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25卷 第6期
2013年6月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Vol. 25, No. 6
Jun., 2013
文章编号:1004-0374(2013)06-0626-06
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窦 亮,何 明,杨旭冉,姜 山*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北京 102413)
摘 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14C和 41Ca作为两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已被
广泛应用于生物体代谢的示踪研究。加速器质谱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测量技术作为一种能
够准确测量低丰度、长寿命同位素的核分析技术,克服了传统质谱存在的分子本底和同量异位素本底干扰
的限制。该方法不受检测物质的复合结构及基体效应的影响,非常适合 14C与 41Ca生物样品的测量。介绍
了 AMS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及目前通过该技术测量 14C与 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重
点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MS小组目前正在从事的 14C与 41Ca在生物代谢领域的测量工作。
关键词:加速器质谱;14C与 41Ca;生物代谢;测量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O657.63;Q691;R817 文献标志码:A
Applications of 14C and 41Ca in the AMS measurement for biological metabolism
DOU Liang, HE Ming, YANG Xu-Ran, JIANG Shan*
(Department of Nuclear Physics,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Beijing 102413, China)
Abstract: The use of radioisotop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biomedical science. 14C and 41Ca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acer study of biological metabolism.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an extremely sensitive nuclear
physics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low-abundant and long-lived isotopes, can provide high sensitivity over some
conventional MS by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 of molecules and isobars. AMS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all
compound-related materials, and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14C and 41Ca in biological sample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advantages of AM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asuring 14C and 41Ca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metabolism. The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14C and 41Ca at the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are
mainly described.
Key word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 and 41Ca; biological metabolism;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13-1-24; 修回日期:2013-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0 7 0 5 0 5 4,
10405036)
*通信作者:E-mail: jiangs@ciae.ac.cn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代谢领域已得到
极为广泛的应用。1924年,Hevesy首次将放射性
同位素示踪应用于动物实验 [1];1950年,同位素示
踪开始广泛应用于动物代谢和临床研究 [2]。随着人
类对生物体新陈代谢认识的不断提高,生物示踪技
术也不断向着微观领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生物体的很多新陈代谢活动具有强烈的元素敏感
性,极微量 (10-9~10-12量级 )的元素变化可能会导
致完全不同的生命现象。许多必需核素在体内的分
布和长期代谢过程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这些实际工
作对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灵敏性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加速器质谱 (AMS)技术是 20世纪 70年代
