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velopment model and photoperiod sensitive parameters in barley

大麦发育模型及其光敏感参数



全 文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态 学 报
%&’% (&)*)+,&% -,.,&%
/012 !",.02 ##
.032,!$$"
!""#:$ $ %%%&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5$$45)
收稿日期:!$$"6$76##;修订日期:!$$"6$86#4
作者简介:刘桃菊(#859 :),女,江西湖口县人,教授,主要从事作物系统模拟和作物生理生态研究2 (6;<=1:1>?$5@ #542 A0;
"通讯作者 &0BBCDE0FG=FH J0B2 (6;<=1:A;K#!@ !542 FC>
/)0.1-",). ,"’2:’J=D L0BM LCG PO .<>=0F<1 .<>IB<1 -A=CFAC Q0IFG<>=0F 0N &J=F<(.02 4$$5$$45)
3’(’,4’1 1-"’:!$$"6$76##;5((’#"’1 1-"’:!$$"6$86#4
6,)+7-#!8:*,R ’<06SI,TB0NCDD0B,;<=F1O CFHC; D=;I1<>=0F ?$5@ #542 A0;
大麦发育模型及其光敏感参数
刘桃菊,李U 晖,唐建军,戚昌瀚,陈美球"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昌U 44$$79
摘要:为了确定光周期对作物影响的连续变化规律,采用大麦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大麦自交系从长日照到短日照和从短日照到
长日照环境有规律地进行相互转移的试验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光周期对大麦自交系诱导的响应。结果表明:光周期对大麦生长
发育的影响呈阶段性线性关系。据此将大麦花前期发育阶段划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光敏感期(#$#)和光敏感后期
(###)。建立了光周期影响大麦发育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花前期各发育阶段的天数,然后根据大麦光温发育模拟模型确定模型
参数:它们分别是 %$(最短花前期)、!#和 !!(光敏感期起始时间和光敏感期终止时间)、"(光敏感系数);估出 85 个大麦品系(包
括两个亲本)的发育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85 个大麦品系均受光周期的影响,不同的大麦品系感光性差异较大,最早的在
出苗后 82 "VG就进入光敏感期,最迟的在播种后 7#2 78G进入光敏感期;最快的 82 !G 通过光敏感期,最慢的光敏感期一直持续
到抽穗前;不同的发育阶段光周期对大麦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区别,表现为光敏感期强烈地受光周期的影响,而在基本营养生长
期和光敏感后期的影响较小;并分析了大麦抽穗前各发育阶段的长短与感光性强弱的关系。
关键词:大麦;发育模型;光敏感参数
文章编号:#$$$6$844(!$$")##677#!6$"U 中图分类号:W87VU 文献标识码:%
9’4’*)#2’." 2)1’* -.1 #!)")#’7,)1 :’.:,",4’ #-7-2’"’7: ,. ;-7*’8
*,R ’<06SI,*, XI=,’%.+ S=&’()*+’ ,*-’./01/-(0 2)’34-5’16,&’()*+’ #-73’).’(0 846 9(:7-(17-6 %7- ;-7< #=65’707*6 >.707*6 ()? @4)41’. !-44?’)*,A().=()* 44$$79,;=’)(
!"#$ %"&’&()"$ *)+)"$,<==>,<>(??):@@?< A @@?B,
5;:"7-(":ZC1==0F 0N AB0E GC3C10E;CF> =F >JC N=C1G BCKI=BCD KI=><>=3C MF0L1CGHC 0N BC1C3 CF3=B0F;CF><1
N0BD2 %F =;E0B> 0 GC>CB;=FC >JC GIB<>=0F LJCF AB0ED BCDE0FG >0 EJ0>0ECB=0G2 ’JC 0P?CA>=3C 0N >J=D D>IGO
L0 =F3CD>=H<>C >JC A0F>=FI<1 BCHI1<>=0F 0N CNNCA> 0N AJ0ECB=0G 0F =FG=3=GI<1 HCF0>OECD 0N < HCFC>=A E0EI1<>=0F2
’JC BCA0;P=F =FPBCG 1=FC (Z,*)E0EI1<>=0F L ;<>CB=<1D2 ’JC E0EI1<>=0F A0FD=D>D 0N 87 Z,*D >JC >L0 ED,‘%EC[’=<11O,J<1N 0N >JC E0>D N0B C =FPBCG 1=FC LCBC E11=HJ> (*\),LJ=1C JCB J<1N =F DJ0B>6G2 T1D LCBC ;I>I<11O >B0 -\ 0 *CF3=B0F;CF>D <> BCHI1CB3<1D2 ’JC CNNCA>D 0N EJ0>0ECB=0G 0F >JC BCA0;P=F =FPBCG 1=FC E0EI1<>=0F =F P3/0*(-4 *2)LCBC KI=N=CG2
’JC BCDI1>D DJ0LCG >J<> >JC CNNCA> 0N EJ0>0ECB=0G 0F P =0FDJ=E,>J=D,>JC >=;C NB0; D0L=FH >0 N10LCB=FH A0 >JBCC DIAACDD=3C EJ<>=3C EJEJ0>0ECB=0G6DCFD=>=3C EJ6T-T EJJCB;0BC,< ;<>JC;<>=A ;0GC1 JC CNNCA> 0N
EJ0>0ECB=0G 0F P LJC 1CFH>JD 0N CJBCC EJ0 N10LCB=FH LJCF
!""#:$ $ %%%& ’()*)+,(-& (.
