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n the harmonious mode to transform resource-based cities into eco-c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eco-city planning of Tongling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



全 文 :第 26卷第 5期
2006年 5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1.26,No.5
May,2006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
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
陈云峰 ,孙殿义 ,陆根法H
(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q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2,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北京 1098~)
摘要 :当前,我国已迈人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更加旺盛,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
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面临着资源逐步萎缩后社会经济何去何从的重大挑战,因此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将直接影响到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其社会经济发展之本 ,也是其生态环境问
题之源)的基础上,不失一般性地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 ,笔者认为和谐既是一种关
系,也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机制,它是一种模式,是生态市的本质。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是通过创新和谐的城市
管理机制,推动和谐的城市管理方式建设,营造和谐的城市内部关系,保证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其中和谐的关系是基础,
和谐的方式是核心,而和谐的机制则是保障。在和谐模式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探讨了资源型城市铜陵的生态市创建之路。通过
调整城市空间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
的关系、城市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城市内部关系;通过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建
设循环经济,转变社会文明方式、培育生态文化,建设和谐的城市运行方式;通过建设绿色核算体系核心,构建生态市创建的长
效机制,保证铜陵生态市的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生态市;和谐;模式;资源型城市
文章编号 :1090.0933(2006)05—1605一ll 中图分类号 :QI4,X321 文献标识码 :A
o1 the harmoniOIlS mode to transform resource.based cities into eco.c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eco—city planning of Tongling
CHEN Yun-Feng ,SUN Dian.Yi ,LU Gen-Fa (1,sl口把研 6。r 。ry D,尸o2z n co眦ro2。 胍。Ⅱr唧;舶瑚e,s 。D2 D,E聊 r0,珊e眦.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2.General瓣 ofChinese Academy of& ,踯 ,Beifng 1098~ ,China ),Acta Ecologlca Simca,2OO6,26(5):
1砷 5— 1615.
Abstract:W 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w day’S China,the demands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raise greatly,which
lead to the crucial role that resou~e-based cities play in national social economic life.Facing the urgent challenge to“what is the
future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when they are in lack of their resources?”to transform resources—based cities into eco—cities is a
promising solution,which is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ongli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ritical blocks in the way of resou~e—based cit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amel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s both the base of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ought forward the harm onious mode of building eco—city for those resource—based cities.In the view of the ecology ,authors
suggested that harm ony rear to not only relationship and mode,but also mechanism.In other words,harmony is the essence of
eco-city.For resource—based cities,the harm onious mode to build eco—cities is to cultivate harm on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ty
基金项目:安徽省铜陵市政府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95.10.29;修订日期 :2006.04.02
作者简介:陈云峰(1969一),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E.mail:tea69@sohu.com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ugf@nju.edu.CIl
Foundation item: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ongl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nhui Province of China
Received date:209 5一l0—29;Accepted date:2006 04 —02
Biography:CHEN Yun-FeIlg,Ph.D.candidate,mainly engaged in environmental numerical simulation.E—mail:tea69@sohu.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606 生 态 学 报 26卷
inner factors,to motivate harmonious mode of city progress,and further to innovate harmonious mechanism of city governance to
guard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mong the three levels,harmonious relationship is the base,hagmonious mode is the essence
and the mechanism is the guarantee.Finally,on the above three levels,the hagmonious mode of building eco-city for resourees-
based cities was applied to guide%ngling eco-city planning.On the level of city inner relationships,it was planned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ity structure elements,the proportion within primary industry,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llic returns and r~Jourees consumptiO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oitation an d
protection of nature resources,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different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ociety,economy and eco-environment.On the level of city progress mode,it was suggested to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progress by building circulation economy,transform the mode of cultural progress by cultivating ecological culture .On the level of
mechanism of city governance,it is emphasized to transform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into green type,aiming at
guarding the sustainable building of Tongling eco-city.
