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dundancy and deficiency of vegetation in a typical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冗亏



全 文 :书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态 学 报
%&’% (&)*)+,&% -,.,&%
/012 !",.02 #
3452,!$$"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67778$");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96%8$:6!!)
收稿日期:!$$;<$!<7#;修订日期:!$$;<$"作者简介:索安宁(7="" >),男,甘肃人,博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与区域生态系统评价研究2 (!通讯作者 &055EAF0BG@BH 4IJK052 (!"#$%&’("$ (’)*:’K@A N05O N4A P@B4BD@411Q AIFF05JEG MQ &K@BEAE .4J@0B41 REQ S50LEDJ P05 64A@D -D@EBDJ@P@D TEAE45DK (.02 !$$!6&7778$");’KE REQ
’EDKB010H@EA T U V S50H54? 0P &K@B4 (.02 !$$96%8$:6!!))
+),)(-)% %&’):!$$;<$!<7#;.,,)/’)% %&’):!$$;<$"0("12&/34:-W) %B<.@BH,SK2 V2,?4@B1Q EBH4HEG @B 14BGAD4FE ED010HQ 4BG ED0AQAJE? 4AAEAA?EBJ2 (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冗亏
索安宁7,!,熊X 颖7,熊友才7,葛剑平7,!
(72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X 7$$:"8;!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X 77;$!#)
摘要: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典型区———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 Y01G5@GHE潜在蒸发方法计算出了泾河流域的气候干燥度指
数,构建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该模型反衍出了泾河流域潜在植被指数,提出以该指数为基
础的植被冗亏格局的评价新方法。通过该评价方法发现,在泾河流域西北部的大部分子流域的植被冗亏指数小于 Z $2 !,植被
亏缺较为严重;在自然环境较差的流域北部,植被冗亏指数介于 Z $2 !$ 到 Z $2 7$ 之间,植被亏缺较轻;而流域东南部山区的大
部分子流域的植被冗亏指数介于 Z $2 7$ 到 $2 7$ 之间,植被亏缺最轻。从植被冗亏的时间尺度上分析,植被亏缺主要发生在植
被生长旺盛的 ; > = 月份,其中农田植被亏缺最大,冗亏指数在 " 月份可达到 Z $2 87;稀疏草原植被亏缺较小,其冗亏指数最小
值在 Z $2 7: 左右;森林植被的冗亏指数接近于 $。
关键词:黄土高原;潜在植被指数;植被冗亏指数;泾河流域
文章编号:7$$$<$=##(!$$")$#<$=:=<$:X 中图分类号:[=9:2 7,[=9:2 9X 文献标识码:%
+)%#$%&$,4 &$% %)5(,()$,4 "5 -)1)’&’("$ ($ & ’4/(,&6 2)1("$ "5 ’3) 7")88 96&’)&#
-W) %B<.@BH7,!,\,).+ ]@BH7,\,).+ ]0I<&4@7,+( ^@4B7 !"#"$%&’ () *+,-.%"(# /0’ 1.2(&.%(&’ )(& 3"(+"40&$"%’ .#+ *-(5(6"-.5 *#6"#00&"#6 7 8#$%"%,%0 () *-(5(6’,30"9"#6 :(&;.5 <#"40&$"%’,30"9"#6 7$$:"8,=>"#.
! :.%"(#.5 !.&"#0 *#4"&(#;0#%.5 !(#"%(& =0#%0&,?.5".# 77;$!#,=>"#.
