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土高原山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 26(1):8 ~ 12
Journal o f No r thw est Fo restry Univer sity
黄土高原山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收稿日期:2010-01-07 修回日期:2010-03-24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仁用杏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200904020)
 作者简介:李明 ,男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 E-m ail:limingly@126.com
*通讯作者:赵忠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 E-mail:zhaozh @nw suaf.edu.cn
李 明 ,赵 忠* ,杨吉安 ,卢 斌 ,苗兴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 712100)
摘 要:采用形态学观测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进行调查观测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陕西麟游县 、甘肃灵台县 、华池县 、庆城县四地山杏叶片 、果实 、种核等存在显著变异 ,共收
集变异类型 37种。37种类型间果重 、叶面积 、核重和出核率变异系数较大 ,达到 20%以上 ,其余数
量性状变异系数约 10%。山杏核 、仁的数量性状以及叶柄长 、叶形指数 、叶面积 、果重 、果长度 、果
宽度 、果厚度与核重 、仁重等经济性状显著相关 ,可以作为高产山杏选种的主要数量指标。根据种
质资源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 ,将 37个类型聚为五大类 ,聚类趋势大致是按果型或者核
型聚类 ,同类间具有较多共同的形态特征 。
关键词:山杏;分类;种质资源;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S6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11)01-0008-05
Classification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Armeniaca sibirica in the Loess P lateau
LI Ming , ZHAO Zhong* , YANG Ji-an , LU Bin , MIAO Xing-jun
(Key Laborator y o f E nvironment an d Ecolo gy in Western Ch ina;
Ministr y o f Educat ion;Northwest A&F Univer sity ;Yang ling , Shaanxi 712100 , China)
Abstract:Morpholog ical observation method w as used to investig ate the mutat ion of Armeniaca sibiric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di fferent county areas in Loess Plateau.Significant dif ference w ere observed in
leaf , fruit and seed stone among four areas.Thirty seven mutation types w ere co llected.The varia tion co-
ef ficient in f ruit w eight , leaf area , stone w eight and stone rate we re qui te high among 37 types , and over
20%.The variation coef ficients o f o ther quantitative cha racters w ere about 10%.The quantitative charac-
ters of stone and ke rnel w ere signif icant w ith economic , such as the petiole leng th , leaf index , leaf area ,
f ruit weight , f rui t length , f ruit width and frui t thickness.These character s can taken as majo r quant itative
indicato rs for the selection of high-yielding A.sibirica varieties.The 37 types were classified into 5 g roups
wi th cluster analy sis by the major bio logical characters;the same g roup had similar f rui t shape , stone
shape and so on.
Key words:Armeniaca sibirica;classif ication;ge rmplasm resources;Loess P lateau.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为蔷薇科(Rosaceae)
