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 亚热带 植物 学报 2002,10(3):263-270
Jol,Fna]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害
冯惠玲 , 曹洪麟 梁晓东 周 霞 叶万辉
(1.深圳仙湖植物 园,广东 深圳I 518004;2.中国科学 院华 南植物研 究所,广东 广帅I 510650)
摘要 :较全面 调查 了薇甘 菊(Mikania micrantha)在广东省内的分布 、生境与危害状况 。薇甘 菊多
集 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生长在路边 向阳潮湿的 废弃地 、垃 圾堆放地 ,受人 为干扰 较 多的
农 田 、菜地 、苗圃 、果园 、园林 绿地 、人工林 、次生林等环境 中。 分析了薇 甘菊的危 害特 点和生
境的气候条件 ,并对防 治措施作 了介绍 。
关键词 :薇甘菊 ;分布 ;有害 杂草 ;防 治措施 ;广东
中图分类号 :Q948.13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395(2002)03—0263—08
The Distribution and Harmful Effect 0f
M ikania micrantha in Guangdong
FENG nui—ling1,2 CA0 Hong—lin LIANG Xiao—dong ZHOU Xia YE Wan—hui
(1.Shenzhen Fairy Lake Botanic Garden,Shenzhen 518004,China;2.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50,China)
Abastract: Mikania micrantha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senous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eeds which is now widely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mainly in Pearl
Delta. Of the 5 1 counties an d cities investigated in Guangdong, 24 were foun d to have its
distribution. The habitat of this weed has a 、vide range: among natural vegetation, in
cultivated lan d,orchards ,nurseries,vegetable plots,forest plan tations,roadside,plan t hedge,
refuse dump,an d un der Sun or shade,in drylan d or moist soil.Th e clim atic condition,harmful
effect,an d the control ofthe weed ale an alysed an d discussed.
Key words:Mikania micrantha;Distribution;Harmful weed;Control measure;Guangdong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 ,为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 ,具蔓
生茎 ,攀缘并缠绕幼树 、作物或其他植物 ,使其死亡⋯。原产中 、南美洲 ,目前在热带非洲、
热带亚洲 、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以及亚热带许 多国家和地区报道有薇甘菊存在 ,对
森林 、茶园 、果园 、柚木林 、橡胶林 、油棕林等的危害特别严重,是世界热带 、亚热带地 区
收稿 日期 :2001—09—27 接受 日期 :2002—01—29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 划项 目(G2000046803);广东省科技百项工程项 目(2KB06801lS);深圳市
城管办 资助项 目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4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lO卷
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香港有薇甘菊分布 ,20世纪 80年代初在深圳首次采集到薇甘
菊标本[3]。90年代以后 ,深圳 、东莞 、珠海等地先后报道了薇甘菊的危害。薇甘菊对自然植
被、人工林、园林绿地、果园、农场等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被称为“植物杀手”。
作者首次对薇甘菊在广东省内的分布和危害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趋
势 ,为今后薇甘菊的防治提供依据 。
1调查范围和方法
自 1998年 l0月起 ,开始 对薇甘 菊(Mikanm micrantha)危害严重的深圳 、东莞 、珠海
等地进行 重点调查 。设置样地 ,观察记录其分布、生境 、危害与生长状况等。2001年 3月
