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 热带植物学报 2002,1O(2):133—138
Journ‘1】t日 7"nq)icrd and Subtnq)icd B1)tany
香港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和名称修订 (三 )
李添进 。 周锦超 。 吴兆洪 2
(1.襄道理农场暨植物 园,香港人上}fi林锦路;2.中国科 学院华南植物研 究所 ,广东 广 州 510650)
摘要 :报道 了近 年在香港 再发现 的两个属一黄 腺蕨属 (叉蕨科 )和 网藤蕨属 (藤 蕨科 ),并对
港产 的黄腺 蕨、仃盖黄腺蕨和 刚藤蕨 的标本和义献进行整 理,及 对 国产 的相近种类作 分类 处
理 ,把 钩形黄 腺羽蕨和J一西黄腺刊蕨 归并 于黄腺 蕨中。此外 ,亦对 网藤蕨进行 了长期 的观 察,证
实了 Holtum 关十该种 的叶轴顶端 的形态修正 。黄腺蕨属和 网藤蕨属 在香港 的再发现 ,对华南
蕨类植物地理 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由十这两属在本地均 为罕见之种类 ,战口 考 虑列入
香港珍稀蕨类名单之 内。
关键词 :香港 :蕨类植物 :名称修订 ;黄腺蕨属: 网藤蕨属
中图分类号:Q94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l005—3395(2002)02—0133—06
New Records and Clarification of Some Names of
Pteridophyta in Hong Kong(III)
W i cky LEE T im—chun Lawrence CHAU Kam—ch i U WU Sh i ew—hung:
(1.K~uhmrie凡tM & Bot~mic Garden,Lam Kam Rd.,Tai Po,Hong Kong,China;2.South Chinn lnstitute f}厂Bottmy
the Chinese-4 ctulemy f)厂scien.~es,Guangzhou 5 1 065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s 2 genera,Pleocnemia Presl(Aspidiaceae)and Lomagramma J.
Sm.(Lomariopsidaceae),of pteridophytes recently re—discovered in Hong Kong.The specimens
of Pleocnemia winiti Holt.,t9. co ugata(BI.)Presl,and Lomagrcanma ,mathewi (Ching)
Holtt. from Hong Kong, an d related references were reviewed. The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found in China were revised taxonomically.Pleocnemia hamata Ching et Chu H
. W ang.an d
t9. 珊 e, Ching et Chu H.W ang are regarded as two new synonyms of t9. winitii Holtt
.
In addition,after observation on Lomagrcanmct matthewii(Ching)Holtt.for a long period,we
consider that Holttum’S description on morphology of rachis apex of this species is exact
. The
re—discovery of Pleocnemia Presl and Lomagramma J.Sm .in Hong Kong is significant for the
study of phytogeography of pteridophytes in South China. It is recommended to list them in
rare/rod endangered ferns in Hong Kong as they are quite rare locally
.
Key words:Hong Kong;Pteridophyta;Name revision;Pleocnemia;Lomagramma
收稿 日期:200l一03一l5 接受 日期 :200l—l2~l0
基金项 目: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公司资助。This studywas sponsored bytheKadoorieFarm&BotanicGardenG~rporation
.
本文第一、二部分分别发表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7(3):195-20l和2002,10(1):39-45。Part Iand Part I
ofthis smdy were published in”Journal ofTropical an d Subtropical Botany”
, 7(3):195—201,1999,and lO(1):39—45,2002.