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微量核素和分析稀有粒
子的测量方法 [3]。与传统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技术 (液
闪计数法、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联用等 )相比,该方
法不受检测物质的复合结构及基体效应的影响,也
不需要对检测物质进行专门的萃取和色谱分离 [4],
它还可以非常有效地排除各种本底干扰 (分子本底
和同量异位素本底 ),极大地提高测量灵敏度 (同
∙ 技术与应用 ∙
窦 亮,等: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第6期 627
位素丰度达到 10-16),是核分析技术中迄今为止灵
敏度最高的核素测量方法。目前,AMS测量的样
品用量可以达到 ng量级,相应的最低检测限为 104
个原子,完全可以满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
测量灵敏度的需要。AMS测量技术所需设备和操
作比较复杂,以测量 14C样品为例,需要两套化学
设备分别对样品中的碳进行分离和还原,加速器的
日常维护也需要相当的人力和物力,但由于 AMS
测量技术可以对几十甚至上百个独立的 14C样品进
行同时测量,且测量全程可由专业程序进行自动监
控,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减少了时间成本。若
换算成多台液闪设备进行同时测量,AMS测量技
术均摊到每个样品上的实际成本具有优势。该方法
特别适用于中国这种人口众多的国家,医院患者流
量大,产生的待测样品数量多,使用 AMS测量技
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具有成为
医院里常规科研及疾病检测手段的潜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 AMS测量技术及一些长寿命
放射性示踪核素的测量情况,列举了 14C与 41Ca在
生物代谢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
院加速器质谱研究小组 (CIAE-AMS)在该领域的相
关工作。
1 AMS测量技术简介
AMS是基于加速器和离子探测器的一种高能
质谱,属于一种具有排除分子本底和同量异位素本
底能力的同位素质谱 [5]。AMS与普通质谱在测量
原理上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第一,AMS使用加
速器将需要测量的粒子加速到 MeV量级,因此,
可以通过剥离膜排除分子本底的干扰,而普通质谱
的粒子能量只有 keV量级,无法排除分子本底。第
二,AMS系统所使用的高能粒子探测器是针对高
能带电粒子具有电荷分辨本领的粒子计数器,可以
用于排除同量异位素的干扰,普通质谱则没有这项
功能。AMS基本结构如图 1所示。
1.1 AMS对一些长寿命放射性示踪核素的测量情况
表 1显示目前国际上 AMS测量技术对于这些
核素所能达到的最高测量水平。从表 1不难看到,
AMS测量技术完全可以满足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
示踪需求,相关核素在生物代谢领域具有很高的应
用价值。
1.2 AMS测量技术应用在生物代谢领域的主要优势
AMS测量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生物代谢,特别
是放射性生物示踪领域有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
基于以下主要优势:(1) AMS可测的长寿命核素在
AMS基本测量过程为:(1)从离子源引出的负离子通过低能
端注入系统进行质量选择后进入加速器;(2)加速器把离子
加速到MeV的能量,经剥离后成为带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
(3)利用高能磁分析磁铁选择离子的能量、质量和电荷态,
然后再利用静电分析器选择离子的能量和电荷态;(4)利用
探测器对离子进行鉴别和测量。
图1 加速器质谱结构图
表1 生物代谢领域一些长寿命放射性示踪核素的测量情况
核素 样品形式 引出束流 本底水平 探测器 代表实验室
引出形式 束流大小(nA)
3H 气体 H+ 50 4×10-14 半导体 CNL[6]
14C C C- 40 000 5×10-15 电离室 UZH[7]
26Al Al2O3 Al
- 3 000 3×10-15 电离室 PSU[8}
36Cl AgCl Cl- 15 000 1×10-15 电离室 ANU[9]
41Ca CaH2 CaH3
- 5 000 6×10-16 电离室 PSU[10]
59Ni Ni Ni- 500 5×10-13 磁铁+ΔE ANU[11]
60Fe Fe Fe- 700 2×10-16 充气磁铁+ΔE TUM[12]
79Se Ag2SeO3 SeO2
- 300 约10-12 电离室 CIAE[13]
126Sn SnF2 SnF3
- 400 1.9×10-10 电离室 CIAE[14]
129I AgI I- 5000 3×10-14 TOF+半导体 HU[15]
生命科学 第25卷628
放射性方面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志愿
者的人体测试表明,AMS测量技术极有可能成为
一种常规的生物代谢检测手段;(2)能够在短时间
内对低丰度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高精度测量,从而
提高了在一定时间内检测样品的数量,这对于短期
爆发的流行病监控具有重要意义;(3)待测核素的
半衰期与 AMS测量技术关系不大,这使得示踪核
的选择范围非常广阔,非常有利于生物代谢方面的
多样化研究。
2 AMS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领域的应用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AMS 测量技术被首
次应用于毒理学与癌症研究中富含 14C 的生物样
品分析以来 [16],AMS在生物代谢研究领域的应用
范围不断扩展。
2.1 AMS测量14C在生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环境中天然 14C (T1/2=5 730 a)主要由宇宙射线
(中子 )与大气中的氮作用发生 14N(n,p)14C反应而
生成。人工生成 14C是将氮化铝放入反应堆中进行
