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Urban Forestry:An Overview and Trends

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全 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l1(4):379-385
Jouma/of Tropicol and Subtropicd Botany
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陆耀东 温达志2 陈宏通 李松锋 谭家得 胡羡聪
(1.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佛山 528222;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0;
3.广东省佛 山市农业局,广东 佛山 5280o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环境问题 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城市林业在城市
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地域范围与层次的角度介绍 了城市林业的基本
概念和内涵,并比较 了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现代园林在属性、经营管理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借助已有的研究数据和成
果,阐述 了城市林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现代城市林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林业 :传统林业 ;概念 :功能
中图分类号:$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395(2003)04-0379-07
Urban Forestry:An Overview and Trends
LU Yao.dong WEN Oa.zhi ’ CHEN tong.tong LI Song.feng TAN J ia—de HU Xian—cong
(1.Forestry Institute of Foshan,Foshan 528222,China;2.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50,China;3.Agricultural Bureau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as well as the urbanization,city problem has been
becoming the focus in the social an d scientific communities. Urban forestry therewith has received a growing
concem due to its function and contribu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an d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 d towns.In this paper,
we start witll the basic concept an d contents of urban forestry in terms of its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scopes
an d levels, an d then compare the diferences between ur ban forestry an d traditional forestry, modern gardens in
aspects of research fields,functions an d properties,aims an d levels of man agement.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an d
results available, the role of urban forestry an d its potentials in solving problems from ur ban ization are also
demonstrated.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an d existent problems,we propose the opportunities an d challenges,
an d future trends ofmodem urban forestry.
Key W ords:Urban forestry;Traditional forestry;Concept; Fun ctions
人口急速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给城市、区域发
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
大破坏和潜在危机 。195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 口有 7
亿,1985年增加到 19.8亿,1990年为 21.7亿 。世界
城市人 口占总人 口比例 ,1900年为 13.6%,1925年
为 21%,1960年为 34.2%,1980年为 42.2%,澳大利
亚 目前有超过 85%的人生活在大城市中[1。目前世
界上有 50%的人 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 2025年世
界城市人口将从 1995年的 24亿猛增到 50亿,将
占全世界总人 口的 6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
化进 程 也十 分迅 速 ,城 市 化水 平 从 1990年 的
1 8.96%提高到 2000年的 36.1%,预计到 2010年及
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 45%和 65%[2]。另一方面,
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也出现了工业化和
城镇化的势头 。在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条件下,城市
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生态退化[31,最具代表 的是
收稿 日期 :2003—07-07 接受日期 :2003—09—17
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发展专项资金(0102007A);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科技开发项 目(200010)联合资助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0 热 带 亚热 带植 物 学报 第 11卷
生境破碎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
在探索改善城市环境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树
木或森林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空间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O世纪 6O年代初,美国政府的
一 项调查报告率先提 出 “城市森林”的说法 ,随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Jorgensen教授首先使用 “城市
