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ecies Diversity in Undergrowth of Artificial Forests on Lower Hilly Land

低丘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全 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 1(3):223—228
Joumd o,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低丘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秦新生 刘苑秋2 邢福武
(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0;2.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摘要 :选取江西省泰和县狗丝茅岭低丘荒山人工造林 10 a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8种人工林主要类型和 1个对照区,通
过比较这些类型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 Shannon-Wiener指数)和相关的环境因子,揭示林下植被物种
多样性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工林类型(造林树种)、林分组成(纯林或混交林)和林分密度对
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林分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各人工林类型林下植被的 Shannon-Wiener指数与物种
丰富度具有大体相似的规律,即在相近造林密度下,不同造林树种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以针叶纯林稍 占优势,针阔
混交林次之,而阔叶纯林相对较低:针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虽然最高,但针叶林土壤的持水力相对较差,有机质含
量也较低,而阔叶纯林相对较好,针阔混交林则最佳。
关键词:低丘: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中重分类号:Q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3395(2003)03—0223-06
Species Diversity in Undergrowth of Artificial
Forests on Lower Hilly Land
QIN Xin-sheng LIU Yuan.qiu XING Fu.wu ’
(1.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Ouangzhou 510650.China:
2.Forestry College of 脚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45,China)
Abstract:Artificial pure forests of P/nus rigala var.serotina,P eUiottii,Eucalyptus robusta,Schima superba,
Liquidambar formos,~a.and mixed forests ofL. s嘶n|P lIA2ssortial~or P elioti.which were planted in
1991 in seriously disturbed lower hilly lan d in Taihe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10 years.
Chan ge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restored vegetation were measured. Before aforestation there were only 7
species such as Setaria viridis,Arundinella hirta,Rosa laevigata an d Smilax china.In 1993 an d 2001,the number
ofspecies increased to 21 and 58,respectively.In condition ofthe sanle density ofplantation,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vegetation ofthe plan tations was hi gh in pure conifer forest, followed by conifer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broadleaved pure forest.The efects of aforestation species,stand structure(pure or mixed)and especialy
stand density on species diversity were obivious.However,conifer forest was poor in water holding,the soil under
which had lower content of organ ic matters.Conifer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s best for maintenance an d restora.
tionofspeciesdiversityandforimprovementofsoi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
Key words:Lowerhilly land;Forest plantation;Undergrowth;Species diversity
植被恢复是当今恢复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
域之一。植被恢复的目的是提高区域生态经济系统
的功能。恢复的主体虽然是乔木,但林地草灌木却
是森林植被整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必
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是植被
收藕 日期 :2002一lo.o9 接受 日期 :2003—03-19
’通讯作者~ ndingauthor
和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据统
计,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 2.07x 106 km 的红
壤,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侵
蚀严重,以致生态环境恶化12]。虽然我国已进行了一