辐照,14N与中子发生反应生成 14C。14C是目前国
际上进行生物代谢实验使用的最为广泛的长寿命放
射性示踪核素 [17],其前景很有可能超越它在考古方
面的应用。
通过该核素,AMS测量技术被用于动物及相
关组织细胞的代谢研究,其超高灵敏度允许在分子
层面上进行共价高分子配体和非共价键的高分子配
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18-20]。例如,Phillips等 [21]在
2000年采用 AMS测量技术研究动物 DNA和蛋白
质代谢产物间的共价相互作用,使用 14C探针分析
其中环境毒素以及维生素的生理浓度,提出通过调
节饮食中不同元素的比例来对癌症进行化学预防。
Hickenbottom等 [22]和 Lemke等 [23]运用逆相高效液
相色谱法与 AMS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 14C标
记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分析服用胡萝
卜素 99 h后的血浆代谢产物,其研究表明,维生素
A有助于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和代谢,这种双向促
进作用可以减少胡萝卜素源性视网膜疾病的产生。
14C的 AMS示踪检测同样可用于识别动物体
神经传导介质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4]。Vogel等 [25]
通过 14C标记的二异丙基氟磷酸作为示踪剂,探测
硝苯硫磷酯、氯菊酯等多个化合物在特定的生化途
径中所具有的生理反应,确定毒性物质的慢性低剂
量效应和分子靶点及其在传输过程中的血液 -大脑
屏蔽效应 (BBB),计算大脑在几十年的时间尺度内
的分子周转率。
2004年,Sandhu等 [26]运用 AMS测量技术在
临床上以 14C做标记物对一系列候选药物进行药代
动力学分析,首次对甲基腺苷的化合物的药代动力
学行为进行了充分的评估,揭示了许多常规测量方
法无法监测的微剂量药物的动力学行为。2011年,
Lappin等 [27]将微量 14C标记一种新药物 , 并通过静
脉将其注射到人体内,运用 AMS测量技术,监测
含有 14C的示踪分子在机体组织内的代谢,从而评
估药品的绝对利用度和在活体动物内的时间和空间
释放情况。
除此之外,14C的 AMS测量技术还被用于开
发非共价免疫球蛋白。Lu等 [28]通过 AMS技术开
发了一种甲状腺素相关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和标
记前列腺癌。Shan等 [29]运用 AMS技术开发面向
超标莠去津和二噁英的新型抗体。这些研究为多肽
类癌症标记物、超灵敏抗体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AMS还被应用于研究恶性疟原虫的传染和防治 [30]。
目前,液相色谱技术与 AMS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
LC-AMS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液相色谱 -质谱技
术 (LC-MS),成为 14C应用于生物代谢研究有力的
检测与实验工具 [3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MS小组正致力于
AMS测量终端系统的改造,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
更加精确、快捷地测量 14C,降低 14C在实际医学应
用中的用药量,从而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目前,
小组正集中力量研究并且优化 14C尿素呼吸试验
(carbon-14-urea breath test, 14C-UBT)方法。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全
球范围的人类致病菌,它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
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32]。因此,近年来,它在治疗前
的预诊断及治疗后的检测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世
界卫生组织 (WTO)国家癌症研究会已将 Hp定为 1
级人类致癌因子。
对于 Hp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
类为侵入性诊断 Hp感染,其中包括组织切片染色
镜检、Hp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法 [33];第二类为
非侵入性诊断 Hp感染,其中包括 14C-UBT、13C-
UBT、粪便抗原试验法及 Hp抗体检测法。在以上
方法中,尤以 14C-UBT方法最为快捷、准确 [34]。
14C-UBT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当被检测者口服 14C
标记的尿素后,如果其胃部存在 Hp感染,Hp会自
动产生尿素分解酶并将尿素分解成 14CO2,产生的
14CO2通过人体的呼吸被带到体外。最终只需要收
窦 亮,等: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第6期 629
集呼出的气体,测量呼出气体中 14C的放射性活度,
就可以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存在 Hp感染 [35]。
目前,应用于医学的 14C-UBT检测药剂通用的
放射性活度为 37 kBq,即 1 μCi,使用液闪法测量,
若计数达到 100/min,即确定为 Hp阳性,其所需
14C原子个数至少为 4.3×1011,精度约为 1.6×10-11。
人体内的 14C全部来源于食物,所以人体内 14C的
浓度和大气中浓度相同,测量时呼出 14C原子个数
约为 1010量级,其丰度比约为 1×10-12。而 AMS的
测量灵敏度可达到 10-16量级,即在相同测量精度的
前提下,若使用 AMS优化测量,则可降低约 10%
的用药量,若采用气体进样的 14C测量方法,用药
量可进一步降低,从而切实降低辐射对人体造成的
伤害的可能性。14CO2的纯化和石墨样品的制备是
14C-UBT-AMS测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纯