Key words:eco·city;harmony;mode;resources-ba sed city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已迈人了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更加旺盛,资源型
城市在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 日益严重的资源萎缩和生态环
境恶化的难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自马世骏 、王如松提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态市 的规划与建设应遵循 自然生态
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综合
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 。与此同时,生态市的实践也已成为我国城市建
设方兴未艾的主旋律。当前,党中央发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在新形势下,研究适合于资源型城市建设生
态市的创建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向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立市 ,其发展过程中所有症结之根源都集中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资源的开发利
用既是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本 ,也是其生态环境问题之源。
(1)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大,运行质量低下 资源型城市依靠资源立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资
源型产业 的贡献 ,产业结构表现出工业过于突出、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次产业 比例失衡的共性 。此外 ,资源型
产业一般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上游,加之滞后的服务业不能在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高
水平的支撑 ,因此总体上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运行质量低下。
(2)城市建设规划滞后,布局零乱 ,功能破碎 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围绕着为资源产业进行生活和商业配套
而逐步建设起来的,由于缺乏城市规划的有效指导和规范,土地利用混乱,城市布局零乱,土地资源紧张。同
时,也正是由于布局零乱,各行业不能形成组团优势,尤其是城市功能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的发展受到限
制 ,造成资源型城市的功能破碎 ,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难以体现 。
(3)资源面临枯竭,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的后遗症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粗放
式的,资源的储量和品味都在急剧下降,资源型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资源枯竭后城市将何去何从这一
严峻问题。资源型产业是高投人、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长期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致使当前我
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质量令人堪忧,而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也遗留下诸多生态顽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将无法消退。
上述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 ,究其根源 ,是由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和谐造成的 ,建设生态市则为这些
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生态市不仅要求在微观层面上协调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对环境容量
的占用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以不超过其自净能力和再生能力为限;而且要求在中观层面上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
发展的方式,即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型;更要求在宏观层面上转变城市运行机制,实现竞争机制与共
生机制之间相得益彰,以保证生态市的建设得以长期稳定的开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陈云峰 等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
2 和谐是生态市的灵魂
创建生态市就是要求我们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期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的协
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保证城市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生态系统呢?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在系统要素间的关系、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系统的调控机
制等3个层面上都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
(1)系统要素之问在规模和质量上应该是匹配的,同时在趋势和速度上应该是同步的。
(2)系统的运行方式应该是可持续的。
(3)系统的调控机制应该是 自组织的。
满足这些要求的生态系统 即可被认定是和谐 的。因此,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 ,和谐既是一种关系 ,也是一
种方式,更是一种机制,它是一种模式,是健康生态系统的本质。
城市作为复合生态系统,其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满足健康生态系统的一般要求 ,即和谐的要求。生态市正
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和谐模式,它不仅要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和谐关系,更要求通过生
态化改造,实现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按和谐方式运行,进而形成能自我调控的和谐机制,保障城市
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具体来说 :
(1)在系统要素关系方面:环境容量的占用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以不超过其自净能力和再生能力为限;社会
经济的发展 以不超过生态环境 的服务功能为限。
(2)在系统运行方式方面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互促。
(3)在系统调控机制方面 :竞争机制与共生机制相得益彰。