李亚科(Prunoideae)杏属(Armeniaca)植物[ 1] ,原产
我国及亚洲西部 ,是重要的经济林和水土保持林造
林树种 ,在黄土高原广为分布[ 2] 。山杏仁脂肪和蛋
白质含量高 ,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3] ,是
食品 、饮料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也是新的高级食
用油料作物来源[ 4] 。
山杏是一个野生天然杂交种 ,由于长期的杂交
变异以及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引种 ,山杏产生了许多
变异类型 ,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2] 。
目前国内对山杏种质资源的研究较少 ,对黄土
高原山杏种质资源情况缺少系统的调查 ,部分学者
收集了一些特异山杏种质 ,如甜仁山杏[ 6] 、绿萼山
杏[ 7] 等。本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的形
态学调查 ,研究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 ,分析山杏数
量性状变异性 、相关性 ,确定山杏选种的主要数量指
标。对黄土高原山杏变异类型进行初选 、分类 ,为培
育山杏良种提供指导 ,为山杏种内分类和种质特征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采集
于 2009年 7月山杏成熟期 ,在黄土高原区山杏
主产地的陕西省麟游县 ,甘肃省灵台县 、华池县 、庆
城县 ,按不同方位分别选取 3个山杏纯林。在每一
山杏林分中设置 20 m ×20 m 的样地 3块 ,采集各
样地内所有山杏(共 640株)的叶片 、果实和果核。
1.2 形态观测
采用形态学观测的方法 ,按照我国编制的《果树
种质资源描述符 、记载项目及评价指标》[ 8] 的标准 ,
结合植物志[ 1 , 2 , 9] 以及文献记录的与杏资源评价相
关的数量指标[ 10] ,观测山杏叶片 、果实 、杏核形态。
观测项目有:
叶片 叶片颜色 、表面粗糙状况(光滑 、粗糙)、叶
缘锯齿(有 、无)、叶基形状(平截 、楔形),测叶片长 、
叶宽 、叶柄长 ,计算叶形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
果实 果型(圆 、卵圆 、椭圆)、果皮色泽(黄 、粉
红 、红)、果顶(凹入 、平 、凸出)、缝合线(平 、浅 、深)、
对称性(不对称 、较对称 、对称)、裂果(开裂 、不开
裂),粘着度(粘核 、离核),测果实横径 、纵径 、侧径 、
果量。
杏核 核顶(平 、突出)、尖端(有 、无)、背基(平 、
突出)、翼纹(外凸 、平 、内凹)、核翅(窄 、中 、宽)、基部
(聚合 、不聚合)、对称性(不对称 、较对称 、对称),测
核长 、核宽 、核厚 、核重 ,计算核型指数(核长/核宽)、
厚度指数(核厚/核宽)、破壳求出仁率 。
对比各株山杏形态 ,共发现形态间存在明显区
别的山杏变异表现型 37类(表 1)。
表 1 37个山杏类型质量性状表
Table 1 Quest ionnaire of qualit ative character abou t 37 m utat ion ty pes
类型 叶片叶基 叶面 锯齿
果实
色泽 果顶 缝合线 对称性 裂果 粘离核
杏核
核顶 尖端 背基 翼纹 核翅 基部 对称性
1 平截 粗糙 有 黄 ,粉红 凸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突出 有 平 外凸 中 聚合 对称
2 平截 光滑 有 黄 平 浅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外凸 中 聚合 较对称
3 楔形 光滑 有 黄 平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内凹 窄 聚合 不对称
4 楔形 粗糙 有 黄 ,粉红 凸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粘核 平 有 突出 外凸 中 聚合 不对称
5 平截 光滑 有 黄 凹 平 对称 开裂 粘核 平 无 平 内凹 窄 聚合 对称
6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浅 对称 不开裂 粘核 平 有 平 外凸 窄 聚合 较对称
7 楔形 光滑 有 黄 凸 浅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突出 外凸 中 聚合 对称
8 平截 粗糙 有 黄 ,粉红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外凸 中 聚合 较对称
9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平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内凹 中 聚合 不对称
10 楔形 粗糙 有 黄 ,粉红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平 中 聚合 不对称
11 平截 光滑 有 黄 凸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突出 无 平 外凸 窄 聚合 对称
12 楔形 光滑 有 黄 平 浅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外凸 中 聚合 较对称
