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rected evolution of Trichoderma reesei cellulase by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高效转化法定向进化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



全 文 :第 14卷第 1期
2016年 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4 No􀆰 1
Jan􀆰 2016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6􀆰 01􀆰 001
收稿日期:2015-09-02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年基金(BK201501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USRP115A17)
作者简介:方  浩(1985—),男,江苏江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工程与生物能源,E⁃mail:fanghao@ jiangnan.edu.cn
高效转化法定向进化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
方  浩1,2,3,邓  禹1,2,毛  银1,夏黎明3
(1􀆰 江南大学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2􀆰 江南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3􀆰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优化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霉的转化方法,得出转化的最适条件:共培养 pH 5􀆰 3、共培养温度24 ℃、
乙酰丁香酮浓度 200 μmol / L、根癌农杆菌 OD660值 0􀆰 8、里氏木霉孢子预萌发时间 3 h。 此时转化率为13 000个转化
子(以 107个里氏木霉孢子计),是未优化条件下的 27倍以上。 利用此高效转化法,结合强化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
II表达的操作,从 324个转化子中筛选到了 1株优良的里氏木霉转化子 C10,发酵 5 d 后,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达
(122􀆰 44±5􀆰 91) U / mL,是初始菌株的 5􀆰 4倍;滤纸酶活力达(28􀆰 92±2􀆰 45) IU / mL,是初始菌株的 4􀆰 3 倍。 与初始
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相比,转化子 C10所产纤维素酶降解玉米秸秆和稻草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本研究为里氏木霉
的基因工程改造及其纤维素酶的定向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转化;里氏木霉;优化;纤维二糖水解酶;纤维素酶
中图分类号:Q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6)01-0001-07
Directed evolution of Trichoderma reesei cellulase by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FANG Hao1,2,3,DENG Yu1,2,MAO Yin1,XIA Liming3
(1􀆰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ere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2. School of Bio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3􀆰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Abstract: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richoderma reesei
were optimiz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co⁃culture at pH 5􀆰 3,24 ℃,
acetosyringone concentration 200 μmol / L,A􀆰 tumefaciens concentration OD660 value 0􀆰 8,and pre⁃germination
time of T􀆰 reesei spores for 3 h.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transformation rate was 13 000 transformants per 107
spores,2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optimization. A well performed T􀆰 reesei transformant C10 was obtained
among 324 transformants using the optimiz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strategy