城市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要素相互制约又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和谐是矛盾统一体健康持
续发展的保证 ,既是创建生态市指导思想 ,也是其检验标准 ,是生态市 的灵魂。
3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
和谐是生态市的灵魂,资源型城市在创建生态市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来推进和展开,即探索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
和谐的模式是和谐的关系、和谐的方式和和谐的机制在不同层次的统一体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就是
在这 3个层面上全方位地 、系统地展开 ,即在机制 的调控下通过转 变方式来理顺 关系,其中和谐 的关 系是基
础,和谐的方式是核心,而和谐的机制则是保障。
3.1 和谐 的城市内部关系
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和谐的城市内部关系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和谐 如前所述 ,对资源开发利用既是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
本,也是生态环境问题之源,是资源型城市的核心问题。因此,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资
源型城市内部和谐关系的核心。
(2)城市空间结构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子系统纷繁交织、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而成的复杂巨系统。对系统而言,结构和功能是其基本要素,结构决定功能是其基本法
则,谋求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是维持系统平衡的根本途径。因此,铜陵生态市规划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在立足空
间结构生态化建设 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功能的生态化转型。也就是说 ,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之间的和谐是生态市
建设的基础,否则,离开了结构生态化,城市功能的生态化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实现城市空间结构
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城市功能生态化的基础和保障。
(3)三次产业的比例之间的和谐 三次产业的比例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工业的发展能否得到高水平的金
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服务业新增长点的有效拉动。对资源型城市而
言,实现三次产业比例之间的和谐重点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4)经济效益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和谐 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实现经济效益与资源消耗之间和谐的根本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26卷
径是减耗增效,重点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水耗。
(5)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之间的和谐 避免内耗、增强合力,这决定着生态市创建的效率和效果。
(6)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 这是所有和谐关系的归宿,需要明确生态市规划对其他
城市规划的统领地位,协调生态市创建与其他创建工作的关系。
要实现关系的和谐,有些可以直接对关系双方进行调准,有些则要求方式的改变,还有些则有赖于机制的
革新。比如要实现经济效益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和谐就需要改造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
如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则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机制,推行绿色核算体系。
3.2 和谐的城市运行方式
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实现城市运行方式的和谐需要对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文明方式双管齐下,同时加以
改造。
(1)经济运行方式的和谐 只有转变对资源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才能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运行质量的
问题;也只有转变对资源粗放的开发利用方式,才能从源头上缓解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循环经济是
和谐的经济运行方式,而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其资源型产业结构中产业链也蕴涵着向下游延伸及横向拓展的
广阔空间,有开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条件。资源型城市呼唤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资源型城市大有可为。同时,
要大力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 ,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 。
(2)社会文明方式的和谐 要实现城市运行方式的和谐,不仅要对其经济运行方式加以改造,更有赖于在
深层次上通过培育与生态环境和谐的价值观、培养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及树立与生态环境和谐的思
维理念来改良社会的文明方式。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培育生态文化是建设和谐的社会文明方式的重要抓手,
即在传承资源产业的历史文明、挖掘自然资源的生态属性、弘扬资源城市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培育新时期的
生态文化的新内涵,树立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新形象。
3.3 和谐的城市管理机制
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生态市的建设,需要适时地调准僵化的关系,转变
粗放的方式。但如果这些调准和转变总是依赖于人为的外力,那么城市发展就难以保证是长期的和可持续
的。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要求,系统自组织的根本动力来 自于系统内部要素间合乎规律的相互作用,
这种机制驱使下的自发调节才是最优的。同样,生态市的建设也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机制,推动关系的自发
调准和方式的自主转变,减少人为因素和短期行为,变生态市建设的长远目标为政府各部门当前的自觉行动。
绿色核算体系的建设将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管理机制和谐的有效推动力。
绿色核算体系是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三位一体的全新机制,其中绿色国民经济核