林业”一词,并开设了城市森林的课程。随着全球特
别是欧美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林业发展很快,并渐渐成为林业与城市发展研
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经过 4O多年的建立、巩固和发
展,城市林业 已成为现代林业的重要分支 ,越来越
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城市林业研究始十 2O世纪
8O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 发展和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城 市林业的认识 、研究 和实践也
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迄今,我国在城市林业的产
生与发展 、内涵与外延、方向与效益、范围 与体系、
实践与规划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阐述 ,并
得到逐步完善。本文就城市林业的概念与 内涵、城
市林业与传统林业、现代 园林的差异等研究动态进
行 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城市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和前 景 。
1概念与内涵
1.1 自然属性 和社 会属性
较早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由 Jorgensen
提 出的 “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城市树木或森林 的管
理,更应指受城市居 民活动影响以及资源土地利用
的整个地区的林地管理”『4】,强调城市林业所包含的
自然属性和主体对象。随后,Hudsontn提出“城市林
业是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木灌木为主
体的绿色植物总称”,侧重的也是其 自然属性,即将
自然生长的绿色植物作为城市林业的研究对象。
多数学者认为城市林业概念应该兼有 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 比亚省林业手
册》将城市林业定义为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
业化分支,是对树木和森林进行培育和管理,为城
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社会福利和经济繁荣发挥作用
的一种高尚事业”,其经营管理 目标是美观、安全和
效率,着眼于城市林业 自然属性基础之上的社会功
能『6】。类似地,美国林学家协会于 1972年成立 了一
个城市林业工作组,该学术团体将城市林业定义为
“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学,其 目标是栽培和管理对
城市社会 的生态和经济具有实际和楷 在效益 的树
木,任务是综合设计城 市树木和相关植物 以及培训
市 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范围包括城市水域 、野生动
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表污水再循
环 、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的生产等 ”[71,该定义既强
调了城 市林业的 自然属性,如林木栽培与管理,又
强调了其社会属性,即娱乐与生产等。HelmsN认为
“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及其附近树木和森林
资源管理的一 门艺术和科学技术,使树木能为社会
提供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美学效益 ”,该定义
突出了城市林业的社会经济福利,其社会属性更加
明显。Grey[9]从功能目标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简短定
义,认为 “城市林业是使树木能与城市环境和谐共
存,并发挥其改善环境功能的必要的经营管理的一
门学科”,Bradleyt 则从景观的角度提 出了城市林
业是致力于探讨与城市土地利用和满足城市其它
需要相关的城市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价
值,涉及 的问题包括城市绿色带和森林遗迹 的管
理,野生生物生境的规划,高效能景观 、水保护和火
安全景观的设计、城市森林景观的持续发展以及相
关的政策、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可见,城市林业
具有的社会属性开始越来越突出,强调人为活动在
林业设计、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学者在定义城市林业时,也充分考虑了其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陈美高和黄奕炳[“ 提出,所谓
城市生态林业是指根据森林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充
分利用当地 自然资源,在促进林地产出的同时为城
市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林业。孙冰
认为城市林业是通过系统工程措施改善城市生态
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传递,发挥城市树木和其它绿色
植物的社会、生态和公共卫生价值,营造安全 、美
观、效率的城市环境 ,促进城市文化的理性运行,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蒋有绪【埘将其定义为改善
城市环境 (为净化城市环境污染、减少风沙 、阻滞尘
埃、缓解热岛效益、提高大气质量等 )、美化城市风
景、增加身心享受、舒缓心理压力,全面服务于城市
生活质量,主要强调其社会功能。类似的定义还有
王木林[141的“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
林生态系统的行业,它是城市 一社会经济 一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 、稳定生态功能的子系统,即城市林业生态系
统 ”。刘森茂【 认为 “城市林业是城市内及周围的树
木和相关植物的栽培和管理,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陆耀东等: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38l
存的需要,它是森林 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
中,充分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而李吉跃、常金
宝 国则从广义的角度定义 “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
城市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人与空间环境、社会及商
业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等 )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
设计与合理培植、管理林木及其它植物,改善城市
环境,繁荣城市经济 ,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
学科”。
我们认为不论何种定义,有一点是相通的,即