些热带亚热带植被恢复的研究 Ⅷ,但有关亚热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24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1卷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中不同人工林林下植被的
物种多样性及其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
以低丘红壤地区人工造林 10 a的人工生态系统为
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
样性指标的调查测定,揭示这些人工林类型之间的
差异及其相关因素。从而选择江西低丘红壤区极度
退化生态系统的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和优化模式,为
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地的自然概况
狗丝茅岭(26。48 N,1 14。54 E)位于江西省中部
的泰和县石山乡境内,沿泰和 一井冈山公路干线至
螺溪圩镇分道北行 6 km处,东部与南溪乡荒山接
壤,南部与螺溪乡荒山相连。该区属典型的亚热带
气候,年平均气温约 18.6~C,年降水量约 1 726 mm,
全年无霜期 298 d。地貌以低丘为主 (海拔高度在
150 m 以下),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为第四纪发育红
壤,呈微酸性或酸性,成土母岩为第四纪红粘土,表
层石砾含量较多。由于附近村民的长期过度放牧、
砍伐,该地区的植被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由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古草 rundinela hirta)、
白 茅 (1mperata cylindrica var.m4or)以 及 黄 茅
(Heteropogon cortortus)等草本植物组成。1991年在
该地区选定总面积约为 1.33 的区域进行人工植
被恢复,主要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
elioti)、晚 松 如 vat.serotina)、木 荷
(Schima superba)、枫香 幻uidambar f0171"~$CUl,a)、桉
树(Eucdyptus robu.~ta)等树种造林,采取不同的栽
植密度和不同的树种配置,并以不采取人工植被恢
复的地段作为对照区。
2研究方法
在试验点选取 8种主要的人工林类型和 1个
对照区,人工林分别是晚松纯林(1号,4号样地)、湿
地松纯林(2号)、木荷纯林(5号)、枫香纯林(7号)、桉
树纯林(3号)、枫香与马尾松混交林(6号)及枫香与
湿地松混交林(8号),样地的基本情况见表 1。选择
典型林地,在每一样地中心设置20 mx30 m的标准
地,进行每木标记和检尺,记录树高、胸径和冠幅。
每个标准地内沿对角线设置 5 mx5 m的样方 5个,
调查树种更新情况及各种灌木的种类和株数。同时
再在每个样方上设置 1 mx1 m的小样方,调查林下
各种草本植物的种类。记录各样地坡向、坡度、坡
位。并在样地内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土样,测土壤
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记录每一样方内的物种数
目,运用物种丰富度和 Shannon—Wiener指数【l 计算
物种多样性:
(1)Gleason指数:dc.t=S/lnA 式中S为物种数
目,A为样方面积。主要是测定一定空间内的物种数
目以表达生物的丰富程度。
(2)Shannon—Wiener指数:H,一一∑ I
式中 为 i物种的个体数占所有物种个体数 (J7v)的
比例。主要测定物种的信息不确定性以表达生物群
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表 1 人工林基本情况
Table 1 General condition ofplantations
PR:P/nus,igi~ vat.serotina community;PE: elliotii community;ER:Eucalyptus robusta community;SS:Schima er6n community;
LP:L/qu/da~ar扣 +P massonianamixedforest;LF:L..厂0 com unity;PL:P elioti+L.formo,an~mixed fores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期 秦新生等:低丘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225
样方号Plots 人工林类型Forest 物 数旱(包括 本) Gleas0n index Sharmon.WieIler Index
pec1es num bers
3结果和分析
3.1 主要人工林类型林下植被的物种变化
由表 2可知,试验地在 1991年实行人工造林
前植物种类很少,仅 7种 ,多为耐旱喜光的禾本科
植物和阳性的藤灌植物,如狗尾草、野古草、金樱子
(Rosa laevigata)和菝葜(Smilax china)等。实行人工
造林后,物种数 目明显增多,1993年增至 21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26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1卷
2001年达 58种,原来阳性的植物在演替中逐渐消
失,随着人工林的生长,林分郁闭度逐渐增大,林地
环境得到改善,林内耐阴喜湿的藓类、蕨类等植物
种类在增多。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和草本的种
类在不断更替、数 目在不断增多,一些乔木的幼苗
也开始在林内生长。根据傅庆林等将低丘红壤地区
植被演替分为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初级阶段,以灌木
为主、开始出现喜荫植物的次级阶段和以乔木为主
的顶级阶段[6】,本试验地造林 10 a后进入演替的次
级阶段。我们还发现一些原产于热带美洲和北美洲
的阳性外来植物 也开始进入人工林 ,如野甘草
(sc叩 dulcis)、一年蓬(Erigeron annuls)等。
余作岳等对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
复的研究指出,随着林龄的增加,地带性树种会陆
续侵入群落,其物种数目和个体数量是在持续增加
的;森林的林下植物有一个先发展后消退的过程【悃。
本研究表明,亚热带低丘红壤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
复过程的前期无论灌木层,还是草本层物种都有迅
速增加的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但这种变化
过程显然是受到林分密度法则和树种特性制约的。
3-2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人工林林下植被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见表 3,草本层由于其种类和数量都较
少,故不计算其物种多样性指数。
由表 1、表 3可见,在相近造林密度下,不同造林
树种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不同。各人工林林下植
