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rom ecology landscape to construction of rural aesthetic spaces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全 文 :第 34 卷第 23 期
2014年 12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23
Dec.,2014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3鄄12鄄10; 摇 摇 修订日期:2014鄄08鄄08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Land2020@ 163.com
DOI: 10.5846 / stxb201312102926
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生态学报,2014,34(23):7127鄄7136.
Yao Y F.From ecology landscape to construction of rural aesthetic spaces.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23):7127鄄7136.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姚亦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摇 210023)
摘要: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 目前乡村
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
中的自然地理性质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 立足地理生态环境架构乡村审美空间,分析乡村生态景观和审美空间对应的
元素,以多尺度景观层面探寻表现在与之相映的景观空间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进而构建审美空间,组合形成现
实的美丽景观体系。 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的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 使得风景美
的概念渗透在于城镇、乡村以至农田等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建设具有风景画境界的“美丽乡村冶。
关键词:城市化; 地理格局; 生态景观; 乡村审美空间
From ecology landscape to construction of rural aesthetic spaces
YAO Yifeng*
Geography Colleg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On the surface, rural aesthetic spaces are not considered practical or utilitarian. However, mapping them out is
valuable, because permanent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In the
early agrarian age, the layout of rural areas was guided by people忆s aesthetic views of ecology rather than modern precise
statistics, calculations, and related design principles. The inherited philosophy of respecting the natural landscape is the
original driving force for preserving aesthetic spaces. Ancient feng shui landforms should be preserved in China. These non鄄
utilitarian elements carried villagers忆 natural aesthetic philosophy across generations and captured the meaning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n鄄land relationship. At present, rural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conomics of land use.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esthetic spaces is limited, and this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a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As rural landscapes evolve, huma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leave an imprint on the aesthetics of ecological
