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业热带植物学报 2006,14(1):38 44
Journal o
.f Tropictd and Subtropicoi Botany
广东潮州凤凰山的蕨类植物
易绮斐 , 张荣京 ,一, 王发国1,2, 刘东明 , 邢福武 -}
(1.中田科学院华陌 物川,广州 510650;2.中田科学};J|_=研宄生院,北 100039)
摘要:经实地调查 标奉研究,, 尔湖州风 If』蕨类植物JL订 96种,隶属 j 3l科 58属。
.系分析表 :该地蕨类植
物具l仃较 的热带性质,科、属、干叶t的分 类 均以热带、、f 热惜分 J) 为 i-。热 i .、、I 热rIH:分佃n勺科仃 1 3科, I
41.94%, 仃 36 ,l 0}‘62.08%,其lII泛热带分伽属 (22属,lJ】‘37,93%)足嵫 蛆的分 类J Il1
. 分 属 fI}24,14%,
温带5~4i属 口J ,i1.13.79%,{-1尔⋯i~[xl蕨类枇物 系从热带 、f 热带I,}{J渗透干¨过渡 质:热带、 热带94i的种
所l 0}比例最大 (52种,占54.17%)I l⋯三上热带业洲 质的 I优坍 (38 ,, I 39
.58o/;);湍_l1u。:成分湫之 (36种, I
37.5%),J {}I 一I l小分 Pl-)~l niIi优坍(3O种,lij‘31.25%)。梭,I-}<=J[L质的小lIJ,将)xU~LI J』蕨类 物~lJg}为 【 、
I 、附 坤I~I-态 ,IlJ,县-l-以 l-iI 为 .微 类}^物多 I.{=『J 川· ,必_lj分为药川、 赏干¨食川姣类 f物|l}=。
关键词:蕨炎植物: 分析 l』_l』Jl J 尔
中图分 类号 :Q948.565 文献标识码 :人 文章编 号:1()()5—3395(20061()l一0038—07
Pteridophyte Flora in Fenghuangshan,
Chaozhou,Guangdong Province
Yl Qi—fei。, ZHAN(;Rong—j iI1g1,2, WANG Fa—guo -。, 【 l【J Dong—ming。, XlNG Fu—WU‘
(1 South China Ihmmi~ ,r r,rf,f i,thr C^ ine lff』f/f i ql ,f·,¨ , .(klangzhoil 510650.Chil
2.Gradume n’rrsit、¨|th l “ Ar~utett tq i,⋯ ,Bciji,、g、00039,China、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specimen examination, Ptcridophytes in Fenghuangshan in Chaozhou,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floristically. The flora comprises 96 species of 58 genera in 3 1 families, of
whic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lements consist of 52 species, 36 genera and 1 3 fhmilies. Temperate elements
amount to 36 species and 8 genera.Most ofthe ferns are geophilic,follow by lithophytes (25%)and epiphytes
f938%1.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ern rcsourc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Pteridophytcs;Floristic analysis;Chaozhou County;Guangdong
。iI
. l_20 I J‘ ,{-l1{flI 90 I f ,个 }l{、 :念 、
锋 ㈤: iIi 化过},j 小、』K 、1,- i 1刈
j{1 Ji- J\iI1:LJl f J。十f【: 洲 , J J嵌炎 【物
仃26科42 62 。此 ,术 刈 Jr i Ji嫉炎干Jl【物
资 的 i-i@lt报道。作者 外州 、广泛采集标
本和标木研究的基础 ,对 山蕨类十I1_【物J 系的
组成和特点、生态特性及多样性应用进彳1r了分析,
为植物区系、植物生态、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
收稿日期 :2005—04—20 接受日期:2005—08 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利学 金项H(30271)l22)资助
通讯联系人Corresponding author
l l,I然J:E J!l”
』×lMifi系为』一尔遵化山系尔J 侧川 ·止¨n ,J
1I1系, }人埔、饶 #顺、潮州等县1] 的变 处置正
仲。 山是风凰山系L卜l的最高峰,土峰凤凰髻海
拔 1 497 m。凤凰tl J处于北IuI归线的南缘,位:于二潮州
市东北部的潮安县凤凰镇,距潮州市f东经 1 16。22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易绮斐等:广东潮州凤凰Ill的蕨类植物 39
117。ll 、北纬23。26 一24。14 )约 30 km。境内群峰竟
秀,坑流交错,水库、山塘众多,自然条件优越,自然
资源丰富。土壤呈酸性,多为黄壤、红壤和赤红壤。
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复长冬短,日照
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21.4~C,年
平均降雨量 1 685.8 mm,年日照数 l 440 h,相对湿
度 82%,属于我国的高温多雨地区。
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丛、草
地,保存有南亚热带区系成分,又有中亚热带 系
成分,由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有些植物生长颇为
繁茂,植物资源较丰富。乔木层的优势种有码尾松
(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红锥(Castanopsis carlesi)、黧蒴(Castanopsis胚
等;灌木层主要有桃金娘 0^dDmlyr u5 tomentosa)、
亮叶柃(Eurya nitida)、豺皮樟(Litsea rotundlfolia var.
