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eredity, Physiology and Malt Quality Analysis of Albino-Lemma Barley

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


对啤酒大麦苏啤3号的自然突变体品系0601的白化颖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在农艺性状(千粒重、饱满度等),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原花色素含量)及麦芽品质性状(糖化力、净出率、库尔巴哈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白化颖壳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体和野生型在千粒重、籽粒饱满度、叶绿素含量、糖化力、浸出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原花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为分子标记定位白化颖壳性状基因及最终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遗传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全 文 :核 农 学 报  2013,27(11):1624 ~ 1629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2⁃11⁃02  接受日期: 2013⁃05⁃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149),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CARS - 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110574),浙江省公益性研究项目
(2012C22029)
作者简介:金婷, 女,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研究。 E⁃mail:guyuelongren@ 163. com
通讯作者:华为, 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麦遗传育种研究。 E⁃mail: huaweicau@ hotmail. com
文章编号:1000⁃8551(2013)11⁃1624⁃06
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
金  婷1,2   杨建明2   贾巧君2   汪军妹2   吴宽然1,2   陈  和3   乔海龙3   华  为2
( 1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3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2)
摘  要:对啤酒大麦苏啤 3 号的自然突变体品系 0601 的白化颖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比较了突变体
和野生型在农艺性状(千粒重、饱满度等),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原花色素含量)及麦芽品质性状(糖
化力、净出率、库尔巴哈值)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表明,白化颖壳性状由 1 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体和
野生型在千粒重、籽粒饱满度、叶绿素含量、糖化力、浸出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原花青素含量差异
不显著。 这些结果为分子标记定位白化颖壳性状基因及最终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遗传学
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关键词:大麦;白化颖壳;农艺性状;麦芽品质;遗传分析
    突变体是育种的有用材料,也是遗传学研究的基
本材料。 利用自然突变体或人工突变体克隆目的基
因,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这已经成为功能基因组学
的重要研究内容[1 - 2]。 植株颜色的变化是一种较易识
别的突变,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发现了植株颜色的
突变体,迄今为止,已经对水稻[3 - 4]、玉米[5]、棉花[6]、
烟草[7]、大豆[8]和拟南芥[9]等作物的颜色突变体进行
了大量研究,发现这些控制颜色的突变基因主要涉及
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
在大麦中关于颜色的突变主要为叶色突变。 2000
年,Galova等[10]报道了使用叠氮化钠化学诱变剂处理
获得的大麦叶色突变体 viridis, flavoviridis, chlorina,