spaces, and modern layout patterns result in an invers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n recent year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geographical structure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ization has been devastating.My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s and aesthetic spa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lements, and how aesthetic space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geographical frames. I will carry out a multi鄄scale stud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olution patterns and response mechanisms. In large鄄scale landscape areas, preserving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llages and geographic landscapes is particularly essential if villages are to inherit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Town regions are medium鄄scale landscape area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graphic elements
such as mountain ranges and water systems,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art composition requires villages and fields to
consider distribution contrast and plan the height, scale, and density of rural construction, road linearity and strength, and
http: / / www.ecologica.cn
other urban construction index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Small鄄scale areas usually adopt aesthetic space
composition with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s, which should consider natural aesthetic philosophy, interior and exterior
spaces, and rural social factors. The combination of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that shapes space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pace far exceeds social relationships when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ruction layout of rural areas. The
priority is to maintain harmony in the social spac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esthetic space operates through the
“hardware冶 of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and the “ software冶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accu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landscape forms, mechanisms, functional structures, and so o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must use geography as its basic
space structure, base itself on regional geographical space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reservation, and place importance on
indexes of preservation of the regional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t should be specified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scape optim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embedded in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ayout of landscape space. These elements form a landscape network that can maintain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The philosophy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should be expanded to broader spaces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beauty to towns, villages, and even farmland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geographical pattern; ecological landscape; rural aesthetics spaces
摇 摇 海德格尔(Heidegger)在哲学著作《存在与时
间》有言:只有理解了人类的生存本质,才能理解人
类的生存空间[1]。 在现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
大规模乡村改造建设表层显示是以人的现实使用功
能为目的,而深层把握则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
