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全 文 : /
第 l9卷第1期
1999年 1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I oGICA SINICA
V o1.19.No.1
Jan.,1999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俞孔坚
● - - _ 。 _ ‘ _ ● ● ● 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 L
摘要 景观中有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 .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茼称 SP),他们由景观中的某
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 SP的组分
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 ,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 所以,阻力面(瘴动表面)反跌了生物扩散和
维持的动态 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问特性来判别。一十典型的生物保护安 全格局由源 ,缓冲区,源间联
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站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 揭示了一般流动表
面摸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理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勰结掏之间的关系,证实 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
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 sP的可能性 SP可作为捍卫 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
高效 的空 间战略
关t词 量璺耋全监旦,生塑堡 ·生查壑鱼,墨! 兰鎏,空同分析,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
BIoL0GICAL CoNSERVATIoN
YU Kong—Jian
(T/ue 0 Landscape Planning,Departm~at of Urban and E ⋯ fnf Sci~ces
B~jing Unit~rsity,B ing,100871,Ch~a)
Abstract Potential spatial patterns.which are called security patterns (SP).exisit in
landscapes.They are composed of strategic portions and positions of a landscape which
have critical significance in safeguarding and controlling certain ecological processes.To a
certain process,components of the security pattern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initia—
tire,coordinative and efficient, Therefore,thay ar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in biological
conseravtion and landscape change.
Species movement and maintenance are taken as processes of contro1 in a 1andscape
that occur at the expense of overcoming landscape resistance.A resistance surface (acces
sibility surface)represents the dynamics of species movement.SP can be identifid accord—
ing to the properties on a general surface of flows.Four strategic landscape portions and
positions are identified on a potential surface#buffer zones,inter—source linkages,radiat一
国亲 自然科学基盒(批准号 59778010和3987014 )和国家教委留学回国^员启动基金资助珂 目
啥佛大学 Cart SteinJtz,Rrichard Forman和 Stephen Ervin教授给于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部分建模和机算过程在美国
环境系统研究所(ESRD完成
收稿 日期 :1997—04 17,修改稿收到 日期:1997 12 1 6
/ /)
r, .X,\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俞 L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ing routes and strategic points.These components ale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shold—type
quality of the dynamics of the process。together with the identified sources(native habi—