xantha,lutea和 albina,这些突变体中的叶绿素 a、b 和
类胡萝卜素含量依次降低,其中 albina 的光合作用完
全丧失。 Yaronskaya 等[11]报道大麦 albostrians 是一个
受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叶色白化突变体,该突变体叶片
中质体未分化,叶绿素含量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与
正常绿色叶片相比,albostrians中参与四吡咯生物合成
的基因和蛋白都发生了量的改变,并最终影响了四吡
咯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白化叶片。 而关于大麦白化
颖壳突变体的报道目前只有 3 例。 1980 年,Tsuchiya
等[12]报道了一个自然突变的白化颖壳突变体,对其进
行遗传分析发现,颖壳白化受一个隐性的核基因控制,
命名为 alm。 利用全套染色体形态性状标记系,将该
基因定位在大麦第 3 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但未对其作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使用60Co⁃γ
辐射获得了 2 份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材料,分别为
962024 和 2 - 98113,发现这 2 份材料的白化颖壳性状
也是受一个隐性的核基因控制[13 - 14],张国荣等[13]还
对 962024 的白化颖壳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颖壳
白化是由于叶绿体发育不良所致。 迄今为止,虽然对
于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作了一些研究,但总的说来,研
究还不够深入。
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大麦白化颖壳的突变体 0601,
来自于啤酒大麦品种苏啤 3 号的自然突变,通过经典
遗传分析,明确了白化颖壳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分子标
记定位及最终克隆该基因打下基础;同时比较了突变
体和野生型在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麦芽品质性状上
的差异,以期对该突变体具有更全面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品系 0601 及其野生型苏啤
4261
  11 期 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
3 号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提供。 2010 年配置杂交组
合 0601 /苏啤 3 号和苏啤 3 号 / 0601,当年秋季种植 F1
并观察表型。 2011 年 3 月份将 0601 /苏啤 3 号的 F1
与父母本回交,2011 年秋将各世代及亲本播于试验
田,以行宽 1 m,行距 0􀆰 2 m,株距 0􀆰 1 m播种。 在成熟
前考察颖壳、叶耳、叶鞘等部位的颜色。 另外,在 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将野生型和突变体播种 10 行,每行
40 粒左右,成熟后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并各自混收晒
干,用于测定麦芽品质。
1􀆰 2  倒二叶、旗叶和颖壳叶绿素含量测定
选出穗整齐、同日开花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材料各
21 株并单株挂牌,作为叶绿素含量测试材料。 4 月 10
日开始取样,每隔 5 d 取样一次,每个材料分别取穗、
旗叶和倒二叶,各做三次重复,共取样 7 次,取样时间
都控制在上午 10 点左右,取完样立即用样品袋封装,
现取现用。 颖果经人工去除子房,叶片剪成 2 × 10mm
碎片后称取 1􀆰 000 ± 0􀆰 002g,参照冯瑞云[15]的热醇快
速提取法测定。
注:(A)叶片;(B)叶耳;(C)叶鞘基部;(D)颖果。
Note: (A)leaf; (B)auricle; (C)base of leaf sheath; (D)grain.
图 1  突变体(0601)和野生型(WT)不同生长时期的表型
Fig. 1  Phenotype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 of mutant(0601)and its wild type(WT):
1􀆰 3  原花色素检测
1􀆰 3􀆰 1  成熟前颖果原花色素检测  对野生型和突变
体材料颖果的原花色素含量进行定性比较,麦穗自开
花日起每隔 5d 取样,人工剥离颖壳和颖果,用 1%香
草醛盐酸溶液(6 M HCL),25℃,浸润 3h 着色[16],用
蒸馏水清洗后拍照记录。
1􀆰 3􀆰 2  成熟籽粒原花色素含量测定  大麦籽粒磨粉,
称 1􀆰 00g 置于 50mL 离心管,加 7mL 提取试剂(60%
乙醇 + 1% Vc),振荡提取 1 h,离心 4000r·min - 1
10min;取上清,置于新 50mL 离心管;重复提取 2 次,
收集 3 次的上清,用提取试剂定容至 25mL。 黑暗 4℃