’/",0-"’1& 2-/’1 ). -. ’()#!3/,)*)+,(-* 1’4’*)#0’." 0)1’* -/ - 56.(",). )5 1-,*3 "’0#’7-"67’ -.1 #!)")#’7,)1,#!)")#’7,)1
/’./,",4’ #-7-0’"’7 %-/ (-*(6*-"’1& 8!’/’ #-7-0’"’7/ %’7’ !9("!’ 0,.,060 .60:’7 )5 1-3/ ") 5*)%’7,.+ -" "!’ )#",060
"’0#’7-"67’ -.1 #!)")#’7,)1),!; -.1 !<("!’ 1’4’*)#0’." /"-+’/ 5)7 "!’ /"-7" -.1 "!’ ’.1 )5 "!’ #!)")#’7,)1=/’./,",4’
#!-/’,7’/#’(",4’*3),-.1 " ("!’ #!)")#’7,)1 /’./,",4,"3)& 8!’ 7’/6*" /!)%’1 >? ,.1,4,16-*/ (,.(*61,.+ "!’ "%) #-7’."/))5
"!’ 7’()0:,.-." ,.:7’1 *,.’ #)#6*-",). ,. :-7*’3 %’7’ -55’("’1 :3 #!)")#’7,)1& 26" "!’7’ %-/ 06(! 1,55’7’.(’ :’"%’’.
4-7,)6/ 7’()0:,.-." ,.:7’1 *,.’/& 8!’ ’-7*,’/" ).’ 7’/#).1’1 ") #!)")#’7,)1 %-/ >& @A 1-3/ -5"’7 /)%,.+ -.1 "!’ *-"’/" ).’
B;& B> 1-3/;"!’ 5-/"’/" ).’ #-//’1 #!)")#’7,)1 /’./,",4’ #!-/’/ %-/ >& < 1-3/ -.1 "!’ /*)%’/" ).’ 6.",* 5*)%’7,.+& C. "!’
)"!’7 !-.1,"!’7’ %-/ -*/) /,+.,5,(-." 1,55’7’.(’ :’"%’’. 4-7,)6/ 1’4’*)#0’." #!-/’/ 5)7 "!’ /-0’ ,.1,4,16-*/ )5 "!’
7’()0:,.-." ,.:7’1 *,.’ #)#6*-",).& 8!’ :-7*’3 +7)%"! %-/ /"7).+*3 -55’("’1 :3 #!)")#’7,)1 ,. #!)")#’7,)1=/’./,",4’ #!-/’
("#"),:6" %’-D*3 ,. :-/,( 4’+’"-",4’ #!-/’ ($%")-.1 ,. #)/"=EFE #!-/’ (""")& 8!’ 7’*-",)./!,# :’"%’’. "!’ *’.+"!