13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浅 较对称 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平 中 聚合 较对称
14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平 中 聚合 较对称
15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外凸 窄 聚合 对称
16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突出 平 窄 聚合 较对称
17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较对称 开裂 粘核 平 有 平 外凸 中 聚合 不对称
18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平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外凸 中 聚合 不对称
19 楔形 光滑 有 黄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内凹 窄 聚合 较对称
20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浅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突出 外凸 中 聚合 较对称
21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平 窄 聚合 不对称
22 楔形 光滑 有 黄 凹 平 对称 不开裂 粘核 平 有 平 内凹 窄 聚合 较对称
23 楔形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突出 内凹 中 聚合 对称
24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浅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外凸 中 聚合 不对称
25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平 窄 聚合 较对称
26 平截 光滑 有 黄 凸 平 较对称 不开裂 粘核 平 有 突出 内凹 窄 聚合 不对称
27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粘核 平 无 平 内凹 窄 聚合 较对称
28 平截 光滑 有 黄 凸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平 窄 聚合 不对称
29 平截 光滑 有 黄 凸 浅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平 平 窄 聚合 对称
30 平截 光滑 有 黄 凸 浅 对称 开裂 离核 突出 有 突出 外凸 中 聚合 不对称
31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较对称 开裂 粘核 平 有 平 内凹 窄 聚合 不对称
32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对称 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平 窄 聚合 不对称
33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平 平 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无 平 平 窄 聚合 不对称
34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凹 浅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平 有 突出 外凸 中 聚合 对称
35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平 对称 不开裂 粘核 突出 有 平 外凸 中 聚合 较对称
36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凸 浅 不对称 不开裂 粘核 平 有 平 内凹 中 聚合 较对称
37 平截 光滑 有 黄 ,粉红 平 平 较对称 不开裂 离核 突出 有 平 外凸 中 聚合 对称
9第 1 期 李 明 等 黄土高原山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1.3 数据处理
运用 SPSS 和 DPS 分析山杏变异情况 、性状相
关性 ,并对 37种类型进行聚类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质量性状差异分析
在 37种表现型中 ,山杏的 16个质量性状调查
结果表明:其质量性状总体上差异较大 。具体来说 ,
37种类型的山杏叶片均有叶缘锯齿 ,表面多为光
滑 ,叶基部多为平截型;果实色泽大多为黄色带粉红
色 ,少数为黄色 ,大多数果实对称或较对称 ,不开裂 ,
离核 ,杏核基部聚合 ,核顶 、背脊较平 ,其余各性状表
现在 37类中均存在 。
2.2 数量性状差异及分析
如表 2所示 , 37 种山杏类型所调查的 19 个数
量性状差异较大 。变异系数的差异反映了性状在进
化保守性或遗传可塑性方面的不同 ,群体内变异程
度和变异幅度越大的性状 ,表明其对种内变异或品
种的划分具有更大的贡献 ,从中易发现山杏群体内
存在的变异类型。对 37种山杏数量性状变异系数
分析表明:山杏果重变异系数最大 ,达 30.4%;叶面
积 、核重和出核率的变异系数较大 , 分别达到