enhancing cellobiohydrolase II gene expression, which produced cellulase with ( 122􀆰 44 ± 5􀆰 91) U/ mL
cellobiohydrolase activity and (28􀆰 92±2􀆰 45) IU / mL filter paper activity,5􀆰 4 and 4􀆰 3 times 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strain,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cellulase from the original strain,the cellulase from transformant
C10 had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orn stover and rice straw. The result has
significance to genetic engineering of T􀆰 reesei and directed evolution of T􀆰 reesei cellulase.
Keywords: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ransformation; Trichoderma reesei; optimization; cellobiohydrol⁃
ase; cellulase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作为最重要的纤
维素酶生产菌株之一,能够分泌使纤维素原料完全
降解成单糖的纤维素酶体系,包括:纤维二糖水解
酶(CBH,EC 3􀆰 2􀆰 1􀆰 91)、内切 β 葡聚糖酶(EG,
EC 3􀆰 2􀆰 1􀆰 4)和 β 葡萄糖苷酶(EC 3􀆰 2􀆰 1􀆰 21) [1-3]。
由于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体系中 β 葡聚糖酶的活
力较低,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或者发酵工程技术获
得了不同程度的解决[4 6],但是另一个组分纤维二
糖水解酶 II被忽视了,该组分仅占纤维素酶总蛋白
的 10%~15%[7],这对于有效发挥纤维二糖水解酶 I
和纤维二糖水解酶 II之间的协同作用来说[8],产量
明显不足。 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里氏木霉
产纤维二糖水解酶 II的能力,对于提高纤维二糖水
解酶的活力以及纤维素酶的协同降解效率具有重
要意义。
里氏木霉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对里
氏木霉的转化。 目前常用的转化方法有 4 种:1)原
生质体介导的转化;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3)
电穿孔转化;4)基因枪转化[9]。 其中根癌农杆菌介
导的转化适用于里氏木霉基因工程[10],因为其转化
成功率高,并且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 根癌农杆菌
介导的转化受很多因素影响,转化周期较长,从而
有较高的杂菌感染风险,使得转化率较低。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和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
能力,本研究首先优化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
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并以优化后的转化方法,通过
高通量筛选,获得纤维二糖水解酶高产菌株,同时
对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所得的里氏木霉纤维素酶
的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的能力也进行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与质粒
1􀆰 1􀆰 1  菌株
里氏木霉 T􀆰 reesei ZU 02、 根 癌 农 杆 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GL 1均为笔者所在实
验室保存菌株。
1􀆰 1􀆰 2  质粒
重组质粒 pCAMBIA1300 hph PsCT 构建自
pCAMBIA1300,详见图 1,用于本研究的里氏木霉
转化。
1􀆰 2  培养基
1)LB培养基(g / L)  胰蛋白胨 10,酵母提取物
5,NaCl 10; pH 7􀆰 4。 固体 LB 培养基,加 20 g / L
琼脂。
2)IM 培养基   80 μL、pH 4􀆰 8 柠檬酸缓冲液
(1􀆰 25 mol / L),2 mL 镁钠元素溶液,10 g / L CaCl2·
2H2O溶液 100 μL,1 g / L FeSO4溶液 100 μL,100 μL
微量元素溶液,200 g / L NH4NO3溶液 250 μL,500
g / L甘油 1 mL,1 mol / L 2 ( N 吗啡啉)乙磺酸
(MES)4 mL(pH 5􀆰 3),200 μmol / L乙酰丁香酮 200
μL,混合后终 pH 5􀆰 3。 固体 IM 培养基,加 20 g / L
琼脂[11]。
镁钠元素溶液:30 g MgSO4·7H2O 与 15 g NaCl