算要求在核算城市的经济实力时,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成本,绿色会计是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
具体要求贯彻到日常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管理之中,而绿色审计则是通过有效监督来确保绿色会计的科
学性和顺利实施。绿色核算体系不仅为资源型城市生态市的创建提供评价和考核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
机制的创新,将生态市的指标与政府各部门的绩效考评挂钩,变生态市建设的各项要求为各部门的自觉行为,
实现政府向绿色行政的转变。
综上,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就是通过创新和谐的城市管理机制,推动和谐的城市管理方式
建设,营造和谐的城市内部关系,保证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该模式结构见图 1,其中营造和谐的城市内
部关系是基础,建设和谐的城市管理方式是核心,而创新和谐的城市管理机制则是保障。
4 铜陵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探索
4.1 铜陵面临的困境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面积 1113kin2,人口70万人,行政面积乃至人口规模都是安徽省
最小的地级市。铜陵以铜立市,是建国后伴随着铜矿的开采和冶炼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
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具有鲜明的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陈云峰 等: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 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 1609
(1)三次产业 比例失衡 铜 陵“以铜立市”,以铜 产
业为主体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2004年,
铜陵的三次产业比例为4.7:63.5:31.8,呈中间大、两头
小的231格局。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 ,产业结构中工业 比重过 大,服务业 只是作为工业的
配套行业,对国民经济起不到有效的拉动作用。
(2)经济运行质量较低 有色、化工、建材、电子和
纺织构成了铜陵经济的5大支柱产业,而资源依赖型的
有色、化工 、建材分别 占到 41%、14%和 6%的 比重
。 延
续的是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突
出表现在能耗和水耗两个方面,见 图 2。
由图2可见,2000年以来铜陵工业经济的能耗增长
超过 了工业产值的增长 ,换 言之 ,铜 陵工业近年来的快
速增长是以较其更加迅猛 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根据
2004年的统计数据 ,5大支柱产业 中,建材 、化工 、有色
·2绿色核算体系
·4经济运行方式一循环经济
·5社会文明方式一生态文化

· 7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
· 8城市空间结构要素之间
● 9三次产业的比例之间
·10经济效益与资源消耗之间
·l1政府各部门先生管理之间
·12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
图 1 资源型城市生态市创建的和谐模式
Fig.1 Harmonious mode to transform resources—based cities int0 eco.cines
1.Harmonious mechanism of urban governance;2
.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的单位产值能耗位居前三 ,见图 3。其中建材行业产值 Ac g System; ·H一 ous mode。f urban。peration;4·Economic
占工 业 总 产值 的 6%,能源 消 耗 却 占铜 陵 市 能 耗 的 。pe阳nng ode: a¨0“。 ⋯ ; ·S0c 。 ‘ 0d。:。 。 。gi
·5%。目前,铜陵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是江苏省的4.67 。: : i : ‘: :
和全国的2.3倍,工业万元产值水耗是全国的5.3倍。 factors;9
. 111。proportionwithin Ill ,i d 。呻 and i 。;lo
.Betw。。
(3)城市布局零乱 铜陵以铜立 市,城市是建 国后 economic interest and res0urce consumpIi0 ;11.Withi dife t muni ipal
伴随着铜矿的开采和冶炼而逐步建设起来的,由于历 史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 12.Betwen socie-economy devel。pment and o-
的原因 ,铜陵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多家工业企业仍分 呲protection
散在 中心城区范围内,厂矿区 、生活区 、商业区交错混杂,导致城市空间支离破碎
。 此外工业集中度较低 ,也难
以发挥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既占用了城市宝贵的空间资源,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Total output value of larg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esrt,~ 能源消耗总量 (吨标准煤)
l otal energy consumption(standard coal equivalent)
— 一 万元产值能耗
Energy consum ption per¥ 10000 ofoutputvalue
一 4000000
旨3000000
叶。 2000000
1000000
l
0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 Year
图 2 铜陵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Fig.2 Industry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es of Tong
,
ling
O

j
寸o
=
+ -
l
口 能源消耗数量 (吨标准煤)
’! 0 1 1 量 consumption(standard coal equivalent) 一 单位产值能耗
Energy consum ption per unite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一 I
有色 Nonferrous metals melting industry:
化工 Chemical industry;建材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
纺织 Textile industry; 电子 Electronics industry
图 3 五大 支柱产业能耗分析
Fig.3 Energy consumption of Tong,ling’s pillar industry
(4)城市功能破碎 服务业的水平是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铜陵服务业 31
.8%的产业 比重是生态市创建
的一个关键瓶颈。一方面,铜陵的服务业主要是依附于各大矿业企业发展起来的
,因为没有实现市场化 的运
作,其技术手段落后,服务水平较低,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金融、信息
、技术等服务和支撑;另一方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26卷