oblongifoli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等;草本层
_丰要以蕨类植物芒箕(Dicranopteris pedata)、乌毛蕨
(Bleehnum orientale)、里 白(Diplopterygium gaucum)
等,以及禾本科的纤毛鸭嘴草(Ischaemum indicum)、
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为主。近年来,凤凰镇大力
发展种茶业,开山种茶,森林面积减少,对植被造
成 一定的破坏。
2区系分析
2.1科的分析
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调查统计,凤凰山有蕨类植
物 96种,按照秦仁昌系统[z]隶属于31科58属。科
占广东蕨类植物区系的 55.36%r3],中国蕨类植物区
系的50.82% ;属占广东蕨类植物区系的46.40%,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25.11%;种占广东蕨类植物区
系的 18.82%,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3.69%。
以科所含的属数进行统计分析,凤凰山蕨
类植物含有 3属 以上的科有 5个 ,即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8属),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7属),蹄盖蕨科 Athyriaceae(4属),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4属 )、石 松 科 Lycopodiaceae
(3属)。这些科共含27属45种,分别占本地蕨类植
物总属、种数 的 46.55%和 46.88%。含有 2属的
科 有 6个 ,即 里 白科 Gleicheniaceae、膜 蕨 科
Hymenophyl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始蕨
科 Lindsaeaceae、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和鸟毛
蕨科 Blechnaceae。其余 20科均只含 l属,占总科数
的64.52%(表 1)。
根据蕨类植物科的现代地理分布 6】,凤凰山蕨
表 1 凤凰山的蕨类植物各科的属数和种数
Tab1e 1 Numbers of genera and species in families of ferns flora in Fenghuangshan
序
No
科
Families Nu
属
mb
数
erof Nu
种
mb erof 嵩
genera species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鳞毛麟科 Dryoptefidaceae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蹄蔫礞科 Athynaceae
风尾蕨科 Pteridaceae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杉科 Huperziaceae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里白科 Gleicheniaceae
乌毛蕨科 Blechnaceae
紫萁科 Osmundaceae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膜蕨科 Hymenophylaceae
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
中国蕨科 Sinoptefidaceae
科
Families
1 7 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1 8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1 9 木贼科 Equisetaceae
2O 莲座蕨科 Angiopteridaceae
2 1 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22 桫椤科Cyatheaceae
23 蕨科Pteridiaceae
24 姬蕨科 Hypolepidaceae
25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26 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27 三叉蕨科Aspidiaceae