)5 4-7,)6/ 1’4’*)#0’." #!-/’/ )5 "!’ #7’5*)%’7,.+ -.1 "!’ #!)")#’7,)1 /’./,",4’ ,."’./,"3 %-/ -*/) -.-*3G’1&
!"# $%&’(:2-7*’3;1’4’*)#0’." 0)1’*;#!)")#’7,)1=/’./,",4’ #-7-0’"’7
作物生长模拟是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重要领域,自 <9 世纪 A9 年代迅速发展,国内外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至今已发展了种类繁多、目的多种多样的作物模拟模型[; H B],建立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
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模拟模型[I H ;<]。在这些模拟模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作物发育期模型,它在整
个作物生长模型中起控制作用,控制着作物生长模型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调用相应的子模块,是其它子模块的
基础,只有准确生育期的预测,才能较准确地预测作物的源库形成和产量形成。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取决
于作物从播种到开花期的长短,而开花到成熟期的长短相对较稳定。花前期的长短受品种的遗传特性及环境
因子的双重影响,其中温度和光周期是影响花前期长短的两个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对作物发育速率影响的定
量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J H ;A],而光周期对作物发育速率影响的定量研究尚少见报道。为了确定光周期对作
物影响的连续变化,选择大麦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光周期对大麦发育影响的基因型差异的连续变化规律
及环境影响,为进一步量化光周期对作物发育的影响提供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 供试材料
供试大麦材料由荷兰 K-+’.,.+’.大学育种系提供,是由 L#’M 和 E7,/0- < 个春性大麦栽培品种杂交,经 A
代单粒传培育而成的 >B 个自交纯系(NOP)。
)& +* 试验方法
试验于 <99< H <99J 在江西农业大学试验站网室与暗室进行,;; 月 A 日将亲本和 >B 个自交系分别播种在
Q;9(0 R <9(0 的小钵中,每钵装土 ;& I %,播种 J 粒,最后定苗至 ; 株 $钵,钵土含有机质 <& JJIS,全 T
9U ;9I;!+ $ +,有效 V ? 个品系(>B
个 NOP W两个亲本)为一组,共 为 ;9!光照时间,每天 @:99 H ;@:99 从暗室移至室外接受 ;9! 自然光照;长日照处理(PX)为 ;I! 光照时间
(辅助光照时间为 I:99 H @:99,;@:99 H <9:99,光强 Y ;9990烛光)。播种齐苗后,每隔 ;91,从 FX处理取出一
组移入 PX,再从 PX 处理取出一组移入 FX,转移日期(月 $日)分别为:;; $ ; $ 新的光周期条件下生长直至抽穗,一直处于 FX 或 PX 条件下的植株作 ZV。抽穗时每天观察记载各处理 >?
个品系的抽穗期,以主茎芒抽出 ;(0的当天记为抽穗期。
+* 结果与分析
+& )* 大麦发育阶段的划分
根据大麦花前期发育阶段对光照敏感程度的不同,把其划分为不受光周期影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
J;BB[ ;;期 [ [ [ 刘桃菊[ 等:大麦发育模型及其光敏感参数 [
!""#:$ $ %%%& ’()*)+,(-& (.
/ 图 0/ 播种后在不同时期从 12转移到 32(虚线)或从 32转移到
12(实线)条件时播种4抽穗天数与播种4置换天数关系示意图
5,+& 0/ 6!’ 7’*-",). 8’"%’’. 9-:; <7)= ;)%,.+ ") <*)%’7,.+ -.9 ",=’
"7-.;<’77’9 <7)= ;!)7"49-: (12)") *).+49-: (32)().9,",).; (87)>’.