!"#$ %"&’&()"$ *)+)"$,:;;<,:<(=):;>?> @ ;>>A,
.B8’2&,’:^@BHKE T@_E5 64A@B N4A DK0AEB 4A 4 JQF@D41 5EH@0B 0P *0EAA S14JE4I2 S0JEBJ@41 E_4F054J@0B E‘I4J@0B 0P Y01G5@GHE
N4A E?F10QEG J0 D41DI14JE D1@?4J@D 45@G@JQ @BGEa (%,),4BG D0BAJ5IDJ JKE 5EH5EAA@0B ?0GE1 MEJNEEB .05?41@bEG V@PPE5EBDE
/EHEJ4J@0B ,BGEa (.V/,)4BG %,2 64AEG 0B JK@A ?0GE1,NE 5E_E5AE1Q GEGIDEG JKE F0JEBJ@41 _EHEJ4J@0B @BGEa 0P ^@BKE T@_E5
64A@B 4BG F50F0AEG2 4 B0_E1 4AAEAA?EBJ ?EJK0G J0 ‘I4BJ@PQ _EHEJ4J@0B 5EGIBG4BDQ 4BG GEP@D@EBDQ (/TV)2 6Q JK@A ?EJK0G,
NE P0IBG JK4J JKE /TV @BG@DEA P05 ?0AJ N4JE5AKEGA 0P JKE B05JKNEAJE5B M4A@B NE5E 1EAA JK4B Z $2 !,G@AF14Q@BH 4 AE_E5E
_EHEJ4J@0B GEP@D@EBDQ2 ,B JKE B05JKE5B M4A@B N@JK 4J50D@0IA B4JI541 D0BG@J@0BA,JKE /TV @BG@DEA 54BHEG P50? Z $2 !$ J0 Z $2
7$,4 5E14J@_E1Q A1@HKJ GEP@D@EBDQ2 Y0NE_E5,@B A0IJKE4AJE5B K@11Q 0P JKE M4A@B,JKE @BG@DEA NE5E 0B1Q MEJNEEB Z $2 7$ 4BG
$2 7$,JKE 1E4AJ GEP@D@EBDQ2 ,P 4B41QbEG @B J@?E AE5@EA,_EHEJ4J@0B GEP@D@EBDQ HEBE5411Q 0DDI55EG @B K@HK<_@H05 FE5@0G P50?
^IBE J0 -EFJE?ME52 c45?@BH _EHEJ4J@0B K4G JKE 145HEAJ GEP@D@EBDQ,N@JK JKE /TV @BGEa 0P Z $2 87 @B ^I1Q2 /EHEJ4J@0B
GEP@D@EBDQ 0P AF45AE F4AJI5E N4A @B JKE ?@GG1E,N@JK /TV @BGEa 0P Z $2 7: 4BG JK4J 0P P05EAJ _EHEJ4J@0B N4A JKE 1E4AJ2
C)4 D"2%8:JKE *0EAA S14JE4I;F0JEBJ@41 _EHEJ4J@0B @BGEa;_EHEJ4J@0B 5EGIBG4BJ! !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 $]。黄土高原是中国陆
地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自然地理单元之一,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中,存在着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
问题,即该区域现生植被与潜在植被差距究竟有多大,植被的亏缺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对此问题不同的学者
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地植物学和历史地理学界一般认为,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了黄土高原原生植被的衰退,因
此现生植被与潜在植被出现了显著偏差[% # &]。自然地理学者和第四纪环境学者一般认为,黄土高原从气候和
地质史的角度来看,可能本来就不是典型的森林分布范围,因此现生植被与潜在植被在分布上并不存在很大
的差异[’ # (]。可以看出,构建基于当前气候条件的潜在植被是客观地评价黄土高原植被冗亏的重要依据,国
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潜在植被研究方法[) #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
选择了黄土高原的典型区域—泾河流域,试图根据植被+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构建遥感植被指数与气候干燥
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来推演该区域的潜在植被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该区域现生植被的冗亏状况进行评
价,为中大尺度植被冗亏评价寻求可行的方法。
为了分析方便,对有关名词做界定。
(,)自然植被! 指在没有人类干预条件下发育的植被。自然植被可能出现在现在,也可能出现在过去的
任何时间;与当前气候条件处于平衡状态,也可能处于非平衡状态。
(-)现生植被! 目前所观察到的实际植被组成和分布状况。由于受人类干预的影响,目前许多地区的现
生植被已经明显脱离了当前气候条件下的顶级状态,多以植被演替不同阶段的次生状态出现。在人类干预很
微弱的地区,如果现生植被与当前气候条件处于平衡状态,则现生植被与潜在植被基本等同。
(.)潜在植被! 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当植被与气候条件完全达到平衡时所应发育的自然植被。由于人类
活动等因素的干扰,目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已经不代表潜在植被了。一些人工植被与现代气候条件也
可能达到平衡,但是因为不是自然植被,所以也不能作为潜在植被看待。