26.7%、26.0%、22.6%,都超过了 20%;其余各数
量性状变异系数大多在 10%左右 ,均存在较大变
异。这说明山杏种质资源丰富 ,变异类型多样 ,在品
种选育中改良果重 、核重和叶面积的潜力较大 ,更易
培育出大果型或核型山杏。
2.3 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相关性
山杏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杏仁的加工利用上 ,
核重 、仁重 、出核率 、出仁率是关系山杏仁产量的主
要经济指标 。研究经济性状与山杏数量性状相关性
可以明确品种改良方向 ,提高选择效率[ 11] 。如表 3
所示:对 37个类型 ,每一类型 30个样本的数量指标
统计表明 ,山杏核 、仁的数量性状与核重 、仁重的相
关系数在 0.258**以上 ,达到极显著水平 ,但它们属
于直接指标 ,不能延长选择时间。要达到提高选种
效率 ,延长选择时间的目的 ,就要借助于其他数量性
状 。叶柄长 、叶形指数 、叶面积 、果重 、果长度 、果宽
度 、果厚度与核重显著相关 , 相关系数分别为
0.058* 、-0.317** 、0.492* 、0.516** 、0.530* 、
0.571* 、0.338*。通过叶面积 、叶形指数 、叶柄长和
果实性状的选择能实现果核选优的目的 ,选择叶面
积大 、长叶形 、长叶柄 、大果型山杏获得大核的优株
或优系的概率高;与仁重显著相关的间接选种指标
有叶形指数和果重 ,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 、和
0.392* ,借助叶形指数小 、果重大的植株更易选出
大仁山杏。出核率与叶形指数显著相关 ,出仁率和
叶柄长显著负相关 ,在优株选择是要综合考虑各项
指标相关性 ,明确选种方向 。
表 2 37个山杏类型数量性状差异及分析
Tab le 2 Dif ference and variabili ty of quanti tat ive character about 37 mutation types
数量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数量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叶长/ cm 5.640 8.947 6.987 0.741 0.106 果厚/果宽 0.782 0.945 0.864 0.038 0.044
叶宽/ cm 3.727 6.780 5.633 0.731 0.130 出核率/ % 10.46 27.52 16.85 3.81 0.226
叶柄长/ cm 1.747 3.907 2.857 0.522 0.183 核重/ g 0.671 2.377 1.543 0.401 0.260
叶形指数 1.039 1.570 1.251 0.107 0.086 核长/ cm 1.570 2.474 2.008 0.231 0.115
叶面积/ cm 2 15.234 38.869 25.743 6.872 0.267 核宽/ cm 1.237 1.939 1.624 0.157 0.097
果重/ g 4.361 19.052 9.434 2.872 0.304 核厚度/ cm 0.821 1.307 1.055 0.094 0.089
果长/ cm 2.237 3.324 2.714 0.288 0.106 核型指数 1.041 1.518 1.239 0.110 0.088
果宽/ cm 2.134 3.515 2.705 0.266 0.098 核厚/核宽 0.559 0.728 0.651 0.041 0.063
果厚/ cm 1.768 3.002 2.335 0.238 0.102 出仁率/ % 22.67 32.32 27.51 2.09 7.58
果型指数 0.890 1.190 1.005 0.069 0.068
表 3 山杏数量指标与经济指标相关性系数表
Table 3 Pertinence of qu an titative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about A.sibi rica
数量性状 核重 仁重 出核率 出仁率 数量性状 核重 仁重 出核率 出仁率
叶长 0.119 0.073 -0.176 -0.183 果型指数 0.014 -0.072 0.198 0.288
叶宽 0.174 0.193 -0.196 0.137 核重 1 0.572** -0.101 -0.472**
叶柄长 0.058* 0.042 -0.103 -0.212* 核长度 0.527** 0.424** -0.051 -0.052
叶形指数 -0.317** -0.312* 0.412* 0.179 核宽度 0.529** 0.792** 0.185 0.147
叶面积 0.492* 0.104 0.122 -0.038 核厚度 0.258** 0.673** 0.046 0.102
果重 0.516** 0.392* -0.083 0.025 核型指数 -0.254 -0.298* 0.014 0.538**
果长度 0.530* 0.082 -0.197 -0.094 出核率 -0.101 0.363* 1 0.604**
果宽度 0.571* 0.215 -0.137 0.042 仁重 0.572** 1 0.363* 0.478**
果厚度 0.338* 0.116 -0.242 -0.117 出仁率 -0.472** 0.478** 0.604** 1
10 西北林学院学报 26 卷 
2.3 各类型聚类分析
用 DPS 数据处理系统对 37种山杏类型各性状
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各性状单位不同 ,对性质指
标进行赋值 ,数量性状直接代入 ,数据进行标准差标
准化变换 ,采用欧氏距离 ,聚类方法用离差和平方