*,.’))7 <7)= 32 ") 12 ().9,",).; (;)*,9 *,.’)-" ?-7,)@; ",=’ -<"’7
;)%,.+/
(!"#)、光敏感期(#$#)和光敏感后期(###)。由于大
麦从短日照条件移入长日照条件和从长日照条件移入
短日照条件的光敏感期不同,又把光敏感期分成短日照
条件的光敏感期(#$#1)和长日照条件的光敏感期
(#$#3);短日照条件的光敏感期(#$#1)是指播种后先
呆在短日照条件下,然后逐次转移到长日照条件,测定
光敏感期的起始点与终止点的时间间隔即为 #$#1,而
最后一组没有转移,始终呆在短日照条件下,其植株的
花前期为 %=-A B !"# C #$#1 C ###;长日照条件的光敏
感期(#$#3)是指播种后先呆在长日照条件下,然后逐
次转移到短日照条件,测定光敏感期的起始点与终止点
的时间间隔即为 #$#3,而最后一组没有转移,始终呆在
长日照条件下,其植株的花前期为 %=,. B !"# C #$#3 C
###。大麦花前期发育模式见图 0。
!& !" 大麦发育模型的描述
发育阶段用无量纲值 !来表示:播种时 ! B D& D,开
花时 ! B 0& D,在播种与开花期间每天的发育速率为 &,用下述发育模型来估算[0E,0F]:
& B
’(()) %D / / / / / / 如果/ !$!0或 !!!G
’(()*(#)) %D / / / / 如果/ ! H ! H !{ G
式中,’(()为温度效应函数[GD],%D为最适温光条件下的最短花前期,这里重点讨论光敏感期内的光周期
效应函数 *(#)及光敏感期起始点 !0与光敏感期终止点 !G的估算。
光敏感期内(即 !处于 !0与 !G之间),光周期函数 *(#)可定义为
[G0,GG ]:
*(#)B 0 I "(#D I #)
式中,#D为最适日照时数,# 为实际日照时数," 为光敏感系数,对长日照作物为正值,短日照作物为
负值。
根据图 0 的发育模式,在长日照条件下,大麦发育的最短花前期为:
%=,. B !"# C #$#3 C ###
在短日照条件下,大麦发育的最长花前期为:
%=-A B !"# C #$#1 C ###
在光敏感期内植株开花期的估算比较复杂,假设在光敏感期内植株的光敏感性不变,则抽穗期与置换日
期呈线性关系,这一关系可用数学式表示为:
% B + C , -
式中,+和 ,为待估参数,-为播种到每次转移的间隔时间,% 为抽穗期。当大麦生长处于光敏感期内,从
长日照处理置换到短日照处理时,图 0 中的线性片断 .!表示开花期与置换时间之间的关系,.点是最长花前
期,!点是最短花前期,则:
.点:!"# C #$#1 C ### B + C , !"#
!点:!"# C #$#3 C ### B + C ,(!"# C #$#3)
联立上述两式,求得 +、,两参数值为:
+ B !"# J(#$#1 $ #$#3)C #$#1 C ###
, B 0 I #$#3 $ #$#1
将 +、,两参数值代入开花期与置换日期的关系式,得出在光敏感期内大麦由长日照转移到短日照的花前
K0KK / 生/ 态/ 学/ 报/ / / GL 卷/
!""#:$ $ %%%& ’()*)+,(-& (.
期为:
! / " 0 #$#1 2(" 2 %&#)#$#1 ’ #$#( 0 ###
同理,在光敏感期内,大麦由短日照转移到长日照的花前期为:
! / " 0 #$#3 2(" 2 %&#)#$#3 ’ #$#1 0 ###
根据光照试验中得到的大麦从播种到抽穗的天数,和采用单纯形迭代法可求出 %&#、#$#1、#$#3和 ###
这 4 个发育阶段天数。
根据上述计算的四个发育阶段天数 %&#、#$#1、#$#3和 ###,就可以进行模型中光敏感参数的估计:
!5 / %&# 0 #$#3 0 ###
!6 / %&# ’ !5
!7 / (%&# 0 #$#3)$ !5
" /(6 2(#$#3 $ #$#1))$(#8 2 #9)
式中,#8、#9分别为短日条件和长日条件下的日照时数,在本试验中分别为 65!和 6:!。
!& "# 大麦发育模型光敏感参数的估计
!& "& $# 不同大麦品系对光照诱导的反应
通过大麦光照转移试验,获得了 ;< 个大麦品系的播种=抽穗天数(!),其大部分结果都遵循图 6 的生长发
育模式。图 7 列出了 6;<=>> 和 66:=7> 两个有代表性大麦品系对光照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6);< 个大麦品
系都不同程度地受光照时间的影响,表现为一直呆在长日照条件下,均明显缩短生育期;一直呆在短日照条件
下,均明显延长生育期,有的品系甚至严重推迟抽穗期。(7)大麦越早由 1?转到 3?条件下,播种至抽穗的天
数越短,即提早抽穗;反之越迟由 1? 转到 3? 条件下,播种至抽穗的天数则越长;由 3? 转到 1? 的情况正好
相反。(>)当大麦生长发育处于光敏感阶段时进行置换,播种至抽穗的天数产生剧烈变化,而大麦生长发育
处于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光敏感后期时,播种至抽穗的天数变化较平稳,说明大麦光敏感阶段光周期对大麦生
长发育影响较大,而基本营养生长阶段和光敏感后期光周期对其生长发育作用较小。(4)个别品系整个花前
期均受光周期的影响,从出苗后一直持续到抽穗前,表现为整个花前期的长短均随置换天数的变化而变化。
图 7@ 置换时间对大麦抽穗期的影响
A,+& 7@ B!’ ’CC’(" )C "D-.EC’DD’F ",G’ ). H-D*’I C*)%’D,.+
BD,-.+*’:CD)G E!)D"=F-I (1?)") *).+=F-I (3?);3)J’.+’:CD)G 3? ") 1?