开始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进行调查:广州市(包括广州城区、花都、番禺、增城 ),中山市
(中山城 区 ),佛山市 (佛山城区 、三水 、顺德 、南海 ),珠海市 ,东莞市 ,深圳市 ,惠州市(惠
州城区 、惠阳、惠东 、博 罗),汕尾市 (汕尾城 区、海丰 、陆丰 ),汕头市 (汕头城 区、潮阳 ),揭
阳市 (揭阳城区 、普宁 ),潮州市 (潮州城 区 ),梅州市 (梅 州城 区、丰顺 、兴宁 ),河源市 (河
源城区 、龙川 ),清远市 (清远城区 、英德 ),肇庆市 (肇庆城 区、新兴 、高要 ),韶关市 (韶关
城区 、曲江),江门市 (江门城 区、鹤山、新会 、台 山、恩平 ),阳江市 (阳江城区 、阳东、阳西、
阳春 ),茂名市 (茂名城区 、电自),湛江市(湛江城 区、吴川 )以及雷外I半岛 (雷州市 、徐闻
市 )等地。共计 51个县市区。
采用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 ,调查地点为园林绿地 、果园 、人工林 、农 田、道路 沿线
绿地等。记录在每个县市 区所调查的地点总数 。在踏查中发现有薇甘菊存在 ,即设标准
样地 ,面积为 10 mx10 m,记录群落面积 、生境条件 、海拔高度 、危害植物种类等 ,钻取 土
壤样品 (待进一步分析用 )。凡薇甘菊分布较广的县市区 ,进行重点调查。踏查的地点总
数为 540个 ,其中 143个有薇甘菊群落分布。
2 结果和分析
2.1 分 布 状况
在所调查的 51个县市区中 ,24个有薇甘菊分布 (表 1),从水平分布来看 ,主要集中
在北纬 2l。一24。,东经 111。一117。地区 ,北纬 24。以北的地区尚未发现 。分布地点主要集
中在深圳 、珠海、东莞 、惠州、中山等地 (图 1)。清远市 、韶关市 、河源市 、雷州半岛尚未发
现。汕尾市 、汕头市 、揭阳市 、潮州市 、梅州市 、江门市 、阳江市 、茂名市较少分布。从垂直
分布看 ,薇甘菊分布在海拔 0-600 m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50—200 m 的低海拔地区,200 m
以上的地区只发现 3处有分布 ,即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海拔 580 m),深圳宝安凤凰山(海
拔 280 m)和深圳南岭村求水山公园(海拔 450 m)。
2.2 分布特点
分布范 围广 薇甘菊分布在广东的 24个县市 (图 1),占总调查地区(共 51个 )的
47%,说明它的分布较广泛。它在深圳 、东莞 、珠海 、中山 、惠州 、博罗等地的存在度较高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期 冯惠玲等: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害 265
说明在这些地方的分布较普遍。从总的分布状况来看 ,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裹 1 薇甘菊在广东的主妻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ikania rn~rantha in G-uangdong
’A:向阳 Open;B:阴生 Shade;C:自然植被 Among natural vegetation;D:干扰 地区 Disturbed site;E:干旱
土壤 Dryland;F:湿润土壤 Moist soil;G:多种地形 Everywhere;H:路边 平地 Roadside;” 指出现薇甘菊 的样地
数 占调查 点总数 的 百分比 Percentage ofthe number ofplots with M/kan/a among tatal num ber of surveyed plots in a
region.
适应多种生境 薇甘菊在深圳 、东莞 、珠 海 、中山 、惠州等地 多种类型的环境条件
下皆有分布 (表 1),如路边 、沟谷 、河流 、小溪 、斜坡 、垃圾堆放 地 、受人为干扰较 多的农
田、菜地、苗圃 、果园、园林绿地 、灌丛 、人工林 、次生林 、沟边的林缘或林 窗等。喜向阳 、湿
润、肥沃的环境条件,但在阴湿的环境也能生长【4】。土壤肥力对薇甘菊的分布影响不大,
而相对重要的因子是光照和土壤水分【51。
扩散速度快 薇甘菊的生长非常迅速 ,繁殖 力甚强 ,每年开花结果产生的种子数
量很大【6】,小而轻盈的凤媒种子 ,极易扩散 。每节茎乃至节间均可产生不定根 ,每个节的
叶腋均可长出一对新枝,另生成新的植株。由于公路、街道边土地的开发利用增多,土壤
裸露 ,废弃地的增加 ,可能会成为薇甘菊传播的主要干道 ,汽车 、火车 、船只都有可能成
为主要传播工具 ,农产品 、苗木 、土壤成为主要传播媒介 ,农 田、果园 、人工林成为薇甘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0卷
进一步入侵和定居的温床 ,这一切都加剧了薇甘菊的扩散 。
图 l广东省薇甘菊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Mikania micrantha in Guangdong
2.3 危 害 状况
薇甘菊在广东的危害 ,以深圳最 为严重 ,存在度达 92%,主要危害苗圃 、果园及 园林
绿地 、人工林 、次生林等。东起南澳西冲,西至宝安沙井 、松 岗;南起内伶仃岛,北达平湖 、坪
地、横岗,市区内路边绿化带、公园、山坡等均有薇甘菊分布 。全市受害面积 已达 2 000 hm
