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for L-malic acid production

产L-苹果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全 文 :第 12卷第 3期
2014年 5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3
May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3􀆰 003
收稿日期:2012-04-15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1AA02A205,2012AA021201);2008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
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作者简介:吴亚斌(1988—),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工;石贵阳(联系人),教授,E⁃mail:gyshi@ jiangnan􀆰 edu􀆰 cn
产 L 苹果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吴亚斌,张  梁,石贵阳
(江南大学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无锡 214122)
摘  要:基于产琥珀酸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B0013 1050 的琥珀酸合成途径,利用 Red 同源重组技术结合 Xer / dif
重组系统敲除富马酸酶基因 fumB、fumC,苹果酸酶基因 maeB,构建 L 苹果酸合成途径,最终得到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2030,该菌株在 15 L发酵罐中,产 L 苹果酸 12􀆰 5 g / L,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率为 52􀆰 1%,同时对发酵产物中主
要杂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的生产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 L 苹果酸的转化率,整合表达来源
于黄曲霉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构建重组菌 E􀆰 coli 2040,在 15 L发酵罐中产 L 苹果酸 14 g / L,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
率提高到 60􀆰 3%。
关键词:整合表达;苹果酸脱氢酶;L 苹果酸;Xer / dif重组系统
中图分类号:Q78;TQ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3-0012-07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for
L⁃malic acid production
WU Yabin,ZHANG Liang,SHI Guiyang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ere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The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ynthesis pathway of succinic acid in E􀆰 coli B0013⁃1050,the synthesize pathway
of L⁃malic acid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Red homologus recombination combined with Xer / dif
recombinase system to delete the gene fumB,fumC and maeB from chromosome,and a recombinant strain
E􀆰 coli 2030 was obtained􀆰 L⁃malic acid of 12􀆰 5 g / L with yield of 52􀆰 1% was achieved in a 15⁃L
bioreactor. The main by⁃products, including pyruvic acid and succinic acid were analyzed􀆰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L⁃malic acid, the malate dehydrogenase encoded gene mdh from Aspergillus flavus was