~1 lil睡瓢 函 诩 嚯 m 一 强=f{;i一——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热 带 热带 植物学报 第 10卷
1黄腺蕨属 Pleocnemia Presl(叉蕨科 Aspidiaceae)
为亚洲热带成分的蕨类 ,我国的云南南部 、华南及台湾为此属分布 区的北缘 。此属种
类不 多,形态相近 ,一般均不建立属下分类等级 ,而主要根据孢 子囊群盖 的有无而区分
为两类。在 Holttum (1974)的专论 中,分布于香港的有 2种,即黄腺蕨 P winiti 和有盖
黄腺蕨 尸.co ugata,均 为罕见种 类 ,自本世纪 初在 Mt.Parker与 Mt.Gough采过 3次
后,将近一个世纪未在香港地区采获标本 。至 l994年 ,苏美灵在马鞍 山见到 P co uata
(记载孢子囊群具有肾形的囊群盖 ),l997年李添进 在上 禾坑 采获 尸.winiti,证实该属
的两个种仍然保存在香港地 区。这些热带分布 的蕨类 (还有 网藤蕨属 Lomagramma等 )
在香港 的再 发现 ,对研 究华南蕨类植物 地理区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 ,黄腺蕨与有盖
黄腺蕨可考虑列入本港珍稀蕨类 的名单之 内。
笔者在整理黄腺蕨属的香港标本及文献 的同时,也研究 了邻近地区的相关种类 ,归
并 了两个新种,使本属在中国大陆分布的种类更为清 晰。
1.1黄腺蕨 别名:黄腺羽蕨、苊蕨
Pleocnemia winitii Holt.in Reinwardtia 1(2):l81.1951 et in Kew Bul1.29(2):354.
1974;H .H.Edie,Fern s Hong Kong,39,l96.1977;Chu H.W ang in F1.Reip.Pop.Sin.
6(1):6O.1999.
Pleocnemia hamata Ching et Chu H.Wang in Acta Phytotax.Sinica 19(1):125.1981;
Chu H.Wang in F1.Reip.Pop.Sin.6(1):61,p1.9,fl-4.1999.syn.nov.
Pleocnemia Ching et Chu H.W an g,1.c.;Chu H.W ang in F1.Reip.Pop.
Sin.6(1):63,p1.9,f5-9.1999.syn.nov.
Nephrodium lel~eOll,tnl auct.non Hook. 1 862:M atthew,Notes fern s Hong Kong and
adjacem mainland,26,l908,p.P.;Dunn&Tutch。in Kew Bul。Add.Ser.10:349.1912,p.P.
Tectaria leuzeana auct.non Cop.1 908:Ching in Sinensia 2(2):1 7.193 l,quoad Wildford
152;Hong Kong Herb.Check List Hong Kong P1.24.1993,P.P.
孢子囊群无盖 。 。
广布于云南南部、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及福建南部 (南靖 )。越南也有分布。
香 港 :歌 赋 山,Tutcher 8l80.1910。l(HK);Government House Garden、cult.HK.
Herb.no.18382. 1879.10.21;Hong Kong Herb no.19036.1889
.9:HK Herb.no. 19037.
1885一l888;HK Herb.no.19042. 1889.9.;HK Herb
. no.20749.1885.(HK);上 禾 坑
W205.1998.5.(HKKA).
黄腺蕨的标本仅于二十世纪初期及末期采集过 。另 HK保存 5份栽培 的标本,形态
正常。近年在上禾坑所见 ,植株数量甚少 ,但生长正常 ,且能采到能育 叶,孢子囊群 已全
部成熟,无盖 。笔者 曾移栽过少量幼株,但生长缓慢 ,长势不旺 ,栽植 已经三载,尚未见有
能育叶。
对黄腺蕨与有盖黄腺蕨 的关系还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黄腺蕨在不具孢子囊群 的情况
逢 冈瓯 矾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l , ·
李添进等 :香港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和名称修订(三)
