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 by linking a model to GIS database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全 文 :第 26卷第 4期
2006年 4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0L0GICA SINICA
Vo1.26,No.4
Apr.。2006
基于模型和 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黄 耀,张 稳,郑循华,韩圣慧,于永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要:将一个比较成熟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型 CH,MOD和 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 ,模拟估计 了中国大陆 2000年水稻生长季稻田
甲烷的排放。模型的空间输入参数包括 :逐 日气温、耕层土壤砂粒含量、外源有机质施用量、稻 田水分管理模式、水稻移栽期与
收获期、水稻种植面积与单产,空间分辨率为 10km×10kin。模拟结果表明:2000年稻田甲烷排放量为 6.02Tg。其中:早稻生长季
排放 1.63Tg、晚稻 1.46Tg、单季稻 2.93 。提高区域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精度的进一步 目标应放在减小输入参数误差和提高空间
数据精度上,在现有数据库基础和模型——GIS技术下探讨我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范围是必要的。
关键词:CH,MOD;GIS;模型;稻田;甲烷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4.0980.09 中图分类号:Q142 文献标识码:A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 by linking a model to GIS
database
HUANG Yao,ZHANG Wen,ZHENG Xun—Hua,HAN Sheng-Hui,YU Yong-Qian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Beifng 100029,Ch/na).ActaEcologica Sinica,20O6,26(4):980—988.
Abstract:Methane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greenhouse gases.Irrigated rice paddies aIe recognized to contribute to the atmospheric
methane concentration.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is among the most uncertain estimates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rice—
growing countries.Efforts have been made over the last decade to estimate CI-I4 emission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 via model
method.However,these estimates showed great uncertainties due to diferent models and up scaling methods.Reduction in the
uncertainties might be achieved by coupling field—scale model to regional databases.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of coupling a CH4 emission model to regional databases by which the CH4 emission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 is then
estimated.
CH4MOD,a model for simulating CHd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with a minimal number of inputs and parameters that are
commonly available,is of great potential for up scaling as it has provided a realistic estimate of the observed results from various
soils,climate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By linking spatial databases to CH4MOD,CI-I4 emission from Chinese paddies in 2000
rice-growing season was simulated with a daily step.The spatial databases were created by GIS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0km x
10km,which include soil sand percentage,amounts of crop straw and roots from previous season as well as farm manure,water
management patern,dates of rice transplanting and harvesting,acreage of rice planted,rice grain yield and daily air temperature.
The software of ArcGIS was used for all of the GIS needs,including the data access,the pmjection definition,the overlaying of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KZCX1 SW.01.13):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项 目(CPR/00/G3l/A/1G/99)
收稿日期:2005.O1.18;修订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黄耀(1956一),男 ,江苏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陆地碳氮循环模型与全球变化研究.E.mail:huangy@mail iaD.ac.cn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提供部分基础数据,同时感谢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为本研究提供气象数据
Foundation item:The p叫act was supported by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KZCX1一SW一01—13),Global Environmental
Facility of United Nations(CPR/00/G31/A/1G/99)
Received date:2005 01-18:Accepted date:2005—10—15
Biography:HUANG Yao,Ph.D.,Professor,mainly engaged in modeling terrestrial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and global change.E-mail:huangy@mail.iap.ac.cn
Acknowledgments:Thanks were ven to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rntal Science Data Cente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nd also to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stration for the data support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黄耀 等:基于模型和 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981
diferent vector layers,the creation of grids(an raster format of AreGIS software)by converting vector data,and the conversion of
data between d and ASCII form ats.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of mai~and China in 2000 rice—growing season was estimated to be 6.02 Tg(1 Tg=
lo9 kg).(1.46Tg)are from the early-rice and the late-rice growing seasons,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regional CH4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could be estimated by coupling CH4MOD to regional databases
with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A further effort should be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spatial databases.especialy in the
amount of added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 regime.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present estimates by
which the way to improving accuracy could be approached.
