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transformation RSA to hydrocortisone:improvement of adding substrate

改进底物添加体系制备氢化可的松



全 文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物"加"工"过"程
*cF/3! 8F3#
8FM3 ?#6!3%&% ?%& ?& 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R9%# ?%%
作者简介"范林萍&7!(%#女#四川中江人#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学&杨顺楷联系人%#研究员#Z-J@C/"K@LX1aeAC:3@A3AL
改进底物添加体系制备氢化可的松
范林萍&#杨顺楷#吴中柳#杨亚力#李小刚&&g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6%%%%& 3中国科学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0&% 摘"要"在蓝色梨头霉和新月弯孢霉协同转化制备氢化可的松S*%过程中#常规的底物热溶液体系由 &6
羟基 孕甾 0 烯 #% 二酮 & 醋酸酯4].%和乙醇组成#其中)4].乙醇% n&l(&改进后的底物溶液体系由 5_HHL-!%)丙三醇)4].和磷酸盐缓冲溶液 =` ]%组成#其中 >5HHL!丙三醇%l)4]. =` ]% n
&ll&l((4]. X,N起#累加到( X,N#4].全部被转化#且产物氢化可的松Sf#重现性较好#工艺操作稳定( 5_HHL-!%,丙三醇,4].,=`]底物
体系较常规4].,乙醇构成的底物添加体系#可显著提高S*生产收率#有工业应用价值(
关键词"蓝色犁头霉&新月弯孢霉&转化&氢化可的松
中图分类号"590#6g!""""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6!$%&%%%# ?%%&( ?%6
8.2F45/1724I5F.2/X!*F2 -KG42:24F.12/0".I942A0I0/F275GG./; 13J1F45F0
Y.8NCL-2CLX
&
#U.8V]$
#[TR#U.8VU@-/C
#NOPC@F-X@LX
&
$&3]A**J1F45:F"5?=](% IFE@DDCBCFL FIBDGEHFIB7##J@aCLXBKCH/D FIS*#AFJ2@EHD _CB< B?HB<@LF/(%35JKAH/C@JHDC@AFG/D :HEH2H@BHD/KG1HD BCJH1_CB< B1A@/HHb2HECJHLB@BBJFDHFI@DDCBCFL 1G:1BE@BHCL BM0K N24G1"@9-%# +(,&/,#&"/&?/#&# $/2#7#&:CFAFLMHE1CFL&""氢化可的松Sg( X,N&6
羟基孕甾 0 烯 #% 二酮 & 醋 酸酯4].%为底物#含体积分数 0g(f的乙醇#能与
发酵生理水构成混溶的生物转化反应混合物为体
系#S*收率维持在 0(f左右*&+ # 而国内S*总收率
单项指标为 &7f#这与国际先进水平 6f+ (
""鉴于丝状真菌甾体生物转化制 S*的羟化酶为
胞内诱导酶系#亲脂性甾体底物分子须透过细胞
壁)细胞膜等结构才能与以细胞色素=0(% 为代表的
*
&&
%
羟化酶膜反应器进行转化反应*+ &且甾体底
物在生理水相中的溶解度低#因此限制了自4].到
S*发酵生产时间,体积效率的提高及改进&此外#
蓝色犁头霉菌氧化发酵过程中存在甾体.破坏酶/
裂解甾环的副反应*0+ #是长期影响 S*产率提高的
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工业生物催化剂及生物加工过程中
酶的高活性)高稳定性及高选择性问题#YHEL@LDHE1
等*(+曾提出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构成与水混溶的
单液相或双液相体系以有效地提高底物浓度#从而
增高产物产率&张金红等*#+的研究表明在犁头霉菌
催化4].的反应中#利用 &g(f丙二醇为转化介质 体系#可使底物质量浓度由g! X,N提高到0g( X,N(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催化与分子进化
