
花中分离的芹菜素 -7-O-β-D-(4″-咖啡酰基 ) -葡萄
糖苷对感染 HIV-IⅢ B病毒的MT-4 细胞显示抗 HIV
病毒活性 [18]。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 (HSV-1)、脊髓
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9]。另有研究发现,菊花中的微量元素对抗炎作用
也有影响。亳菊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添加微量元素
后,亳菊的抗炎作用明显提高,表明微量元素对提
高菊花的抗炎作用影响很大 [20]。
3.2 抗衰老、抗氧化及抗肿瘤作用
菊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因而具有抗氧
化衰老的作用。Kim和 Lee[21]从菊花中分离得到两
个新化合物 3,5-二咖啡酰基 -epi-奎宁酸 (3,5-epi-
DCQA) 和 1,3- 二咖啡酰基 -epi- 奎宁酸 (1,3-epi-
DCQA),发现它们具有强大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
基的活性,在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系统中表现出比
槲皮素更强的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22]。菊花挥发
油中的 β-榄香烯已经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 [23]。
菊花中其他抗肿瘤成分包括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小
白菊内酯,它们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恶性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
的敏感性,以及抗氧化、抗诱变、增强免疫等功能 [24]。
3.3 降血压和血脂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杭白菊制剂对心绞痛病症减轻
的总有效率达 83.0%,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
异常,减轻慢性冠脉供血不足 [25]。菊花能显著扩张
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
受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杭白菊黄酮类化合物对心
脑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和
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加冠脉流量,缓解由乌头碱和
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还能拮抗 Ca2+ 的内流,从而
改善心肌细胞的收缩力,而且具有明显的舒张血管
和降血脂作用 [26]。菊花提取物对大鼠肝细胞色素
P450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一定亚族选择,研究也
证实杭白菊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离体大鼠心脏的冠
脉流量,显著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离体大鼠心肌
收缩功能,对冠脉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功效较大。
4 实用菊产业发展
4.1 栽培技术
自唐宋时期菊花栽培已十分普遍,不仅菊花的
品种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菊花的栽培技术也有了极
大的提高,但大多数古籍著作描述的栽培菊花为观
赏菊,缺少对实用菊栽培技术的记载。近代和现代
对实用菊栽培技术研究也很少,这也导致许多实用
菊品种资源流失严重,如川菊在四川中江已无种植。
此外,防治病虫害技术也十分落后,导致许多实用
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正常销售。戴思兰等研
究了农药浓度、喷药次数和停药至采收间隔时间等
因素对不同品种食用菊农药残余度的影响。实验结
果表明,同一品种对不同类型农药的富集能力不同;
且对同种农药,不同菊花品种的富集能力也各不相
同。在该实验中筛选出了对敌敌畏农药富集量低的
可食用观赏大菊“白鹭横江”和“风清月白”,以
及对高效氯氰菊酯富集量低的品种“高原之云”和
“童发娇容”(相关数据未发表 )。但对于食用大菊
的农药富集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外界
条件 (如温度、湿度、昼夜时长等 )对农药残留情
况的影响以及多种农药混合施放的效果犹未可知。
生产无农药污染食用菊的技术规范仍有待补充和完
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提高实用菊栽培技术,
提出一系列针对实用菊的栽培技术规范,严格控制
生产过程中农药的施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无污染实用菊。
4.2 品种培育
菊花是天然异花授粉植物,利用人工有性杂交
技术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个体中,通过
逐代杂交选择,可以培育出性状优良稳定的菊花新
生命科学 第27卷1088
品种 [27]。对实用菊杂交后代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
定发现,杂交 F1代挥发油类含量介于亲本之间,
总黄酮含量高于双亲。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亲本
可获得主要成分含量均高于亲本的优良后代 [28]。目
前人们利用神农香菊 (C. indicum var. aromaticum)和黄
山贡菊杂交培育出菊花新品种“金菊花”(C. indicum
Des Monl var. aromaticum “Jinju” O. H. Liu et. S. F.