(深圳市农业局统计资料 ),其中以内伶仃岛的危害最重。内伶仃岛的东部 、东北部 、东南
部植被类型为低矮灌丛 ,40%一60%的灌木林被薇甘菊覆盖。北部、西部的马占相思林 、马尾
松林的林缘也被薇甘菊占据并进一步向林内发展。全岛 139 hm 的陆域面积 ,就有 40 hm
遭到薇甘菊不同程度的入侵【 ,有些林地甚至变成单优的薇甘菊群落。
薇甘菊在东莞市 已广泛分布 ,其 中以同沙林场 、大岭 山荔枝 园等地危害最重 。在疏于
管理的林场和果园内,薇甘菊几乎 占据了整个草本层 ,有的覆盖林木的冠层。珠海市 、惠
州市 、中山市等地虽然没有大面积的分布 ,但在分布区内也造成了较大 的危害 。薇甘菊
对其他地 区入侵时间不长 ,群落数量少 ,分布面积不大 ,尚未造成严重的危害。
2.4 危 害 特点
减少生物 多样性 薇甘菊生长非常迅速 ,通过大 量繁殖幼苗 占据空地 ,以蔓 生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期 冯惠玲等: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害 267
缠绕 、攀缘 、覆盖等多种方式绞杀其他植物 ,并争夺阳光 、水分 、养分而使 其他植物无法
正常生长与繁殖 ,甚至死亡。它群居性高 ,能形成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 ,影响生物 多
样性的发展 。
影响生态 系统 的结构和稳定性 原来 以乔木或灌木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 ,由于薇
甘菊 的存在和危害 ,使许 多乔灌木死亡 ,这又为它的生长提供 了更多的机 会 ,从而改变
生态 系统的结构 、植物 的分布格局及植物群落的景观 。在深圳地区每年 11月至翌年 2月
为薇甘菊落叶期 ,产生大量的枯落叶 ,加上这段时间为旱季 ,极易引起 火灾 ,从而影响生
态 系统的稳定性 。
2.5 气 候 因素
薇甘菊原产地 中、南美洲及被入侵地 区的气候类型 (表 2)主要是热带 雨林气候 、热
带季 风气 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 带季风气候 以及亚热带海 洋气候等 ,年平 均温度
>200oC,年平均降雨量 >l 500 mm[ 。
裹 2 薇甘菊主 要分布地 区的气候条件嗍
Table 2 Climatic condition of Mikania micrarctha in the world
I:热 带雨林气候 T~opical rain forest climate;II:热 带草 原气候 Savanna climate;IN:热带 季风气候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IV:热带 海 洋性 气候 Tropical oceanic climaite;V:亚热带 季风气 候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Ⅵ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Subtropical oceanic climate ‘
从气候类型看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除粤北少数地
区外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20-23~C之 间 ,年降雨量在 1 500—2 000 lnin之间 (雷
州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降雨量较少 ,如徐闻年降雨量仅为 1 364 lnin) m】,气候条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8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0卷
与薇甘菊原产地的相似 。
与其他气候 因子的关 系 比较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图(图 1)与广东省年平均气温
图、年平均风速图、有霜 日数分布图、寒潮区划图、寒露风分布区、日最低气温 ≤ 5℃的 日数
分布图⋯】,可以看出,目前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 >21℃、年平均风速 >2 m S一、有
霜 日数 <5 d、日最低气温 ≤ 5℃ 的 日数 <10 d、寒潮较轻至一般 、寒露风较轻 的分布界
线范围内,与年平均降水量分布⋯ 关系不大 。但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3,关于防治措施
3.1 发 展趋 势
从现有分布状况来 看 ,薇甘菊 在北纬 24。以南的地区均可能分布 ,以北的地区虽然
尚未发现 ,但今后是否得以入侵与定居 、扩散 ,须进一步调查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 ,受
人为干扰的地区和面积不断增加 ,会给薇甘菊的入侵 、定居和传播提供更多的机会。
除广东省外 ,薇甘菊在香港早已存在【12】。据台湾的植物学家介绍 ,薇甘菊在台湾也有
分布 。与广东相邻的澳门、福建 、广西以及与广东气候条件相似的云南省部分地区,目前
虽然没有报道薇甘菊的存在 ,但比较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特征【13】,有可能成为薇甘菊