tats)。and compose the ecological SP at various security Ievels.
It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properties of a general surface
model discussed in theoretical geography and the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model used in
landscape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SP could be osed as comparatively effective
spatial strategies in safeguarding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Key word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planning, spatial
analysis.
有一些基本的景观改变和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有利于生物保护的 。包括棱心栖息地的保护、缓冲区 廊
道 的建立和栖息地的恢复等 一]。同题是如何定义缓冲区。如何设廊道或在何处引入栖息地斑块 ,才能最有
效地影响生态过程 -实现生物保护的 目的。这些 同题对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 以及更大范 围 的景观 区
域生态规划都具有战略意义,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比较而言,有两类生态过程 。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 前者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之内 ,过程之状
态直接反应其所依赖的资源的分布 ,如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 内的地质 。水文 ,植被和动物群落之 间的生态
过程。在处理这种垂直生态过程时 ,景观规划专业已发展了 一整套的生态规划方法 。集中体现 为适宜性 和
可 行性 分 析 模型 ,它最 早可 以追 溯 到 生 态学 先 驱 和 规划 家 Patrick Geddes或 更早 。这 一 模式 到
I.McHargO~,n3发展到 了高峰,并被 称为 干层饼 模式 。对垂直生态过程的控制 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本 身的
改变来完成 水平生态过程则是发 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流动或相互作用。如 物种的空间运动 ,干扰和灾害
的空 同扩散 他们的空间动态很难通过 千层饼 ”模式来表达。
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发展了众多的模型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 ,如引力模型(gravity mode1)和潜
在模型(potential mode1)。更具体的模型诸如树木种子的扩散模型of,~o.虫害扩散和火灾漫延模型J r+3 这些
模型都可以形象地用蓓在表面(potential sur|ace)L1 或趋势表面(trend surface) 通过等值线米表达 。如
表示动物空间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和可进性表面 (sur~ce of accessibility)。所 以,要改变景观以控制水平生
态过瑶 ,一条可能的选径是通过潜在表面判别和设计某种高教的景观格局 =
在 1 9世 纪 Reech等 人工 作 的基 础 之 上 ,理 论地 理 学 家 Warmz对 流 动表 面 进 行 了 较全 面的 研
究 ”。蜘。他将表面用4种点的特征 :蜂(peak)、陷(pit/、关(pass)和鞍 (pale);两种线的特征 :各 线(eoures)
和脊线(ridge);以及3种面的特征:即丘(hil1)、洼(dale)和域(territory)来描述 这一点、线、面模型是基于流
动过程来建立的 ,反映流的聚台 、离散关系,因而在景观生态分析和景观改变中有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景现生态学以研究景现格局与承平生态流之间的关系为 目的“ 。但正如有学者所批评的 。关
于景观生态的研究或多或少地 只研究生物与 已存在于景观 中的某~元素(如斑块 、廊道等)之间的关系_ .
或其记载 已存在的景观元素和格局 少数倒外之一是 Knaapen等人的研 究 ‘。他们提 出了用最小累计阻 力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来作为景观改变的依据 。采用这一技术 ,研 究人员建议将新弓『入的
斑块设计在低阻力区域 -以便能更有效地实现生态保护的功能 这项研究的贡献在于其认识到生物空间运
动的潜在趋势与景现格局改变之间的关系 但更系统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系统地研究【流动)表面特征与生态改变 格局之间的关系将是 非常有意 义的 这种系统研究可能会回
答篇首所提出的同题,即:如何在景观中划分生物保护缓{中区,如何建立廊道 。如何建立保护斑块等。因而
在生物保护 ,景观和区域生态管理和规划等诸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车研究假设 :景观中存在着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 。它们由一些关键性 的局部 、点及位置关 系所构成。这
种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 的作 用,这 种格局被弥为安全格局 (security patterns。简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生 态 学 报 19卷