(/)原生植被! 指人类显著干扰之前的自然植被。原生植被是自然植被的一个特例,它出现于没有人类
干预的地区。原生植被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可以处于平衡状态,也可以处于非平衡状态,由于不同地区人类活
动显著干预植被的时间有早有晚,各地的原生植被可以出现在全新世的不同时刻。原生植被不同于潜在植
被,后者要求植被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必须达到平衡。
!" 研究区概况
泾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腹地,"*&0)*1 # "*20%213,$%0)%1 # $’0)*14,处于六盘山和子午岭之间,流域绝大
部分属于陇东黄土高原,流域面积 %5%)"67)。该区的东、西两侧为岛状山地,流域最南端为关中平原的一部
分,流域中部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
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流域多年平均气温 28,最冷月平均气温 9 2 # 9 "*8,最热月平均温度
)) # )%8,年降水量在 $5* # &**77之间,夏季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总量的 5*:以上,且降水强度大。气候的
地域分异导致了植被格局的递变,由黄土山地、黄土残塬沟壑到黄土丘陵沟壑依次出现了森林、灌丛和草地。
流域内农耕历史悠久,大部分黄土残塬、谷地、丘陵皆已开垦,天然植被保存较少,仅在沟底和梁、峁顶部
有少量的次生植被。在水平地带上,自南向北出现下列植被组合:榆树(!"#$% &$#’"()、槐树()*&+*,*
;,<=>?.,)、山丁子(-("$% .(//(0()等疏林与旱生灌丛的组合;以酸枣(1’23&+$% ;@;@-, A,BC D=D,)、荆条(4’056
758$79* A,BC EFGFB=的组合;以赖草(=75$,*"5&’9’$# 9(%3%0(/+3%)、早熟禾(>*( %&+*793"*95%)和鹅冠草(?*5875,’( &579$"’7()为主的
草原;以长芒草()0’&( .$785(7()为主的草原和以短花针茅()0’&( .,5:’;"*,()为主的荒漠草原。在六盘山和子
午岭,自下而上分布着旱生灌丛;虎榛子(@%0,3*&%’% 9(:’9’(7()和绣线菊()&’,(5( &$.5%/57%A )A 0,’"*.(0()和沙棘
(B’&&*&+(5 ,+(#7*’95%)为主的中生灌丛和山杨(>*&$"$% 9(:’9’(7()、白桦(<50$"( &"(03&+3""()、辽东栎(C$5,/$%
"’(*0$7857%’%)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与灌丛的组合。
*(( ! 生! 态! 学! 报! ! ! )’ 卷!
!" 数据与分析方法
!! #" 数据来源
" " (#)$%&’( 数据"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库()*+,-* *-./ 0+123 4-05*567,89:;)提供的 <=== > <==? 年 $%&’(
@==$ ?算成公历日(0-*2./-3 /-7)。
(<)气象数据" #GH= > <==? 年泾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 ?= 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温度、?@ 个雨量站的月平均
降水资料。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农业气象分局。
(?)地形数据" 泾河流域 #I<@ 万数字地形数据,用于生成泾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
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
!! !" 干燥度指数的计算
许多研究表明植被与气候分布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 #J]。在黄土高原地区,对植物生长起决定作用的
是水分的可获得程度,可以用干燥度指数来表征。干燥度指数(-35/567 5./2K,!",或其它缩写形式,如 # 等),
在此特指气候干燥度,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一般以某个地区水分收支与热量平衡的比值来表
示[#@]。张新时利用 L+*/35)2 方法以中国 H== 多个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绘制了中国蒸散率分布图,他认为
L+5*/35)2方法为中国植被A气候分类提供了一个精度上基本令人满意且便于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G]。其他研
究结果也认为 L+5*/35)2方法比较精细,与植被的分布有明显的对应性[#M]。L+*/35)2 计算方法是一个通过温
度来获得潜在蒸散量的经验公式[#H],潜在蒸散量是温度的函数,公式如下:
$%& ’ @N( G? ) !*& (#)
!*& ’ "
#<
+ ’ #
&+ , #< (<)
式中,$%&为潜在蒸散量(BB),!*&(-..F-* ,5+62BC23-6F32)是年生物学温度(O)。生物学温度是植物可以进
行营养生长的平均温度,一般认为在 = > ?=O之间,日均温低于 =O与高于 ?=O者均排除在外,超过 ?=O的平
均温度按 ?=O计算,低于 =O的均按 =O计算,&+是第 +月份的平均温度。
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即为干燥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 ’ $%&$ (?)