潜在的生境 。
3.2 防治 措 施
预防薇甘菊的入侵可采取 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 ,政府采取措施 ,查清疫
情 ,加强对过往车辆的检疫 ,一经发现 ,彻底根除。(2)减少裸露与荒废的土地 ,如对低矮
的人工乔木林 (果 园 、经济林园 )、灌木林和园林绿地内植 草或种植其他草本植物 ,尤其
对新开发地区 、黄土裸露的斜坡 、垃圾堆放地等 ,及时进行绿化和 覆盖 ,以减少其种子着
生机会 。(3)改变薇甘菊生长地的环境条件 ,对园林绿地 、苗圃 、果 园、人工林等栽培地采
取适当密植 、遮 阳;在林下种植细叶结缕草、密植草花 、灌木等 。(4)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
富的生态系统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护能 力较强 ,因此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增加生物
多样性可以提高防护能力。
对于 已经发生薇甘菊危害的地区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治理 :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不仅能成功地控制杂草的危害 、传 播和蔓延 ,更重要 的是它
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后果 。利用薇甘菊的天敌 昆虫和病原微生物 (包括真菌 、细菌 、病
毒 、线虫等)进行控制 ,国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薇甘菊蓟马 (Liothrips mikaniae)是最有
希望 的一 种天敌 昆虫㈣ ;薇甘 菊锈 菌 (Pucinia spegazzini) 、薇甘 菊红斑 病 (Cerospora
mikaniicola)[ 61等对薇甘菊有较广泛的致病作用。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 一些天敌 ,
如蚜 、螨 、蓟马 以及一些病原菌 ,但它们并非都是专一性天敌 ,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人工清除 在每年 10月底之前 (薇甘菊种子 尚未成熟 ),或在 3月份生长旺季和
雨季来临之前 ,利用人工机械进行地毯式砍伐和拔除。如在园林景观绿地 、农 田等地结
合 日常管理与改造进行清除 ;在 自然 山体 、人工林 、风景 区等受保护 自然景观 ,集中时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3期 冯惠玲等 :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害 269
和人 力清除 。清除后应及时选择一些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 、耐旱 ,易成密丛的经济作物或
观赏植物种植 ,如大叶油草 、台湾草、假俭草 、三裂叶蟛蜞菊 、白蝴蝶 、九里香 、小腊树 、黄
叶榕 、勒杜鹃等草本植物或灌木 ,以阻止阳生性的薇甘菊及其他杂草的生长 。将砍伐 、拔
除 的薇甘菊及其杂草 的残体 ,集中进行处理或就地烧毁 ,不留一枝一叶 。对于暂时无法
绿化的地方 ,若地势较平 ,可利用枯死的植物体 、干草 、木屑、植物粉碎物等覆盖地面 ,通
过荫蔽在~定时间内 ,一定程度上减少薇甘菊种子发芽或新植株产生 ,但时间不宜过
长。国外曾通过砍伐和火烧等农业手段 ,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了薇甘菊的危害 ,也有将
植物种苗种植在塑料袋中来改变杂草发生规律的控制方法[18】。深圳有居民用薇甘菊的茎
叶喂猪或在山上放牛的方法 ,为人工防治薇甘菊提供 了新思路 。
化学防治 国外 曾用 1 kg hm。草甘 磷 (glyphosate)防治薇 甘菊 ,其毒性 比 2,4一D
胺低 ,且 效 果较 好 【】 1。兰达 (Roundup)、草坝 王(Bcntazon)、毒 莠 定 (TORDON)、恶 草 灵
(RONSTAR)都对薇甘菊的种子和幼苗有杀灭作用 ,其中以 0.4%的草坝王和 0.2%的毒莠
定效果较好[J2】。药剂的混用 ,如草甘磷 +麦草畏[(0.23+0.54)kg hm。】对油棕林 下薇甘菊
及其他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2o】。虽然化学防治不能根除薇甘菊 ,但对危害严重、面积大的
地区,采用化学药剂结合人工清除进行防治 ,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 。但在使用时 ,要远
离水源与人群 ,保护环境与生物安全。目前可利用的化学除草剂有(1)草甘磷 30%可湿性
粉剂 兑水 200—250倍 喷 雾 。(2)2,4一D胺 盐 ,按 5 kg hm 的 用量喷 雾 。 (3)敌 草胺
(napropamide)20%乳油兑水 250倍或 50%可湿性 粉剂 兑水 500倍在春季薇 甘菊萌芽前
喷雾。(4)阿特拉津(a~azine)的 50%、80%可湿性粉剂或 50%、40%胶悬剂于芽前土壤处
理或幼苗期茎叶处理 。
参考文献:
【l】 孔 国辉 ,吴七根 ,胡启明,等.薇甘菊的形态 、分类与生态 资料 补记 [J】、热带亚热带植物 学报,2000,8(2):128一
l3O.