SP: ~蜘)。本文进 ⋯步设想:通过对生态过程潜在表面的空间分析 .可以判别和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
而实现对生志过程的有效控制。本文将 以广东丹霞山风景区内的生物保护规划为倒,撵讨生态安全格局的
理论与方法 。案例本身只作 为说明用,用于实际保护工作前还需作进一步实地观察。
1 方法
1 1 景观安全格局概念
不论景观是均相的还是异相的,景观中的各点对某种生态的重要性都不是一样的。其中有一些局部,
点和空间关系对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上所述 .这些 景观局部.点及空间联系构成
景观 生态安全格局 它们是现有的或是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ecolQgical infrastructure)。在一个明显的异质
性景观中 ,SP组分是可 以凭经 验判别到的.如一个盆地 的水 口,廊道的断裂处或瓶颈 ,河流交汇处的分水
岭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SP组分并不能直接凭经验识别到 在这种情况下,对景观战略性组分的识
别必须通过对生态过程动态和趋势的模捌来实现 SP组分对控制生态过程的战略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3
个 方 面 :
(1)主动优势(initiative) SP组分 一旦被某种生态过程占领后就有先人 为主的优势 ,有利于过程对垒
局或局部的景观控制
(2)空问联系优势 (co—ordination):SP组分 一旦棱某种生态过程占领后有利 于在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
建立空间联系。
(3)高效优势(efficiency):某 sP组分一旦被 某生态过程占领后 .就使生态过程控制在全局或局部景观
时,在物质、能量上达到高教和经济。H某种意义上讲.高效优势是 SP的总体特征+它也包含在主动优势和
空间联 系优势之中 。以生物保护为倒 ,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 [25卅 ;
①源(source);现存的乡土物种栖息地.他们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元点
②缓冲区(buffer zone):环绕源的周边地区,是物种扩散的低阻力区。
@源间联接 (inter—source linkage):相邻两源之阿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辐射道(radiating roums):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战略点(strategic point):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 跳板”(stepping stone)。除了辐射道
和战略点以外+SP的其它景观组分在景观生态学及生物保护学中多有论及 奉论文的讨论重点是如何根
据生志过程动态表面的空间特 征来判别这些潜在的战略性景观组分,以指导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改变 。
1.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步骤
1 2.1 第~步 源的确定 在大多数情况下.景现生态规划的保护对象是多个物种和群体,而且它们应
具有广 的代表性,能充分反映保护地的多种生境特点。在区系成分调查的基础上+可以确定作为主要保
护对象的物种和相应的栖息地(源 )
1.2.2 第二步 建立阻力面 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 而这种控制
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 所以+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空 间运动的趋势 如前所述 ,有多种模型可能用
于阻力面 (趋势面)的建立 本文的案倒研究 中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
MCR[24,251来建立阻力面 该模型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即源、距离和景观舟面特征 基本公式如下 :
MCR—fmin∑(D ×R )
_ n
这一公式根据 Knaapen等人““的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费用距离(eostdistance)[ 修改而来。
其中,是一个未知的正函数,反映空间中任~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的距离和景观基面特征的正相
关关系。D 是物种从源 J到空间某一点所穿越的某景观的基面 i空间距离;R.是景观 i对某物种运动的阻
力。尽管函数,通常是未知的+但(D. XR.)之累积值可皇上被认为是物种从源到空间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
对易达性的衡量 其中从所有源到该 点阻力的最小值棱用来衡量该点的易达性 因此 ,阻力面反映了物种
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及趋势
1.2.3 根据阻力面来判别安 全格局 阻力面是反映物种运动的时空连续体 ,类似地形表面 阻力面可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用等阻力线表示为一种矢量图(圈1) 用理论地理学家 Warntz的术语 训,这一阻力表面在源处下陷
(dip),在最不易达到的地 区阻力面呈峰(peak)突起 ,而两陷之间有低阻力的各线 (course)相联,两峰之间
有高阻力的脊钱(ridge)相连。每一各线和脊线上都各有一鞍(在这里不仿把 pass和 pale两者都称为鞍),