城市林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 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不可缺少的,相关的定义都力求从不同侧面表现 出
城市林业是为城市服务的宗旨,承认它在城市生态
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因而将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的大
系统中去。由于其涉及到包括环境的、经济的以及
社会的各方面因素,城市林业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
最具活力、最有潜 力的发展要素 ,必然成为城市生
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其最终 目标是实现城市林业多
功能 (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的充分发挥和资
源利用,体现城市林业的典型性、示范性、生态性和
功能服务性等特点。
1.2 地域范 围与层次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林业 的范畴或地域范围仍
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Jorgensen
认为,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对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
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 区的树木的管
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
憩、娱乐的场所 ,也包括行政上 区划属于城市范围
的区域[4】。由于城市林业是 以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生
产为 目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环境美学 ,它包括土壤
修复、社会环境的改善 以及直接、间接的回报 ,因
此有学者提 出城市林业通常应包括受城市人 口影
响的整个区域内的全部树木[9】。Grey和 Deneke则从
学科的角度 ,提出城市林业是在城市规划 、风景园
林、园艺、生态学等许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
包括 了对城市 内及其周围所有的树木和相关植被
的综合设计、营造和管理[1 。这个论点大大丰富了城
市林业的内涵 ,促进城市林业 的认识的进一步深
入。Falck’S也认为将城市林业定义广一点有助于加
强城市林业与其它交叉学科领域的联系,以减少不
同管理部门对城市林业管理看法上 的分歧㈣,明确
提出城市林业范围包括城市近郊、城市中心和城市
远郊所有的森林树木。此外,有些学者还从游览时
间上给城市林业划定范围口 。例如,美国学者提出乘
小汽车从市 内出发,当天到达并能返回范围内的游
览地都属于城市林业的范围 。我国学者则从林学
的角度,提出城市林业是指生长在人工环境中的城
市植被,它分为公园、园艺式生境和森林生境陶,其
总的概念应包括城市公园、花园、植物园、动物园、
街道树、水旁树、庭院绿化、郊区森林、国家森林公
园和旅游胜地[2 ,或包括风景林、道路河流两旁的防
护林、水源涵养林 、经济林、公园绿地及 自然保护区
等 。
关于城市林业的层次 目前普遍认为应包括 :
(1)远郊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
同时可以结合林业生产,可以和同郊区县市区域联
在一起;(2)近郊部分,包括各种网、带、片、点的防
护林、风景林、经济林,可以形成以游憩、休闲、森林
旅游为主的产业化体系;(3)市区部分 ,以城市绿
地为主,辅以小游园、小花园、绿径、绿岛等,主要功
能是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环境。以福建三明市为
例[1ol,在其市区周围沙溪河两岸 、东牙溪水库周围规
划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约有 1.3万 hm2的林地,
其中城市景观林占 14.3%,为城市提供森林景观和
游憩场所;在城市近郊规划 了面积 4万 hm 的多功
能林 ,用于林、茶、果等开发性生产 ,满足城市居民
对林业多样性的需求;远郊约 4万 hm 的林地则作
为商品用材林基地,以高投入、高产 出为 目标营造
高标准、高质量 的用材林基地 ,期望达到最佳的经
济效益,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城市
林业可以用环、网、带 (市内带、过渡带、居民区带、
郊区带 )、片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古
迹林)和点 (居民点公共绿地、机关 、厂矿 、学校庭
院绿化 )等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从而提
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游憩场所和生产性收入。
2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城市园林与
城市森林的比较
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城
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一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它
的宗旨是建造、经营、利用市区和郊 区以树木为主
体的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
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包含公园、街头和单位绿地 、垂
直绿化和行道树、疏林草坪 、片林、林带、草地 、水
域、花 圃、果园、菜地农 田等绿地 ,广泛参与城市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2 热带亚热 带植物学报 第 11卷
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以及社会 、自然的
协调发展和系统的自我调节。它与现代园林和传统
林业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
在涵盖范围方面,城市林业是从城市整体结构
和长远规划来考虑林业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包括城
市内部各种类型的绿地,也包括城市周围城乡结合
的城市郊区林业,即以树木或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地
带。园林建筑的重点区域是在城市内部,传统林业
和乡村林业的范围一般在山区、丘陵和平原的林地
或可利用的林地,很少考虑城市的区域。
在功能方面,城市林业给城市提供潜在的环境
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包括对环境总体的改
良、对城市居民娱乐和满足一般心理需求的美学价
值。可见,城市林业是社会经济学和 自然科学发展
的必然产物,其最终宗旨是稳定城市生态系统,协
调人类、森林与环境的关系,这与 自然林和乡村森
林是完全不同的∞。
在经营方面,传统林业主要是为了取得木材和
其他产品,兼有保持水土,改 良气候和环境等生态
效益,经营利用要求森林生产力高,根据 目的和资
源可利用程度,可 以是集约经营也可 以是粗放经
营 。而城市林业绝大部分是人工植物群落 ,经营城
市林业主要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 、美化城市等综合
效益,获得林产品是第二位的,不一定要高生产力,
但通常要求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城市林业
要求植物种类复杂多样 ,往往是一林多用 ,追求森