在蓝色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组成的协同菌丝体转
化4].制 S*的研究中#发现协同转化能有效地降
低单菌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从而提高产率(
然而#底物浓度限制效应仍然存在( 本文以协同转
化为基础#从文献*6 ?7+报道的多种有机溶剂中筛
选出合适的有机溶剂#构成相应的有机溶剂,底物
添加体系#并探讨 5_HHL-!%)底物体系的处理方式
和底物负荷量等因素对生物转化 4].制 S*反应
过程的影响(
D?材料与方法
D=D?菌种
""蓝色犁头霉@9,#%.] g#(#新月弯
孢霉"/&?/#&# /2#7#%.] g0!&#均购自中国微 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VQ**%(
D=B?试剂及药品
""4].和S*由湖北制药厂及山东新华制药公司
提供( 文中所涉及其他试剂及相关药品均为市购
分析纯(
D=O?培养基
""文中所用培养基按文献*!+配制(
D=P?方法
&303&"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游离菌丝体的制备"蓝色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
斜面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分别接入装有
(% JN液 体 培 养 基 的 (! j)
&!% E,JCL摇瓶生长培养# <后#以体积分数 (f转
接接入第二级锥形瓶培养( 蓝色犁头霉在相同条
件下培养0 <#新月弯孢霉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 菌丝过滤#分别收获蓝色犁头霉菌丝体 & 和新月弯 孢霉菌丝体(
&303"有机溶剂的选择 ""单菌转化"将湿质量  i( X的菌丝体 & 或
别投入到由氯仿)二氯甲烷)&#)))))! X,N底物 4].的 =` ] 磷酸盐缓冲液中混
合#!j)%% E,JCL转化 # i0! <(
""协同转化"在上述有机相介质中#菌丝体 & 先转
化约&% <后#添加菌丝体 # i! <#条件
不变(
&303"放大制备实验
""0 只& N锥形瓶#装液量 倍体积乙
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置旋转蒸发仪浓缩#试样结晶)
柱层析#得目标产物#烘干至恒质量#称质量)计算
得率(
D=R?分析方法
""利用 5N*法和 S=N*法#按文献*&%+中方法
进行(
B?结果与讨论
B=D?有机溶剂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构建有机溶剂生物转化反应体系的关键是有
机溶剂的选择*&+ ( 不同的有机溶剂对底物和产物
的溶解度及生物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不同
程度的影响( 为了选择较优的有机溶剂#本研究
以乙醇为对照#考察常用于甾体生物转化的有机
溶剂对单菌转化和协同转化 4].制 S*的影响
, 丙二醇对产
率有所提高#这与文献*#+报道的相符&对于新月
弯孢霉#溶剂 &#丙二醇和丙三醇显著提高了产 率#且在此溶剂体系中#常被认为脱乙酰活性弱的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 新月弯孢霉表现出较强的将 4].水解为脱氧皮质 酮4]%的能力#产物积累量和蓝色犁头霉单独转
化4].时水平相当( 这表明该有机溶剂添加底物
的转化介质有利于新月弯孢霉菌丝体酶法水解
4].为 4]#并继而转化为产物 S*#这很有利于同
国内现有工艺整合#但与文献*&&+报道有别( 对
于协同转化#使产率有明显提高的溶剂仍然是
&#丙二醇和丙三醇&对底物有较大溶解度的氯 仿和二氯甲烷#在单菌转化中能明显抑制转化反 应体系的活性#因此未能在转化液中检测到产物 的生成&而在两菌构成的协同转化中#可进一步提 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检测到 S*的产率分别 达 0g(f和 00f#这表明氯仿和二氯甲烷与水相
