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he arctic benthos in world

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全 文 :第 35 卷第 9 期
2015年 5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5,No.9
May,2015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专项经费项目; IPY中国行动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07)
收稿日期:2013鄄06鄄12; 摇 摇 网络出版日期:2014鄄05鄄22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guoyuqing@ jmu.edu.cn
DOI: 10.5846 / stxb201306121682
刘爱原, 林荣澄, 郭玉清.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生态学报,2015,35(9):2789鄄2799.
Liu A Y, Lin R C, Guo Y Q.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he arctic benthos in world.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9):2789鄄2799.
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刘爱原1, 林荣澄2, 郭玉清3,*
1 集美大学图书馆, 厦门摇 361021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摇 361005
3 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厦门摇 361021
摘要:以 Thomson Reuters的 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提供的 SCI鄄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到从 1991 年至 2012 年期间全球北极
底栖生物研究论文 2127篇,利用 NoteExpress软件,分析 22年间论文发表的年度、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布特
征,结果表明:1)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数量、篇均作者数和篇均参考文献数都在逐年增加;2)研究论文涉及 58个国家或
地区,位于前 7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英国和丹麦;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是该领域国际合作研
究最主要的国家;3)论文涉及 1364个机构,前 2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 6家,德国、加拿大和挪威各有 3家,俄罗斯和丹麦各
有 2家,波兰有 1家。 俄罗斯、丹麦、波兰、德国和挪威超过 60%的研究力量集中在位列前 20位的相关机构中。 俄罗斯科学院
论文总量排列首位,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和基尔大学论文的 h 指数最高为 32;4)论文涉及最多的 4 个
学科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和多学科地球科学。 Polar Biology和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是发表该领域最核
心的期刊。 还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了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现状,为提升
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 北极; 底栖生物
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he arctic benthos in world
LIU Aiyuan1, LIN Rongcheng2, GUO Yuqing3,*
1 Jimei University Library, Xiamen 361021, China
2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iamen 361005, China
3 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and Eco鄄environment, Fisheries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Bibliometric methods is a common research tool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in various fields. An effective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鄄E) published by Thomson Reuters wa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research activities on arctic benthos from 1991 to 2012. Analyzed aspects included document type, language,
and publication output as well as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subject category, countries and institut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Number of papers, author number per article and cited reference count per article on arctic bentho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2) Papers on arctic benthos were published by authors from 58 countries or territories. In the top most productive 20
countries, there were eight member states of the Arctic Council (Russia,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Norway, Denmark, Iceland, Sweden and Finland), as well as nine observer states of the Arctic Council (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Poland, Spai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UK), China, Japan and Italy) . In the top most
productive 20 countries, USA, Germany, Canada, Norway, Russia, UK and Denmark took the top seven positions on many
indicators, such as, total article output, single鄄country independent article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articles, first author
http: / / www.ecologica.cn
public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author publications. USA, Norway, Canada and Denmar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nations in the field of arctic research. The USA always took a significantly leading
position. 3) There were 1364 institutes contributing to 2127 articles. Out of the 1364 institutes, 1212 institutes produced
only 1—5 articles. USA had the 6 most productive institutes on the list of the top 20 most productive institutes. Germany,
Canada and Norway each had 3 most productive institutes on the list. Russia and Denmark had 2 and Poland had one.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ook the first position according to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 9. 4%). However, average