化过程中,首先是待处理气体通过 LN2(液氮)冷陷,
将气体中的 14CO2及水蒸气冷冻,排空未被冷冻的
气体;然后将冷冻气体解冻,再次通过干冰 /酒精
冷陷,将水蒸气冷冻,收集 14CO2。样品制备过程中,
使用 Fe粉(纯度为 99.9%)作为催化剂,在 600 ℃
的温度下,将 14CO2还原为石墨,并在净化室内将
附着在铁粉上的石墨同铁粉一起装入中间有锥形小
孔的铝制靶座内,用专用工具压紧,制成加速器测
定用的靶,每一只样品最后制成一个靶。该过程与
AMS测量过程可同时进行,有效提高了 Hp的检测
效率,具有极高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2.2 AMS测量41Ca在生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41Ca (T1/2=1.03×105 a)在大气中主要是由高能宇
宙射线引起 Kr的散裂反应而生成。41Ca的人工生
产是将高纯 40CaO (40Ca的纯度为 99.9%)置于石英
玻璃瓶中,放入反应堆中进行辐照,40Ca与热中子
的反应截面为 4.1×10-25 cm-2,照射后生成含 41Ca的
标准样品。41Ca最主要的应用是在生命科学方面:
用于示踪 Ca、Ca制剂 (包括含 Ca药物 )在体内的
运动、变化和分布等;用于研究缺钙与多种疾病的
关系;研究细胞内 Ca2+信使的运动、变化以及与相
关疾病的关系等。
1990年,美国 Puredue大学的 Elmore等 [36]首
次将 41Ca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通过给狗注射 41Ca
标记的草酸钙(9.0 kBq 41Ca /kg),用 AMS方法测
量动物的血、尿和粪便中 41Ca的含量。结果表明,
41Ca示踪法能够用于长期的骨代谢的观察,41Ca示
踪法的灵敏度比 45Ca示踪法要高 2个数量级。最近
十来年,国际上对 41Ca的示踪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
体长期代谢方面。2000年,美国 Livermore国家实
验室开展了 41Ca人体示踪研究 [37],发现受试者口
服 41Ca后,尿样中 41Ca/40Ca测量值对药物 Alen-
dronate治疗有显著响应。2004年,Hillegonds等 [38]
用 41Ca-AMS示踪方法高效测量人体骨转换率的微
小变化,并用它来监测骨质疏松症、肾脏疾病、关
节炎等疾病骨转换率。2006年,ETH Zurich实验
室和 Livermore实验室合作,对 22个绝经后妇女开
展了长达 700 d的 41Ca代谢实验,获得了大量人体
代谢动力学数据,并据此初步建立了绝经妇女的钙
代谢统计模型 [3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MS小组是国内最早
开展 41Ca在生物代谢领域应用研究工作的科研机
构 [40]。该小组在 2004年率先进行了石棉致细胞浆
钙浓度变化的研究,建立了细胞样品的 41Ca-AMS
检测方法 [41-42];2005年,该小组又以去卵巢大鼠作
为骨质疏松模型进行了长期骨钙代谢以及镓盐对骨
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 [43];继而再以 41Ca作为示踪
剂进行了中药干预模拟失重大鼠钙代谢紊乱的研
究 [44]。所有这些都为 AMS与 41Ca相结合应用于钙
代谢规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5]。
目前,CIAE-AMS小组正在进行利用 41Ca标
记内源钙库法计算大鼠钙吸收率的工作。在过去钙
的吸收率的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药代动力
学法、尿增量法、钙平衡法、同位素示踪法等,但
都缺乏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数据可比性很差,也
没有标准的权威分析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各种方
法都存在较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文献报道中的钙
吸收率,尤其是较长时间的数据并不准确,或者说
是半定量的。CIAE-AMS小组采用的 41Ca标记体内
钙库法测量大鼠的钙吸收率是在平衡法的基础上,
将含 41Ca的氯化钙溶液以静脉注射形式进入大鼠体
内标记体内钙库。待 41Ca在体内达到平衡后,即粪
钙中 41Ca丰度与参比组织中的 41Ca丰度之比相对
恒定后,喂食一定量的口服钙剂,选择适当的参比
组织(如血浆)并测定其 41Ca丰度,即可将粪中放
射性同位素量换算为内源性粪钙的排泄量,根据下
方公式可计算得到钙的净吸收率:
吸收率 =(口服摄入钙总量 –粪钙总量 +粪钙
中内源钙总量 )/口服摄入钙总量
在上述公式中,口服摄入钙总量已知,粪钙总
量可以通过原子光谱法测得。如何计算粪钙中内源
钙总量成为问题的关键,理想的计算方式是:
粪钙中内源钙总量 = 粪钙总量 ×粪钙中 41Ca
生命科学 第25卷630
的丰度 /粪钙中内源钙所含有 41Ca的丰度
由于粪钙中的 41Ca均来自于内源钙,因此,
首先要计算粪钙中内源钙所含有 41Ca的丰度。这就
需要在建立平衡的前提下,测量参比组织(如血浆)
中 41Ca的丰度,从而跟踪并计算粪钙中内源钙所含
有 41Ca的丰度。
在本课题组的预实验中,为提高样品引出的束
流强度,分别摸索了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不同的
导电介质和靶锥,成功地将 CaF3
-离子在低能端的
束流强度由之前的 20 nA提高到 80 nA,测量灵敏
度也相应提高了约 4倍。
采用该方法本课题组对一些空白的粪便样品中
的 41Ca本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普通粪便样品
中 41Ca/40Ca的本底水平低于 10-13量级。预实验的
精度和不确定度完全满足大鼠生物学样品的测量要
求,接下来将通过该预实验所摸索出的方法对大鼠
生物学样品中的 41Ca含量进行精确测定,并与其他
测量钙吸收率的方法进行比对,预计将大鼠对钙吸
收率的不确定度控制在 5%以内,从而为其他基
于大鼠钙吸收和钙代谢的生物学实验提供标准数
据支持。
3 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14C、41Ca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