integrantly expressed as the recombinant strain and a recombinant strain E􀆰 coli 2040 was obtained.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yield of L⁃malic acid increased to 14 g / L and 60􀆰 3% in a 15⁃L bioreactor,
respectively􀆰
Key words:integrant expression;malate dehydrogenase;L⁃malic acid;Xer / dif recombinase system
    L 苹果酸是生物体内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一员,
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同时也是天然
果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酸味持久柔和,是优良的
酸味剂。 因为上述特性,L 苹果酸在医药、食品等
多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用途[2]。 合成单一手性的 L
苹果酸主要方法有细胞 /酶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
法[3],胡永红等[4]以富马酸钙为底物,采用游离延
胡索酸酶,直接转化生成苹果酸钙,在 40 ℃、pH
7􀆰 0~7􀆰 5的条件下,每升延胡索酸酶液能在 20 ~ 28
h可将 3􀆰 2 kg的富马酸钙转化生成苹果酸钙,转化
率高达 99􀆰 9%;周小燕等[5]使用 L 苹果酸高产突
变株曲霉 N1 14′在 5 L罐上发酵 120 h,L 苹果酸
产量达 105􀆰 88 g / L,平均产生速率 0􀆰 883 g / (L·h),
糖酸转化率 78􀆰 43%。
大肠杆菌遗传背景清楚、易于进行代谢调控,
操作简便,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混合酸发酵(图 1),可
发酵糖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琥珀酸和乙醇等产
物。 通过代谢工程和基因敲除技术对大肠杆菌代
谢途径进行改造,可消除副产物的积累,提高目的
产物的产量。 如 Zhou 等[6]和 Jantama 等[7]利用基
于 FLP / FRT重组酶系统的基因敲除技术对大肠杆
菌的代谢途径进行改造,获得生产不同物质的重组
大肠杆菌,其产物包括乙醇、丙酮酸、乳酸和琥珀酸
等。 基于此研究思路,在大肠杆菌中构建 L 苹果酸
的合成途径,同时消除杂酸的影响,有可能获得较
高的产量与转化率。
图 1  野生大肠杆菌厌氧混合酸发酵途径
Fig􀆰 1  Matabolic pathway of anaerobic mixed acid fermentation in wide⁃type E􀆰 coli
    笔者以所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产琥珀酸重组
大肠杆菌 E􀆰 coli B0013 1050[8](敲除乙酸激酶、磷
酸乙酰转移酶基因 ackA⁃pta、乳酸脱氢酶基因 ldhA、
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 pflB、乙醇脱氢酶基因 adhE
和酶 IICBGlc编码基因 ptsG)为出发菌株,利用 Red同
源重组结合 Xer / dif 重组技术[9-10]继续敲除富马酸
酶基因和苹果酸酶基因,构建 1 条葡萄糖 PEP 草
酰乙酸 L 苹果酸的合成途径,以实现 L 苹果酸在
大肠杆菌中的积累。 在此基础上,通过克隆表达来
源于黄曲霉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强化合成途径,
进一步提高 L 苹果酸的转化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试剂
1􀆰 1􀆰 1  菌株和质粒
重组菌株 E􀆰 coli 2010、E􀆰 coli 2020、E􀆰 coli 2030、
E􀆰 coli 2040和重组菌 E􀆰 coli B0013 1050 由笔者所
在实验室研究人员构建。
质粒:质粒 pSK difGm和同源重组的协助质粒
pKD46、质粒 pNpheA保藏于笔者所在实验室;重组质
粒 pMD18 T fumB′::difGm、pMD18 T fumC′::
difGm、pMD18 T maeB′::difGm、pUC19 pNmdh、
31  第 3期 吴亚斌等:产 L 苹果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pBR322 pNmdh 和 pTH18 pNmdh、 pMD18 T
maeB′::difGm pNmdh 均为笔者所在研究课题组研
究人员构建。
1􀆰 1􀆰 2  引物
本研究课题设计的引物(表 1)均交由上海生工
生物工程公司代为合成。