展问题。 而地方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显
现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
在相当长时期内,乡村审美景观是最重要的布
局规划原则,实用功能是次要位置。 在原始的早期
农耕时代,乡村原初布局是以人的悟性生态审美观
作为规划行为指南,而并不是现代的精确数据计算
和有关设计规范。 《诗经·大雅·绵》有记录“周原
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
室于兹。冶史前时期村民以自然山河作为神灵膜拜,
对于其地理空间形态的尊重是保佑聚落居住地和谐
平安的基本原则[2]。 山区崇拜“山神冶,水边崇拜
“河神冶,海滨崇拜“海神冶,还有崇拜“土地神冶等等。
古村民以自然景观以及自然规律秩序为崇高敬仰目
标。 自然崇拜逐渐转化为自然审美,并且成为居住
聚落和乡村规划的最重要基本理念。
目前乡村规划关注用地空间布局,对于镇区规
划是建筑街区和交通布局,对于镇域规划主要是经
济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村庄人口分布方面。
镇域生态规划研究最近略有增加,而审美空间、文化
空间以及相应景观格局规划研究很少涉及,甚至没
有。 乡村景观含有广大区域的农田,具有农业生态
和接近自然特点。 田园景观是广大乡村可持续发展
基础,应该是乡村重要的最有特色部分。
虽然古代乡村景观在各历史朝代也曾经有过变
化,但是这些是依附在地理格局恒定持续情况下的
空间变化。 现代中国快速城市化造成大量传统建筑
和古村落消失,其中地域地理脉络格局毁坏引起的
生态景观性质变化却是最致命的。
比较乡村审美空间与实用功能经济空间,探究
其各自空间组成动因有相互对应关系。 今天我们必
需认识到:审美空间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审美
空间场地的游历,可以获得优雅的文化享受境界,进
而产生比经济效应更深更广阔的人地关系情怀,从
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感情基础。
1摇 乡村审美空间评价以及相关研究
在中国或者西方人类文明史上,乡村田园风光
都曾经是数千年里被艺术歌咏的人类文明遗产。 童
年时代乡村景观的记忆永远在心灵深处呼唤,超越
名山大川的感情印象[3]。 乡村景观研究意义远不止
在于日益兴起的旅游经济价值,而是现代人地关系
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1992年,农业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被
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ESCO鄄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保
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 [4]:“乡村土地(如耕
地、牧场、村落)是其重要的土地利用形式,农业有机
821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进化的持续性景观区域,在与传统生活方式保持着
紧密联系的现代社会中起到积极的社会角色,其进
化的过程仍持续,同时,展现出长时间进化过程中的
可观的物质证据。冶早先进入农业文化景观名单的有
英国国家公园内乡村和牧场,菲律宾千年水稻田。
1994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鄄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设立农业保护区,其
中“被保护的农业景观冶定义为“人类和自然长时间
的互动所产生的一片地域,拥有独特的特色,具有可
观的美学和生态和 /或文化价值,同时经常拥有很高
的生物多样性。冶
在社会地理学和哲学语境里,乡村审美空间是
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世代文明积淀而显现的。 海
德格尔指出空间是通过存在而显示出意义的:“住所
是人类与物质世界之间精神统一形式的基本单元。
通过反复体验和复杂联系,人类住所空间建构赋予
地方含义。冶H.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提出“表征
的空间冶,空间演绎有各种语义、表象、象征等美学含
义。 E.苏贾(Edward Soja) 在《后现代地理学》提出
“第三空间冶概念[5]空间对于人含有意义和意味,地
点、方位、场所、景观、环境、家园、城市、领域等等地
理相关概念,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俱来的空间本性。
乡村审美空间显示出地理和社会空间关系,审美观
念映射出人地关系更为内在和深刻的内容。
现代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探讨出了城镇聚落分
布空间模式,杜能(Tunen)的环形,韦伯(Webber)的
三角形,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的六边形,这些模
式得出结论只是限于区域物理环境分布规律[6],这
些是经济驱动因素而形成,人们的精神、感知以及文
化因子却未纳入其中。 景观生态研究以“斑块、廊
道、基质冶模式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组合的景观格局,
也还是缺少人文情感分析。 有学者在研究景观格局
时加入景观文化视域分析,以超越以往的只关注景
观纯物理性质的空间分析[7]。 视域分析可将人们的
精神感知融入乡村聚落基址形态的分析以及聚落景
观规划与评价中,或成为解读乡村聚落格局的重要
手段。 地理空间称为“区域冶则包含有城镇、乡村、田
园、交通,地理的空间称为“家园冶则反映了人们文
化、情感和审美。
在现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经济、空间
格局和社会形态的迅速变化影响着乡村空间格局重
构[8]。 国内有学者以传统乡村景观基因识别来探讨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9]还有学者以景观的视觉美化和
环境体验的适宜性,提出了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