28 实蕨科 Bolbitidaceae
29 肾蕨科 Nephrolepidaceae
3O 剑蕨科 Loxogrammaceae
3 1 禾叶蕨科Grammitaceae
合计Total
属数
Number of
genera
种数
Number of
species
2 2 ● ● %
● ● ● ●
9 8 6 5 4 3 3 3 3 2 2 2 2 2
● 2 3 4 5 6 7 8 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热带业热带植物学报
类植物可划分为 4个分布区类犁.其中/一布科有 8
科,占总科数的25.8l%,蹄盖蕨科分布较多,铁角
蕨科 Aspleniaceae较少,膜蕨科在本 分 _仃 2属
2}0,它们是一群比较古老的植物,分 中心为潮湿
的热带地区,其发源地可能为南极或火洋洲。泛热
带分布的科有 9科,占总科数的29.03%,如里白科、
蕨科Pteridiaceae、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姬蕨科
Hypolepidaceae、乌毛蕨科、j叉蕨科 Aspidiaceae、
实蕨科Bolbitidaceae、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剑
蕨科 Loxogrammaceae等。热带至哑热带分布的科
有 l3科,占总科数的41.94%,如水龙骨科、中国蕨
科等。水龙骨科以我国华南至西南亚热带为分布中
心,也是广东区系的表征成分『6_,本地 :产 8属 9种,
大多为附生植物,分布存温暖、潮湿的林 阴湿处,
是山地亚热带常见的森林层外植物成分,也是该区
蕨类植物区系的表征成分。温带至亚热带高山分布
的仅有 l科:鳞毛蕨科,该科全世界约 1 000}~,主
产温带和亚热带⋯地,我国约有 700种,分布于全
国各地4l,风凰山产 4属 l2种,是组成本 系的重
要科,它是真蕨类的 一个大科,在我田阳南部及喜
拉雅得到了最人的发展[4_。热带分布科具有明显
优势,如莲座蕨科 Angiopteridaceae、碗蕨科、鳞始
蕨 科 、 海 金 沙 科 Lygodiaceae、风 尾 蕨 科
Pteridaceae、书带蕨科 Vitariaceae、会星蕨科等。
在该地区的蕨类植物 中,有在 系统位置上
第 l4卷
被认为较原始的科,如石松科、石杉科、卷柏科
Selaginelaceae、木贼科 Equisetaceae、桫椤科等;也
仃较为进化的科如水龙骨科、蕨科等:以及处于两
者之间的科,如鳞始蕨科、风尾蕨科、中国蕨科等。
这表明该 的蕨类植物 系统发育上或进化关系
上较为连贯。
2.2属的分析
该地蕨类植物I.tl含4种以 I 的属仅有 5属,占
凤凰 山总属数的 8.62%,如鳞 毛蕨属 Dryopteris
(8种)、风尾麟属 Pteris(6种)、短肠蕨属Alantodia
(5种 )、卷 柏 属 Sel,~nela(4种 )、毛 蕨 属
Cyclosorus(4种 ), 27种 ,l 该 区 总 种 数 的
28.13%。含 3种的属有:鳞盖蕨属 Microlepia、秆杉
属Huperzia,l 该 总种数的 6.25%。含 2种的属有
l2属,l 总属数的 20.69%,如紫 属 03munda、海
金沙属 Lygodium、 白属 Diplopterygium、碗蕨属
D州ri5taedti 铁 线 蕨 属 Adiantum、 星 蕨 属
cro ori! 等,『£I 总属数的 17.24%。单种属有 39
属,如 松属 Lycopodium、灯笼草属 P~dhinhaea、藤
石松属 Lycopodith~trum、观音座莲属A ngiopteris、肾
蕨属 Nephrolepi. 等,占总属数的 67.24%。可见,该
蕨类棉物区系土耍以 种属为主,H一有许多古老孑
遗属种。根据所含种数的多少来确定优势属的种
类,该区的蕨类枘物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风尾蕨属
表2 凤凰山蕨类植物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2 Areal types ofgenera and species offerns flora in Fcnghuangshan
分布 类
Types
1.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热带、亚热带 Trop.Subtrop.
2.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3.热带亚洲一热带美洲 Trop Asia—Trop Amer.