保存备用。 采用香草醛盐酸比色法测定[17],用锡箔纸
将试管(14mm ×20mm)包裹严,仅留管口用于加样,向
管内加入试样 1mL,再加 3􀆰 0mL 4%香草醛甲醇液混
合,然后加入 1􀆰 5mL 浓盐酸,彻底混匀,室温下显色
15min,最后在 500 nm处比色,用儿茶酸配制浓度系列
制标准曲线。
1􀆰 4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和麦芽品质检测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参照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
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18]。 麦芽品质检测运用
本中心已经成熟的体系。 样品籽粒过 2􀆰 2mm筛,称量
120 g 置于澳大利亚 Joe White 微型制麦系统中制麦
芽。 制麦程序为:浸麦(5 h,17℃),气干(8 h,17℃),
浸麦(4 h,16℃),气干(9 h,16℃),浸麦(3 h,15℃),
气干(1 h,15℃);16℃下发芽 48 h,15℃下发芽 48 h;5
0℃烘焙 2 h,55℃烘焙 4 h,60℃烘焙 6 h,65℃烘焙 4
h,70℃烘焙 1 h,75℃烘焙 1 h,80℃烘焙 1 h,82℃烘焙
2 h。 发芽结束后去麦芽,使用 Buhler 公司 DLFU盘式
粉碎机(盘间距为 0􀆰 2mm)将麦芽磨成粉置于 4℃备
用。 按 EBC (European Brewory Convention)法[19]测定
以下主要麦芽品质指标:麦芽浸出率、糖化力、α -氨
基氮和库尔巴哈值。
5261
核  农  学  报 27 卷
2  结果与分析
2􀆰 1  白化突变体 0601 的表型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苗期叶
片出现黄色斑点(图 1 - A),抽穗前叶片变绿,同时叶
耳(旗叶叶耳为浅紫色)和叶鞘基部缺绿(图 1 - B、
C),从抽穗到成熟前,颖壳呈白色,而芒和穗轴仍为绿
色(图 1 - D)。
2􀆰 2  白化突变体 0601 的遗传分析
突变体和野生型正、反杂交 F1 颖壳颜色表现一
致,30 个单株颖壳颜色均为绿色,未出现中间型,与野
生型颖壳颜色一致,这表明白化颖壳性状属于细胞核
遗传;自交 F2 颖壳颜色出现分离,绿色颖壳和白化颖
壳分离比例接近 3∶ 1(表 1)。 0601 /苏啤 3 号与野生型
回交一代的 97 个单株,全部为绿色颖壳,0601 /苏啤 3
号与突变体回交一代的 93 个单株出现了绿色颖壳和
白化颖壳两种表型,分离比例接近 1 ∶ 1(表 1)。 根据
孟德尔经典遗传规律,表明该突变体颖壳白化性状由
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
表 1  F2 和 BC1 颖壳颜色分离情况
Table 1  Segregation of glume color in F2 and BC1
世代
Generation
组合
Crossing groups
总株数
Total number
of plants
正常颖壳株数
Number of
N plants
白化颖壳株数
Number of
A plants
期望比
Expected ratio
χ2
Chi⁃square
F2 0601 /苏啤 3 号 977 739 238 3∶ 1 0. 08
0601 / Supi3
苏啤 3 号 / 0601 954 709 245 3∶ 1 0. 12
Supi3 / 0601
BC1 0601 /苏啤 3 号 / /苏啤 3 号 97 97 0 1∶ 0
0601 / Supi3 / / Supi3
苏啤 3 号 / 0601 / / 0601 93 43 50 1∶ 1 0. 26
Supi3 / 0601 / / 0601
    注:χ20􀆰 05 = 3􀆰 84;N:正常颖壳(绿色);A:白化颖壳。
Note: χ20􀆰 05 = 3􀆰 84;N:normal lemma(green);A:albino lemma.
2􀆰 3  倒二叶、旗叶和颖壳叶绿素含量测定
为了鉴定突变体白化现象是否由叶绿素含量变化
引起,分别测定了从灌浆期开始旗叶、倒二叶和颖壳在
不同时间的叶绿素含量。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颖壳
在各个时期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低于野生型(图 2),而
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趋势相
似(图 3),这是因为从灌浆期开始突变体和野生型相
比主要是颖壳发生白化,叶色并无明显差异。 这些结
果表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引起了颖壳颜色改变。
图 2  开花后突变体和野生型颖壳叶绿素含量变化
Fig. 2  Chlorophyll content of glume in 0601
and WT after pollination
2􀆰 4  突变体与野生型原花色素合成比较
为了检测突变体和野生型从灌浆期到成熟期原花
色素合成情况,通过香草醛盐酸混合液浸润,比较了突
变体和野生型颖果的原花色素合成量。 新鲜的颖果在
花后 5d ~ 20d突变体和野生型有明显的不同,野生型
呈嫩绿色,突变体呈乳白色,直到花后 25d,两者都开
始呈黄色(图 4 - A);香草醛盐酸浸染处理后,花后 5d