citations per item was near the bottom on the list (18 th), and the h鄄index ranked 10 th .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Germany) and Kiel University ( Germany) ranked the highest in the h鄄index. 4) The top four
subjects with the most papers on arctic benthos are marine and freshwater biology, environmental ecology, oceanography,
and geology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Polar Biology ranked the first with 165 published
articles, followed by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138) which ranked the first based on an h鄄index of 34. The status of
current research related to arctic benthos in China was briefly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literature on arctic benthos and weigh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arctic studies. It can hopefully
facilitate future research on arctic benthos for Chinese scholars.
Key Words: bibliometrical analysis; the Arctic; benthos
北极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亚、北美和亚太地区各国彼此来往的前线[1]。 在过去的 30 年
里,气候变暖造成全球温度平均上升约 0.2 益,而北极地区温度的上升具有突变性,其变化是这一数据的两
倍[2],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的突然变化在海洋底栖生态系统中也有所反应[3]。 底栖生物可充分利用水层沉
降的有机碎屑,并通过营养关系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在沉积物鄄水层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4鄄5]。 同时,底栖生物的研究在渔业、环境科学以及海洋地质中均具有重要意义[6]。 1991 年,美国学者
Carey[7]综述了从阿拉斯加到西部格陵兰北美大陆架上底栖生物的生活史及其食物的来源;2005 年,德国学
者 Piepenburg[8]综述了整个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的成果、热点及前景。 通过对特定主题文献数量的统计,同样
有助于了解其科学发展的状况[9]。 本文以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 SCI鄄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
1991年至 2012年期间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通过计量分析文献的年度、国家、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和
学科等的分布特征,揭示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现状,把握研究前沿,了解不同国家研究实力,为提升中国北
极底栖生物研究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参考。
1摇 研究方法
1.1摇 检索词的选择与检索方式
参考 Carey[7]、Piepenburg [8]有关北极地区的界定范围,结合《世界地图》 [10],确定了 46 个限定北极地区
范围的检索词,包括了北冰洋、及其边缘海、海湾、海峡以及北极群岛和西北航道;利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
委员会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词》 [11]及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两岸生态学名词翻译查询
编修系统冶 [12],确定了 30个与底栖生物相关的检索词,包括底栖生物、底栖动物、巨型底栖生物、大型底栖生
物、小型底栖生物、微型底栖生物及其它们所包括的主要类群。
以 Thomson Reuters 的 Web of Science 的 SCI鄄E 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检索式:TS = (Arcti* or " North
Pol*" or "Greenland Sea" or "Norwegian Sea" or " Barents Sea" or "White Sea" or "Kaka Sea" or " Laptev Sea"
or " East Siberian Sea" or " Chukchi Sea" or " Beaufort Sea" or " Bering Sea" or " Labrador Sea" or " Pechora Sea"
or " Lincoln Sea" or " Baffin Bay" or "Hudson Bay" or "Ungava Bay" or " Frobisher Bay" or " Cambridge Bay" or
"Melville Bay" or "MacKenzie Bay" or "Gulf of Ob" or "Gulf of Boothia" or "Amundsen Gulf" or "Kaka Strait"
or " Laptev Strait" or " Bering Strait" or "M忆Clure Strait" or "Hudson Strait" or "Davis Strait" or "Denmark Strait"
09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or "Melville Sound" or " Smith Sound" or " Kotzebue Sound" or " Scoresby Sound" or " Cumberland Sound" or "
Jones Sound" or " Lancaster Sound" or " Foxe Channel" or " M忆Clintock Channel" or " Robeson Channel" or "
Fisher Channel" or " Foxe Basin" or "Arctic Archipelago" or "Northwest Passage" ) and TS=(benth* or zoobenth*
or demersal or " bottom fauna*" or endobenth* or endofaun* or endozoobenth* or infaun* or epibenth* or epifaun*
or epizoobenth* or epibiont* or epibiosis or nektobenth* or epipsammon* or macrobenth* or macrofaun* or
macrozoobenth* or megabenth* or megafaun* or megazoobenth* or meiobenth* or meiofaun* or meiozoobenth* or
microbenth* or microfaun* or microzoobenth* or foraminifer* or " free living marine nematode*" or " harpacticoid
copepod*" ),检索 1991年至 2012年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间为 2013年 1月 21日。
1.2摇 数据处理
检索所获得的 2525篇文献,包括 10 种文献类型,主要的类型是研究论文 2127 篇(占 84%)、综述文献
196 篇(占 7.8%)和会议论文 180篇(占 7.1%)。 其他 7种类型的文献共 22篇,仅占 0.88%。 研究论文包括了
方法、结果、结论和参考文献,是最主要的文献形式,将作为本文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 2127 篇研究论文使用
了 5种语言,其中英语 2052篇(占 96%)、俄语 68篇(占 3.2%)、法语 5篇、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各 1篇。
数据处理时将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北爱尔兰(North Ireland)和威尔士(Wales)发表的论
文统一并入英国 ( UK);俄罗斯 ( Russia)的论文包括俄罗斯 ( Russia)和苏联 ( USSR)发表的论文;丹麦
(Denmark)的论文包括丹麦(Denmark)和格陵兰岛(Greenland)发表的论文;中国论文统计了中国大陆和中国
香港地区所发表的论文。
研究论文合作形式的确认通过识别作者的地址来实现。 如果研究人员的地址表明他们来源于同一个国
家,该论文被认为是“独立国家论文冶;“国际合作论文冶是指合作研究人员来源于不同国家的论文;如果研究
人员的地址表明他们来源于同一个研究机构,该论文被认为是“独立机构论文冶;“合作机构论文冶是指合作研
究人员来源于不同机构的论文[13]。
影响因子是指某年引用某期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的比值,它是国际上