4.热带业洲Trop.Asia
5.1闩热带 OldTropics
6.报}带 秒 拱I带1 Trop.Asia—Trop.Africa
7、热 蒂亚洲一热带大洋洲Trop.Asia—Trop Australasia
温带Temperate
8 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perate
9.东业 E.Asia
9一1.1}】 一出马拉雅分布China—Himalayas
9 2.L}】田一Lj奉 China—Japan
l0中 特有 Endemic to China
数
NO.of
genera
%
属
of
数
th
的
eI
百
oI
比 N种
o,
数
of %种
of
数
th
的
et
百
ota
分
l
比
specms
加 " 舛 L
2 5 2 6 4 2 6
¨m " 睨 卯
H 2 3 5 2 2 8 2 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易绮斐等:广东潮州风凰山的蕨类植物 41
和短肠蕨属。
参照《中围植物志第一卷》[4]、秦仁吕 1武素
功[71、陆树刚[8l 9]等对蕨类植物属的分析,凤凰山蕨类
植物属可划分为 1O个分布区类型(表2)。
世界分布属有 l4个,占本区蕨类植物总属数
的 24.14%,包括石杉属 、石松属、卷柏属、术贼属
肋uisetun、蕨属 Pteridium、铁线蕨 属 、铁 角蕨属
Asplenium、狗脊蕨属 Woodwardia、鳞毛蕨属、石韦属
Pyrosia、膜 蕨 属 HymenophyUum、粉 背 蕨 属
Aleuritopteris、 耳 蕨 属 tichum、 剑 蕨 属
Loxogramme。其中 卷柏属、蕨属、铁线蕨属、铁角蕨
属与耳蕨属主产热带和业热带地 ,紫萁属主要产
十北半球。石杉属、石松属、卷柏属等为现存蕨类的
原始代表。
热带、亚热带分布属有 36属,占总属数的
62.07%,居优势地位。常见的属如海金沙属、鳞始蕨
属、水龙骨属等。其中,泛热带分布属在该地区蕨类
植物 系中数量较大,包含的种类也较多,该类型
的大多数种类是构成凤凰山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
有 22属 ,占总 属 数 的 37.93% ,如 金 星 蕨 属
Parathelypteris、灯笼草属、海金沙属、里白属、鳞始
蕨属 Lindsaea、凤尾蕨属、短肠蕨属等。金星蕨属在
本蕨类植物 系中所含的种数(13种)最多。热带
亚洲(印度一马来两亚)分布属在凤凰山蕨类植物区
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 3属.占总属数的 5.17%,
如藤石松 属、新 月蕨属 Pronephrium、黑桫椤属
Gymnosphaera。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的属
有2属 ,占总属数 的 3.45%,如针毛蕨属Macro—
z胁Zypteris、菜蕨属 Calipteris等。旧热带分布属有 5
属,占总属数的 8.62%,如线蕨属 colysis、莲座蕨属
Angiopteris、芒萁属Dicranopteris等。其中,芒萁属是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常见的种类,多分布于荒
坡地带,也是构成草本层的主要成分之一。
温带分布有 8属,占总属数的 13.79%。其中属
于东亚分布类型的属较少,有 5属,占总属数的
8.62%,如 假 蹄盖 蕨 属 Athyriopsis、 凸轴 蕨 属
Metathez teris、假瘤蕨属 Phymatopteris、水龙骨属
尸bf odiodes、伏石蕨属 Lemmaphylum等 ;中国至
喜马拉雅分布的属有骨牌蕨属 Lepidogrammitis等。
属于北温带分布类型的有 2属,占总属数的3.45%,
如紫萁属、卵果蕨属 Phegopteris。
2.3种的分析
根据 目前已知各个种的分布范围,风凰山的96
种蕨类植物可分为 8个分布区类型(表 2)。
世界分布类型仅2种,千层塔(Huperzia serata)
和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1atiusculum),占凤凰
l 蕨类植物种的2.08%。蕨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
温带地区,生于山地阳坡及森林边阳光允足的地
方,蕨在凤凰山植被破坏后的一些地方有分布,是
荒地的先锋植物或开拓者。
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有 52~q,,占总种数的
54.17%,其中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有 38种,占总种数
的 39.58% ,主 要 的 种 类 有 石 松 (Lyeopodium
clavatum)、石子藤(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深
绿卷柏(Selaginela doederleini)、笔管草(功uisetum
debile)、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i)、芒其等,其中
的石子藤、华南紫萁、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subsinuatum)、假蹄盖蕨(Athyriopsis aponica)等为亚
洲热带及亚热带广布种,单叶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等 为 东亚 热 带 分 布 种 ,半 边 旗 (Pteris
semipinnata)、江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等为中
国一马来西亚分布种,分布在越南至华南的有阔片
短肠 蕨 lantodia matewi)、江 南 短肠 蕨 .