Zhang.)。相比亲本而言,其具有花色金黄、清香浓郁、
口感好、味甘甜等优点,并且解决了神农香菊适种
范围小的问题。目前“金菊花”已在湖北地区有大
面积的种植,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菊花资源 [29]。
利用菊花自交不亲和特点,对从天然杂交的实
生苗群体中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获得优异单
株,再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也可以获得新品种。
北京地区培育的茶用菊新品种“玉龙”、“玉面人”
就是通过远缘杂交与实生选种相结合的手段从 31
个地被菊新品种中选择出来的 [8]。
将现有品种引种到其他地域栽培是简便快捷地
实现栽培植物良种化的有效手段。贡菊的主要原产
地为安徽歙县。浙江淳安县与歙县紧紧相邻,地理
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都极为相似。1997年,
浙江淳安县将安徽歙县的贡菊引入种植,并试种成
功 [30]。蒋细望等 [31]对引种到武汉地区的杭白菊、
黄山贡菊、亳菊和滁菊的露地种植情况进行数据分
析,得出武汉地区最适宜种植的茶用菊花品种是杭
白菊,其次是黄山贡菊。
此外,芽变选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也
是菊花育种快捷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较少应用于
实用菊的育种工作。国内外菊花研究者主要对菊花
观赏性状的改良展开了大量工作,为实用菊的育种
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借鉴
菊花育种成功的实例,应用到实用菊的育种工作中。
迄今尚未见对实用菊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和代
谢机制的研究报道,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为提高实用菊品质的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4.3 产品加工
实用菊的采收标准为:花朵大部分开放,部分
花瓣边缘已呈紫色,花瓣直平,花心散开 60%~
70%。根据开花迟早和标准要求,分批采摘。通常
的采收日期为霜降至立冬期间,进行分批采收。分
批采收时,前期采收早些,有利于促进下部花蕾的
生长发育;后期采收晚些,有利于干重和品质的提
高。菊花要随采随加工干制,切忌将采下的鲜菊花
堆沤,应及时干燥,最好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
最好当天采摘当天加工,时间延长则品质下降。目
前菊花干制最为常用的 4种方法分别为:直晒法、
蒸晒法、熏晒法和烘烤法。其中烘烤法干得快、着
色好、损耗少、质量高,最为常用。
4.4 有效成分提取
对菊花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多集中在氨基酸、黄
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等物质,以用于制药和食品
添加剂的生产。其中氨基酸的主要提取法有回流提
取法、超声提取法和酸水浴提取法,在工业生产中
多采用酸水溶剂超声提取法 [32]。药用菊中的黄酮类
物质较多,不同栽培类型的品种中含量存在差异,
因此采取高效的萃取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常采
用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 60 ℃水温恒温萃取,
其中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 [33]。《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2010版本 )以绿原酸含量作为菊花药
材的质量标准,现有研究证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
病毒、清除自由基、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
性 [34]。现代工艺中,绿原酸的萃取常采用水浴提取
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等。菊花挥发油的化
学成分基本为单萜烯、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35]。目
前菊花中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吸收法、压榨法,及近年来发展起来
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方法。超临界提取法是用二
氧化碳作为提取溶剂,此法优点是二氧化碳很容易
被除去,无需考虑溶剂残留,但提取成本较高 [36]。
5 食用菊开发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健产品的开发,菊花的
药食同源功效也逐渐受到了研发者的关注。但是如
何充分利用菊花药食兼用的特性使其产业化,还存
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实用菊品种缺乏、品质参差
不齐、加工工艺不成熟、产业化水平低等,这些问
题尚需开展大量研究予以解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
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5.1 实用菊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
我国是菊花的起源地,拥有丰富的菊花品种资
源,因此,展开实用菊品种资源的调查与收集,将
出现的原种、变种及时保存下来,是十分必要的工
作。了解实用菊花各类型间的遗传关系,为合理利
用保护实用菊种质资源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
据,对菊花 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也具有极为重要
戴思兰,等:菊花的药食同源功效第8期 1089
的意义。
5.2 实用菊有效成分的提取及鉴定
目前对于实用菊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的
研究还很初步,菊花体内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尚待
开发,对其微量元素成分及含量的测定尚未开展,
各种多糖及芳香物质的提取和鉴定对于改善可食用
菊花的口感、气味和品质以及提高其药用价值均十
分重要。
5.3 实用菊药食兼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关于菊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虽已展开,但仍有待
深入研究。研究时应着重注意实用菊在抗菌消毒、
抗氧化、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抗肿瘤、降血压、
降血脂等方面的功效,展开其药理作用安全性的临
床试验,为今后充分利用实用菊资源和开发新的保
健品或药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5.4 实用菊的栽培和育种研究
目前在实用菊栽培中还无法实现完全的有机生
产,如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无疑是实用菊栽培
中最为紧迫的问题。培育抗病、抗虫、速生和抗逆
性强的新品种是今后实用菊育种的重要方向。
5.5 实用菊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目前的实用菊生产多数使用传统加工工艺,在
有些地区还停留在农户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处理上。
对于如何防范加工过程中威胁健康的隐患、有效成
分的保存和保护以及产品包装和保质的相关技术鲜
有研究报道。如何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实现安全、高
效和环保生产是今后实用菊产业化生产中需要考虑
的紧迫问题。
总之,加强实用菊资源保育,提高实用菊的栽