!& "& !# 不同大麦品系光敏感特性的分析
根据大麦发育模型,计算出 ;< 个品系的 %&#、#$#1、#$#3和 ###,结果表明光周期对大麦的影响呈阶段
性线性关系,而且长日照条件下的光敏感阶段比短日照条件下的光敏感阶段短,即所有的品系均是 #$#3
K #$#1。
为了减少试验期间昼夜与季节性温度波动对发育的影响,将自然条件下花前期的实际天数转化为最适温
度条件下(最低温 / 5L,最适温 / 76L,最高温 / >:L)的生理日数,再利用转化的数据,应用上述模型重新
:644@ 66期 @ @ @ 刘桃菊@ 等:大麦发育模型及其光敏感参数 @
!""#:$ $ %%%& ’()*)+,(-& (.
计算出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的 !"#、#$#/、#$#0和 ###,表 1 列出了 23 个自交系及其亲本 !"#、#$#/、#$#0和
###的变化范围,从表 1 可以看出:(1)两亲本的光敏感阶段和非敏感阶段的差异不大,而且所有品系的平均
值与两亲本也较接近,但自交系出现了超亲分离现象。(4)最小基本营养生长期为 2& 567,也就是说有的品系
在出苗后 187左右就进入光敏感期,最大基本营养生长期为 31& 327,说明不同的大麦品系感光起始点差异较
大。(9)在 1:!光照条件下,光敏感期持续时间最短的为 2& 47。(3)光敏感后期的最小值为 8& 567,说明该品
系光敏感期一直持续到抽穗前。
表 !" #$ 个大麦品系及父母本的 !"#、#$#%、#$#& ’() ###变化
*’+,- !" .’/0’102( 23 !"#、#$#%、#$#&’() ### 23 142 5’/-(16 ’() #$ ,0(-6
项目 ;"’<
亲本 =->’."?
=>,?<- @#’A 最大值 B-A 最小值 B,. 平均值 @C’>-+’
DE= 42& 1: 45& 19 31& 32 2& 56 45& 59
=/=/ 34& 64 38& 8: 5:& 11 49& 1: 34& 59
=/=0 4:& 45 49& 85 :3& 84 2& 4 4:& 4
=== 15& 86 1F& :9 45& 8: 8& 56 1F& F9
7& 8& 8" 光敏感期与大麦发育特性的关系分析
" " 表 7" 大麦 !"#、#$#%、#$#&和 999间的相互关系
" " *’+,- 7" :-,’102( ;2-330;0-(1 +-14--( !"#、#$#%、#$#& ’() ###
参数 #->-<’"’>? #$#/ #$#0 ###
DE= G 8& 2864"" G 8& 2851"" 8& 5516""
#$#/ 8& 2565"" G 8& 6341""
#$#0 G 8& 6F3:""
H H 表 4 列出了大麦抽穗前各发育阶段的相互关系,
从表 4 可以看出:(1)基本营养生长期越长,则光敏感
后期也越长,其受长日照或短日照影响的阶段越短,
这类品种对光照要求较弱。(4)基本营养生长期越
短,则光敏感后期也越短,其受长日照或短日照影响
的阶段越长,这类品种对光照要求较强。(9)在长日
照条件下受光周期影响的阶段(#$#0)越长,则在短
日照条件下受光周期影响的阶段(#$#/)也越长,相关系数 8& 2565,达极显著差异,这类品种对光照要求也
较强。
7& 8& $" 大麦发育模型光敏感参数的估计
根据上述发育模型及算得的 2F 个品系的 !"#、#$#/、#$#0和 ###,进一步求出模型中 3 个输入参数的数
值:它们分别是最短花前期(%8)、光敏感期起始点(!1)、光敏感期终止点(!4)和光敏感系数(")。两亲本及 23
个自交系 3 个参数的变化范围如表 9,从表 9 可以看出:(1)亲本 =>,?<-的光敏感系数为 8& 864,亲本 @#’A 的
光敏感系数为 8& 8636,重组自交系群体光敏感系数变化于 8& 8::3 I 8& 1999,变化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
12J 3K。(4)两亲本光敏感起点之间及光敏感终点之间差异较小;但是 23 个自交系间的光敏感起点的变化
差异较大,!1变化范围为 8& 13FF I 8& :::4,变异系数为 48& 9K,而 23 个自交系间光敏感终点变化差异小,!4变
化范围为 8& F492 I 8& 2628,变异系数为 2& 3K。说明品系对光周期的敏感性主要是由光敏感起始点决定的,
而与光敏感终止时间关系较小。
表 8" #$ 个大麦品系及父母本光敏感参数的变化
*’+,- 8" .’/0’102( 23 5<2125-/02) 6-(6010=- 5’/’>-1-/ 23 142 5’/-(16 ’() #$ ,0(-6
参数
=->-<’"’>
亲本 =->’."?