meteniana)、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tylodes)、单叶
新月蕨等,分布在印度举华南 的如稀刑鳞毛蕨
(Dryopteris sparsa)、无盖鳞毛蕨 (Drypoteris scoti)
等 。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最 多,占绝对优势
(39.58%),是凤凰山蕨类植物的牟体.表明该地区
蕨类植物区系的较强热带性质,其中华南毛蕨
(Cyclosorus parasticus)、芒萁等都是常见的种类,分
布较广,是蕨类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风凰山
植被中草本层的主要成分。
泛热带分布的有 5种,占总种数的 5.21%,
如 铺 地 蜈 蚣 (Palhinhaea cernua)、 蜈 蚣 草
(Pteris vitata)、毛蕨(Cydosorus interruptus)、肾蕨
(Nephrolepis auriculata)等。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分布有 6种,占总种数的6.25%,如小叶海金沙
(Lygodium microphylum)、海金沙( .japonicum)、普
通 针毛 蕨 (Macrothezypteris torresiana)、团 叶鳞 始
蕨 (Lindsaea orbiculata)、长 尾 铁 线 蕨 diantum
diaphanum)、剑叶风尾蕨(Pteris eelsiformis)。旧世界
热带分布有 2种:齿牙毛蕨(Cyclosoru~dentatus)、阴
石蕨 (Humata repens)。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
分布只有 1种: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1。
温带分布共 36种,占总种数的 37.5%,占较大
的比例。其中中国 口本分布共 30种,占总种数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热带业热带植物学报 第 l4卷
31.25%,如 紫 其 (Osmunda japonic口)、华 东 瓶 蕨
(Trichomanes orienta!is)、 黑 桫 椤 (Gymnosphaera
podophyla)、细毛碗蕨(Dennstaedtia pilosela)、金钗
风尾蕨 Pteris fauriei)、井栏边 : multifda)等。东
亚分布有 4种,占总种数的 4.17%,如中华里 白
(Diplopterygium chinensis)、里 白 、扇 叶 铁 线 蕨
(,4ditmtum flabelulatum)、斜方复叶耳蕨(,4rachniodes
rhomboide 。属于中围.喜马拉雅山分布的仃2种,
如汀南卷柏(Selaginela moelendorfii)、全缘风尾蕨
(Pteris insignis)。这些种类也是构成凤凰山蕨类的重
要成分,其中金钗风尾蕨、井栏风尾蕨、渐尖毛蕨
(Cyclosorus acuminatus)在各地林下或路旁都相当常
见。
中因特有种有6种,占总种数的6.25%,如黄
山石杉 (Huperzia whangshanensis)、华南 杉 (日.
austrosinica)、剑叶卷柏 (Selaginela xipholepis)等,
其L卜I I1华复叶耳蕨(,4rachniodes chinensis)、粉背蕨
(,4leuritopteris pseudofarinos∞广布全围,华南石杉、
剑叶卷柏分布于华南地区,中华鳞盖蕨(Microlepia
sinostrigosa)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
2.4 区系特点
1.风凰山共有蕨类植物 31科 58属 96种。本
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中,既有一些原始的利较原始的
科,也有较进化的科,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为连续
的关系。
2.本区系的优势科为金星蕨科、鳞毛蕨科,是
凤凰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成分;优势属为鳞
毛蕨属、风尾蕨属和短肠蕨属。
3.风凰山蕨类植物中有 20个 .属科,占总科
数的64.52%,其中的 种科(即每科 含 1属 1种)
有13科,占总科数的41.94%,单种属有41个,占总
属数的70.69%,在区系组成上所占比例较高,表明
本区的蕨类植物科属结构较简单,分化程度 高_l oI。
4.从凤凰山科属种的组成情况看,风凰山蕨类
植物区系科、属、种的组成上均是热带、亚热带成分
占优势,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 l『该区系的热
带性质。科、属的温带成分所占的比例较小,在该地
蕨类植物巾所起的作用也较小,但本类型巾有凤凰
山蕨类植物rII最大的属一鳞毛蕨属,说明温带分布
成分在风凰山蕨类植物区系中有一定的影响。凤凰
山的蕨类植物区系 与“耳蕨 .鳞毛蕨”植物区系⋯]
和严岳鸿l 3I提出的“铁角蕨 一凤尾蕨”植物区系皆
不同,而是以热带、亚热带成分的风尾蕨属和短肠
蕨属及温带成分的鳞毛蕨属为主。种的温带成分占
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温带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程度