被的 Shannon-Wiener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具有大体
相似的规律,即人工林演替的次级阶段以针叶纯林
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最高,针阔混交林次之,阔
叶纯林相对较低。如湿地松纯林(2号)的 Gleason指
数为 2.361,枫香、湿地松混交林(8号)为 1.678,而
桉树纯林(3号)则只有 0.994。这是由于在退化生态
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的前期,针叶纯林较阔叶纯林郁
闭度小,因而为大多数喜阳的草本和灌木植物提供
了有利的生长条件,而阔叶纯林由于枝叶繁茂、郁
闭度高,林下主要为耐荫的草本和灌木,其物种多
样性相对较小。
在造林密度相近时,同属于针叶林或阔叶林的
不同造林树种,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也有差
异,如枫香纯林(7号)的 Gleason指数为 1.243,而同
是阔叶林的木荷纯林(5号)则只有 0.3I I。
在人工林下,由于生态环境受人为因素的干
扰,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很大,在数量上受林分密
度的制约[1 。相同树种,造林密度较小的人工林林
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比密度大的林分更高,如高密
度晚松纯林 (1号)物种多样性 Gleason指数为
1.491,而低密度的晚松纯林(4号)则为 2.050,这是
由于种植密度过高时,其他植物相对更难入侵。产
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林分其树冠面积、透
光度以及郁闭度不同。
3.3不 同类型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
针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虽然最高,但针叶
林土壤的持水力相对较差,有机质含量也较低,而
阔叶纯林相对较好,针阔混交林则最佳,如枫香、湿
地松混交林(8号)土壤含水率为 21.81%,木荷纯林
为 19.04%,而湿地松纯林则只有 14.54%(表 1)。已
有研究证明,林下植被对林分的养分循环与土壤肥
力有较大影响,当人工林林下植被达到一定覆盖度
和生物量时,对林地土壤肥力有明显改善作用[1 。
土壤酶类是土壤生物活性较为稳定和灵敏的一项
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养分转化的动态情
况。通过对本试验地中各样地土壤酶类的研究[1日表
明,落叶阔叶树种枫香纯林(7号)及其与针叶树种湿
地松的混交林(8号)的土壤酶活性普遍较高,针叶纯
林如晚松纯林(1号)土壤酶活性最低;高密度晚松纯
林(1号)比低密度晚松纯林(4号)的土壤酶活性要
低;针叶纯林不利于土壤有机磷化合物的分解以及
N素的循环。
可见针阔混交林无论在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方
面,还是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都是比较优 良的,更有
利于地力的维护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4讨论
人工林类型(造林树种)、林分组成(纯林或混交
林)和林分密度等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明
显,其中林分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造林密度对不
同树种的影响不同,但具体密度多大,林下植被物
种多样性高,对土壤的改良达到最优,则还有待进
一 步研究。
余作岳等【切、钟章成【 刀认为在亚热带低山丘陵,
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总是伴随着马尾松先锋
树种的侵入和马尾松先锋林的形成过程。温远光认
为在南亚热带中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
程可以不经过马尾松先锋林的阶段,而直接进入以
阔叶树种为优势的先锋群落阶段【1。佘济云等在对
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其生态功能恢复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期 秦新生等:低丘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227
研究中指出,对于土壤侵蚀极其严重、水源涵养能
力低劣、灌草覆盖度低的低效马尾松水保林,必须
进行林下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重建,以提高其保水
保土能力;因此尽可能选择生长速度快、郁闭成林
早、枝叶繁茂、落叶多且易分解 、病虫害少、根系发
达、适应性强、耐荫、耐干燥、耐瘠薄、扩繁能力强的
乔木、灌木、草本作补植树种[1引。本文研究表明,人
工林演替的次级阶段以针叶纯林林下植被的物种
多样性最高,针阔混交林次之,阔叶纯林相对较低。
但针叶林土壤的持水力相对较差,有机质含量也较
低,而阔叶纯林相对较好,针阔混交林则最佳。本次
研究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持水力和有机质含量都较
低。由于桉树的速生、丰产,抗性好,耐瘠薄,在很长
一 段时间内世界各国在植被恢复中大量种植,尽管
已有营林实践证明桉树人工纯林导致地力衰退[1 ,
但对用桉树造林引起的过度消耗养分、水份,减少
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差等生态问题仍存在很大
争议[20-2]。
建议在江西低丘红壤区极度退化生态系统的
人工造林中选择一些对人工生态系统恢复和发展、
对生态环境影响好的树种进行造林,造林初期可因
地制宜地选取一些群落演替初期的先锋树种如晚
松、马尾松等,在人工针叶林郁闭以后,需采取适当
的人工干扰如间伐等,降低乔木层的盖度,以促进
林下灌草层的发育。在造林时需注意控制好造林密
度,造林密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造成林内各个体
间对生存资源条件的激烈竞争,其它植物难 以进
入,结果使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偏低,水土流失严
重,从而使恢复效果变差。鉴于我国以往造林中针
叶纯林有水土流失和容易发生病虫害等弊端,而阔
叶林郁蔽较早,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因
此今后造林较理想的模式应该是针阔混交林,这样
既可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加速物种多样性的恢
复,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有利于土壤和生态
环境的改善,增强水土保持功能。
致谢 感谢对本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江西省泰
和县林业局 和螺溪林站 的有 关工作人 员以及 江西
农业大学的关汝金老师、季梦成老 师和杨家林等。
参考文献
【l】WenYG(温远光),Yuan CA(元昌安),LiXX(李信贤),eta1.