【2】Waterhouse D F、Biological Control ofWeeds:Southeast Asia Prospects【M】.Canberra:ACIAR,1994.
【3】 孔国辉 ,吴七根 ,胡启明.外来杂草薇甘菊(M/kwfa mbrrwuhaH.B.K.)在我国的出现 【J】.热 带亚 热带植物学
报,2000,8(1):27.
【4】 温达志 ,叶万辉 ,冯惠玲 ,等.外来人侵杂草薇甘菊及其伴生种基本光合特性 的比较 [J].热带亚热 带植物 学报,
2000,8(2):139—146.
【5】 黄忠良 ,曹洪 瞵 ,梁晓 东,等.不 同生境和 森林 内薇甘菊的生存 与危害状 况 【J】_热带亚热 带植物学报 ,2000,8
(2):131—138.
【6】 胡玉佳,毕培曦.薇甘菊花的形态结构特征 【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39(6):123—125.
【7】 蓝崇珏 ,王勇军 ,等.广东内伶仃岛 自然资源与生态研究 【M】.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1.
【8】 总参谋部测绘局编制.世界地图集 【M】.北京 :星球 地图出版社,2001.
【9】 htp:/www.aqis.gov.au;htp:/www.yahoo/mikaniamicrantha【DB/OL1
【10】htp:/www.chineseintememews.CO1.cn;bnp:/www.gznet.gov.gn 【DB/OL】
【l1】广东省 自然灾害地图集编辑委 员会.广东省 自然灾害地图集 【M】.广州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
【l2】胡玉佳,毕培 曦.薇甘菊生活史及其对除莠 剂反应的研 究 [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1994,33(4):88—
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7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0卷
[13】总参谋部测绘局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 [M】.北京 :星球地图出版社,2000.
【14】Cock M J W.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for Mikania micrantha H.B.K.from the neotropical region【J】.
Tropical Pest M anagement,1982,28:242-254.
【l5】Barreto R W,Evans H C.The mycobiota of the weed Mikania micrantha in southern Brazil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fungal pathoge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J】.Mycol Res,1995,99(3):343-352.
【16】Caunter I G,Lee K C,Moran V C,et a1. Initiating the USe of fungi for biocontrol of weeds in Malaysia【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C】.1996.249-252.
【17】Swamy P S,Ramakrishnan P S.Growth and allocation pa~ems of Mikania micrantha in successional environments
after slash and bum agriculture【J1,Can J Bot,1988,66(7):1465-1469.
【18】Soedarsan A,Kuntohartono T,Mangoensoekarjo S.Weed control in plantation crops in Indonesia【J】_Menara Perke-
bunan,1977,45(4):l83一l88.
【19】Mangoensoekarjo S.Glyphosate trails on plantation crops in Northern Sum atra【C】.Sym posium herbisida Roundup 3,
Medan,Indonesia.1979.
[2O】Kusnanto U.Shifting of dominant weeds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herbicides on the circle of oil palm 【J】.Bull Perke-
bunan ,1990,2l(1):47—57.
欢迎订 阅 欢迎投稿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季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广东省植物
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 。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
的论文报告 、科研简报 、综合述评等 ;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 、新理论 、
新方法和新技术等 ,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 ,为国民经济建设
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本刊创刊于 1993年 ,刊号为 CN 44-1374/Q,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本刊多年来被
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o Internationa1)的多种专业文摘以
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收录。
本刊为季刊 ,大 l6开 ,96页 ,2003年每册 lO.00元,全年订价 46元(包括邮费)。 可直
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或通过天津“联合征订服务部”订购,地址为: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
l 7号,邮编:300385,电话:(022)23973378.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乐意居华南植物研究所内,邮编:5 10650
电话:(020)85232414 传真:(020)8523171 1
E-mail:jtsb@scib.ac.ca 网址:htp:/xuebao.scib.ac.c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