他仃 是咎线或脊线上的极值(最太或最小) 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判别缓 冲区、源间联接 、辐射道
和战略点
1.2 3.1 缓{巾区的判别 到 目前为止、对缓 {巾区的触分,国际上技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t本研究则为解决此
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 MCR阻力面基础上,可以作两种曲线 ,一种 曲线是从某一源到最远离霭【的某
一 点作一条垂直于阻力线的剖面 曲线 ,得到的是 MCR与离源距离的关系曲线 。另一条 曲线是 MCR值与
面积的关系曲线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假设这两种曲线都有某些阶段性门槛(threshold)的存在(见案倒研
究)。也就是说,随着缓冲区边界向外围的扩展.景观对物种的阻力随之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均匀的,有
时是平缓而有时则非常陡峻(图1)。对应于空间格局,缓{巾区的有效边界就可 根据这些门盘值来确定。这
可以实现缓冲区划分的有效性
1.2.3.2 源 间联结 源 间联结 实际 上是 阻力面上相
邻两源之间的阻力低谷 根据安 全层次的不同。源间联
接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图1)。它 们是 生态流之间的高效
通道和联系途径。
1.2 3.3 辐射遭 从图l中还可 以识别 以某源为中心
向外辐射的低阻力各线 。他 们形 同树技状河流 成为物
种 向外扩散的低阻力通道 这 里.物种运 动被 当作是 能
动的对景观的控制过程来认 识,而 不是 被动 的保 护对
象 。这对保护对象的未来发展和进化是必要的 ,而保护
生物的进化过程在生物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
1.2.3.4 战略点 战略点的识 别途径有 多种 ,其中直
接从阻力面上反映出来的是以相邻源为中心的等阻力
线的相切点 。对控制生态流有 至关重要的意 义。
将上述各 种存在的和潜在的景观结构组分叠加组
合 ,就形成某一安全水平上 的生物保护安全}旨局 .不同
的安全水平要求有各 自相应的安全格局 但 每一层次
的安全格局都是根据生态过 程的动态和趋势的某些门
槛值来确定 的,而这 些 门槛值可 通 过分析 阻力面的
空间特性来求得
2 应用一 一个案倒研究
圈1 阻力面与生态安全格局假设模型
Fig.1 Resistance surface and the schematic model of
security pattern
①源 Source,@阻力面和等阻线 Resistance suf ace and
iso Lin~,@源间通道 |nte~s小儿℃e Linkage ④辐射道 Ra-
diatia8 route,@拉略点 Strategic point
上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方法论被用于广东丹霞山国家风景名胜 区的生物保护规划中.研究范围300多
平方公里,位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性地区.生物多样性很高 研究通过 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
(GIS)来完成 车案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的判别步骤如下
2 1 源的确定
本案例研究中选用3类有代表性的物种作为保护对象,包括中型哺乳类、难类和两栖类 一。通过以他
们作为假想目标.目的是为了保护生境的多样和潜在的景观生态基础设施 限于篇幅,本文只舟绍林中雉
类的保护安全格局的判别方法,作为林中雉类的源是风景区内现有的7个残遗自然斑块,属保存完好的淮
南亚热带季雨林斑块(圈2)
2 2 阻力面的建立 /
如前所述,阻力面是运用晟小累积阻力模型来建立的 ,首先是对景观根据其对保护对象空间运 动的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 生 怠 学 报
力进行等级的划分 。景观对物 种的相对阻 力
是参照有关文献来确定的 。在本案倒 中,肯
理由认为植被类型与残遗栖息地斑块的植被特
征越接近,其对物种运动 的阻力就越 小。为此 ,
根据植被受 人为活 动于扰的强度划分为6个等
级 ,从受干扰强度晟大 的农田、到草地 、灌丛 、针
叶林、混交林和人为 于扰强度最小的季雨林残
遗斑块 。在上述阻力分级评价基础上 ,再将生态
源 与距离 的因素考虑进 去,运 用 MCR计算力
法 ,便得到 一个反映物种运动时空勘态和趋势
的阻力表面(图31
2.3 根据 阻力面的空间特征判别生态安全格

除了已确定 的源以外 ,生志安垒格 局的其
它 各组分 都 可以根 据阻力 面的宅间特征 来判

2 3.1 缓 冲区 从 MCR阻力面上(图3),可 以
得到两类曲线,第一类是反映离源距 离和 MCR
值关 系的剖面曲线(图4),这 曲线上反映了多
级 门槛值的存在 ,证实了 一章的假设 另 一种
(一条)曲线则综合反映 MCR值 与面积 的关 系
(图5),正如所设想的,其 中也反映 了一些门槛
值 。图5曲线上的点 b ~b 是 一些 可识别的『]褴
值 在这些 点附近随着缓 区范 围的扩大或减
少,MCR值发生急剧性变化。所以,如果将缓冲
范围扩展到一定边 界之后 ,所增加的面 的可
利用性及其保护意 义会急剧 下降,则这 样的
些 门槛值可作为缓冲【‘划分的依据 如,有荚研
究表 明,垒区 内至步有j0 以上的 土地应作 为
保护区才有利于物种 的空问运动不受景观破碎
化 的影响。” 。为此 ,可以确定图5中的点 b 是一
个比较理想的、用来确定缓冲旺范围的门槛值,
这时缓冲区范围 内的面积可选到52 这 一缓
冲 区的边界 与图4剖 面曲线上的 a:门槛值相
对应。得到 如图6的相应 的缓冲 医形状幸u恪局。
如果降低安全标准 ,则可 用 1中的 a 和图5
中的 h 点为门槛值划分缓冲 医,则相应地得到
如图7的缓冲区和分布。
2.3.2 源问联接 每一源和其它任一源都有
一 条或多条低 累积阻力各线 ,其中有一 条是最
小阻力谷线 多 。条联接 就可以 勺某 一源的保
护多一份保 险。安全层次就 町提高 =如果使每 一
