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novel process of multi-run sequence bioconversion of RSA for production of hydrocortisone with Absidia coerulea

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体制氢化可的松



全 文 :第7卷第6期
2009年11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7No.6
Nov.2009
doi:10.3969/j.issn.1762-3678.2009.06.003
收稿日期:2009-03-03
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08ZQ026 023);云南丽江映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范林萍(1985—),女,四川中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杨顺楷(联系人),研究员,Email:yangsk@cib.ac.cn;吴中柳
(联系人),研究员,Email:wuzhl@cib.ac.cn
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体制氢化可的松
范林萍1,杨顺楷2,吴中柳2,杨亚力2,李小刚1
(1.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院,兰州 730000; 2.中国科学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610041)
摘 要:建立了蓝色犁头霉AS3.65和新月弯孢霉 AS34381协同多轮转化17α 羟基孕甾 4 烯 3,20 二酮
21醋酸酯(RSA)制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新工艺。在培养好的 AS365和 AS34381所组成的协同转
化体系中,AS365首先将RSA水解为脱氧皮质酮(RS),这较 AS34381单轮批次转化省去了 RSA到 RS的化学
水解工序。在甾体底物RSA平均投料质量浓度为13g/L和1g/L的条件下,所选定的协同转化体系可分别被重
复利用3轮和6轮,相应的平均产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高达816%和85%。另外,该工艺明显减少了底物
RSA投料浓度对C11位羟化的影响,并有效抑制了AS34381和AS365单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14α OH RS和
11α OH RS副产物。
关键词:蓝色犁头霉;新月弯孢霉;多轮序列;生物转化;氢化可的松
中图分类号:TQ46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9)06-0015-06
AnovelprocessofmultirunsequencebioconversionofRSAforproductionof
hydrocortisonewithAbsidiacoeruleaAS365andCurvularialunataAS34381
FANLinping1,YANGShunkai2,WUZhongliu2,YANGYali2,LIXiaogang1
(1.SchoolofLifeSciences,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2.ChengduInstituteofBi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Anovelprocessofmultirunsequencebiotransformationof17αhydroxypregn4en3,20dione
21acetate(RSA)tohydrocortisone(HC)wasdevelopedbyactivemyceliaofAbsidiacoeruleaAS365
andCurvularialunataAS34381.Thecooperativesequencebioconversionwaseficientlyoperatedwith
theculturedmyceliaofAS365andAS34381.RSAwashydrolyzedtoRSbyAS365,andomited
thechemicalhydrolysisstepwithAS34381inasinglebatchconversion.Moreover,amultirunse
quenceconversionsystemwiththemyceliaofAS365andAS34381wasreusedforthreeorsixtimes,
andtherateofeachconversionrunofRSAtoHCwaskeptatahighlevel,i.e.,thehydroxylationat
C11βpositionofRSwasmorethan816% and85% with13g/Land1g/LRSAsubstrateconcentra
tions,respectively.Generaly,underthiscondition,threerunandsixrunsequencebioconversionwas
done.Inparticular,theefectofRSAconcentrationonC11positionhydroxylationwasreduced,andthe
productionofundesirablebyproductwasinhibited,ie,on14αOHRSofAS34381andon11αOH
RSofAS365,respectively.
Keywords:AbsidiacoeruleaAS365;CurvularialunataAS34381;multirunsequence;bioconver
sion;hydrocortisone
  协同转化法,即采用2种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连