的影响, 现区系相互渗透的现象, 示出该 蕨
类植物区系处于较强的分化阶段。结合纬度、温度
和气候情况看, 凰山蕨类植物区系与本地处于热
带北缘、 热带南端的过渡地带及濒临南海的自然
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渗透和过
渡的特征。陆树刚l 4l认为华南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
为东亚植物区向占热带植物区过渡的地带,东 分
布的成分 较少,而热带成分则较多,金星蕨科的
种类较常见,本文结论与此相符。
3 生态类型分析
风凰山蕨类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类犁多样,按
照这些蕨类植物生氏基质的不同,町将其分为三种
生态类犁。
3.1 土生蕨类
这些蕨类植物大多生K在土壤巾。金星蕨科、
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卷柏科、莲座蕨科、紫箕科、里
白科、蚌壳蕨科、碗蕨科、风尾蕨科、鸟毛蕨科、桫椤
科、L卜I国蕨科等的大多数种类都是土生植物。据统
计,风凰山的土生蕨类植物约有 63种,占该区蕨类
植物总种数的 65.63%。根据这类植物对光照条件的
要求,可分为阳性蕨类和耐荫蕨类两类。阳性蕨类
如:芒萁、鸟毛蕨、升栏边草、毛蕨等,里白科的芒萁
通常巾长住 光 射的空地上,属阳性植物。耐荫
蕨类如碗蕨(Dennstaedtia scabra)、华南实蕨(Bolbitis
subcordata)、镰利贳众(Cyrtomium balansae)等,生长
在郁 度人的密林下的耐荫蕨类,为适应环境条件,
它们 ·般是单生或散生的,叶片 般较大而薄,质
地柔软,因为密林下无强烈的阳光,不需要坚硬的叶
子来预防晒伤,如密林下水沟旁的福建观音座莲和
黑桫椤。在土生蕨类植物中,还可按照不同母岩和
土壤酸碱度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分为酸性 』 蕨类和
钙上蕨类 种类型。酸性土蕨类如千层塔、铺地蜈
蚣、金毛狗、芒萁等,生长在赤红壤和黄壤的蕨类植
物有的是华南地区常见的酸性上指示植物,如金毛
狗和狗脊蕨(Woodwardia aponica)等。钙土蕨类如剑
叶凤尾蕨、蜈蚣草、粉背蕨、野鸡尾(Onychium
iaponicurn)等,在墙缝、井边、村边 些石灰质的上
壤r !JlJ生长着 些钙土指示植物,如剑叶风尾蕨、
蜈蚣草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易绮斐等:广东潮州风凰山的蕨类植物 43
3.2 石生蕨类
风凰山共有石生蕨类植物 24种, 该地 蕨
类植物总种数的 25.00%。有些种类生长住沟边或山
涧的岩 上或石缝中,如华南紫萁,为适应暴涨的
山洪的冲击,它们的根状苇和须根都比较发达,以
将植物体固定存岩石上或石缝中;羽片 狭线形,
革质而坚硬。不易被山洪冲坏;而有些种类为适应
阴湿环境,根状茎细长横走斜升,密被小鳞片,近肉
质、多汁的叶片线状披针形,簇生,如凤凰山的阔叶
林下 山涧边的岩石上,生长着大片长叶铁角蕨
splenium prolongatum)。有些种类则生长在向阳『I1j
干燥的岩石上,为适应干旱的环境,它们或在缺水
时全株拳卷,如卷柏科的 ‘些种类,并能维持相当
长的时间,直到受雨水或露水滋润时才张开;或通
体被长硬毛,并在利片叶柄顶端与羽片连接处有关
节,卜旱季节部分或全部羽片脱落,以保持水分,如
铁线蕨属植物。
3.3 附生蕨类
这类植物附生于树干、枝条或岩石上,靠根或
叶片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并从腐烂的树皮、枯枝落
叶、尘十或蚂蚁搬运来的泥土以及有机物质等中获
得养分。凤凰山该类植物有 9种,占总数的9.38%。
它们有的足以膜状的叶子吸收水分或为一些凝集
水 蒸 气 的 苔 藓状 的 小 型 附 生 植 物 ,如 菇 蕨
(Mecodium badium)、华东瓶 蕨 、短柄禾 叶蕨
(Grammitis dorsipila);但大多数都是根系缠结成海
绵状来吸水和储水的中小型附生植物,其巾有些种
类的叶片及根状苹厚肉质,内有贮水组织,如星蕨
(Microsorium punctatum)、江南星蕨,如存食茶树桠
上附生的瓦韦(Lep~orus thunbe 伽 );有些小型
附生蕨类,根状苇细长如铁丝横走匍匐生长,如披
针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divers ;有些种类肉质
的根状茎外 密被覆轧状的鳞片,以减少水分的损
失,如伏石蕨(Lemmaphylum microphylum)。它们千
姿百态,或直立或悬垂地附生于树木上,或匍匐于
阴湿石上,形成了具有热带森林特色的景象。
4 资源保护与利用
4.1 利用价值
在凤凰山的蕨类植物L}J,可作药用的有 45种,
如海金沙可治尿道感染、尿道结石,有利尿通淋之
功效。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还有金
毛狗、瓦韦、石韦(Pyrosla lingua)、蕨等。金毛狗的鳞
片还能止刀伤出血:江南卷柏可治温热黄疸、水肿、
吐血等症:乌蕨在民间作治疮毒及毒蛇咬伤约;铺
地蜈蚣有清月_F明目、祛风止咳、止血安胎的作用;井
栏边草又叫凤尾草,在民间常用米治痢疾及腹泻;
还有蜈蚣草、半边旗、剑叶凤尾蕨等亦有利尿.I卜泻
的功效;狗脊蕨、石松有舒筋活血的功效,主治跌打
损伤;扇叶铁线蕨具清热解毒、利尿化痰,内服治跌
打内伤,外敷能治烫伤。还有石子藤、笔管草、乌毛