1􀆰 1􀆰 3  工具酶和试剂
所用 DNA 限制性内切酶 EcoRI、 BamHI、
SmaI、HindIII 和 KpnI,Taq DNA 聚合酶,反转录
试剂盒均购自 Fermentas 公司;T4 DNA 连接酶、
pMD18 T simple vector、pfu 高保真 DNA 聚合酶
均为宝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小量质粒快速
提取试剂盒、小量 DNA 片段纯化回收试剂盒和
小量 DNA 片段胶回收试剂盒为北京博大泰克生
物基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L 阿拉伯糖购自
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酵母提取物和胰蛋白胨
为 Oxoid 公司产品;其他试剂药品均为国产分
析纯。
表 1  本研究中所用引物
Table 1  Primers used in this research
引物 5′➝3′ 限制酶切位点
fumB1 CCGGAATTCGTTCGCGCACTGTTTGTTGACG EcoRI
fumB2 CCGGAATTCGGCACGCCATTTTCGAATAAC EcoRI
RfumB1 CACGGCGGCTCTACCTCGG
RfumB2 GCGTCGTGAAAGGCTTGCTG
fumCR CGCGGATCCATGAAGATTTAGGCTTGTTGTC BamHI
fumCL CGCGGATCCGCAGTCACCAGCATCAGC BamHI
RfumCR TTCCGTCCAATGGTGATC
RfumCL CCGTCGGAAAGACATCG
maeB1 CGGAATTCCGTGAAAGGAACAACCAAAT EcoRI
maeB2 CGGAATTCGCTGGAAACACGCAGTAAGT EcoRI
RmaeB1 ACCGTATGCCGGACAGC
RmaeB2 GGCAACGCCTGGTGAGT
SfcA1 GCTACGGCGATGTTGTCC
SfcA2 GACCCACTTCTGCCACCA
PN25 GCTGACTCGGAATCATGGATCCGTCTGTTCCTCCTTGAATCTAT
mdh ATGATTCCGAGTCAGCCGT
pUC1 CCCAAGCTTTCATAAAAAATTTATTTGCTTTCAGG HindIII
pUC2 CGGGGTACCTTATTAAGGGTTGGCCTTGACG KpnI
1􀆰 1􀆰 4  培养基
LB培养基(g / L):胰蛋白胨 10,酵母浸出物 5,
NaCl 10。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 15 g / L琼脂粉。
M9 培养基 ( g / L): Na2HPO4·12H2 O 15􀆰 12,
KH2PO4 3􀆰 0,NaCl 0􀆰 5,NH4Cl 1􀆰 0。 使用时需按体
积分数 0􀆰 1%的量补加 Mg2+(1 mol / L)和微量元素,
并添加适量葡萄糖溶液作为 C源。
微量元素(mmol / L):FeCl3·6H2O 8􀆰 88,CoCl2·
6H2O 1􀆰 26,CuCl2·2H2O 0􀆰 88,ZnCl2 2􀆰 20,Na2MoO4·
2H2O 1􀆰 24,H3BO3 1􀆰 21,MnCl2·4H2O 2􀆰 5。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终质量浓度 100 μg / mL;
庆大霉素,终质量浓度 30 μg / mL;卡那霉素,终质量
浓度 30 μg / mL。
1􀆰 2  方法
1􀆰 2􀆰 1  目标基因的敲除
利用 Red同源重组结合 Xer / dif 重组技术依次
敲除富马酸酶基因 fumB 和 fumC,苹果酸酶基因
sfcA和 maeB。 参照文献[9]的基因敲除方法,依次
构建制备在 dif Gm dif片段左右带有目标基因上
下游各 200 bp 左右同源臂的突变盒。 将已经导入
质粒 pKD46的大肠杆菌目标菌株在含氨苄青霉素
的 LB培养基中培养,加入 L 阿拉伯糖诱导使其产
生 Red 重组酶,制备感受态细胞,将同源重组片段
与感受态细胞按适当比例充分混合,电击转化并后
培养 1 h,涂布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双抗平板,
30 ℃培养,挑选阳性转化子。 以验证引物对其进行
4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验证。 将验证结果正确的菌株 30 ℃下进行传代,使
细胞内 Xer重组酶系统发挥作用自动识别 dif位点,
切除 dif位点间的抗性基因,完成目的基因的敲除。
1􀆰 2􀆰 2  发酵及产物检测
摇瓶发酵:重组菌经平板活化,挑取单菌落接
入 LB培养基中,37 ℃、200 r / min 培养 10 ~ 12 h,离
心收集菌体,加入适量 M9重悬,转接 M9培养基,葡
萄糖初始质量浓度 5 g / L,37 ℃、200 r / min 培养 12
h。 补加葡萄糖溶液至糖质量浓度到 30 g / L,以 50
g / L的量加入 CaCO3,塞上硅胶塞,转入厌氧发酵,
37 ℃、200 r / min发酵 36 h。
15 L罐发酵:重组菌的活化和转接与摇瓶发酵