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建立以人居环境为
导向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10]。
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美学景观耦合机理,乡村
景观美学空间特征定量指标体系的描述是困难事
情,其中美学量化数据提炼是个难题。 乡村景观元
素、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景观效应特征几个方面可
以量化分析,一般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指标有景观多
样性、斑块指数、破碎度等等,反映了景观的生态功
能,而城镇绿化指标是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等等,
反映了城镇绿化比率,但是还不能表达景观审美,特
别景观艺术境界。 探究审美文化的“软件冶因素影响
的量化指标,及其在景观体系中作用,是难题有待研
究重大突破。
经过调查统计数据,专家和民众景观美学评价,
公众对于当地景观美学和象征文化意义的理解认
识。 由于年龄、学历、职业、宗教信仰、个人修养,等
等差异,这样调查数据仅为参考,还不可以是审美空
间规划的完全依据。 而且乡村景观形态复杂多样,
是不可能用单一审美模式进行精确拟合的。
2摇 生态景观提升乡村审美空间的途径
2.1摇 文化作为驱动力
自然界的生态景观演变成为人类农业景观,进
而成为具有审美寓意的乡村空间,其中引导以及驱
动因素是人类文化。 人类文化体现在客体空间是物
质文明发展,即自然乡村建设空间逐渐形成;体现在
主体是知识进化和人类审美感情积累传承。 在人类
文明出现之前的自然洪荒时期,是没有审美景观可
言的;自然审美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而且显
示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内容。
乡村生态景观其“实体空间冶理解是“硬件冶,而
其中乡村“文化传承冶是“软件冶,对于景观脉络传承
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文化冶虽然不是直观实体的形
态,但是在这个空间里处处可以明确感受到其存在,
并且能够操控地域景观实体形态的发展,在时间流
逝各阶段过程中留下痕迹遗址。 文化始终是乡村区
域内景观变化影响要素之重要驱动力:人类文化对
景观的感知、认识和判别直接作用于景观,而文化习
9217摇 23期 摇 摇 摇 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俗直接影响着景观空间格局,同时景观形象反映出
地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
(C.O.Sauer)在专著《景观的形态》 [11]中提出:“文化
景观冶是某个文化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产物,“其中
文化是驱动力,自然界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冶
乡村范围内自然景观元素是山脉、河流、湖塘、
林地等,半自然景观元素是农田、牧场等,人文景观
元素是乡村、建筑、道路等,按照各自的成因机制、演
化方式、空间分布、形态特征、显著程度及发展规模,
形成了生态空间里的景观结构和各项格局。 但是还
有历史古迹,传统建筑,乡间森林小道,还有其他各
种传统文明积淀和文化象征物,还有各种人文情怀
组合形成诗意景观,渗透在生态景观里形成乡村审
美空间。
乡村生态景观有多项实用功能,在经济的作用
方面,反应出农业生产、运输交通、居住生活的空间,
在社会关系和文化影响方面,反映出伦理、信仰、感
情、历史传承价值观念以及相应的人文活动空间。
而审美空间里审美元素其构成源自人类文化活动积
淀,树木森林具有人文意义,花卉草地具有艺术审美
含义,自然山岗岩石具有象征寓意,古寺庙民宅具有
历史传承意义。 这种文化积淀经历世代传承,显示
出深沉的韵味光泽。 对于生活在此空间的居民,是
触碰感受的连绵不断的文化理念源泉。
乡村审美景观元素的形态与空间展布映射着镇
域的自然山脉、河流形态、村落聚合、田园分布等景
观格局,地理空间内乡间田园和村落写意地展现了
区域的特色文化景观。 中国古代数千年人地关系积
淀的文化传统,形成具有淡雅含蓄审美特色的乡村
田园景观(表 1,图 1)。
表 1摇 乡村生态空间与审美空间元素对比
Table 1摇 Comparison between elements of rural ecospace and aesthetic space
景观空间
Landscape space
乡村生态空间
Rural ecology space
乡村审美空间
Rural aesthetic space
原初形体
Original features 山脉、河流、农田、林地、建筑、乡村
山脉、河流、农田、林地、历史建筑、林中小路、
古迹、遗址
景观元素
Scenic elements 斑块、廊道、基质 构图、色彩、符号、文化象征
景观空间结构机理
Spatial structure 格局、韵律、网络 观赏点、观赏线、观赏区
景观空间形态
Spatial form 生态绿化空间 美术构图、画境、韵味空间
环境目标效应
Environment target 人居生态环境良好 清新淡泊、审美“意境冶
文化哲理
Philosophy idea 天人合一 隐喻、韵味、诗意
图 1摇 生态景观提升乡村审美空间途径示意
Fig.1摇 Means of improving rural aesthetic space through geographical landscape
摇 摇 以文化生态学视野解释:在区域环境生命网络 中,人类与其他物种群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
031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也就像是个生态群落[12]。 在这个生命网络系统中
由于人类引进文化的因素,在生物层上建立起一个
文化层。 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它们
交互作用,人类以文化过程适应自然环境,并发展为
各种文化类型和模式,自然审美就是在这各自的环
境和文化模式里滋生出各自审美空间和审美意向。
文化生态学还进而研究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过程,以及研究文
化产生、发展、变异的地理规律;探究具有地域性差