Key words:CH4MOD;GIS;model;rice paddy;methane
由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甲烷(cHd)是重要
的温室气体之一,在 100年时间尺度上,单位质量 cH4的全球增温潜势(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1)是 c0
的23倍。灌溉稻田是大气 cH4的重要来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就各国编制稻田cH 排放清单具有明确的要求(IPCC,Good Practice Guidance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i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htp://www.ipee—nggip.iges.or.jp/public/gp/english/)。我国是水稻种植大
国,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球的34%和22%(FAO,htp:/apps.fao.org/),客观估计我国稻田cHd排放量
对于评价区域乃至全球稻田对大气 cI-I,浓度的贡献具有积极意义。
早期的中国稻田cH4排放估计是通过大田观测数据外推到全国尺度 ],随着人们对 CH 排放机理的进
一 步认识,模型方法逐步成为估计区域乃至全球尺度CH 排放的重要工具 j。由于模型研制者所关注的侧重
点以及空间化方案不同,不同学者对中国稻田cHd排放的估计有较大的差异。Bachelet等 将统计模型与联
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壤图相连结,估计中国稻田cHd排放量为9.33—21.33Tg/a;Mathews和 Knox等利用他们开
发的MERES模型,根据中国 1O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以省(市、自治区)为基本行政单元的土壤数据和
水稻种植面积等_5 估计的 cH 排放量为3.35~8.64Tg/a_6 ;Li等" 利用 DNDC模型,以县为基本行政单元,估
算在持续灌溉条件下中国稻田 cH4排放量为 8.53—16.00Tg/a,烤田条件下的排放量为2.27—10.53Tg/a。
利用模型估计国家尺度稻田cH4排放的可信性至少取决于2个方面:模型的有效性和输人参数空间化的
可靠性。模型有效性的评价在于该模型是否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人为影响(如农业管理)下均有效;输入参
数空间化可靠与否在于参数(如有机肥施用量)本身的质量以及经尺度转换后在数值上是否代表该区域(网
格)的真实情况或接近真实情况。基于对稻田 cH4产生、氧化和排放过程的认识,建立和完善了稻田c 模
型(CH4MOD)is-“ 。对覆盖全国主要水稻产区的94个甲烷排放观测案例的验证结果表明,CH4MOD可以有效
地模拟不同气候、土壤及农业管理下的稻田甲烷排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好的解释性 川 。该模型具有
输入参数 少和易于获得 的优点,可通过连接空间化输 人参数来估计 区域尺度的稻 田甲烷排放。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
嚣进行多种处理和综合分析,并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本文采用 GIS对输入参数进行
空间化处理,并将其与 CH4MOD连接,模拟估计我国稻田甲烷排放及其空间分布,主要目的是为编制国家稻
田cHd排放清单以及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1 技术与方法
1.1 CH4MOD模型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流程
CH4MOD模型 · 由2个子模块组成:(1)甲烷基质供应子模块:模拟水稻植株根系分泌物的释放及外源
有机物(包括前作残茬、作物秸秆、有机肥等)的分解过程;(2)甲烷产生与排放子模块:模拟 CH 的产生过程
及通过水稻植株和气泡逸出的排放过程。C}L的产生和排放过程受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环境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82 生 态 学 报 26卷
为实现CH4MOD的区域化应用,将目标区域按一定的空间化方案划分成若干基本空间单元的组合(不规
则单元或规则的栅格),各基本单元含有且仅有一组运行模型所需要的输入参数和变量,通过在各基本单元运
行CH4MOD获得该单元的CH,排放量。CH4MOD的基本输入参数包括土壤砂粒百分含量、水稻(分为单季
稻、双季早稻和晚稻)单产、外源有机物(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等)施用量和前茬作物的根茬残留量。动态驱动变
量包括作物生长、逐日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电位。作物生长用 logistic生长方程通过水稻单产进行模拟 ,逐日
土壤温度通过气温计算,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根据稻田水分管理方式等进行模拟。水稻移栽期和收获期为模型
运行时段的控制变量。图 1为 CH4MOD模型与 GIS相结合的技术流程。
采用 ESRI的 AreGIS进行模型参数数据库处理,包括投影定义、矢量图匹配、矢量数据栅格化、栅格文件
和 ASCI文件互转、制作专题图以及空间差异分析等;模型运算代码用 Delphi结合 ODBC技术编写。
与其它相关研究中采用不规则单元不同,本研究采用正方形栅格方式的空间划分方案,覆盖区域为中国
大陆。从计算水稻播种面积等方面考虑,栅格系统采用 Albers等面积圆锥投影系统,有关参数为:投影类型:
(一2838000,1875000)、右上角坐标 :(X址, )=(2472000,6075000)。该矩形中包括陆地的部分为有效目标区