一致,M9中培养 12 h后,作为发酵罐的种子液。 发
酵罐装液量为 6 L,接种量为 5%,发酵温度 37 ℃,
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 5 g / L,通气量 3 L / min,搅拌
转速 200 r / min,好氧培养使菌体生长,适时调节搅
拌转速(200~500 r / min)使得溶解氧体积分数大于
30%,以 NH3H2O控制 pH为 7。 有氧培养至菌体浓
度达到最大,停止通气,搅拌速率降为 100 r / min,进
入厌氧转化阶段。 按 6 g / L 加入 NaHCO3,并以 2􀆰 4
mol / L K2CO3和 1􀆰 2 mol / L KOH 溶液代替 NH3H2O
控制 pH为 7,37 ℃恒温厌氧发酵 30 h。
(a) sfcA敲除:1—E􀆰 coli B0013; 2———E􀆰 coli B0013 1050;(b) fumB敲除:1—E􀆰 coli B0013 1050;
2—E􀆰 coli B0013 1050(ΔfumB′::difGm); 3—E􀆰 coli B0013 1050(ΔfumB′::dif);(c) fumC敲除:
1—E􀆰 coli B0013 1050; 2—E􀆰 coli 2010(ΔfumC′::difGm); 3—E􀆰 coli 2010(ΔfumC′::dif);
(d) maeB敲除:1—E􀆰 coli B0013 1050; 2— E􀆰 coli 2020(ΔmaeB′::difGm); 3—E􀆰 coli 2020(ΔmaeB′::dif);M—λDNA / PstI marker
图 2  基因敲除验证
Fig􀆰 2  Identification of gene knockout
产物检测:葡萄糖浓度使用生物传感分析仪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检测;有机酸产量由高
效液相色谱测定仪,泵为 Dionex P680,紫外检测器
为 Dionex UVD170U,色谱柱为反向 C18 色谱柱
Nucleosil 100 5 C18,液相检测条件参照文献[11]。
1􀆰 2􀆰 3  黄曲霉总 RNA的提取及 cDNA的制备
黄曲霉总 RNA 的提取方法参照文献[12],处
理过后的总 RNA 按照反转录试剂盒的说明进行反
转录 PCR,得到 cDNA,用于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mdh
的 PCR扩增。
1􀆰 2􀆰 4  黄曲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mdh 在重组菌中
的表达
以质粒 pNpheA(含有组成型启动子 PN25)和黄
曲霉 cDNA为模版,通过重叠 PCR扩增得到带有启
动子 PN25的 mdh 基因,连接不同拷贝数载体质粒
(pUC19、pBR322和 pTH18),构建重组质粒pUC19
pNmdh、pBR322 pNmdh和 pTH18 pNmdh,并导入
重组菌中进行表达。
2  结果与讨论
2􀆰 1  基因敲除重组菌的构建结果
图 2为基因 sfcA、fumB、fumC和 maeB 敲除验证
结果。 扩增 sfcA基因时,先后使用 2 对不同的上下
游引物进行 PCR,但未得到任何扩增产物,推测 sfcA
基因已被敲除,再设计引物 sfcA1 和 sfcA2,将目的
基因包括其上下游各 300 bp左右一起扩增,但 PCR
结果只有约 200 bp,之后以野生菌 E􀆰 coli B0013 染
色体为模板,PCR结果与预期(2379 bp)相符合,验
证结果见图 2(a)。 由图 2(a)可知:sfcA基因已被敲
除,原因可能是在前期菌株改造过程中,某个突变
51  第 3期 吴亚斌等:产 L 苹果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盒的同源臂与该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导致基因同时
被敲除。
基因 fumB、 fumC 和 maeB 的敲除验证见图 2
(c) ~图 2(d),使用相同引物对出发菌株和基因敲
除菌株进行 PCR,扩增产物的大小有明显差异,证
明目标基因片段已从染色体上删除。 对 3株基因敲
除重组菌分别命名为 E􀆰 coli 2010、E􀆰 coli 2020 和
E􀆰 coli 2030。 对于 fumA基因,考虑到其主要在有氧
条件下作用[13],为保证菌体在有氧条件下的正常生
长,本研究未对其进行敲除。
2􀆰 2  重组菌的生理特性与发酵实验结果
利用 Red同源重组系统结合 Xer / dif 重组酶系
统,成功构建 1 株富马酸酶基因( fumB 和 fumC)和
苹果酸酶基因 ( sfcA 和 maeB) 重叠缺失突变株
E􀆰 coli 2030,将该重组菌分别于 LB 和 M9 培养基中
培养,测定 600 nm 处吸光值 A600,以 E􀆰 coli B0013
1050为对照菌株,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见图 3。 由图
3 可知:所构建的重组菌的生长状况对比于出发菌
株没有太大差别,表明敲除 fumB、fumC 和 maeB 基