续或混合序列转化,实现对甾体化合物的多步反
应[1]。过去数十年来,已有不少关于用2种菌混合
转化制各种甾体激素的报道[2-3]。法幼华等[4]研究
了诺卡氏菌(Norcardia)62 1和蓝色犁头霉 AS
365一起转化5α 娠烷 3β,17α 二羟基 20 酮
21 醋酸酯,一步生成氢化可的松(HC)的协同转化
作用,即诺卡氏菌62 1完成了 A环的 C4,5 位脱
氢,C3 位羟基氧化为酮基,生成的 RSA继续被 AS
365水解为RS,它作为底物再被引入 C11β 羟基,
生成 HC。陈家任等[5]报道利用简单节杆菌(Ar
throbactersimplex)A69 2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iana)AS69同时存在,一步实现了底物质量分数
015%摇床试验条件下,双菌对地塞米松中间体
16α 甲基 11α,17α,21 三羟基孕甾 1,4 二烯
3,20 二酮收率达50%的结果。
  HC作为重要的皮质甾体激素药物和中间体,目
前国内工业生产多采用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
AS365的传统一步转化发酵法,即经由RSA溶于乙
醇投料转化,过程为RSA→RS→HC(收率45%)[6],
副产物主要为表皮醇等;生物催化C11β 羟化酶专一
性差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宝贵薯
蓣皂素资源利用率低下。国外多采用新月弯孢霉
(Curvularialunata)AS34381转化RS生产HC,收率
约60%[7-8]。近年来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也与此接
近(收率 578%)[9-10],再次表明新月弯孢霉 AS
34381是1株生产HC的优良菌株;但缺点是首先经
由薯蓣皂素多步化学合成RSA,增加1步化学水解工
序制RS,再经由丙酮溶剂微粒结晶介质体系与培养
好的AS34381菌丝进行生物转化;其次,在转化过
程中存在C14α 羟基 RS副产物问题
[11]。因此,发
酵工艺的改进和过程优化选择成为需要深化研究的
课题。遵循这一生物转化反应RSA→RS→HC过程,
笔者开展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体制HC的新工
艺实验研究,合理地整合AS365很强的水解酶活性
和较好的C11β 羟化能力,再结合AS34381更佳的
C11β羟化酶活性,构成微生物转化新工艺(图1)。
在新工艺中,协同菌丝作为生物催化剂,可连续进行
4~7轮序列转化;每轮转化毕,分离的液相合并,菌
丝体次第转入下一轮液体反应介质,再度开始新一轮
生物转化过程;最后从合并的转化反应毕的液相中进
行产物回收。
图1 协同菌丝体转化RSA制HC的工艺过程
Fig.1 BioconversionalprocedureofcooperativemyceliafromRSAtoHC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AS365,新月弯
孢霉(Curvularialunata)AS34381(即 NRRL2380,
ATCC12017和CBS21554),均购自中国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12 培养基
  平板、斜面和发酵培养基参考文献[9]。
13 仪器及试剂
  参考文献[9]。
14 实验方法
141 菌丝体的制备
  蓝色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斜面用无菌水制成
孢子悬浮液,分别接入装有 50mL发酵培养基的
500mL锥形瓶,28℃、180r/min培养48h后,以体
积分数5%的接种量接入Ⅱ级发酵培养基,蓝色犁
头霉在相同条件下培养24h,新月弯孢霉在相同条
件下培养18h,菌丝过滤,分别收获蓝色犁头霉菌丝
体1和新月弯孢霉菌丝体2。
  将上述两菌的孢子悬浮液,混合接入到50mL
发酵培养基的500mL锥形瓶中,培养条件同上,得
6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混合菌丝体3。
142 转化底物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 RSA加入锥形瓶,以固液比1∶25
再加入无水乙醇,于30℃搅拌溶解,备用。
143 生物转化 摇床实验
  单菌转化:将制得的菌丝体1和2分别投入到
含底物 RSA(2g/L)的磷酸缓冲液(50mL)中,
28℃、180r/min转化约96h。
  协同转化:组合1,先将制得的菌丝体1投入到
含底物RSA(2g/L)的磷酸缓冲液(50mL)中,28℃,
180r/min先行转化约20、24、28h后,再加入菌丝体2
继续转化;组合2,将菌丝体1和2同时投入到含同样
底物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转化;组合3,将混合菌丝
体3投入到含同样底物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转化;3
种组合的转化反应均控制在96h。
15 分析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进行分析,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10]。文
中数据为液相提取相对含量,未计入菌丝吸附甾体
物质的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协同菌丝转化工艺
211 协同转化组合选择
  对于协同转化法,本文设计了1、2和3种组合
(见143)对蓝色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协同转化甾
体制HC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组合1在相同时间底
物转化最完全,产物质量分数最高,见表1和图2。
表1 3种转化组合96h的结果比较
Table1 Comparisonofthreeschemesafter96hconversion
转化
组合
w(HC)/