将 #GH= 年到 <==? 年的逐月气象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每个站点多年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在
8’(的支持下,利用 #I<@ 万数字地形数据生成研究流域数字高程模型(&P$),将测站的多年月平均温度观测
值根据其所在高程按垂直递减率,校准到零海拔平面上,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 #==B Q#==B的流域月平均
温度栅格数据,结合各单元网格的高程,按温度垂直递减率对空间插值结果进行高程校正,生成实际温度的空
间分布栅格数据,检验最高、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若模拟结果与常规不符,则强制最高温度高于最低温度
=! =@O。
研究表明,降水量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年降水数据依据研究流域 ?@ 个雨量站点
降水量、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与经度、纬度及海拔
高度的回归模型。
$ ’ #在 8’(的支持下,采用公式(J),得到 #==B Q#==B年降水量的空间栅格数据。利用潜在蒸散量空间数据
和降水空间数据,叠加得到泾河流域年气候干燥度指数空间栅格数据(图 #)。
!! $" 植被指数的计算
归一化植被指数(.+3B-*5R2/ /544232.02 12)26-65+. 5./2K,S&T’)是监测地表植被特征的一个重要遥感植被
指标。S&T’与绿色叶片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植物光合能力、总的干物质积累以及年净初级生产力均有很好
的相关性[#N]。因此,S&T’常被用于大尺度植被覆盖及其动态变化监测、模拟各种植被及地表生物物理参数
#GG" ? 期 " " " 索安宁" 等: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冗亏 "
与气候变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
"#$’ % "#$!
"#$’ & "#$!
( #$%& #(% !,!) ())
式中,!*+!和 !*+’分别是第 !、’ 波段的反射率。第 ! 波段 ,+!(-. )/ 0 -. 1/"2)是红光波段,处于叶绿素的吸收
带;第 ’ 波段 ,+’(-. 3) 0 !. !-"2)是近红外波段,处于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区。
对 45$&6数据进行预处理,从每期数据中分割出研究区域,根据())式计算出每期数据的 #$%&,选取
’--! 0 ’--7 年夏季 3 0 " 月份的 " 期数据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流域植被 #$%&数据(图 ’ 0图 8)。
!" 结果与分析
!. #" 气候干燥度指数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
气候干燥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反映了水热平衡的空间特征。分析泾河流域干燥度指数的空间特征(图 !),
以流域东部的子午岭和西部的六盘山地最低(’( 9 -. /-),流域南部山地次之(’(在 -. /- 0 -. "- 之间)。这些
山地因海拔高,降水较大而温度偏低,故水热平衡比较好。流域南部的低平原和河谷地带干燥度指数明显比
相邻的黄土残塬沟壑区高,显示出地形对干燥度指数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由南向北,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
少,水热平衡也逐渐被打破,流域中部的董志塬地带干燥度指数增大到 !. - 左右,到流域北部的环江流域达到
!. )- 以上。
泾河流域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耕区之一,几千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流域内大部分区域的原生植被已
经消失,但在人类干扰相对比较小的局部山区地带,基本上保持了植被:气候的地带性规律。为此,本研究选
取泾河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比较轻的自然植被点 )- 个,同时提取这些点的干燥度指数 ’(和植被指数
#$%&,将 #$%&对 ’(作图,从图 ) 可以看出,#$%& 与 ’( 呈负相关,利用 6;6 软件,统计拟和得到如下回归
模型:
#$%& ! !) 183<=>(% !) -7"’() (1)
*’ ! -) 38)
!. $" 潜在植被指数空间特征
根据遥感植被指数与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1)和泾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干燥度指数数据,可
以模拟出泾河流域潜在 #$%& 的空间分布(图 7)。可以看出,泾河流域潜在 #$%& 主要分布范围在 -. )- 0
-? 3- 之间,其占流域总面积的 )1. !)@;潜在 #$%&大于 -. 3- 的面积占到流域面积的 7!. ’/@;而潜在 #$%&
小于 -. )- 的面积仅占流域面积的 !’. )3@。
泾河流域潜在植被指数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流域南部高,流域北部低,由南向北逐渐递
减。流域南部的达奚河子流域,潜在 #$%&大于 -. /- 的面积占子流域面积的 )7. /-@,大于 -. 3- 的面积占子
流域面积的 "1. 31@;流域中部的洪河子流域潜在 #$%&大于 -. 3 的面积仅占该子流域面积的 !7. 38@,而大
于 -. 1- 的面积占到了 "). 7-@;到北部的环江子流域潜在 #$%& 普遍比较小,#$%& 小于 -. )- 的面积占到该
子流域面积的 )’. 83@,小于 -. 1- 的面积占到该子流域面积的 "). 13@。在东西方向上,流域东边子午岭山
区的三水河子流域,潜在 #$%&大于 -. /- 的面积占该子流域面积的 1). 7"@,大于 -. 3- 的面积占到 "3? )"@;
流域西边六盘山区的汭河子流域,潜在 #$%&大于 -. /- 的面积占该子流域总面积的 8’. 3-@,大于 -. 3- 的面
积占到该子流域面积的 /". 1!@;而流域中部黄土残塬区的董志区,潜在 #$%&相对较小,大于 -. 3) 的面积仅
占该区面积的 7. 8’@。
!. !" 植被冗亏的空间格局
为了表征潜在植被指数与现生植被指数之间的差距,定义植被冗亏指数如下:
%A$ B #$%&* C #$%&+ (3)
式中,%A$为植被冗亏指数,%A$大于 -,表示植被冗余;%A$ 小于 -,表示植被亏缺,#$%&>为潜在 #$%&,
#$%&A为现实 #$%&。
’"" ( 生( 态( 学( 报( ( ( ’3 卷(
! ! 接彩图 ",#,$,%
$&&! $ 期 ! ! ! 索安宁! 等: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冗亏 !