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 1 L,灭菌后 4 ℃储存,备用。
微量元素溶液:100 mg ZnSO4·7H2 O,100 mg
CuSO4·5H2O,100 mg H3BO3,100 mg MnSO4·H2O,
100 mg Na2MoO4·2H2O,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 1 L,
灭菌,4 ℃储存,备用。
其他溶液配制后灭菌,4 ℃储存,备用。 对于热
不稳定溶液,采用 0􀆰 22 μm 薄膜滤菌器过滤除菌,
4 ℃储存,备用。
3)PDA培养基(g / L)   马铃薯 200,葡萄糖 20,
琼脂 20,pH 自然;固体 PDA培养基,加 20 g / L琼脂。
4)初筛培养基  固体 PDA培养基,另加潮霉素
B 100 μg / mL,头孢霉素 200 μg / mL,pH自然。
5) 复筛培养基 ( g / L )   微晶纤维素 20、
(NH4) 2SO4 5、KH2 PO4 15、MgSO4 0􀆰 8、CaC12 0􀆰 6、
FeSO4·7H2O 0􀆰 005、MnSO4·H2O 0􀆰 001 6、ZnSO4·
7H2O 0􀆰 001 4、CoCl2·6H2O 0􀆰 003 7、潮霉素 B 0􀆰 1、
琼脂粉 20;pH 4􀆰 8。
6)种子培养基( g / L)   葡萄糖 15、酵母浸膏
20、(NH4 ) 2 SO4 2􀆰 5、KH2PO4 6、MgSO4 0􀆰 8、CaC12
1􀆰 0;pH 4􀆰 8。
7)产酶培养基( g / L)   乳糖 18、微晶纤维素
10、玉米浆粉 12、(NH4) 2SO4 0􀆰 5、MgSO4 1、CaC12
0􀆰 5、KH2 PO4 6、 FeSO4·7H2 O 0􀆰 005、MnSO4·H2 O
0􀆰 001 6、ZnSO4·7H2O 0􀆰 001 4、CoCl2·6H2O 0􀆰 003 7、
麸皮(粉碎)2;pH 4􀆰 8。
1􀆰 3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12]
挑单菌接种于 5 mL LB培养基(利福霉素 5~10
μL),于 28 ℃、220 r / min 预培养过夜。 转接至 25
mL LB中,以体积分数 3% ~5%为接种量,相同条件
培养至 OD600达到 0􀆰 6(4 ~ 6 h)。 分装,1􀆰 2 mL /管,
冰浴 30 min。 8 000 r / min 离心 2 min,弃上清。 加
500 μL /管冰上预冷的 MgCl2(100 mmol / L),重悬,
冰上放置 10~20 min。 8 000 r / min离心 2 min,弃上
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清。 重悬于冰上预冷的 100 μL 的 20 mmol / L
CaCl2,冰上放置 20 min。 加入 100 ~ 500 ng 的重组
质粒 pCAMBIA1300 hph PsCT,冰浴 30 min,液氮
速冻 1 min,37 ℃温育 3 min,冰浴 2 min。 加入 600
μL的 LB 培养基,混合均匀。 在 28 ℃、80 ~ 100
r / min条件下培养 3 h。 3 000 ~ 4 000 r / min 离心 3
min,吸去部分上清液,余下 200 μL与沉淀物混合均
匀,涂布至含 25 μg / mL利福霉素和 50 μg / mL卡那
霉素的抗性平板。 28 ℃ 培养 2 ~ 3 d 后,含有重组
质粒的转化子长出。
1􀆰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霉转化
将根癌农杆菌转化子接种到含 25 μg / mL 利福
霉素和 50 μg / mL卡那霉素的 LB 培养基上划线,挑
取单克隆进行液体培养(LB 培养基,卡那霉素 50
μg / mL,利福霉素 25 μg / mL),28 ℃,20~24 h;收集
菌体,用 IM培养基稀释至 OD660 = 0􀆰 15~0􀆰 20,添加
乙酰丁香酮 200 μmol / L,28 ℃、220~250 r / min暗处
培养约 6~10 h至 OD660 = 0􀆰 6~0􀆰 8[11]。
用 5~8 mL 无菌水从培养 4 ~ 7 d 的 PDA 斜面
上洗下里氏木霉的孢子,棉花过滤得到孢子悬液,
血球计数板计数,然后用无菌水调节孢子密度至
107 ~108个 / mL。 取 150 μL 活化的农杆菌菌液和
150 μL稀释的孢子悬液混合,涂布在 IM 培养基平
板的硝酸纤维素膜上,24~25 ℃暗处培养 48~72 h。
将滤纸揭下,反铺到含 50 μg / mL 潮霉素 B 和 200
μg / mL头孢霉素的初筛培养基平板上,28 ℃培养至
转化子长出。
1􀆰 5  里氏木霉转化子的复筛
用切割器将选择性初筛培养基平板上的里氏
木霉转化子菌落切成直径约为 0􀆰 3 cm的菌块,每个
转化子取 3块后转移到筛选平板上,30 ℃培养 2~3
d。 定时观察、记录生长情况和菌落直径。 从中选
出生长速率快、菌落直径大的转化子。
1􀆰 6  产酶试验
将筛选得到的里氏木霉转化子 C10和初始菌株
分别划线于 PDA试管斜面,30 ℃培养 5~7 d,挑取分
生孢子接种于种子培养基,30~32 ℃、170 r / min培养
48 h后转接至产酶培养基。 每个菌株做 3个平行摇
瓶产酶实验。 产酶条件:250 mL 摇瓶装液量 50 mL,
接种量 10%,28~30 ℃、170 r / min振荡培养。 定期取
样,检测发酵液的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
1􀆰 7  酶活力测定
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测定方法如下:每支试管
加入 0􀆰 02 g微晶纤维素和 1􀆰 0 mL、0􀆰 05 mol / L柠檬
酸缓冲液,将 0􀆰 5 mL 适当稀释的酶液加入试管中,