域,其它部分为无效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进一步划分成若干等大小的 10km×10km基本空间单元,整个 目
标区域的栅格行列数为420行 ×531列,共 223020个基本空间单元,其中有效单元数为 97182(有些单元跨越
为获得各基本空间单元的逐Et气温,采用 Thornton等给出的气温插值算法 ¨,利用高斯滤波算子作为距离权
r r> RpI./
c, ={。 p[一( ) 】一 Rp c (r) Iex aer≤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黄耀 等:基于模型和 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983
8{ 墨 a。 § u1qu昌毗J鲁 u 苫 目 JoJ∞I。ql 口0 苎 u 黾no。J0 aUl_I§ 譬uI茗 一矗
氍蟪* 蜮 餐端 田 皿 g 姆罂∞I。 副 口0 薹u H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84 生 态 学 报 26卷
集》 ” 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它的栅格化算法参照比较成熟的等高线生成 DEM的算法。各种物候日期统一
为儒略日(元月1号的儒略日序为1),然后再利用GIS技术通过等值线构造不规则三角网,并由此转换到栅格
形式。
1.3.4 水稻种植面积与单产 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来 自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农业统计资料,中国稻田
面积空间分布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中国土地利用 1kin栅格数据集,并重新经过 10kin×
10km栅格合成。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栅格化的基本方案是:借助于比例尺为 1:100000的全国县级行政边界
空间数据,建立水稻统计数据与行政边界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然后通过行政边界空间数据与中国稻田空间
分布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利用面积权重法计算每一个栅格的早、中、晚稻的种植面积与单产。
1.3.5 外源有机质 稻田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3个途径:前季作物根茬残留、秸秆还田和农家肥(包括厩肥、人
和动物的粪尿肥等)。前季作物残留包括作物根系和地上的短茬 ,综合赵强基等 ¨的测定数据,短茬的生物
量约为作物秸秆量的 13%,根冠比平均为0.1。作物秸秆量和根系重量通过收获作物的产量、草谷比和根冠
比求得:作物秸秆量 =草谷比×产量,根系重量 =根冠比×(作物秸秆量 +产量)。不同作物的草谷比参考张
福春等n 的研究结果。秸秆还田量通过秸秆收获量乘以还田率进行估算,扣除短茬自然还田,秸秆收获量为
作物秸秆量的 87%。秸秆还田率和农家肥施用量通过农户抽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 300余个,表 1为抽样调
查的汇总结果。可以看出,秸秆还田率和农家肥施用量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
裹 1 稻田秸秆利用及农家肥施用
Table 1 Amenthnent of previous crop straw and animal inalllle
*元水稍种植 No rice planted in Qin~aai Province
将表 1的秸秆还田率连接到省级行政区划空间数据,然后按照简单面积权重法获得栅格化的秸秆还田
率,继而通过秸秆收获量求得各栅格的秸秆还田量。各栅格的农家肥施用量也通过简单面积权重法获得。各
栅格前季作物根茬残留通过空间化的作物单产(1.3.4节)求得。
2 模型的输入与运行
模型的空间化输入包括:逐 日气温(1.3.1节)、土壤砂粒含量(1.3.2节)、水稻移栽期与收获期 (1.3.3
节)、水稻种植面积与单产(1.3.4节)、外源有机质(1.3.5节)。其它输入参数包括水稻移栽期地上生物量、水
稻生长的内禀增长率及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水稻移栽期地上生物量取常数 15g/m [】 ,单季稻和双季稻的内
禀增长率分别取0.O8和0.1 d~[1ol。参照高亮之和李林[】’ 的研究结果,对不同水稻种植制度采用不同的水分
管理模式运行模型以获得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早稻和晚稻的水分管理模式分别为:灌溉一烤田一复水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黄耀 等:基于模型和 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汁 985
溉-间歇灌溉、灌溉一烤田一间歇灌溉;中稻(单季稻)水分管理模式为:灌溉一烤田一复水灌溉.间歇灌溉(北方稻
区)、灌溉一烤田一问歇灌溉(南方稻区);华中及西南的部分冬水田为持续淹水管理模式。
利用 CH4MOD按栅格分别模拟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生长季的甲烷排放。在每一个栅格上,模型从水
稻移栽之日起,逐日运行至水稻收获。将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的逐 13排放通量分别累加得到各自单位面
积的季节排放量,将其乘以该栅格的播种面积得到各自的排放总量,将各排放总量累加得到该栅格的甲烷排
放量,累加各栅格的甲烷排放量得到全国总量。
3 200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2000年中国大陆水稻种植面积为 30.1 X 10 hm ,单季稻、双季早稻和晚稻的种植面积分别为 15.71 X
10。h n12、6.82 X 10 hm2和7.57 X 10 hm。。双季稻种植区主要在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西,占全国双季稻面积的