图 !" 植被指数 #$%&与干燥度指数的关系
’()* !" +,-./(01 2,/3,,1 #$%& .14 .5(4(/6 (14,7
" " 由模型(8)可以模拟出泾河流域植被冗亏的空间
分布特征(图 9)。可以看出,泾河流域植被亏缺较为严
重,全流域有 :;* <=>的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植被亏
缺,其中占流域总面积的 ?* =!> 区域植被冗亏指数
@ A =* 9=,植被亏缺极其严重;植被冗亏指数处于 A
=B 9= C A =* <= 之间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 D<* :8>,植
被亏缺较严重;植被冗亏指数在 A =* <= C A =B ?= 之间
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 ,植被亏缺严重;植被冗
亏指数在 A =* ?= C A =* D= 之间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
<9* D!>,植被亏缺程度较轻;另外有 D=* 9=>的流域面
积植被亏缺轻微(A =* D= @ E @=)。
受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泾河流域植被亏缺的区域差异比较大。流域西北部茹河和洪河子流域
的植被亏缺最为严重,洪河子流域有 ?:* F!>面积植被冗亏指数小于 A =* <=,有 F8* ;9>的流域面积植被冗亏
指数小于 A =* ?=;茹河子流域有 ;D* ?=>的面积植被冗亏指数小于 A =* <=,:D* <<>的流域面积植被冗亏指数
小于 A =* ?=。处于流域东部子午岭山区的合水川和三水河子流域植被亏缺程度比较轻,合水川有 ?:* ?9>的
流域面积植被保存比较好,没有出现亏缺问题,有 <8* 的面积植被亏缺较轻(A =* ?= @ E @ A =* D=);三水
河子流域有 !;* 9=>的面积植被冗亏指数大于 A =* D=,有 <=* DD>的流域面积植被冗亏指数在 A =* ?= C
A =B D=之间。流域北部的环江子流域由于相对干旱,潜在植被指数也较小,整个子流域的植被亏缺不是很严
重,!:B 8?>的流域面积植被冗亏指数在 A =* ?= C A =* D= 之间。流域下游的泾河干流区是整个流域地势最为
低平、人口最为密集的一个区域,区域大部分面积被开垦为耕地和其他非农业用地,所以该区域植被亏缺也很
严重,有 D:* <<>的面积植被亏缺较严重,有 ?9* D9>的流域面积植被亏缺严重。
图 ;" 植被冗亏指数的年内动态
’()* ;" GH.1) (1 I,),/./(01 4,J(K(,1/ (14,7 4L5(1) /H, M,.1.- K0L5M,
!* "# 植被冗亏的时间格局
选取泾河流域主要植被类型代表点,用 NOP 定位。
提取其现生植被 #$%& 和潜在植被 #$%&,在现生植被
#$%&数据中选择与各主要植被类型的潜在 #$%&值相
等的点,提取与潜在 #$%& 值相等点的现生植被 #$%&
年内序列作为该类型潜在植被的 #$%&年内动态,同时
提取出每一种植被类型的现生植被指数 #$%& 序列,通
过模型(8)可得到泾河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年内植被冗
亏动态(图 ;)。可以看出森林植被的动态冗亏指数比
较大,植被冗亏系数在 = 左右。灌丛植被 #$%& 序列与
其潜在 #$%&序列在 D C 9 月份差距比较小,! 月份开始
现生 #$%& 与其潜在 #$%& 之间的亏缺开始加大,; 月
份植被冗亏系数达到 A =* ?=,此后一直保持在 A =* ? C
A =* D! 之间。草丛和典型草原的 #$%&与其潜在 #$%&
相比全年都存在较大的亏缺,尤其是 ; C : 月份亏缺比较大,: 月份可达到 A =* ?F;典型草原植被亏缺系数 8 C
: 月份分别为 A =* D8、A =* ?D、A =* ?!。农田是人类改变自然植被产生的一种人工植被,其植被冗亏动态明显
带有人类干预的痕迹,从 ; 月份开始随着农田冬小麦的成熟、收割,植被冗亏指数逐渐减少,; 月份为 A =* 9<,