Develop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cess
in mid-mountain region ofDamingshan,Guangxi[f1.Acta Phy-
tco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33—4o.(inChinese)
【2】CaiXz(柴锡周),Chen XJ(陈喜靖),T0ⅡgzK(童正坤),et al,
Study on silvicultural technical measures and its efect of shelter
forestred soilareaoflowhil 【A].In:Forest andSoil一1he 5th
Chin~ Forest Soil Symposium 【C】.Beijing:China Science&
Technology Press,1992.215—220.(in Chinese)
【3】 Peng SL(彭少麟).Restoration ecology theoriesandtheir appli-
cation in low-subtropics【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植物
学报),1996,4(3):36—44.(in Ch inese)
【4】 Liu Sz(刘世忠),AoHX(敖惠修),HeDQ(何道 泉),et a1.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storation of subtropical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forestinWuhua county,Guangdong[f1.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8,6(1):57—64.(in
Chinese)
【5】 Yu Z Y(余作岳),Peng S L(彭 少麟 ).Ecological Studies on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of Tropical an d Subtropical Degraded
Ecosystems【M】.Guangzhou:Guangdong Science&Technology
Press,1996.1-4.
【6】FuQL(傅庆林),LuoY J(罗永进).Vegetation recoveryandits
ecological efect on red earthinthelow hil area [f1. ActaAgri
Zhejiang(浙江农业学报),1995,7(2):85-88.(in Chinese)
【7】 DongLG(董林根),LouHz(楼焕泽).Studies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hily
areas【J】.Zhejiang For Sci Tech(浙江林业科技),l998,18(3):1-
7.(inCh inese)
【8】L Y F(刘允芬),Li JY(李家永),Chen Y D(陈永端),et a1.
The efects of forest rehabilitation on microclimate in red earth
hiUyareainChina【J】.NatlResour(自然资源),2ool,16(5):457—
461.(inCh inese)
【9】Xie B P(谢宝平),Niu D K(牛德奎).The impact ofvegetation
restoration to soil conditions on the sevffe eroded soil in South
China【J】.Acta Agri Univ Jiangxi(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
22(1):135-139.(in Chinese)
【10】GuoXM(郭晓敏),NiuDK(牛德奎),LiuYQ(刘苑秋),et a1.
Th e vegetation restorationan d reconstruction ofdiferenttypes of
degraded barrenecosystemsin Jiangxi【J】.ActaEcol Sin(生态学
报),2002,22(6):878-884.(in Chinese)
【ll】Biodiversity Commitee of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中国科
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ofBio-
diversity Studies .Beijing:Chinese ScienceandTechnology
Press,1994.142-143,150—153.
【121 Yu Z Y(余作 岳),Peng S L(彭少瞬).Ecological studies 0n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an d efects of tropical an d subtropical
degraded ecosystems 【J】. ActaEcol Sin(生态学报),1995,15
(Supp.A):1-17.(inCh inese)
【l3】LiD(李冬),ZhuLH(朱丽辉),LjHB(李洪波).Apreliminary
studyon species diversity ofvegetationunder severalmainforests
in easternmountaininLiaonin8【J】.LiaoningForSciTech(辽宁
林业科技),1998,(6):4o_42.(in Chinese)
【14】YaoMH(姚茂和),Shen8W T(盛炜彤).Studyolthe efectsof
undergrowth vegetation oftheCh inesefir onthesoilfertility [f1.