混匀后于 50 ℃水浴中反应 30 min 后,终止反应,离
心,3,5 二硝基水杨酸法(DNS 法) [13]测定上清液
中的还原糖量。 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在标准反
应条件下,1 h 内生成 1 mg 还原糖所需的酶量,以
U / mL表示。
滤纸酶活力按照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协会
(IUPAC)推荐的标准方法[14]测定。
1􀆰 8  酶解实验
稻草和玉米秸秆粉碎至颗粒小于 2 mm,用碱法
预处理,称取 20 g(干质量)稻草或玉米秸秆浸泡于
160 mL 20 g / L NaOH 水溶液中,于 120 ℃处理 30
min。 用自然水洗涤预处理后的物料至中性,用纱布
拧干后保存于 4 ℃冰箱中,平衡水分并用于成分测
定和后续酶解实验。 碱处理玉米秸秆的组成(质量
分数):纤维素 63􀆰 6%,半纤维素 24􀆰 3%;碱处理稻
草的组成 (质量分数):纤维素 59􀆰 7%,半纤维
素 21􀆰 1%。
称取相当于 40 g / L 纤维素的碱处理玉米秸秆
或稻草于 250 mL锥形瓶中,加入 2􀆰 5 mL 1 mol / L柠
檬酸缓冲液和一定量的蒸馏水后搅拌,加入 20 IU / g
底物(干质量)的粗制纤维素酶(里氏木霉的发酵
液),加入蒸馏水补足 50 mL,充分搅拌后于 50 ℃、
140 r / min条件下反应 48 h。 定时取样测定还原糖
含量,实验采用 3个平行样,取平均值。
1􀆰 9  还原糖测定与酶解得率计算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酶解反应产生的
还原糖,色谱仪为 Syltech Model 500,色谱柱为
Transgenomic IC Sep ICE Coregel 87H3 型有机酸
柱,柱温 60 ℃,检测器为 Spectra Physics Model
6040 XR 型折光率检测器。 测定中取 3 个平行样,
取平均值。 酶解得率计算见式(1)。
酶解得率=m(还原糖) ×0􀆰 9×100% / m(底物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1)
2  结果与讨论
2􀆰 1  里氏木霉转化的重组质粒
本研究使用的重组质粒 pCAMBIA1300 hph
PsCT构建自 pCAMBIA1300,如图 1 所示,其详细构
建过程可参见文献[15]。 hph 是潮霉素抗性标记,
PsCT是纤维二糖水解酶II强表达盒,其中 P 是纤维
二糖水解酶 I强启动子,s是产物分泌到胞外所需的
3  第 1期 方  浩等:高效转化法定向进化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
信号肽,C是纤维二糖水解酶 II基因,T是纤维二糖
水解酶 I终止子。 该载体将使得里氏木霉转化子获
得高表达纤维二糖水解酶 II 的能力,使得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中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明显提高[16]。 重
组质粒 pCAMBIA1300 hph PsCT在大肠杆菌中扩
增,载体制备后转入根癌农杆菌中,用于后续里氏
木霉的转化。
图 1  重组质粒 pCAMBIA1300 hph PsCT
Fig􀆰 1  Recombinant plasmid pCAMBIA1300⁃hph⁃PsCT
图 2  共培养 pH对转化率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co⁃culture pH on
transformation rate
2􀆰 2  共培养 pH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霉转
化的影响
    利用柠檬酸缓冲液(终浓度 0􀆰 1 mol / L)调节 IM
培养基的 pH,考察 pH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
霉转化的影响,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的纵坐标
TR,即转化率( transformation rate),以每 107个里氏
木霉孢子所出现的转化子数计算。 由图 2 可知,pH
5􀆰 3为最适 pH,此时每 107个里氏木霉孢子出现 370
个转化子,pH低于或者高于该数值,都会导致转化
率下降。 其他宿主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结果
显示,最适 pH介于 5􀆰 0 ~ 5􀆰 3 之间[17-18]。 本研究结
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尽管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宿
主不同。 这说明共培养 pH 主要是对根癌农杆菌的
生长或转化进程有影响。 因此,将 pH 5􀆰 3作为最适
pH用于后续转化。
2􀆰 3  共培养温度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霉转
化的影响
    共培养温度是指里氏木霉孢子与含有重组表
达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转化子在硝酸纤维素薄膜上
共培养所需的温度,考察不同共培养温度对里氏木
霉转化率的影响,pH 为 5􀆰 3,其他条件同 1􀆰 4 节,结
果见图 3。 由图 3可知:24 ℃是根癌农杆菌介导的
里氏木霉转化的最适共培养温度,此时每 107个里
氏木霉孢子出现 430 个转化子。 当温度下降时,转
化率较缓慢地下降;当温度上升时,转化率迅速下