w(RSA)/

w(RS)/

w(副产物)/

1 80 痕量 痕量 20
2 70 痕量 10 20
3 45 痕量 40 15
  从表1和图2可知:组合1转化体系首先借助
菌丝体1的高水解活性,先单独转化24h,待生成大
部分RS时,加入菌丝体2,两者 C11β 羟化作用的
加合,顺畅地引入 C11β 羟基,生成的 HC产物质量
分数高于另外两组,且副产物也得到了有效抑制,
这与法幼华等[4]的报道一致。这就表明本双菌协
图2 3种转化组合TLC分析
Fig.2 TLCchromatogramofthreeschemes
同转化的可行性,即顺畅实现 RSA→RS→HC的生
物转化过程,得到HC质量分数高,副产物较少。
212 接种量和菌丝体2投加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组合1在Ⅱ级发酵真菌液体培养物阶段,Ⅰ级
液体种子培养2d后,转入Ⅱ级培养时,对接种量和
菌丝体2的投加时间进行了优化考察,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时间投加菌丝体2对产率的影响
Table2 EfectsofdiferenttimeaddingAS34381
myceliaonyieldratio
接种

菌丝体投
放时间/h
w(HC)/

w(RSA)/

w(RS)/

w(副产物)/

20 85 痕量 痕量 15
5% 24 75 5 10 10
28 60 5 15 15
20 75 痕量 10 15
10% 24 80 痕量 痕量 20
28 55 15 15 15
  由表2可知,当接种量为5%时,菌丝体2在菌
丝体1先行转化RSA20h时,投入效果较好,HC转
化产率达85%;而接种量为10%时,菌丝体2在菌
丝体1先行转化RSA24h时,投入效果较好,HC产
率达80%。
213 菌丝对甾体的吸附考察
  易奎星等[10]曾报道过有关菌丝体对甾体的吸
附现象,所以本实验对转化后回收烘干的协同菌丝
体进行研磨、热溶解和点样分析等方法处理,发现
接种量为5%和10%的菌丝体都对甾体存在吸附作
用,其中接种量为10%时,菌丝体2在菌丝体1先
行转化24h投入的情况下,协同菌丝体吸附现象较
71 第6期 范林萍等: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体制氢化可的松
明显,估计每g干菌丝吸附的HC质量高达92mg,
有必要对菌丝体作回收甾体处理。
214 单菌转化与双菌协同转化的比较
  为了考察协同转化法的可行性,对单菌转化和
协同转化做了比较实验,均选择优化条件进行。结
果如表3和图3所示。
表3 单菌转化与协同转化发酵液中各成分比较
Table3 Comparisonofthecomponentsproducedthrough
singleandcooperativebioconversion
方法 w(RSA)/%
w(RS)/

w(HC)/

w(副产物)/

AS365
单菌转化 痕量 10 50 40
AS34381
单菌转化 10 15 50 25
AS365/AS34381
协同转化 痕量 痕量 85 15
图3 单菌转化与协同转化的TLC分析
Fig.3 TLCchromatogramofsingleand
cooperativebioconversion
  由表3和图3可知,AS365在转化的过程中
对RSAC21 位醋酸酯的脱乙酰化水解活性高,但是
生成的副产物量较大;AS34381转化过程中生成
的副产物量较 AS365少,但由于其低的脱乙酰水
解活性,底物RSA尚未转化完全;两菌对 RSA的协
同转化,不仅底物转化完全,而且有利于抑制副产
物的生成,特别是针对AS365常见较高的C11α 羟
化酶活性,发酵积累较高比例的表皮醇(C11α OH
RS);以及 AS34381批式转化发酵中一直存在的
C14α 羟化酶活性,生成相当数量的 C14α OH RS
副产物,所以由表3和图3的 TLC比较分析,双菌
的协同转化工艺较之传统的单菌批式转化(C11β
羟化)有着明显的优势,目标产物 HC积累浓度高,
副产物生成量较少。这皆因在RSA→RS→HC的转
化过程中,首先 AS365酶水解 C21 醋酸酯生成可
供双菌引入C11β羟基的优良底物 RS,该步具有微
分低底物浓度投料的特点,部分解除RSA的底物抑
制现象;伴随着C11β OH RS(HC)产物的生成,甾
核随着第3个羟基的引入,产物分子极性增大,有利
于HC产物分子从菌丝细胞向外水相扩散转移,也
有效降低了RS→HC的产物抑制效应,有利于目标
产物在发酵液相的积累。这再次表明该双菌协同
转化是可行的工艺过程。
22 生物催化剂多次重复使用的性能考察
  为了提高协同菌丝体的利用效率,受文献[9]
启发,即连续2批次利用 AS34381静息细胞生物
转化RS生产HC,将首轮进行反应完全的协同菌丝
体过滤,继续投入到相同反应介质体系下进行多轮
批式序列转化试验,以考察提高生物催化剂生产效
能的可行性。
221 首轮转化投料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HC的生成过程存在底物抑制现
象[12-13]。底物浓度对转化反应的影响较大,当投料
浓度太高时,产物生成率下降,转化时间延长,导致
副反应的发生;投料浓度低时,能获得较高的转化
率,且转化时间短,但菌丝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生产
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价值有
限。本研究对首批次底物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见
表4。
表4 首轮投料质量浓度对产率和转化时间的影响
Table4 Efectsofconcentrationaddingsubstrateof
RUN1onyieldratioandtime
ρ(底物)/
(g·L-1)
t/h w(RSA)/%
w(RS)/