因并不会对菌体的好氧生长产生影响。
图 3  E􀆰 coli B0013 1050及其突变株 E􀆰 coli 2030的生长特性比较
Fig􀆰 3  Aerobic growth comparison bewteen E􀆰 coli B0013⁃1050 and its mutant 2030
in LB medium and M9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 g / L glucose
    对重组菌 E􀆰 coli 2010、2020和 2030进行摇瓶发酵试
验,以出发菌 E􀆰 coli B0013 1050作为对照,发酵结果见
表 2。 由表 2可知:敲除基因 fumB的重组菌 E􀆰 coli 2010
厌氧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丙酮酸和琥珀酸,和出发菌相比
较,琥珀酸的产量下降,葡萄糖 琥珀酸转化率由出发菌
的 38􀆰 9%下降为 26%。 而继续敲除 fumC基因的重组菌
E􀆰 coli 2020的琥珀酸产量却只有微弱的下降,并未到达
预期中完全消除琥珀酸积累的目的。
表 2  基因敲除重组菌摇瓶发酵结果
Table 2  Fermentation results ofrecombinant strains with gene knockout in shake flask
E􀆰 coli菌株 ρ(葡萄糖) /(g·L-1)
丙酮酸 琥珀酸 苹果酸
ρ / (g·L-1) 产率 / % ρ / (g·L-1) 产率 / % ρ / (g·L-1) 产率 / %
B0013 1050 17 5􀆰 32 31􀆰 3 6􀆰 61 38􀆰 9 — —
2010 14 6􀆰 07 43􀆰 4 3􀆰 64 26􀆰 0 — —
2020 14 6􀆰 28 44􀆰 8 3􀆰 48 24􀆰 8 — —
2030 10 3􀆰 04 30􀆰 4 2􀆰 36 23􀆰 6 1􀆰 76 17􀆰 6
    与之前 2株重组菌相比,继续敲除苹果酸酶基
因的重组菌 E􀆰 coli 2030发酵产物中,琥珀酸的转化
率变化不大,而丙酮酸的转化率下降,最终生成苹
果酸 1􀆰 76 g / L,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率为 17􀆰 6%。
重组菌 2030 在 15 L 罐中发酵,考察其产酸能
力,发酵结果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知:厌氧发酵
30 h,耗糖 24 g / L,最终产 L 苹果酸 12􀆰 5 g / L,葡萄
糖 苹果酸转化率为 52􀆰 1%, 生产强度 0􀆰 42
g / (L·h)。 丙酮酸转化率下降到 19􀆰 3%。 发酵液中
还检测到琥珀酸和少量的乳酸。
6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图 4  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2030在
15 L发酵罐中发酵产酸情况
Fig􀆰 4  Acid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E􀆰 coli 2030
in a 15⁃L bioreactor
2􀆰 3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mdh 表达量对 L 苹果酸
产率的影响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EC
1􀆰 1􀆰 1􀆰 37)是笔者所构建的 L 苹果酸合成途径中的
一个关键酶,通过强化 MDH 的表达,可引导代谢流
更多地走向 L 苹果酸合成途径,提高目的产物的转
化率。 Peleg等[14]发现在黄曲霉中 L 苹果酸的合
成主要来自于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在 L 苹果酸
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此前构建的合成途
径也是由草酰乙酸生成 L 苹果酸,因此克隆了来源
于黄曲霉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mdh,连接至不同拷
贝数载体,并在重组菌 E􀆰 coli 2030 中进行表达,考
察其表达量对 L 苹果酸产率的影响。
绘制含不同拷贝数质粒的重组菌在 M9 培养基
中的生长曲线,结果见图 5。 由图 5 可知:在相同的
培养条件下,携带高拷贝质粒的重组菌所能达到的
菌体浓度明显小于携带中低拷贝数质粒的重组菌,
这是因为更多的能量被用于蛋白质合成而影响了
菌体的生长。 其余 2 个重组菌的生长状况相似,对
比于重组菌 E􀆰 coli 2030,最终的菌体浓度也没有太
大差别。 这表明苹果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应控制在
中低水平,过高则会影响菌体的生长。
以菌株 E􀆰 coli 2030作为对照,对含不同拷贝数
质粒的重组菌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发酵结果见表 3。