降,说明高温对转化率有更不利的影响。 有文献报
道的最适温度在 22 ~ 25 ℃之间[19],本结果与文献
报道一致。 因此将 24 ℃作为最适共培养温度用于
后续转化。
图 3  共培养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Fig􀆰 3  Effect of co⁃culture temperature on
transformation rate
2􀆰 4  乙酰丁香酮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霉转
化的影响
    不管是预培养还是共培养,添加乙酰丁香酮都
是必须的,因为乙酰丁香酮能够诱导根癌农杆菌中
的 vir 基因,使得重组 DNA 能够转移到宿主细胞
中[11,19]。 考察乙酰丁香酮浓度对里氏木霉转化率
的影响,pH为 5􀆰 3,共培养温度为 24 ℃,结果见图
4。 由图 4可知,乙酰丁香酮浓度越大,转化率越高。
当浓度超过 200 μmol / L 后,转化率几乎不再增加,
因此 200 μmol / L为乙酰丁香酮最适添加量,用于后
续实验。
2􀆰 5  根癌农杆菌浓度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
霉转化的影响
    本研究中改变根癌农杆菌浓度就意味着改变
根癌农杆菌与里氏木霉的比例,这对转化率和后续
4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图 4  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Fig􀆰 4  Effect of acetosyringone concentration
on transformation rate (TR)
筛选实验都有影响,因为合适的比例不仅可以提高
转化率,还避免了某一菌种的高背景生长,这不利
于转化子筛选[11]。 pH为 5􀆰 3,共培养温度为 24 ℃,
乙酰丁香酮浓度 200 μmol / L,考察根癌农杆菌浓度
对里氏木霉转化的影响,结果见图 5。 由图 5 可知,
OD660值为 0􀆰 8时有最高的转化率,因此将该浓度用
于后续转化实验。
图 5  根癌农杆菌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 of A􀆰 tumefaciens concentration (OD)
on transformation rate (TR)
2􀆰 6  孢子预萌发时间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
霉转化的影响
    预萌发是指孢子在 IM 培养基中 24 ℃培养一
段时间,然后开始共培养,考察里氏木霉孢子的预
萌发对转化率的影响,pH 为 5􀆰 3,共培养温度为 24
℃,乙酰丁香酮浓度 200 μmol / L,OD660值 0􀆰 8,结果
见图 6。 由图 6可知:即便是 1 h的预萌发都可以显
著提高转化率。 当预萌发 3 h 时,得到最高的转化
率,每 107里氏木霉孢子出现 13 000个转化子,是未
预萌发的 27倍。 当预萌发时间超过 3 h 后,转化率
会略有所下降,可能是因孢子的老化所导致的。 此
结果也说明了里氏木霉的萌发孢子(germlings)比孢
子更适合于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图 6  孢子预萌发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Fig􀆰 6  Effect of spore pre⁃germination time
on transformation rate (TR)
在上述 5 个影响因素优化后,根癌农杆菌介导
的里氏木霉转化方法有了很高的转化率,使其成为
里氏木霉基因工程的有效工具,可以产生大量的转
化子,为筛选里氏木霉优良工程菌株提供了便利。
本研究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方法,通过两步高效筛
选,在 324 个里氏木霉转化子中筛选到了 1 株里氏
木霉优良工程菌 C10,能够高产纤维二糖水解酶。
2􀆰 7  产酶实验结果
表 1对比了里氏木霉初转化子 C10与初始菌株
的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前者发酵至 120 h 时纤维
二糖水解酶活力为(122􀆰 44±5􀆰 91) U / mL,是初始菌
株(22􀆰 49±2􀆰 27) U / mL 的 5􀆰 4 倍。 里氏木霉纤维
素酶中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
到显著提高,原因是通过 cbh1强启动子高表达 cbh2
基因,并且纤维二糖水解酶 II 的比活力高于纤维二
糖水解酶 I,使得纤维二糖水解酶 II 高表达,从而使
整个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明显提高。
表 2对比了里氏木霉初转化子 C10与初始菌株
的滤纸酶活力(即总酶活),前者发酵至 120 h时滤纸
酶活力为(28􀆰 92±2􀆰 45) IU / mL,是初始菌株(6􀆰 71±
0􀆰 79) IU / mL的 4􀆰 3倍。 滤纸酶活力的提高主要是
因为纤维二糖水解酶的提高,因为里氏木霉纤维素酶
中的 CBH I和 CBH II是其参与木质纤维原料酶解最
重要的组分,研究发现降解木质纤维原料(蒸汽爆破
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最优组成是 37􀆰 5% 纤
维二糖水解酶 II和 19􀆰 8% 纤维二糖水解酶 I,两者相
加超过 53%,说明纤维二糖水解酶的重要性大于其他
所有组分的总和[20]。 所以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的提