源与 其任何相邻的源都有一聪接通道,则可得
1 9卷
圈: 丹霞山垒景及残遗研块(准南亚热带季雨林斑块作为保护
源 )
Fig 2 The。w ral1 landscape of the Red Stone National Park
and the⋯ nH『1t I~atches(mon~ooR forest patches as the sources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a残遗 南 亚热 带季 雨韩 斑块 Remnanl⋯ s。0n forest patches
圈3 林内雉码运动阻力面
Fig.3 Resistance surface for the mDvem~Rt of pheasants
④残遗 自然班块 Remnant forest patch.@ 低阻力区 Low resis
t su rface.@高阻 区Hight resistance surfac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俞孔 :生物侏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到如图6的高度安全的源间联系 如果降低安全 J、准 ,则可选择如图7的源间联接 .这种情 况下,每 .联结 至
少被同时用于3个源之问的联系
2,3.3 辐射道 辐射道是阻力表面 上自豫向外发射 的低阻力各地 ,形同枝状河流水系。这是 生物 原有
栖息地为基地t向外围景观扩散的有效途径 高度安全的保护格局应具有这种景观组分(图6)。
2·3-4 战略 点 景观点略 有霉种 。这里 足介绍 种,即鞍部战略 电,它们是相邻源等阻线的相切 点.
起源间“跳板 的作用(图6,图7)
将 述各种安全水平 上的战略性景观局部和位置及空闻联 系组合在一起 ,就构成了两种不同安全水
平上的景观生态安全 格局:高度安全的,}物保护安全 f{}局(圈6)和中等安全水平的生物保护格局 (图7)。这
些 单一物种或某 群体物种保护 为目标的景现q.态安全格局冉经叠加,可麒得到 保护多个类型生物
群体为 目的的生态安全格局呻]
图4 阻力面上一典型剖面(图3中的 A 到 B点)
Fig.4 A CROSS sectionfrom a so A to point B at
the far end of the resistance ⋯ farc (refer t0 tigule 3
for the Iocatmn)
圈5 面积与阻力直方图显示门槛值的存在
Fig 5 The aTea resistance level histogram suggests
1he existence of step—wise thresholds
图6 高 度安 垒水 1 【l。璀I墼保 安 全略局
Fig 6 Secutit pat【⋯ _(]
at a highly sec~Ye leveI
①埋冲匮]3uffer,@残遗 自然斑按 K 删 an ~forest p,.tch
(source),⑨战略 点 Strategic point. 源 联结 (T
so⋯ e Linkage, 辐射道 Radiating~Dtl[e
圄 中等安全水平的雉类保护安全惜局
Fig 7 Security patte rn f0f the protection of pheasants
at a moderately e⋯ level
战略 点 St re.tegic point,@ 残 遗 自然 斑蟪 Remnan~
forest pat eh(gOUrC~),@埕 冲区 Bufer.④源间联结 】n—
teY—so⋯ linkag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学 报 1 9卷
3 讨论
车研究将水平生态过程作为一种对景观 的控制过程来对待。通过对关键性 景观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
的控制.和栖息地的布置形成某种战略性格局 ,有可能形成超越于实际存在的景观元素以外的强有力的生
态势力圈(ecological intluence sphere)从而使某种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得 以有效的维护。SP方法 旨在判
别、维护和强化景观生意基础设麓。判别 SP是为了指导景观改变而不仅仅是对现存景观的描述 理论地理
学的表面模型对判别保护区生态安全格局有启发意义。
本文揭示了一般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生物保护学 中的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证
实了生态过程动态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 ,并进一步讨论 了如何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缓 冲区。从而为缓
冲区的划分提供 了一条新途径。
安全格局的功能组分基本上与景观生态学 的景观分析模型相对应 .如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型(6) 一个
安全格局意眯着如何选择、维护和在某些潜在的战略部位引入斑块 ,使他们成为“跳板 ,意睐着如何来构
筑源间联系廊道和辐射道 导致生态安全格局部分或全部破坏的景观改变对于某种生物保护安全水平说
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将导致生态过程的急剧恶化 一个可接受的生态规划和景观改变就意味着维护和强
化生态安全格局 。这有利于减少景观改变决策失误所导致的不可逆转的后果 。车研究将安全 、格局和改变
等概念结合起来的本质意义在于把生物保护规划作为一个可辩护的、空间交易和发生在多个利益辩护者
之间的博奕过程 。
本文讨 论的表面模型计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假设性 的.具体应用时可能需要更复杂或更简单
的模型 。在这一理想化的计算模型 中,只考虑了源的位置、空问距离和景观基面特征:其它因素如源车身的
结果和组成 ,驱动力因素的存在等都有可能影响阻力面 的生成 。本文还着重强调 了 SP方法与传统生态规
划的叠加模式之间的不同点 ,而着重讨论水平生态过程。实际上,两种方法是可以互为补充的。尽管论文只