下 ,与有盖黄腺蕨的区分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 曾尝试用其他形态特 征来判别 (如叶质及
叶色 、小羽片或末 回裂片的大小 、弯缺 的大小及深 浅、裂片缺刻底部小尖齿 的形态等
等 ),感到相当困难。同时 ,笔者对其孢子囊群盖也存有疑虑 ,孢子囊群无盖 的特征是固
有 的,抑或是衍 生的 ,其盖 会不会 因稚 废或早落 等原 因而在 早期 消失 ,这 一 问题在
Holtum 的专著 中均未论及 。笔者近年 已采集 了少量年幼蕨株迁地栽培 ,以便进行物候
观察,拟进一步 了解其孢子囊群及盖的发育过程 。
在大陆有关该属 的文献中,有两个与黄腺蕨接近 的种引起 了我们 的怀 疑 ,这就是钩
形黄腺羽蕨 hamata (产 云南西双版纳 )和广西黄腺羽蕨 P kwangsierLds(产广西 罗
城 )。笔者观察 了香港及 内地 的相关标本 ,认为这两个种不宜成立 。据新种的原始记载,
钩形黄腺羽蕨 的主要特 征为末 回裂片先端 明显弯 弓为钩形 ,但仔细观察 ,钩形黄腺羽蕨
似为黄腺蕨 的病态植株 。这种形态联想到观赏蕨类植物在栽培过程中遇病害或干旱时便
会出现这种畸形状态 。在仅得一号标本的情况下 ,难于确定这一性状是否 为稳定性状 ,
所 以按畸变植株处理较为妥 当,而更合适的是予 以归并 ,作为 P winiti的新异名 。本文
采用后一处理。
广西黄腺羽蕨产于广西 ,据新种的原始记载 ,其主要特征为末 回裂片全缘 ,但观察模
式标本 (广西罗城 秦仁 昌 5540)及 《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一分册 的附图 (图版 9,图
5-9),其植 株较 小 ,裂 片边缘 为 波状 并有疏 锯齿 ,似 为 黄 腺蕨 的幼 株 。 因此将 P
kwangsier~is列为P winiti的新异名。
1.2 有盖黄腺蕨 别名:黄腺羽蕨
Pleocnemia conjugata(BI.)Presl,Epim.Bot.259.1 85 1;Holt.in Reinwardtia 1:177,f
1.195l et in Kew Bul1.29(2):350.1974 et in FI.Males.ser.2.2(1):l6.199l:H.H.Edie
Ferns Hong Kong,39,195.1977;M .L.So,Hong Kong Fern s,107.1994.
Aspidium conyugatum BI.Enum.PI.Jav.169.1 828.
Nephrodium leuzean,um,auct.non Hook. 1 862:M athew.Notes ferns Hong Kong and
adjacent mainland,26.1908,P.p;Dunn&Tutch.in Kew Bul1.Add.Ser.10:349,P.P.
Aspidium leuzeanum auct.non Kunze, l846: Han ce
, Supp1. FI. Hongk. 53. 1872;
M atthew in J.Linn.Soc.Bot.39:343.1911.
Tectaria leuzeanum auct.non Cop.1908:Ching in Sinensia 2(2):17.193 l,P.P.;Hong
Kong Herb.Check List Hong Kong PI.24,1 993,P.p.
.
Polypodium diforme auct.non BI.:Mathew,Notes fems Hong Kong and adjacent
mainlan d,27.1908.
孢子囊群有圆肾形的盖 。
广布于东南亚 ,缅甸及我 国香港也有分布 。
香港 :柏架 山,c.G.Mathew,s.n.1907.12.(HK Herb.nO.9876 (第二对 羽 片 )&
9878(第一对羽片 ))(HK);HK Herb.no.9874& 9875.1906.6.(HK);马鞍 山,M
. L.
So,s.n.1994.(根据苏美灵 (1994)转载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 36 热带 热带植物 学报 第 10卷
c.G.Mathew采于柏架山的标本均有大而完整的囊群盖,在 Holtum 的专著中亦有
收载。这个种主产热带亚洲 ,我 国仅产于香港 。
从记载有黄腺蕨与有盖黄腺蕨的文献 中,可 以看 出早期采集 的标 本 够完善 ,导致
鉴 定工作 出现偏 差 。从现存 的标本来 看 ,最 早在香 港发现黄 腺蕨 属植物 的是 c.G.