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14]。 h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机构、科研人员)最多有 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最少 h 次,
该值越高,表明它的论文影响力越大[15]。 本文还采用第一作者论文数量和通讯作者论文数量两个参数来表
征国家、研究机构或个人的研究影响力。
2 摇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摇 年度论文数量和特征分析
表 1显示了 1991—2012年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逐年的发文量变化以及论文的一些特征参数。 论文数
量从 1991年的 33篇增加到 2012 年的 174 篇,增长了 5.3 倍。 其中,2007—2012 年期间,即第四次国际极地
年(IPY4)启动之后[1],论文数量变化幅度较大。 22年论文的篇均作者数为 3.7 人,从 2005 年之后,篇均作者
数超过了这个数值,1991年篇均作者为 2.8人,2012年为 4.6人,增长了 1.6倍。 22年论文的篇均参考文献数
为 54篇,从 2008年之后,篇均参考文献数超过了这个数值,1991 年篇均参考文献为 40 篇,2012 年为 62 篇,
增长了 1.6倍。 上述的结果表明了该领域研究涉及的人力资源在逐渐增加,所做的研究需要借鉴他人更多的
方法或成果,也说明研究项目的关联度在逐渐提高。 22 年论文总的篇均被引次数为 18.31,从 2007 年之后,
篇均被引次数却低于这个数值。
2.2摇 主要国家及其合作分析
鉴于北极对于全球气候环境、经济、资源甚至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北极对全球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其地
理的界定[16],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活动的国际化也就成为必然[1],2127 篇底栖生物研究论文共涉及了 58 个
国家或地区,也说明了这一点。 发文量前 20 位的国家以及他们研究论文的特征参数见表 2。 这 20 个国家
中,包括了北极理事会的成员 8个(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和芬兰)、已有的北极理事会
1972摇 9期 摇 摇 摇 刘爱原摇 等: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永久观察员 6个(法国、德国、荷兰、波兰、西班牙和英国)以及 2013 年 5 月 15 日新批准加入的北极理事会正
式观察员 3个(日本、意大利和中国)。 成立于 1996年的北极理事会是 8 个沿北极圈分布的国家间关于北极
事务的政府间论坛,其中,北冰洋沿岸国家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五国又构成了北极国际合作的内
核(硬核) [16],这种等级差序结构,在表 2中也有所体现。 位于前 7 位的美国、德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英
国和丹麦,他们完成的论文总量,显著高于其他 13个国家的论文数量。 其中,美国的论文总量为 575 篇,占全
球总发文量的 27%,其论文的 h 指数、独立国家论文数量、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第一作者论文数量和通讯作者
论文数量指标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德国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家,其论文数量和论文 h 指数(48)排列第
二位;俄罗斯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仅占 36%,是所有国家中该参数最低的,其论文的 h 指数为 25,在前 7 个国
家中也是最低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俄罗斯所发表的总共 345篇研究中,有 68篇为俄语论文,占 20%,这可
能是造成俄罗斯论文引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表 1摇 1991—2012年期间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的特征参数
Table 1摇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publication outputs from 1991 to 2012
出版年
Year
论文数量
Number of
articles
篇均作者数
Average number of
author per article
篇均参考文献数
Average cited
reference
count per article
篇均页数
Average page
count per article
篇均被引频次
Average citations
per item
h 指数
h鄄index
1991 33 2.8 40 14 25.79 14
1992 65 2.8 43 12 32.18 25
1993 49 2.8 48 13 40.31 26
1994 57 2.9 41 13 38.96 26
1995 63 3.3 43 13 33.87 27
1996 74 2.7 44 13 28.58 27
1997 85 2.8 44 12 31.92 29
1998 85 3.0 50 14 25.46 29
1999 59 3.4 53 15 27.51 25
2000 75 3.5 60 17 29.79 29
2001 87 3.3 52 14 29.49 29
2002 83 3.3 50 13 20.84 25
2003 100 3.6 53 13 23.48 29
2004 91 3.4 53 14 22.24 27
2005 120 3.9 53 14 19.38 26
2006 91 4.0 52 13 18.80 23
2007 133 4.2 51 13 13.37 22
2008 166 3.8 56 13 11.03 20
2009 127 4.2 55 12 8.91 16
2010 137 4.8 66 13 5.42 12
2011 173 4.5 69 13 2.79 8
2012 174 4.6 62 13 0.65 4
1991—2012 2127 3.7 54 13 18.31 77
从表 2中还可以看出,加拿大和俄罗斯以独立完成论文为主,美国、德国和日本合作论文数量与独立完成
数量基本相当,其余 15个国家的合作论文数量占其总论文量的比例在 58%—87%之间。 发文量前 20 位的国
家与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间具体的合作论文数以及合作论文数量占该国总论文数量的百分比见表 3。 从表中
可以得出,北极理事会成员之间中,除了俄罗斯和冰岛没有合作外,其余国家间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作
为北美板块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合作论文数量最多达 74篇,该数值占加拿大总论文数量的 21%,占美国总论
文数量的 13%;第二,美国、挪威、加拿大和丹麦是北极底栖生物合作的最主要国家,他们与发文量前 20 位的
29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国家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挪威与 20个国家的合作论文数均占到合作国总论文数的 5%以上。 第三,德国
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它与俄罗斯、美国这两个代表不同地域利益的国家保持同等力量的合作关系,表明了
它在北极国际合作中的特殊作用。
表 2摇 北极底栖生物研究发文量前 20位的国家
Table 2摇 Top 20 most productive countries related to th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国家
Country
论文数量
Number
of articles
篇均被
引频次
Average
citations
per item
h 指数
h鄄index
独立国家
论文数
Single country
articles
国际合作
论文数
Internationally
collaborative
articles
第一作者
论文数
First author
articles
通讯作者
论文数
Corresponding
author articles
国际合作论
文数量的
Internationally
collaborative
articles
美国 USA* 575(27) 20.72 51 296(14) 279(13) 424(20) 429(20) 48
德国 Germany 377(18) 23.94 48 181(8.5) 196(9.2) 265(12) 264(12) 52
加拿大 Canada* 353(17) 22.55 45 211(9.9) 142(6.7) 285(13) 269(13) 40
挪威 Norway* 347(16) 19.29 43 147(6.9) 200(9.4) 236(11) 238(11) 58
俄罗斯 Russia* 345(16) 8.21 25 221(10) 124(5.8) 273(13) 269(13) 36
英国 UK 251(12) 21.17 41 70(3.3) 181(8.5) 151(7.1) 161(7.6) 72
丹麦 Denmark* 152(7.1) 21.53 33 49(2.3) 103(4.8) 96(4.5) 95(4.5) 68
法国 France 86(4.0) 34.70 28 16(0.75) 70(3.3) 39(1.8) 33(1.6) 81
波兰 Poland 86(4.0) 9.08 14 30(1.4) 56(2.6) 59(2.8) 57(2.7) 65
瑞典 Sweden* 84(3.9) 18.58 24 31(1.5) 53(2.5) 51(2.4) 51(2.4) 63