=>,?<- @#’A
L;0/
分布区间 E->,-",). >-.+’ %& M $’
NE(K)
%8(7) 51& :8 FF& 59 F4& 1F 52& F8 F2& :: M 9& 233F :& 5
!1 8& 3855 8& 38F: 8& 13FF 8& :::4 8& 9251 M 8& 868: 48& 9
!4 8& 5F11 8& 5:49 8& F492 8& 2628 8& 5F42 M 8& 8516 2& 3
" 8& 8648 8& 8636 8& 8::3 8& 1999 8& 86:1 M 8& 81F: 12& 3
F133 H 生H 态H 学H 报H H H 45 卷H
!""#:$ $ %%%& ’()*)+,(-& (.
!" 小结与讨论
以大麦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不同光照时间处理置换试验,获得了 /0 个 123和两个亲本的光敏感参数
456、6767、6763和 666,结果表明,光周期对大麦的影响呈阶段性线性关系,不同的大麦品系感光性差异较
大。以往的作物发育模型较深入地研究了温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8,9:,;0,;<,;=],而光照对发育速率的影响,有的
发育模型仅用一个感光性指数来反映,甚至有些发育模型干脆不考虑品种的感光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对
品种感光性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应的参数难以获得,另一方面是人为使模型简单化,便于应用,这是导致模型
预测功能差,适应性弱,通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一旦离开了模型的研究区域或外推到其它环境中和更换新的
作物品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就变得很差。本研究表明作物并不是整个花前期均受光周期的影响,只有光敏感
期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光钝感期仍然只需考虑温度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品种光敏感期差异很大,因此如何正
确估计光敏感期的起始点与终止点,是调试模型感光性输入参数的前提。本试验推导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来估算不同品种的光敏感期的长短,为正确调试模型感光性输入参数提供参考。
关于不同的大麦品系对光照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 /< 个大麦品系都不同程度地受光照时间和光照长度
的影响,长日照明显缩短生育期,短日照延长生育期,但不同的大麦品系对光照诱导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品
系在出苗后 ;>? 左右就进入光敏感期,而最长的基本营养生长期为 0;& 0/?;有的品系能快速通过光敏感期,
有的品系光敏感期持续时间很长,一直到抽穗前;大麦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光照诱导的反应也不同,表现为在光
敏感期发育快慢强烈地受光周期的影响,而在其前后的光钝感期的影响较小。不同大麦品系对光照敏感性的
差异主要是由光敏感起始点决定的,而与光敏感终止点关系较小。
本研究以春性大麦为材料,春性大麦不需要春化处理,发育只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因而我们针对水稻
研制的光温发育模型 12@AB仍可直接应用[;9],不需要考虑春化作用所需要的低温条件,而对于需要春化处
理的麦类作物品种,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还需进一步研究。
#$%$&$’($):
[; ]C @-) D E,3F) D G& @H)# IJI"’K I,KF*-",). -.? ,."’**,+’." K-.-+’K’."& 4’,L,.+:G,+!’H M?F(-",). 6H’II,9>>:&
[9 ]C N-) 3 O,P,. O Q,GF-.+ R,!" #$& 1,(’ @F*",S-",).-* 7,KF*-",).TU#",K,V-",).TW’(,I,). B-X,.+ 7JI"’K& 4’,L,.+:@!,.’I’ A+H,(F*"FH-* 7(,’.(’ -.?