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
2.2摇 乡村审美空间轨迹
作为产生审美感受的场地,现实世界是三维空
间,有边界范围约束。 范围可以是静观住宅庭院的
小尺度,也可以是鸟瞰辽阔田野的大尺度,而时间流
逝形成空间第四维轴线。
在现实乡村空间里的三维轴线上,景观的审美
构图表现在村落、建筑、树木、道路等元素形成的美
学印象,这可能是人为的景观设计,也可能是自然界
山河森林形成的美景。
而在时间维度轴线延伸过程中留下痕迹,表现
在存留人文历史遗址,其中实物积淀有当地人民的
世代感情记忆。 这些历史遗物有些已经被列为文物
单位,受到保护;但是更多存有地方民众感情的遗址
而没有列为文物单位,例如,青石板老街,古宅,牌
坊,磨坊,客栈,还有村头老槐树,等等。
乡村空间起初的构成是结合了人类社会农业生
产活动布局以及运作,进而空间演绎有各种语义、表
象、象征等社会含义。 乡村审美的时间源头是原始
自然崇拜,进而有文化空间、文化符号、文化形象的
美学表征,显示出乡村地理和社会空间关系,审美观
念映射出人地关系更为内在和为深刻的内容。 康德
(Kant)把空间和时间看作人类万物活动的基本属
性, Heidgger指空间是通过存在而显示意义的[1]。
地理空间看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地理空间中的人类,
世代传承文明,发挥出文化作用而显示出审美空间
意义。
地域人文景观创立以及序列演化是在地理区域
内自然与人文时空分异或者耦合变化形成的,人类
文化的变化引起景观序列的变化[13]。 区域城镇的
起源和发展,经济驱动力是直接明显的,但是始终蕴
含着地域人地关系理念,景观格局变化表现着当地
环境审美意向。 一个地区景观审美理念变迁深刻显
示出景观品质、结构和功能的人地关系轨迹。 而探
究数千年审美空间变迁轨迹可以使地区人类与自然
景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运行。
2.3摇 景观哲学立意
生态用地规划以实用功能为空间布局主题。 而
在数千年时期内,乡村审美以“天人合一冶 “道法自
然冶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地理景观审美是乡村规划最
崇高的准则,重于使用功能。 在古代乡村居民的意
念里,地理的“风水冶脉络保存远高于经济利益,“风
水冶脉络挖掘在村民看来是严重毁灭行为。
乡村审美空间规划首先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自
然、土地、山河的态度理念。 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冶理
念,使得传统乡村景观追求清新、淡泊、韵味的美学
境界,求得人地自然关系和谐。 历史上苏南水乡聚
落形态以及相应的田园景观皆有其鲜明的人地关系
理念传承,反映出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伦理
观和美学价值,而现代乡村景观损坏也是由于传统
人文理念的丧失引起(图 2)。
图 2摇 哲学立意对于提升乡村审美空间的途径示意
Fig.2摇 Improving rural aesthetic space through philosophical
conceptions摇
3摇 多尺度景观要素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3.1摇 大尺度范围景观构建
大尺度景观区域跨越多个乡村边界、甚至数个
城镇行政区域。 在大尺度景观区域范围内,山脉水
系贯通连接,依托共同特征的地理景观作为底蕴,文
化传承也是在大尺度范围里进行,而不可能仅局限
于个别小乡村。 因此在大尺度区域里要保护连续的
地理脉络,构建传承历史文化的空间。
3.1.1摇 地理景观传承文化基因
乡村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理景观有山区、丘陵、河
1317摇 23期 摇 摇 摇 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谷、湖滨、平原等各种形态,乡村空间也因为地理景
观而有千秋各异。 但是,乡村是依附地理景观构建
的,这种抽象的关系是相对恒定的。 乡村是在地理
空间内形成人文历史留存和文化的物质存在,其文
化生态的作用肌理是: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乡村
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与空间,也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生
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形成的基本条件,人们据此产生
的思想观念并经过长期整合形成一个特定地域的文
化模式。 这种“模式冶成为其历史发展的文化基因,
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使乡村建设以一
定的地理环境为本底深深印刻在乡村特色景观中。
因此,保存以地理景观建构乡村的空间关系,特
别对于有历史传统乡村的文化传承具有本质意义。
而对于各种地理形态的乡村规划,这也是最关键的
手法。
3.1.2摇 大空间视域体系
景观生态学以数据研究区域内自然空间廊道和
斑块基质状况,探求定性定量的最佳景观比例关系。
而美学空间里,区域大尺度空间里设定高岗山峦景
观点鸟瞰远眺风景,规划审美视域空间“廊道冶,要求
区域多层次的山环水抱景观有“平远冶“深远冶。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态效应,
对于现状山脉河流水系景观、植被结构特征和土地
利用情况评价,对于生态系统和景观特色分类,包括
不同尺度上斑块空间格局评价。 而景观审美强调趣
味欣赏空间,对于大尺度范围乡村农业景观审美优
化,使得风景的概念扩大渗透在于乡村以至农田等
广阔的领域,进而达到地域“诗情画意冶的美丽境界。
在有数千年人地关系积淀的文化传统的乡村,形成
具有淡雅含蓄审美风格的乡村田园景观。
3.1.3摇 基本评价标准
(1)山脉河流连续完整性
主体山脉水系连贯程度,体现地方文化并且具
有传承寓意的地形地貌保存完整程度,经验数据在
80%以上为较好,30%以下为破碎化。
(2)绿化系统均衡度
跨越多个乡村甚至城镇区域的连续绿化带、绿
化景观区,连接度和网络体系程度是评价标准。
(3)文化传承程度
历史遗址级别,古迹分布数量,景观标志物影响
程度,传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影响程度。
3.2摇 中尺度范围景观构建
这里定义镇域范围为中尺度景观区域。 镇域具