蕨、长叶铁角蕨、阴石蕨、伏石蕨、肾蕨、金鸡脚假瘤
蕨 (Phymatopteris hastata)、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等,亦具有药用价值。
蕨类植物虽然没有鲜艳的花朵,但它们以其占
朴、典雅、线条优美的叶形和多样的株形而在园艺
中独竖 ‘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林业的迅速发展,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 日益受到关
注fl2]。在凤凰山蕨类植物中,可用于观赏的有 66种,
如树状的黑桫椤,植株刚劲挺拔,是非常珍稀的庭
同观赏植物;华南紫萁、金毛狗、乌毛蕨、。肾蕨、斜方
复叶耳蕨、金鸡脚假瘤蕨、长叶铁角蕨、鸟蕨等,既
可盆栽,亦可配植于花坛,美化园林,或作切花材
料;卷柏属的种类、铺地蜈蚣等,可配植于假LI J,或
作地被植物,或作十花材料:有些种类具攀援特性,
町用于做绿篱或园林布置点缀山石,也可悬吊观
赏,如海金沙、小叶海金沙、百子藤等。
我国早在公元前就有食用蕨类的习惯。在凤凰
山蕨类植物中,乌毛蕨和蕨的叶未展开时的幼嫩叶
柄营养价值高,有 “山珍之干” 之盛誉;菜蕨
(Calipteris esculenta)~紫其的嫩叶办 叮食用l1];福
建观音座莲、狗脊蕨、蕨的根状茎及黑桫椤茎十内
的白色髓心富含淀粉, J一供食用或酿酒。据当地群
众介绍,在 20世纪 60年代闹粮荒时,人们采挖狗
脊蕨的根状苇,剥去鳞片后直接食用充饥。
紫箕和华南紫箕紧密的须根是栽培兰科植物
或其他附生植物的优 良 质;芒萁发达的根状茎可
保持水分;毕 白科的各种类、剑ur凤尾蕨和扇叶铁
线蕨为我国热带及亚热带气候区的酸性土指示植
物:蕨、里白、芒箕等蕨类植物的叶子含有单宁,具
有质地坚硬、不易腐烂和发生病虫害等特点,用它
垫厩,用后亦是优质的有机肥,此外,它们也是当地
群众用作苗木遮荫、覆盖预防霜冻的好材料。
4.2 资源的保护
凤凰山蕨类植物种类多半是广东省较常见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热带业热带植物学报 第 14卷
植物,属于国家保护的蕨类植物较少。参照国家林
业局、农业部 1999年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
物名录l1 4】,凤凰山现有珍稀濒危蕨类植物为黑桫椤、
金毛狗。这两种亦为广东省的稀有蕨类植物[15】,应
加以保护。黑桫椤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l957年李
学根等在凤凰山调查时还有较广泛分布,但在此次
调查中发现分布数量极为稀少,只足住植被保护较
好的次生林中发现 L株,应加强保护。金毛狗为国
家二级保护植物,在广东各地普遍分布,数量多,I
凤凰山由于人为干扰严重,当地的金毛狗种群数量
少,只在次生林中有少许分布。通过调查,笔者认为
以下植物种类不仅在当地分布数量较少,就整个广
东省来说也较少见,应列为重点保护,它们是:稀有
的华南右杉 ,少 见的长尾 铁线蕨 、柳 叶剑蕨
fLoxogramme salicifolia)等。
凤 山蕨类植物在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具有承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蕨类植物具有多种多
样的生态类型和适应方式,对改变森林具有重要的
生态作用,并影响着森林群落发生干¨发展的过程。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大面
积地砍伐或用火烧树木和植被,然后再开垦种植食
茶,导致上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破 野生资源,
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问样,蕨类植物也受
到影响。虽然凤凰山的蕨类植物种类较多,但有些
种类的数量少,应加以保护。
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那些经济价值较高
的种类,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建立生』 :基地,
进行引种繁殖,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在药用植物资
源的开发方面,结合当地药用植物培育基地的建
立,建立药用蕨类植物区,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
引种药用蕨类,以丰富我国的药材资源宝库。此外,
还可结合生态旅游,建立蕨类植物园,町分为药用
区、观赏区、食用区等,供人们观赏,旅游,进行科普
教育等。
致谢 本文在标本鉴定和资料搜集上得到严岳
鸿博士的大力帮助,韩山师范学院的曾宪峰教授参
与野外调查,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Zhang F P(张福平),Chen W H(际蔚辉),Pan H z(潘惠贞),et a1.
Utiliz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lant resources in Dashan
Mountain ofChaoan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J1.Guihaia(广