Y’(!.)*)+J 6H’II,;//9&
[: ]C NF) R Q,NF) E R,O!-) @ P,!" #$& W’I,+. -.? ,K#*’K’."-",). )Z - ?J.-K,( X.)%*’?+’ K)?’* Z)H IF,"-[*’ (F*",S-HI -.? I)%,.+ ",K’ )Z K-,V’&
7(,’.",- A+H,(F*"FH- 7,.,(-,9>><,:/(9):980 9=>&
[0 ]C O!F R,@-) D E,R-) E,!" #$& W’S’*)#K’." -.? "’I",.+ )Z - ?J.-K,( X.)%*’?+’ K)?’* Z)H %!’-" (F*"FH-* K-.-+’K’."& 7(,’.",- A+H,(F*"FH-
7,.,(-,9>>\,:=(9):9=: 9=/&
[\ ]C B(X,.,). P B,4-X’H W ]& A##*,(-",). )Z "!’ NU77RB $ @UBAE IJI"’K ") ()""). (H)# K-.-+’K’."& A+H,(F*"FH-* 7JI"’KI,;/=/,:;::; :\&
[< ]C ^’.+ 3 6& A ?J.-K,( I,KF*-",). K)?’* Z)H %!’-" ?’S’*)#K’."& A("- A+H). 7,.,;//8,9:(0):0;= 090 &
[8 ]C N-) 3 O,P,. O Q,GF-.+ R,!" #$& 1,(’ (*)(X K)?’*:- ()K#F"’H K)?’* ") I,KF*-"’ H,(’ ?’S’*)#K’."& A+H,(F*"FH-* ^)H’I" B’"’)H)*)+J,;//9,<>:
; <&
[= ]C G)?+’I Y,4)".’H @& 5I,.+ "!’ @M1M7TK-,V’ K)?’* ") ’I",K-"’ #H)?F(",). Z)H _& 7& ()H.[*’"& A+H,( ^)H B’"’)H)*,;/=8,0>:9/: :>:&
[/ ]C ‘H)#ZZ B P,S-. 3--H G G,B-""!’%I 1 4& U1ROA;:A. ’()#!JI,)*)+,(-* K)?’* Z)H ,HH,+-"’? H,(’ #H)?F(",).& 7A16 1’I’-H(! 6H)(’’?,.+I,
D-+’.,.+’. (]’"!’H*-.?I):;//0,:8 0;&
[;>]C 6’..,.+ ?’ 5H,’I ^ D Y,P-.I’. W B,4’H+’ G ^ B Y,!" #$& 7,KF*-",). )Z ’()#!JI,)*)+,(-* #H)(’II’I )Z +H)%"! ,. I’S’H-* -..F-* (H)#I&
]’"!’H*-.?I:6F?)( D-+’.,.+’.,;/=/&
[;;]C Q, @,R,. E& A H,(’ +H)%"! (-*’.?-H K)?’* (12@AB)-.? ,"I -##*,(-",).& P-.& A+H,(& B’"’),;//:,0=:=:; =:0&
[;9]C Q, @ G,R,. E R,3,F Y P,!" #$& Y!’ ,K#H)S’K’." )Z "!’ I"HF("FH’ -.? ZF.(",). )Z 12@AB -.? ,"I -##*,(-",).& A("- A+H,(F*"FH-’ _.,S’HI,"-",I
P,-.+a,’.I,I,;//<,;=(0)::8; :8\&
[;:]C B(B-I"’H N 7,D,*!’*K D D& NH)%,.+ ?’+H’’T?-JI:).’ ’bF-",).,"%) ,."’H#H’"-",).I& A+H,( ^)H B’"’)H)*,;//8,=88:9/; :>>&
[;0]C 1FII’**’ B 6,D,*!’*K D D,U*I). 1 A& NH)%"! -.-*JI,I [-I’? ). ?’+H’’T?-JI& @H)# 7(,&,;/=0,90:9= :9&
[;\]C E,.J)F R,.,5-. 3--H G G& A. ’()#!JI,)*)+,(-* I,KF*-",). K)?’* Z)H +’.)"J#’T[JT’.S,H).K’." ,."’H-(",).I& D-+’.,.+’.:D-+’.,.+’. A(-?’K,(
6F[*,I!’HI,9>>\&
8;00C ;;期 C C C 刘桃菊C 等:大麦发育模型及其光敏感参数 C
!""#:$ $ %%%& ’()*)+,(-& (.