8 月份为 A =* !D,F 月份为 A =* 9D:,: 月份第 ? 年冬小麦播种出苗,植被冗亏系数增大到 A =* <:。稀疏草地是
流域北部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其发育最好的 8 月份,植被冗亏系数为 A =* DF,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较,亏
缺程度相对较小。
9:: " 生" 态" 学" 报" " " ?8 卷"
!" 结论
客观的评价一个地区的植被冗亏状况一直是地植物学家面临的一个难题,其难点在于很难找到一种十分
恰当的评价标准。不同学者分别提出以自然植被、原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等作为参照标准来评价现生植被的冗
亏状况[!" # !$],但目前在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黄土高原地区中,自然植被仅残存于局部山地、沟谷之中,原生植
被也只能通过古生物遗迹来推断,依据这些局部点的植被情况很难建立比较细致的植被评价参照标准。潜在
植被被认为是对现生植被进行评价和生态恢复比较可靠的依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潜在植被分布进行
过系统的研究,也没有获得公认的潜在植被分布图可资借鉴[%",!&,!’]。
本文通过建立遥感植被指数与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来模拟黄土高原典型区域的潜在植被指
数,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区域植被冗亏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植被亏缺在空间上
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蒲河、茹河和洪河子流域及泾河、汭河、黑河子流域的中下游最为严重,植被冗亏指
数一般在 ( ") *" 以下;流域东部的子午岭山区各子流域和达奚河及泾河、汭河、黑河等子流域的上游植被亏
缺较小;流域北部的黄土丘陵区植被冗亏指数主要在 ( ") !" # ( ") %" 之间,植被亏缺不是很严重。在时间格
局上,森林植被年内各月份基本不存在亏缺,冗亏指数在 ") % # ( ") % 之间;稀疏草地的亏缺相对也比较小,其
他各主要植被类型的亏缺主要发生在植被发育茂盛的 ’ # + 月份;人类活动改造成农田的植被亏缺最大,冗亏
指数在 , 月份可达到 ( ") &%。以上结果相对客观的反映了泾河流域的植被亏缺状况,但这种评价方法还只是
一种新的尝试,在方法上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建立客观的潜在植被指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 ]- ./01 2 3) 2/4155678 9/:17:6;5 1<;9/:=;7096=;:6/7 /> 9/:17:6;5 <181:;:6/7) ?@/5/86@;5 2/4155678,%+++,%!*:%$% %&+)
[! ]- A6BC=; 3,D6C E,F;G;H;B; I,!" #$) J1;: ;74 K;:1= L;5;7@10 /> :M1 L;=1 0/65 0C=>;@1 ;74 :M1 9/:17:6;5 460:=6LC:6/7 /> <181:;:6/7 67 :M1 D/100
N5;:1;C,OM67;) ./C=7;5 /> P=64 ?7<6=/7B17:,!""&,’*:$*+ $&,)
[* ]- 2;=:67 Q,N=17:6@1 D,D;;=6> R) SC;7:6>H678 :M1 6B9;@: /> 85/L;5 @56B;:1 @M;781 /7 9/:17:6;5 7;:C=;5 <181:;:6/7) O56B;:1 OM;781,%+++,$%:*,
&!)