Mathew,他 于 l 904年 (Annual Repo~of the Hong Kong Botanical Department)记述 了柏
架山采获的不育 叶标 本 ,鉴 定为 Polypodium diforme BI.,但经 过进一‘步调 查,他察觉此
鉴定是错误的。【Polypodium difJbrmg BI. A rcypteris iregularis(Pres1)Ching,属叉蕨科 ,与
黄腺蕨属 为亲缘相近 的属,中名苛蕨 ,产东南亚 ,我国不产 ,香港于 l885一l889年 曾有栽
培 ,生长正常。苛蕨 不同于黄腺蕨 的主要特征为叶脉几全部连 结并有单一的I大J藏小脉 ,
亦有学者主张将两属合并 。】 l908年 Mathew把产于柏架 山和歌赋 山的标本都定名为
Nephrodium leuzeanum Hook.。这一鉴定,又把黄腺蕨 、有盖黄腺蕨与产于马来西亚及太
平洋群 岛的 Pleocnemia leuzaenum(Gaud.)Presl混淆 了 (该种弯缺底部 的齿牙 为阔三角
形 )。这一鉴定也影响到 Dunn& Tutcher(1912)和 R.C.Ching(1931),他们 在论文 中
亦袭用 了 Mathew 的鉴定名称 ,直至 1951年 Holtum 经过考证 ,才澄清 了上面的混乱 ,
明确香港所产种类 的名称 。现在笔者整理黄腺蕨属的香港标本和文献 ,主要也是依据
Holtum 于 l974年发表的论文来进行。
《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一分册 (1999)漏载本种 ,应予补充 。同时 ,该分册亦漏载 台
湾 黄 腺 蕨 Pleocnemia cumingiana Presl(产 台湾 ),须 予 以补 载 。该 分 册 的黄 腺 蕨 属
Pleocnemia部分,建议在编写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 )时改写。
2 网藤蕨属 Lomagramma J.Sm.(藤蕨科 Lomariopsidaceae)
网藤蕨属的种类均为攀援蕨类。根状茎有腹背之分,腹面生根 ,背面 生有 2行或 3—
5行叶片。国产种类的叶片均为一回羽状 ,侧生羽片全部 以关节着生于叶轴 。叶异型 ,能
育叶的羽片狭缩呈线形 ;不育叶由于叶片大小及生长部位的差异而呈二形 ,分为基生叶
(bathyphyl1)和 顶生叶 (acrophyl1),其羽片均为披针形 ,但有长短 宽窄之 别。叶脉均为网
状,羽轴两侧各有 2—3行网眼 。
网藤蕨属为泛热带属 ,主要分布于印度 、东南亚至波利尼西亚。这个热带马来西亚成
分的小属 的分布 区北缘止于福建南部、广东、香港 、云南南部及喜马拉雅 一线 。
在经过整理 的网藤蕨属资料中 ,我 国产 2—3种 (其 中确定 的 2种 ,存疑的 1种 ,见
《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一分册)。香港仅产 1种 。
2.1 网藤蕨 (蕨类名词及名称 )
Lomagramma mathewi (Ching)Holt.in Gard.Bul1.Str.Sett1.9(21:206.1937:
Pichi-Serm.Ind.Fil.Supp1.4:481.1965;H.H
. Edie,Ferns Hong Kong.38.187.1978;FI
.
Vujian.1:222.1982;S.H.Wu in FI.Reip.Pop.Sin.6(1):l30,p1.24,fl一3.1999.
Campium matthewii Ching in Bul1.Fan M em .Inst
. Bio1.1(9):l58,f3.1930.
Lomagramnm tibetica Ching et S.K .W u in C
. Y.Wu,FI.Xizang.1:271,f.65(1-3).
巍 』 蠢蠡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 jiJj 李添进等 :香港蕨类植物分l布新 记录和名称修订(三) 137
l983.nom .nud.
Lom ⅡnIJl,(1 sorb lia Ching in Lingnan Sci.J.12(4):566.1933.
Ac几 tichum orbirdium L.Sp.P1.2:1069.1753:Dunn& Tutcher in Kew Bul1.Add.
Ser.10:355.1912.