讨论了林中难类空间运动及其保护的安全格局 ,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动物的保护 t也适用与其它生态过程
如火灾 的蔓延,虫灾的扩散等安全格局的判别 。最后需声明的 ,案例研 究只作为方法论的说明 ,作为实际应
用还不成熟 : ·
参 考 文 献
Frankel O H and So ur6 M E.Conservation and Evolution.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1
Harris L D.The Fragmented F~est:IslandBiogeography Theor3,and Pres~ tion ofBioticD 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tIL一1984
Noss R H and Harris L D.Nodes—networks—and MUM s Preserving diversity at art scales. ⋯ 州 Manage—
肼 f,1986,10(3):299~ 309
W RI,IUCN and UNEP.Glob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Guidelines For Acti~ to San ,Study and Use Earth’ Biotic
Wealth Sustainably and Equitably,1992·WRI/IUCN/UNEP
Smith D S and Hellmund P c S.(Editors),Exology ofGr~ wav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Minneapolis—MN,
1993,69~ 104
Forman R T T Some genera[principles oflandscape and regional~ o[ogy.Land~ape Ecology一1995,10(3):1驺 ~
142
俞孔坚,李迪华 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戒模式.国外城市规划 ,1997,3:27~31
Faludi A.Deeson—centered View of E⋯ n n Planning Pergamon Press一1987
Steiner F—YoungG and ZubeE EcoLogical planning:Retrospect and prospect Land~apeJournal,1987,(7):31~ 39
McHarg I Design l~ith Nature.John Wiley& Sons,lnc 1969(1992 edition)
McHarg I Human ecological planning at Pennsylvania-Landscape Planning,1981,(8):109~ 12O
Olsson G.Distance and Human ba~action·A m ㈣ and Bibliography Regional Science R~earch Institute·
Philadelphia,1995
Bartlet M S.The Statistic Analym ofSpate~ Patte~(1st edition) Chapman and Hal,London一1975
Skhr F H and Costanza R.The development 0f dynamic spatial models for landscape ecology A review and prng no一
2 3 4 5 6 [、 8 9 ¨ ” ” 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期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15
sis. In—Turner M G and Gardner R H S.(Editors),‘ malfw M ethods in Landscape EmloKy. Springer—Verlagt
New York.1990
15 Johnson W C Estimating dispersibility of Acer.Fr*xnius and Tilia in fragmented landscapes from patterns of
seedling establishment La ndscape Ecology,1998,1<8):178~ 187
16 Frelieh L E.Calcote R R and Davis M R Patch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an old growth hemolck hardwood for—
est.Ecology,1993,74(8):513~ 527
17 Warntz W T topology of a social—economic terrain and spatial flows.In:(Thomas M D s),Papers o厂丁 Regional
S~:ierlc~Associatio.University of W ashington Phda delphia,1968 t47~6l
18 Chorley R J and Haggett P.Trend surface mapping in geographical researearch.In=Berry B J L and M arble D F.1Ed-
itors). atiat A~mtyMs:A reader Stati~icalGeograp .Prentice—Hal1.Inc.,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68,
195~ 217
19 Warntz W .Geography of prices and spatial interaction.In;Papas and Pr~eedings ofthe Re onal Science Associo
tion ,1957.118~ 129
20 W arntz W .C-e~graphv and The Properties oI Surtaeest Spatial ord—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Harvard P