[$ ]- TC U E) OM67; <181:;:6/7) V16W678:OM67101 Q@617@1 N=100,%+X") ,$+ %"*,)
[& ]- UMC U O) Y60:=6LC:6/7 /> >/=10: ;74 0:1991 /7 :M1 D/100 N5;:1;C) P@:; NMH:/1@/5/86@; 1: Z1/8=;9M6@; Q676@;,%+X*,(!):%!! %*%)
[’ ]- QM6 I) [7 460:=6LC:6/7 ;74 @M;781 /> M60:/=6@;5 >/=10: /> OM67;) OM67101 J60:/=6@;5 Z1/8=;9MH,%++%,*:$* ,*)
[, ]- D6C F Q,ZC/ U F,TC I S,!" #$) N=1M60:/=6@ <181:;:6/7 /7 :M1 D/100 N5;:1;C:0:1991 /= >/=10:?./C=7;5 /> Q/C:M1;0: P06;7 ?;=:M Q@617@10,%++’,
%*(* &):*$% *$’)
[X ]- D< J E,D6C Y Q,ZC/ U F) Q6:C;:6/7 /> 196L6/:6@ <181:;:6/7 0:C4H 67 81/5/86@;5 91=6/4 ;74 M60:/=6@;5 91=6/4 /7 :M1 D/100 N5;:1;C) OM67101 Q@617@1
VC551:67,!""*,$X(%):! ,)
[+ ]- UM;78 \ Q) P @5;006>6@;:6/7 0H0:1B /> <181:;:6/7]@56B;:1 >/= 85/L;5 @M;781 =101;=@M) SC;:1=7;=H Q@617@1,%++*,(!):%&, %’,)
[%"]- 317 Z E) [7 L;015671 <181:;:6/7 67 7/=:M1=7 OM67;) P@:; ?@/5/86@; Q676@;,!""$,!$(’):%!X, %!+*)
[%%]- R;78 . E,E/4; A) O56B;:1 ;74 <181:;:6/7 67 OM67;- !) T;:1= L;5;7@1 ;74 460:=6LC:6/7 /> <181:;:6/7) ?@/5/86@;5 3101;=@M,%++",&:+ !*)
[%!]- UM;78 . F) P 0:C4H /7 =15;:6/70 /> <181:;:6/7,@56B;:1 ;74 0/650 67 QM;7^6 N=/<67@1,OM67;) N5;7: ?@/5/8H,!""!,%’!:!* *%)
[%*]- 36@M;=4 E,N/@@;=4 _) P 0:;:60:6@;5 0:C4H /> IY‘_ 01706:6<6:H :/ 01;0/7;5 ;74 67:1=;77C;5 =;67>;55 <;=6;:6/70 67 0/C:M1=7 P>=6@;) _7: ./C=7;5 /> 31B/:1
Q170678,%++X,%+(&):!+", !+!")
[%$]- RC O V,T17 Z) ‘;=6;:6/7 /> 1@/0H0:1B0 /<1= ?;0: P06; 67 ;00/@6;:6/7 K6:M 01;0/7;5 67:1=;77C;5 ;74 41@;4;5 B/70//7 @56B;:1 <;=6;L656:H) O56B;:1
OM;781,%+++,$*:$,, $+$)
[%&]- T;78 E R,\6;/ \ 2) O56B;:6@ 8=;46;7: /> B;67 <181:;:6/7 :H910 67 :M1 D/100 N5;:1;C =186/7) P@:; V/:;76@; Q676@;,%++*,*&($):!+% !++)
[%’]- UM/C . .,UM/C D J) P7;5H060 /> <181:;6/7]@56B;:1 =15;:6/70 67 OM;64;BC =186/7 LH FM/=7:MK;6:1 ;74 J/54=681 9/:17:6;5 1<;9/=;:6/7 6741^) P=64
3186/7 3101;=@M,%++’,%*:$’ &%)
[%,]- J/54=681 D 3) Y1:1=B67;:6/7 /> K/=54 95;7: >/=B;:6/7 >=/B 06B951 @56B;:1 4;:;) Q@617@1,%+$,,%"&:*’, *’X)
[%X]- V6=GH P A) IY‘_ ;74 ; 06B95H B/415 /> 41@64C/C0 >/=10: 01;0/7;5 4H7;B6@0) ?@/5/86@;5 2/4155678,!""%,%$*:$* &X)
[%+]- 36@M;=4 E,N/@@;=4 _) P 0:;:60:6@;5 0:C4H /> IY‘_ 01706:6<6:H :/ 01;0/7;5 ;74 67:1=;77C;5 =;67>;55 <;=6;:6/70 67 0/C:M1=7 P>=6@;) _7: . 31B/:1
Q170678,%++X,%+(&):!+", !+!")