高以及纤维二糖水解酶之间的协同作用(exo⁃exo⁃
synergism)的改善,显著地提高了纤维素酶的总体
酶活。
5  第 1期 方  浩等:高效转化法定向进化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
表 1  重组菌 C10与初始菌株的纤维二糖
水解酶活力的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cellobiohydrolase activity from
recombinant strain C10 and T. reesei
产酶时间 / h
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 / (U·mL-1)
初始菌株 转化子 C10
24 3􀆰 15±0􀆰 38 9􀆰 75±1􀆰 36
48 7􀆰 28±1􀆰 02 28􀆰 46±3􀆰 35
72 12􀆰 42±1􀆰 24 62􀆰 97±4􀆰 12
96 17􀆰 34±1􀆰 66 105􀆰 54±5􀆰 87
120 22􀆰 49±2􀆰 27 122􀆰 44±5􀆰 91
144 24􀆰 69±2􀆰 34 125􀆰 88±7􀆰 42
表 2  重组菌 C10与初始菌株的滤纸酶活力的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filter paper activity from
recombinant strain C10 and T. reesei
产酶时间 / h
滤纸酶活力 / ( IU·mL-1)
初始菌株 转化子 C10
24 0􀆰 85±0􀆰 13 1􀆰 79±0􀆰 33
48 2􀆰 19±0􀆰 25 5􀆰 03±0􀆰 41
72 3􀆰 71±0􀆰 35 11􀆰 35±1􀆰 08
96 5􀆰 64±0􀆰 81 18􀆰 96±1􀆰 82
120 6􀆰 71±0􀆰 79 28􀆰 92±2􀆰 45
144 7􀆰 05±0􀆰 76 24􀆰 50±7􀆰 42
2􀆰 8  酶解实验结果
将重组里氏木霉所产的纤维素酶应用到降解
农业废弃物中,分别酶解碱处理玉米秸秆和碱处理
稻草,结果分别由图 7和图 8所示,以初始菌株所产
纤维素酶为对比。 由图 7、图 8 可知:在同等酶用量
和相同酶解条件下,里氏木霉转化子 C10 所产纤维
素酶降解碱处理玉米秸秆的得率 76􀆰 8%,降解碱处
理稻草的得率 68􀆰 2%;高于初始菌株所产纤维素酶
降解碱处理玉米秸秆的得率 67􀆰 5%,降解碱处理稻
草的得率 57􀆰 3%;转化子 C10 所产纤维素酶的降解
性能较初始菌株提高了 9􀆰 3% ~10􀆰 9%,说明纤维二
糖水解酶之间的协同作用的改善对于纤维素酶降
解木质纤维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
纤维二糖水解酶组分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重要
作用。 实验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里氏木霉基因
工程技术是高效的,此高效转化法不仅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减少里氏木霉基因工程中转化子筛选的工
作量,而且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定向进化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
图 7  碱处理玉米秸秆的酶解
Fig􀆰 7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odium hydroxide
pretreated corn stover
图 8  碱处理稻草的酶解
Fig􀆰 8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odium hydroxide
pretreated rice straw
3  结论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里氏木霉转化的最优条件:共
培养 pH 5􀆰 3、共培养温度 24 ℃、乙酰丁香酮浓度 200
μmol / L、根癌农杆菌浓度 OD660值 0􀆰 8、里氏木霉孢子
预萌发时间 3 h,此时每 107里氏木霉孢子出现 13 000
个转化子,是未优化条件下的 27 倍以上。 将此高效
转化法用于定向进化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获得优良
里氏木霉转化子 C10,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为
(122􀆰 44± 5􀆰 91) U / mL,是初始菌株(22􀆰 49 ± 2􀆰 27)
U / mL的 5􀆰 4倍;滤纸酶活力为(28􀆰 92±2􀆰 45) IU / mL,
是初始菌株(6􀆰 71±0􀆰 79) IU / mL 的 4􀆰 3 倍。 在同等
条件下,里氏木霉转化子 C10所产纤维素酶降解碱处
理玉米秸秆和碱处理稻草的性能较初始菌株提高了
9􀆰 3%~10􀆰 9%。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里氏木霉基
因操作技术是高效的,对进行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定
向进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1 ]   方浩,宋向阳,赵晨,等.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
素酶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29(6):15⁃19.