70%以上 。
图2为中国大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以每生长季单位面积排放量计)和年总量的空间分布。双季早稻排
放通量的高值区在湖南东部、广西东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图 2a);双季晚稻在广西东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图
2b);单季稻在两湖地区(图2c)。2000年我国大陆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6.02Tg(图2d),其中双季
早稻排放 1.63Tg、双季晚稻 1.46Tg、单季稻 2.93Tg。双季稻排放总量的高值区在湖南、江西和两广地区;单季
稻在江苏、安徽、两湖地区和四川I东部。排放量较高的省份为四川I、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和江西,占全
国总量的68%,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图 3)。四川I、湖南和湖北省甲烷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冬水田面
积较大,冬水田促进甲烷排放 。
对53311个有水稻种植的栅格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主要出现在 50~300kg/
h (图4),占90%以上,这与王明星 ¨对 214个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频率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4 讨论
4.1 国内外基于模型的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模型的解释性/有效性和空间参数的代表性是判断国家尺度稻田 CH 排放估计值可信与否的前提。
Bachelet等基于统计模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壤图,根据上壤有机碳含量和秸秆还田量估计了中国稻田
CH,排放 。然而,有研究表明,稻田CH,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而水稻的光合
产物则是稻田cH 产生的重要基质 。气候和土壤是稻田c乩 模型的主要空间输入参数,他们具有极大
的空间异质性,提高空间插值的分辨率是减小 CH 排放估计误差的一个重要途径。Li等 以县(市)为基本
行政单元 、Mathews和 Knox等则以省(市、自治区)为基本行政单元 和 l0个气象站的资料估计了中国稻田
cH 排放 。显然,用低分辨率的气候和土壤空间插值作为输入参数来估汁国家尺度的稻田OH4排放存在极
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所采用的模型(CH4MOD)对覆盖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的94个甲烷排放观测案例进行了验证 ’ ,这也
是国际上目前唯一经过大样本检验的稻田CH 模型,其初级版本 便得到 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指南 的充分肯定。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本文的气候和土壤参数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10kin×10kin)。
就模型的解释性/有效性和空间参数的代表性而言,本文估计的中国稻田CH 排放具有较高的可信性。采用
与本文相同的方法,编制了中国 1994年稻田 CH 排放清单,并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
息通报》 提交给联合国。
4.2 估计误差和不确定性的可能来源
在利用模型及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估计区域稻田甲烷排放时,由于模型的某些参数没有实测数据库的
支持,往往采用经验性假定的处理方法,这些经验性假定在提高模型适用性的同时也增大了估计的不确定性
范围。基于模型和 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误差和不确定性可能会来自4个方面:
(1)模型精度 虽然 CH4MOD被大量观测数据检验证明是有效的 川 ,但该模型毕竟是对稻田甲烷产生、
氧化及排放过程的抽象和简化。由于这些过程的复杂性,模型的机理表达总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化,忽略一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态 学 报 26卷
甲烷捧放通量CH4 emission flux(g CH,/m2)
_ o~5 _ 10~20 口 30,.40 _ 50~60 _ >70
—一 5—1O 圜 20~30 _ 40~50 _ 60~70
甲烷排放总量 Total m ount(t CHjgrid)
_ 0-50 _ 100~200 [] 500~1000 _ 2000~5000
_ 50-100 豳 200-500 _ 1000~2000 _ >5000
图2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和总量的空间分布
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4 emission flux and total amount in Chinese rice paddies
(a)早稻甲烷通量 CH4 flux from early—rice;(b)晚稻甲烷通量 CH4 flux from late—rice;
(c)单季稻 甲烷通量 CH4 flux from single rice;(d)总量 total amoun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黄耀 等:基于模型和 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987