&++- * 期 - - - 索安宁- 等: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冗亏 -
[!"]# $%& ’ () *+,+-.-/%0 %1 23/0. 4/-3 5+1+5+06+ -% /-7 ,+%,5.83/6.9 :/7-5/;&-/%0) <00.97 %1 -3+ =/77%&5/ >%-.0/6.9 ?.5:+0,@ABC,D"(C):E"A EFA)
[!@]# G3.% 2 (,H.0 G I,J+0, G K) ?LMN.77/7-+: 78.-/.99O :/7-5/;&-+: P%:+9/0, %1 -3+ 8%-+0-/.9 +Q.8%-5.078/5.-/%0 /0 7+P/N.5/: 69/P.-+ %1 -3+ 23/0+7+
R%+77 S9.-+.&) T%&50.9 %1 <5/: U0Q/5%0P+0-,!""F,EB:CBD F"C)
[!!]# S5+0-/6+ L 2,?&/%- T,$&0-9+O >,!" #$) I+6%07-5&6-/0, ;/%P+7 15%P 8.9.+%+6%9%,/6.9 :.-.:< ,+0+5.9 P+-3%: .0: /-7 .889/6.-/%0 -% U&5%8+.0 8%99+0
:.-. .- " .0: V""" W.) 29/P.-+ KO0.P/67,@AAV,@!:@BE @AF)
[!C]# (& ?,23+0 ’,H/ T,!" #$) S.9.+Q+,+-.-/%0 %1 23/0.:<8%99+0 :.-. ;.7+: 7O0-3+7/7 1%5 -3+ P/:N$%9%6+0+ .0: 9.7- ,9.6/.9 P.X/P&P) T%&50.9 %1
>/%,+%,5.83O,!""",!D:VCE VVF)
[!F]# M&0 ’ T,23+0 ( M) S.9O0%9%,/6.9 5+6%5:7 %1 $%9%6+0+ =+,.-3+P.9 /0 23/0.) Y&.-+50.5O M6/+06+ I+Q/+47,@AA@,@":ECD EFF)
[!E]# J.0, T () I+N:/76&77/%0 .;%&- -3+ 1%5+7- Q+,+-.-/%0 Z%0.-/%0 /0 +.7-+50 23/0.) <6-. >%0/6. M/0/6.,!""@,FC(E):E!! ECC)
[!V]# R/ K Y,M&0 2 (,G3.0, ’ M) K/7-5/;&-/%0 .0: P%:+9/0, %1 8%-+0-/.9 Q+,+-.-/%0 85%:&6-/Q/-O /0 23/0.) <6-. >%0/6. M/0/6.,@AAB,F"(V):EV"
EVV)
参考文献:
[F ]# 吴征镒) 中国植被)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AB") DFA [ @"CD)
[E ]# 朱志诚) 陕北黄土高原上森林草原的范围)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ABC,(!):@!! [ @C@)
[V ]# 史念海) 论历史时期我国植被的分布及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AA@,(C):FC [ DC)
[B ]# 吕厚远,刘东生,郭正堂) 黄土高原地质、历史时期古植被研究状况) 科学通报,!""C,FB(@):! [ D)
[B ]# 赵松乔,孙惠南,黄荣金,等) 现代自然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ABB) @EV [ @VA)
[A ]# 张新时) 全球变化研究的植被N气候分类系统,第四季研究,@AAC,!:@ED [ @VA)
[@"]# 任国玉) 中国北方地区的本地植被) 生态学报,!""F,!F(V):@!BD [ @!AC)
[@F]# 王义凤,肖向明) 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梯度分布) 植物学报,@AAC,CE(F):!A@ [ !AA)
[@E]# 周筠珺,周立华) 用 \3%50-34./-+和 $%9:5/,+潜在蒸散指数初步分析柴达木地区植被N气候关系) 干旱区研究,@AAV,@C:FV [ E@)
[!E]# 方精云) 也论我国东部植被带的划分) 植物学报,!""@,FC(E):E!! [ ECC)
[!V]# 李迪强,孙成永,张新时) 中国潜在植被生产力的分布与模拟) 植物学报,@AAB,F"(V):EV" [ EVV)
VAA # 生# 态# 学# 报# # # !D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