构成的双液相协同转化体系较单菌转化在该系统
维持转化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文献
*&+报道相符( &#f氯仿&&(f二氯甲烷&&%f&#丙二醇&0&%f丙三醇&(#f四氢呋喃&#%f正庚烷&6(f乙醇&!f甲醇
图 D?有机溶剂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Q.;=D?#70:F12724;5/.:126A0/F12/J.2F45/1724I5F.2/
""以丙三醇为溶剂的转化体系中#产物量较 &#丙二醇条件下低#但生成的副产物也偏少( 因此在 工业生产中#如底物不能定量转化#在转化过程达 动态平衡时#宁可中止转化反应#回收剩余底物#阻 止生成副产物是可取的( 为了选择更合理的底物 添加体系#继续对 种有机溶剂的相关参数作进一
步实验考察(
B=B?转化体系的再优化选择
""目前用于生物转化的有机溶剂转化体系#一般
不是将有机溶剂直接与水相
二醇和丙三醇#有别于乙醇通过加热就能很好溶解
底物#此处须将底物 4].在溶剂中制成均匀悬浮
物#即借助5_HHL-!%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研磨条
件下制成混悬浮液添加底物*&+ (
""以 g& 中优选出的&# 丙二醇和丙三醇为有
机溶剂#分别与底物 4].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
5_HHL-!% 助溶#然后加入 =` ] 稀释#构成底物,助溶
剂,有机溶剂,=`]的4].00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3&"底物前处理方式对协同转化的影响
""采用研磨法)超声波法)研磨超声复合法#分别
对5_HHL-!%,有机溶剂,4].以体积质量比 &l&l&进
行处理#结果如图 ( 可知"经过研磨超
声复合处理制备的底物添加体系#转化产率相对较
高( 这可能是投料底物微结晶颗粒较单一的研磨
法)超声波法处理后更微细化#以至于能更充分地
与生物催化体系触发反应#生成的羟化产物因为甾
体分子疏水性降低#而易于扩散进入菌丝胞外水
相#转化时间较单一处理缩短 &i&! <#生物转化 更趋完全(gg"有机溶剂配制比例对转化的影响
""]@LB<@L@J等*&0+报道转化体系中有机溶剂所占
比例对转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实验在助溶剂和
底物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改变有机溶剂量来配制不
同的底物添加体系#结果如表 & 所示( 由表 & 可知#
较低和较高比例的有机溶剂都不利于转化( 如果
溶剂量太少#底物溶解性差&溶剂量多则对生物催
6&"第 # 期 范林萍等"改进底物添加体系制备氢化可的松
化剂的毒性加大#均达不到较理想的转化效果( 本
实验所考察的 5_HHL-!%,有机溶剂,4].底物添加
体系#在有机溶剂为 &#丙二醇和丙三醇)配制比 例均为 &ll&时#有相对较高的目标产物产率#分别 达6g% o&g0%f和6!gg!%f( 从工业应用角
度出发#考察目标产物和副产物的产率#且考虑丙三
醇比 &#丙二醇价格便宜#选定>5_HHL-!%%l>4].% n&ll&组合为合理的底物添加体系(
图 B?处理方式对底物添加体积系转化的影响
Q.;=B?#70:F127I0F-2G1724F405F./; F-013J1F45F02/10^30/F.56J.2:2/A041.2/
表 D?有机溶剂配制比例对协同转化的影响
E5J60D?#70:F127F-0G.7040/F45F.2127EN00/H>CY126A0/FYX!*2/F-0J.2:2/A041.2/
有机溶剂 >5HHL!有机溶剂%l;4].4].%,f ;4]S*%,f ; 丙二醇 &l&l%g( g( og& &g( o%g6 #6g( og(6g( o0g7
&#丙二醇 &l&g(l& &g% o%g% %g( o%g6 6&g( o0g76g% o0g&# 丙二醇 &ll& g(g% og! &# 丙二醇 &l0l& gg( o%g6 (g(o#g% o%g%
丙三醇 &l&g(l& g% og!&g% og! 丙三醇 &ll& &g% o%g% % 6!g% og! &g% og!