林的长期稳定性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持续性。
在生长环境方面,乡村树木或森林以生长在 自
然环境 中为主,受污染和人为干扰少 ,城市林业所
处的环境主要是人工环境或受人类干扰后的半 自
然环境,存在局部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例如,热
岛效应可能改变通过土壤温度改变生物营养循环
和动植物生境,从而引起某些种类 的迁移 ;环境污
染导致土壤中的盐、碱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的
升高,电磁波、灯光、热辐射等对花草的生长发育和
植物群落的生命活动都有复杂的影响。
关于城市林业与传统林业、城市园林与城市森
林的简单对比见表 1和表 2。
3功能与效益
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的功能
及其发挥过程的探索。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将城
市林业的功能归纳为三个方面。
3.1调 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能源危机
据资料表明,城市附近的森林能节约能源的消
耗,减少大气中库存的 CO:,使局部地区的气温降低
3—5℃,最大可降低 12~C,提高相对湿度 3%-12%,
甚至 33%口司。据美国林业协会的估算,仅就树木的降
温增湿功能一项每年就为美国节约了约 20亿美元
的空调耗能,从而减少城市对化石能源 的总体需
求。城市森林的节能效应主要是通过减少城市居民
住宅和办公场所空调的使用量来实现 的【 ”。澳大
利亚首都堪培拉的 40万棵树木每年节能产生的效
益高达 157万美元p习。我国南京是长江沿岸著名的
“火炉”城市,1940年以来在市区和近郊植树 3 400
万株,使夏季平均温度 由32.2℃降到 29.4℃03],可见
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可见,森林在缓解
表 l城 市林 业和传 统林 业 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urban forestry and traditional forestry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陆耀东等 :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383
裹 2 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
Table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ity gardens and urban forests
在文献 [27]的基础上修改而成.This table is modifed on basis ofreference[27]
城市 “热岛效应”,调节温度、湿度和局部大气环流
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且为城市生态系统的
物质能量转化提供了动力。
3.2缓解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如 SO:、CO2和各类氮氧化物 (N20、
NO、NO:) 的排放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之一,城市热岛效应就是人类直接或间接活动导致
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的结果134]。城市树木能明显
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在减少城市颗粒降沉污染物
中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司。例如城市树木能有效吸
收 O,和 SO2,吸 收率 分 别 达 到 21%和 2O% 。
McPhersona 0算了 1 99 1年 Chicago市树木对 PM 1 0
降尘的去除效果,大约为 234 t a~,折合经济效益为
9.2百万元。随后,Nowak等人l 计算了宾西法尼亚
市的树木每年能将大气质量提高 0.72%,机会成本
达到 1 900百万美元。树木通过叶面气孔进行气体
交换,直接吸收 CO:、O,、NO 等气态污染物 ,也可以
通过冠层拦截和阻挡大气粉尘 ,经雨水冲刷到地
面。城市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人群呼吸使城市大气中
的 CO2浓度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它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产生温室效应和导致气候环境变化 、危害人类健
康 。当 CO:浓度达到 0.05%时人的呼吸将受 到影
响,0.6%一0.7%时健康明显下降,3%或 以上的浓度
将引起窒息,甚至死亡。据估计,每公顷阔叶林在生
长季每年可吸收 1.0 t CO:,释放 0.7 t的 O,;每公顷
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年吸收 0.36 t CO21碉。城市森林植
被还能防止有毒气体的毒害。据南京园林处的测定
资料表明,当 SO:随气流通过高 15 m宽 15 m 的响
铃木林带时,浓度降低了 47.7%;广州的测试结果表
明丛林可使该市某化工厂周围空气 Clz浓度下降
59.1%;北京环保所的测算表明,80-100 m宽的果树
林使空气中 HF的浓度 比同样距离的空旷地减少了
22.21% 【姗。
树木根系是吸收土壤和水体 中重金属和有机
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径 。有研究表明 3 a生旱柳林在
生长季节 内对土壤 Cd的吸收量是非 Cd污染区的
130倍 ,在 污 染 的土 地 上营 造 杨树 林 ,5 a生杨
树林每年吸收 Cd 1.45 kghm~14o1。杂交杨 (Populus
charkowiensis×incrassata)在环境修复与环境管理
中的贡献也有报道14”。
3.3营造良好的环境
树木由于其形状 、大小、颜色、季节变化在景观
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环境 中最受人关注 的活
要素。不同搭配的树木能为人们提供四季鲜明的景
观,使人心旷神怡。同时城市森林还能为城市居民
提供庇荫和休闲场所。在瑞士,每年有 80%-90%的
人至少要去森林中旅行一次142]。北美近来的研究表
明,人与 自然环境的交流能增强人体的健康状况,
舒缓心理压力1431。自然植被对人形成健康的心理具
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城市森林中的古树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4 热带亚热 带植物 学报 第 11卷
帮助人恢复记忆,增强 自信 tl, 。
4存在问题与展望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城市的生产生活和
生态服务功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十年
来,与城市林、 相关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其形成与发
展史、概念与 内涵 、性质与组成体系以及规划设计
与经营管理方面的探讨,而且多数停 留在理论性和
描述性水平 ,缺乏实验设计和实证研究 ,对其功能
及这些功能的经济价值的评价资料十分有限,对城
市林业实践中出现 的许多问题还未找到解决的依
据。因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思索未来城市林业研究
中亟待加强的一些 问题。
4.1加强城市森林生态 系统 的功能探索
城市森林景观类型、规模以及空间格局与土地
利用类型、城市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包括野生生