的野生型颖果呈浅橄榄色,突变体不变色,花后 10d两
者均开始呈现红色,且在花后 15 d 显示鲜红色,之后
随着籽粒的成熟,颜色变浅,浸染的程度也减小
6261
  11 期 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
图 3  开花后突变体和野生型旗叶和倒二
叶叶绿素含量变化
Fig. 3  Chlorophyll content of flag leaf and second
top leaf in 0601 and WT after pollination
(图 4 - B),在此过程中野生型和突变体表现无明显
差异。 成熟籽粒的原花色素含量测定也表明,虽然突
变体的原花色素含量稍低于野生型,野生型为 1􀆰 15mg
·g - 1,突变体为 1􀆰 06mg·g - 1,但是差异并不显著。 这
些结果表明,白化颖壳突变体虽然失绿,但在籽粒成熟
过程中也存在正常的原花色素合成。
表 2  突变体(0601)和野生型(苏啤 3 号)的农艺性状与麦芽品质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agriculture trait and malt quality between Albino⁃lemma mutant (0601) and Supi 3(WT)
年份
Year
材料
Material
株高
Plant height /
cm
千粒重
1000 - kernel
weight /

籽粒饱满度
Kernel
plumpness /

粘 度
Viscosity /
(mPa·s)
浸出物
Malt
extract / %
糖化力
Diastatic
power / W·K
α -氨基氮
α⁃amino
nitrogen /
(mg·100g - 1)
库尔巴哈值
Kolbach
index / %
2011 野生型 77. 14 44. 12 80. 51 0. 942 77. 49 449. 7 150. 30 35. 26
(WT)
突变体(0601) 71. 14∗∗ 38. 46∗∗ 25. 60∗∗ 0. 945 72. 81∗ 542. 5∗∗ 219. 60∗∗ 37. 33
2012 野生型 77. 06 40. 77 80. 25 1. 034 80. 10 378. 5 192. 08 46. 24
(WT)
突变体 71. 50∗∗ 33. 80∗∗ 25. 00∗∗ 0. 991∗∗ 77. 67∗∗ 513. 9∗∗ 256. 62∗∗ 48. 61
(0601)
    注:∗,∗∗分别表示差异达到 5%和 1%显著水平,与野生型比较。
    Note: ∗ and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 and 1% level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respectively.
2􀆰 5  农艺性状和麦芽品质差异比较
为了比较突变体和野生型在农艺性状和麦芽品质
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测定了突变体和野生型 2 年
的农艺性状和麦芽品质性状数据(表 2),发现突变体
的株高、饱满度、千粒重和浸出物都显著低于野生型,
而糖化力、α -氨基氮和库尔巴哈值显著高于野生型,
而且 2 年的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3  讨论
3􀆰 1  白化颖壳的遗传机制
从现有的国内外报道看,大麦白化颖壳材料来源
有两种,国外材料来源于自然突变[12],国内主要是通
过辐射诱变得到[13 - 14]。 不同的突变体材料农艺性状
表现不同,Tsuchiya 等[12]报道的材料叶耳表型为白
色;张国荣等[13]报道的白化颖壳大麦具有淡蓝色叶
耳,而韩月澎等[14]报道的材料(通过 261Gy60 Co γ 射
线辐射诱变苏农 9052 得到)除颖壳发生白化突变外,
旗叶叶耳为紫色,叶鞘基部也变为白色,通过遗传分析
都表明此类突变基因属于隐性单基因。 本研究的白化
颖壳大麦来源于啤酒大麦品种苏啤 3 号的自然突变,
除了颖壳为白色,叶耳(旗叶叶耳为浅紫色)及叶鞘基
部也表现白色,且苗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通过遗传分
析发现,该性状也是由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 本研究
报道的白化颖壳突变体材料表型和韩月澎等[14]报道
的基本一致,但要确定它们是否受同一基因控制,还需
要进一步做等位性检测。
3􀆰 2  白化颖壳基因对生理特性和麦芽品质的影响
张国荣等[13]对其突变体材料的白化颖壳进行了
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白化颖壳失绿是由于叶绿体发
育不良造成的,而本研究通过对突变体颖壳叶绿素含
量的测定,发现突变体颖壳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
生型,也说明白化颖壳可能和叶绿素合成有关。
根据张国荣等[13]的报道,颖壳白化影响了原花色
7261
核  农  学  报 27 卷
注:A: 新鲜颖果颜色; B: 香草醛盐酸浸润染色。
Note: A: Freshly harvested grains of 0601(upper panels) and WT(lower panels); B: Vanillin⁃stained grains of
0601(upper panels) and WT(lower panels) .