相关。随着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对于生命体中各种必需元素的分布和代谢研究也将
不断深入下去。从生理、辐射安全、经济等方面考虑,
以 14C与 41Ca为代表的长寿命的低放射性核素成为
了最理想的生物医学示踪剂。AMS测量方法也已
广泛应用于这两种生命必需核素的生物学示踪实验
中,并且测量灵敏度极高。14C与 41Ca 的 AMS生
物示踪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医学及商业应用价值,必
将在生物代谢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爱华, 董明, 阮小林, 等.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研
究进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10): 2652-4
[2] 商照荣. 动物实验中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河北农业
大学学报, 1995, 18(3): 90-5
[3] 董克君, 何明, 姜山. 一门十分活跃的核分析技术-加速
器质谱(AMS)最新进展. 物理, 2006, 35(6): 508-13
[4] Seymour MA. Accelerator MS: its role as a frontline
bioanalytical technique. Bioanalysis, 2011, 3(24): 2817-23
[5] Ragnar H, Göran 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Mass
Spectrom Rev, 2008, 27: 398-427
[6] King SE, Phillips GW, August RA, et al. Detection of
tritium using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Nucl Instrum
Meth B, 1987, 29(1-2): 14-7
[7] Suter M, Balzer R, Bonani G, e t a l . Prec is ion
measurements of 14C in AMS--some results and prospects.
Nucl Instrum Meth B, 1984, 5(2): 117-22
[8] Middleton R, Klein J , Kutschera W, et al . 26Al: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s. Phil Trans Roy Soc Lond
Math Phys Sci, 1987, A323: 121-42
[9] Fifield LK, Ophel TR, Bird JR, et al. The chlorine-36
measurement program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ucl Instrum Meth B, 1987, 29(1-2): 114-9
[10] Fink D, Middleton R, Klein J, et al. 41Ca: measurement by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nd applications. Nucl
Instrum Meth B, 1990, 47(1): 79-96
[11] Paul M, Fifield LK, Fink D, et al. Measurements of 59Ni in
meteorites by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Nucl Instrum
Meth B, 1993, 83(1-2): 275-83
[12] Knie K, Faestermann T, Korschinek G, et al. High-
sensitivity AMS for heavy nuclides at the Munich Tandem
accelerator. Nucl Instrum Meth B, 2000, 172(1-4): 717-20
[13] Wang W, Guan YJ , He M, e t a l . A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ultratrace 79Se with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Nucl Instrum Meth B, 2010, 268(7-8): 759-
63
[14] Shen HT, Jiang S, He M, et al. Study on measurement of
fission product nuclide 126Sn by AMS. Nucl Instrum
Meth B, 2011, 269(3): 392-5
[15] Paul M, Hollos G, Kaufman A, et al. Measurement of 129I
concentr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after the Chernobyl
reactor accident. Nucl Instrum Meth B, 1987, 29(1-2):
341-5
[16] Turteltaub KW, Felton JS, Gledhill BL, et al.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in biomedical dosimetry: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level exposure and covalent binding of
heterocyclic amine carcinogens to D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0, 87(14): 8288-92
[17] Vogel JS, Palmblad NM, Ognibene T, et al. Biochemical
paths in humans and cells: frontiers of AMS bioanalysis.