由表 3可知:厌氧发酵 36 h后,相较于对照菌,L 苹
果酸的产量和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随
着拷贝数的降低,L 苹果酸的转化率也逐渐升高。
上述结果表明,想要获得较好的强化作用,需要将
苹果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不是
越高越好。
图 5  携带不同拷贝数质粒的重组菌生长曲线
Fig􀆰 5  Growth curves of recombinant strains
harboring recombinant plasmids with
different copy numbers
表 3  含有不同拷贝数质粒的重组菌产 L 苹果酸
能力的比较
Table 3  L⁃malic acid production comparison bewteen
recombinant strains harboring recombinant
plasmids with different copy numbers
E􀆰 coli菌株 ρ(葡萄糖) /(g·L-1)
苹果酸
ρ / (g·L-1) 产率 / %
2030 11 1􀆰 8 16􀆰 4
2030(pUC19 pNmdh) 13 2􀆰 37 18􀆰 2
2030(pBR322 pNmdh) 12 2􀆰 5 20􀆰 8
2030(pTH18 pNmdh) 12 2􀆰 59 21􀆰 6
  注:该结果为 3次实验的平均值。
2􀆰 4  重组菌 E􀆰 coli 2040的构建及其发酵实验结果
为了实现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稳定遗传并控
制其表达量在较低水平,将 mdh 基因整合表达于重
组菌中。 根据之前的基因敲除方法,将同源重组突
变盒 maeB′::difGm 连接至 pMD18 T maeB′::
pNmdh,构建突变盒 maeB′::difGm pNmdh,使用该
突变盒在敲除 maeB 基因的同时,将基因 mdh 整合
于重组大肠杆菌染色体上。 基因整合的验证结果
见图 6。 由图 6 可知,mdh 已整合于重组菌染色体
上,将该菌命名为 E􀆰 coli 2040。
图 7为 E􀆰 coli 2040在 15 L罐中厌氧发酵结果。
由图 7可知:厌氧发酵 30 h,耗糖 23􀆰 2 g / L,最终产
L 苹果酸 14 g / L,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率为 60􀆰 3%,
生产强度 0􀆰 47 g / (L·h)。
对于利用大肠杆菌直接发酵生产 L 苹果酸,国
内外学者已有一定的研究,Zhang 等[15]以产琥珀酸
重组大肠杆菌 KJ073 为出发菌,继续敲除富马酸酶
fumAC和 fumB,延胡索酸还原酶 frdBC,苹果酸酶
sfcA和 maeB,得到菌株 XZ658,在 3 L 罐中,经两段
71  第 3期 吴亚斌等:产 L 苹果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1—E􀆰 coli B0013 1050; 2—E􀆰 coli 2020(ΔmaeB′::difGm pNmdh);
3—E􀆰 coli 2020(ΔmaeB′::dif pNmdh); M—λDNA / PstI marker
图 6  mdh基因整合表达的验证
Fig􀆰 6  Identification of genemadh integrant expression
图 7  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2040在
15 L发酵罐中发酵产酸情况
Fig􀆰 7  Acid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E􀆰 coli 2040
in a 15⁃L bioreactor
式发酵 72 h,耗糖 32􀆰 8 g / L,最终产苹果酸 34 g / L,
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率为 103􀆰 8%,生产强度 0􀆰 47
g / (L·h),其他的杂酸只有少量的琥珀酸、乳酸和乙
酸(1 g / L左右),是目前产 L 苹果酸大肠杆菌中转
化率最高的 1株。 但由于 fumA基因的缺失,重组菌
的生长受到影响,导致发酵周期的延长(有氧培养
16 h,发酵周期 72 h)。 本文菌株拥有较好的生长性
能,可为后期的厌氧转化提供较高的初始菌体浓
度,并缩短整个发酵周期,在此基础上继续对菌株
进行改造,提高苹果酸的产量及转化率,则可获得
性能更为优良的菌株。
3  结  论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 E􀆰 coli B0013 1050 的琥珀
酸生成途径,利用 Red同源重组结合 Xer / dif重组系
统敲除富马酸酶基因 fumB 和 fumC,苹果酸酶基因
sfcA和 maeB,成功构建 L 苹果酸合成途径,经 15 L
罐发酵产 L 苹果酸 12􀆰 5 g / L,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