西机物),2003,23(1):11-14.(inChinese)
[2] Ching R C(秦t:吕).The Chinese fem families and gener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and historical origin[J].Acta Phytotax Sin
(植物分类学报),1978,16(3):1 19;16(4):16—37.(inChinese)
[3】 Yan Y H(严岳鸿).Species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ferns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China[D】.Guangzhou:South China
BotanicalGarden,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2004.1-513.
(in Chinese)
[4】Wu z Y(-E,~ti镒),Chen X Q(陈心启).Flora Reipublcae Popularis
Sinicae Tomus l[M】.Beijing:Science Press,2004.78—95.(in
Chinese)
【5】 WuC H ( 兆洪), ChingRC(秦f 吕) Fem Families and
Genera of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1991.1 566.(in
Chinese)
【6】 Liao W B(摩 文 波 ),Chang H T(张 宏 达 ) Flora from
Guangdong Province【J].J Trop Subtrop Bot(~带业热带植物学
报),1994,2(3):1 1 1.(in Chinese)
【7】Ching R C(秦r吕),wu S K(武素功).The floristic ofthe Xizang
Pteridophyte flora in relation to the upheaval ofthe Himalayas【J].
Acta Bot Yunnan(云 南植物 研究 ),1980,2(4):382 389.(in
Chinese)
[8] Lu S G(陆 树 刚) Studies of the floristic phytogeography of
Pteridophytes in Dulongjiang,Yunnnan【J].Acta Bot Yunnan(云
南植物研究),1992,Supp1.V:99—107.(in Chinese)
【9】 Lu S G(陆树 刚).A study on the floristic phytogeography of
Pteridophytes of Diaolin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Yunnan【J].J
Yunnan Univ(~;南人学学报),1992。14(2):216—226.(in Chinese)
[10]Mei X M(梅笑漫),Zhu S c(朱平潮),Xu S x(徐双 茸),et a1.A
study on the fems flora in Fengya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Zhejiang Province[J].Bull Bot Res(植物研究)。2005。25(1):99—
105.(in Chinese)
[Il】Fang Z D(方震东).Studies ofthe Floristic PhytogeigrapIhy of
Pteridophytes in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Ching
Memorial Volume[M】.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1999.1 33 1 78.(in Chinese)
[12】The Experimental Forest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Taiwan Endemic Species Research Institute. A Field Guide to
Ferns in Chitou[M】Taiwan:The Experimental Forest of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Taiwan Endemic Species Research
Institute,1 998.1 6.(in Chinese)
[13】David L J.Encyclopaedia ofFerns[M】.Portland,Oregon:Timber
Press.1 987.1 2—2O.
[14]丁.永福.·}1国野生植物保护上作的里程碑一同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名录(第 批)[J]l植物杂志,1999,(5);3-ll
[15】Peng S L(彭少麟),Chen W C(陈万成).Guangdong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MI.Beijing:Science Press,2003.10—14.(in
Chines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