滞后的服务业难以满足铜陵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 ,和国家对生态市45%的服务业比重要求更是相
去甚远。
(5)资源面临枯竭 铜陵经济增长赖以消耗的铜矿、铁矿、硫石矿以及石灰矿等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以
铜矿为例,截止到 2003年,铜陵已有 4座矿山因资源枯竭关闭破产。目前,铜陵铜年产量约5万 t,“十一五”
末可用铜量只达 15万 t,而“十一五”末规划冶炼生产能力将达 50万 t。目前铜陵的铜矿石原料来源80%依赖
国外进口,已经开始面临无矿可采的窘境。
(6)生态环境后遗症严重 矿山开采严重破坏了铜陵市生态系统结构的连续性和功能的完整性。全市矿
山生态环境破坏治理率仅 13.56%,土地复垦率也仅 13.3%。矿山主要生态问题包括岩溶塌陷、采空区地面
塌陷、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侵占土地、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尾矿库泄漏等等。矿山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三
废”排放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污染。
上述铜陵城市发展进程中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也正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当前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铜陵
创建生态市也就是要从铜陵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谐铜陵模式。
4.2 构筑和谐铜陵 ,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针对铜陵创建生态市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规划了通过构筑和谐铜陵来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这一新型的
城市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和谐的关系、和谐的方式以及和谐的机制,和谐铜陵将是集调整关系、转变方式以及
创新机制 3个层面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4.2.1 调整关系
(1)空间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建设,必须明确生态功能区划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
法律地位。根据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铜陵的城市空间生态化建设是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准绳,构建城市生态
安全格局,并 以此规范土地利用、引导城镇建设和优化产业布局 。在空间结构生态化建设上推动城市功能生
态化转型,包括生态产业建设 、生态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见图4~图 9。
(2)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 调整铜陵三次产业之间
关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及其行业水平。
铜陵的服务业多是依附工业企业各自发展起来的,未能
实现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陈旧,服务方式落后,业态形
式单一 ,造成了小而全 、分而散 、主导行业作用不明显、
自给 自足的行业现状 。
根据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 ,通过构建以绿色物流为
核心 的、包括地方金融业 、中介服务业 在内的生产型服
务业和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包括商贸餐饮业、社区服
务业在内的生活型服务业为两条主线的铜陵服务业新
格局,打造铜陵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绿色物流要重点
解决机制问题 ,通过 主辅分离 ,实现专业化运作。生态
1生态功能区划
2生态安全格局
二二二工二
3规范土地利用
二二二工二
4引导城镇建设
5优化产业布局
图4 铜陵生态市的结构生态化和功能生态化
Fig.4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lanning of"long,ling eco-city
1.E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2.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3.Land
use; 4.Cities/towns distilbution; 5.Industry economics distilbution;
6.Transform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to ecological type;7。Transform urban
function into ecological type;8.Ecological industry building;9.Ecological
旅游则要充分挖掘地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雨山一 society building;10.Ecological culture building
湖”北大门的区位优势,谋求错位发展,定位以区域特色铜经济为依托的商务旅游,形成“亲山游、亲水游、亲铜
游”等多业态并举的旅游格局。
(3)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实现铜陵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消耗之间和谐的关键是减耗增
效,而减耗增效就必须转变传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水耗,走清洁生产、循环
经济之路。
(4)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铜陵的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将随
着开采的持续而逐步枯竭,目前铜陵的铜矿已经面临着将无矿可采的窘境。林业资源、水资源、生物多样性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陈云峰 等 :资源型城市创建生 态市的和谐模式 研究—— 以铜 陵生 态市 规划为例 16l1
cI1 c0上J0 cIuc旦Q c0 j 暑∞Ip∞c≥0 ∞Q蔓U ∞
嘱梏魁倒 怛 曝 ∞匝
器% pa 3spu
一 jLI c ∞
凶峨区器 皿
Bdls Jo
c0L10 c日L10Il—LI∽
匮 楼是半删+
露葛 pa导3sq写一
c囊 cj0苫 xlc 0LI
凶峨区弓嗵
日 _r母 C0 葛 H ∞C00
c互dl0q Ja^l ∞ c暑u
霸糠 斟皿
)I葛 ls Jo
c一 cj0苫 jq c0上
匮 楼弓希鞲
日 ls Jo jq c0上
匮 楼希鞲
l。甚∞Ip c0 E ∞c00
q写= ≥ 蔷 一jLI c00
凶霸 簧 器长
II 0一H0 — 璺 Q Q∞j口 — 、 一
旺 舞 怛 曝 匝
c0上J0 IuQ蔫Q 1^lJn8∞一量 一08占 Iu互
嘱蜒 悄 怛 曝 匝
未象saJdxⅡ蟹 硝恒 0 。芒 sa 世 一奢点一蛊 蟹 ● ‘】 ^1 爆窝 Ⅱa口至# ∞《呶嗵 ●
。。口 留 ‘】 菪8 一 日鲁IⅡ1舅 《 d|餐 悟 ⑨ 一pE星 蟹卿 ● 鲁Ja苗参 鳞 ●
一 _qBs I 窿 一 【a暑arI罩匦
0E ∞0三B。苟0108
0Jg 鲁 0皇 日Z
凶怔 划《皿事
c0 g【oId 0 j0∞
0J日 日10扫c0U
凶噬 磊瓤酶斌IA
c0暑 ∞c日 ;日 ∞
0J露鲁 0100
凶器瓤鲻 划
Jnl0已ls i 0108