物生境的保护、水资源保护、火防护、多功能高效森
林景观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完全相 同,
发挥程度也有差异。此外,关于城市森林对环境的
影响效应仍然有争议和不确定性。城市树木、森林
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可能
带来负面影响,如树木中某些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浓
度的NO 情况下参与光化学反应形成 O ,引起大气
污染,且反应过程受众多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过
去多数研究仍停 留在规划 、设计与格局配置等水
平,对城市森林的经济价值、多用途的评估,或某些
负面影响的研究缺乏尝试 。因此,有必要确立合理
的研究方案、通过调查、实验观测和研究建立合理
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特定类型的城市森林所发挥
的特殊功能、功能发挥的程度。
4.2重视城 市森林维持过程与机 制的基础研究
和远离城市的乡村或山区森林相 比,城市森林
面临前所未有的人为干扰和压力,具有相对不稳定
和脆弱性,如因土地利用导致 自然森林景观的片段
化大大缩小了生境单元,打破了单元间的连接性和
延续性,其后果是极可能导致某些种群数量的大大
减少,甚至消失。此外 ,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
CO 、SO 、NOx和其它有毒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引起
环境质量的恶化 ,如土壤酸化 、生物迁移和营养循
环的破坏,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系统稳定性
下降。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树木、森林生态系统与
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关联性研究,包括城市森林功
能维持的基本过程与机制、树木或生态系统抗干扰
能力和干扰后的 自我恢复能力等,为城市森林生态
系统结构 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提供科学基
础 。
参考 文献
[1]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00).Australia now:a statistical
profile.Available at:http://www.abs.gov.au.
[2]wu L Y(吴 良镛).Urbanization and urban modernization[A】.The
3.aForum of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C].Nanjing,2003.
(in Chinese)
[3]Chen C D(陈昌笃),Bao S X(鲍世行).Th e urban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China [J].Acta Ecol Sin(生态学报),
1994.14(1):84—89.(in Chinese)
[4]Jorgensen E.Urban forestry in Canada[M].Toronto:Shade Tree
Research Laboratory,Faculty ofForestry,University ofToronto,
1970.
[5] Hudson C.Promoting urban forestry through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J].J Arbor,1987,13(3):86—88.
[6] Woral J G.Forestry Handbook for British Columbia[M】.4th ed.
Can ada,1983.
[7] Grey G W,Deneke F J.Urban Forestry[M】.2rid ed.New York:
John W iley& Sons.1986.
[8] Helms J.Dictionary of Forestry [M】. Bethesda: 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1998.
[9] Grey G W.Th e Urban Forest:Comprehensive Management【M】.
New York:John W iley& Sons.1996.
[10] Bradley G A.Urban Forest Landscapes:Integrating Multidisci—
plinary Perspectives[M】.Seatle,w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5.
[11] Chen M G (陈美 高), Huang Y B (黄奕炳 ). A probe on
establishment ofurban ecological forestry[J].For Econ Issue(林
业经济问题),1994,(1):58-60.(in Chinese)
[12]SunB(孙冰),Su J(粟娟 ),XieZZ(谢左章).Current stateand
perspective ofurban forestry[J]l J Nanjing For Univ(南京林业大
学学报),1997,2:83-87.(in Chinese)
[13】JiangYX (蒋有绪).Thetendencyand characteristicsofurban
forestry development[J].World Sci Tech Res Develop(世 界科
技研究与发展),2000,22(5):16—18.(in Chinese)
[14]WangM L(王木林).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estry【J].Sci Silv Sin(林业科学),1995,31(5):460-466.(in
Chinese)
[15】Liu SM (刘森茂).Opinions onurban forestry【J].ForEconIssue
(林业经济问题)1999,5:40-43.(in Chinese)
[16】 Li JY(李吉跃),Chang J B(常金宝).Urban forestry in new
century:Review and prospects[J].Word For Res(世 界林业研
究),2001,14(3):1-8.(in Chinese)
[17】Collins K D.A strategy for urban forestry in Ireland【M】.ECO,
Report,Dublin.1995.
[18】SimaYK (司马永康),XuT (徐涛).Historical review onthe
development ofurban forestry【J].For Inven Plan (林业调查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陆耀东等 :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385
划),2002,27(1):l6一l9.(in Chinese)
[19] Falck’s J.Pre—commercial thinning in urban forests[A].In:
Ran drup T B,Nilsson K.Urban Forestr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C].Proceedings of a Nordic workshop on urban forestry held in
Reykjavik,Iceland,l 996.28—3 l
[20]KDn nendUk C C.A short history of urban forestry in Europe[J]
J Arbor,1997.23:3 l-39.