图 4  花后每隔 5 天采集的突变体与野生型颖果颜色(从左到右)
Fig. 4  Grain color of 0601 and WT. Grains were collected at 5,10,15,20,25 and 30 DAP( left to right)
素的合成,使原花色素含量显著降低。 本研究发现突
变体和野生型从灌浆期至成熟种子中原花色素的合成
情况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虽然叶绿素和原花色素
的合成都需要光照的调节,都属于植物的色素,但原花
色素的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并没有密切关联,而且两者
具有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22 - 23]。 本研究也表明,虽然
白化颖壳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影
响大麦籽粒原花色素的合成。 另外, Eiko Himi
等[16, 20 - 21]报道大麦籽粒原花色素从花后 4 d 就开始
以单体形式合成,主要在籽粒快速灌浆期间合成,到乳
熟期达到最大值后就开始略微下降,本研究结果与其
基本一致,用香草醛盐酸染色,花后 5 d,颖果颜色变化
不明显,说明此时籽粒中原花色素含量很低,而花后
15 d染色最深,说明此时籽粒中原花色素含量达到最
高。
本研究报道的白化颖壳突变体在籽粒饱满度和千
粒重上显著低于野生型,这可能是由于颖壳也是进行
光合作用的场所,颖壳缺绿导致光合产物合成下降,而
且突变体的灌浆期比野生型少 5 d 左右,灌浆不充分
也会导致饱满度和千粒重的下降[24]。 由于突变体的
籽粒饱满度和千粒重显著低于野生型,所以其麦芽品
质性状糖化力、α -氨基氮、库尔巴哈值和浸出物与野
生型也存在显著差异。
3􀆰 3  大麦颖壳白化突变体在育种中的应用
本研究所报道的突变体材料在作物光合作用、叶
绿素合成、遗传育种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
值。 白化颖壳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指示性状,其
白穗表型还可用于园艺苗圃中供观赏。
参考文献:
[ 1 ]   郭建秋, 雷全奎, 杨小兰. 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
研究进展[J] .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6): 150 - 155
[ 2 ]  王风华, 李光远. T⁃DNA插入突变及其研究进展[J] . 河南农业
科学, 2007, (6): 12 - 14
[ 3 ]  黄晓群, 赵海新, 董春林. 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及其生
物学研究进展[J]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8): 1685 - 1691
[ 4 ]  刘朝辉, 李小艳, 张建辉, 林冬枝, 董彦君. 一个新的水稻叶绿
8261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27(11):1624 ~ 1629
素缺失黄叶突变体的特征及基因分子定位[ J] . 2012, 34(2):
223 - 229
[ 5 ]  Lonosky P M, Zhang X, Honavar V G. A proteomicanalysis of maize
chloroplast biogenesis[J] . Plant Physiol,2004, 134(2): 560 - 574
[ 6 ]  刘冬梅,丁锦平,李成伟. 棉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1): 11 - 15
[ 7 ]  雷红梅, 聂琼, 刘仁祥. 烟草黄叶突变体光合特性的研究[ J] .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4): 9 - 11
[ 8 ]  郭晶晶, 龚丽丽, 韩涛, 张雪, 许晓明.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光系
统和光能分配的影响[J] . 大豆科学, 2009, 28(4): 605 - 610
[ 9 ]  张峰, 王玉萍, 黄惠英. T⁃DNA 插入对拟南芥突变体色素和内
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J] . 草业学报, 2008, 17(5):
145 - 150
[10]  Galova E, Bohmova B, Sevcovicova A. Analysis of some barley
chlorophyll mutants and their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stress [ J] .