有相对独立行政范围,在一个较大区域里具有相对
独立的景观单元,在镇域范围内有居民聚集的集镇
区和村庄,有大面积农田,有的还有河流、山岗和山
林等等。
3.2.1摇 传统场地和农业区
提炼地域传统景观理念,设立传统人居环境形
态的景观区和景观点。
乡村祭祀庙宇是地方民众传统文化理念场地,
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地。 风水林、风水山石、风水地
形等等都是地方重要的景观理念传承载体。 其他关
于乡村历史记忆的遗址,也是重要的审美空间形成
要素。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绝大多数乡村数千年历
史上是农耕经济传统,而没有大面积工业,留传的是
乡土朴素而又优雅的田园牧歌景观。 现代城市化发
展冲击着这样农田景观。 设立传统形态的乡村田园
保护区,以传统方式耕作维持其土地的原生农业,保
存其乡土特色具有审美文化价值,是珍贵的人地和
谐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
3.2.2摇 农田绿化
原始乡村绿化是大面积自然生态群落,依托自
然地理环境是疏密丛林或者广袤草地。 现在乡村基
本上大多没有专用绿化用地,有些乡村规划绿化也
是模仿大城市指标,以“绿化覆盖率冶 “绿地率冶 “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冶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按照大城市花
坛广场模式,修剪整齐绿化空间。
乡村绿化应该显示朴素的自然群落本色,而不
必模仿大城市扭捏作态的公园形式。 乡村绿化设计
考虑与农田庄稼有机融合,农田春天成片油菜花,夏
天成片葡萄园,都是大块面色彩审美构图。 以乡土
树种为绿化骨干,结合本地多样性植物,混交形成连
续的乡土风味景观林。 古树名木由于年久而珍贵,
具有文物价值,其苍老蟠曲形态体现了乡村生态景
观的神圣价值,是地区的美学文化象征。
3.2.3摇 乡村结构机理
镇域单位范围里,景观生态学研究自然的山岗、
河流、林地结合乡村民宅、村落和道路,以及广大面
积农田,交汇构建成乡村生态结构的景观空间,以景
观生态学识别元素则为斑块、廊道、基质布局形成景
231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观生态格局和景观韵律。 而审美空间里,乡村景观
节点设计形成富有“画境冶“意境冶趣味观赏场地;沿
河流和道路建立绿化景观廊道,在沿河分布古迹的
线性区域,建立文化韵味的“遗产景观廊道冶,从而建
立区域审美景观廊道的网络体系。
对于大面积农田和自然区域,建立观赏空间控
制区。 以山脉河流地理体系调查为基础,以艺术构
图原理要求村落与田园形成虚实分布对比。 对目前
乡村景观结构引导和控制,提出控制建设高度、规
模、密度,控制道路线性、强度等城市建设指标;以往
这些指标是建筑空间分析制定的。
3.2.4摇 基本评价标准
(1)文化空间传承延续度
历史城镇演进过程中,空间平面衍化和稳定需
要有一个内核来保持;这可能是早期建筑群结合地
理的空间,以此核心衍生城镇新的空间,探明历史文
化空间机理,该城镇特色就会保持传承下去。
(2)历史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模拟
运用 GIS技术 ArcGIS 和 Fragstats 的支持,虚拟
重构历史时期地理脉络和乡村景观,作为现代乡村
景观优化布局的历史坐标或者参考要素,研究乡村
田园与建筑布局的历史结构变化及最佳形态,从而
定量、定位地实现对乡村景观保护的科学标定。
(3)格局韵律与环境敏感度
乡村范围里自然与人文相互影响形成的景观形
态,空间节点与廊道形成的景观格局韵律,对土地生
态影响敏感性。
3.3摇 小尺度范围景观构建
小面积范围的景观构建,以往是建筑设计手法
进行的审美空间构图。 具体表现在镇区和村庄建筑
群布局,或者乡村某个景观节点,例如村口、广场、路
端头,交叉口等等。
3.3.1摇 乡村建筑格局
乡村建筑设计应该蕴含自然审美观念,建筑内
外空间注重自然景观与田园风光融合。 苏南同里镇
乡村建筑面临是田园、河流和街道,建筑群多层空间
进深是天井、庭院和园林。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以儒
家和道家哲学理念,青砖粉墙灰瓦,不求艳丽华贵,
以优雅平缓美学规则构图布局,造就素雅含蓄的村
落景观,这些独具特色的景观源远流长地传承了数
千年。 现代乡村建筑采用完全实用功能的设计,空
间呆滞,而且以模仿大城市建筑形态为标准,逐渐丧
失乡村建筑优雅的人文尺度,丧失融合生态地理的
审美文化传统。
3.3.2摇 艺术化的景点
在村头、路口、古迹或者其他景观要点,景观设
计可以绘画构图原则,布局树木、花草、山石和建筑,
造就意蕴深长的景观精美空间,隐喻暗示人地关系
和谐美妙的“意境冶和“韵味冶。 这种设计手法曾经
在小尺度的古代庭院园林里实现过。 这与绿化设计
而创造人居生态环境也还是有些区别。
3.3.3摇 景观标志物
在乡村路口关节点设计景观标识物,设计内容
表示地方传统文化,寓意人与自然永续和谐发展。
形态应该具有乡村人文尺度,质料以乡土草木或者
石材,优雅清新的美学风格,而不宜金碧辉煌雕塑或
者高大门楼建筑。
3.3.4摇 评价标准
(1)景观空间控制
主要应该是评价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程
度,古民居空间形式是较好的范例参照。
(2)历史建筑保存比例
建设部规定在 1hm2 内,有 60%以上历史建筑可
以定位“历史文化区冶,并受到法定保护。 这一指标
应该在乡村也适用。
现代建筑评价,依据乡村传统景观以及专家认
定审美风格,确定现代建筑的高度、密度、色彩和空
间组合形式等指标。
3.4摇 社会空间景观构建
哲学研究揭示出社会生活过程中的空间本质意
义和作用[14],远超出地理学、城市规划仅局限构成
布局范围。 在哲学的分析里空间以其虚空性保留社
会与人各种线索特征[15],各种社会力量空间化过程
存在诸多的变化因素,不断地改变着空间构成面貌,
改变着空间蕴含的复杂语义,不断创新编写着各个
区域、地方、场所的沿革历史。
乡村规划布局应该考虑形塑空间的社会因素和
由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空间内涵,以此确定乡村的发
展规模和建设布局,重要的是保持社会空间相互关
系的和谐。
乡村审美空间源自人的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与文
化积淀,其中人是审美评价基本尺度,具有明显地方
3317摇 23期 摇 摇 摇 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特征。 把乡村生活的空间演绎到物理空间、心理空