西班牙 Spain 62(2.9) 17.92 18 10(0.47) 52(2.4) 30(1.4) 31(1.5) 84
荷兰 Netherlands 56(2.6) 30.48 21 14(0.66) 42(2.0) 28(1.3) 26(1.2) 75
冰岛 Iceland* 49(2.3) 19.94 17 13(0.61) 36(1.7) 25(1.2) 27(1.3) 73
比利时 Belgium 47(2.2) 12.81 15 7(0.33) 40(1.9) 20(0.94) 21(0.99) 85
日本 Japan 47(2.2) 12.51 14 24(1.1) 23(1.1) 26(1.2) 26(1.2) 49
意大利 Italy 36(1.7) 12.81 13 13(0.61) 23(1.1) 18(0.85) 18(0.85) 64
芬兰 Finland* 34(1.6) 17.44 13 11(0.52) 23(1.1) 18(0.85) 17(0.80) 68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7(1.3) 14.41 11 10(0.47) 17(0.80) 11(0.52) 16(0.75) 63
中国 China 24(1.1) 9.29 8 3(0.14) 21(0.99) 13(0.61) 13(0.61) 87
新西兰 New Zealand 17(0.80) 13.24 8 6(0.28) 11(0.52) 9(0.42) 9(0.42) 65
摇 摇 *北极理事会成员;括号内数为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的%:占各国总论文数量的百分比;其他%:占全球总论文数量的百分比
表 3摇 北极底栖生物研究发文量前 20位的国家与北极理事会成员合作的论文数量
Table 3摇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from top 20 countries and their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Arctic Council
发文量前 20位的国家
Top most productive
20 countries
俄罗斯
Russia
加拿大
Canada
美国
USA
挪威
Norway
丹麦
Denmark
冰岛
Iceland
瑞典
Sweden
芬兰
Finland
美国 USA 45(7.8)* 74(13) 52(9.0) 17(3.0) 13(2.3) 12(2.1) 1(0.2)
德国 Germany 40(11) 15(4.0) 41(11) 33(8.8) 29(7.7) 2(0.5) 14(3.7) 7(1.9)
加拿大 Canada 3(0.8) 74(21) 18(5.1) 11(3.1) 4(1.1) 4(1.1) 2(0.6)
挪威 Norway 38(11) 18(5.2) 52(15) 37(11) 14(4.0) 14(4.0) 5(1.4)
俄罗斯 Russia 3(0.9) 45(13) 38(11) 6(1.7) 3(0.9) 2(0.6)
英国 UK 10(4.0) 14(5.6) 45(18) 46(18) 20(8.0) 6(2.4) 13(5.2) 6(2.4)
丹麦 Denmark 6(3.9) 11(7.2) 17(11) 37(24) 11(7.2) 21(14) 4(2.6)
法国 France 6(7.0) 15(17) 18(21) 7(8.1) 7(8.1) 3(3.5)
波兰 Poland 4(4.7) 4(4.7) 3(3.5) 19(22) 5(5.8) 2(2.3) 1(1.2)
瑞典 Sweden 3(3.6) 4(4.8) 12(14) 14(17) 21(25) 2(2.4) 3(3.6)
西班牙 Spain 2(3.2) 6(9.7) 14(23) 10(16) 1(1.6) 1(1.6) 2(3.2) 1(1.6)
3972摇 9期 摇 摇 摇 刘爱原摇 等: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续表
发文量前 20位的国家
Top most productive
20 countries
俄罗斯
Russia
加拿大
Canada
美国
USA
挪威
Norway
丹麦
Denmark
冰岛
Iceland
瑞典
Sweden
芬兰
Finland
荷兰 Netherlands 4(7.1) 1(1.8) 6(11) 8(14) 8(14) 5(8.9)
冰岛 Iceland 4(8.2) 13(27) 14(29) 11(22) 2(4.1)
比利时 Belgium 3(6.4) 5(11) 6(13) 3(6.4) 3(6.4) 1(2.1) 1(2.1)
日本 Japan 1(2.1) 6(13) 11(23) 3(6.4) 1(2.1) 1(2.1)
意大利 Italy 3(8.3) 4(11) 9(25) 7(19) 1(2.8) 1(2.8) 2(5.6) 1(2.8)
芬兰 Finland 2(5.9) 2(5.9) 1(2.9) 5(15) 4(12) 1(2.9) 3(8.8)
澳大利亚 Australia 4(15) 5(19) 2(7.4) 1(3.7) 1(3.7) 2(7.4) 1(3.7)
中国 China 1(4.2) 1(4.2) 6(25) 4(17) 6(25) 5(21) 2(8.3)
新西兰 New Zealand 2(12) 3(18) 1(5.9) 1(5.9) 1(5.9)
摇 摇 *括号内数据为:与发文量前 20位的国家合作的论文数量占各国总论文数量的百分比
2.3摇 主要机构分析
研究论文共涉及 1364个机构,发文量在 1—5篇的有 1212个机构,发文量在 6—10 篇的有 63 个机构,发
文量在 11—20篇的有 50个机构,大于 20篇的有 39个机构。 发文量前 20位的研究机构见表 4。 就国家层面
来说,合作是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的主要形式,20 个机构所发表的论文中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比例均超过
55%。 除了俄罗斯科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外,18 个机构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占其总论文数量的比例均接
近或超过了 70%。 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加拿大海洋渔业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挪威海洋研究所和
美国地质调查所 4个行政单位的国内合作论文数量大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其他 16 个大学或研究所以国际
机构合作发表论文占多数,特别是俄罗斯科学院、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海洋研究中心、挪威特罗姆瑟大
学和丹麦奥胡斯大学,发表的国际机构合作论文数量大于国内机构合作论文数量的两倍以上。
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波兰科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五个研究
机构的第一作者论文数或通讯作者论文数比例超过 60%。 对于实验科学研究而言,论文第一作者在完成实
验和论文手稿的写作方面做出了主要的贡献[17]。 通讯作者在研究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制定与实施和论文写
作的完成方面有贡献突出。 两者是论文完成的最主要贡献者。 在国家或研究机构层面,通讯作者所属的国家
或机构一般是研究的原创单位[18]。 上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这些机构在合作研究中的主导地位。
俄罗斯科学院发文量高居榜首,发文量占全球论文数量的 9.4%,但是,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排列在第
18位,h指数排在第 10位。 莫斯科国立大学和波兰科学院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和 h 指数在表中的排列是最
低的。 这三个机构的发文量大,但论文影响力相对较弱。 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和基尔
大学论文的 h指数最高为 32,基尔大学篇均被引频次也排列第一;此外,挪威的特罗姆瑟大学和卑尔根大学、
丹麦的奥胡斯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以及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和 h 指数也相对较高,
表明这些机构的论文质量高,影响力大。
在排名前 2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 6家,它们的发文量占到美国总发文量的 47%;德国、加拿大和挪威
各有 3家,它们的发文量分别占到本国发文量的 63%、41%和 61%。 俄罗斯和丹麦各有家 2家,它们的发文量
分别占到本国发文量的 72%和 78%;波兰科学院发文量占到本国的 83%,表明世界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的主要
国家研究力量都十分集中。 这里所列的 20家研究机构中有 7家,即俄罗斯科学院、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
海洋研究中心、特罗姆瑟大学、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罗拉多大学和华
盛顿大学也出现在刘芳等[19] 2007年对北极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研究中,表明在研究北极的主要国家中,底
栖生物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49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4摇