Photosynthetica, 2000, 38(1): 29 - 35
[11]  Yaronskaya E, Ziemann V, Walter G. Metabolic control of the
tetrapyrrole biosynthetic pathway for porphyrin distribution in the
barley mutant albostrians[J] . The Plant Journal, 2003, 35: 512 -
522
[12]  Tsuchiya T. Albino lemma[J] . Barley Genet Newsleter, 1980, 10:
121
[13]  张国荣, 林鸿生, 余立云. 二棱大麦白化颖壳性状的遗传[ J] .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16(1): 20
[14]  韩月澎, 陈秀兰, 何震天. 二棱大麦白化颖壳和旗叶紫耳突变
的遗传分析[J]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6): 722 - 725
[15]  冯瑞云. 叶绿素的热醇快速提取法 [ J]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5, 6(3): 53 - 54
[16]  Eiko H, Yuko Y, Naoto H. Ant28 gene for proanthocyanidin
synthesis encoding the R2R3 MYB domain protein ( Hvmyb10 )
highly affects grain dormancy in barley[ J] . Euphytica, 2012, 188
(1): 141 - 151
[17]  杨煜峰, 袁群英. 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筛选进展[J] . 大麦科
学, 1995, 42(1): 5
[18]   张京, 刘旭.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中国农
业出版社, 2006: 47 - 48
[19]  European Brewery Convention. Analytica⁃EBC [ M]. (3rd ed. ) .
Nurnberg, Germany: Verlay Hans Carl, 1975
[20]   Barbro J. Genetic control of 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Barley [ J] .
Hereditas, 1993, 119: 187 - 204
[21]  Kristiansen K. Biosynthesis of proanthocyanidins in barley: genetic
control of the conversion of dihydroquercetin to catechin and
procyanidins[J] . Carlsberg Res Commun, 1984, 49: 503 - 524
[22]  王平荣, 张帆涛, 高家旭. 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
展[J] .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29 (3): 629 - 636
[23]  李铭, 郑强卿, 窦中江. 果实中花色素苷合成代谢的调控机制
及影响因素[J]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6) : 8381 - 8387
[24]   陈朝儒, 奚亚军, 王竹林. 冬小麦持绿和灌浆特征及其抗早衰
特性评价[J] .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4) : 715 - 723
Heredity, Physiology and Malt Quality Analysis of
Albino⁃Lemma Barley
JIN Ting1,2   YANG Jian⁃ming2   JIA Qiao⁃jun2   WANG Jun⁃mei2   WU Kuan⁃ran1,2
CHEN He3   QIAO Hai⁃long3   HUA Wei2
( 1 Zhejian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2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and nuclear Utilization,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1;3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Jiangsu Coastal Areas,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The barley 0601 is a spontaneous albino⁃lemma mutant from beer barley cultivar Supi3. Genetic control of
albino⁃lemma trait in the mutant 0601 and, the agronomic traits ( thousand kernel weight, kernel plumpness ),
physiological traits ( chlorophyll content, proanthocyanidin content) and major malt qualities ( diastatic power, malt
extract, Kolbach index)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bino⁃lemma trait is controlled by one recessive
gene,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utant and its wild⁃type in thousand kernel weight, kernel
plumpness, chlorophyll content, diastatic power, and the malt extract, where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anthocyanidin content was found.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basis on mapping and cloning the albino⁃lemma gene and
also provide good material for genetic research.
Key words:Barley; Albino lemma; Agronomic trait; Malt quality; Genetic analysis
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