pets in The~etYcol Geograpb t1987t(1)part 1
21 Forman R T T and GodronM .La ndscapeEcology.JohnW iley,New Yorkt1986
22 Turner M G 1989.Landscape ecology:the effect of pattern 0 processes.Annual Review oY Exology and Systematies,
1986,20{171~ 197
23 Laver C J.and Haines—Young R H Equilibrium LandscaPes and their afterma th: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role of
the new technology In:I-[nines Young ,R,Green D R and Cousins S (Editors),La nd~ape ~cotogy and Geographic
bafotmanon Systems.Taylor sLFrancis,Londoft,1993,57~74
24 Knaapen J P,Se heffer M nod Harms B.Est Jmathag habitat isol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I⋯ .1992,(23):l~ 16
25 Y“,K—J.Security Patterns in La ndscape Planning;With a Case h 5删 China Doctoral Thesis,Hazard University,
1995
26 Yu K—J.EC oLOg icaL sec urity patterns of Landscapes;concept,method and a阻5e In,proceedings lnternati~ l Sym-
potium 口,G~ nformatics’95tHong Kong,1995,3g6~405
27 Yu K—J.Ecolng ica]security patternsinlandscape andGIS appl Jcatlon.GeographicInformation Sciences.19g5t1(2);
88~ 102
28 YuK—J.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modelinlandscape pla~ nig.La ndscape and UrbanPlann-1996t36(5):1~ l7
29 YuK—J.Se curity patterns: defenslve approachtoward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IntSe llia T andG∞ 卜
goulm D(eds.),ProceedingstAthens International ConIerence,Urban m 既 帅 nm州 Planning lnfor-
rnaticstoPlanning inAnEra Transition.NationalTechnicalUniversity ofAthens,Faculty ofArchitectureDept.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1997t493~463
30 Yu K—J.Ecologists,f~rmers,tourists—GIS suppo rt planning of Red Stone Park,China.In.Craglia M and Hetlea C
(Ed s.),Gtographic In rmation Re ~ rch:Bmdglng the Atlantic Tayor 8L Francis,1997t480~494
3I M erriam G Comaeedvity:afundamental eharaeterist Jc ollandscapepa ttern In Brandt J andAgger P (Edito~ )t丁
First International Seminar彻 M ethodology La ndscape Ecological Resta~h and Planning.Roskilde Urdversitets一
lag GeoRuc,Roskilde,Denmark,1984.5~ 15
32 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Institute—Cell—based Modeling ^GRID tRelands·CA 1991
33 Soul6 M E.Threshcids for sutural;Maintaining Fitness and evolutionary po tentia1.InlSouie M E.and W ilcox B A.
Con se~ 6onBilology:An皿呻f 蹦 。 ,Perspective.SJnauerAssociates,In c.,sunderland,M At1980t151
~ l60
84 Erwin T L.An evolutionary basm fo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Sci~Jce,1991,(853):750~ 52
35 Se iman P H andDoarN R.A landscapeec ological approachto countryside pla~ nig.Pta~ ing Outi~ktl991t34(2):
83~88
36 Franklin J F and Forman R T T.Creating landscape patterns by forest cotting;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princi
pies La ndscape Ecotog~ 1987,1(1)=S~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