20






Ta
bl
e
4摇
To
p
20
m
os
tp
ro
du
ct
iv
e
re
se
ar
ch
or
ga
ni
za
tio
ns
re
la
te
d
to
th
e
nu
m
be
r
of
pu
bl
ic
at
io
ns


(国

)
In
sti
tu
te
,
Co
un
try




/%
Nu
m
be
ro
f
ar
tic
le
s






Av
er
ag
e
ci
ta
tio
ns
pe
ri
te
m
h


h鄄
in
de
x







/%
Si
ng
le
in
sti
tu
tio
n
ar
tic
le
s









/%
In
te
rn
at
io
na
lly
co
lla
bo
ra
tiv
e
ar
tic
le
s









/%
In
te
rn
al
co
lla
bo
ra
tiv
e
ar
tic
le
s







/%
Fi
rs
ta
ut
ho
r
ar
tic
le
s







/%
Co
rre
sp
on
di
ng
au
th
or
ar
tic
le
s







/%
In
te
r鄄i
ns
tit
ut
io
na
lly
co
lla
bo
ra
tiv
e
ar
tic
le
s






(俄


)
Ru
ss
ia
n
Ac
ad
em
y
of
Sc
ie
nc
es
(R
AS
),
Ru
ss
ia
19
9(
9.
4)
7.
11
19
89
(4
.2
)
76
(3
.6
)
34
(1
.6
)
13
3(
6.
3)
13
7(
6.
4)
55

















(德

)
Al
fre
d
W
eg
en
er
In
sti
tu
te
fo
rP
ol
ar
an
d
M
ar
in
e
Re
se
ar
ch
(A
W
I)
,
Ge
rm
an
y
14
1(
6.
6)
21
.8
6
32
40
(1
.9
)
67
(3
.1
)
34
(1
.6
)
73
(3
.4
)
72
(3
.4
)
72






(挪

)
Un
iv
er
sit
y
of
Tr
om
s覬
,
No
rw
ay
12
5(
5.
9)
17
.9
0
27
32
(1
.5
)
63
(3
.0
)
30
(1
.4
)
71
(3
.3
)
66
(3
.1
)
74












(美

)
Un
iv
er
sit
y
of
Al
as
ka
Fa
irb
an
ks
,
US
A
90
(4
.2
)
18
.0
6
21
21
(0
.9
9)
36
(1
.7
)
33
(1
.6
)
48
(2
.3
)
47
(2
.2
)
77




(德

)K
ie
lU
ni
ve
rs
ity
,
Ge
rm
an
y
84
(3
.9
)
37
.3
9
32
23
(1
.1
)
37
(1
.7
)
24
(1
.1
)
49
(2
.3
)
43
(2
.0
)
73





(丹

)A
ar
hu
s
Un
iv
er
sit
y,
De
nm
ar
k
81
(3
.8
)
23
.8
3
26
11
(0
.5
2)
60
(2
.8
)
10
(0
.4
7)
33
(1
.6
)
28
(1
.3
)
86







(俄


)
M
os
co
w
M
V
Lo
m
on
os
ov
St
at
e
Un
iv
er
sit
y,
Ru
ss
ia
75
(3
.5
)
5.
48
11
34
(1
.6
)
23
(1
.1
)
18
(0
.8
5)
56
(2
.6
)
54
(2
.5
)
55





(波

)
Po
lis
h
Ac
ad
em
y
of
Sc
ie
nc
es
(P
AS
),
Po
la
nd
71
(3
.3
)
9.
75
13
15
(0
.7
1)
50
(2
.4
)
6(
0.
28
)
45
(2
.1
)
44
(2
.1
)
79