0J日 ≈ 扫一U
凶饿辐 划怔繇 I^
—c —皇 0 置
0108 0J g%扫6
凶散 燎划怔繇目
lu 置 d0Ia 口 j=j3I 日
Jo_1日 日c 口辱 J
凶噬 《隧 I
Ia∞ 0& 0—00
0J g% q写=m事
凶怔 划舞 H
II 0 0 0;一NI1一 0 Q_I 0;u Ll 一31 0 0u n 一
凶程 怛 曝 n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12 生 态 学 报 26卷
源等虽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开发利用强度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其再生能力将受到损害,直至消耗殆尽。
根据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矿产资源方面,规划对其开发利用进行分区管理,划分为可采区、限采区、禁采
区,在不同区域、不同矿种、不同储量、不同品味的矿产开采之间进行统筹;林业资源方面,通过划分后山区、丘
陵区和洲圩区,进行分区管理,协调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
产业体系;水资源方面,规划建设集水生态、水安全、水健康、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六位一体的水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护体系;生物多样性方面,主要通过各类、各级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行保育(图 10一图 12)。
(5)城市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创建生态市是涉及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 、社会进步、生态 环境等
各个方面,必须举所有政府部门之力而持续开展的系统工程,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是创建工作成败的关键。
但由于职能、职责的分工不同,城市各管理部门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着眼点和敏感点也颇有差异。要实现生
态市的建设 目标,不仅需要对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行政方式适时地加以调准和转变,更需要建立一种长
效机制,将生态市建设的长远目标转化成各部门当前的自觉行动,具体对铜陵而言,绿色核算势在必行。
(6)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文明
进步、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上述所有关系的调整,概括起来就是要调整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
间的关系。根据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铜陵生态市创建的战略是在和谐铜陵的引领下,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
点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五城联创,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4.2.2 转变方式 铜陵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有症结之根源都集 中在对资源 的开发利用上 ,粗放的利用方式只
能带来低下的经济运行质量、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资源枯竭后进退维谷的茫然。要实现社会经济和
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 ,就必须从更高的中观层面上实现城市运行方式的转变 ,这需要从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
文明方式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1)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建设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
采 、高利用 、低排放为特征,以“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为行为准则 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运行方式 ,它将传统
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资源循环的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建设,将使铜陵当前城市发展
中的诸多问题得 以迎刃而解 :
① 随着循环经济的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产业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性降低 ,资源紧缺对经济增
长的限制将得到有效缓解。
② 随着循环经济的建设,产业链将向高附加值的下游延伸,行业间的配套及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能耗、水
耗稳步降低,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将大幅提升经济效益,经济运行质量将得到质的提高。
③ 随着循环经济的建设,城市的组团特征日益明显,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和规范,有序的城市空间结构将
为体现铜陵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奠定 良好 的基础。
④ 随着循环经济的建设,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将大幅降低,随着生态环境的负荷的逐步缓解,其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将 日益得以彰显。
铜陵有良好的循环经济基础,尤其是资源型的工业结构,产业链蕴涵着向下游延伸及横向拓展的广阔空
间,同时多年来固废综合利用 、资源 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基础性工作也得到 了扎实地开展。根据铜陵生态市
建设规划,铜陵的循环经济建设将围绕铜元素、硫元素和石灰石元素 3条产业链,分别从区域、行业和企业 3
个层次构筑一个 321型的循环经济网络(见图 13):
① 区域层次 通过整合铜、硫和建材三大产业链和铜陵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横港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二大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以点带线、连线成网,促进有色采选、冶炼、加工、化工、建材等跨行业循环圈的大
融合,构建一个全市的321型循环工业网络。
② 行业层次 延长产业链,推动有色、电子、化工、建材、纺织等 5大支柱产业的集群化和产业升级;大力
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和医药工业等 3大接续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保产业,
为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产业化基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陈云峰 等: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 1613
呐量对q q 对呐 口q00毫若《

lu量 Ja ≥
c0苔 p1 0u 暑0 0u
靼 繁
l。莓呐Ip 0一 之 呐 0u