[21]Wang M L(王木林).The scope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urban forestry ⋯.Sci Silv Sin(林业科学),l998,34(4):39—47.
(in Chinese)
[22]Li J Y(李吉跃),Luo H Y(罗红艳),Liu z(刘增).State ofair
polution in Beijing and selections of anti-polution tree species
[A].In:Liu P W (刘 培温),Song X Y(宋 希友).Capital Vire—
scence in 2 l Century [c].Beijing:Chinese Forestry Press,1999.
249-25 1.(in Chinese)
[23]Luo H Y(罗红艳)Li J Y(李 吉跃),Liu Z(刘 增J.Efects of
purlfying SO2 in atmosphere by greening tree species⋯.J Beijing
For Univ(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36-43.(in Chinese)
[24]Gao J(高峻),Yang M J(杨名静),Tao K H(陶康华).Analysis of
the patern of urban greening features in Shan曲ai [J]. Chin
Gardens(中国园林),2000,l6(1):53-56.(in Chinese)
[25]Clark J R,Roger K K.Conceptual and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urban tree plantings⋯.J Arbor,1989,l5
(10):229-236
[26]Kinijnendijk C C.Urban forestry in Europe: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cepts, policies an d plan ning for forest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and around major European
cities[D].Joensuu: Faculty ofForest,University ofJoensuu,
l999.
[27]YangX J (杨学军).On urban forestry andits research [J].J
Shanghai Agi Coil(上 海 农学 院 学报 ),1999,l7(1):34—39.
(in Chinese)
[28] Miler R W. Urban Forestry: Planning and Managing Urban
Greenspaces[M]Englewood Clif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l988.
[29]Akbar H,Roserfeld A H,Taha H.Cooling urban heat islands[A】.
In:Rodbell P D.Proceedings of Forth Urban Forestry Conference
【c].St Louis,Missouri,l 989.50—57.
[30]Huang Y J,Akbari H,Taha H,et a1.The potential of vegetation in
reducing summer cooling load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 J
Climate Appl Meteorol,1987,26(9):l l03一l l l6.
[3 1]McPherson E G.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trees in Chicago[A】.
In: M cPherson E G, Nowak D J, Rowntree R A. Chicago’s
Urban Forest Ecosystem: Results of the Chicago Urban Forest
Climate Project f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NE—l 86)[c].USDA
Forest Serv ice,Radnor,Pennsylvania,USA,1994.1 l5一l33.
[32] Brack C L.Polution mitig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by an
urban forest⋯.Envir Poll,2002,l 16:S195一$200.
[33]Carter E J.The potential ofurban fore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oncept paper⋯.FAO,1994.
[34] Moll G.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to analyse
the value of urban ecosystems[A]In:Urban Trees—costing the
Benefits[C].Conference proceedings.Chartered Institute of
W ater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Lo ndon,l 996.
【35] Becket K P,Freer-Smith P H,Taylor G.Urban woodlands:their
role in reducing the efects of particulate polution⋯.Envir
Pollut,1 998,99:347-360
[36] Freer-Smith P H,Holoway S,Goodman A.The uptake of
particulates by an urban woodland:site description and particulate
composition[J].Envir Polut,1997,95:27—35.
[37] Nowak D J,McHale P J,Ibarra M,et a1.Modeling the efects of
urban vegetation on air pollution[A] In:22nd NATO/CCMS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n Air Pollution Modelling an d
its Applications[C].NATO/CCMS,Brussels,1997.276—282.
[38]FAO.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n urban fore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1995.
[39]Zhang C X (张春霞),Cai J H (蔡剑辉)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urban forestry [J].For Econ(林业经 济).2001,
(7):45-48.(in Chinese)
[40]Gao Q(高清).Urban Forestry [M]Taibei:Taiwan Edi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1984.50—58.(in Chinese)
[41]Chappel J.Phytoremediation ofTEC using Populus[A].In:Status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U.S. EPA Techn ology In ovation Ofice
under a National Network of Environmental Man agement Studies
Felowship[C].1997.
[42]Lindhagen A.Forest recreation in Sweden:Four case studies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D]. Uppsala: Swedish
University of A cultur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Environ—
mental Forestry ,1996
[43]Hartig T,Stokols D.Towards an ecology ofstress and restoration
[A].In:Man and Nature,Odefise University,Working paper[C].
1994.53.
[44] Kinijnendijk C C.Adapting forestry to urban demands: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urban forestry in Europe[J].Landscape Urban
Planning,2000,52:89—1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