(加


)U
ni
ve
rs
ity
of
Qu
eb
ec
,
Ca
na
da
69
(3
.2
)
21
.9
6
24
15
(0
.7
1)
28
(1
.3
)
26
(1
.2
)
43
(2
.0
)
42
(2
.0
)
78





(挪

)U
ni
ve
rs
ity
of
Be
rg
en
,
No
rw
ay
66
(3
.1
)
26
.5
3
22
14
(0
.6
6)
35
(1
.6
)
17
(0
.8
0)
31
(1
.5
)
26
(1
.2
)
79





(加


)
Fi
sh
er
ie
s
an
d
Oc
ea
ns
Ca
na
da
,
Ca
na
da
64
(3
.0
)
25
.9
2
21
13
(0
.6
1)
19
(0
.8
9)
32
(1
.5
)
28
(1
.3
)
32
(1
.5
)
80






(美

)
Un
iv
er
sit
y
of
Co
lo
ra
do
,
US
A
52
(2
.4
)
29
.9
6
24
12
(0
.5
6)
35
(1
.6
)
5(
0.
24
)
29
(1
.4
)
32
(1
.5
)
77










(美

)
Th
e
Na
tio
na
lO
ce
an
ic
an
d
At
m
os
ph
er
ic
Ad
m
in
ist
ra
tio
n
(N
OA
A)
,
US
A
49
(2
.3
)
22
.8
2
16
15
(0
.7
1)
15
(0
.7
1)
19
(0
.8
9)
30
(1
.4
)
30
(1
.4
)
69






(丹

)U
ni
ve
rs
ity
of
Co
pe
nh
ag
en
,
De
nm
ar
k
49
(2
.3
)
25
.1
0
22
10
(0
.4
7)
31
(1
.5
)
8(
0.
38
)
26
(1
.2
)
27
(1
.3
)
80





(德

)U
ni
ve
rs
ity
of
Br
em
en
,
Ge
rm
an
y
42
(2
.0
)
23
.6
9
17
6(
0.
28
)
20
(0
.9
4)
16
(0
.7
5)
18
(0
.8
5)
16
(0
.7
5)
86





(挪

)I
ns
tit
ut
e
of
M
ar
in
e
Re
se
ar
ch
,
No
rw
ay
40
(1
.9
)
11
.7
1
13
10
(0
.4
7)
11
(0
.5
2)
19
(0
.8
9)
23
(1
.1
)
23
(1
.1
)
75





(美

)U
ni
ve
rs
ity
of
W
as
hi
ng
to
n,
US
A
40
(1
.9
)
27
.4
0
17
9(
0.
42
)
17
(0
.8
0)
14
(0
.6
6)
19
(0
.8
9)
17
(0
.8
0)
77







(美

)U
S
Ge
ol
og
ic
al
Su
rv
ey
,
US
A
36
(1
.7
)
21
.6
4
16
5(
0.
24
)
15
(0
.7
1)
16
(0
.7
5)
18
(0
.8
5)
16
(0
.7
5)
86





(加


)U
ni
ve
rs
ity
of
La
va
l,
Ca
na
da
35
(1
.6
)
22
.3
1
17
7(
0.
33
)
17
(0
.8
0)
11
(0
.5
2)
18
(0
.8
5)
19
(0
.8
9)
80