w(HC)/

w(副产物)/

10 48 痕量 痕量 95 5
15 86 痕量 痕量 85 15
20 90 痕量 痕量 85 15
25 144 痕量 5 75 20
  由表 4可知,质量浓度在 15~20g/L之间
时,转化率较稳定。鉴于10g/L的投料质量浓度
低,菌丝体催化活性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如果多
次利用,同样会达到提高 HC总产量的效果。故对
选择RSA初始质量浓度为20g/L和10g/L的多
轮转化进行了比较试验。
8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222 协同菌丝体转化多轮批次试验
  首轮转化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液相和菌丝,菌
丝混合物转入含微粒结晶性甾体底物RSA的磷酸缓
冲液进入后续多轮次序列转化,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协同菌丝体从第2轮到第7轮的转化情况
Table5 BioconversionresultsofcooperativemyceliasystemfromRUN2toRUN7
轮数 方式 ρ
(底物)/
(g·L-1)
t/h w(RSA)/%
w(RS)/

w(HC)/

w(副产物)/



10 66 痕量 痕量 85 15
15 120 痕量 痕量 75 25
20 140 痕量 5 60 30
25 192 5 10 50 35

10 48 痕量 痕量 90 10
15 96 痕量 痕量 75 25
20 120 痕量 5 55 40

Ⅰ 10 72 痕量 5 75 25
Ⅱ 10 48 痕量 痕量 85 15

Ⅰ 10 96 痕量 5 50 45
Ⅱ 10 48 痕量 痕量 85 15
5 Ⅱ 10 48 痕量 痕量 80 20
6 Ⅱ 10 48 痕量 痕量 75 25
7 Ⅱ 10 113 25 5 35 35
      注:方式Ⅰ指第1轮投料质量浓度为2g/L;方式Ⅱ指第1轮投料质量浓度为1g/L。
  结合表4和表5的数据分析可知,当初始投料
质量浓度低(1g/L)时,协同菌丝进行6轮转化表现
出较稳定的羟化酶活性,平均每轮转化时间在48h
左右,平均转化产率达85%;当初始投料质量浓度
为2g/L时,协同菌丝进行3轮转化也呈现较稳定
的生物催化活性;后2轮以1g/L进行投料,首批次
转化时间约90h,后2轮转化时间都维持在72h左
右,平均转化产率 816%(本实验室已有利用 AS
34381单轮批式转化RS02%底物生成HC产物产
率813%的HPLC分析结果,见图4,HC保留时间
3615min,归一化法813%)。
图4 发酵液HPLC原始图
Fig.4 Originalchromatogramsoffermentationbroth
  由图4可以看出,本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
体底物 RSA生产 HC的工艺技术途径是可操作的,
具有应用开发的可行性,因为该工作在当前甾体工
业生物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即针对传统
工艺生产HC的2株真菌 AS365(本土工业菌种)
和AS34381,均具有 C11β 羟化酶活力,可有效向
甾体引入C11β羟基。综合集成了二者生物催化的
优点,在获得的多次可重现的摇瓶实验数据中,表
明应用该2株真菌培养好的活菌丝,在选定的优化
转化体系中,实现对甾体底物RSA的多轮序列协同
转化是可行的,具有总产物HC产出量高、反应副产
物少、工艺操作的稳定性较佳的特点。工艺放大到
实验发酵罐的制备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3 结 论
  本研究建立的双菌协同多轮转化新工艺,较传
统的单轮批式转化不仅有效地抑制了副产物的产
生,省去了RSA到RS的化学水解工序,且协同菌丝
体在平均底物投料质量浓度分别为 13g/L和
1g/L的条件下,能分别被多轮重复利用 3轮和 6
91 第6期 范林萍等: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体制氢化可的松
轮,平均转化产率分别高达816%和85%。该双菌
协同菌丝体的多次重复利用,的确能有效地提高生
物催化剂的使用效率,总投料质量浓度较原有的AS
365单轮批式发酵工艺 RSA质量浓度15g/L提
高3~4倍,HC收得率可提高5% ~10%。表明现
有工业皮质激素药物制造中重要的霉菌发酵C11β
羟基化,立足于现有工业用菌株的遗传学/生理学
水平的优化选择,强化转化工艺的过程分析,建立
新工艺技术路线仍有改进提高的潜力。这对近年
我国该行业耗用300t/a薯蓣皂素产出60t/aHC
的半合成工艺的改进提高及我国薯蓣皂素利用率
的提高显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并非是近年西方
学者(合成化学)持有的悲观论,认为过去50多年
来生物转化法向甾核C11 位引入β羟基,众多文献
报道的结果是收效甚微的观点[14]。这就说明当代
合成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也为甾体药业
的绿色制造展示了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丽青,
"
志义.甾体微生物转化,甾体化学进展[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346360.
[2] SpalaC,ModeliR,AmiciAM.Productionofhydrocortisoneby
multiplefermentation:US,3030278[P].19620417.
[3] MazumderTK,SonomotoK,TanakaA,etal.Sequentialconversion
ofcortexolonetoprednisolonebyimmobilizedmyceliaofCurvularia