3J=0呐Ja ≥ ∞ 互 IJ0
霸 翳繁
Ba 对qJ=I1对量
— d电3sq B1 Ja
鼷蟥繁 繇州
3J=0呐Ja ≥q B1

对 对 =0害


对 对 )f写 D口 ≈ l1《
士f幕
IlIl Il—。 0 Il—IlIl砖一 砖 -I时.I =l碍事 一. 一
臀 怛 趟翠 一匦
IlIl Il—_J 0 Il—Il 一 =l∞ .10 一一. 一
爿 怛 趟翠 II匦
IlIl Il—。 0 Il—IlIl砖一 ∞一对.I Il一 0一. 一
怛 趟翠 。一匦
Ba Iu1山_0z 撩 ●
呐 趸§0苫 警0 J0p1 0u
=q — 0一 0Id 3J=0呐
靼爿 翳妪目磐
l^ ∞ cB人
0 J0 pl 0u =q 一 呐对∞
靼爿 爿H露醐目
对≥呐呐 Jd 0 J0 pl 0u
分∞=pul 。Iou sl}{
靼爿 恒 杂
0N若 量A0Ia> 口
量0 0 0Bl 对0

。N若 量A。Ia> q
量0 0 — =0苫 0I1
百 暴
0N若 量A0Ia> 口
。1量 0 0 兰呐 Jd量 0u 0Bl Ir
如 蜷
0N lu 量A0Ia> 口
LI 量0 0 ∞ I1∞ oJ_
趟翠
z
IlIl Ilo上 0 Il—IlIl砖一△Il0 ; 一扫∞一 ∞ Il10Il0 =l∞; Il一 .∞
暝 爿 怛 趟翠 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26卷
③ 企业层次 试点先行,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着力于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装备更新、生产
全过程污染控制、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绿色供应链建设。
(2)转变社会文明方式,培育生态文化 建设循环经济是推动铜陵城市运行方式转变的发动机,而生态文
化的培育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润滑剂。只有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生态化转型,才能保证经济运行方式的生态
化转型全面、深入和持久地开展。
8铜精矿 9硫精矿 10石灰石矿
图 l3 铜陵 321型的循环经济网络格 局
Fig.13 “231’type circulation economy net of Tongling
1.Reuse;2.Refill;3.Reclaim;4.Mine;5.Waste stone;6.Choose and pick out;7.Waste water;8.Copper concentrate;9.Sulphur concentrate;10.1imestone;
11.Copper smelting;12.Torrefaetion;13.Calcining;14.Ofgas:15.Waste slag;16.Waste energy;17.Grog;18.Fine treatment;19.Grinding medium;20.Noble
metal;21.Gradient utilizing;22.Iron smelting;23.Cement producing;24.Ash;25.Municipal wastes;26.Phasphorite;27.Phosphoric acid producing;
28.Chemical products;29.Phosphorus fertilizer;30.Phosphogypsum;31.New building materials
根据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铜陵的生态文化建设涵盖培育与生态环境和谐的价值观、培养与生态环境和
谐的生活方式、树立与生态环境和谐的思维理念等方面,在传承“千年铜都”的历史文明、充分挖掘和弘扬“古
铜文化”的自然生态属性的基础上,培育新时期生态文化的新内涵,树立铜陵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新形象。
4.2.3 创新机制 生态市的创建是需要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统一 、长期坚持、不断深化的艰巨的系统工
程。但在国内许多城市的生态市实践中,由于缺乏机制的保障,推动生态市创建的环保部门不能有效地协调
其他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生态市建设规划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和统筹其他专项规划,此外创建工作短期可以做
到集中突击、长期却难以保证持续改进。
因此,机制的创新是事关生态市创建最终能否成败的根本保障。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建
设绿色核算体系核心,构建生态市创建的长效机制。铜陵的绿色核算体系是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GDP)、绿
色会计(管理)和绿色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新机制。在核算城市的经济实力时,它将综合考虑自然资源、
环境质量及相关服务费用的消长,为铜陵生态市的创建提供评价和考核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机制的创
新 ,将生态市的指标与政府各部门的绩效考评挂钩,变生态市建设的各项要求为各部门的自觉行为,实现政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期 陈云峰 等: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 1615
向绿色行政的转变。
5 结论
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生态化转型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成败,同时其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都有着 自己鲜明的特点。本文立足于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不失一般性,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
的和谐模式,希望能正在迈向生态型的资源型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I]
[2]
[3]
[4]
Ma S J,Wang R S.Society—economy—nature compound ecologic system.Acta Zcologica Sinica,1984,9(1):1—9.
Ouyang Z Y,Wang R S.The review and prospect ecolo#cal planning.Journal of Nature Resoures,1995,10(3):203—215.
Wang R S,Ouyang Z Y.EcdogicM imegration:the scientifc approach Io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ese Science Buletin,1996,41
(supplementary issue):47—67.
Wang R S.Compound ecologic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0西c demonstration area.Science&Technology Guide,2000,6:6—9.
参 考文献 :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1984,9(1):1 9.
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 ,1995,10(3):203—215.
王如松,欧阳志云.生态整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科学通报,1996,41(增刊):47—67
王如松.论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示范区.科技导报,2000,6:6—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