(美

)
W
oo
ds
H
ol
e
Oc
ea
no
gr
ap
hi
c
In
sti
tu
tio
n,
US
A
34
(1
.6
)
23
.2
6
17
4(
0.
19
)
23
(1
.1
)
7(
0.
33
)
10
(0
.4
7)
11
(0
.5
2)
88
5972摇 9期 摇 摇 摇 刘爱原摇 等: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4摇 主要期刊及学科分析
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共涉及 325种期刊。 发表 1—10 篇的期刊有 273 种;发表 11—30 篇的期刊有 37
种。 发文量居前 15位的期刊见表 5。 美国和荷兰出版的期刊各有 4种,德国有 3 种,英国、加拿大、丹麦和俄
罗斯各有 1种。 这 15种期刊,占全部期刊总数的 4.6%,但共发文 859 篇,占全部论文文献的 40%,可以看做
是刊载该领域研究论文的核心期刊。 据 2012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自然科学版数据,德国发行的期刊
Polar Biology,在涉及生态学所有 136种期刊中排列第 66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学科的 40种期刊中排列第 14
位,其影响影子在表 5中排列仅第 11位,但其发文量最大,是该领域科学研究产出的主要载体。 同时该期刊
也是刊载中国南北极研究的主要期刊[9]。 在表 5 中,h 指数值最高的期刊是影响因子为 2.546 的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该期刊涉及生态学、海洋和淡水生物学以及海洋学学科领域。 这两种期刊发表该领域
的论文数量在 1991—2006之前基本相当且数量较少(都没有超过 10 篇),但从 2007 年开始,发表在 Polar
Biology上的论文数量明显上升(图 1)。
表 5摇 北极底栖生物研究发文量居前 15名的期刊
Table 5摇 Top 15 most productive journal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期刊 (出版国)
Journal (Country)
论文数量 / %
Number of
articles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h 指数
h鄄index
学科 (位置)
Web of Science
category (Position)
Polar Biology, Germany 165(7.8) 2.006 27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14 / 40);ecology(66 / 136)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Germany 138(6.5) 2.546 36
ecology(53 / 136);
marine & freshwater biology(16 / 100);
oceanography(14 / 60)
Paleoceanography, USA 70(3.3) 3.296 30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21 / 170);
oceanography(5 / 60);
paleontology(1 / 50)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UK 58(2.7) 4.076 24 physical geography, (3 / 45);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9 / 170)
Deep鄄Sea Research Part II鄄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 USA 56(2.6) 2.243 18 oceanography(18 / 60)
Oceanology, Russia 51(2.4) 0.430 5 oceanography(54 / 60)
Marine Biology, Germany 41(1.9) 2.468 14 marine & freshwater biology(18 / 100)
Deep鄄Sea Research Part I鄄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USA 40(1.9) 2.816 16 oceanography(8 / 60)
Hydrobiologia, Netherlands 39(1.8) 1.985 12 marine & freshwater biology(35 / 100)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Canada 37(1.7) 2.323 15
fisheries(5 / 49);
marine & freshwater biology(23 / 100)
Journal of Foraminiferal Research, USA 37(1.7) 1.617 15 paleontology(17 / 50)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Netherlands 34(1.6) 2.745 13
geography, physical(14 / 45);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37 / 170);
paleontology(4 / 50)
Boreas, Denmark 31(1.5) 2.457 13 geography, physical(18 / 45);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44 / 170)
Marine Geology, Netherlands 31(1.5) 2.732 17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38 / 170);oceanography(10 / 60)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Netherlands 31(1.5) 1.925 13 paleontology(8 / 50)
摇 摇 %:占全球总论文数量的百分比
1991—2012年 SCI鄄E数据库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共涉及 44 个学科,表明了底栖生物研究方向的广泛
性。 图 2显示了论文数量超过 400篇的 4个学科数量的逐年变化,即,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海洋学、生态学和
多学科地球科学。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1 年到 2008 年期间,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学科基本是每年研究最活跃
69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1摇 Polar Biology和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逐年发文量的比较
Fig.1摇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trends of two journals published the most productive articles
图 2摇 比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中涉及最多的 4个学科数量的逐年变化
Fig.2摇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trends of the top four subject categories during 1991—2012
的领域,其论文总量为总论文数量的 31%,但在 2009—2012的 4年间,4 条曲线上下交叉,优势不再明显。 生
态学学科数量波动最为明显。
2.5摇 主要研究人员分析
研究论文共涉及 4697位作者,发文量 1篇的有 3465个作者,发文量在 2—5篇的有 1075 个作者,发文量
在 6—10篇的有 104个作者,发文量在 11—20篇的有 42个作者,发文量最多的前 20 名作者如表 8 所示。 这
20名作者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各 5名,挪威的 4名,加拿大和波兰各 2 名,丹麦 1 名,从国家层面上也说明美
国、德国、挪威、加拿大、波兰和丹麦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国家。 从机构层面分析,科罗拉多大学(美国)、特罗
姆瑟大学(挪威)、魁北克大学(加拿大)、基尔大学(德国)和波兰科学院(波兰)5所机构都各有 2名学者进入
前 20位的作者行列,表明它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 以发文量、第一作者论文数量和通讯作者论文数量考
量,科罗拉多大学的 Andrews JT、特罗姆瑟大学(挪威)的 Rasmussen TL和波兰科学院的 Wlodarska鄄Kowalczuk
M排列于前三位。
2.6摇 中国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目前是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和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从 1999 年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开
始,到 2012年底,我国共进行了 5次北极科学考察。 目前已形成了学科齐备的极地研究队伍,具备了装备先
7972摇 9期 摇 摇 摇 刘爱原摇 等: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进的技术支撑条件,在白令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和马卡若夫海盆进行了广泛的考察[20鄄21],并
获取了大量研究成果,到 2013年 9月共出版《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报告》5 册。 但有关北极底栖生物的研究还
相对薄弱。 1991—2012年 SCI鄄E数据库统计表明,中国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最早的论文见于 2000 年,到 2012
年共有 24篇论文发表。 由于样本量很少,无法进行深度的统计分析,这里只提供简单的数字。
表 6摇 北极底栖生物研究发文量最多的 20位作者