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4卷 
[ 2 ]  XIA L,CEN P.Cellulase production by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on
lignocellulosic waste from the xylose industry [ J ] . Process
Biochem,1999,34(9):909⁃912.
[ 3 ]   XIA L,SHEN X.High⁃yield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Trichoderma
reesei ZU⁃02 on corn cob residue[J] .Bioresour Technol,2004,91
(3):259⁃262.
[ 4 ]   WANG B,XIA L.High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cellobiase gen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in the cells of Trichoderma reesei[ J] .Bioresour
Technol,2011,102(6):4568⁃4572.
[ 5 ]   FANG H, ZHAO C, SONG X Y. Optimization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team⁃exploded corn stover by two approache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or using cellulose from mixed
cultures of Trichoderma reesei RUT⁃C30 and Aspergillus niger
NL02[J] .Bioresour Technol,2010,101(11):4111⁃4119.
[ 6 ]   FANG H, ZHAO C, SONG X Y, et al. Enhanced cellulolytic
enzyme production by the synergism between Trichoderma reesei
RUT⁃C30 and Aspergillus niger NL02 and by the addition of
surfactants [ J ] . Biotechnol Bioprocess Eng, 2013, 18 ( 2 ):
390⁃398.
[ 7 ]   MARAS, M de BRUYN A, SCHRAML J,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N⁃linked oligosaccharides for cellobiohydrolase
I secreted by the filamentous fungus Trichoderma reesei RUTC 30
[J] .Eur J Biochem,1997,245(3):617⁃625.
[ 8 ]   NIDETZKY B,STEINER W,HAYN M,et al.Cellulose hydrolysis
by the cellulases from Trichoderma reesei: a new model for
synergistic interaction[J] .Biochem J,1994,298,705⁃710.
[ 9 ]   MEYER V. Genetic engineering of filamentous fungi: progress,
obstacles and future trends[ J] . Biotechnol Adv,2008,26 ( 2):
177⁃185.
[10]   金欣,夏黎明.厌氧真菌内切 β 葡聚糖酶基因在里氏木霉中
的重组与表达[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1,25(4):637⁃642.
[11]   MICHIELSE C B,HOOYKAAS P J J,VAN DEN HONDEL C A
M J J, et al.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lamentous fungus Aspergillus awamori [ J] . Nature Protocols,
2008,3(10):1671⁃1678.
[12]   JYOTHISHWARAN G,KOTRESHA D, SELVARAJ T, et al. A
modified freeze⁃thaw method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 .Cur Sci,2007,93(6):770⁃772.
[13]   MILLER G L. Use of dinitrosalicylic acid reagen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ducing sugar[ J] . Anal Chem,1959,31(3):
426⁃428.
[14]   GHOSE T K.Measurement of cellulase activities[ J] . Pure Appl
Chem,1987,59(2):257⁃268.
[15]   方浩,夏黎明.里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 II基因的高表达[J] .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28(4):784⁃790.
[16]   FANG H, XIA L. High activity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recombinant Trichoderma reesei ZU⁃02 with the enhanced
cellobiohydrolase production [ J] . Bioresour Technol,2013,144:
693⁃697.
[17]   TAKAHARA H, TSUJI G, KUBO Y, et al.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s a tool for random
mutagenesis of Colletotrichum trifolii[J] .J General Plant Pathol,
2004,70(2):93⁃96.
[18]   TSUJI G,FUJII S,FUJIHARA N,et al.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for random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of
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J] . J General Plant Pathol,2003,69
(4):230⁃239.
[19]   MICHIELSE C B,HOOYKAAS P J,VAN DEN HONDEL C A,et
al.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s a tool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in fungi[J] .Curr Genet,2005,48(1):1⁃17.
[20]   ZHOU J,WANG Y H, CHU J, et al.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mixture for efficient hydrolysis of steam⁃exploded corn stover by
statistic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 J] . Bioresour Technol,2009,
100:819⁃825.
(责任编辑  周晓薇)
7  第 1期 方  浩等:高效转化法定向进化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