A crostichum,hlumeanum.auct.non Hook.1864:Dunn & Tutcher,1.C.
Lomagramli1,(1 grosseserrala auct.flon Holtt.1937:Ching et S.K.W u in C.Y.W u,F1.
Xizang.1:279.1983.
香 港 :梧桐 寨 WCL ll7.1995;W059.1995.1 1(HKKA);W126.1996.1 1.(HKKA,
IBSC):A51& A52.1997.11.(HKKA ).
产福建南部 (南靖 )、广 东北部 (连 县 )、香港、云南南部 (西双 版纳 、金 )及两藏
东南部 (墨脱 )。生沟谷潮湿 的林下石壁或树干上。也分布于印度 (Assam)。(模式标本:
广 东连 州 Mathew 5108,1907.12.6.HK.K.)
网藤蕨的模式标本 分别保存 于英 国丘 园标本馆 (K)及香港植物标 本室 (HK),珍
藏于前者的标本具有保存十分完整的叶子,而收藏于后者的标本仅有一 片半有点残缺的
叶子 ,叶子上部均 已缺失。秦仁 昌于 1930年发表新种时没有清楚地指 出叶子的类型,并
记载 了叶轴顶端通常延伸成粗壮光裸 的多育顶端。他在亲缘关系的讨论 中与华南产 的海
南实蕨 Bolbitis subcordata作形态对 比。诚然,藤蕨科与实蕨科 Bolbitidaceae的亲缘关系
十分接近 。但叶片先端延伸并着地生根乃实蕨科的重要特 征之一 ,藤嫉科是不具备这种
特征 的,因此泰仁昌这一记载 曾引起一些学者的疑 问。早在 1937年 Holtum 已经表示他
在检查 了 Mathew 5108号标本时无法证实秦仁 昌的描述 ,并说在网藤蕨属 的任何种类
中均未见到这种现象。Edie(1978)亦提及在香港未见过网藤蕨叶片的多育现象 。笔者 曾
经观察了网藤蕨 (包括模式标本和其它地区的标本 )和其近似 的国产种类 的标本 (存放
于 K、PE、IBSC、HK、HKKA 等植物标本馆 ),认为在该属的标本上不存在任何 叶片先端
延伸着地 生根的现象。K保存的模式标本十分完整,叶片先端保存完好且清晰可见 ,为
正常叶片的羽裂先端 ,既无延伸,亦没有发现不定芽或着地 生根现象 。至于 HK保存 的
Mathew 5108号标本 ,叶片上部 已经残缺,无法观察 。但有一 点引起我们注意 的,为 HK
保存的同号标本上有两叶片,其 中一叶残留了一段羽片 已脱落 的叶轴 ,这段叶轴 实际为
整个叶轴 的中段 ,却 因其羽 片及上段叶轴均 已脱落 ,形态 很像 是叶轴 的延伸 ,秦仁 昌看
过这号标本 ,有可能会因此 而引起误会 。至于与实蕨属 Bolbitis作形态比较的问题 ,则要
追溯我国蕨类系统研 究的历史。秦仁 昌的网藤蕨发表于 1930年。秦仁 昌系统在 1940年
和 1954年 ,都把实蕨属和 网藤蕨属置于叉蕨科 Aspidiaceae之 内,尚未分立为独立的科 。
在 当时的叉蕨科 内,这两个属又是近缘属 ,互相之 间作形 态比较亦无 可非议 ,问题则 出
在把错误的观察记载为网藤蕨 的特征 。纵观这段历史,可 以肯定 Holtum 的评论是正确
的 (他 曾经检查过 HK 的标本 )。笔者 自 1995年于香港再发现网藤蕨后 (实际为香港首
次采获 ),几年来一直追踪观察 ,所见亦与 Holtum 的评论相 同。因此秦仁昌发表该种 时
有关叶轴顶端延伸 一段应予修正。
l溷睡 可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38 热 带 热 带植 物 学报 第 l0卷