喜 曩妻 量耋 妻墨 妻量 妻

非决定性的细节过程 ,这可能导致模型的估计误差。理
论上讲,对机理描述得越细致,模型的精度越高。然而,
模型的精度往往相悖于模型的普遍适用性。一般情况
下,精度越高的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越多,而这些输入
参数通常在大尺度空间范围内难以获得。
(2)输入参数 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两个主要因素
是有机肥施用和水分管理,这也是模型运行的关键输入
参数。通过农户抽样调查获得秸秆还田率和农家肥施
S:30


.n.n.n.几.一⋯
0~50 100~150 200~250 300~400 500--600
50-100 1 5O 2O0 250~300 400~500 >600
水稻生长季CH4排放 (kg/hm )
CH4 emission in rico—growing season
图4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通量频率分布
用量(表 1),但这些数据却不足以代表全国主要水稻产 Fig.4 Fr。q y distributi。 。f CH fl red at diferent leve1s
区的情况。至于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总体上考虑了稻田水管理的一般情况,但是更精确的稻田水管理模式数
据库将有助于提高估算精度,降低模型对年排放量估计的误差。数据质量误差是观测值本身的误差,对于已
经存在的观测数据,这种误差是既定的并最终影响模型对区域状况的估计。
(3)非均衡性误差 为了实现甲烷模型的区域化应用,总要将 目标区域按照一定的空间划分方案划分为
一 些基本空间单元的组合(不规则单元或规则的栅格)。每一个基本单元含有且仅有一组模型所需要的输入
参数,将模型应用于每一个基本单元来获得该单元的模型计算结果。这种模型的空间应用方案含有一个基本
假设,即任何参数在每一个基本空间单元内的分布是均匀的。这种假设来 自参数观测值的有限空间密度(如
气象站的空间分布),因为目前无法获得更加细致的空间状况。事实上,在一定的空间分辨率下(如本文采用
的 lOkm×lOkm栅格),每一个基本空间单元的参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均匀分布假设同样会造成甲烷模
型估计的最终误差。
(4)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及参数空间化 利用 GIS技术对模型参数数据库进行的空间化栅格处理为模型
区域化运行提供了完备的参数数据集。由于参数原始数据库以及数据空间化技术的局限性,从原始数据库向
空间化栅格数据库的转换不可避免地导致数据误差,进而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数据误差随参
数性质、实测数据空间密度以及空间化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气温要素,大气的高流动性使得该要
素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高,选用适当的空间插值算法n 可以令其空间化处理的误差很低(5.69%)。同样是
测点式分布的土壤剖面数据,由于土壤的空间变异比大气大的多,虽然土壤剖面点远比气温观测点(381)多,
一H呈 n0_I×v 0暑|2等 3B^ ItI:u 恒 寡
0 0 0 0 O 0 O 0 如 ∞ 如 ∞ 卯 ∞ 钟 ∞ ∞
4 4 3 3 2 2 l l 5 O
0_【×】g Q 删描
叽I§雹怔霹
0p∞目n0婚L
Iaqn雹 器
一岛目§0 L
一岛目 目
Ⅱlr研 特
首 —l【 谣菩
a日占一幅
目 皇∞ 亏
盖 艇
∞a 瓣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88 生 态 学 报 26卷
但其插值结果的数据误差(45.8%)却大的多。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估计的稻田甲烷排放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现有的数据库基础
和模型——GIs技术下,根据误差的来源进一步探讨我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是必要的。
5 结论
区域尺度稻田甲烷排放的估计可通过 CH4MOD模型和 GIS空间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来实现。中国大陆
2000年水稻生长季的稻田甲烷排放量为 6.02Tg,其中:双季早稻排放 1.63Tg、晚稻 1.46Tg、单季稻 2.93Tg。未
来应对模型精度、输入参数 非均衡性误差和GIS空间插值技术及参数空间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和区域稻田
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研究。
References:
[1] Intergovernmeu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Climate Change,2001.htp://www.ipcc.oh/.
[2] Wang M X,Dai A J and Shangguan X J.Sources ofmethane in China.In:K.Minami,A.Mosier and R.Sass eds.C and N20:Global Emissions and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l8
19
20
[21]
[22]
[23]
Controls from Rice Fields and Other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Sources,YOKENDO PIlbljsher8,Tokyo,1994.9—26.