培技术,加强对实用菊有效成分的检测和检验,完
善产品加工工艺,增加有效成分提取效率,实现实
用菊安全、环保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生产,这些
均是菊花药食同源性研究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菊
花的药食同源功效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相信
随着对菊花药食同源功效的不断研究和合理开发,
定能充分发挥中国菊花的巨大魅力,让这朵神奇的
东方之花在世界园艺舞台上重现光彩。
[参 考 文 献]
[1] 张荣东. 中国古代菊花文化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
学, 2008
[2] 徐慧颖, 丁义峰, 张国贞, 等. 不同菊花品种花瓣的食用
价值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3): 530-2
[3] 苏爱国. 菊花食用价值研究.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3, (1):
4-5
[4] 邵清松, 郭巧生, 张志远. 药用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
性的ISSR分析. 中草药, 2009, (12): 1971-5
[5] 王德群, 梁益敏. 中国药用菊花的品种演变. 中国中药
杂志, 1991, 24(10): 584-7
[6] 王德群, 刘守金. 中国菊花药用类群研究. 安徽中医学
院学报, 2001, 20(1): 45-8
[7] 陈发棣, 陈佩度, 房伟民, 等. 栽培小菊与野生菊间杂交
一代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园艺学报, 1998, 25(3):
308-9
[8] 靳璟. 早花茶用地被菊新品种的选育[D]. 北京: 北京林
业大学, 2007
[9] 唐焕伟, 张兴, 曲彦婷, 等. 食用菊的引种繁育及栽培技
术. 北方园艺, 2008, (5): 164-6
[10] 李煜坤, 谭雪, 郑丽. 中国食用菊花研究应用现状. 农学
学报, 2013, 3(2): 54-6
[11] 张丽红. 食用菊花脚芽繁殖技术. 当代蔬菜, 2006, 10:
39
[12] 戴思兰, 陈俊愉. 中国菊属一些种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7, 15(10): 27-34
[13] 吕琳, 秦民坚, 贺丹霞, 等. 不同种源药用菊花,野菊和菊
花脑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关系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
学报, 2008, 17(1): 7-12
[1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I部[S]. 北京: 化
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19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
七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810
[16] Rajic A, Akihisa T, Ukiya M, et al. Inhibition of trypsin
and chymotrypsin by anti-inflammatory triterpenoids from
Compositae flowers. Planta Med, 2001, 67(7): 599-604
[17] Shunying Z, Yang Y, Huaidong Y,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 J Ethnopharmacol, 2005,
96(1): 151-8
[18] Lee JS, Kim HJ, Lee YS. A new Anti-HIV flawonoid
glucuronide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Planta
Med, 2003, 69(9): 859-61
[19] 方雪玲, 胡晓彤, 王涛, 等. 杭白菊萃取液对小牛血管平
滑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浙江医学, 2002, 24(9):
526-7
[20] 高宏. 菊花中微量元素对其抗炎作用的影响. 中医药管
理杂志, 2006, 14(1): 24-5
[21] Kim HJ, Lee YS. Identification of new dicaffeoylquinic
ac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Planta Med, 2005, 71(09): 871-6
[22] 姜保平, 许利嘉, 王秋玲, 等. 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
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中药, 2003, 15(6):
523-30
[23] Wang YJ,Yang XW, Guo QS.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Huangjuhua. Chn J Chn Materia Med,
2008, 33(5): 526-30
[24] 孙向珏, 沈汉明, 朱心强. 菊花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
究进展. 中草药, 2008, 39(1): 148-51
[25] 蒋惠娣, 王玲飞, 周新妹, 等. 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
舒血管作用及相关机制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2005,
21(2): 128-32
[26] 华波, 吕圭源, 张园. 杭白菊黄酮类化合物的心血管药
理实验研究进展.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19(15):
生命科学 第27卷1090
1868-9
[27] 王丽君, 王彩君. 浅谈菊花育种及其发展现状. 北方园
艺, 2007, 8: 161-3
[28] 黄莺. 药用菊花杂交育种初步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
大学, 2010
[29] 胡志刚. 金菊花提取物及质量标准研究[D]. 武汉: 湖北
中医学院, 2006
[30] 蒋甲福, 郭维明. 小菊杂种一代部分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6(2): 115
[31] 蒋细望, 陈卫红, 杨涛. 茶(饮)用菊花的引种初步研究.
湖北林业科技, 2005, 132(2): 7-9
[32] 于艳, 毛佳宁, 时维静, 等. 菊花氨基酸提取方法的比较.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 28(4): 30-3
[33] 刘利军, 于艳, 时维静. 安徽省3种药用菊花总黄酮含量
比较.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6(4): 47-50
[34] Feng R, Lu YJ, Bowman L, et al. Inhibition of activator
protein-1, NF-κB and MAPKs and induction of phase 2
detoxifying enzyme activity by chlorogenic acid. Biol
Chem, 2005, 280(30): 27888-95
[35] 张菲菲, 马永建, 孙桂菊. 菊花挥发油研究进展. 食品研
究与开发, 2009, 30(3): 162-5
[36] 付为琳, 孙桂菊. 菊花的有效成分、功效、提取工艺及
开发前景.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29(3): 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