Nucl Instrum Meth B, 2007, 259(1): 745-51
[18] Vogel J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for quantitative
in vivo tracing. Biotechniques, 2005, Suppl: 25-9
[19] Brown K, Dingley KH, Turteltaub KW.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Methods Enzymol,
2005, 402: 423-43
[20] Lappin G, Garner RC. Big physics, small dosed: the use
of AMS and PET in human microdosing of development
drugs. Nat Rev Drug Discov, 2003, 2(3): 233-40
[21] Phillips DH, Farmer PB, Beland FA, et al. Methods of
DNA adduct determin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esting
compounds for genotoxicity. Environ Mol Mutagen, 2000,
35(3): 222-33
[22] Hickenbottom SJ, Lemke SL, Duecker SR, et al. Dual
isotope test for assessing β-carotene cleavage to vitamin A
in humans. Eur J Nutr, 2002, 41(4): 141-7
[23] Lemke SL, Duecker SR, Follett JR, et al. Absorption and
retinol equivalence of β-carotene in humans is influenced
by dietary vitamin A intake. J Lipid Res, 2003, 44(8):
窦 亮,等:加速器质谱测量14C与41Ca在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第6期 631
1591-600
[24] Lowndes HE, Baker T, Riker WF. Motor nerve terminal
response to edrophonium in delayed DFP neuropathy. Eur
J Pharmacol, 1975, 30(1): 69-72
[25] Vogel JS, Keating GA II, Buchholz BA. Protein binding of
isofluorophate in vivo after coexposure to multiple
chemical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2, 110(6): 1031-6
[26] Sandhu P, Vogel JS, Rose MJ, et al. Evaluation of
microdosing strategies for studies in pre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of linear pharmacokinetics in
dogs of a nucleoside analogue over a 50-fold dose range.
Drug Metab Dispos, 2004, 32(11): 1254-9
[27] Lappin G, Seymour M, Young G, et al. An AMS method
to determine analyte recovery from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with concomitant extravascular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Bioanalysis, 2011, 3(4): 407-10
[28] Lu CM, Burton DW, Fitzgerald RL, et al . Mass
spectrometric immunoassay for 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 Anal Chem, 2002, 74(21): 5507-12
[29] Shan G, Huang W, Gee SJ, et al. Isotope-labeled
immunoassays without radiation wast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6): 2445-9
[30] Ting LM, Shi W, Lewandowicz A, et al. Targeting a novel
Plasmodium falciparum purine recycling pathway with
specific immucillins. J Biol Chem, 2005, 280(10): 9547-
54
[31] Lappin G, Seymour MA. Addressing metabolite safety
during first-in-man studies using 14C-labeled drug and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Bioanalysis, 2010, 2(7):
1315-24
[32] Fennerty MB. Helicobater pylori why it still matters in
2005. Cleve Clin J Med, 2005, 72(Suppl 2): 51-7
[33] 张万岱, 徐智民.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价与诊
断标准. 临床荟萃, 2011, 26(7): 570-8
[34] 杨才明, 陈玉忠. 13C-UBT和14C-UBT等其中诊断幽门螺
杆菌感染检测技术比较与评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2): 45-9
[35] Marshall B J, Surveyor I. 14C urea breath test of the
diagnosis of campyl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 J
Nucl Med, 1988, 29(1): 11-4
[36] Elmore D, Bhattacharyya MH, Sacco-Gibson N, et al.
Calcium-41 as a long-term biological tracer for bone
resorption. Nucl Instrum Meth Phys Res B, 1990, 52(3-4):
531-5
[37] Freeman SPHT, Beck B, Bierman JM, et al. The study of
skeletal calcium metabolism with 41Ca and 45Ca. Nucl
Instrum Meth B, 2000, 172(1-4): 930-3
[38] Hillegonds DJ, Fitzgerald R, Herold D, et al. High-
throughout measurement of 41Ca by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to quantitate small changes in individual
human bone turn-over rates. J Assoc Lab Autom, 2004,
9(3): 99-102
[39] Denk D, Hillegonds D, Vogel A, et al. Labeling the human
skeleton with 41Ca to assess changes in bone calcium
metabolism. Anal Bioanal Chem, 2006, 386(6): 1587-602
[40] 姜山, 何明, 武绍勇, 等. 加速器质谱方法测量41Ca及其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 19(1):
66-9
[41] Jiang S, He M, Dong KJ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41Ca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cellular Ca2+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 caused by carcinogenic substances. Nucl
Instrum Meth B, 2004, 223-224: 750-3
[42] 袁媛, 李世红, 姜山, 等. 用 41Ca-AMS法测定谷氨酸毒性
对PC12细胞外钙内流的影响. 核技术, 2006, 29(11):
821-5
[43] 李世红. 41CaF2 AMS分析方法和骨钙代谢的
41Ca示踪研
究 [D]. 北京: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6
[44] 胡素敏, 周鹏, 傅骞, 等. 五加补骨方对模拟失重大鼠消
化道外源钙吸收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8): 729-32
[45] Dong KJ, He M, Wu SY, et al. Application of 41Ca tracer
and its AMS measurement in CIAE. Chn Phys Letter,
2004, 21(1):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