Intergevernmen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G0od Practice Guidance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i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http://www.
ipcc-nggip.iges.or.jp/public/gp/english/.
Baehelet D,Kern J,Tolg M,Balancing the rice carbon budget in China using a spatially-distributed data.Ecological Modeling。1995,79;167—177.
Knox J W,Mathews R B,Wassmann R.Using a crop/soil simulation model and GIS techniques to asses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in Asia Ⅲ.
Databases.Nutr Cycling Agrocosyst,2000,58(1-3):179~199.
Manhews R B,Wassmann R,Knox J W ,st aZ.Using a crop/soil simulation model and GIS techniques to assess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in Asia.
IV.Upscaling to national levels.Nutr Cycling Agroecosyst,2000,58(I-3):2U1—217.
TJi C S,Mosier A,Wassmann R,et a1.Mode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rice-based production systems:Sensitivity and upsealing .Global
Biogeochem Cycles,2004,18:GB1043,doi:10.1O29,20o3GB0o2o45.
Huang Y.Sass R L and Fisher F M.A semi-empirical model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flooded rice paddy soils.Global Change Biol,1998,4:247—268.
Huang Y,Zhang W ,Zheng X H,et a1.Modeling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with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J,Geophys,Res,,2004,109:
1)081 13.doi:10.1O29,2oo3JD004401.
Zhang W,Huang Y,Zheng X H,et a1.Modeling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Model and modifcation.Acta Eeologiea Siniea,2004,24(11):
2347—2352.
Zhang W,Huang Y,Zheng X H,et a1.Modeling methane emision from rice paddies:Model validation.Acts Ecologies Siniea,2004,24(12):2679—
2685.
Thornton P E,Running S W and White M A.Generating surfaces of daily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over large l~gion8 of complex terain,Journal of
Hydrology,1997,190:214—251.
Zhang F C,Wang D H,Qiu B J.Map of Agro-Climate in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1987.
Zhao Q J,Li Q K.Presents and Prospects of Crop Straw Application in Southern China.In:Liu X H,Gao W S and Zhu W S eds.Mechanism and
Techniques in Straw Application.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1.138—146.
Zhang F c,Zhu Z H.Harvest Index for Various Crops in China.Scientia A cultural Sinlea,1990,23(2):83~87.
Gao L Z,Jin Z Q,Huang Y,et a1.eds.Rice Cuhivational Simulation,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System 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2.
Gan L Z and Li L eds.Meteorological Ecology of Rice Crop.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Pres,1992.
Cai Z C,Tsuruta H,Gao M,et a1.Options for mitigating methane emissionfrom a permanentlyflooded ricefield.Global Change Biol。2003,9:37—44,
Wang M X ed.Methane Emision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Beijing:Science Press,2001.141—150.
Huang Y,Jiao Y,Zong L G,Zheng X H,Sass R L and Fisher F M Quantitative dependence of methane emission on soil properties.Nutr Cycling
Agroecosyst,2002,64(1-2):157-167.
Huang Y,Sass R L and Fisher F M.Methane emision from Texas rice paddy soils 1 Quantitative multi-year dependence of Clh emision on soil,
cultivar and grain yield.Global Change Biol,1997。3:479—489.
Huang Y,Sass R L and Fisher F M Methane emission from Texas rice paddy soils
Global Change Biol,1997,3:491—500.
The People’8 Republic of China Initial 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 Climate Change
参考文献:
1O]
11]
13]
14]
15
16
17
19
23
2.Seasonal contribution of rice biomnss production to C emi~ion
Beijing:China Planning Press,2004.13—21
张稳,黄耀,郑循华,等.稻田甲烷排放的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生态学报,2004,24(11):2347 2352,
张稳,黄耀,郑循华,等.稻田甲烷排放的模型研究——模型的验证,生态学报,2004,24(12):2679 2685.
张福春,王德辉,丘宝剑.中国农业气候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赵强基,李庆康.南方稻区秸秆还田状况与展望.见:刘巽浩 ,高旺盛,朱文珊 主编.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o1.138—146.
张福春,朱志辉.中国作物的收获指数.中国农业科学,1990,23(2):83—87.
高亮之,金之庆,黄耀,等.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高亮之,李林.水稻气象生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王明星.中国稻田甲烷排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1 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13 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