lunataandimmobilizedcelsofArthrobactersimplex[J].Applied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1985,21:154161.
[4] 法幼华,马树恒,苏起恒,等.转化5α 娠烷 3β,17α 二羟基
20 酮 21 醋酸酯为氢化可的松(诺卡式菌62 1菌株和蓝
色梨头霉 AS3.65的协同转化)[J].微生物学报,1981,21
(4):489492.
FaYouhua,MaShuheng,SuQiheng,etal.Conversionof5αpre
genane3β,17αdiol20 one21acetatetohydrocortisoneanasso
ciatedtransformationofNocardiasp.621andAbsidiacoeruleaAS
3.65[J].ActaMicrobiologicaSinica,1981,21(4):489492.
[5] 陈家任,蒲自莲,曾本秀,等.微生物学方法制备16α 甲基
11α,17α,21 三羟基孕甾 1,4 二烯 3,20 二酮[J].微生物
学报,1991,31(4):308314.
ChenJiaren,PuZilian,ZengBenxiu,etal.Microbiologicalprepa
rationof16αmethyl11α,17β,21trihydroxylpregn1,4diene3,
20dione[J].ActaMicrobiologicaSinica,1991,31(4):308314.
[6] 林新国,周才赋.犁头霉菌生产11β羟基化化合物 RS 21醋
酸酯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5,11(2):213216.
LinXinguo,ZhouCaifu.Thesynthesisof11βhydroxycompound
RS21acetatebyAbsidiaorchidis[J].ChemicalReactionEngi
neeringandTechnology,1995,11(2):213216.
[7] WilmanskaD,MilcazarekK,RumijiowskaA,etal.Eliminationof
byproductsin11βhydroxylationofsubstanceSusingCurvularia
lunataclonesrationfromNTGtreatdprotoplasts[J].AppliedMi
crobiologyBiotechnology,1992,37(5):626630.
[8] ParaszkiewiczK,DlugonskiJ.Cortexolone11β hydroxylationin
protoplastsofCurvularialunata[J].JournalofBiotechnology,
1998,65(2/3):217224.
[9] 易奎星,杨亚力,杨顺楷,等.静息细胞连续两批次生物催化生
产氢化可的松[J].生物加工过程,2005,3(4):4044.
YiKuixing,YangYali,YangShunkai,etal.Bioconversionofcom
poundSintohydrocortisoneusinganovelprocessoftwirunse
quencebioconversionbythemyceliumofCurvularialunataAS3.
4381[J].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2005,3(4):
4044.
[10]易奎星,杨亚力,杨顺楷,等.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微生物转化
生产HC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5):
311314.
YiKuixing,YangYali,YangShunkai,etal.Applicationofβcyclo
dextrininclusiontechniqueinthebiotransformationofhydrocorti
sone[J].ChineseJournalofPharmaceuticals,2006,37(5):
311314.
[11]杨顺楷,易奎星,杨亚力,等.甾体微生物转化C11β 羟基化的
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06,4(2):714.
YangShunkai,YiKuixing,YangYali,etal.Precessofstudyon
C11βhydroxylationofsteroidbymicrobialtransformation[J].Chi
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2006,4(2):714.
[12]郭亚文.新月弯孢霉抗性菌株筛选选育及 P450酶特性分析
[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4.
[13]Mogil′nitskiGM,KoshcheenkoKA,PonomarevaEN,etal.Mi
crobiologicaltransformationofReichstein′ssubstancesandits21
acetateunderconditionsofperiodicadditiontotheinitialsteroid
[J].KhimikoFarmatsevticheskiZhurnal,1977,11:9499.
[14]FuXY,TannCH,ThiruvengadamTK,etal.Aregioselective
PCl5mediateddehydrationforpreparingΔ9,11corticosteroids
[J].TetrahedronLeters,2001,42:26392642.
02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