法 ,得出 37 种类型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 1 所
示 ,在阈值为 11.45遗传距离处 ,分为五类:
图 1 山杏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图
Fig.1 Clus tered result of A.sibir ica germ plasm resource
第Ⅰ类包括类型 1 、4 、7 、11 、12 、17 、20 、23 、26 、
30 、31 、36共 12个 。其共有的形态特征包括:果实
顶部均为凸出 ,且全部果顶凸出的类型大多在此类
中;果实长度在五类中最大;果型指数都大于 1 ,果
型指数较大的 10个类型有 8个位于此类 ,因此第 Ⅰ
类为典型的长果型;果实厚度在五类中最小;种核长
度远大于其余四类 ,种核长度最大 7个类型都在此
类;核型指数略小于第Ⅴ类(类型 19),但明显大于
其余三类;核厚度宽度比为五类最小 ,杏核属于长扁
核型;叶柄明显长于其余四类 。
第Ⅱ类包括类型 5和类型 6。这两个类型果顶
凹 、果实对称 、粘核 、核顶平 、背脊平 、核翅窄;果重最
大 ,是 37 个类型中果重最大的两个 ,果实长度 、宽
度 、厚度均较大 ,为大圆果型;种核较重 ,核长 、核宽
均较大 ,核厚度是 37 个类型中最大的 ,为大圆鼓核
型;叶长 、叶宽均为最大 ,叶形较大 。
第Ⅲ类包括类型 2 、3 、8 、9 、10 、13 、14 、16 、18 、
21 、24 、27 、28 、29 、34 、37共 16个。此类中果实均不
开裂(类型 13例外);果实均为离核(类型 27例外);
核顶平 ,种核厚度较大 ,核型指数五类中最小 ,杏核
近圆形 。
第Ⅳ类包括类型 15 、22 、25 、32 、33 、35共 6个 ,
此类中果实缝合线平 ,果实对称 ,核顶平;果重中最
小 ,果实长度 、宽度 、厚度都为五类最小 ,是典型的小
果型;核重五类最小 ,核长度也较小 ,但宽度和厚度
并不小 ,核厚度宽度在五类中最大 ,是典型的小鼓
核;叶柄较长 。
第Ⅴ只有类型 19 , 果实宽度和种核宽度均较
小 ,核厚度宽度比大 ,果型和核型均为梭鼓型。
3 结论与讨论
3.1 山杏种质资源的变异性
黄土高原山杏变异类型较多 ,种质资源丰富 ,主
要是山杏自交不亲和性 、以及地域间引种造成的多
表现型现象 。其次 ,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大 ,降雨
量 、地形 、霜冻期 、积温等因子对山杏形态影响较
大[ 1 2] 。山杏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突出 ,其中果重 、
叶面积 、核重 、出核率的变异程度较大 ,说明山杏品
种改良具有很大潜力 ,依托变异程度大的性状进行
定向选择可以较好的实现山杏良种繁育的目的 。研
究中也发现山杏产量 ,抗冻能力 ,杏仁脂肪油含量与
其种质存在相关性 ,因此 ,调查山杏资源 ,选育优良
种质十分必要。
3.2 山杏良种选育
目前困扰山杏产业化的主要难题是产量底下 ,
品种落后 ,利用山杏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山杏良种 ,
结合栽培管理提高山杏仁产量 、质量是山杏目前的
研究方向。山杏核 、仁的数量性状以及叶柄长 、叶形
指数 、叶面积 、果重 、果长度 、果宽度 、果厚度与核重 、
仁重等经济性状显著相关 ,结合相关选择和变异选
择 ,山杏核 、仁 、果重 、果型指标 、叶面积 、叶柄长可作
为高产山杏选择的主要指标 ,选到核大 、仁大 、出核
率和出仁率高的高产植株或类型的比率较大。
3.3 山杏种下类群分类
37个山杏变异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分为五类 ,遗
传距离较小 ,形态相似的类型聚为一类 ,同一类山杏
具有较多的共同特征。类型 Ⅰ为长果型 、长扁核型;
类型Ⅱ为大圆果型 、大圆鼓核;类型 Ⅲ为圆果型 、圆
鼓核 ,果 、核大小中等;类型Ⅳ为小圆果型 、小圆鼓
核;类型Ⅴ为梭鼓型果核 。聚类趋势大致是按果型
或者核型聚类 ,说明山杏种下类群的分类差异主要
存在于核型或者果型间 ,与其它核果类类似 。山杏
各类型间遗传距离较大 ,意味着亲缘关系较远 ,在育
种中应根据品种选育的类型和用途 ,较多的利用不
同大类间或者同类中遗传距离较大的类型做亲本进
11第 1 期 李 明 等 黄土高原山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行杂交 ,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的概率大 。
山杏种核的性状相对叶片 、果实比较稳定 ,不同
山杏类型间有较为稳定的核型指数和度宽度比率 ,
可以作为类型鉴定的主要参考 。聚类中有一些形态
相近的类型没有聚到一起 ,一些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的类型却聚到一起 ,这说明形态特征容易受环境的
影响 , 可能造成分类误差 ,综合运用形态学 、细胞
学 、蛋白质检测和分子标记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可得
出更为准确可靠的结论。目前我国对山杏资源的利
用只停留在直接利用阶段 ,深入系统的山杏种质资
源调查仍没进行 ,选出的适合地区特性的优良品种
不多 ,山杏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晚霜危害问题仍然没
有解决。因此 ,应当利用山杏丰富的基因资源进行
杂交育种 ,选择更多的优良品种为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 1]  俞德浚.中国植物志 ,第三十八卷[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24-31.