间和社会空间,把社会关系投射在空间中,在空间中
固化,形成特定的含义,进而体现出文化和审美空间
特征,文化符号、文化形象的哲学表征。 从而在本质
理念到实体社会形成整体的和谐审美空间(表 2)。
表 2摇 以景观元素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Table 2摇 Constructing rural aesthetic space with landscape elements
尺度范围
Scale range
表现地域
Represented region
景观要素
Landscape elements
审美效应
Aesthetic effects
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s
大尺度 区域 地理山水脉络 文化基因传承 山脉水系连接度
Large scale 视域空间 整体景观网络 平远、深远
中尺度 镇域 传统场地、农业区 田园牧歌 农业遗产保留程度
Medium scale 农田绿化 群落造型和色彩 多样性和丰富度
乡村布局结构 空间美感韵律 文化核心空间延续度
小尺度 村庄、重要节点 青砖粉墙灰瓦建筑 素雅含蓄 融合自然程度
Small scale 村头、路口、古迹点 画境、意境节点 隐喻和构图
标志物 地方文化象征 提炼和表现程度
无尺度 Unlimited scale 社会空间 各类群体利益 文化空间表征 社会和谐程度
4摇 乡村景观规划案例
4.1摇 东山镇现状
江苏省苏州吴中区东山镇,古称该镇“洞庭东
山冶,距苏州城区 37 公里,位于太湖内东部突出半岛
位置,三面环湖水,全镇总面积 96.6 平方公里,常住
人口 5.3万余人。 镇域内有一字型连绵低山岗丘陵,
种植大面积自然混交树林,还有大面积水稻田以及
有许多大小形态的水库和水塘,素以“鱼米之乡冶名
闻江南。
该地曾经发掘有新石器村落遗址,春秋战国时
代已有地名,属吴国,至今有吴王夫差与西施故事传
说,唐朝开始有建制镇区。 现保存有较大规模面积
的明清建筑住宅、庭院、街坊等,镇区附近有传统的
千年水稻田,具有四千年人地关系的积淀传统。 该
镇 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名镇,也是太湖风景名
胜区十三大景区之一。 湖水映照历史古村镇,庭院
空间曲折而又深深,环境幽静,散发出悠悠历史情调
(图 3)。
4.2摇 审美空间规划研究
(1)文化传承
村民对于自然山水尊重的理念继承,这是审美
空间保存的原始驱动力。 在景观形态规划方面,应
该保留乡村寺庙、古迹、风水地形、风水树林以及景
观标志物,这些承载着村民世代自然审美理念,是非
实用功利的要素,但却深含人地关系永续发展的
寓意。
(2)地理景观保存
连绵山岗、太湖岸线、农田、水塘等自然元素结
合历史村落,形成了生态景观最基本结构骨架,河网
水系既是这里人类聚居地,又是经济网络空间,是世
代生命赖以延续的纽带。 纵横水系与民居建筑街区
传统空间相映共存数千年,已经凝结成为景观基因。
景观规划保护山脉连续性和水系完整性,保护自然
生态格局,这是延续村镇文化文脉的地理基础。
(3)审美空间控制
山岗顶部、湖岸突出部、村头、古迹、田野要点等
设计观赏视点,山脉、湖岸线、道路、林中小径等线型
景观地,设计观赏走廊,特色农田、水库区、森林地设
计观赏区域。 太湖直接影响着这一带水系河网,形
成水乡生态农田与古镇交融景观。 在可能景点空
间,引入绘画图像“意境冶 “韵味冶设计手法,通过模
拟空间优化,形成审美理想空间格局。
(4)绿化景观体系
以道路交叉口、古迹点、水源地作为景观节点,
以道路、河流、田埂作为景观廊道,以林地、牧场、农
田、生态园作为景观基质面,形成“斑块、廊道和基
质冶 模式的“点、线和面冶整体景观网络。 而且千年
水稻田耕作积淀形成乡村农业文明,建立传统田园
生态保护区,形成有水系特色的乡村田园风景。
(5)文化景观区
保护镇区内明清建筑历史形态,保护老街道井
431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字型格局,保存其狭窄街巷和青石板路面空间界面,
还要保存镇区有些重要景观节点通往湖面、山峦、庭
院的视觉廊道,保持街区建筑空间与周围自然环境
的有机通透融合。 根据镇区不同古迹范围,划定景
观核心保护区和景观控制区。
图 3摇 东山镇乡村景观规划示意图
Fig.3摇 a case study鄄Landscape planning of Dongshan Town
5摇 研究结论
审美空间对于现实乡村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有
重要意义,审美空间建立可以从人的感情上确定地
域可持续发展基础。 现代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探讨
多种城镇乡村分布空间模式,这些是以经济驱动因
素视角分析,还是缺少文化和美学因素研究。
景观演化过程及人类农业活动在自然生态空间
里留下的文化烙印,反之,又据此反演乡村景观的现
代格局布局。 分析乡村生态景观和审美空间对应的
元素,探寻表现在与之相映的景观空间形态结构特
征、格局演化进程特征与机理响应特征,进而构建审
美空间的途径,组合形成现实的美丽景观空间体系。
乡村审美空间的形成,从景观形态、成因机制、
功能结构等方面是以乡村生态景观为“硬件冶基础,
而以文化传承积淀为“软件冶运行。
乡村景观规划必须以地理为基本骨骼空间,基
于区域地理空间分析和地理景观保护,并以此作为
区域景观及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指标。 明确景观优
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将生态文明和社会
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的中,形成保持
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 把风景审美的理念扩大到更
广阔的空间,使得风景美的概念渗透在于城镇、乡村
以至农田等更广阔的领域。 现代城市化快速发展,
5317摇 23期 摇 摇 摇 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对于地域地理结构的破坏是最致命的破坏行为。
乡村审美景观空间研究涉及了生态景观的地理
空间分异、发展过程与演化机理等科学问题,也有美
学文化的哲学问题,也有“画境冶“意境冶等艺术审美
问题。 审美空间与生态空间、经济实用空间呈现一
些差异性,但是他们之间最终目标是追寻与自然融
合相处,和谐安宁的画面境界,这正是现代中国景观
规划目标,特别是最新国策“美丽中国冶需要建设的
景观境界。
References:
[ 1 ]摇 Heidegger, Chen J Y, ( Trans.), Being and Time,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 2 ]摇 Liu C J, On the constitution of early aesthetic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in Chinese society, Zhengzhou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46:(4): 82鄄87
[ 3 ] 摇 Wang Z J, Hu L H, & Li S H, Investigation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original scenery on landscape conception, China Garden,
2010,(7)46鄄48
[ 4 ] 摇 Chen Y J,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in scenic areas, China Garden, 2011,(11)32鄄37
[ 5 ] 摇 Edward Soja., Wang W B ( Trans.), Postmodern Geography,
Commercial Press, 2004
[ 6 ]摇 Ye C, Major changes in ideas of space in human geography, 2012
(5),1鄄5
[ 7 ] 摇 Sevenant M, Antrop M. Settlement models, land use and visibility
in rural landscapes: Two case studies in Greec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7, 80(4): 362鄄374.
[ 8 ] 摇 Long H L, On land management and rural space reconstruction,
Geographical Journal, 2013,68(8): 1019鄄1028.
[ 9 ] 摇 Liu P L, Research on landscape division and landscape gene
identification elemen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ommunities,
Geographical Journal, 2010,65(12),1496鄄1506.
[10] 摇 Wang Y C,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rural landscap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2002,36(3):299鄄293.
[11] 摇 Sauer C O. 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Berkeley,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12] 摇 Steward J H. 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5.
[13] 摇 Tong Q, Space Philosophy,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14] 摇 Sack R D. Conceptions of Space in Social Thought: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0.
[15] 摇 Anthony G, Xie L S (Trans.) . Time, space and regionalization:
Social relations and spatial structures,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1
参考文献:
[ 1 ] 摇 海德格尔,陈嘉映(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2005
[ 2 ] 摇 刘成纪,论中国社会早期审美时空格局的形成,郑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4):82鄄87
[ 3 ] 摇 王之婧 胡立辉 李树华,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的调查研究,
中国园林,2010(7),46鄄48
[ 4 ] 摇 陈英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管理,中国园
林,2011(11),32鄄37
[ 5 ] 摇 Edward Soja.,王文斌(译),后现代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4
[ 6 ] 摇 叶超,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人文地理,2012
(5),1鄄5
[ 8 ] 摇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地理学报,2013,68(8):
1019鄄1028
[ 9 ] 摇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地
理学报,2010,65(12),1496鄄1506
[10] 摇 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华中师
范大学学报,2002,36(3):299鄄293
[13] 摇 童强,空间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5] 摇 安东尼·吉登斯,谢礼圣(译),时间、空间与区域化:社会关
系与空间结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31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4卷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