[/0]1 2!’. 3 4& 5).*,.’-6 "’7#’6-"86’ 7)98*’ ): ’::’(",.+ (6)# 9’;’*)#7’." 6-"’& <’"’)6)*)+=,/>?@,0:> //&
[/A]1 B-.+ 2 C& D!’ 6’*-",).E!,#E F’"%’’. "’7#’6-"86’ -.9 (6)# +6)%"! -.9 "!’,6 9=.-7,( ;-6,-",).& G!,. H I+6)J7’"’)6)*,/>?>,/@(K):// /L&
[/?]1 M,. N M& I .).*,.’-6 7)9’* ") O8-.",:= "’7#’6-"86’ ’::’(" ). 6,(’ #!’.)*)+= -.9 ,"E -##*,(-",).& I("- I+6). 2,.,/>>P,Q@(0):0>Q 0>>&
[/>]1 M,. N,R6)#:: < H,S)6,’ D,!" #$& I 7)9’* :)6 #!)")"!’67-* 6’E#).E’E ): :*)%’6,.+ ,. 6,(’1 !& <)9’* 9’E(6,#",). -.9 #-6-7’"’6,T-",).& U,’*9
G6)#E V’E’-6(!,/>>A,L/,/?> Q@@&
[Q@]1 C,8 D H,M,. N M,4, G S,!" #$& 2,78*-",). ): "!’ V’*-",).E!,# W’"%’’. G*,7-"’ X-6,-F,*,"= -.9 V,(’ Y’;’*)#7’." -.9 M,’*9 U)67-",).& G!,. H
I##* Z()*,Q@@L,/0(K):P?0 P>@&
[Q/]1 C))7,E V 2,G)..)6 Y H& G6)# ’()*)+=:#6)98(",;,"= -.9 7-.-+’7’." ,. -+6,(8*"86-* E=E"’7E& G-7F6,9+’:G-7F6,9+’ [.,;’6E,"= \6’EE,/>>Q&
[QQ]1 M,. N M,\-8* G& 2"68,],D-.+ H H,!" #$& <)9’* -.-*=E,E ): :*)%’6,.+ #!’.)*)+= ,. 6’()7F,.-." ,.F6’9 *,.’E ): F-6*’=& H)86.-* ): Z^#’6,7’."-*
W)"-.=,Q@@L,L0:>L> >0L&
[QK]1 S8-.+ G \,B-.+ I S,S8 W <& 2"89= ). "’7#’6-"86’ 96,;’. .).*,.’-6 7)9’*E ): (6)# +6)%"! -.9 "!’,6 -##*,(-",).& H)86-* ): W,)7-"!’7-",(E,
Q@@P,/>(P):P?/ P?0&
参考文献:
[/ ]1 曹卫星,罗卫红&作物系统模拟及智能管理&北京:高教出版社,Q@@K&
[Q ]1 高亮之,金之庆,黄耀,等&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Q&
[K ]1 郭银巧,郭新宇,赵春江,等& 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动态知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科学,Q@@0,K>(Q):QAP _ Q?@&
[P ]1 朱艳,曹卫星,姚霞,等& 小麦栽培管理动态知识模型的构建与检验&中国农业科学,Q@@L,K?(Q):Q?K _ Q?>&
[0 ]1 冯利平& 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作物学报,/>>A,QK(P):P/? _ PQP&
[/Q]1 戚昌瀚,殷新佑,刘桃菊,等& V‘GI>0,/?(P):KA/ _ KAL
[/0]1 沈国权& 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温度模式&气象,/>?@,0:> _ //&
[/A]1 王信理&作物生长与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 中国农业气象,/>?>,/@(K):// _ /L&
[/?]1 殷新佑& 水稻发育温度效应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作物学报,/>>P,Q@(0):0>Q _ 0>>&
[Q@]1 刘桃菊,殷新佑,戚昌瀚,等&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Q@@L,/0(K):P?0 _ P>@&
[QK]1 黄冲平,王爱华,胡秉民& 作物生长温度效应的非线性模型及其比较研究& 生物数学学报,Q@@P,/>(P):P?/ _ P?0&
?/PP 1 生1 态1 学1 报1 1 1 QA 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