[ 2]  张加延 ,张钊.中国果树志 ,杏卷[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3:93-559.
[ 3]  李科友 ,史清华 ,朱海兰 ,等.苦杏仁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J] .西
北农业学报 , 2003 , 12(2):119-121.
LI K Y , SH I Q H , ZHU H L , et al.Study on m ain nu t rient
composit ions of bit t er almond [ J] .Acta Ag riculturae Boreali-
occiden talis Sinica , 2003 , 12(2):119-121.
[ 4]  李科友 ,史清华 ,朱海兰 ,等.苦杏仁的综合开发利用[ J] .西北
林学院学报 , 2003 , 18(3):63-65.
LI K Y , SH I Q H , ZHU H L , et a l.Comprehensive exploi ta-
t ion and u tiliz at ion of bit t er alm ond [ 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 ry University , 2003 , 18(3):63-65.
[ 5]  杨庆仙.我国山杏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J] .北方园艺 , 2008
(2):44-47.
YANG Q X.The research si tuat ion of Armeniaca sibi rica
germ 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J] .North Hort icu lture , 2008
(2):44-47.
[ 6]  王同坤 , 张立彬 , 刘桂森 ,等.山杏新品种-` 甜仁山杏 [ J] .园
艺学报 , 2004 , 31(6):800.
WANG T K , ZHANG L B , LIU G S , et al.A new siberia a-
pricot variety- ` Tianren S han xing [ J] .Acta H orticul tu rae
Sinica , 2004 , 31(6):800.
[ 7]  张立彬 , 王同坤 , 刘桂森 ,等.山杏新品种`绿萼山杏 [ J] .园
艺学报 , 2004 , 31(5):700.
ZHANG L B , WANG T K , LI U G S , et a l.A new siberia a-
pricot variety-` Luee Sh anxing [ J] .Acta Hort icul tu rae Sini-
ca , 2004 , 31(5):700.
[ 8]  蒲富慎.果树种质资源描绘符 、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 M ] .北
京;农业出版杜 , 1990;92-105.
[ 9]  傅坤俊.黄土高原植物志[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285-288.
[ 10]  何天明 , 陈学森 , 张大海 ,等.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若干生物
学性状的频度分布[ J] .园艺学报 , 2007 , 34(1):17-22.
HE T M , CHEN X S , ZHANG D H , et al.Frequency dis t ri-
but ion of several biological ch aracters in dif ferent apricot eco-
geog raphical groups n at ive to China[ J] .Acta H orticul tu rae
Sinica , 2007 , 34(1):17-22.
[ 11]  赵桂玲 , 刘明国 , 刘立新 ,等.辽西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性
状指标的确定[ J] .辽宁林业科技 , 2004(2):5-7.
ZHAO G L , LI U M G , LIU L X , et a l.Determination of
quanti tat ive indicators of in di rect select ion of high-yield
P runus sibi rica in w estern Liaoning[ J]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 t ry Science &Technology , 2004(2):5-7.
[ 12]  李丽锋 , 刘明国 , 李立新.辽西地区山杏立地条件的主成分-
数量化分析[ J] .生物数学学报 , 2008 , 23(4):687-694.
LI L F , LIU M G , LI L X.S tudy on the si te condi tion of Ar-
meniaca sibi rica in w es tern Liaoning p rovin ce based on quan-
ti tat ive-theo ry[ J] .Journal of Biomathem at ics , 2008 , 23(4):
687-694.
12 西北林学院学报 2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