在野 外观察 中,笔者否定了叶轴先端延伸多育现象 的存在 ,但 网藤蕨 的不育基生叶
的叶轴先端还是有一些变异的。大多数正常生长 的叶片,其羽片 向叶轴先端逐渐变小,
最后成为羽裂的叶片先端 。但在野外观察 中,发现有部份不育基生叶的先端仅存侧生羽
片,羽片斜 向上 ,不像顶生羽片般直立,叶轴两侧 的狭翅 向上略为延伸 。这一现象还需继
续观察 。
到 目前为止 ,网藤蕨在香港仅见于梧桐寨,数量稀少,且环境易受 自然灾 害或人类活
动的干扰 ,不易保存。此外,因其要求的环境较特殊,迁地保育亦不易成功 。因此除列入
香港 的稀危蕨类名单外 ,还需有一些具体 的保育措施 。在腊叶标本方面 ,至今 仅在 HK
保存着一份模式标本 (产广东连江 )。HKKA近几年采集 了较完整 的不育 叶标本 ,但一
直未采 获能育叶,香港其它植物标本馆迄今仍无收藏 。至于 Edie(1978)专著中使用 的
标本 ,在 HKU及 K均未见到 (因 Edie专著用 的标本有相 当部份是 由 Holtum 鉴定并存
放于 K和 HKU 的)。Edie专著中的形态描述看来不近似 K保存的标本 ,而与 HK保存
的连江标本相近 。
由于标本缺乏,栽植困难 ,因此对这个三形叶的种 的认识很有 限。目前正在进行不育
基 生叶和不育顶 生叶的观察,但能育叶至今未见到 。据 Holtum 称 ,他 曾见过一张产于
Manipur的能育叶标本 ,形态与 Lomagramma sumatrcma的能育 叶近似 ,主要 的区别 在于
后者的中部羽 片具阔楔形的基部 。
网藤蕨属是 个泛热带的小属,目前确知产于中国的有 2种 ,存疑的 1种 。其 中云
南网藤蕨 Lomagrcunma yunnanensis Ching,特产 云南东南部,因其不育叶的顶生羽片 以关
节着 生 于 叶轴 先 端 这 一显 著 特 征而 颇 易 鉴别 。而 另 一种 则 为 网藤 蕨 L.mathewi
(thing)Holt.,它的不育叶顶部羽裂,无关节。这两个种是 目前 已经确定的 。
Dunn&Tutcher(1912)报道产于北江的 Acrostichum blumeanum Hook.(:Lomagramma
lomarioides(B1.)J.Sm.】,经查阅其北江 Mathew s.n.(1907)标 本,实为 网藤蕨 ,因此 属
错误鉴定 。
本属的存疑种为粗齿 网藤蕨 Lomagramma grosseserrata Holtt.,这个种是 由 《西藏植
物志》报道的 (1:279.1983),产西藏东南部 (墨脱 )。我们未见到西藏标本,仅从文字描
述及附图来观察 (假定附图是 以西藏标本绘制的,因附图用 了一个裸名而使人怀疑 )。
西藏植物志 的报道与 Holtum 的原始记载及模式 标本照 片 (Siam,Winit 1019)相距 甚
远 ,而 附图却近于 L.matthewii。 因此我们对西藏产的究竟是 网藤蕨抑或粗齿网藤蕨 尚
存疑虑 。这 问题要待见到西藏标本后才能确定 。
《西藏植物 志》中还 出现 了一个裸 名一西藏 网藤蕨 L.tibetica Ching et S.K.Wu,
nom.nud.,标示在图 65的图注上,显然是该作者工作疏漏而 出现,不予论及 。
如果西藏的标本确为 L.m~thewi,则其分布区将连成一片 ,从印度 阿萨姆 、越南北
部 ,至西藏东南部 (墨脱 )、云南南部 、广东、香港及福建南部 。广西南部或中部可能发现
本种 的踪迹 。到 目前为止 ,在这个分布区内,印度 的阿萨姆和我 国西藏 墨脱可见到能育
叶,其它地 区仅见不育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