For Res(林业研究),1991,4(3):247-251.(in Chinese)
【15】ShengWT(盛炜彤)’YangCD(杨承栋).Research on efect of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1卷
ameliorating soil properties by undergrowth vegetation ofChina fir
【J].ActaEcol Sin(生态学报),l997,l7(4):377-385.(inChinese)
【l6】LjuYQ(刘苑秋),Yang JL(杨家林),DuTZ(杜天真).A study
on soil enzyme characteristics of rehabilitated forest in seriously
eroded quartemary redclay region【J】.ActaA Univ Jiangxi(江
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791-795.(in Chinese)
【l 7】Zhong Z C(钟章成).Study ofEvergreen Broad—leaved Ecosystem
【M】.Chongqing: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 992.1—
44.(in Chinese)
【18]She JY(余济云),ZengSQ(曾思齐),ChenCH(陈彩虹).Study
onthe recoveryofecologicalfunction andthevegetationun derthe
forests ofIow-effect water an d soil conservation forests ofMasson
pine I.The optimized managem ent paaems of the recovery
techniques【J].Centr South For Invest Program(中南林业调查与
规划),2002,2l(2):l-3.(in Chinese)
【l9】LiZH(李志辉),ShenZH(沈中瀚),ZhuNH(朱宁华).Review
of economic an d ecologieal efects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s in
China【J】_For Resour Manag(林业资源管理),1995,3:46-49.
(in Chinese)
【20】Yu X B(余雪标),Lj w G(李维国).Some economical problem s
andinthe studyprogress ofEucalyptus plantations【J】_Chin Tr0p
Agri(热带农业科学),1997,4:60-68.(inChinese)
【2l】Richardson S D.Costing change or changing cost【J】.For Rev,
l993,(1):l3—20.
【22】Chen Q B(陈秋波).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biodiversity in
Eucalyptus plantations【J].ChinTropCrops(热带作物学报),
2001,22(4):82—90.(in Chinese)
业 jkrjkrjkrjkrjkrjkrjkrjkr业 jkrjkrjkrjkrjkrjkrjkrjkr jkrjkrjkrjkrjkr jkrjkr业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04年征订启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系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我国唯一反映 55个少数民族医药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理
论探讨、临床报道、诊治经验、方药纵横、疗法简介、实验研究、医苑琐谈、文献综述、教学探讨、书刊评价等栏目。本刊理论与实
践并举,科研与教学兼顾,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了解、研究、交流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学的必备期刊。
本刊 为 大 16开 ,季 刊 ,每 册 定价 :5.50元 ,全 年 价 22.o0元 。 国内统 一 刊 号 CN15-1175/R,国际标 准 刊 号
ISSN 1006-6810,国内邮发代号 16—94,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行代号 6501/Q,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 399信箱)订
阅。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系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 向基局,注重临床,适宜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
工作者阅读和交流 。本刊从 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 ,大 16开,每册定价 :4.50元 ,全年定价 27.o0元。 国内统一刊号
CN15-1IO1/R,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0979,国内邮发代号 16-78,国外发行代号 6367/Q,欢迎大家订阅。
两刊若有脱订者可直接 向编辑部办理邮购。
地址:呼和浩特市健康路 15号
邮编:01oo20 电话:(0471)6920167
欢迎订阅《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林业科技》系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技术类综合性刊物(季刊)。本刊为 CAJ-CD
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林业文摘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
刊数据库”收录期刊。自 1972年创刊以来受到有关部门多次奖励。本刊始终以服务于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经济建设、林农致富
为宗旨,面向林业科研、生产与管理,积极宣传、报道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动态、重大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在林业科技向现实
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包括林果经营、林木种苗、森林生态、森林保护、园林花卉、林产化工、林副产品、森林旅游、林
业经济等各方面。设有试验研究与林业规划设计、教书育人与综述、国外林业、科技推广与信息等栏 目,以及封面、封底等多种形
式的宣传园地。主要读者对象为林业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管理部门,以及广大林业 战线职工、林农、果农、园林与花卉爱好者。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75/S,邮发代号:38—149,季刊,大 16开本,64页。本刊定价为 5.00/本,年价为20.oo元。欢迎
到各地邮局或 《湖北林业科技》编辑部订阅。 。
编辑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瑜路 370号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邮政编码:430079 联系人:黄汉峰 电话:(027)8741 1258 传真:(027)87412508
银行帐户: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开户行:建行省直支行金信分理处 (55352)
帐号:8501360126100248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