Table 6摇 Top 20 most productive authors related to th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作者
Author
论文数量
Number of
articles
篇均被引频次
Average citations
per item
h 指数
h鄄index
第一作者
论文数
First author
articles
通讯作者
论文数
Corresponding
author articles
机构 (国家)
Institute (Country)
Andrews J T 32 31.84 18 14 14 科罗拉多大学 (美国)
Hald M 31 31.10 19 8 9 特罗姆瑟大学 (挪威)
Soltwedel T 29 10.83 11 8 8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 (德国)
Hillaire鄄Marcel C 27 30.33 18 6 7 魁北克大学 (加拿大)
Renaud P E 26 21.31 13 7 8 斯瓦尔巴德大学部 (挪威)
Erlenkeuser H 24 47.92 16 基尔大学 (德国)
De Vernal A 23 35.78 17 8 9 魁北克大学 (加拿大)
Wlodarska鄄Kowalczuk M 22 12.82 9 11 11 波兰科学院 (波兰)
Bauch H A 22 16.95 12 10 10 基尔大学 (德国)
Grebmeier J M 22 33.45 14 4 4 马里兰大学 (美国)
Amundsen P A 22 11.95 11 3 4 特罗姆瑟大学 (挪威)
Knudsen K L 21 22.62 12 5 5 奥胡斯大学 (丹麦)
Jennings A E 20 30.45 16 6 6 科罗拉多大学 (美国)
Ambrose W G 20 29.50 13 4 4 贝茨学院 (美国)
Smol J P 20 22.55 10 5 皇后大学 (加拿大)
Polyak L 19 31.11 13 9 10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
Hershey A E 19 23.68 11 3 6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 (美国)
Rasmussen T L 18 21.78 11 12 12 特罗姆瑟大学 (挪威)
Kuklinski P 18 6.11 6 10 10 波兰科学院 (波兰)
Sejrup H P 18 23.61 11 4 4 卑尔根大学 (挪威)
24 篇论文共涉及 14个国家、72个机构(其中国外机构 49个)和 127个作者,表明我国该领域研究的高度
开放性和研究力量的绝对分散性。 我国与除了芬兰之外的北极理事会所有成员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合作次数
较多的 3个国家是丹麦、美国(分别有 6次)和冰岛(5次)(表 3)。 我国学者独立完成论文有 3篇。 合作的 21
篇论文中,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 10篇,表明合作研究中我国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 24 篇论文中,
有 15篇发表在 2010—2012年,表明了北极底栖生物的研究近年有加强的趋势,发表年限短可能也是造成中
国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和 h指数相对较低的原因(表 2)。 24 篇论文涉及 12 个学科,主要围绕古生物学(有 9
篇)研究方向展开,生态学、地质学(各有 5篇)和海洋与淡水生物学(有 4 篇)研究方向也有所涉猎。 24 篇论
文发表在 19种期刊上,有 22篇论文发表在国外出版的期刊,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刊载最多为 3 篇;以中
国科学院为第一机构和通讯机构并和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合作完成的论文“Delayed build鄄up of Arctic ice sheets
during 400000鄄year minima in insolation variability冶2012年发表在 Nature上。
北极大气、海洋、陆地、生态和社会的变化关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2]。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藏
和生物资源,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各国开始重视北极的开发。 北极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将始终是北极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3]。 应该充分认识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的重要性、现状和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整合力量,
凝练学科方向,拓展考察空间,提升研究水平,积极与北极理事会及相关国家务实合作,共同研究北极环境与
8972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在北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摇 秦大河. “2007—2008国际极地年冶科学计划. 科学中国人, 2005, (10): 14鄄18.
[ 2 ] 摇 Hansen J, Sato M, Ruedy R, Lo K, Lea D W, Medina鄄Elizade M.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6, 103(39): 14288鄄14293.
[ 3 ] 摇 Kortsch S, Primicerio R, Beuchel F, Renaud P E, Rodrigues J, L覬nne O J, Gulliksen B. Climate鄄driven regime shifts in Arctic marine bentho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2, 109(35): 14052鄄14057.
[ 4 ] 摇 黄洪辉, 林燕棠, 李纯厚, 林钦, 蔡文贵, 高东阳, 贾晓平. 珠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报, 2002, 22(4): 603鄄607.
[ 5 ] 摇 刘录三, 郑丙辉, 李宝泉, 蔡文倩, 韩庆喜, 林岿璇.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探讨. 海洋学报, 2012, 34(3):
134鄄145.
[ 6 ] 摇 段学花, 王兆印, 徐梦珍.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4鄄24.
[ 7 ] 摇 Carey A G Jr. Ecology of North American Arctic continental shelf benthos: a review.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1991, 11(8 / 10): 865鄄883.
[ 8 ] 摇 Piepenburg D. Recent research on Arctic benthos: common notions need to be revised. Polar Biology, 2005, 28(10): 733鄄755.
[ 9 ] 摇 华薇娜, 张洁, 刘芳, 邓三鸿. 美国 WoS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南北极研究论文的调研与分析. 极地研究, 2009, 21(2): 124鄄140.
[10] 摇 世界地图.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8.
[11] 摇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海洋科技名词 (第二版)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31鄄48.
[12] 摇 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两岸生态学名词翻译查询编修系统. [2013鄄02鄄20] . http: / / ecoterm.biodiv.tw / .
[13] 摇 Yu J J, Wang M H, Xu M, Ho Y 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on photosynthesis: 1992鄄2009. Photosynthetica, 2012,
50(1): 5鄄14.
[14] 摇 袁军鹏. 科学计量学高级教程. 北京: 科技文献出版社, 2010: 56鄄56.
[15] 摇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忆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102(46): 16569鄄16572.
[16] 摇 陈玉刚, 陶平国, 秦倩. 北极理事会与北极国际合作研究. 国际观察, 2011, (4): 17鄄23.
[17] 摇 Engers M, Gans J S, Grant S, King S P. First鄄author condi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 107(4): 859鄄883.
[18] 摇 Ho Y S. Top鄄cited Articl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 20(3): 478鄄488.
[19] 摇 刘芳, 华薇娜. 对世界核心期刊中北极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24): 19鄄22.
[20] 摇 何剑锋, 吴荣荣, 张芳, 王勇, 俞勇. 北极航道相关海域科学考察研究进展. 极地研究, 2012, 24(2): 187鄄196.
[21] 摇 陈立奇. 北极海洋环境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3: 1鄄339.
[22] 摇 唐国强. 北极问题与中国的政策. 国际问题研究, 2013, (1): 15鄄25.
[23] 摇 王雪梅.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极地研究进展分析. 科学观察, 2012, 7(2): 33鄄40.
9972摇 9期 摇 摇 摇 刘爱原摇 等: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