丙三醇 &l0l& %g( o%g6 % 66g( o%g6 g%"6-&03
U@LX]*&&
%
-W` CF2EFAZLX#+"夏鹏3精细化学品系列丛书"药物*Q+3北京"中国物资出版
社#&77!"(7-#%3
*+"杨顺楷3应用酶学新进展"有机溶剂中的酶*W+3生命科学#
&77#0-&03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 卷"
U@LX]B*0+"QFXC/qLCB1aCVQ#)F1AEF:CF/FXCA@/BE@L1IFEJ@BCFL FIEHCA<1BHCLq11G:1B@LAH] @LD CB1$&-
@AHB@BHGLDHEAFLDCBCFL1FI2HECFDCA@DDCBCFL BFB*W+3)*(+"YHEL@LDHE1=#*EG;.#=CL1BHEFCD AFJ2FGLD1"EHAHLBDHMH/F2JHLB1*W+3ZL;KJHQCAEF: 5HA<-
LF/# #%"#!!-6%(3 *#+"张金红#张秀明#陈长治#等3有机相中梨头霉菌催化 && 脱氧 皮质醇转化成氢化可的松的研究*W+3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77!#&0%"&&-&03
R<@LXWCLAFLMHE1CFL FI&&-DHFbKAFEBHbF/FLHCLBF(&+4%-CL @L FEX@LCA1F/MHLB*W+3.AB@]ACHLBC@EGJ8@BGE@/CGJ
TLCMHE1CB@BC18@La@CHL1C1#&77!#&$0%"&&-&03
*6+"*EG;.#YHEL@LDH1=#*@:E@/WQ]#HB@/3[FI
%
-1CBF1BHEF/CL HdGHFG1-FEX@LCAB_F-2<@1H1K1BHJ1*W+3WFGEL@/FI
QF/HAG/@E*@B@/K1C1` "ZL;KJ@BCA#0%"(67-(!(3
*!+"Q@LF1EFCW#]EC2@/@aCB=#Q@LF1EFC.3`CFBE@L1IFEJ@BCFL FIAJ@DCLFLH@AHB@BHBFDH/J@DCLFLH@AHB@BH:KIEHH@LD CJJF:C/C;HD
@&74&(9#+7,&-)6,A.5**#70# @LD 8#+/--64#,&+/-.5**
&!%(*W+3ZL;KJHQCAEF: 5HA*7+"Q@LF1EFCW#]EC2@/@aCB=#Q@LF1EFC/.3`CFAFLMHE1CFL FI1FLHBF2EHDLC1F/FLH:KCJJF:C/C;HD :@ABHECGJ AH/1CL @B_F-
/CdGCD-2<@1H1K1BHJ*W+3W5HA&%3
*&%+ 易奎星#杨亚力#杨顺楷#等3静息细胞连续两批次生物催化生
产氢化可的松*W+3生物加工过程#0%"0%-003
UC)GCbCLX#U@LXU@/C#U@LX]2FGLD ] CLBFdGHLAH:CFAFLMHE1CFL :KB0!&*W+3**&&+ ]GaB&&
%
-1G:1B@LAH] :KIEHH@LD CJJF:C/C;HD JKAH/CGJFI"/&?/#&#/2#7#
)`QY-#00*W+3=ECa/` CFa*&+ 范林萍#杨顺楷#吴中柳#等3双菌多轮序列协同转化甾体制氢 化可的松*W+3生物加工过程#%%7#6#%"&(-%3
Y@L NCL2CLX#U@LX]JG/BC-EGL 1HdGHLAH:CFAFLMHE1CFL FI4].IFE2EFDGABCFL 1FLH_CB< @9-%# +(,&/,# .] g#( @LD "/&?/#&# $/2#7# .] 3
0!&*W+3**&+ 阳葵#李晓静#冯霞#等3底物的分散和溶解对甾体微生物酶反
应的影响*W+3微生物学通报#!#%"#!-6&3 U@LX)GC#NCPC@F^CLX#YHLXPC@#HB@/3ZIHAB1FI1G:1BE@BHDC12HE- 1CFL @LD DC11F/GBCFL FL JCAEF:C@/HL;KJ@BCAAFLMHE1CFL FI1BHECD *W+3QCAEF:CF/FXK#%%&#!#%"#!-6&3
*&0+ ]@LB<@L@JS)#]JG/BC2<@1H:CFBE@L1IFEJ@BCFL 1K1BHJ1*W+3W C`FBHA$$%"&!6-&7$3
*&(+ Q@B1FL ] N3QHBHbBE@ABCMHJHJ:E@LHEH@ABFE1"T]#0!%%&#*=+3&7!7-%&-03
*&#+ 国家药典委员会3中国药典"二部*Q+3%&%"((%3
&$"第 # 期 范林萍等"改进底物添加体系制备氢化可的松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