率为 52􀆰 1%,主要杂酸为丙酮酸及琥珀酸;之后引
入来源于黄曲霉的苹果酸脱氢酶,强化该途径,使
L 苹果酸产量提高到 14 g / L,葡萄糖 苹果酸转化
率提高到 60􀆰 3%,同时降低了丙酮酸及琥珀酸的转
化率。
参考文献:
[ 1 ]   金其荣,张继民,徐勤.有机酸发酵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1989.
[ 2 ]   汪多仁,陈体庆.L 苹果酸的开发与应用[ J] .精细化工原料
及中间体,2003(9):22⁃25.
[ 3 ]   胡永红,欧阳平凯.苹果酸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9.
[ 4 ]   胡永红,欧阳平凯,沈树宝,等.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生产 L 苹
果酸工艺过程的优化研究[ J]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5):
503⁃505.
[ 5 ]   周小燕,吴清平,蔡芷荷,等.曲霉 N1 14′胞质酶活性与产L
苹果酸能力的关系[J] .微生物学报,2000,40(5):500⁃505.
[ 6 ]   Zhou S,Yomano L P,Shanmugam K T,et al.Fermentation of 10%
(w / v) sugar to D(⁃)⁃lactate b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B
[J] .Biotechnol Lett,2005,27(23 / 24):1891⁃1896.
[ 7 ]   Jantama K, Zhang Xueli, Moore J C, et al. Eliminating side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succinate yields in engineered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C[J] . Biotechnol Bioeng, 2008, 101(5):
881⁃893.
[ 8 ]   曹剑磊,周丽,张梁,等.产琥珀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发
酵性能[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6):851⁃857.
[ 9 ]   周丽,牛丹丹,李宁,等.基于 Red重组系统和 Xer重组系统的
大肠杆菌多基因删除方法[ J]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6):
923⁃928.
[10]   Bloor A E,Cranenburgh R M. An efficient method of selectable
marker gene excision by Xer recombination for gene replacement
in bacterial chromosomes[ 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6,72
(4):2520⁃2525.
[11]   杨毅,李崎,陈蕴,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
啤酒中有机酸[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8):6⁃12.
[12]   淡明,黄海波,郭安平,等.一种简单高效的真菌总 RNA 提取
方法[J]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4):19⁃20.
[13]   Woods S A, Schwartzbach S D, Guest J R. Two biochemically
distinct classes of fumarase in Escherichia coli [ J ] . Biochim
Biophys Acta,1988,954:14⁃26.
[14]   Peleg Y,Barak A,Scrutton M C,et al.Malic acid accumulation by
Aspergillus flavus[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9,30( 2):
176⁃183.
[15]   Zhang X,Wang X,Shanmugam K T,et al.L⁃malate production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 J ] .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11,77(2):427⁃434.
(责任编辑  荀志金)
8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