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秃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1卷 第 2期,2005年 4月 187
秃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庞惠仙1,* 张光飞2 苏文华2
1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昆明 650223;2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 650091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Taiwania flosiana
PANG Hui-Xian1,*, ZHANG Guang-Fei2, SU Wen-Hua2
1Kunming Institute of Forestry, Kunming 650223; 2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收稿 2004-03-22 修定   2004-10-26
* E-mail: panghx593@sohu.com, Tel: 0871-5159190
1 植物名称 秃杉(屠杉)(Taiwania flosiana)。
2 材料类别 室内栽培的二年生秃杉(实生苗顶芽、
茎 段 。
3 培养条件 芽诱导培养基:(1)MS+6-BA 1.5 mg·L-1
(单位下同)+IBA 0.5;(2)MS+6-BA 2.0+IBA 0.5。
继代增殖培养基:(1)MS+6-BA 1.5+IBA 0.5;(2)
MS+6-BA 2.0+IBA 0.5;(3)1/2MS+KT 0.5+6-BA
1.5+IBA 0.5;(4)1/2MS+KT 0.5+6-BA 1.0+IBA
0.5;(5)1/2MS+KT 2+IBA 0.5;(6)1/2MS+6-BA
0.3+ZT 0.5+KT 0.5+IBA 0.5+0.5%活性炭。生根
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1.0、
1.5、2.0 ABT 生根粉,2% 和 3% 蔗糖。生根培
养基加 0.8% 琼脂、0.5% 活性炭,其它培养基
加 0.85% 琼脂、3% 蔗糖,pH 5.6~5.8。培养温
度20~25℃,光照12 h·d-1, 光照度1 500~2 000 lx。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外植体处理 将外植体剪切为长1 cm左右的茎
段,超净台上以 9 5 % 酒精涮一下,立即倒出,
无菌水洗一遍,再置于0.1%升汞溶液中浸5 min,
无菌水洗6次,分别接种于培养基(1)和(2)。
4.2 芽的诱导 接种于培养基(1)、(2)中的外植体,1
个月后,原有顶芽或侧芽的,芽不同程度伸长,
其余大部分从基部分化出球状的小芽,数量 1~5
个不等。诱导 75 d 时统计:培养基(1)上芽诱导
率(每个外植体诱导产生新芽平均个数与接种数之
比的百分数)为 210%,培养基(2)为 150%。
4.3 丛芽继代增殖 将诱导出的丛芽分割切段,再
转入培养基(1)、(2)中继代培养60 d,结果与初代
培养一致,培养基(1)效果较好,继代增殖系数为
1.8倍, (2)为1.4倍。将丛芽分别转入培养基(3)、
(4)中培养60 d,芽增殖系数有所提高,分别为2.1
和2.2倍,主芽平均高0.58和 0.68 cm(球状小芽
除外,下同),但芽生长不好的问题仍未解决。
将丛芽再转入培养基(5)、(6)中,30 d 时观察统
计:培养基(6)继代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
3.4 倍,主芽平均高 1.54 cm,原分化出的球状
小芽 9 3 % 伸长,针叶舒展,形态正常;培养基
(5)对芽伸长有一定作用,但增殖率低,增殖系数
仅为 1.1 倍,主芽高 0.68 cm,40% 球状小芽生
长不良,部分死亡。结果说明培养基(6)较适宜丛
芽继代增殖生长。继代增殖时,丛芽切割为 1~2
c m 3 大小,芽增殖较多且生长较好。
4.4 生根与移栽 将小苗接种于不同浓度梯度、两
个糖浓度的 ABT 生根粉培养基中,30 d 后,各
培养基小苗不同程度发根,小苗基部稍膨大,愈
伤组织很小,根从茎基部长出。60 d 时,平均
生根率 6 3 % ,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是:
1/2MS+ABT 1.5+3% 蔗糖 +0.5% 活性炭,生根率
达86%,每株根量2.4 条左右,平均根长1.5 cm。
移栽前,在室内光照强处,揭开封口膜,炼苗
至少 3 d。然后,洗净根上附着的培养基,移栽
到草炭、珍珠岩(2∶1)的基质中。用 800 倍多菌
灵喷洒,塑料薄膜、遮光网覆盖保湿。30 d 后,
成活率可达 8 5 %。
5 意义与进展 秃杉是我国的珍稀优良速生树种,
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材质好,生长快,树形
高大、挺拔、美观,是营造用材林、风景林、
水源林的好树种。秃杉常规用种子繁殖,也可扦
插繁殖,但扦插繁殖受母树年龄、枝条年龄、位
置效应及扦插环境等影响,成活率不稳定,繁殖
率低;而种子繁殖后代分化严重,个体差异大。
组织培养可能能弥补上述缺憾。关于秃杉组培成
功的报道不多。而以二年生实生苗顶芽、茎段为
外植体,进行秃杉组培快繁的研究未见报道。本
文结果对建立秃杉组培育苗的生产模式、保护珍
稀优良植物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